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贸企业如何转型内销
受次贷危机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贸企业普遍陷入外需减少、外贸交易成本加大的困境,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升,外贸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些中小型的外贸企业甚至陷入了生存危机。不少企业不得不把眼光转向内贸市场,而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无疑是外贸转内贸的绝好利器。
国内的很多外贸企业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开拓市场,开拓内贸市场同样如此。以往做外贸选择的机会较少,国内只有几家大型B2B电子商务平台,而内贸却很不一样,每个行业都会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因此,找一个合适的平台是企业首先要做的重要选择。
电子商务平台一般有综合型的如阿里巴巴,还有垂直类的行业B2B如行网快车等。服务形式类似,都是缴纳年费,查看相应信息。而普遍存在的弊端就是信息多杂,虽然很多都有分行业,但难免会出现信息交叉和重复,很多情况下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获甚微。高昂的会员费和效果的不确定性严重失衡。值得庆幸的是很多平台都已经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如行网快车采用了先进的集群技术,在商汇网庞大的数据资源上,最大程度共享行业集群内各种数据。同时,采用创新理念,在B2B的行业平台上,增加B2C的商城系统,开展行业网的店中店营销模式,并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宣传推广、更新升级等所有与网站相关的一站式服务。为传统企业有心而无力开展网上贸易提供了一条快捷的网络营销之路。
此外,单一的推广模式很难保证效果,企业应该积极借助多种途径开展网络营销。其实各服务商都在积极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过冬。如行网快车在B2B的基础上融合的B2C的功能,注册行业网站的会员都将用由一个商城系统,最大程度整合行业内的有效资源,吸引供应链中上下游合作者;全方位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监测数据来看,2008年第3季度中国市场线上B2B电子商务市场交付价值达到人民币12.99亿元,其中线上注册账户数为5801.1万。虽然较前几个季度增速放缓,但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场。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就是要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专家建议,外贸企业只要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和服务,减少资源浪费开源节流,尽快占领更大内贸市场,“冬天”并不会那么难过。
⑵ 外贸童装和内销童装有什么区别到底什么是外贸童装啊麻烦高手解答下
外贸童装就是出口剩余的尾单童装,或者因某种原因没能出口的整单大货童装。与一般童装不同的是就是国外的款式,国外的设计,国外的风格。
面料都是经过严格检测,做工要求走线直,针脚均匀。好多纯棉的面料都是经过砂洗处理的,手感柔软,不掉色。穿着舒适度好。一般的国内童装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出口的童装都是经过多种严格检查的,比如面料、染色、辅料、做工等都是高标准的要求,一样不达标都不行。出口的尾单童装,工厂多数都是不计成本处理,因此在价格上比内销童装有一定的优势。外贸原单尾货童装,单款数量少,卖完了就再也没有了,竞争小。不会和内销童装一样好卖就大量生产。如果大量生产外贸童装,那就叫仿单了,做工、 面料 、辅料等都达不到和外贸原单童装一样的标准的,而且成本费也会比原单货价高。以上这些就是外贸童装与内销童装的区别。
⑶ 进出口企业,外销转内销的怎么做
你最好先跟报关的货代确认一下,为什么改了HS编码申报出口,如果是货代报错了,就要求他们报关行去改,虽然放行后改单是报关员要扣分的,而且很厉害的,但是因为他们报错了,而影响到你们退税,错不在你,就要求他们去改!!
