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服装设计 > 一线女装维依

一线女装维依

发布时间:2022-05-21 02:16:19

❶ 沙雅—轮台地区中、新生界油气田(藏)储层沉积体系与沉积特征

赵胜利谢大庆王君奇戴国汗蔡星

(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沙雅—轮台地区中、新生界油气田(藏)以4套碎屑岩砂体作为其储集层,即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库姆格列木群储层、苏维依组“底砂岩”及苏维依组“顶砂岩”储层。通过分析这4套储层在研究区内的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认为辫状三角洲前缘、平原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以及前缘亚相是这4套储层的主要沉积相类型。

关键词沙雅—轮台新生界碎屑岩沉积体系沉积特征三角洲

沙雅—轮台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位置属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其范围包括雅克拉断凸以及沙西凸起、阿克库勒凸起、哈拉哈塘凹陷和库车坳陷的一部分。该区域中、新生界有4套重要的储油(气)层,它们是:①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储层。该层为雅克拉凝析气藏、轮西1井油藏、东河23号凝析气藏的主要储层之一;②库姆格列木群储层。该层为羊塔克局部构造带、羊塔克1号凝析气藏、羊塔克2号、5号油藏、玉东2号凝析气藏等的主力产层;③苏维依组“底砂岩”。④“顶砂岩”储层。③④储层为大涝坝油气田以及英买6井油气田(藏)等的储层。该区域中、新生界共发现36个油气藏,其储量约20906.84×104 t油气当量。中、新生界储量占该区域总储量的74%

①黄太柱等.新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轮台油气区块工业勘探项目1999年勘探年报,1999.。由于盖层条件较好,在中、新生界的油气田(藏)中,凝析气藏占有相当的数量。随着“西气东输”战略的实施,对中、新生界的勘探以及储层分布规律的研究必将受到关注。

1构造背景及岩性特征

在该区域,古生代、中生代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多期构造运动造成了一隆两坳的沉积格局。白垩纪初,受燕山期运动的影响,沉积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拜城前陆盆地和沙雅隆起同时沉降,使一隆两坳的沉积格局消失,整个地区开始了统一的向南抬升的前陆盆地发育阶段[1],气候条件也由三叠纪—侏罗纪的湿润型转化为干旱—半干旱型。而研究区东北部库鲁克塔格隆起与北部南天山褶皱冲断带隆升,成为研究区主要的陆屑物源区。新生代发育的层序具有明显的旋回性,表明构造运动对层序的发育起主要的控制作用,其储层岩性特征如下:

卡普沙良群岩性呈现上细下粗的特征,下部为厚约20~70m的块状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即通常所称的底块砂岩。向上主要为棕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细砂岩,厚约200~400m,在北部(库车坳陷)厚达800~1200m;库姆格列木群岩性呈现东南部与西北部差异。东南部岩性为浅灰—棕红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含砾砂岩夹棕红色泥岩,或与之呈不等厚互层,西北部岩性为上部岩盐夹膏泥岩,下部为粉—细砂岩夹红棕色泥岩。东西厚度差别不大,总厚约300~700m之间;苏维依组一般可分为三段:下部砂岩段(即“底砂岩”)厚约20~50m,为浅灰色、浅棕红色细—中砂岩,含砾砂岩夹棕褐色泥岩及粉砂岩泥岩。中部泥岩段,岩性为棕色泥岩含膏泥岩,夹浅红棕色粉砂岩,厚达36~100m以上。上部砂岩段(即“顶砂岩”)为两小段浅红棕色细、粉砂岩夹一段泥岩,部分地区砂岩含石膏。厚约15~40m。

2卡普沙良群(K1kp)底块砂岩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

2.1沉积体系及展布

图1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早白垩世亚格列木期地震相及沉积相图Fig.1Seismic and sedimentary face of lower Cretaceous Gelemu period in Sha Ya uplift of Tarim Basin

1—扇三角洲平原亚相;2—剥蚀区;3—弱振幅弱连续波状反射;4—扇三角洲前缘亚相;5—剥蚀区边界;6—中强振幅中连续前积(发散)相;7—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8—沉积相界或地震相界;9—中弱振幅弱连续亚平行相;10—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11—地震相界;12—强振幅中连续丘状反射相;13—冲积扇相;14—扇顶陆面扇亚相;15—中强振幅弱连续复合充填相;16—滨-浅相亚相;17—中强振幅弱连续波状反射相;18—弱振幅弱连续亚平行相

通过钻井和对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相应地震反射尖灭线的追踪,证实了在雅—轮地区的中轴部位,即沿羊塔克—新和—提尔根一线,存在一个底块砂岩缺失带。以缺失带为物源区,在其两侧对称分布两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其分布近东西方向,南北宽数km至40km,沙雅—轮台地区底块砂岩储层主要为该沉积体系。在雅克拉断凸北侧,扇三角洲体系往北,库车坳陷内存在一套广泛分布的天山山前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体系与南部扇三角洲体系可能连为一体,从而在坳陷内构成一套席状展布的砂体,亚肯—东秋里塔克地区均有该套储层存在。在雅克拉断凸南侧,西段扇三角洲体系向南过渡为湖泊沉积体系;东段,向南存在一套以草湖—阿克库勒—哈拉哈塘一线为轴的冲积扇—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断凸南侧的扇三角洲体系连为一体,且无明显的分界(图1)。

2.2扇三角洲体系的沉积特征

雅克拉—轮台地区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储层主要为该沉积体系。

底块砂岩厚度较小(最大75m,一般20~50m),在地震反射上仅表现为一个相位。在断凸两侧,可见上超尖灭现象。综合岩性、测井及地震反射特征,扇三角洲体系可以划分为扇顶陆面扇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及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等几个亚相带。各相带特征如下:

①扇顶陆面扇亚相:位于短距离季节性河流的出山口处,以混杂堆积的泥石流微相沉积为主,夹有扇面辫状河道沉积及洪泛期沙坝顶部的“落淤层”沉积,在地震上主要表现为弱振幅弱连续波状反射或强振幅中连续丘状反射、空白反射等。其岩性主要为具粒序层理或块状层理、分选差的角砾岩、砾岩或砂砾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SP曲线呈块状或箱状负异常。在YH3—YH8井南侧,亚南断裂局部活动导致局部较厚的断谷充填沉积也属这一亚相,在地震反射上可见明显的复合充填结构,YH4井底部钻遇的泥石流或垮塌堆积角砾岩可能属于该套沉积。在雅克拉断凸的山丘之间的低地,也可能局部沉积并保存了一些近源扇堆积物。

