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服装批发 > 热门天后宫欧美女装批发

热门天后宫欧美女装批发

发布时间:2022-02-26 04:26:31

① 求女装店名,主营欧韩女装,要求名字要大气、洋气。谢了

1、香悦衣舍女装

2、美萌动漫服饰

3、第五季名品馆

4、女生教女装店

5、甜心家女装店

6、董小姐Fashion

7、公主D美衣量贩

8、女皇树衣堂女装

9、尚美主义女装店

10、衣网情深女装店

11、依衣恋歌女装店

12、顺发依缘女装店

13、靓装驿站女装店

14、米兰春姑女装店

15、两人故事女装店

16、天使之城女装店

17、昕薇小屋女装店

18、新裳衣阁女装店

19、真划算女装店铺

20、热门天后宫女装

21、小恶魔家女装店

22、柔柔名品折扣店

23、韩范潮妞女装店

24、木雅衣族女装店

25、衣穿入魂女人装

26、米兰情人女装店

27、科科名衣特卖场

28、素萝民族风女装

29、摩恋品牌女装店

30、小舒家时尚女装

31、满满家女装潮店

32、香草可可女装店

33、香妮卡欧美女装

34、夏天家潮流女装

35、七彩霓裳女装店

36、烟花烫原创女装

37、俏佳人

38、欣时尚女装

39、翰竹阁服饰

40、艾琴海

41、美M靓衣坊

42、最炫衣嘉衣

43、兴兴服饰屋

44、雨童服饰

45、MISSCJ衣橱

46、淘啊淘韩国女装

47、森女衣都韩国时尚服饰站

48、霜情依尚大码女装店

49、婵鸣时尚

50、尤奈可服饰

51、新瀚服饰

52、邑品欧美女装店

53、青柠檬日韩潮货

54、好衣精品服饰店

55、梦想大码衣橱吧

56、艾唯衣品牌折扣馆

57、丹诗格尔女装精品馆

58、韩国淑女空间dedecms.com

59、梦妍美衣坊rightdedecms

60、典雅依缘

61、红人时尚服饰韩版女装

62、六公主女装韩版通勤风

63、芮初服饰

64、韩潮夜店女装

② 妈祖传说作文1000字 急需! ! !拜托拜托! ! !

妈祖原名林默娘,于宋朝建隆元年(公元九六零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她从出生到满月都不啼不哭,所以取名“默娘”。林默娘“秉性聪颖,善观天象,救人济世,降妖除怪,治病救人,拯救海难。”

宋朝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林默娘在湄洲岛“羽化升天”。传说妈祖升天后,经常显灵拯救海难,护佑船只,被人们尊为“海神”。妈祖为中国、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很多地方的华人所奉仰,信徒约两亿之多。天后宫的修缮工程于昨天完成。此次修缮工程首次大范围地使用点金工艺,令天后宫建筑呈现金碧辉煌的壮观景象。妈祖节开幕当天
,天后宫将以崭新面貌与游客见面。

图为油漆彩绘工人正在为牌楼进行翻新、彩绘、描金。 刘乃文 靳煦男 摄 本报讯 (记者刘静华 实习生张蕾 殷诗卉)本市天后宫的修缮工程在妈祖文化旅游节前全部完成。明天,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之际,天后宫与天后圣母神像将以崭新面貌示人。

据了解,此次修缮工程首次大范围地使用点金工艺,令天后宫建筑呈现金碧辉煌的壮观景象。天后宫始建于公元1326年,是天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解放后进行过四次大型翻修和维护。

天后宫此次整修工程对天后圣母神像、出巡时的仪仗执事及广场幡杆、山门、宫内牌楼、前殿、正殿、钟楼、鼓楼、藏经阁、启圣祠、凤尾殿、两侧配殿进行整体维修,整修工作以清理、粉刷、描金为主。天后圣母像以及天后出巡时使用的提炉、龙头、灯等仪仗执事及銮驾也在整修之列,都已完成油漆粉饰工作。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完成贴金后的天后圣母神像金光熠熠,油漆彩绘工人们经过打光、着色等10余道工序,将幡杆、山门整修一新,并为牌楼及两侧配殿中的“泰山娘娘”神像进行翻新、彩绘、描金。

天后宫是本届妈祖节重要的活动场所,预计“十一”黄金周期间将有数以万计的妈祖信众和游客到这里参观祭拜,此次整修与妈祖节的举办将提升天后宫在中国北方研究和传播妈祖文化的中心地位。

③ 青岛市二手摩托车市场在那里

长青和塔湾还有南塔。都有二手摩托车市场。塔湾最大。塔湾,从北站坐。228到。南塔,北站坐236到北行。倒260到南塔长青,北站坐503到天后宫路。倒276到长青
网店货源
女装批发韩版时尚女装
以上内容由aiyy520.com
提供