另外,你需要明确的是,现在报的这个HS编码是否为海关认定的,还是货代报错的。。。。如果是海关认定你们家的货,适用于这个HS编码的话,那你要转内销只有去补税了。
增票作废会亏开票的税的,一般不会重开的,怎么处理你要跟供货方协商了。
⑷ 外贸中小企业转型内销如何打造线上品牌求解答
我厂是典型的中小规模服装类外贸企业。近年来,圈内一直流行着一种说法:不转内销是等死,转内销可能就是找死。横竖都是死,总要拼一把。但是作为我们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要铺开来做内销,必然要面临诸多的现实困难,比如产品定位问题,内销渠道不足,内销经验欠缺等,甚至缺乏充裕的资金来组建内销运作团队。看着身边比我们规模大的同行都在纷纷涉足内销,开招商会,铺专卖店,做硬广。。。我们觉得自己无法和他们采用同样的模式操作,所以,我们更希望选择相对来说更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商。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就因为准备不足,错过了加入淘宝商城的黄金时期。虽然在危机中我们挺过来了。但一定要转型做内销(网商)的信念却更强了。现在,为了做一个成功的网商,我们确实也做了些功课。正按部就班的投入到我们期待的网商事业中。我们希望也能成为梦芭莎,麦包包那样的成功网商。但随着这两年来的网上营商环境的变化,对网商学习的越多,我们也越多困惑究竟该如何来打造一个成功的线上品牌。从战略上说,到底是步步为营呢,还是独辟蹊径。之前,我们也觉得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就是成功,所以一度也对病毒营销,炒作等网络营销手段情有独钟,觉得这是一条打造线上品牌的捷径。但随着网络水军的曝光,这种无形资产的原始积累时期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且这种方法本身也是歪门邪道,并非做品牌的正道。但如果立足于先站稳脚跟,不急于做大做强,而是先修炼内功的话,那么是否会就此堙没于品牌的汪洋。似乎提问的内容写的太多了,那就先到这里好了,有反应了再继续深入好了。写了那么多,万一马云导师都没看一眼就给PASS过去了,那我不是蚂蚁搬称砣,白费功夫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我给你给力的同时,你也给我给力。马云导师,您也给点力!
⑸ 2016年童装内销前景怎么样开一个小型童装加工厂怎么样
二孩放开后,童装市场前景看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高端童装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提升,我国儿童营养水平同步提升,儿童体格发育迅速,身高与体重这二个指标变化较大。
说明了我国儿童身高发育在加速,因此,以前可能是一套衣服可以穿很久,但现在儿童身高变化快,家长们需要经常购买衣服,这就意味着儿童服装消费频率在提升。
服装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在降低,这表明普通人群越来越具备服装的消费能力。在消费升级趋势未显现以前,童装消费往往被忽略,孩童们更多的是穿缩小版的成人衣服,而今,当城市及农村的收入水平都有了绝对水平上的提高后,父母在购买童装时则显然更不那样在意衣服的价格,因此,童装也渐渐地从富裕家庭走向普通家庭,从一种偏奢侈的消费转身成为一种大众型消费。
⑹ 外贸情势严峻,外销服装企业为什么不转型做内销
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少外贸企业举步维艰,那么服装出口企业的情况如何呢?
有人说外贸不好,我们可以试试内销。现在国内经济正在逐步恢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在逐步恢复。如果外贸不好,我们可以尝试在国内市场开拓销售。毕竟,能出口的产品质量不会太差。在国内市场起步应该很容易。
3、 服装出口公司为何不接受内销订单?我们来分析一下:1。出口订单量大,国内订单量小
服装行业有一个叫汇率的东西。汇率越高,企业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就越高!现有的服装生产工艺不一样,没有标准工艺,比如水泥型号是国家规定的,钢材有相应的型号。
但是服装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缝纫工艺使作品的质量也不一样。每次换型号,起步速度也不一样,影响输出。好好想想。你是习惯于高效率地做同样的机械加工,还是偶尔尝试新事物会让你感到痛苦?为什么穷人穷?因为穷人只愿意做死板的重复性工作,而不愿意努力工作。
如果接受国内订单,那么出口服装厂的生产效率就慢了,自然就没有利润了。工人更难改变。
2. 很容易解释,内销的质量要求很严格,而外销的质量要求并不严格。每次60分,大家都很满意。突然有一天每个人都要求他得90分!他不会喜欢的。你之前不是一直要求60分吗?你这次为什么要90?这不合理!好好想想。这真的不合理吗?
一句话: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难!
工人只关心自己的工资!他不在乎你的素质。他想要的是高薪。如果更高的技术导致更低的工资,工人很容易离职。
3. 如果内销数量少,就会有更多的自然款式
增加款式,增加市场份额。要增加文体,只能增加文体的难度,不断改变模式。
如果要求发生变化,工人的技术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很多国产产品在缝纫机之上三天做不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但出口要求不高,能踩到缝纫机的人可以上去做。当然,有夸张的地方,但确实是客观的。
4. 众所周知,在国内销售订单的淡季和旺季
生产,只有开始满功率量产,成本才能摊销,成本才能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才能有更好的利润。很多出口服装企业都是服装厂,生产能力单一,没有丰富的生产技术。例如,如果你只做牛仔裤和衬衫,很难熬过淡季。
出口服装企业向内销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要自上而下进行全面改革。在这前夕,他们可能会经历巨大的痛苦,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服装企业转型为内销并非易事。
⑺ 为什么外销型企业要转型做内销
其实内外销道理基本相同,且做内销还更做些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好占的!