②扇三角洲冲积平原亚相:位于陆面扇亚相之间及前端,分布面积相对较广,主要为辫状河道相的沉积,间有泥石流等重力流沉积及洪泛“落淤层”沉积,地震反射主要有具前积结构或发散结构的中、强振幅中连续反射,中、弱振幅中连续亚平行—波状反射等, SP曲线呈齿化的钟形或箱状,岩性主要为灰白—浅绿灰色具粒序层理的砂质砂岩、含砾砂岩、具交错层理和下粗上细序列的砂岩—含砾砂岩,夹棕红色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等。

③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端近滨或水下的部分,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微相沉积,因该相带沉积多与下伏侏罗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且厚度不大,故地震反射主要为中、弱振幅中连续亚平行或平行反射,SP曲线呈块状,或略呈钟形—漏斗形,岩性主要为具交错层理的灰白色粉、细砂岩—中砂岩(偶含砾)夹棕红色粉砂岩、泥岩。如图1所示,该带主要分布于沙雅—雅克拉以南,往东扇三角洲平原与南部的辫状三角洲平原相连,扇三角洲前缘相不发育。

3库姆格列木群(K2—E)km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

3.1沉积体系及展布

从图2可知,除在羊塔克—大尤都斯一线以北,库姆格列木群上部存在一套岩盐及膏泥岩沉积之外,该区主体部分为一套厚达340~750m的以砂岩为主的沉积。综合其岩性组合、测井相及地震反射特征,认为该套地层为南天山与前陆盆地持续相对升降的构造背景下,以东北部天山为主要物源区所形成的一套冲积扇、辫状三角洲及海侵陆缘湖沉积体系。

冲积扇体系主要分布于天山山前,草1井等钻遇,雅克拉—轮台工区内未见;辫状三角洲体系广泛分布于沙西、雅克拉、亚肯、轮台及阿克库勒等地区;海侵陆缘湖体系主要分布于羊塔克—大尤都斯一线以北,主要沉积一套岩盐及膏泥岩。

其总体沉积面貌是:前陆盆地流域广阔,地势平坦,自塔东北天山物源区开始到湖泊岸线,水流呈放射状发散,河道迁移频繁,在靠近冲积扇的上游区域,主要为辫状河冲积平原沉积,但到靠近湖岸时,河道作用已不明显,水流往往以洪泛片流的形式将沉积物带入,并以片流或地下潜流的形式入湖,带入的沙、粉沙沉积物又进一步受到风及湖泛时浅水波浪的改造,从而形成席状分布的砂泥坪沉积。

图2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地震相及沉积相图Fig.2Seismic and sedimentary face of upper Cretaceous-Lower Tertiary ormation in Sha Ya uplift of Tarim Basin

1—冲积扇相;2—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3—辫状三角洲前缘沙坪亚相;4—盐湖与沙坪交互相;5—半成化浅潮亚相;6—沉积相界;7—地震相界;8—上弱下强上波状下平行反射相;9—中振幅中连续亚平行夹弱振幅波状反射相;10—中振幅中弱连续波状亚平行相;11—无反射或极弱反射相

3.2辫状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

结合各方面信息,认为研究区内库姆格列木群为辫状三角洲体系,但该段地层的沉积相特征的变化与地震相变化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又可以分出两个亚相带: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三角洲前缘沙坪亚相,二者沉积特征如下:

①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砂岩含量高(70%~91%),砂泥比远大于1;SP曲线主要为块状、箱状或指状,次有齿化的钟形及漏斗形,从下到上,曲线的宏观包络线多呈圆柱形,这一特征与其他层段差异明显,具典型的垂向加积特征;地震相主要表现为以砂岩为主的弱反射或空白反射,偶见河道充填结构。该亚相又可分出两种微相:主要为辫状河道微相,次为河道间沙坝或心滩坝顶部在洪泛时形成的“落淤层”微相。

辫状河道微相岩石类型主要为棕灰—浅灰色中—厚层状或块状砂岩,含砾砂岩。由西南向北东方向,砾岩、砂砾岩含量逐渐增多,最大粒径明显增大,清楚地表明物源(水流)主要来自北东方向。可见块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及沙纹层理等。沉积序列主要为下粗上细。侧向上多个砂体互相连接,成片分布。

“落淤层”微相岩性主要为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偶有薄层状细砂岩等,多呈薄—中层状,可见砂纹层理,水平层理等,侧向上多不稳定。

②辫状三角洲前缘沙坪亚相:划相依据与平原亚相类似,砂岩含量高(62%~85%),测井相呈现明显的加积特征,不同的是砂岩粒度变细(以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及少量中砂岩),单层厚度变小,泥质含量稍有增高。可以分出分流河道、沙坪、泥坪等微相。

分流河道微相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或棕灰色中厚层状细砂岩、中砂岩。为平原亚相河道进一步分化至消失过程中过渡的季节性水道沉积,具板、槽状交错层理,呈下粗上细的正向序列。

沙坪微相岩性为灰白色薄—中层状粉、细砂岩,为分流河道末端片流沉积的产物,主要位于陆上,可能受到风的改造,在湖泛时可能也受到波浪作用的改造。具水平层理、砂纹层理、波状层理等,垂向粒序不明显,侧向呈席状分布。

泥坪微相岩性为棕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为沙坪中小型的季节性浅水湖泊或洪水期洪泛平原沉积的产物。

4苏维依组(N1s)“底砂岩”段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

4.1沉积体系及展布

该段砂岩以冲刷、上超及下超等特征与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存在明显的分界,其岩性较库姆格列木顶部砂岩明显变粗,与新一幕构造活动的开始相对应。但在沉积体系的构成和分布上,该段砂岩基本上继承了库姆格列木群的特点,仍以东北部天山为主要物源区,形成一套与低水位体系域相对应的冲积扇、辫状三角洲及咸化湖沉积体系(图3)。

图3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第三纪苏维依早期地震相及沉积相图Fig.3Seismic and sedimentary face of Tertiary Suweiyi early period in Sha Ya uplift of Tarim Basin

1—冲积扇相;2—辫状三角洲平原;3—辫状三角洲前缘沙坪互相;4—半成化浅湖亚相沙;5—沉积相界;6—地震相界;7—强振幅长连续平行相;8—中强振幅中弱连续亚平行相;9—中弱振幅中弱连续亚平行相:10—弱中振幅中连续与斜交前积相;11—弱振幅弱连续亚平行相