④ 我想起个女装店名有个性,让人一眼就过目不忘的,可找了好久没有合适的

1、365恋衣坊

2、清芷女装店

3、嗨森女元素

4、晶晶家女装

5、口米女装店

6、优雅成衣店

7、衣橱魔法师

8、香香阁女装

9、女装地摊价

10、十八岁美衣

11、蘑女装潮店

12、小黑豆衣衣

13、舒然衣社家

14、小丁丫女装

15、Ciel女装店

16、格调女装店

17、韩都女装店

18、思思女装店

19、双子座潮店

20、最炫潮衣坊

21、猫猫美衣店

22、DDE女装商城

23、三只小猪衣店

24、韩红纺女装店

25、韩姿衣女装店

26、韩语琳女装店

27、依人日韩女装

28、抱兔子追大奔

29、美人何须倾城

30、今衣客女装店

31、潮流百色丽人

32、秀衣轩品牌店

33、欧韩闺蜜女装

34、优衣橱女装店

35、棉村日韩美衣

36、市舶司女装店

37、衣阁故事女装

38、阿虫欧美女装

39、流行色彩坐标

40、优衣民族女装

41、小芳木女装店

42、幼萱家女装店

43、优衣库女装店

44、香悦衣舍女装

45、美萌动漫服饰

46、第五季名品馆

47、女生教女装店

48、甜心家女装店

49、董小姐Fashion

50、公主D美衣量贩

51、女皇树衣堂女装

52、尚美主义女装店

53、衣网情深女装店

54、依衣恋歌女装店

55、顺发依缘女装店

56、靓装驿站女装店

57、米兰春姑女装店

58、两人故事女装店

59、天使之城女装店

60、昕薇小屋女装店

61、新裳衣阁女装店

62、真划算女装店铺

63、热门天后宫女装

64、小恶魔家女装店

65、柔柔名品折扣店

66、韩范潮妞女装店

67、木雅衣族女装店

68、衣穿入魂女人装

69、米兰情人女装店

70、科科名衣特卖场

71、素萝民族风女装

72、摩恋品牌女装店

73、小舒家时尚女装

74、满满家女装潮店

75、香草可可女装店

76、香妮卡欧美女装

77、夏天家潮流女装

78、七彩霓裳女装店

79、烟花烫原创女装

80、爱尚韩范女装店

81、外滩一号女装店

82、丹语百搭女装店

83、莎拉韩馆女装店

84、花花妮妮女装店

85、月半丽人女装店

86、JIEAI解爱女装店

87、1米55女孩女装店

88、梦梦家dreamshow

89、马上变女神女装店

90、女主角来了女装店

91、远远的阳光女装店

92、稻香小薇品牌女装

93、挚诚九魅品牌女装

94、蕾丝公主时尚女装

95、蓝都都女装倾销店

96、臭美妖精家女装店

⑤ 从天河客运站到南沙天后宫车费多少

6.2公里1.从南沙客运站走约230米到南沙珠江中路站坐361B路(坐6站)、361A路(坐14站)、360路(坐14站)、363路(坐14站)到南沙天后宫总站下.走约110米到天后宫

⑥ 女装店取什么名字好

一个好的名字与你相伴一生,对你的事业爱情等等都有帮助,而对于一个女装店来说也是如此,一个好听的女装店名能够让你的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好听的女装店名能够让顾客记住,同时也代表了女装店的形象。那么好听的女装店名字该怎么取呢?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女装店取名的方法和最新的女装店名大全,供大家参考。


五、好听的女装店名大全

365恋衣坊

清芷女装店

嗨森女元素

晶晶家女装

口米女装店

优雅成衣店

衣橱魔法师

香香阁女装

女装地摊价

十八岁美衣

蘑女装潮店

小黑豆衣衣

舒然衣社家

小丁丫女装

Ciel女装店

格调女装店

韩都女装店

思思女装店

双子座潮店

最炫潮衣坊

猫猫美衣店

DDE女装商城

三只小猪衣店

韩红纺女装店

韩姿衣女装店

韩语琳女装店

依人日韩女装

抱兔子追大奔

美人何须倾城

今衣客女装店

潮流百色丽人

秀衣轩品牌店

欧韩闺蜜女装

优衣橱女装店

棉村日韩美衣

市舶司女装店

衣阁故事女装

阿虫欧美女装

流行色彩坐标

优衣民族女装

小芳木女装店

幼萱家女装店

优衣库女装店

香悦衣舍女装

美萌动漫服饰

第五季名品馆

女生教女装店

甜心家女装店

董小姐Fashion

公主D美衣量贩

女皇树衣堂女装

尚美主义女装店

衣网情深女装店

依衣恋歌女装店

顺发依缘女装店

靓装驿站女装店

米兰春姑女装店

两人故事女装店

天使之城女装店

昕薇小屋女装店

新裳衣阁女装店

真划算女装店铺

热门天后宫女装

小恶魔家女装店

柔柔名品折扣店

韩范潮妞女装店

木雅衣族女装店

衣穿入魂女人装

米兰情人女装店

科科名衣特卖场

素萝民族风女装

摩恋品牌女装店

小舒家时尚女装

满满家女装潮店

香草可可女装店

香妮卡欧美女装

夏天家潮流女装

七彩霓裳女装店

烟花烫原创女装

爱尚韩范女装店

外滩一号女装店

丹语百搭女装店

莎拉韩馆女装店

花花妮妮女装店

月半丽人女装店

JIEAI解爱女装店

1米55女孩女装店

梦梦家dreamshow

马上变女神女装店

女主角来了女装店

远远的阳光女装店

稻香小薇品牌女装

挚诚九魅品牌女装

蕾丝公主时尚女装

蓝都都女装倾销店

臭美妖精家女装店

壹锦柜仙美名媛风

伊丽日韩时尚女装

蔷薇欧美时尚女装

轩轩性感夜店女装

调调家欧洲站女装

念念时尚韩版女装

七七之缘品牌女装

两三事设计师女装

新主播时尚休闲女装

小谷粒轻熟系女装店

伊丽丝菲主流时尚女装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女装店一些相关知识,看了这么多,对于给自己的女装店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是不是有点想法了呢?还没有取好的赶紧从以上的内容中借鉴参考吧!