做内销,还是以产品来说话,以服务做保障,以传播做市场!
所以,地一要事就是做好一切传播,特别是网络上的免费传播,低成本且高效,关键是要下功夫!
只有传播做到好啦,自会有全国各地的潜在客户主动来找你谈的,你再根据不同地域的来分别进行营销.
1、做企业成本涨价是所有行业都一样面临的,而不仅仅是你的公司在单独面对!
2、做国内市场像你说的之前没有研发能力,新品少,这样是很难做的!
3、做外销订单,利润少,风险也少!因为是接到订单才采购生产的,几乎是零库存。而做国内市场你们必须做好足够的库存准备!每个款式、颜色、尺码都要齐全!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很多都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
4、做国内市场物料管理和成品管理还需要建立ERP软件管理系统。
5、做内销必须设立企业营销企划部门和市场销售部门。品牌定位和营销方案策划是做国内市场不可或缺的!
6、广告投入预算、专卖店形象设计等。这些都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福建泉州是个服装鞋业出口基地,很多企业在出口赚到钱之后成功转型做内销,并打造出中国品牌之都的美誉,泉州地区成功申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品牌有100多家。比如体育用品类的:安踏、361度、鸿星尔克、贵人鸟、匹克、金莱克、鳄莱特、斯舒郎、赛琪等等。服装的、水暖的、食品的、鞋业的、茶叶的无法一一列出。
7、做内销没有做品牌也一样存在走低价竞争的现实,做品牌也有很多企业死在半路上的!总结:做企业永远存在风险和困难,想成功就必须做好项目启动前的详细分析评估!
祝你好运!加油!
外销环境越来越难做,内销本身我们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对于成本上涨是必然,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品质,体现出产品的价值。
1、对产业链的认识理解不深。突如其来的危机迫使外贸型企业不得不从熟悉的国外市场转战陌生而庞大的国内市场。对于这样的转变,大多数企业显得无所适从。迫于严峻的生存压力,众多外贸型企业还没来得及深入分析自身所处的产业状况,就仓促地进入了自认为能够快速盈利的领域。其实这些企业最大的优势其实不在生产,因为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和与国际的接轨,生产已经是整个产业链利润最低的环节,仅仅拥有这个优势,不足以制胜国内市场。作为外贸转内销的企业来说,转战国内市场就是对整个产业链一次重新认识和把握的过程。只有准确把握产业链的最高利润区,才能根据这个利润区去配置客户群的选择、价值的获取、产品差别化和业务范围的确定。
2、生产能力稳定,但没有自主品牌。大多数外贸型企业在长期的运营中,关注的只是产品和订单,而没有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做加工,做出口,不需要品牌,只需要提供低廉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能力,质量有保证就可以。但是做国内市场,做消费市场需要的是品牌,品牌形象对消费者的购买选择至关重要。出口型企业不缺技术,但缺少的是品牌。对出口型企业来讲,为国外企业的代加工经验,具备了强大的技术能力,唯独没有的是自有品牌,且不被国人所知和认可,这是出口企业转内销所遇到的第一道坎。
3、产品齐全,但营销能力欠缺。产品是出口型企业的生命线,这些企业来仍然停留在以生产为导向的订单时代。出口型企业产品齐全,可对开拓国内市场而言,却没有营销产品,营销能力。做生产和代加工,并不需要针对终端市场的营销,但做国内市场销售,就必须面对一线市场,而这一点,也正是出口型企业所缺少的。外贸转内销,企业同样面临着营销能力的挑战。缺营销,但不缺产品,转内销,就是要解决如何把现有产品做好营销的问题。
4、消费市场庞大,但市场运作经验缺乏。开拓市场就像是骑马,会骑的人驰骋原野乐哉悠哉,不会骑的人却会踉踉跄跄甚至被掀翻马下。中国消费市场就是一片原野,巨大和旺盛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要想快马加鞭自由驰骋也绝非易事,缺乏及时有效的规划指导和丰富的经验就难以踏上正确的道路。从熟悉国外到陌生国内,从相对简单到绝对复杂,出口型企业有动力也有压力。所以,对这些企业来讲,并不缺少市场容量,缺少的恰恰是他们运作市场的经验。
5、成功机会巨大,但所需资源不足。中国市场经济刚刚满三十年,很多行业还很不成熟,蕴藏着巨大的成功机会。目前中国很多行业尚处在一个无序竞争的阶段,品牌众多但却没有一个龙头品牌。对于大多数外贸型企业来说,拥有优势、稳定的生产能力就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品牌基础。危机危机,有危险也有机会,机会还是很大的。缺少的正是运作市场所需要的资源,一没有品牌,二没有网络,三没销售渠道,所有的外贸企业均如此。这是出口企业转内销通通存在的问题,机会就在眼前,就看如何开拓市场,抓住机会了。
