⑴ 怎么样调插秧机的取秧量还有插秧的深度
全国研制的人力插秧机的机型繁多,现仅以性能良好、使用面积大的广西-65-2型机为例,说明它的调整方法。
由于各地农艺要求不同,气候条件不同,所培育的秧苗不同,以及早、晚季的农时节令不同。插秧机在栽插前,需要对取秧量和插秧深度进行调节。
取秧量的调节大苗机,调节秧夹张开度和活动秧夹有效夹秧长度,秧夹张开度最大不能超过16毫米;最小不能低于8毫米。秧苗粗壮时,取秧量要大,可将活动秧夹板向秧尖方向移动,以增加有效夹秧长度。插幼嫩秧苗时,取秧量要调小,可装上秧夹挡片套,使有效夹秧长度缩短,但不能小于4毫米。小苗机,可调节取秧调节板,或调节秧门板和秧箱的前后位置,改变秧爪伸入秧箱的深度,使秧爪取秧面积增大或减小,即可得到不同的取秧量。
插秧深度的调节插大苗,深浅可分为40、55、70毫米三级。插小苗,深浅可分为10、25毫米两级。根据秧苗长短和季节的不同来定,一般是苗短浅插;苗长深插,早稻宜浅;晚稻适当深些。调节方法:是松开螺母,调换深浅调节板方向和螺孔位置,调好后,再拧紧螺母即可。
该机适合拔洗大苗和带土小苗的移植插秧。工作幅宽960毫米,插六行;行距为160毫米(4.8寸),株距根据当地农业技术要求自行控制,三人一机劳动组合,插秧、添秧、田头送秧轮流作业,工效日插5亩左右。
所谓正时。就是进排气,喷油和点火的最佳时间点的校正。 ·1 .如果是皮带连接的。分别将凸轮轴的正时齿轮和曲轴正时齿轮的正时标记,和汽缸盖,气缸上的正时标记对齐2.如果是链条连接的。将链条上的三个不同颜色链条瓣。分别对准凸轮轴和曲轴正时齿轮的标记,有些是单凸轮轴的,就只需要对齐两个点3.如果是凸轮轴中置的,没有链条和皮带的。那一定有一个介轮也叫惰轮。上面分别有标记齿轮正式点,分别对上凸轮轴,曲轴, 如果您的车是柴油机。那就按第三点调节。同时对准喷油器的正时齿轮就可以了
⑶ 请问插秧机插秧一面深一面浅什么原因怎么调
这个正常,因为你的地面不一定是平的,可以插深一点
⑷ 久保田插秧机垂直传送带不送秧怎么办
摘要 修理支杆平面或更换新销轴,使销轴轴台长度大于支杆的厚度
⑸ 如何正确操作使用插秧机
(1)首先要参加必要的培训和学习,要认真读明白使用说明书,彻底了解你所购插秧机的产品性能、操作要领、保养维修常识、使用范围等,获得准予驾驶插秧机的资格证书。
(2)每次使用前要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准备和检查。
(3)插秧机不能在一般道路上行驶,通过一般道路时请使用卡车等进行搬运。
(4)进、出田块和过田埂时,请务必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确保安全。
(5)插秧作业前要先对提供的秧苗和所插秧的田块进行必要的察看,综合秧苗状态、田块情况和农艺要求进行试插,必要时对移距、取秧深度等进行调整,确定出合适的取秧量。
(6)作业时要注意观察插秧的质量,出现异常时(如缺株、伤秧、漂秧过多等)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7)每天结束作业后,要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插秧机进行必要的清洗和保养。
⑹ 井关八行高速插秧机,插秧台秧苗传送皮带右边传送皮带传送上去了,自动回位下来,弹簧拉力正常。左边得正
插秧机的工作效率跟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工作时间、田块的大小、泥脚深度、秧苗质量、驾驶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等等都将影响工作效率,一般情况下田块面积在(2-3亩/块,不需要远距离移动机器的话),一般的驾驶水平一天8-9小时,泥脚深度在15—20公分深,秧苗盘根条件、床土厚度优良的话:手扶式6行插秧机工作效率在:30-40亩左右、高速乘坐式40-60亩/天。
井关有25公分行距的窄八行高速乘坐式插秧机:PZ80-25D,三缸水冷23马力柴油机,每秒1.8米作业速度,行距25厘米,插植株距,25,21,18,17,14,12,11。自动转弯升降、自动划线、自动倒车上升、插 植平衡装置、插植深浅调节 全价15.8万,补贴要到明年才知道,一般八行机补贴5万。
⑺ 如何正确调整手扶拖拉机三角皮带的松紧度
手扶拖拉机的三角皮带传动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 三角皮带传动装置
1.主动皮带轮 2.从动皮带轮 3.三角皮带 4.飞轮
调整方法:松开柴油机横架和机架之间的4个六角螺母,将柴油机向前移动为调紧,向后移动为调松。调整恰当与否,可用拇指按压三角皮带的中部(用力48~76牛),皮带下降量在20~30毫米,即为调整合适,然后再拧紧4个六角螺母。调整时,主、从动皮带轮轮轴中心线平行,轮槽中心线应对齐,不允许有偏斜。
⑻ 怎样使用插秧机插秧机的农艺技术要求是什么