⑦ 请问横滨天后宫是属于日本还是中国的

当然是日本的.
日本是海外传播妈祖文化最早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最大妈祖庙位于横滨中华街。该庙香火鼎盛,人气兴旺,已成当地华侨华人乃至日本民众心灵寄托。
仅次于东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是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著名港口城市。1850年,横滨开港,引来世界各国商人,许多中国人亦飘洋过海来此,或当欧美商人帮手,或从事贸易、开店、打工,逐渐在该市中区下町一带形成居住区,建起中华街,距今已有150多年了。如今,横滨中华街已是全日本最大唐人街,东、西、南、北门分别建有朝阳、延平、朱雀、玄武四座牌楼,宏伟古朴;区内店铺达600余家。每年光顾中华街的达1800万人次,比东京迪斯尼乐园还多,且绝大多数是日本人,为横滨市最聚人气的宝地之一。
中华街妈祖庙始建于2005年3月。当时横滨侨界组织斥资10亿日元,从日本一著名房地产公司购回相关地皮,专门用于兴建全日本最大妈祖庙,由日本华裔、横滨中华街建筑总设计师中山严先生担纲设计,不仅与中华街整体建筑和谐统一,而且参照海峡两岸妈祖庙规制,采用中国传统宗教建筑八角形风格。
该庙整座建筑为两层混凝土结构,占地980平方米,土木工程由日本建筑会社负责;庙内外雕刻装饰和工艺安装,则由8位来自妈祖故乡福建的工艺师和4位来自台湾的技师完成;而建设所用的特色材料不少是从海峡两岸专程购运来的。甚至连庙内相关设置和管理机制,亦参照两岸妈祖庙模式,总投资达18亿日元。充分体现中华妈祖文化传统特色。
2006年1月,横滨侨界组团专程赴妈祖故里湄洲岛,由妈祖祖庙法师为订造完工的妈祖主神像、分神像及100尊小神像举行分灵开光仪式,随后一路虔诚恭护回横滨。3月8日,妈祖主神像在业已告竣的中华街妈祖庙正殿安座入住。
同年3月17日,中华街妈祖庙隆重举行落成庆典,中国驻日使馆总领事于淑媛、侨务领事李辉、日本横滨市市长中田宏与日本各地华侨华人社团、中华街各界代表近千人出席。中田宏市长特地致辞祝贺,他说,为保持中华街整体特色,横滨市决定放弃原兴建高层公寓计划,用来建设对弘扬妈祖及中华文化具有特别意义的妈祖庙。妈祖是中华文化中的海神,而横滨也是海港城市,希望妈祖也能保佑横滨。
庆典仪式上,该庙理事会九位理事人人身着蓝色中式长袍,向妈祖神像行三叩九拜大礼,虔诚敬献主香,祈愿天后娘娘保佑侨民侨社平安吉祥。当地中华学校学生还表演富有中国南方特色的狮子舞,庙内外人潮如涌,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仪式结束后,人们争先恐后进庙烧香朝拜妈祖。
自此,妈祖庙成了横滨中华街又一地标性建筑,更是日本弘扬妈祖文化最大信仰中心。

⑧ 生日前一天要吃饺子“催生”,是怎么行成的习俗呢

生日前一天要吃饺子“催生”,主要是源于天津的习俗。

(1)天津人过生日都是过虚岁,还有句话说生日赶前不赶后,意思是只有提前过生日,不能后补生日。饺子剩下转天是不能吃的,俗信怕捏了寿星的嘴。

(2)吃饺子是一种喜庆的象征,天津人在很多场合都要吃饺子。生日当天要请大家吃长寿面,生日前一天要吃饺子,这叫“催生”。

(8)热门天后宫欧美女装批发扩展阅读:

习俗由来:

天津有一条著名的古文化街。这条街上有一座供奉海神的古庙。《海后》记载姓林,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人。这座庙原名叫天后宫。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该寺的名称为“天后”。

人们尊称她为“娘娘”,南方人亲切地称她为“妈祖”。据说,福建梅州寺、台湾北港朝天宫、天津天后宫是世界三大天后宫。

每年农历3月23日,中国、东南亚乃至欧美的许多中国人都会庆祝妈祖的生日。这一天也是天津天后宫最受欢迎的日子。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吃饺子的心,这是“促进妈祖的诞生”。

生日当天要吃“天后食面”,寓意长寿,子孙连续。妈祖拜望是天津独特的民间活动,也是天津历史上纪念妈祖诞辰最隆重的活动之一。这一民间习俗的起源由来已久,清朝康熙皇帝到天津的天后宫赏花,并赠送旗子,然后改名为“皇帝”。

⑨ 怎么去南沙天后宫

1)坐车到黄河城,附近大莹女装城里的车站里有直达车到南沙客运站15块,在门口公交站有公交车都到天后宫,建议坐2元的环岛公交车,其他的好像要3元.

