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华士的古往今来——华士镇的历史
华士,原名华墅、华市,又称龙砂,素为江南名镇。华士镇位于江阴市东部,东与张家港接壤,340省道横贯该镇,沿江高速公路穿越华士工业园,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华士镇下辖27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是“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所在镇。镇域总面积74.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0公顷。2009年末有常住人口90187人,其中男性45243人、女性44944人;有少数民族201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176人,分别为土家族42人、布依族35人、苗族34人、侗族27人、回族18人、壮族9人、满族7人、仡佬族7人、蒙古族6人、白族6人、彝族4人、瑶族2人、朝鲜族2人、水族1人、穿青族1人。有外来暂住人口98391人,其中男性53541人、女性44850人。
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相传孙权之母吴国太在砂山南麓建太清观,造就了如今的千年古刹泰清寺。三国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在砂山留下藏军洞。宋、元时,华士地区已成为江南棉花集散中心,有“日出万匹,衣披天下”之誉,明清时期土布交易经营盛极一时。清光绪二十七年,黄煦将布机从手投梭革新为手拉梭,后世评誉为纺织机的第二次革命。1910年,美利发布厂所产双龙斜纹布在南洋劝业会上获二等奖。1915年,美利发布厂和华丰布厂产斜纹布获北京国货展览会一等奖。
宋、元、明时,华墅时称清化乡。明嘉靖间建华墅镇,属清化乡。清康熙三年,清化乡区划改建华墅镇。1934年,华士现境设华墅、陆桥2镇和龙南、河南、泰清、瓠岱、启长、周东等乡。1951年,分属华墅镇和龙南、河南、泰清、蔡河、启长、瓠岱、陆桥、郁桥、祝南、周东、砂山等乡。此后,境内区划所属几易。1956年3月,华墅镇建为县属镇。1957年,裁并为华墅、陆桥两乡。1965年10月改“华墅”为“华士”。 1985年和1991年,华士、陆桥先后撤乡建镇。2001年6月,华士、陆桥合并建成新华士镇。
历代有外地名人慕临华士。唐代杜甫祖父杜审言在华士写《重九日宴江阴》诗,有“龙沙即此地”句。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结庐白龙山东南麓,名为“东坡田舍”。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兵驻砂山,山脊留下石室15个,后称“藏军洞”。元代大画家倪瓒避乱外出,明洪武七年(1374)隐居砂山南麓。砂山文昌阁曾为明地理学家徐霞客读书处。明末清初,江阴典史阎应元奉母及妻结庐隐居砂山东南麓海会庵。民国初,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年轻时任澄华小学教员。抗战期间,原籍华士的上海实业家陈咏仁,出重金购买清道光末年出土的西周稀世珍宝毛公鼎,抗战胜利后陈氏兄弟将宝鼎捐献给国民政府,现为台北由华士人黄宝瑜设计建造的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常在无锡到华士的轮船上和华士街头拉二胡卖艺,在天星茶社献艺。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少年时代曾在华士新农工业社当学徒。
华士,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南宋至清末,能查考到进士50人,举人62人,出了许多敢于直谏、为民请命、才干出众、勤政爱民的清官循吏。宋绍兴年间,宋太宗赵光义第六世孙赵士鹏定居砂山北石桥。此后,赵氏科第联绵,并建鼎魁坊。明弘治年间,大河里贡斌、贡安甫父子同科中举,一时传诵四方。明清时期,山南华墅镇有进士15人。明代吏部员外郎缪煜、广东按察司副使徐度、福建按察司副使贡修龄,清代翰林院检讨邓钟麟、云南腾越州知州吴楷、翰林院编修徐文泂、吏部验封司主事徐士佳等皆功勋卓著。明正德元年,御史贡安甫与同邑二人为主,犯颜直谏,上疏弹劾宦官刘瑾,被廷杖削职,史称“殿前三虎”,“江阴一时三忠”“直声动天下”。旧民主主义革命元老于右任为华墅文社亦园书厅题联:“山明水秀人才辈出;毓秀钟灵科第联绵。”