如图所示,冲积扇体系主要分布于天山山前;辫状三角洲体系仍广泛分布于沙西、雅克拉、亚肯、轮台、阿克库勒等地区;咸化湖沉积体系分布于羊塔克—大尤都斯一线以北,在羊塔克—SC1—YC1井一带为半咸化湖沉积体系,主要沉积含膏泥岩及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细砂岩薄层。

在苏维依组沉积时期,工区内断层均无明显活动,沉降中心为库车凹陷,地层向北增厚。

4.2辫状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

与库姆格列木群类似,也可以分出两个亚相带: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和辫状三角洲前缘沙坪亚相,二者沉积特征如下:

①辫状三角洲平原亚相:砂岩含量高,砂泥比远大于1;SP曲线主要为箱状,指状,齿化的钟形及漏斗形等,起伏较大。地震相主要表现为以具有明显的砂泥岩界面且侧向稳定的强振幅、长连续反射相,并常见河道充填结构等特殊地震相。该亚相可分出两种微相:主要为辫状河道微相,次为河道间沙坝或心滩坝顶部在洪泛时形成的“落淤层”微相。

②辫状三角洲前缘沙坪亚相:与平原亚相类似,也可以分出分流河道、沙坪、泥坪等微相。其沉积构造特征同前。

5苏维依组(N1s)“顶砂岩”段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

5.1沉积体系及展布

该段砂岩为苏维依中段湖泊扩张体系域沉积后湖退体系域沉积的产物。该期,冲积扇沉积体系仅紧靠物源区分布,范围局限,在工区内主要发育扇缘沙、泥坪沉积体系及咸化湖沉积体系,砂岩沉积范围较底砂岩段有所收缩。其沉积体系展布见图4。

图4新疆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第三纪苏维依晚期地震相及沉积相图Fig.4Seismic and sedimentary ace of Tertiary Suweiyi late period in Sha Ya uplift of Tarim Basin

1—沉积相区界线;2—地震相区界线;3—扇缘沙坪亚相;4—滨湖亚相;5—半成化浅潮亚相;6—强振幅强连续平行相;7—中—弱振幅中长连续平行相;8—中振幅中弱连续波状亚相(发散)相;9—中弱变振幅弱连续亚相;10—无反射或及弱反射相

5.2扇缘沙、泥坪体系沉积特征

该沉积体系主要为沙、泥坪亚相沉积:砂岩含量仍较高(56%~100%),砂岩粒度较细(以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及少量中砂岩),单层厚度较小,泥质含量稍有增高,可分为分流河道、沙坪、泥坪等微相。其沉积构造特征同前。

6结论

(1)沙雅—轮台地区中、新生界油气田(藏)有4套储层分别为: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库姆格列木群砂岩、苏维依组底砂岩及苏维依组顶砂岩。

(2)研究区内以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作为储层的油气田(藏),其储层沉积体系属扇三角洲体系,该体系位于底块砂岩缺失带两侧。

(3)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中新世苏维依早期的主要沉积体系,其分布稳定,范围广,辫状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是库姆格列木群、苏维依组底砂岩的主要沉积相类型。

(4)中新世苏维依晚期沉积体系为扇三角洲体系,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苏维依组顶砂岩主要的沉积相类型。

(5)除上白垩统—下第三系以外,研究区内地震相与岩相之间存在比较好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叶德胜等.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及储层评价.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Cenozoic oil-gas field(accumulation)reservoir depositional system and depositional feature in Shaya-Luntai region in Tarim basin

Zhao ShengliXie DaqingWang JunqiDai GuohanCai Xing

(Academy of planning &Designing,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 Ürümqi830011)

Abstract:In Cenozoic oil-gas field(accumulation),four sets of clastic rock sandstone which are Kapushaliang group sandstone,Kumugeliemu group reservoir,Suweiyi group“low sandstone”,“upper sandstone”reservoir were recognized to bereservoir.Through analysing depositional system and depositional feature of the our sets of reservoirs in the egion,braided delta-front facies,plain subfacies, fan-delta plain facies and front subfaci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sedimentation acies types. Key words:Shaya Luntai Cenozoic Clasticrock depositional system depositional feature delta

❷ 等时地层格架下沉积相变化特征

在单井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库车前陆盆地内古近系多条贯穿东西和南北方向的等时地层格架对比剖面。

1.吐北1井-吐北2井-克拉1井-克拉2井-克拉3井-依南2井-吐孜2井-吐格尔明连线剖面(见图4-15)

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早期有间歇性的海侵事件影响,区内发育的海湾-潟湖沉积影响范围向东可达吐孜井区。沉积初期在北部山前的吐北、克拉苏井区发育广泛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其后随着海侵范围向东扩展,西部逐渐演化为膏盐发育的海湾-潟湖沉积,对应地在东部依南、吐孜井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多个层序在坳陷东部表现为逐步超覆的特点;至晚期由于没有环境局限的影响,主要发育泥岩。苏维依组沉积时期,吐北1井-克拉3井一线主要表现为广泛的浅湖-滨浅湖沉积,水面宽广,扇三角洲沉积收缩至依南2井-吐孜2井-吐格尔明一带。

2.乌参1井-大宛1井-东秋8井-东秋5井-迪那201井-迪那11井-野云2井连线剖面(见图4-16)

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期,乌参1井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至晚期演化为泥岩相滨浅湖沉积;在东秋构造带,底部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之后演化为膏盐岩发育的海湾-潟湖沉积;向东至东秋5井、迪那井区,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在迪那201井区底部局部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向东至野云2井区可能缺失。苏维依组沉积时期,西部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在东秋构造带发育有较多的膏盐沉积;向东至迪那井区主体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在野云井区下部层序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上部层序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

3.却勒4井-却勒1井-羊塔2井-羊塔6井-东河4井-牙哈4井-台2井-提2井连线剖面(见图4-17)

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期,早期在却勒4井-却勒1井-羊塔2井-羊塔6井一线表现为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而后则发育膏盐湖环境,形成了巨厚的膏盐岩与泥岩沉积;随着海侵范围的不断扩大,沉积范围向东不断扩展,同时期在英买5井-英买9井-英买11井-牙哈1井-牙哈2井一线附近发育滨岸浅滩沉积,这是古近系储层发育最好的地区。苏维依组沉积时期,西部的却勒4井-却勒1井-羊塔2井-羊塔6井一带为滨浅湖沉积;向东至东河4井-牙哈4井-台2井-提2井区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平原沉积。

4.吐北2井-大北2井-大宛1井-秋参1井-却勒1井-羊塔5井-南喀1井-玉东2井-马纳1井连线剖面(见图4-18)