2)或者坐公交车到虎门渡口,再坐1元渡轮过去,再坐环岛公交车到天后宫,这样最便宜。

我在长安,是按照1)去的,不知有什么车到虎门渡口,大岭山离长安很近,如果你知,也分享一下。
* 其实骑单车去是最好玩的,天后宫周边景点太多太大了,路也很漂亮,沿着海边骑车是最爽的,那里租单人单车押金要300

⑩ 妈祖庙在福建\广东各地的分布

【作者简介】廖杨,兰州大学民族学博士研究生。兰州,730000
【内容提要】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港澳台地区也很流行。港澳台妈祖文化的形成除了受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之外,还与港澳台多闽粤移民和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赐褒扬及文人儒士的宣扬有关。港澳台的妈祖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移民”文化,它既具有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特点,同时又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其中主要表现在妈祖文化与当地政治、经济的互动方面。
【关 键 词】香港/澳门/台湾/汉族/民间文化/妈祖信仰
【 正 文 】
对于妈祖的信仰,人们一般称之为妈祖文化。妈祖文化是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港澳台由于其特殊条件而形成的妈祖文化,既与中国民间信仰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具有它们自己的文化特点。本文试对港澳台妈祖文化的概况、成因、特点及其意义略作概述,借以抛砖引玉,进一步加深对港澳台汉族民间文化的探讨和研究。
一、港澳台的妈祖信仰概况
港澳台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港澳台的民间文化与大陆的民间文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考古发现及其研究的结果表明,香港的史前文化属于古代百越族群的原始文化。“从港九离岛发现的多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以及摩崖石刻,显示了古百越民族的原始文化与我国东南沿海文化的密切联系;李郑屋村的汉墓和屯门山的杯渡驻锡遗存,尤其是宋代邓符协卜居锦田,创办力瀛书斋的史迹,表明两千年来中原华夏文化在港九的传承和影响”。(注:杨奇主编:《香港概论》(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63页。有关香港的史前考古文化及其族属, 可参阅邹云涛等整理:《金应熙香港今昔谈》,龙门书局,1996年,第228—232页。)香港九龙被英强占以前为广州府属沿海之地,那里的民间文化与岭南民间文化基本相同,保留着妈祖祀拜的传统。宋咸淳年间,香港地区始建天后祠庙,清末时已有庙宇60多处,其中一半以上敬天后。(注:李露露:《妈祖信仰》,学苑出版社,1994年,第125页。 )至本世纪80年代末,全港妈祖信仰者多达25万人,这大概与香港对捕鱼和海上贸易的依赖有关。“天后如此受香港人的尊敬,因为香港是海岛,是渔村,海航路的风云变幻,行船捕鱼的危难险阻,据说都是靠海上保护神天后娘而得以安然通过的。”(注:陈可昆:《风物漫话》(下),香港风情丛书,海天出版社,1996
年,第6页。)现今香港的天后庙不下24间,主要分布在佛堂门、鲤鱼门、香港仔、铜锣湾、筲箕湾、油麻地、赤柱、长洲、坪洲等沿海地方,其中以佛堂门大庙湾一间最负盛名。其次是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的赤湾天后庙。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日),都会有成千上万的香港善信前往朝拜。元朗十八乡的天后庙每年还举办大规模的会景巡游活动。现今港九几十座天后庙的香火依然鼎盛,不仅反映了历史上的港九为海隅渔村的特性,同时亦反映了港人信奉妈祖的社会现实。
澳门历史上隶属于珠江三角洲滨海县邑香山县。据康熙、道光、光绪各朝《香山县志》和民国《香山县续志》所载,明清两代的香山境内至少有10座妈祖庙。1553年葡人到澳之前,澳门就已建有妈阁庙。相传澳门西文称macau或macao即因妈阁庙得名。据粗略统计,澳门自明以降共有8处天后庙,其历史多在500年左右。(注:关于澳门妈祖庙最早建立的时间,学术界尚无一致意见。有的研究者认为是在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参见李鹏翥:《澳门古今》,三联书店香港分店、澳门星光出版社,1986年,第20—21页。);有的则认为比此更早,即在福建漳州人到达澳门之初(1458年)(参见徐晓望:《福建人与澳门妈祖文化渊源》,《学术研究》1997年第7期)。 )澳门的妈祖信仰不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弱化,相反却有增长的势头。“如今妈阁文化在澳门已是根深叶茂,连非渔民的澳门人,每逢节日,都要来妈阁庙拜神求福。”(注:魏美昌:《澳门纵谈》,澳门基金会出版,1994年,第155页。)
妈祖亦是台湾汉族的主要民间信仰之一。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台湾县志关于妈祖的记载有四条:一为大妈祖庙,即宁靖王故宫改建的妈祖庙;二是小妈祖庙,建于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间,位于西定坊水仔尾;三为鹿耳门妈祖庙,建于康熙五十八年,前殿祀妈祖,后殿祀观音;四是彭湖的妈祖庙,那时这一地区各港口几乎都建有妈祖庙。根据各种史料记载,清代康熙五十年以后的台湾妈祖庙多分布在水路要道,尤其是在各个港口比较普遍。日据时代,尽管日本统治者对宗教信仰控制较严,但妈祖信仰早已深入民间。50年代以后,妈祖信仰在台湾各乡镇中持续发展。据1988年统计,当年全世界有妈祖庙上千座,台湾有800多座,其中仅台南一地就有116座。从台湾妈祖庙的布点来看,由南向北中心点分别为台南市的天后宫、云林县的北港朝天宫、彰北市的南瑶宫、台中县的大甲镇澜宫等,构成了一条妈祖信仰的中心线。从妈祖信仰在台湾的发展历史来看,台湾民众中信仰妈祖的人越来越多,祭奉仪式也愈来愈繁杂;妈祖庙的规模不一,从民间信仰的小寺小庙到颇为壮观的宫院,均带有浓厚的乡土意识;台湾妈祖被誉为“天上圣母”,又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或“东方的维纳斯”。台湾妈祖庙宇各地名称不一,主要有天妃宫、天后宫