宋代以来,华士名医辈出。南宋至元,砂山北陆文圭隐居不仕,精研医道,被尊为江阴中医鼻祖。明万历三十年,叶慎南侨居华墅行医,至民国相袭12世,世称家传叶氏医学名家。明末,姜礼得祖传之学,更精医术,名噪大江南北,至民国相袭9世,世称姜氏家传医家。清雍正、乾隆年间,叶德培、姜学山、姜健、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云门、戚金泉等为代表的8名医家,均因医术精湛名振吴中,被誉为“龙砂八家”,历盛200余年,有《龙砂八家医案》传世。光绪年间,历任河南上蔡等3县知县的张洵佳(字少泉)精通医道,归隐后曾应门生徐世昌荐举,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
华士历代文化名人不胜枚举。元代诗人缪鉴所写诗俊逸清丽,同时代文人陆文圭评价:“江阴得苔石,始有诗人。”元明清三代有查考的著作超百部。元代陆文圭集编秦汉以来道德文章为《师宣堂文》,被东南诸省学子尊为“一代宗师”。明代经学家顾文熊经20年苦心,纂定《礼记集解》,成为后人读《礼》之范本。清著名书画家、金石大师沈凤,被今人列入“中国历代篆刻百家”之一。清大河里贡震,为方志家、易学专家和著作家,一生著作不下百卷。金石家孔千秋,享有“铁石才子”、“白衣翰林”之誉。清石桥著作家赵曦明著江阴抗清81天史实的《江上孤忠录》,传诵天下。清王堃和其孙王家枚二人被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收入《江浙藏书家传略》。清教育家、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总校复校章际治,中进士后出任翰林院编修兼京师大学堂教习。
民国时期和解放以后,华士更涌现大批名人。有中科院院士承淡安,数学家吴新谋,针灸学家赵尔康,眼科专家姜心曼,内科学家钱悳,桥梁专家孙宝墀、王建瑶,建筑学家黄宝瑜、经济学家姜君辰,油画家吕斯百,铁路工程专家孙宝融,水利专家王鹤亭,电信专家黄如祖,地图学家李海晨等。有15位大学校(院)长或党委书记,34位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海内外各界名人有300多人。
华士,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白龙山、砂山东西横亘,绵延十里,古称“十里龙砂”。境内河流交错,水塘棋布,张家港河纵贯西南,穿山河、泰清河纵横交汇。
华士名胜古迹众多,历代名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明朝中期,邑人卞邦本作诗10首,描绘白龙山、砂山之间石虎门以北花园里一带的秀丽风光,史称“花园十景”。同期,李茀、陶棋、卞邦本分别诗咏砂山西部南麓风景:“桑林春雨”、“沙阜晴云”,“潇塘渔唱”、“殷墅樵歌”、“兰若晨钟”、“芦泾秋色”、“倪湾先陇”,“后廓通衢”等,称“桑溪八景”。
清乾隆中期,曹复赋诗8首:“赵墓乔松”、“倪迂曲水”、“万井浮烟”、“翠香清泉”、“鹅岭挂月”、“虎门雨花”、“清明走马”、“古泾花圃”,称之“龙砂八景”。乾隆晚期,陆石麟、陶文炜等诗咏“十桥香雪”、“五岭寒涛”、“承恩泻月”、“凝秀回澜”、“鸥亭听雨”、“鸳阁吟风”、“护龙晚钟”、“牧牛朝梵”,称之“龙砂续八景”。
古镇华士园墅林立。《江阴民国续志》载:宋至清华士共有10座名园,占有记载的江阴名园四分之一。建于明成化六年的五松园,后易名大夫园,今石碑尚存,弥足珍贵。华士的历史名园还有:梅花别墅、行还圃、留园、世恩堂、壶天园、且休园、山满楼、学圃、承恩楼等。
因华士园林建筑众多,加之各有千秋,故有“小小华士赛苏州”的美誉。
B. 华士镇的主要名人