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期,在北部吐北2井附近主要发育泥岩与膏盐岩沉积;向南至大北2井、大宛1井附近,膏盐岩厚度明显增大,可能为当时的膏盐沉积中心;再向南至秋参1井、却勒1井、羊塔克至南喀、玉东2井附近,主要为潟湖沉积,但膏盐岩厚度已明显减薄;至马纳1井附近,可能发育滨岸海滩砂质沉积。苏维依组沉积时期,北部吐北2井、大北2井、大宛1井、秋参1井一带的厚度大于南部却勒、羊塔克、南喀、玉东、马纳1井一带的厚度,主体均为浅湖沉积。

5.库车河-克拉3井-东秋8井-牙哈1井-东河4井-东河7井连线剖面(见图4-19)

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期,北部发育冲积扇-海湾潟湖-扇三角洲-膏盐岩沉积;南部牙哈1井-东河4井-东河7井区为滨岸海滩沉积。苏维依组沉积时期,北部库车河剖面附近表现为扇三角洲前缘带沉积特征,至克拉3井区为滨浅湖沉积,东秋8井区附近可能发育膏盐湖沉积;南部的牙哈1井-东河4井-东河7井区表现为浅湖沉积特征。

6.吐格尔明-吐孜3井-迪那11井-阳1井-台2井-轮西1井-轮南10井连线剖面(见图4-20)

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期,北部吐格尔明附近未接受沉积,吐孜-迪那井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东南部阳1井-台2井-轮西、轮南一带均未接受沉积。苏维依组沉积时期,北部主体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在阳1井、台2井一带发育辫状三角洲平原沉积,而轮西1井-轮南10井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沉积。

❸ 雅克拉-轮台油气区块油气分布特点及主要控制因素

李国政王梅玲杨宏马慧明

(西北石油局规划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雅克拉-轮台区块为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之一,目前已发现13个油气田, 6个含油气构造,共50个油气藏。通过系统研究区块内各油气田(藏)的成藏特点,归纳、总结了区块油气田(藏)展布、油气藏类型、成藏期、成藏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对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的认识。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雅克拉-轮台区块油气分布主控因素

雅克拉-轮台区块(简称雅-轮区块)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范围包括雅克拉断凸、库车坳陷南缘、沙西及外围地区,为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之一,为“西气东输”主要气源区。该区块石油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深入研究油气分布规律,对该区油气勘探尤其是天然气勘探具重要意义。

1油气田(藏)展布

目前,雅-轮区块已发现13个油气田:雅克拉凝析气田、牙哈油气田、东河塘油气田、英买7号油气田、红旗油气田、英买1号油田、英买2号油田、羊塔克1号凝析气田、羊塔克5号油田、玉东2号油气田、提尔根凝析气田、轮台凝析气田和丘里凝析气田;6个含油气构造:群巴克(台2井N1s)、轮西1(轮西1井

—O)、托乎拉1号(沙53井AnZ天然气)、牙哈2~3号(N2k)、轮北构造提3井(K2—E)及提2井(K2—E),共50个油气藏(图1)。

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石油为5822.4×104t,溶解气为 65.88×108m3,天然气为930.69×108m3,凝析油为3894.78×104t,总油气当量为19742.68×104t。

控制地质储量:石油为3747×104t,溶解气为65.88×108m3,天然气为386.74× 108m3,凝析油为610.2×104t,总油气当量为8852.5×104t。

1.1油气田(藏)平面分布

雅-轮区块工区范围内油气田藏主要分布于受大断裂控制的局部构造带,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以下4个地区:雅克拉断凸西南沿(红旗,东河塘-雅克拉),库车坳陷南缘(牙哈-丘里-群巴克台2井),沙西凸起西北部(玉东-羊塔克-英买7),雅克拉断凸中部轮台一带(轮西1、轮台-提尔根)。

图1雅克拉-轮台区块油气分布图Fig.1Distribution of oil-gas in Yakela-Luntai oil-gas bearing zone

1—登记区块;2—油藏;3—气藏;4—钻井;5—侵入岩体;6—断层;7—含油气系统

1.2油气田(藏)纵向分布

雅-轮区块在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侏罗系及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上白恶统—老第三系、中新统苏维依组、上新统库车组等10个层位发现油气藏及工业油气流(表1、图2),纵向上断层和储盖组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表1雅-轮区块各层位储量分布Table1Reserve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horizon in Yakela-Luntai oil-gas bearing zone

图2雅克拉—轮台各层位油气储量分布Fig.2Reserve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horizon in Yakela-Luntai oil-gas bearing zone

1.2.1前中生界

油气主要分布于寒武系—奥陶系及下石炭统。寒武系—奥陶系以潜山油气藏为主,储层为碳酸盐岩,下石炭统以挤压背斜油气藏为主,储层为东河砂岩。油气资源类型以原油为主,凝析气次之。其他层位储量较小。前中生界各层位油气在本区块的横向分布如下:(1)前震旦系(AnZ):工业天然气流目前只发现于雅克拉断凸西端托乎拉地区。位于托乎拉1号构造的沙53井于1998年3月在前震旦系变质二长岩裂隙储层进行DST测试,获工业气流;天然气10870m3/d,油微量。按容积法计算托乎拉1号构造前震旦系天然气预测储量为5.29×108m3

(2)震旦系(Z):工业油气流产自雅克拉沙4井,在5416.58~5428.19 m井段震旦系中统白云岩中裸眼中途测试日产油13.32 m3,气为12×104m3,水为71.04m3。该“气藏”可能为地层不整合底水块状气藏。

(3)寒武系(

):工业油气流产自雅克拉沙7井。

(4)奥陶系(O):雅克拉下奥陶统凝析气藏,英买7号油气田下奥陶统油藏,英买1号、英买2号构造下奥陶统油藏及牙哈油气田牙哈5~7井区寒武系—奥陶系凝析气藏。

(5)石炭系(C):东河塘下石炭统油气田。

1.2.2中、新生界

油气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及中新统苏维依组。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以挤压背斜油气藏为主,储层主要为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及中新统苏维依组以断背斜油气藏为主,储层主要为苏维依组、上白垩统—老第三系砂岩,物性好,厚度大。中、新生界油气藏形成期为喜马拉雅期。油气资源类型以凝析气为主,原油少量。中、新生界各层位油气在本区块的横向分布如下:

(1)侏罗系(J):雅克拉沙4井、沙7井下侏罗统气藏。

(2)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K1kp):雅克拉下白垩统凝析气藏、东河塘下白垩统油藏及轮西1号下白垩统油藏。