、妈祖庙、天后寺、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天后祠、安澜厅、双慈亭、纷丽殿等名称,又因各地祭奉的妈祖像来自大陆的不同地方而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来自湄州的称“湄州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台湾妈祖信仰热潮在清代福建移民大量入台后就逐渐形成,此后呈日益增长的趋势。在近百年的时间里,仅台湾大甲一地的进香团便从数十人发展到50000 人。台湾著名的人类学家李亦园先生指出,妈祖信仰随闽粤汉族迁移入台后,“以若干源始的庙宇为中心形成很多信仰圈与祭祀圈,并且因而盛行进香、割香的仪式活动,至今仍是台湾民间信仰的重要现象。”(注: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96、 295、296、144、145、157页。)
二、港澳台妈祖文化的形成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虽不能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宗教,但它在本质上与宗教是同一的。
据说妈祖确有其人,世居于福建莆田县,但其出生地却有两种说法:一说生于该县湄洲屿,一说生于该县贤良港。乾隆年间编修的《敕封天后志》则采取了折衷的说法,认为妈祖诞生于贤良港而飞升于湄洲屿。湄洲屿东南面对台湾海峡,西临湄洲湾,北与大陆西浦半岛隔海相峙,屿上人们多以捕鱼为业。面对波涛汹涌、瞬息万变的大海,人们无法摆脱危险重重的恐惧心理,便幻想有一位慈航拯世的救世主。由于传说中的妈祖生前涉水救人,能言人休咎,知人祸福,因此,民间便赋予其以神性,视其为支配海域的“龙女”、“神女”,并立祠奉祀。不过,在北宋初期,人们对妈祖的信奉仅局限于莆田、仙游地区。
任何文化的形成与传承,都离不开作为文化载体的人们。港澳台妈祖文化的形成除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之外,还与港澳台多闽粤移民和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赐褒扬及文人儒士的极力颂扬有关。
香港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移民活动始于东晋。东晋未年,卢循领导的浙东义军曾攻克广州城。起义失败后,卢循余部多退至现今大屿山一带。唐人刘恂《岭表录异》载:“卢亭者,卢循前据广州,既败,余党奔入海岛野居,惟食蚝蛎,垒壳为墙壁。”(注:(唐)刘恂著、鲁迅校勘:《岭表录异》,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9页。 )清代东莞邓淳在《岭南丛述》卢亭条中写道:“大奚山三十六屿,在莞邑海中,水边岩穴,多居蛋蛮种类,或传系晋卢循遗种,今名卢亭,亦曰卢余。”此后较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发生在宋朝。根据九龙莆岗村《林氏族谱》记载,宋代福建莆田有个名叫林长胜的人举家迁往现今新九龙黄大仙附近的彭蒲围(即今大砌村)。一连几代靠行船为生,往返于闽、浙、粤诸地。有一次,他的孙子林松坚、林柏坚驾船出海遇飓风而船毁货失。他俩力挽船篷,紧抱船上所祀林氏大姑神主,漂到东龙岛(南佛堂)才安全脱险。他们以为这是神灵护佑使然,故于南佛堂修建了祭礼林氏大姑的神庙。林松坚的儿子林道义后来又在北佛堂修建了一座同类神庙。这个林氏大姑便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天后。宋代莆田、仙游一带的渔民已形成妈祖崇拜。南宋洪迈称:“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广大,而
灵异素著。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蛟阴护,乃敢行。”又云里中豪民吴翁等合力建造新庙,“不日而成,为屋数百间,殿堂宏伟,楼阁崇丽,今甲于闽中。”(注:(宋)洪迈:《夷坚志》支景卷9,涵芳楼丛书本,第3页。)宋代以降,福建等地的渔民蛋户迁港者日众,他们大多仍以航海捕捞为生业,并带来了原有的文化习俗。在他们的影响下,香港地区一向依赖海洋为生的渔民们也寄望于天后的护佑。可以说,香港的妈祖文化主要是通过福建移民传入的。
从澳门西文名macau或macao的命名来看,福建人与澳门的妈祖文化关系密切。时至今日,莆人仍称澳门为macau, 发音近似于闽南语“妈港”。澳门原属香山县(今广东中山市),其主要部分位于该县入海的半岛顶端。澳门城市成长于明代。有的研究者认为,最早到澳门定居的是福建莆田和广东潮州、汕头人。福建为广东邻省,自唐末五代始,福建人口增长超过了广东。宋代福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成为全国最发达的省份和人口过剩的区域之一。五代以后已有闽人移居香山县境的记载,及至宋代,县志中已有一些闽人官仕香山的反映,其中尤以宋代香山县令洪天骥著名。此外,宋代闽人移居该县的也很多。谷都南湖郑族、仁良都南湖郑族、良都长洲黄族、仁都邑城高族等等,成为当地的大族。南宋的最后两个统治者在张世杰、陆秀夫的扶持下航海到泉州。他们曾征用当地许多船只和水手组成一支大规模的船队,渐次行至香山、新会沿海,后来结集于崖山。《广东通志》载:张世杰等人“奉帝幸香山,以马南宝宅为行宫,复驻浅湾”,元将败张于香山岛。研究者一般认为,浅湾指澳门十字门一带的海湾,而香山岛则为澳门附近岛屿的古称。张世杰败于元后,成千上万的南宋遗民流散当地,许多人定居香山,其中当有不少闽籍遗民。入明