华士人文荟萃,南宋至清末,出进士50人,举人62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姜君辰,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吕斯百,上海市原作协主席、文学艺术家徐中玉等华士籍专家、教授、学者遍布海内外。华士名医辈出,有“大江南北延医者,都于华墅”之说。近代中医针灸大家承淡安,被尊为中医针灸鼻祖。华士是经济强镇。是苏南乡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为江苏省首批亿元乡。如今,该镇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历代有外地名人慕临华士。唐代杜甫祖父杜审言在华士写《重九日宴江阴》诗,有“龙沙即此地”句。北宋时大文学家苏轼结庐白龙山东南麓,名为“东坡田舍”。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兵驻砂山,山脊留下石室15个,后称“藏军洞”。元代大画家倪瓒避乱外出,明洪武七年(1374)隐居砂山南麓。砂山文昌阁曾为明地理学家徐霞客读书处。明末清初,江阴典史阎应元奉母及妻结庐隐居砂山东南麓海会庵。民国初,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年轻时任澄华小学教员。抗战期间,原籍华士的上海实业家陈咏仁,出重金购买清道光末年出土的西周稀世珍宝毛公鼎,抗战胜利后陈氏兄弟将宝鼎捐献给国民政府,现为台北由华士人黄宝瑜设计建造的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常在无锡到华士的轮船上和华士街头拉二胡卖艺,在天星茶社献艺。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的蒋新松,少年时代曾在华士新农工业社当学徒。
南宋至清末,能查考到进士50人,举人62人,出了许多敢于直谏、为民请命、才干出众、勤政爱民的清官循吏。宋绍兴年间,宋太宗赵光义第六世孙赵士鹏定居砂山北石桥。此后,赵氏科第联绵,并建鼎魁坊。明弘治年间,大河里贡斌、贡安甫父子同科中举,一时传诵四方。明清时期,山南华墅镇有进士15人。明代吏部员外郎缪煜、广东按察司副使徐度、福建按察司副使贡修龄,清代翰林院检讨邓钟麟、云南腾越州知州吴楷、翰林院编修徐文泂、吏部验封司主事徐士佳等皆功勋卓著。明正德元年,御史贡安甫与同邑二人为主,犯颜直谏,上疏弹劾宦官刘瑾,被廷杖削职,史称“殿前三虎”,“江阴一时三忠”“直声动天下”。旧民主主义革命元老于右任为华墅文社亦园书厅题联:“山明水秀人才辈出;毓秀钟灵科第联绵。”
宋代以来,华士名医辈出。南宋至元,砂山北陆文圭隐居不仕,精研医道,被尊为江阴中医鼻祖。明万历三十年,叶慎南侨居华墅行医,至民国相袭12世,世称家传叶氏医学名家。明末,姜礼得祖传之学,更精医术,名噪大江南北,至民国相袭9世,世称姜氏家传医家。清雍正、乾隆年间,叶德培、姜学山、姜健、王钟岳、贡一帆、孙御千、戚云门、戚金泉等为代表的8名医家,均因医术精湛名振吴中,被誉为“龙砂八家”,历盛200余年,有《龙砂八家医案》传世。光绪年间,历任河南上蔡等3县知县的张洵佳(字少泉)精通医道,归隐后曾应门生徐世昌荐举,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
华士历代文化名人不胜枚举。元代诗人缪鉴所写诗俊逸清丽,同时代文人陆文圭评价:“江阴得苔石,始有诗人。”元明清三代有查考的著作超百部。元代陆文圭集编秦汉以来道德文章为《师宣堂文》,被东南诸省学子尊为“一代宗师”。明代经学家顾文熊经20年苦心,纂定《礼记集解》,成为后人读《礼》之范本。清著名书画家、金石大师沈凤,被今人列入“中国历代篆刻百家”之一。清大河里贡震,为方志家、易学专家和著作家,一生著作不下百卷。金石家孔千秋,享有“铁石才子”、“白衣翰林”之誉。清石桥著作家赵曦明著江阴抗清81天史实的《江上孤忠录》,传诵天下。清王堃和其孙王家枚二人被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收入《江浙藏书家传略》。清教育家、南菁书院《皇清经解续编》总校复校章际治,中进士后出任翰林院编修兼京师大学堂教习。
民国时期和解放以后,华士更涌现大批名人。有中科院院士承淡安,数学家吴新谋,针灸学家赵尔康,眼科专家姜心曼,内科学家钱悳,桥梁专家孙宝墀、王建瑶,建筑学家黄宝瑜、经济学家姜君辰,油画家吕斯百,铁路工程专家孙宝融,水利专家王鹤亭,电信专家黄如祖,地图学家李海晨等。有15位大学校(院)长或党委书记,34位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海内外各界名人有300多人。
C. 淘宝女装哪家店好
小儿熊熊126家挺好,感觉款式好看,主要是老板人好!