(3)上白垩统—老第三系(K2—E):提尔根、轮台、玉东2、羊塔1、羊塔2号上白垩统一老第三系凝析气藏;羊塔5、英买9号上白垩统—老第三系油藏。

(4)中新统苏维依组(N1s):牙哈、红旗、提尔根、英买7号、群巴克(台2井)凝析气藏。

(5)上新统库车组(N2k):牙哈2、3号构造YH303于1995年10月15~16日,在2731.2~2850.54 m井段试获工业油流,日产油9.5m3

1.3海、陆油气的分布及含油气系统划分

雅-轮区块由于存在南北海陆两个油源,故其油气按成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腐泥型干酪根为生油母质的海相油气,另一类是以腐殖型干酪根为生油母质的陆相油气。海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区块南部,沿轮台断裂—沙西南部一线分布,且油气主要分布于古生界(O1、C1)及中生界(K1kp),以挤压背斜油气藏(上古生界、中生界)及潜山油气藏为主(下奥陶统)。陆相油气主要分布于区块中北部,大致分布在英买7号—红旗—托乎拉—牙哈—轮台一线以北,油气主要分布于新生界(N1 s、K2—E),下古生界(O1)次之,以断裂背斜油气藏为主,潜山油气藏次之(O1)。

根据本区油气的分布特点及与源岩的关系,结合“九五”研究成果,可将本区块划分为两大含油气系统: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和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海相含油气系统分布于区块南沿,英买1、2—东河塘—雅克拉—轮西1一线,其北部均属陆相含油气系统范围,两系统结合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海陆两相来源油气的掺混,如英买7号下奥陶统,托平拉沙53井前震旦系,轮西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的油气藏。海相油气主要产出于中生界及古生界,陆相油气产出于新生界及下古生界。两大含油气系统具以下基本特点:

1.3.1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为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泥质岩,有机质丰度低,母质类型为腐泥型,海西期为主生油期,喜马拉雅期“二次”生油。储层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下古炭统东河砂岩及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部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盖层主要为奥陶系上部灰岩、灰质泥岩,下石炭统上部泥岩和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中上部泥岩。圈闭类型为背斜圈闭和潜山圈闭。油气资源类型以原油为主,凝析气次之。油气主要沿

区域不整合面从南向北运移。油气保存条件沙西的早期油藏因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而较差,向东保存条件变好。油气具以下基本特点:

(1)轻烃组成以高正构烷烃、低环烷烃为特征,MCH<45%。

(2)饱和烃中环烷烃>链烷烃,具姥鲛烷、植烷均势,w(Pr)/w(Ph)分布于0.80~1.20之间。

(3)芳烃族组成富含高硫芳烃

(4)同位素分布富含轻碳同位素、重硫同位素,δ13C分布在-31‰~-34‰,硫同位素δ34S>15‰,族组分碳同位素芳烃δ13C>-30‰。

(5)生物标记化合物以富含长链三环萜烷为特征。

(6)原油微量金属元素绝对含量高,V可达n×10-5,Ni可达n×10-6(S13、S16、YM1奥陶系原油),w(V)/w(Ni)>1。

(7)原油成熟度以高成熟为主。

(8)西部沙西原油经历了较强的水洗氧化降解,其轻烃水洗指标 TOL<10;富含金属V、Ni。

1.3.2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为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泥质岩及煤系地层,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喜马拉雅期为主生油期(老第三纪进入生烃期,新第三纪达到生烃高峰)。储层主要为苏维依组、上白垩统—老第三系砂岩,物性好,厚度大;部分下古生界碳酸岩盐储层、前震旦变质岩裂缝储层。盖层主要为吉迪克组泥岩、苏维依组中部泥岩及上白垩统—老第三系泥岩、下白垩统泥岩。圈闭类型以断背斜为主,形成期为喜马拉雅期。也有潜山圈闭。油气资源类型以凝析气为主,原油少量。油气主要沿区域盖层(N1j)之下的良好储层(疏导层)及古风化面从北向南运移,油气保存条件好。油气具以下基本特点:

(1)以凝析油为主,以高蜡(>10%)、高凝固点(>20℃)、低硫(<0.5%)为特点,密度一般小于0.9g/cm3

(2)轻烃组成以低正构烷烃、高环烷烃为特征,MCH>45%。

(3)饱和烃中链烷烃>环烷烃,具明显的姥鲛烷优势,Pr/Ph>1.5。

(4)同位素分布富含重碳同位素、轻硫同位素,δ13C一般>-30‰,硫同位素δ34S一般<10%‰,族组分碳同位素芳烃δ13C<-30‰。

(5)生物标记化合物缺乏三环萜烷,可检测出γ-蜡烷和奥利烷。

(6)原油微量金属元素绝对含量较低,均低于0.1×10-6,贫钒富镍,w(V)/w(Ni)<1。

(7)成熟度较低。

(8)原油后生变化小,其轻烃水洗指标 TOL为30~50。

1.4油气资源类型及分布

雅-轮区块油气资源类型为原油及凝析气。油气储量相当,气略多。

1.4.1原油

主要分布于牙哈5号、7号寒武系—奥陶系,英买1号、英买2号、英买7号下奥陶统,英买9号上白垩统一老第三系,牙哈1号、红旗1号中新统苏维依组底砂、东河塘下石炭统、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及轮西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等15个油藏,此外,在英买7和羊塔克气田底部存在黑油环。地质储量:原油为9361.4×104t,溶解气为110.18×108m3,总油气当量为14000.74×104t。

1.4.2凝析气

分布广泛,全区块已发现35个凝析气藏。地质储量:天然气为1317.43×108m3,凝析油为4504.98×104t,总油气当量为19131.38×104t。

2油气藏类型

本区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等三大类。

2.1构造油气藏

为雅-轮区块主要的油气藏类型,进一步划分为两个亚类:背斜构造油气藏亚类和断层油气藏亚类。

2.1.1背斜油气藏亚类

依据背斜的成因有可细分为挤压背斜、断裂背斜、滑脱背斜等三类。

挤压背斜油气藏:雅克拉凝析气田下白垩统气藏、东河塘油气田石炭系油藏、英买9号油气田上白垩统—老第三系油藏、玉东2号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凝析气藏等。

