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买羽绒服的时候,我们该关注羽绒服的哪些指标
“寒冬”至,又到了添加羽绒服得时节,那么,咱们怎么买到真实得保暖得羽绒服呢?可通过蓬松度,含绒量,还有面料来检测,衣物本身并不会产生热量,首要靠阻挠人体得热量丢失,到达保暖作用。相较棉花、化纤、蚕丝、羊毛等线性纤维,羽绒得立体球状结构使其浸透不流动得空气,这正是羽绒服比棉服保暖性好的原理。
对于羽绒服来说,保暖得功能首要便是经过羽绒疏松起来得厚度来积储热量。因为羽绒是星朵状结构,能更有效地减少体表得高温空气和外界空气之间进行对流交流。所以羽绒服得保暖能力,首要就体现在羽绒疏松后能积储多少热量得空气以及外层对冷空气得阻隔能力。
1.蓬松度
羽绒服和我们的羽毛有关系,温暖的羽绒服的蓬松度一定达到了标准,轻飘飘度这个指标可能不太被人知道,软绵绵的是我们羽绒服中的羽毛有多大,我们的羽绒服尺寸越大,我们的羽绒服就越暖和,我们平时可以买450-500之间的羽绒服,平时穿这样柔软的羽绒服的话,天气会变得暖和起来。
㈡ 求教!!羽绒服的保暖程度取决于充绒量还是厚薄
判断羽绒服是否保暖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充绒量,所以充绒量160g的更保暖。
羽绒服的质量,应该看充绒量,一般来说,充绒量达到95%左右的属于优质羽绒服。羽绒服的薄厚、重量不等于充绒量,也并非越厚重的羽绒服就越保暖。
除了看充绒量之外,羽绒服是否保暖还要看羽绒的蓬松度。 蓬松度是国际上衡量羽绒制品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
如果说羽绒服的充绒量代表了羽绒的“量”,那么羽绒服的蓬松度则决定了羽绒的“质”。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其中存储的空气就越多,这样就可以有效阻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若蓬松度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
(2)羽绒服保暖与哪些参数有关扩展阅读
挑选羽绒服的方法:
1、摸。质量好的羽绒服手感较好,摸上去较柔软,其内填充的羽绒完整,多为细软的羽毛,梗较少。
2、闻。质量好的羽绒服经过处理不会有任何异味,若有臭味或其他异味,那可能是填充了劣质羽绒,不建议购买。
3、拍。稍用力拍打羽绒服,若发现有羽绒钻出,或者针脚处有粉尘溢出,也不建议购买。
4、按。按压羽绒服,若其能快速恢复原状,说明羽绒服的蓬松度达标,若回弹较慢,且拎在手里有厚重感,说明羽绒服含绒量较低,或掺了粉粹毛等杂质。
㈢ 羽绒服的含绒量充绒量要达到多少才保暖
在保证“含绒量”的条件下,南方一般成人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100克以上,北方一般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200克以上,这样羽绒服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按照我国羽绒服的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的含绒量不得低于50%,充绒量允许偏差规定为-5%。
含绒量≠充绒量。“含绒量”是指绒子和绒丝在羽毛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表现着羽绒服装填充物的质量好坏,是个强制性的规定。而“充绒量”是指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现为填充物的薄厚既重量。
(3)羽绒服保暖与哪些参数有关扩展阅读
羽绒服挑选
1、闻一下羽绒服的味道,如果发现刺鼻或者有异味的就直接忽略掉。有味道的绒(不管是鹅绒还是鸭绒)都属于不合格产品,千万不能买。
2、要看一下羽绒服的标牌上标明的各项基本信息是否齐全,主要是含绒量、充绒量、绒毛种类和生产厂家基本信息。
3、仔细摸一摸羽绒服的内层,如果你觉得刺刺的,就是说明这件衣服里羽毛的含量较高,质量应该不会很好。如果你摸上去不扎手不刺,则说明那这件衣服的含绒量相对比较高,保暖性较好。
4、按压羽绒服,回弹时间越快说明质量越好,表明蓬松度比较高。而对于充绒量相同的羽绒服,体积越大,即羽绒服越蓬松的品质越好。
