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服装设计 > 民国时女装

民国时女装

发布时间:2024-04-01 02:08:07

㈠ 民国女子服饰的发展历史,民国女子服饰有什么特点

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样式多样,很多人觉得旗袍是一个代表。旗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很多人喜欢穿,因为可以显示出女子的优雅气质和优美身材,也是女性突破以往裹脚束缚的体现,这个时代就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女子的变化尤其大,很多上层名媛也是身着旗袍,出入高档场所。



民国时期女子的服饰更多的是体现了当时的气息,那就是自由和平等。很多人呢穿着不再是那种束缚式的,而是舒服样式的,现在的女子感觉跟那个时候是一样的,清新自然大方是那个时代女子服饰发展的特点,也是对中国古代服饰一个巨大的改变,我们现在的很多服饰,基本上是延续民国时期的那个理念,你喜欢民国时期的女子服饰吗?

㈡ 民国时期,女学生穿的衣服叫什么名字

民国时期,女学生穿的衣服有两种,一种叫新式校服,款式源于文明新装。文明新装是民国初年,融合西洋服饰元素和中国传统服饰特点而形成的服饰。还有一种就是旗袍。

文明新装形制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袄,摆长不过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并呈喇叭状,袖口一般为七寸,称之为“倒大袖”,衣服的下摆多为圆弧形,并在领、袖、襟等处缀有花边。文明新装裙子也比较短,但不曾缩短到膝上(在这以前的裙子下垂及足)。

旗袍服装风格中西合璧,旗袍虽然是本土化的服饰,然后西风东渐之后,西式服装的腰身,拉链、亮片的装饰都在旗袍中得到表现。

(2)民国时女装扩展阅读:

民国时期学生装的影响:

民国时期学生装的出现,让国人眼前一亮,其经典的款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追捧,青年学生们因此也成为时尚的引领者。

以女学生为例,民国初年的女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规模化、系统化、公开化掌握知识的女性,学生敢于求新求变的热忱与激情,加上受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自然令民国的女学生装具有不同的意味。

时人竹枝词对他们有贴切的描述“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常素朴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女学生化淡妆或者不化妆,她们朴素淡雅的精神风貌掀起了一股文明之风,学生装也成为了“知性”、“高雅”、“文化高”的代名词,一时间成为这个时代女性的标准形象,在社会上广泛流行起来。

人民网-话说民国女生校服:张爱玲上学时爱穿旗袍

㈢ 民国女性的服饰有哪些特点

序言:如果提起民国时代的话,是历史上黑暗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人民的生活动荡不安,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导致了女性的服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提起民国女性服装时,相信很多人的脑海中就会浮现旗袍的样子。其实民国女性的服装不止旗袍,有很多其他的特点,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

三、女性可以穿男装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服饰非常注重男装和女装的区别。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已经慢慢出现了女性穿男装的情况。后来女性穿男装的效应越发的热烈,不少的革命家也是女穿男装的推崇者。这同样也意味着,民国的女性开始大胆的追求新鲜事物,敢于表现自我,展现出自身的魅力。

㈣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看过《邪不压正》的朋友一定对裁缝巧红和朱局长情人唐凤仪民国时期的经典服饰——旗袍影响深刻吧。以下便是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的起源、变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作为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唐凤仪的着装充分展示了民国时期,旗袍在中国女性中的地位,唐凤仪可以说八面玲珑,风情万种,但成熟背后缺依然有一颗少女的心。同时唐凤仪妖娆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衬,女性将旗袍优美的线条充分展现出来,旗袍将女性特有的妩媚体现的淋漓尽致。

裁缝巧红的着装着代表的是民国时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着。那种普通女性穿的长袍和男性的长袍都体现了中国在当时大众的含蓄之美。长袍将男女身体的大部分都包围起来,没有旗袍的妖娆,没有旗袍的开衩,拍迅但在当时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几乎都是这种类型的服饰。

事实上,这个起源于旗人长袍的服饰,第一次将中华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经出现,旗袍便成为民国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欢的服饰,并在随后的发展中衍生出丰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长袍发展而来