断裂背斜油气藏:雅-轮区块背斜油气藏几乎均伴随有断裂发育,这些断裂对油气藏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断裂背斜油气藏系指断裂通过背斜轴部附近而形成的半背斜,或背斜一翼被断裂切割,断层为此类油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为本区块新生界主要油气藏类型,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中新统苏维依组顶、底砂油气藏几乎均属此类,为雅轮区块一大特征。具体有如下特点:油气藏均发育于NNE、EW走向的南倾正断层北盘(下盘),断层倾角较大,多在50°~70°之间。南盘(上盘)吉迪克组厚层泥岩、含膏泥岩,中新统苏维依组中部泥岩、含膏泥岩,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中上部泥岩、岩盐、膏岩与对盘中新统苏维依组顶、底砂岩,上白垩统—老第三系砂岩对接造成封挡,形成断裂背斜圈闭。

滑脱背斜油气藏:英买2号油气田下奥陶统油气藏。

2.1.2断层油气藏亚类

断鼻油气藏:鼻状构造上倾方向被断层切割形成,如轮西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油藏等。

2.2层油气藏

(1)单斜型潜山油气藏。雅克拉下奥陶统凝析气藏。

(2)削蚀不整合油气藏。雅克拉沙7井中寒武统气藏,英买7号下奥陶统油藏。

2.3岩性油气藏

雅-轮区块有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及裂缝体油气藏,后者因其储集体由储层储集性能变化决定,故将其划入此类。

(1)砂岩透镜体油藏。雅克拉凝析气田沙7井下侏罗统“气藏”。

(2)裂缝体油气藏。托乎拉1号构造(沙53井)前震旦系变质岩裂缝气藏。

3成藏期

雅-轮区块油气主要有两大成藏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以喜马拉雅期最为重要,为区块主要成藏期。这是由塔北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两大生油期以及本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两大构造运动所决定的。

3.1海西晚期成藏期

英买1号、2号下奥陶统油藏为该期代表,东河塘下石炭统油气田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印支期,均属海相油藏,圈闭主要为古生界内幕背斜构造。特点为古生界本身发育完整的储盖组合,加里东期—海西期褶皱形成圈闭,聚集同期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成藏。平面上发育于雅-轮区块古生界剥蚀相对较少的西南部,沙西凸起南部、哈拉哈塘凹陷北部及雅克拉断凸西南部。

3.2喜马拉雅期成藏期

雅-轮区块多数油气藏均属该期产物,油气产层广,有前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中新统苏维依组、上新统库车组,资源结构以气为主,海陆两相来源油气均有发育。平面上新生界油气藏(包括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全区分布;中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轮台断裂西段,东河塘—雅克拉—轮西1号—带;前中生界油气藏分布于区块中西部沙西、雅克拉、牙哈及托乎拉等地。该成藏期特点为圈闭形成较晚,油气为喜马拉雅期产物,新生界以断背斜油气藏为主,中生界为挤压背斜油气藏。喜马拉雅期成藏期形成的前中生界油气藏多与

不整合面有关,具有①圈闭类型多样:有单斜潜山、削蚀不整合、裂缝体及滑脱背斜等。②前中生界受长期风化剥蚀,储层发育于

风化面附近,本身无盖层或盖层条件不完备,只有当中生界尤其是白垩系沉积后,形成相应的盖层条件,储油圈闭方形成。③喜马拉雅期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陆相油气和南部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源岩“二次”生油,油气在上述圈闭聚集成藏。

此外,英买7号下奥陶统削蚀不整合油藏形成于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

4 成藏模式

根据区块油气藏源岩、产层及成藏期,划分出雅-轮区块4种成藏模式:古生古储,后生古储,新生古储,新生新储。

4.1古生古储

海相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古生代生油(古生),在古生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储集(古储),古生代成藏。分布于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自加里东晚期开始,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便开始生油,在海西早、中期达到生油高峰,海西期成藏,油气储集于古生界,其圈闭类型主要为古生界大型内幕背斜主要分布于沙西凸起中南部,如英买1号、英买2号下奥陶统油藏,玉东2号下奥陶统油藏。区域上柯吐尔胜利1井巨厚沥青砂岩(古油藏)也属此类。

4.2后生古储

海相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源岩后期(新生代)“二次”生油(后生),在古生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层、中生界碎屑岩储层内储集(古储),新生代成藏。分布于南部海相含油气系统。海西晚期后,由于区域大规模抬升剥蚀,至燕山期后,随中、新生界沉积,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再深埋进入生油门限而二次生油,油气储集于古生界,其圈闭类型主要为古生界潜山及内幕背斜。主要分布于雅克拉断凸南部,雅克拉下奥陶统、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东河塘下石炭统、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油气藏、轮西1号油藏等属此类。

4.3新生古储

库车坳陷陆相三叠系—侏罗系为烃源岩,喜马拉雅期生油(新生),油气储集于古生界及更老地层,油气主要沿

整合面向南运移,在该不整合面之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及前震旦系裂隙储集体等之中聚集成藏。分布于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英买7号下奥陶统油藏、牙哈5~7号下奥陶统油藏、托乎拉1号(沙53井)前震旦系气藏属此类。

4.4新生新储

库车坳陷陆相三叠系—侏罗系为烃源岩,喜马拉雅期生油(新生),油气储集于新生界碎屑岩储层,主要是中新统苏维依组、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分布于北部陆相含油气系统。雅-轮区块所有新生界油气藏均属此类。

5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5.1南、北两大油气源区提供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供给充足。形成海、陆两大含油气系统

5.2晚古生代—中生代长期的古隆起及新生代持续单斜上倾区域构造部位成为海陆相油气的长期运移指向

本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塔里木运动后塔北地区普遍接受了厚度不等的震旦系—寒武系地台型沉积。在加里东中期,该区褶皱隆起,形成受轮台断裂控制的雅克拉断凸,使寒武系—奥陶系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东北部隆升幅度大,大部分地区缺失震旦系—奥陶系。在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早期,该区仍为继承性隆起。仅在西南部接受了志留系—泥盆系的沉积,并向隆起方向形成超覆。之后,又接受了石炭系—二叠系的超覆沉积。海西晚期构造运动导致整个塔北区域性抬升,地层普遍遭受剥蚀。印支期该区继续保持隆起状态,为海相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早期油气运移指向区。到燕山期,本区开始下降接受沉积。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使该区南部地区抬升,北部库车坳陷剧烈下降,沉积了巨厚的新生界。形成中新生界向北倾的单斜。接受北部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陆相油气及南部海相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喜马拉雅期所生成油气成藏。

5.3较晚的圈闭形成期及油气生成期决定了区块油气绝大部分为晚期成藏

5.4储层及其横向变化是控制油气的产出地质层位及平面展布的重要决定因素

5.4.1雅-轮主要储层为下奥陶统,下石炭统,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中新统苏维依组,现已发现油气地质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这些层位。