后,香山仍为地广人稀之地,闽人继续移居香山,其中以客家人最为显著。这些客家人大多来自福建西部的汀州,他们先是移居广东梅州,而后陆续迁移各地,成为广东汉族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也盛行妈祖崇拜的习俗。葡人初到中国骚扰广东失利后,广东实行海禁。于是,“安南、满刺加诸番舶,有司尽行阻绝,皆往福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于是利尽归于闽,而广之市井皆萧然也。”(注:(明)严丛简著、余思黎点校:《殊域固知录》卷9 《佛郎机》中华书局,1993年,第323页。 )广东海禁而福建未禁使得漳州人等在澳门比较活跃。明代嘉靖名臣庞尚鹏在奏疏中写道,澳门“其通事多漳、泉、宁、绍及东莞、新会人为之,椎髻环耳,效番衣服声音”(注:庞尚鹏:《题为陈末议以保海隅万世治宏事》,陈子龙等编:《明经世文编》卷357,中华书局影印本,第3835页。)。 说明澳门开埠之初的福建漳州人、泉州人及浙江宁波人、绍兴人均很活跃,并能用“番语”与葡人经商。《澳门记略》载:“相传明万历时,闽贾巨舶被飓殆甚,俄见神女立于山侧,一舟遂安,立庙祀天妃,名其曰娘妈角。娘妈者,闽语天妃也。”(注:(清)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上卷《形势篇》,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点校本,第24页。)
这反映了福建大船常往来于八闽与澳门之间。该书还提到澳门“商侩、传译、买办诸杂色人多闽产,若工匠、若贩夫、店户,则多粤人”(注:(清)印光任、张汝霖:《澳门纪略》上卷《形势篇》,澳门文化司署,1992年点校本,第23页。),说明晚明至清代澳门多闽人。
澳门的妈祖信仰随着福建移民的到来而到来。由于家乡的关系和作为妈祖文化的载体,他们可能成为澳门积极引进妈祖香火的传播者。道光《香山县志》载,该县的“月山古庙,在黄角山,宋咸淳间建,祀天后”(注:(道光)《香山县志》卷1《建置志·坛庙》。)。 咸淳为公元1265~1274年,时值南宋末年,已为刘克庄所云“广人敬妃,无异于莆”(注:刘克庄:《后村居士集》卷36《到任谒诸庙》。)的时代了。明清以降,妈祖信仰在香山县境扎根,并且发展很快。嘉庆《香山县志》云:“天妃像在官船厂,备倭官船湾泊之所,延德中千户盛绍德立,后废,嘉靖二十四年指挥田倪重建。”(注:(嘉庆)《香山县志》卷3《政事志·坛庙志》。)该书卷八《祥异》又云:“天妃废宫, 在河泊所前,洪武中千户陈豫建,田十八亩有奇。”香山四面环水,那里人们的生活与水运密切相关,因而当地人对被奉为航海保护神的妈祖是很崇信的。明末崇祯年间香山县《大榄天妃庙碑记》云:“粤与闽境相接,而妃之灵爽又每驾海岛而行,故粤不论贵者、贱者,贫者、富者,舟者、陆者,莫不香火妃,而妃亦遂爱之如其手足。吾所居之里,出入必以舟;亦为山泽之薮,群盗乘以出没,而妃之相之者,纤悉不遗。故其间或官、或土、或农、或商
、或往、或来,有于海上遇危难者,群匍伏号泣呼妃。妃来则有火光从空而下,止于樯,无樯止于舟之背,或其橹柁,众乃起鸣金伐鼓而迎之。须臾舟鬼,火将往,众又鸣金伐鼓而送之。诸如此类,岭南人在在可据,大与寻常饰说鬼神而不同”。(注:(光绪)《香山县志》卷6《建县·坛庙》。)这说明, 由福建传来的妈祖文化此时已在香山扎根了。据现有的材料来看,最早开发澳门的可能是福建漳州人严启盛及其部众。故有的研究者认为,澳门最早的妈祖庙——妈祖阁是由第一批到澳门经商的福建漳州人严启盛及其部下建造的。
台湾汉族是从大陆移居过去的,或者说是大陆移民的后代。大陆向台湾移民,历史上以闽人居多,闽人中又以泉、漳两府为最。“台湾之人,闽、粤之人也,而又有漳、宋之分也”。(注:连横:《台湾通史》(下),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413、405页。)他们移居台湾大概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是在明天启年间,以颜思奇、郑芝龙为首的海上资本集团占据台湾北港时,正值福建大旱,泉、漳两府贫民大量入台,当时不下三千人;第二次是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实行军屯,广招移民,又有许多福建贫民入居台湾。除郑氏军队外,新增移民二、三万人,使台湾汉族移民增至10~12万人,与土著居民人数差不多;第三次是1683年郑氏政权结束,清朝统一台湾后,实行开发垦殖,又有许多大陆居民入台。嘉庆十六年(1811年)时台湾人口已达1901833人。 在向台湾移民之中,福建人(主要是闽南人)占绝大多数。据统计,1926年台湾总人口为3751600人,其中福建籍3116400人,占83.07%。闽人渡台, 为求一帆风顺和开垦成功,大多数人都随身携带在家乡崇祀的神像或香火之类的圣物。平安到达目的地后,便将小神像或香火挂在田寮或供于居屋、公厝等处,朝夕膜拜,祈求神灵护佑。到了台湾之后,他们就把随船而来的神像供祀于庙宇中
,这就是台湾民间宗教信仰中最普遍受供奉的是妈祖之原因。由于台湾与大陆之间存在着人缘、地缘和神缘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它的民间文化多自大陆传来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产生,其中又多具有闽南及广东一带的风格,这大概是因为台湾汉族居民多来自这些地区的缘故。总的看来,台湾的妈祖文化是伴随着闽粤人渡台而东渐的。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妈祖的封赐褒扬,使妈祖女神由地方神灵逐渐成为主宰人间的神灵,加速了它在港澳台地区的形成与播行。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海上遇险,以为妈祖“神助”方能平安回国,于是上奏“神功”,帝赐“顺济”庙额,是为妈祖首次得到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褒封。南宋偏安后,对妈祖更是一封再封。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以郊典封灵惠夫人”。淳熙年间(1174—1189年),又“赐爵以妃”(注:《福建通志·坛庙》。)。
元朝商业繁盛,海外交通发达。元政府虽设专职官员管理海运,但当时海运风险仍然很大。元朝统治阶级利用妈祖护海,以求完成海上漕运任务。至元十五年(1278年),加封大妃为“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又改封“南海明著天妃”为“广佑明著天妃”。元代封赐妈祖共9次,其中5次与保护漕运有关。