旗袍本不是汉服,而是旗人的长袍,原本满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来的旗袍有关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长袍,其外部呈长方形,圆领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两腋部分明显收缩。长袍下部开衩,下摆宽大,长袍长可掩足。旗人的长袍从上到下由整块衣料剪成,颜色较素。清代中叶,旗人的长袍除圆领外,还出现了狭窄的立领,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时宽大,而且长袍的下摆一般多垂至脚踝。

有清一代,旗人长袍的造型线条以直线为主,不用曲线,给人平直硬朗的感觉。而且,长袍上下一体,使得线条比较流畅,长袍能够盖住脚,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盖在袍摆之下,因此当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后,腰线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长,使穿着者显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们头上常戴高大的“如意头”、“耷拉翅”假髻,更显得妩媚多姿。

但是,毕竟宽大、厚重的长袍没有曲线的展示,还是给很多爱美的女性带来颇多不满。随着民国的建立,服饰也成为时代革新的一个标识,男性服饰出现中山装,女子从满人的长袍中发现了女性服饰之美,摈弃宽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便诞生了旗袍。这种新式服装,大胆地体现了女性体态的曲线美。

旗袍的流行,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宽大、平直的特点,对宽大直腰(无腰身)的满人长袍进行收腰的设计,缩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贴合女性的身体曲线;其次,旗袍的长度减短,满人穿长袍,往往脚上穿着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长袍的下摆要盖住鞋底,而汉人穿平底鞋,没有高高的鞋底,头上也没有高大的发髻,旗袍的下摆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后的旗袍不仅可以凸显身体曲线,旗袍的开衩还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欢迎。再加上上世纪20年代正好是女权运动兴起的时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发、天乳、上女学、婚姻自由等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之后,她们竞相身着旗袍,让看惯了旗人长袍、汉族妇女对襟衫以及袄裙的中国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没过多久,女性纷纷效仿,她们扯上一块布料,不一定是高档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缝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贴合身体的旗袍。

不过,旗袍的出现,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当时的旗袍,袍身宽松,廓形平直,友指袖身缩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纪好贺配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女性服饰风格,女子的袄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袄),清末贵族妇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国初年在女学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装”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结合倒大袖的风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纪20年代,在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图片中,就有她穿着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记录。1923年12月2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前往广州岭南大学演讲,她穿着黑绸缎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格子围巾,襟口、袖口处都绣着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在治丧期间,穿的丧服是黑色长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庆龄拍摄的一张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从旗袍镶的边来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属于大做。不过到了上世纪30年代,旗袍款式层出不穷,倒大袖旗袍已经很少见了。

此时旗袍总体特点是领小、袖小、下摆多变化,核心是讲究腰身。依穿着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体现旗袍的贴身。翻看当年的照片,会惊奇地发现,旗袍在每一个穿着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绝对没有后来制服的松垮感觉。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饰,千人千样。

2、旗袍变化多端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呈现出变化多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旗袍的下摆长短、腰身宽窄、领口样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变化。

先说领口样式。先是时兴低领口,继而流行高领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蝉翼的旗袍仍必须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以示时髦。后来领口高到直抵腭下,继而至耳。而后盛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不要领子,也是一种时尚。

旗袍下摆长度时长时短。长时盖过脚面,走起路来衣边扫地,短时则在膝盖略上些。上世纪30年代旗袍流行长下摆,长可及地,盖住脚面,被形象地称为“扫地旗袍”。

长旗袍一般配高领,衣领紧裹脖颈,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女性穿着旗袍,也不改高耸的姿态。再配上高跟鞋,长旗袍将女性的身材衬托得亭亭玉立。考虑到旗袍贴身而穿,行动有所不便,于是旗袍开始开衩,尤其是高开衩正好解决了贴身行动不便的问题,而且高开衩在女性走动时,隐约露出白皙的大腿,散发出撩人的姿态,非常性感。