二、由外贸成功转型为内销的思路
外贸企业转内销,缺少的太多,但并不能说没有优势,问题的反方向就是机会。清醒地认识企业所缺少的和不足的地方,挖掘自身和周围的优势资源,弥补不足,就能成功进军国内市场。
1、研究产业链,寻找企业最优市场模式。每一个行业都有一条价值链,从原材料的生产、供应到产品的设计、生产再到品牌的打造和销售,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条完整的产业链里,有好多个利润区,而每个利润区的利润高低都不同的。出口企业以前只需要拿下大量的外贸订单,照单加工就可以了,现在则不然,不仅仅要拿下大量的经销商订货,还要研究终端消费,打造品牌概念,引导消费需求,只有打通物流和消费需求任督二脉动,才能使企业转型成功。以前只需要照单加工生产,现在却不同了,要考虑用什么模式开拓市场,要思考通过什么渠道来分销产品,要研究用什么办法来推广产品,用什么途径打造品牌等等一系列问题。
2、转变企业经营理念。加工型企业和生产销售型企业的经营理念、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加工型企业可以没有知名度,没有品牌,但生产销售企业就不能;加工型企业可以不考虑市场和消费者变化,只按订单生产就可以,但销售型企却必须以市场和消费者为中心,这是加工型企业和销售型企业的根本区别。所以,出口转内销型企业,首先必须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发生质的转变,要学会并开始研究中国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品牌构建,研究市场推广等。
3、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出口企业转内销,组织架构上也要必须完善。可能很多欲转型的企业连最基本的市场部、营销部、策划部都没有,这样的人才更不用说了,要转内销,就必须调整企业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模式,构建基础部门,先完善内部结构,以保证企业顺利转型和成功运作。
在大批外贸型企业发展受阻的时期,智业机构理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⑻ 外贸企业如何转型做内销
�獗厝坏贾露郧�郎碳岸┑サ墓�忠览怠R坏┟挥卸┑ィ��椭荒芄孛判�盗恕� 《浙商》:随着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纵深发展,我国的外贸企业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很多外贸企业都切实把“出口转内销”提上了战略日程。就接下来的外贸形势,您是怎么判断的? 鲁柏祥:中国产品出口的两大主要市场是美国和欧洲。当前美国失业率达到7.2%,创16年来新高,2008年净减少260万个工作岗位,创二战结束以来最高纪录。金融危机后,美国消费者收入大幅缩水,特别是中低层消费者,受金融危机影响更为深重。受此影响,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需求缩水非常严重。经济危机还在加剧,国际市场在短期内难以快速复苏。 问题的根源在理念 《浙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外贸企业很快便受到了冲击,大量企业倒闭。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鲁柏祥:这与中国外贸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模式有关。中国的外贸企业十分强调订单,往往是通过合作伙伴来拿订单,然后根据订单组织生产。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这种模式是简单且赚钱的。但经济形势一旦变坏,合作伙伴不能提供订单了,我们的外贸企业就无所适从了。下游龙头一关紧,上游的水自然就下不去。长期的这种做法,就好比有一只老鼠跳进米缸里,开始吃得很欢,但等米吃完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跳不出去了,只能等死。 问题的根源出在理念上。中国的外贸企业有着根深蒂固的销售理念,只懂得销售,不懂得做渠道和市场。这必然导致对渠道商及订单的过分依赖,进而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非常高。很多企业一旦没有订单,只能关门歇业。 