5、用力拍一拍羽绒服,如果有绒毛或者粉尘出现,就说明这件羽绒服的布料它的防绒性很差或者是缝合的针眼太大,这样的羽绒服会越穿越羽绒服薄,防水性和透气性也不会太好,对于这种就不建议购买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含绒量
㈣ 羽绒服是不是含绒量越高越暖和越好呀
羽绒服含绒量并不是越高越好,这是日常生活里大家对羽绒服认知的一个误区。
1. 按照羽绒服装的国家标准规定,羽绒服装必须标明羽绒种类、含绒量和充绒量。含绒量是指羽绒羽毛中, 绒子和绒丝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按照规定,含绒量不得低于 50%。但通常人们会认为,含绒量越高的衣服越保暖。这并不是一种完全正确的说法:首先含绒量多少是针对同类型羽绒服进行对比,一件长款羽绒服与一件羽绒背心含绒量就毫无可比性。实际上,含绒量 80% 与含绒量 90% 的同类型羽绒服保暖效果并没有太明显的效果,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以 70% 及以上为宜。
2. 其次日常生活中大家还有一个误区就是, 羽绒服越厚越暖和,这是错误的。
充绒量是指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总重,它跟衣服的大小、长短、款式有关,国家标准对此没有做出强制规定。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充绒越多、衣服越沉,羽绒服就越保暖。因为随着填充密度的增大,通过填充料传导而损失的热量也增多。提高羽绒填充物的蓬松度才是提高保暖性的关键,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因此隔热性能就越好。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一些轻型羽绒服,保暖效果也很好的原因。有些充绒量多的羽绒服掺有毛片羽丝、绒丝及粉碎毛,即使含绒量相同,蓬松度也有所下降。
所以建议题主在买羽绒服的时候,看一下有没有产品质量标签,检测报告,标签上一般都会标示羽绒种类、含绒量和充绒量的信息;然后看这个羽绒服摸起来是不是手感柔软,里面会含有一些细软的羽毛梗,这是正常的,一般优质的羽绒会含有一定的细小毛梗,如果一点毛梗都没有的反而要谨慎购买了;还要掂一下羽绒服的重量,通常重量越轻、体积越大的越好;还得用手按压羽绒服,随即松开,如果迅速回弹恢复原状,说明羽绒的蓬松度良好,否则就说明里面的含绒量低;最好就是用鼻子闻一闻,如果有明显的异味或臭味,有可能里面填充了劣质羽绒或者其他劣质填充物,建议不要购买这类的羽绒服。
以上是一些鉴别羽绒服的方法,希望能帮到题主。
㈤ 羽绒服是不是蓬松度越高越轻蓬松度和保暖度有什么关系800和900的蓬松度能承受多低的温度
羽绒服是蓬松度越高越轻,蓬松度越高越保暖。
蓬松度是国际上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比如说,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
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数越高,保暖功能越好。由于蓬松度越高,这样就可以有效阻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若蓬松度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就越好。
一般价格的羽绒服,蓬松度大约在450—500之间,价格稍高的羽绒服,蓬松度可以达到600—900。从国际上较好的羽绒服型号来看,蓬数高的羽绒服充绒量一般都不高,而户外运动中作为外穿保暖的,通常充绒量高、篷数较低,在650-750之间。
(5)羽绒服保暖与哪些参数有关扩展阅读:
羽绒服的选购方法:
1、摸。质量好的羽绒服手感较好,摸上去较柔软,其内填充的羽绒完整,有细软的羽毛梗但数量较少。
2、闻。质量好的羽绒服经过处理不会有任何异味,若其有臭味或其他异味,那可能是填充了劣质羽绒,不建议购买。
3、拍。稍用力拍羽绒服,若发现有羽绒钻出,或者针脚处有粉尘溢出,也不建议购买。