上世纪30年代旗袍大衩逐渐流行。所谓大衩,当时也仅仅是衩高过膝,尽管如此,这种旗袍还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击。不过,裸露小腿的旗袍并没有绝迹;后来旗袍开衩到达臀部,而且腰身也变得紧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过大开衩流行几年后,又渐渐回落。

旗袍袖子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时而长过手腕,时而短至露肘,最后变成无袖。

当时旗袍的第二个特点是与西式服装结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两边开衩外,前后也可开衩,并出现了左右对襟旗袍。上世纪30年代末期,还有一种改良旗袍,旗袍借鉴西式服装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专指服装方面的独特设计)。同时,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变得适体。改良旗袍的出现,使玲珑突兀的女性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另外,荷叶袖、开叉袖等西式服装的装饰元素也被大量采用。

这种融合西方风格的旗袍可以与各式服装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领、袖处还加以搭配毛皮饰边,这些都是当时比较时髦的穿法。

3、阴丹士林旗袍风靡全国

随着旗袍的发展,当时的旗袍制作出现京派旗袍与海派旗袍两大流派。因旗袍的发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阶段,融合汉族元素立领、左右两面开衩等特点的改良旗袍称之为京派旗袍;后来,由平面裁剪改为立体裁剪,增加腰身等时尚元素的旗袍,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长适体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成为一种服饰风尚,并且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京派旗袍。

当然,两派主要以风格作为区分,并非简单的以地域为标准。即并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方艺术为特点,形式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近年来有人提出“苏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苏旗袍,这是一个新提法,多半是商业炒作的概念,与民国时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并不是一个概念。民国时期,因为南京曾作为首都,其旗袍风格曾广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制作风格上仍然属于海派风格,只不过在具体样式的制作上与上海旗袍略有差别。

民国时期,旗袍是女性最为代表性的服饰,其适用性非常广。上至贵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妇女,都可穿着旗袍。旗袍的年龄跨度很大,十来岁的小女孩,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皆可着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着,其形制可单,可夹,可棉。夏季有单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夹旗袍,里面还可以衬穿其他的服饰。秋冬季节的棉旗袍为长袖,长下摆,重保暖轻时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广,受季节因素影响小,可以搭配多种服饰。天凉时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绒线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领、袖处加以毛皮饰边。另外,旗袍还可以与丝巾、丝袜、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高跟鞋等时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为如此,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最爱。她们个个穿得风姿绰约,吸引世人的目光。

㈤ 民国名媛穿着

民国服装;旗袍;文明新装

民国时期的服装是中国服装史的一个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传统服装走向衰落和蜕变的一个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新服装孕育新生的时期。旗袍作为民国时期女性最有代表性的服装,她的产生、变化、发展都伴随着整个民国社会。

一、民国初年的旗袍

在民国初期,整个国家社会一直处在革命与动荡中,人们经历革命的洗礼为时不久,衣着观念、生活方式都处于新旧更迭的大转折时期,旗袍也正在乱世妆扮中悄然过渡。总体说来,旗袍在此时已退居到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不复昔日的显赫地位。此时的旗袍在廓形上变化不大,仍以清末的宽敞为其特点,领子由早期的无领或低领变化为“元宝高领”,最高时可与鼻尖齐平;袖子稍有收紧并略有缩短,至肘与手腕之间;袍身长度减短至膝与脚踝之间。旗袍线条造型仍较为平直,色调力求素雅,领、袖、襟等部位也用镶滚,但比以前简练概括得多,通常只有少许几道。绣纹也趋于简单,不复以装饰体现地位与身分,而且开始注重体现女性的曲线。

二、20年代崭露头脚

随着民国社会的不断开放,中西方交流的加强,西方大量的女装样式流入中国,许多报刊、杂志都进行大篇幅的刊载;当时留学归来的留学生也带回了许多国外的思想和服装;当时的许多女装设计师们都跟随西方模仿西方的样式设计女装。因而西方的女装大量充斥在社会上,而且这些服装样式和设计方法日益被人们接受并推崇。西方流行女装的这些特征,在旗袍上也是有所映射。