5.4.2各时代储层的平面展布及沉积相决定了其中油气藏的分布。

(1)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分布于雅克拉断凸两侧及沙西地区,因此寒武系—奥陶系在牙哈5~7,下奥陶统在雅克拉、英买7、英买1、英买2等处形成油气田(藏)。上古生界下石炭统分布于雅克拉断凸西南沿、哈拉哈塘凹陷北部、沙西凸起南部,在东河塘地区成藏。

(2)中生界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在雅克拉—东河塘、轮台南一带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储集条件好,形成油气聚集。已发现雅克拉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凝析气藏,东河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油藏、东河23号油藏,轮西1号下白垩统卡普沙良群油藏。

(3)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为雅-轮区块厚度最大、储集物性较好的储层,在区块中部雅克拉断凸西部(牙哈—东河塘及以西地区)为辫状三角洲前缘砂坪沉积,此处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具有区块最好的储集性能,沙53井5437~5474 m井段取心分析,孔隙度为15.7%~23.5%,平均20.9%;渗透率为114×10-3~5245×10-3μm2,平均为1321.2× 10-3μm2,为中孔特高渗储层,但因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与其上中新统苏维依组底砂岩之间无非渗透性隔层,二者互相连同构成同一储集体,且因中新统苏维依组底部圈闭幅度及油气柱高度多小于中新统苏维依组底砂岩厚度,所以此区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并无油气田(藏)发现。东部为辫状三角洲平原沉积,顶部发育为15~30m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盖层,形成了该区的局部储盖组合,在构造条件配合下,形成提尔根,轮台2个凝析气田,并在提北构造提3井及轮台县城以北的提2井形成凝析气藏。西部沙西凸起西北部上白垩统—老第三系为盐湖与沙坪交互沉积,中上部发育大段含膏泥岩及盐岩,与其下砂岩储层构成良好储盖组合,在羊塔1、羊塔2、羊塔5及玉东2形成油气藏。

(4)中新统苏维依组底砂储层为雅-轮区块最主要油气产层,分布稳定、储集物性良好,基本继承了上白垩统—老第三系的沉积面貌。已发现油气藏最多,在牙哈、红旗、英买7、丘里、群巴克(台2井)等地共形成12个凝析气藏。

(5)中新统苏维依组顶砂储层为雅-轮区块另一最主要油气产层,分布较稳定、储集物性好,在区块中部雅克拉断凸主体部位为扇缘沙坪沉积,油气藏分布也明显受其控制。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雅克拉断凸北侧牙哈—丘里—提尔根一线,在牙哈、红旗、丘里、群巴克(台2井)、提尔根等地共形成8个凝析气藏。

5.5断裂主要控制新生界断背斜及牵引背斜圈闭的分布,进而控制了油气的分布,断裂是此类圈闭遮挡油气的主要因素

雅-轮油气的分布表明,几乎所有油气田藏在平面上均出现在大断裂附近,在纵向上油气田藏出现的最高层为这些断层断开的最高层位。有研究表明,断层在流体运移过程中的作用呈现出易变性和周期性,断层在静止状态下主要起封闭作用,在活动期及其后短时期内主要为开启作用(王平,1994;Hipper,1993;Hooper,1991)。因此,与油气运移同期活动的断层主要做油气运移通道,此时的断层对油气的遮挡作用无效。

库车坳陷(拜城凹陷、阳震凹陷)油气运移主要时间在距今5Ma以来,即库车组(N2k)沉积以来。

雅-轮区块新生界发育的断层断开的最新层位吉迪克组(N1j),表明其主要活动其在康村组沉积以前,因此,在库车坳陷油气主要运移期(库车组沉积以来)之前该区的断裂就停止了活动,对油气主要起封堵与遮挡作用。区块因此形成了众多的断背斜油气藏。断裂的圈闭机理主要为中新统吉迪克组、苏维依组厚层泥岩、含膏泥岩,上白垩统—老第三系厚层泥岩、盐岩与断层对盘砂岩储层对接封闭。

Distribution of oil-gas bearing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in Yakela-Luntai oil-gas bearing zone

Li Guozheng Wang Meiling Yang Hong Ma Huiming

(Academy of Designing & planning,Northwest Bureau of Petroleum Geology,Ürümqi830011)

Abstract:Yakela-Luntai zo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gas abundance zone in Tarim basin.13 oil-gas fields,6 oil-bearing strctures and 50 hydrocarbon reservoirs has beenfound at present.By means of researching systematically characteristic of every reservoir's formation,we have summarized the distributions,typies,forming time and forming modes,of every oil-gas field and have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distribution and it's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

Key words:Tarim basinYakela-luntai zonedistribution of petroleummain controlling factor

❹ 沉积相平面展布与沉积演化

1.地层及砂体变化特征

库车坳陷古近系在北部天山山前最厚,阿瓦特剖面厚达1449.74m,克拉201井厚可达1262m,逐渐向东南和南部减薄至数十米。砂体展布在北部山前带最厚,东部砂体也较厚,卡普沙良河剖面碎屑岩厚可达620m;中西部地区普遍砂体较薄,如羊塔克井区砂岩厚仅十多米。由此变化趋势可看出,库车坳陷古近系沉积时期,东部物源和北部天山物源供应体系为主要的优势物源,而位于坳陷西南部的温宿凸起为次要物源,储集体主要发育在坳陷的东北部与东部。

(1)库姆格列木群

库姆格列木群在塔里木北部地区有4个厚度优势分布区,分别为西北部的大北-吐北-阿瓦特-塔拉克剖面区、克拉井区、却勒6井-南喀井区和东秋5井-亚肯井区。吐北1井厚可达1575m,大北2井厚达1139m,克拉201井厚974.5m,却勒6井厚931.5m,总体变化趋势为由西至东厚度减薄。乌什凹陷的依拉克构造带地层厚度也相对较薄,至东河7井-东河23井-牙哈3井-牙哈4井-台2井一线以东为沉积缺失区(图4-37)。碎屑岩以西北部卡普沙良河剖面为最厚,达411.95m;库车河剖面也发育有较厚的砂体,厚191.89m;其他如迪那井区、牙哈、亚肯井区也具有较厚的砂体,一般大于50m;其余区域砂岩相对较薄。在北部山前带卡普沙良、克拉苏、阿瓦特、库车河和东部的依南井区和迪那井区及乌什凹陷的依拉克构造带,均不同程度地发育砾岩。卡普沙良河剖面地层厚487.97m,碎屑岩厚412m,其中砾岩厚370.8m;依南5井地层厚144m,碎屑岩厚34m,其中砾岩厚23.5m(图4-38)。从砂地比变化趋势看,北部山前带的卡普沙良-克拉苏地区、依南-迪那井区、南部的英买力井区砂地比值较高,坳陷中心砂地比值低(图4-39)。由地层与砂岩厚度变化趋势可看出,坳陷沉积中心位于坳陷的西北部,此时期来自天山东北部的物源是本区的优势物源,来自东部的物源及温宿凸起的物源为次要物源。