D. 淘宝女装哪家店比较好呀
其实可以试试没开张的新店,感觉冲这新开的三把火应该也会积极热心服务到位吧~个人觉得好多老店已经没有平常心了。
E. 江阴市传澄制袜有限公司的创业励志
现在,有不少80后青年靠刻苦学习和大胆实践,从他们的父辈手中,成功地接下了领导企业的重担,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代企业领导者。而1985年出生的朱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他靠自己的勤劳智慧和拳拳爱心,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江阴市传澄制袜有限公司,并用爱心铸就了名牌产品,还用爱心扶贫济困,让更多的人感受幸福。他用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期萌发的爱心,实现了拥抱这个时代的梦想。 23岁,他圆了一个创业梦
朱澄创业的念头在河海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萌发了。夏港街道有座冰心纪念馆,著名文学家冰心的故居也在那里。当他参观冰心纪念馆时,被冰心作品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名言深深地打动了。从此,他爱上了阅读冰心的作品,冰心那些饱含着爱汁的诗文,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爱的种子。在大学读书时他看到有些家境贫困的同学穿的袜子很破,心里想:自己的老家华士镇有不少制袜厂,厂里还有他的亲戚朋友,何不找熟人以出厂价买些袜子送给同学们穿?主意一定,假期回老家他就用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600元钱买了不少袜子,带到学校来。同学们看到这些五颜六色、款式新颖的袜子竟然都喜出望外,七嘴八舌地向他打听从哪里买的。朱澄说:“都是我老家厂里生产的,我用出厂时的廉价买来送给困难同学穿的。如果大家都想要,困难同学我奉送,家境好的同学我仍按出厂价卖给你们。”于是第一批袜子一双都没有剩。以后每次回老家,他都要尽力背来很多袜子。后来学校门口的商店老板也找到朱澄,请他帮店里批量进货。聪明的朱澄为人诚恳,又天天和同学们打交道,知道他们喜欢什么样式的袜子,每次帮商店批进的货都受消费者欢迎。没多久,消息就传播开来,很多商店老板都找朱澄帮助进货。尽管朱澄还是个大学生,可是在这些经营者的眼中,他是个有文化的高智商经营人才。有一天,一个商店老板对朱澄说:“你进的货虽然价格廉、质量好,可是没有品牌,顾客只能买了自己穿,不能当礼品送人。”“袜子也能当礼品送人?”朱澄有些奇怪。“当然啰!”商店老板说,“袜子送人最实惠,人人用得着,不会嫌多,拿出去还漂亮,价格又不贵,何乐而不为?”
商店老板的一番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朱澄思维的大门。他马上意识到,老家生产的袜子快要跟不上市场需求了。在他大学即将毕业的2007年,刚满23岁的他过完春节就和母亲商量,卖掉在江阴城里的房子,自己到老家华士镇开袜厂,专门生产精品袜。这个决定让母亲吃了一惊。她说:“你大学毕业后就要成家立业,城里的房子是给你结婚用的。你成家后,爸爸妈妈也退休了,我们回华士镇老家去住,城里的房子就留给你了。卖掉了房子,你住哪里?”朱澄说:“我也和你们一样,搬到老家去住。”妈妈难过地说:“卖掉了房子,以后你就不是城里人了。”朱澄说:“当不当城里人不要紧,年轻人首先要有所作为!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要奉献爱心吗?假如我自己碌碌无为,拿什么来奉献爱心呢?”儿子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她觉得儿子有了理想,有了爱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于是她忍痛卖掉房子,换来40多万现金,交给了朱澄。朱澄带着父母的辛苦钱和读书时帮商店老板们做生意挣来的10几万元钱,回到了华士镇。先租了200平方米旧屋,买来 6台织袜机,招聘6名工人,注册了“CHAN传澄”牌商标,并为产品设计了精美的包装盒。当年3月,就开工投产了。令他的母亲喜出望外的是,工厂旗开得胜,第一年就挣回了投入的成本。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朱澄在华士镇给父母买了套新房,让他们安度晚年,回报父母的养育和支持。
26岁,他圆了一个品牌梦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2008年,朱澄在日记本的首页,摘录了冰心写的一首小诗。这时他靠奋斗创下了基业,可是当年那位老板的话一直在敲打着他的脑门:“你的袜虽然价格廉、质量好,可是没有品牌,顾客买了只能自己穿,不能当礼品送人。”他查阅了江阴的织袜史,早在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华士人就开始用手摇织袜机生产了,到此时恰好100年。“100年后的今天我一定要打造一个名牌!”朱澄拍案而起,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了6个大字:“好袜子,出华士”。这是他的奋斗目标,也是他的铿锵誓言,他要把华士镇的百年袜业传承下来,并且要超越历史。为了树立品牌,他请来日本专家,帮助企业寻找和弥补生产环节、经营管理上的不足,同时,致力于在全体员工中夯实打造品牌的思想基础,建设传澄文化。