根据插秧机操作规程,每次作业前要认真检查机器,确诊机器各部正常方可投入作业。插秧机陆地运输速度为7~10千米/小时。从田埂进入地块时,机体要向前倾斜,应防止发动机栽入泥中,有液压装置的机器应将机体升至最大高度。插秧机进入开始位置后,将发动机熄火并开始上秧,带好备用秧。将插秧机主离合器和插秧离合器置于入的位置,并渐渐加大油门,使插秧机以2~5千米/小时的移动速度前进并插秧。插秧机前进2~3米后,把插秧机停下并熄火,检查取秧量及插深是否合适,不合适时,按随机说明书进行调整,调整合适后重新进行插秧作业。
机插秧的农艺要求是必须保证一定的插秧质量,每穴苗数均匀,北方稻区常规稻4~8苗,杂交稻1~2苗,同时尽量减少勾秧、伤秧、漏秧和漂秧,在合适的插秧工作条件下,均匀度合格率应在70%以上,漏插率在2%以下,勾伤率在1.5%以下。
插秧机既要保持一定的行、株距,又要能依照各地要求进行调节。密植地区行、株距取22.1厘米×9.9厘米(7×3寸)或19.8厘米×13.2厘米(6×4寸),北方地区如东北由于采用旱育稀植一般可取25.4厘米×10厘米(8×3寸)或30厘米×13.3厘米(9×4寸)。
插秧深度要合适,深浅一致。北方一般以2~3厘米为宜。
⑼ 插秧机走行步挡怎样调密度大
插秧机是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及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面积的,从而改变每穴株数。如手扶步行式插秧机的纵向取秧量调节范围在8—17毫米,共10个挡位,每调整一挡变化l毫米,手柄向左调,取秧量增多,向右调,取秧量减少。“标准”位置时取苗量为11毫米,需要用取苗卡规来调整。横向送秧调节装置设在插植部支架上的圆盘上,标有“26、24、20”三个位置,分别表示秧箱移动10.8毫米、11.7毫米和14毫米。横向与纵向的匹配调整可形成30种不同的小秧块面积,最小取秧面积为0.86平方厘米,最大为2.38平方厘米。一般情况下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挡位,后用手柄改变纵向取秧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针对秧苗密度调整取秧量,以保证每穴合理的苗数。
⑽ 插秧机使用中的问题如何解决
1、夹苗原因:分离针尖端磨损;分离针上翘;压板槽磨深;推秧器磨损;导套磨损;推秧弹簧折断;拨叉与凸轮磨损。
排除方法:更换磨损零件。
2、插过秧后秧苗散乱原因:推秧器推出行程小;苗床过干或水分过大;苗片与苗片接头间贴合不紧;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
排除方法:除采取相对措施外,可降低插秧速度、更换秧爪、清理或更换导秧槽。
3、各行秧苗不匀原因:苗床土含水量不一致;各行秧针调节不一致;纵向送秧张紧度不一致也会使各行秧苗不匀。
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外,对有的插秧机可逐个调节送秧轮,使每次纵向送秧行程均为11-12mm。
4、秧门处积秧原因:秧爪磨损,不能充分取苗;秧爪两尖端不齐和秧爪间隔过窄或宽;秧苗苗床土过厚,苗床土标准厚度为2.5-3cm。
排除方法:应及时更换新秧爪或校正秧爪的间隔距离。.
5、立秧差或发生浮苗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
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
6、取秧量忽多忽少原因:取秧量调整螺栓松动;摆杆下孔与连杆轴磨损。
7、穴株数偏多每穴标准株数为3-5株。穴株数偏多的主要原因:苗床上水分过大;取秧量调节不当。应采取对应措施予以解决。
排除方法:重新调整取秧量并紧固调整螺栓;更换摆杆及连杆轴。
8、各行间深浅不一致原因:各栽植臂的拨叉、拨叉轴、推秧凸轮等磨损不一致;各个链箱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排除方法:先将各个链箱校正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更换磨损零件。
9、插深调节失灵原因:升降杆或升降螺母产滑扣;固定销孔磨大;矩形管固定销轴座折断。
排除方法:更换升降杆、螺母或销轴;焊接固定销轴座。
10、分离针碰秧门原因:秧门错位;栽植臂安装不当;栽植臂曲柄内孔磨损;分离针上翘;取秧量调整过大;摆杆轴旷动或下孔磨损。
排除方法:将秧门复位并固定;将栽植臂调至正确位置;更换磨损的曲柄或链轴;校正或更换分离针;更换摆杆或摆杆轴及轴承;调小取秧量。
11、漏穴超标机动插秧机漏穴率一般不应超过0.5%。漏穴的主要原因是:苗田播种不均匀;秧苗拱起或秧苗卡秧门;取秧口有夹杂物;秧苗盘超宽造成纵向送秧困难。
排除方法:重新装秧苗或将秧苗切割为标准宽度;清除秧苗杂物;更换密度不均匀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