4、按。按压羽绒服,若其能快速恢复原状,说明羽绒服的蓬松度达标,若回弹较慢,且拎在手里有厚重感,说明羽绒服含绒量较低,或掺了粉粹毛等杂质。
羽绒服的蓬松度与羽绒服的厚薄无关。在充绒量、羽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越好。
㈥ 羽绒服保暖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羽绒与羽绒之间有相互的空隙,能够形成一层与外界相隔的保暖层。羽绒很软很轻,相互之间的空隙有一定量的空气,由于空隙很小,造成其间的空气对流较果不好,使得外面的冷空气不容易到达到里面。相反,里面的热空气也不容易到外面。从而使得温度得到保持。其实不仅是羽绒,一些毛类也可以达到这种较果。
羽绒的优势:
1、热传导率:
热量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导和辐射传导,我们日常保暖就是为了阻碍热传导,热传导率越低,热量被牢牢锁在身体周围,保暖性就越好。羽绒最低(5.93),羊毛比羽绒高15%(7),棉花比羽绒高40%(9.72)。
2、保温率 :
羽绒为81%,羊毛略低为75%,棉花只有63%!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越到寒冷的地方,羽绒服越受欢迎。
3、蓬松度:
同样1立方厘米的纤维材质,如果膨胀后的体积越大,说明它越蓬松,蓬松度越高就能锁住越多的空气,保暖性越好。羽绒展开后的体积可以高达383立方厘米,是羊毛(101立方厘米)的三倍、棉花(77立方厘米)的五倍。
4、重量:
羽绒重量最轻,1立方厘米的羽绒重量仅1.14g,羊毛是1.32g,棉花为1.54g,比羽绒重35%!所以古人描述“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5、吸湿性:
一个成年人正常一晚上散发的汗水是100g,羽绒作为动物性的纤维,有非常多三角形气孔并表层含有防水油脂,能迅速吸收人体汗液并发散,保持被子的洁净和人体干爽,羽绒吸湿性能比羊毛高15%,比棉被高50%。睡眠不盗汗、被子不板结、长期使用还可以防风湿等。
(6)羽绒服保暖与哪些参数有关扩展阅读:
不是越重羽绒就越多
检测人员拆解了一件羽绒服,里面的填充物除了羽绒,还有羽毛、毛片、杂质等。充绒量的检测就是要把羽绒和这些填充物分离开。对分离出的羽绒进行称量,得出的重量就是羽绒服的充绒量。“一般来说,一件羽绒服里不是只有羽绒。”充绒量反映了羽绒服中有效羽绒的多少。
另外,羽绒服的重量还和羽绒服使用的面料有关。因此,羽绒服的重量不等于充绒量。也就是说,并不是羽绒服越重,里面填充的羽绒就越多,因此,不能用羽绒服的重量来简单判断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蓬松度是国际上衡量羽绒制品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有不少消费者认为,羽绒服的羽绒越多,保暖效果就越好。“这是一个消费误区。”羽绒服的充绒量和含绒量代表了羽绒的“量”,而羽绒服的蓬松度才是决定羽绒质量中“质”的关键。
一件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羽绒服内存储的空气就越多,这样就可以有效阻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
从检测经验来看,羽绒服的蓬松度与羽绒服的厚薄无关。一件厚重的羽绒服,蓬松度可能不达标;一件轻薄的羽绒服,蓬松度的数值也可能表现突出。“蓬松度高的轻薄羽绒服也很保暖。”在充绒量、羽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松度越高,羽绒服的保暖性能越好。
含绒量体现的是羽绒服中绒朵的含量。一般来说,绒朵是一件羽绒服中最保暖的部分。不少消费者认为,羽绒服含绒量达到100%,就是好货。“这又是一个消费误区,羽绒服的含绒量不可能达到100%。”何勇表示,如果一件羽绒服标明“含绒量100%”,那就是在欺骗消费者。
从检测实验的结果来看,即便是使用了最优质的羽绒,当中也会既有绒朵,又有绒丝。所以,不可能出现含绒量100%的羽绒服。一般来说,羽绒服的含绒量越高越好,含绒量达到95%左右,就已经是很优质的羽绒了。
㈦ 羽绒服的保暖程度取决于含绒量多少还是厚度啊
羽绒服的保暖程度取决于充绒量和蓬松度。