(2)苏维依组

苏维依组以坳陷西部的却勒井区-秋参1井-博孜1井-阿瓦特一带沉积地层最厚,卡普沙良-克拉苏剖面一带厚度也较大。秋参1井厚度可达919.5m,向四周厚度减薄,如哈1井厚度仅38.5m(图4-40)。砂岩厚度在北部山前带的中部和东部及坳陷区东南部较厚,坳陷西部的却勒、羊塔克地区砂岩厚度最薄(图4-41)。从砂地比变化趋势看,东部砂岩比例最高,达90%以上,向西部逐渐减小,分布范围较广(图4-42)。由砂岩、地层厚度变化趋势可推测,苏维依组沉积时期东部物源为优势物源,北部天山和温宿凸起为次要物源。

2.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1)库姆格列木群

库车坳陷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与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之间具明显不整合,在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期内,无论早期的海侵范围,还是随后发育的海湾-潟湖相膏盐岩、膏泥岩和泥岩分布范围,均较白垩纪小很多,古陆地分布面积较广,东部古陆分布在吐格尔明-阳1井-牙哈3井-东河2井连线以东地区,另一古陆仍然为温宿凸起。天山山前北部在此时优势物源的供应下,发育了叠置的分布范围较广的扇三角洲沉积体。在北部山前黑英1井以东,大致沿库车河剖面-吐孜2井连线以北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沉积,岩性主要为砾岩、砂砾岩、砂岩和褐红色泥岩,库车河剖面砂地比约为44.3%,其中砾岩占地层的百分比为12.3%,克孜1井主要由细砾岩组成;西北部卡普沙良附近为扇三角洲平原带,卡普沙良剖面砂地比为84.4%,其中砾岩占地层百分比为76%;西部的库尔干地区也发育扇三角洲平原带。大致沿小台兰河-巴赫1井-克参1井-巴什2井-克拉3井-东秋5井连线以北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带,砂地比及砾岩占地层百分比均有所降低。如克拉苏河剖面砂地比为29.3%,其中砾岩占地层百分比为9%;依南2井、依南5井、吐孜2井、吐孜1井等井砂地比为19.1%~38.4%,砾岩占地层百分比为3.8%~28.5%。

图4-37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残余厚度分布图

图4-38 塔A木岔地北部地区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厚度分布图

图4-39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砂岩含量分布图

图4-40 塔A木岔地北部地区古近系苏维依组残余厚度分布图

图4-41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苏维依组砂岩厚度分布图

图4-42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苏维依组砂岩含量分布图

乌什凹陷的依拉克构造带也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其中扇三角洲平原带分布较窄;乌参1井、依拉101井处于扇三角洲前缘带,其砂地比分别为29.3%和22.1%,乌参1井砾岩占地层的百分比为23.6%。推测温宿凸起向东至沉积区发育短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因为在却勒、南喀等井区古近系底砾岩段均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在塔里木北部地区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期由于受海侵的影响,向东逐渐超覆沉积。由于东部古地形坡度较缓,因而在英买力、东河塘至牙哈2井一带发育滨岸海滩沉积体系。东部亚肯3井、牙哈6井一带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与北部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相互交错;其他大部分地区为海湾-潟湖沉积(图4-43)。

(2)苏维依组

苏维依组沉积时期,沉积格局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沉积范围较库姆格列木组沉积时期广。此时库车坳陷整体上演化为内陆湖相沉积,粗碎屑岩体主要发育在东部。北部山前带在巴什2井以东,大致沿巴什2井-克拉3井-迪那201井-迪那11井连线以北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扇三角洲平原带主要发育在东部的野云2井-吐格尔明一带,吐格尔明剖面砂地比为73.1%,砾岩占地层的百分比为29.1%;扇三角洲前缘带砂地比和砾岩占地层的百分比均有所降低,如依南2井、吐孜1井、迪那11井砂地比分别为34.2%,28.7%,40%,其中砾岩占地层的百分比分别为16%,28.3%,2.6%。西北部的卡普沙良附近、博孜1井以北地区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带,如卡普沙良剖面砂地比为52%,砾岩占地层的百分比为10.4%;博孜1井岩性为细砾岩、含砾粉砂岩、泥岩等,是典型的扇三角洲前缘带沉积。东部地区则在此时优势物源的供应下,结束了长期的无沉积史,开始发育广泛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沉积体分布在牙哈6井-东河2井连线以东地区。其中阳1井-轮南21井-轮南1井-哈1井连线以东地区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如草2井、提3井、提1井、哈1井主体由中-细砂岩组成,夹细砾岩层,砂地比分别为74.1%,80.2%,93.7%,94.8%,提1井细砾岩占地层的百分比达26.8%;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带砂地比明显降低,基本上不含砾岩层,如台2井、东河23井砂地比分别为52.3%和32%。此时库车坳陷西部温宿凸起提供的物源相对较少,在坳陷的广大区域内发育氧化宽浅型湖泊沉积(图4-44)。

图4-43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沉积相图

图4-44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苏维依组沉积相图

与一线女装维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羊衫怎么洗缩水了怎么办 浏览:29
比较火的童装加盟品牌 浏览:661
红色棒球搭配什么裤子好看 浏览:910
菲梦少女之启明星校服版 浏览:409
一顶帽子大约多少元 浏览:541
身高150适合穿旗袍吗 浏览:934
儿童画帽子怎么画 浏览:321
朱一龙校服 浏览:593
穿花裙子穿什么外套好看些 浏览:483
为啥我订的校服迟迟不发货 浏览:908
四十岁的女衣配什么裤子 浏览:58
联合经营女装店 浏览:122
花绿色裙子配什么披肩好看图片 浏览:732
男生把名字签在校服中间 浏览:374
女装和美甲哪个好做 浏览:823
丹江口欧洲女装代销批发 浏览:836
男士军绿衣搭配 浏览:157
大鹅羽绒服女款哪个好 浏览:543
童装批发市场厂家直销批发 浏览:705
qq情侣头像校服 浏览: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