明朝统治阶级对妈祖的崇奉与利用更甚。洪武五年(1372年),封妈祖为“孝顺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七年封妈祖为“护国庇民灵应弘仁普济天妃”,并规定“岁以正月十五日及三月十三日遣官致祭”;又于永乐十四年御书碑文镌立《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于龙江天妃宫。(注:《明成祖实录》卷61。)
清朝统治阶级为利用宗教实行愚民政策而大肆宣扬妈祖灵应。康熙十九年,闽浙总督姚启圣奏封妈祖为天上圣母。康熙二十三年,清朝出兵台湾,施琅以为妈祖相助,遂“请礼部致祭,敕建神祠于原籍,纪功加封天后。五十九年编入祀典”。(注:李元春:《台湾志略》卷1。)雍正四年,御赐“神昭海表”匾额,悬于台湾、厦门和湄洲。雍正十一年,又赐“锡福安澜”匾,并“令沿海各省一体奉致祭”。(注:转引自林家恒:《妈祖信仰的对外传播》,《文史知识》1997年第8期。)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褒扬妈祖灵应的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以惑人心,巩固其封建统治。清人陈云章在《湄洲谒天后宫》中写道:“宣和赐号庙貌古,淳熙以后难悉数。或称夫人或称妃,我朝封号恩尤普”,这便十分明了地陈述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妈祖的褒扬。据统计,自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妈祖共被褒封59次,封号达66字之多,成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潭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天后之神”。同时还被御赐庙额4次, 甚至列入国家祀典。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出于自己的统治目的而对妈祖大肆封赐褒爵,使之更为神化,这无疑会加速着妈祖文化在港澳台的形成与播行。代表封建社会大传统的统治阶级文化虽与代表乡民或俗民的小传统文化有所不同,但它们却是相互影响、互动互补的,“大传统引导文化的方向,小传统却提供真实文化的素材,两者都是构成整个文明的重要部分。”(注:《太仓州志》卷10。)(注: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96、295、296、144、145、157页。)因此,作为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港澳台的妈祖文化不可能不受到封建统治阶级大传统的影响。
历代文人儒士对妈祖女神的积极鼓吹与颂扬,又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妈祖的神异成分,成为妈祖信仰在港澳台形成与播行的助推力。
宋代妈祖信仰形成后,历代文人儒士和达官贵人对妈祖歌功颂德、褒扬有加。撰于延佑二年(1315年)的《昆山灵慈宫原庙记》说:“今夫轻舟单舸,以行江潮,尚有风涛不测之虞。”“当其霾噎敛藏,天宇澄穆,然犹奋击震荡。若乃纤云召阴,劲风起恶,洪涛腾沓,快风吹撞,束手罔措。……千夫怖悚,命在顷刻。于是,吁呼天妃,应答如响,光景赫然见于樯端,而船中之人如婴之睹怙恃矣。”(注:(宋)黄公度:《知稼翁文集》卷5《题顺济庙》。)宋绍兴八年(1138年), 状元黄公度在《题顺济庙》中写道:“枯木肇灵沧东海,参差宫殿翠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醑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注:(宋)黄公度:《知稼翁文集》卷5《题顺济庙》。)宋人吴自牧亦述“其妃之灵者, 多于海洋之中,佑护船舶,其功甚大。”(注:(宋)吴自牧:《梦梁录·外部行祠》。)尽管妈祖传说虚无缥缈,但由于文人的褒扬和达官显贵的倡导,妈祖传说“上达天听”,下入民心,因而极大地促进了妈祖文化在港澳台地区的形成与播行。
妈祖受到民间和朝廷的特别崇拜,与她经常显灵和现身渡劫的传闻有关。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祭奉神灵的目的是祈求平安,他们关心的不是教义经典、教派教统等等,他们在乎的只是哪些神祗最能护佑平安降赐福祉,以及如何遵奉神祗的教谕以保证福祉的延续;对于上层士大夫或文人儒士而言,祭祀神灵则是一种仪式,“甚至是一种教化的工具或稳定社会关系的手段。这就是古来大传统与小传统之所以分歧之处”。(注:李亦园:《人类的视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296 、295、296、144、145、157页。)但是,不论大小传统社会如何分野,亦不管他们祭奉神灵的目的是否相同,但他们在奉祀神灵这一点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港澳台汉族民间小传统甚至在远离大陆大传统的情况下仍然信奉妈祖的原因。
古代人们在不能掌握自身命运的情况下常求神灵保佑。在海上或海边生活的人们面对的是反复无常、威力无比的异己力量。因而他们特别希望冥冥之中有力量更为强大的神灵在危险之际来拯救自己、保佑自己。险恶的自然环境及这种环境背景下的人们心理状态为妈祖信仰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而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和文人儒士对妈祖的褒封颂扬使之更为神化,又助长了妈祖文化的形成与播行。总的看来,港澳台妈祖文化的形成是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与特殊社会环境合力作用的产物。
三、港澳台妈祖文化的特点
作为一种民间信仰文化,港澳台的妈祖文化既具有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特点,同时又由于它们所处的特殊环境而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首先,港澳台的妈祖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移民”文化。从前述港澳台妈祖文化的形成状况可以看出,港澳台的妈祖文化形成史基本上是闽粤人的航海移民史。随着闽粤人移居港澳台,他们原有的妈祖信仰亦随之而来。港澳台妈祖庙的香火基本上是从福建妈祖故乡分香过去的。台湾的妈祖庙来自闽南民系,并非土产。澳门的妈祖庙也是从福建的妈祖庙分香过去的。换句话说,“澳门妈祖阁的妈祖神像,也是福建祖庙的‘分身妈’”。