羽绒服的厚重并不意味着它包含的羽绒越多,也不意味着它更保暖。充绒量才是判断羽绒服是否温暖的重要指标之一,羽绒的充绒量决定羽绒服保暖而轻盈的特点。羽绒服内除了羽绒外,还会含有一些杂质,如羽毛,薄片等,羽绒服较重,可能是含有较多的杂质所造成的,反而保暖性更差。
羽绒服的含绒量是有国家标准的,是绒子和绒丝在羽绒中的含量百分比,代表着羽绒服装填充物的质量好坏不代表其保暖性,国家标准中规定羽绒服含绒量要达到50%以上即可。
羽绒服是否保暖还要看羽绒的蓬松度。羽绒服的蓬松度越高,储存的空气就越多,可有效的防止羽绒服内外的空气流通。在相当数量的填充物的情况下,如果蓬松度较高,则羽绒服的保暖性更好。
(7)羽绒服保暖与哪些参数有关扩展阅读
羽绒服保暖性:
含绒量≠充绒量。在保证“含绒量”的条件下,南方一般成人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100克以上,北方一般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达到200克以上,这样羽绒服才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但从市场调查的情况来看,很多品牌的羽绒服“含绒量”都达到90%左右,但“充绒量”远远低于100克,所以羽绒服并不保暖。
蓬松度是国际上度量羽绒保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充绒量相当的情况下,蓬数越高,保暖功能越好。由于蓬松度越高,羽绒所包含的隔热空气就越多,隔热性能因此也就越好。
㈧ 羽绒服是越厚越保暖吗
羽绒服保暖效果和厚重无关,热散失的方式很简单,有传导、对流和辐射,而羽绒服会锁住空气,让空气这种不良导体隔绝传导,羽绒之间的小块空气也不方便对流,因此可避免寒气迅速穿透和体温之流失。所以,羽绒服并不是越厚越好,不能只看厚度。
羽绒服的保暖程度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蓬松度、含绒量和充绒量。
1、蓬松度
蓬松度越高,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保温空气层,保暖性越好。羽绒的蓬松度一般以12.5厘米起步,16厘米为较好,20厘米为很好,对应部分羽绒服标注的国际标准蓬松度数值分别为500、650、800。
2、含绒量
绒朵在羽绒中的质量占比,含绒量对蓬松度的影响比较显著。
3、充绒量
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总重量,一般来说,蓬松度相同的情况下,充绒量越高,保暖越好。一般初冬季节选择的轻薄款羽绒服充绒量在40-90克,一般厚度的短款羽绒服充绒量为130克左右,中等厚度的为180克左右,适合北方户外穿着的羽绒服充绒量至少要在180克以上。
羽绒服的选择方法
一、看标签
标签是了解一个羽绒服穿着是否舒适保暖的最重要的依据,一般标签里面会标明含绒量、充绒量和填充物。
二、用手捏
羽绒服的含绒量越高保暖性越好,如果羽毛含量高的话,就影响蓬松度和保暖性,所以我们可以用手捏一捏羽绒服。如果明显感觉有很多毛杆,这样就是羽毛含量过高,保暖性能就会比较差。如果怎么揉搓都感觉不到毛杆的存在,填充物可能根本不是羽绒。
三、蓬松度
羽绒服的蓬松度是判断一件羽绒服含绒量多少的最直接到外观表现。将羽绒服折叠起来进行按压,然后松开,如果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原状,说明蓬松度高,含能量高。如果很久才能恢复原状或者是很难恢复原状的,就表明含绒量低、蓬松度不高。
四、面料
因为羽绒服容易跑毛,所以面料也非常重要。一般标签上会标明纱支密度,一定要在230T以上,这样就不会有绒毛钻出。判断羽绒服是否装绒可以拍打羽绒服。如果没有绒毛钻出,针眼处也不见粉尘,表明这件羽绒服面料符合要求,不会钻绒。
以上内容参考澎湃新闻-羽绒服越厚越保暖吗?错错错!
㈨ 羽绒服充绒量多少为标准多少克才保暖
羽绒服的选择,其实是非常讲究的,羽绒服有很多比较专业的指标,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羽绒服。
事实上,在挑选羽绒服的时候,不仅要看含绒量,还要看充绒量。除此之外,还要看一下有无产品质量标签、检测报告等,标签上羽绒种类、含绒量和充绒量,是否标示清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