朱澄对传澄文化提出的核心是“至澄心悦”四个大字。“澄”既是江阴的简称,又代表传澄制袜公司。他认为,心情不愉快的人是造不出名牌产品来的。所以,他要使来到江阴澄江这块福地、来到传澄制袜有限公司的人天天都有好心情。对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他都按规定交足各项劳动保险金。除了向灾区献爱心等特殊情况加班外,严格实行8小时工作制,职工工资月月付清,奖金总额年年增加。每年还组织员工外出旅游两次。为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他分批带领员工到诚信典范华西村学习,到上海世博会参观,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鼓励大家通过创业、创新、创优、创品牌,获得开心和喜悦。他还经常深入职工宿舍和食堂,了解员工的饮食居住情况。当他了解到有10几位员工家里有幼儿,而且入托困难的时候,就在厂里办了个小型托儿所,本公司员工的子女免费入托,免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让“至澄”的员工个个“心悦”。他们说:“朱经理把我们当亲人一样看待,使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了。我们一定会尽力为创建品牌出力的。”有位日本客商在参观传澄制袜公司后深有感触地说:“我在这里看到了工人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心情愉快的人做出来的产品才是高质量的。”
朱澄在大学里读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品学兼优的他一直在研究国内外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上的新需求,他先后开发出别具一格的绅士袜、淑女袜、除臭袜、抗菌丝袜、竹纤维袜等上千个品种,年产800多万双。为一丝不苟地抓质量管理,他发挥年轻人精力充沛的优势,长年住在厂里,春节才抽空回家一趟。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员工加倍努力,经过3年多时间的拼搏,“CHAN传澄”牌产品成了国产袜业的后起之秀,不仅在江阴独树一帜,而且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大中城市里走俏,还源源销往日本和英美诸国。朱澄和他率领的员工们精心培育的品牌之花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10年8月,“CHAN传澄”牌精品袜被中轻质量监督中心授予“中国著名品牌”称号。从此,朱澄创立的传澄制袜有限公司走到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年底,朱澄把当初建立的江阴市优澄袜业有限公司改名为传澄制袜有限公司。把企业名称定位在“传澄制袜”四个字上,表示他有决心把华士镇的百年制袜史传承下来,并且光前裕后,开创更加灿烂的华士袜业。
朱澄把袜子的牌子做响了,有些客户就打趣地称他叫“袜子澄”。他感到很高兴。因为“澄”是江阴的简称,“袜子澄”也代表着江阴的品牌。他魂牵梦萦地怀想着:在“十二五”期间,要在中国建起一个属于中国的袜子城,这个城的名称就叫“袜子澄”………他经过深思熟虑,心中酝酿了一个新的广告语:“中国有个袜子澄!”他坚信,随着他创办的企业不断做强做大,这个美梦一定能圆!
年年岁岁,他圆着一个爱心梦
“人活着干什么?是为了奋斗;奋斗为了什么?是为了奉献!”这句问答式的格言,是朱澄考上大学时在日记本上写下的格言。那时,他从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赠送袜子了解到社会的需求,萌发了创办制袜厂的梦想。在他办厂的第二年,四川省汶川等地发生了大地震,他和员工们一起加班加点,赶制了1.3万双织有“心” 形图案的精品袜,连同他和员工们的捐款一同送给灾区。江阴和华士镇的朋友都称赞:“朱澄年纪这么轻,就履行了重大的社会责任,真不简单!”可是朱澄心里还很内疚。他想:捐赠给灾区人民的袜子只能说“礼轻情义重”,因为产品没有品牌,算不上厚礼。假如能让灾区人民都能穿上“中国著名品牌”的袜子,我心里才踏实。后来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一发生,他也在第一时间赶制了大批“爱心袜”送往灾区。“人活着就应该奉献”是他的格言,“要创造最好的产品奉献给社会”是他梦想的升华。当他拿到“中国著名品牌”的证书时,马上又与有关部门联系,将一批名牌产品送到敬老院,让江阴的孤寡老人也能穿上最好的袜子。 2011年3月,江阴团市委开展“十元百分爱”活动,朱澄积极响应,立刻发动员工织造了价值10万元的适合老年人穿的新款袜,给全市各敬老院的老人,每人赠送了5双“爱心袜”。3年来,27岁的朱澄已向社会捐赠了50万元钱物。
在朱澄实施他的爱心计划的同时,华士镇领导和社会各界都纷纷向他献出了关爱之心。华士镇政府积极支持朱澄打造品牌,支持他到镇工业集中区建造了新厂房,帮助他的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国税局江阴华士分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宣传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专门辅导。浦发银行澄东支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当好参谋,并及时提供所需贷款,不断给企业输血升温……这一切,像一股股暖流不断涌进朱澄的心田。他说:“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你爱她,她就更加爱你。我必须加倍努力,创造更好更多的爱心佳品来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