其次,港澳台的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部分,它既具有与儒释道交融的特点,同时由于它们曾处于外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因而又具有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点,这在港澳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港澳台妈祖庙的造像来看,除正殿主祠妈祖外,配殿往往还陪祠观音和关公,两侧还塑有侍者形象。儒释道与地方神祗崇拜熔于一炉,不同宗教的诸神共同祀奉是妈祖庙的一个显著特征。妈祖信仰产生于宋代。自宋以降的儒释道的许多中坚人物都主张“三教”旨归同源,故有“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共为一家”(注:《宋史》卷277《宋太初传》。)、“儒门释户道相道,三教从来一祖风” (注:《重阳全真集》卷1。)之说,尽管儒、释、 道对妈祖信仰产生了一些渗透和影响,但一般民众的妈祖信仰仍保留着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并未完全等同于道教或儒门,只是融进了它们中的若干因素。儒释道竞相对妈祖信仰渗透和施加影响,反映了宋代以降“三教”与民间信仰相互融合的趋势。妈祖信仰对儒释道有关因素的兼收并蓄,则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间信仰方面的具体反映。澳门妈祖阁摩崖石刻中的“布衣”诗云:“古木涵江影,峰奇石亭。鱼龙沾佛法,鸟雀带仙灵。水镜云磨碧,山屏雨洗青。莲花开世界,烟霭遍南冥”。(注:转引自唐思:《澳门风物志》,澳门基金会出版,1994年,第194页。 )这首诗简约含蓄地描绘了澳门妈祖信仰与儒释道交融的情景。
港澳台曾分别处于英、葡、日的殖民统治之下,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当地华人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未能与大陆保持正常友好的民间交往,他们只能通过原有的文化习俗来认同中华民族和“寻根”。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港澳台的妈祖文化不但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削弱,相反却有增强繁盛的趋势,并逐渐渗透到当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最明显的便是妈祖文化与当地政治、经济的互动。
日本占据台湾时期,当地的宗教信仰受到严格控制。此后台湾人民又处于与大陆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下,海峡两岸的民间交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台胞在未能回大陆探亲访祖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祭奉包括妈祖在内的民间诸神来表达他们的思乡念亲情结。随着海峡两岸民间往来的不断加强,民间信仰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中介。台湾同胞护送“妈祖”到福建“省亲”,是两岸人民相互交往的一种形式。这对台湾当局开放台胞民间赴大陆探亲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台湾民间信仰的发展,使之从民间下层向上层社会延伸,甚至有些地方官员及政界要人也以出席或主持民间宗教的仪式来提高自己的身价。因此,包括妈祖信仰在内的民间信仰在台湾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台湾妈祖祭祀庙会设商行,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妈祖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决定了港澳地区是个渔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妈祖信仰传入港澳后,逐渐成为当地渔民的主要信仰。祈求海上生计平安,是港澳渔民信仰妈祖的主要动机。但就渔民从海洋中获取资源本身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尚未能保障他们自己的生计。渔民必须将其产品投入市场,换取劳动报酬才能维持生计。渔民通过一种复杂的交易制度与专营批发水产品的中间商——渔栏发生联系。这种联系没有法律和金融方面的担保,除了要靠彼此之间的信任来维系之外,显然还

与热门天后宫欧美女装批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黑色卫衣搭配什么外套 浏览:714
福建棉衣尾货批发市场 浏览:259
jk制服日常穿搭场景 浏览:436
学校校服如何规定的 浏览:287
很肥大的卫衣怎么搭配 浏览:112
校服裤子扦边 浏览:942
格子裙叫什么制服 浏览:168
新开的嗒嘀嗒童装专卖店 浏览:120
黑裤子掉什么原因 浏览:961
女士浅色西服搭配裤子图片 浏览:124
秋天裙子里穿怎么穿 浏览:898
国际女装二线品牌有哪些 浏览:919
深圳哪个商场有正装女装卖 浏览:480
围巾的须叫什么 浏览:428
穿什么样的裤子勃起不明显 浏览:536
南昌十四中校服 浏览:74
不穿校服的说明书 浏览:705
大条纹衫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451
松紧带裤子怎么样制版 浏览:562
青岛夹克批发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