《浙商》:外贸难做,很多依赖于出口的外贸加工企业于是转战国内市场。这条路行得通吗? 鲁柏祥:对于国际市场,我们外贸企业还是要重视,不能放弃掉,否则就犯了走两个极端的错误。对于企业来说,要建立全球共同市场的概念,不要简单划分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应在全球范围内定位自己的目标市场。况且,出口企业转内销,还会与原来就做国内市场的企业短兵相接,国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按照一般规律而言,经济危机会在3年左右走到谷底。美国2006年开始显现次贷危机,以此估算,今年年底将是美国经济最为困难的时候,之后开始走向复苏。我们的外贸企业,不但不要放弃已有国外市场或渠道商,更要趁这个时间与国外的渠道商搞好关系,为两三年后打好基础。大潮退去,海滩上总是会留下美丽的贝壳,我们的企业要善于做拾贝者。早做准备,方能更好地抓住经济复苏带来的新机遇。 不同的游戏规则 《浙商》:外贸和内销的游戏规则是不一样的,很多做外贸生意的企业家都说外贸要比内销简单得多。您认为外贸企业做内销时,需要有哪些转变? 鲁柏祥:外贸企业在转内销时,要吸取以前做外贸的教训,变销售为营销,掌握市场与渠道。否则,资源掌握在人家手里风险很大,一旦渠道商出了问题便会前功尽弃。 《浙商》:渠道对于外贸企业转内销来说,可能是最为头疼的问题。您认为,企业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鲁柏祥:对于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要新建一套自己的销售渠道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说做渠道,是使得渠道畅通,而不是说企业一定要自己派人建立渠道去销售,这样会与渠道商产生利益纠纷,扰乱市场秩序。这就要求企业学会合作,刚开始可以借用他人的渠道来销售产品,把精力集中起来做市场、做终端,了解客户的需求进而不断改善和提升自己产品的品质。当产品慢慢赢得市场终端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之后,原先的渠道“推销”便会变为终端“拉销”,终端自然而然会起到拉动销售的作用。这样,企业才能慢慢摆脱对渠道商的依赖,对渠道商有了主动权。在提高产品美誉度与消费者忠诚度的同时,企业才能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品牌是个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 老板要带头出去跑 《浙商》:我们说,企业家在一个企业里面起到最核心的作用。他们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企业的发展思路,那么,企业家当下应该怎么做呢? 鲁柏祥:这个时候,老板千万不能呆在家里。打个比方,越是在冰天雪地的时候,动物就越是会出来觅食,否则就会饿死。企业在大萧条时期要控制成本,但其他方面的费用可省,销售方面的费用不能省。要出去跑,不是销售人员去跑,必须是要老板自己带头出去跑。很多企业把销售人员当作“野狗”一样让他们去跑市场,而且不给“骨头”吃,让他们根据销售额拿提成。如果销售人员不择手段追求短期的销售量提高,会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埋下祸根。老板只有自己出去了,思路才会符合市场需求、切合实际,才知道企业要做什么、怎么做。因此,我还是强调老板要将以下三句话灵活运用:“一切到市场中去,一切从市场中来,一切再到市场中去。” 《浙商》:出口企业如何实现转型,您能否给企业几条具体的建议? 鲁柏祥:要实现转型,我认为企业要做好三化:产业专业化,产品丰富化,市场多元化。很多企业一看自己的产业面临困难,就想“病急乱投医”换产业。企业在这个时候,要坚决进行“瘦身”,缩短战线,做自己最专业最拿手的产业。只有这样,方能乘风破浪,闯出一条血路来。再就是针对同一目标市场,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产品,以更好地满足终端市场需求。所谓市场多元化,是指企业家要有全球共同市场的概念,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没本质区别,并不需要二选一。 企业在关键的生存发展时期,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建议企业家们趁机引进三类最为关键的人才:高级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虽是三种人,只要使用得当,就会发挥出“三驾马车”的作用,帮助企业顺利渡过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