20年代中叶起,一种新的旗袍诞生。在当时的上海是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其声势远远领先于全国各地并左右着中国服饰时尚的变化。上海旗袍时尚的最初,是以无袖的长马甲形式出现的,短袄外面的长马甲代替了长裙。1926年,长马甲同短袄合并,就有了民国新旗袍最初的款式。张爱玲评价道:“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1]”袍身宽松、廓形平直,长度在踝关下之上或大约小腿肚的地方,倒大袖。领、襟、摆等处仍喜做滚边镶饰,但繁褥之风日减,“裥干”和阔滚条被视为过时的象征。秋冬时穿的夹旗袍,倒大袖,只有一道花边装饰,已略显腰身。1924年秋,末代状元刘春霖之女刘沅颖下嫁《玉梨魂》作者徐枕亚,新娘当时穿的就是这种倒大袖旗袍[2]。1926年后,旗袍的下摆一升再升。

至20年代末,旗袍开始收腰,受欧美短裙流行潮流的影响,摆线提高至膝下,女子大大方方地露出她们秀丽的小腿。虽仍为倒大袖,但袖口变小。装饰性质的镶滚趋洁,甚至完全取消,色调也力求淡雅和谐,后体上显得十分简洁方便。1929年上海女学生穿的旗袍,摆线已到膝盖处,袍身变得合体,有的袖口装上仿西式的克夫,成为流行一时的时尚。民国初的“文明新装”也是倒大袖,20年代的旗袍一直沿用这种袖形,直至30年代才慢慢消失[3]。整个20年代,中西交流的机会增多,从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扩大了国人的着装选择,改变着人们的着装观念。人们不再那么固执地追求“做一件传三代”,从而刺激了购买欲望,推动了旗袍的流行和变革。20年代的旗袍就明显受迪考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线造型、对称的装饰品和纹样图案。

三、走向经典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革命最为壮烈,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最为波澜壮阔的二十年。此时也是女性进步思想和自我意识最为活跃的年代,所以三四十年代也是中国近代女装最为灿烂繁荣的年代。而恰恰就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

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而且这时期,旗袍被很多中学、大学采用为校服。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更能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1934年就几近臀下,腰身又裁得窄,行走起来双腿隐隐可见。可见当时对女性的行为约束已经大大放松,从而符合了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四、经典的延续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以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抗日战争硝烟燃起,大多数国民皆无心于服饰的奢侈。出于经济、便于活动等实用的功能考虑,40年代初的旗袍不复30年代衣边扫地的奢靡之风,长度缩短至小腿中部,高时到膝盖处。炎夏季节多倾向于取消袖子,领高减低,省去了种种繁琐的装饰。使其更为简便、适体,从而形成了40年代旗袍独特的风格。

改良旗袍最早出现于30年代后期,短袖旗袍上始有肩缝,起初尚无省,归拔比较多。后来逐渐有了胸省,开始时收省还不明显,以后渐渐发展到吸腰省并使用装袖,装袖在40年代中期得以推广,自此旗袍更为合身适体。据40年代初报载,衣料涨价百分之百。故而服饰装扮上力行节俭,倡导“旧衣运动”,普遍兴起国货运动,使旗袍在面料的使用上也颇具特色。当时颇有影响的《申报》元旦新春例发“衣食住行”计划:“在这国难深重的今日,正应节约救难,提倡穿旧衣运动,衣服新旧无关宏旨,但求有新思想。新脑筋就好了……4]”;只要求其适体、经济,万一要做新的,就采用纯粹的土布。因此土布成为旗袍常见的用料就不足为奇了。抗战初期的上海还一度流行用国产白棉布或毛蓝布(又称爱国布)做成的旗袍。此时的旗袍虽然装饰极为简单,用料也十分平常,但仍不失为日常服装的主流。40年代中期的旗袍还引进了两种西式配件——垫肩与拉链。把传统的盘香纽、直角纽换成拉链,也成为当时的时尚之一。礼服旗袍稍长一些,装饰更为考究,校服则以朴素、淡雅为尚;工厂女工夏季风行穿一种简便型的旗袍:略似面粉袋上挖个圆孔——无袖无领或低领,不收身、小开衩,长度在膝盖上下,内穿一条短裤,以图凉快,劳动轻便。

