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个女扮男装本来就不会反感,毕竟看起来也没有多大区别。
⑵ 为什么人们不能接受男扮女装却对女扮男装没那么反感
时代,背景,文化都不一样了就像唐朝以胖为美,宋朝以瘦为美,裙子,吊带袜,高跟鞋一开始都是发明出来给男的穿的非要分类也是男装,到后来女权出现追求男女平等所以变成了男女都可以穿的服装,再到好了因为战争因素和战争时期出现的文化的因素,在热武器的战争中穿裤子和厚靴子必然比穿裙子方便,所以为了方便骑马而出现的裙子和高跟鞋见见被淘汰了,还有大男子主义和一些混在女权中的田园女权的缘故和一些因素加上种种巧合构成的文化和审美导致的,不过人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比如二次元宅文化的兴起之类的所以最主要的就是人是社会性生物在周围人都觉得不好是你就算觉得好也会隐藏起来装作觉得不好,时间长了渐渐的也觉得不好了,人总会渐渐的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毕竟有勇气发出异于常人的想法,展现给其他人看,并在其他人异样的眼光中贯彻始终的总归是少数。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去改变去贯彻这一切还是可以改变的。就比如说现记载的古老神话故事其实是伏羲一画开天,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更多的人知道的都是盘古开天不是吗?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将改变,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你就会发现在小的时候社会在努力发展越来越快,长大了社会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再大了就会发现这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如果可以无视他人的目光活出最真实最精彩的自己那就去吧,这样的人才是引发改变的就像在特斯拉之前你能想象到将电掌握在人类手中吗?可能想过但能不能成功或者说不相信能成功对吧?如果不能无视他人的目光活出最真实最精彩的自己能就去尝试看看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如果尝试过很多次还是不可以,我不会劝你坚持可能有点伤人但有的事情是要看天赋的不论是什么像运动天赋,智商,情商啊等等等等,如果实在不行那就放弃吧,不需要感到羞愧感到丢人,大家都是普通人,因为大家都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人们才会聚集到一起,所以才会有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存在。所以我认为人们不能接受男扮女装却对女扮男装没那么反感的观点是一时的是会随着时代,文化,背景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我的想法有不同想法的可以提,可以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⑶ 你如何看待现在男扮女装越来越多的现象
男扮女装的现象很正常啊,就算越来越多,那也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喜欢就行了,跟别人又没有太多的关系。
⑷ 一个女生非常喜欢男装,不喜欢穿女装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啊
男生和女生不一样,如果一个男生穿着女生的裙子在马路上走肯定会引来非议,觉得这个男的取向不正常或者有什么其他的不良嗜好,但是如果是一个女生穿着男生的衬衫或者男生的褂子在外面走的话,会有另外一种味道,可能会是另一种景色,会让人欣赏,能穿出那种美感,所以不要大惊小怪了,女生穿男生的衣服是可以的,男生穿女生的但是没法接受。
⑸ 我只是不想穿得那么女性化
曾经不止一个人对我说过,你穿得太不女人了。说这话的,有男人也有女人。
有些姑娘,似乎生来就深谙女性化衣着之道——将身体包裹得恰到好处的连衣裙,10cm的细高跟鞋,再加上大波浪的卷发和涂抹得当的红唇,几十米开外,就能感觉到一股女人味迤逦而来。
在日剧《我不是无法结婚,而是不想》里面,直人叔也亲传了一些女生相亲求偶的衣着之道。
说白了,就是既不要走性感路线,也不要穿得像刚谈判完的女强人,扮演好一朵宜家宜室温婉可人中带着甜美的小白花就好了。
考虑到亚洲男性的自尊心,小白花型是相亲时最不会出错的。
道理我们都懂,然而还是不想穿得太女性化。无它,太女性化,老娘不自在。
首先,太紧身,意味着行动会受到限制。
鞋跟太高,以我的腿速,过个马路,走到路中间,绿灯已经转红,然后无比尴尬地站在马路中间等待下一个绿灯。
每天单程通勤时间一个小时,步履匆匆,穿高跟鞋,每走一步都能体会踩着尖刀的美人鱼的滋味。
很酸爽,不是吗?