五、旗袍退位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人们似乎沉浸在了革命的浪潮中;人们的热情似乎完全转到了革命和劳动中,旗袍所代表的舒适、悠闲似乎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更多的代表劳动女性,适合劳动女性,能展现新时代和革命的女性服装成为了主流;旗袍悄悄的退隐到了一个历史的角落里,至此民国时期的旗袍到此结束。

图片参考:

(1)最初的旗袍

(2)20年代末期,南洋兄弟烟草广告。署名之光(谢之光)。发式袖端仍带20年代余韵,整件旗袍的风格已开30年代的先河。

(3)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领而低摆,开衩至膝,袍身紧窄修长且无袖,更显穿着者的婀娜身段,两道滚边十分细巧精制。

(4)受欧美影响,30年代中期流行“透、露、瘦”。透明的丝织品用来做旗袍了,开衩高至臀下。

(5)30年代末40年代初流行的旗袍,阴丹士林蓝布面料作礼服在月份牌画中处理得更像丝绸旗袍,袖短呈臂,窄身修腰。

㈥ 民国风有哪些女装品牌

民国风有哪些女装品牌

民国是一个才子佳人辈出的年代,流传着很多的诗句和故事,新旧交替所创造出来的独特文化让人动容。近年来也有很多的影视作品采取民国的背景,而里面的服饰也让人心生欢喜。民国风的服饰如今也开始受到很多的关注,无论是旗袍还是其他的元素都非常受到欢迎,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墨曲

墨曲,该品牌源自《离骚》当中的“背绳墨与追曲兮”旨在彰显个性,崇尚自由,不拘一格,追求独有乐趣,坚持自身风格,在服装设计过程当中采用棉麻天然面料,结合现代时装设计需求,使服装体现出个性之美。其中秋冬新款的一些民国风的服饰也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花禅

旗袍是民国时尚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新思想的冲击之下,旗袍服饰上有新潮的设计也有传统的文化,绽放不同的美感。花禅女装的旗袍系列以中国民清时期的旗袍式样为基调,传承并发扬海派京派旗袍的特色,经典而又时代感,充分体现优雅却不失东方神韵的高贵。

阿尤

20年文化美学的洗礼和凝练,阿尤举手投足之间流露高雅气质和内蕴的低调性感,处处窥见她身上文化美学的魅力与知识的淬炼。阿尤女装的旗袍并不是传统的旗袍,而是用传统的.元素加上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带来更加新颖的设计,不仅更适合现代穿着也更显独特。

尚默

尚墨女装将年代感的复古元素融入到时尚廓型的服装设计当中,让每一件商品更是一种记忆或是一种情感,让人觉得有曾经相识的亲切,却有无比新鲜的惊喜,简洁而雅致,时尚又从容,不仅有传统的元素也有着时尚的感觉,受到了很大的欢迎。

;

与民国时女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焦糖色长款羽绒服搭配包包 浏览:672
裤子和短靴应该怎么搭配 浏览:70
爸爸款裤子牌子的好 浏览:857
温州女装批发哪里最便宜 浏览:345
灰蓝色和军绿色裤子 浏览:682
临沧皮带扣定做批发市场 浏览:674
南京童装设计师助理 浏览:724
法式袖扣修身衬衫价格及图片表 浏览:911
粉色羽绒服染色如何洗掉 浏览:576
男装潮牌人物春季 浏览:948
衣怎样折节省空间 浏览:969
韩国有没有大码女装 浏览:891
佛山市南海区哪里有卖大码男装 浏览:153
束脚校服裤怎样搭配高帮鞋才好看 浏览:275
裤子插袋怎么打版 浏览:198
男士裤子哪种面料看起来高档 浏览:231
起亚锐欧换正时皮带后 浏览:677
背带裤打底穿什么外套好看吗 浏览:3
纳尔布女装夏装 浏览:902
bettyboop童装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