公司里面有90后妹子,从来没见她穿过裤子,每天都是一身精心搭配好的裙子,白里透红的脸蛋,涂抹着时下最热门的唇色,非常地赏心悦目。
伊有一天对我说,你冬天的时候穿得还蛮好的,夏天就太应付了。
有吗?我有点诧异。
穿得不女性化,并不意味着我没有在穿衣服这件事上花心思啊。
当然有。你牛仔裤穿得太多。
我看了一眼自己的boyfriend风的乞丐破洞牛仔裤——好像确实是。
就像小S说的,boyfriend风的肥大牛仔裤是直男完全不能欣赏的Style。牛仔裤,他们只能欣赏要么屁股包很紧,要么腿露很多的那种。
可是,不管男人们懂不懂,很多时候女人也想拗一个放纵不羁爱自由的造型,满足一下自己偶尔想流浪的心。
今年又是一个绵长粘腻的雨季。我的买衫冲动好像也被这雨水锁住了。整天夏天我都靠破洞牛仔裤和牛仔裙在硬撑着。
它们不娇矜,也好打理,坐卧倚靠全不受限制。
这么一说,我的确是在应付着夏天。
不想穿得太女性化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是不想在正经场合给人不必要的遐想。
在大学里面当老师那会,底下全是些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少男少女们,正处于各种爱恨情仇无端也要瞎想的年纪。
作为老师,我不想让自己显得太过于女性化,使得学生们的注意力分散。
他们对我一直有个抱怨:小陈老师很少从讲台上走下来。
好像是。我喜欢站在讲台后面,似乎只有藏在讲台后面才能更自如地扮演起一个中性而老成的师者形象。
我希望他们注意力放在我说什么上,而不是我穿的好不好看,动作优不优美。
当年正好有部很火的电视剧。佟大为在里面演一个喜欢自己老师的大学男生。
镜头给到讲台上的女教师,不知道是演员演得太蹩脚,还是角色本身就是个荷尔蒙发射机,那些撩头发,咬嘴唇的动作,在镜头的放大之下,让我这个观众无比尴尬。
不仅不专业,还很LOW。
后来,离开了高校,进入正儿八经的职场,更加注意避免太过女性化的穿着。
职场本身也是个弱肉强食的修罗场,更多时候我希望自己无论看上去,还是实际上,都是一个上司眼中可堪使用的女员工。
记得央视前主持人姜丰在一篇文章里面写过,她陪丈夫在泰国参加一个会议。
当她穿着露肩花裙子在餐厅等丈夫(她的丈夫是英国人) 一起进餐的时候,服务生态度轻慢,等很久也无人前来服务,甚至直接将她丈夫往餐厅的另一个白人女性那里领。
隔天她穿着职业套餐去同一间餐厅,进门服务生就含笑致意,礼仪周全。
姜丰后来想,第一天服务生肯定把她当成当地的付费伴游女性了。这里面有人们对亚洲女+西方男组合的预存偏见,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世人对独立职业女性的尊重。
突然想写这篇文章,也是因为最近看了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的一个采访视频。
在视频中,老爷子操着一口日本人中少见的流利的英语,在吞云吐雾间,气定神闲又一针见血地说:
客户的要求通常是要女性化、要性感,像个洋娃娃,而我讨厌这样。
我想创造自己的风格,其它品牌太过于女性化,我希望设计那种偏男性化的女装。
以前,我的顾客,通常都不用自己付钱,都是她们身边的男人付钱。
我的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大喊:bitch!
我想设计衣服,为那些独立女性。
关于女性穿什么,我的偶像和菜头在一篇文章里面写得很好:
牛仔裤,它不是什么消闲随性的标志,而是和男性平权。同样穿裤子,而不是裙子,意味着拥有和男性一样奔跑、跳跃、翻滚的能力,不受衣裙的限制。它代表了走遍世界的雄心和职场上面对面厮杀的勇气……
上一个世纪的女孩子认为穿高跟鞋更性感,依然是把自己置于男性审美之下。但是现在的很多女孩夏天穿波鞋,冬天穿UGG,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这么穿起来她自己最舒服。
是的,让自己舒服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而不是去取悦任何人。
当然,除非我想取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