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维吾尔族的节日习俗,特有的服饰,饮食,民居
1、节庆、礼仪习俗:维吾尔族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古尔邦”节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赶制各种糕点、炸油馓子、烤馕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羊皮、羊肠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
过肉孜节时,成年的教徒要封斋1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
男女青年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码目(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
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2、特有服饰:维族男子喜穿长袍──“袷袢”,右衽斜领,不用纽扣,用腰带扎腰;妇女多在宽袖的连衣裙外套上对襟背心;男女都喜欢戴称为“多帕”的小花帽,穿皮靴。妇女的饰物有耳环、手镯、项链。
3、日常食俗: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种类有数十种。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饭、包子、面条等。馕是用小麦面或玉米面制成,在特制的火炕内烤熟,为形状大小和厚薄不一的圆形饼。
制作精细、用料讲究,香酥可口,馕含水分少,久储不坏,便于推带。抓饭,维吾尔语称“颇罗”,用大米、羊肉、羊油、植物油、胡萝卜等焖成,味道鲜美。
逢年过节或办婚丧事时,多做抓饭待客。薄皮包子,维吾尔语称“派提塔曼”,用面做皮,羊肉丁、羊油拌少许洋葱做馅,皮薄肉多,油大味香。面条有拉面、拌面、炒面、汤面等,还有曲曲(馄饨)。
粗粮食品主要是玉米面粥和玉米面馕。维吾尔族喜欢饮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食具有碗、筷、匙、木杓等。日食三餐,早饭吃馕和各种瓜果酱、甜酱,喝奶茶、油茶等,午饭是各类主食,晚饭多是馕、茶或汤面等。吃饭时,在地毯或毡子上铺“饭单”,饭单多用维吾尔族的木模彩印花布制作。
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吃馕时,将馕掰成小块,置于盘中。
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即作祷告,原是一种宗教仪式,具有赞美真主之意,现已成为维吾尔等穆斯林群众的风俗习惯,一般都在走亲访友,入门坐定之后和离开之前作,意为感谢主妇劳作,向主人问好和感谢主人盛情等),然后收拾饭单。
4、居民: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
维吾尔族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于我国北方和西北贝加尔湖以南、额尔齐斯河和巴尔喀什湖之间的“丁零”人。
9世纪中叶,迁到西域的“回鹘”,融合了分布在天山以北和西部草原游牧的突厥各部以及两汉以来移居这里的汉人,同原来就居住在南疆广大地区操焉耆、龟兹、于田语的人民,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长期相处,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
② 阿克苏宗宝园林科技牟宗宝骗钱,拖欠人工工资报警了很多次,有黑社会背景,黑白两吃,该找谁处理
阿克苏宗宝园林科技牟宗宝骗钱,拖欠人工工资报警了很多次,有黑社会背景,黑白两吃,。还是找警察吧。
③ 阿克苏什么地方能找到开黑车的
有个叫三角地的地方有,特别方便
④ 阿克苏市属于哪个地方管辖
阿克苏市属于阿克苏地区管辖
是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 未来升级为地级市, 现在的阿克苏市可能改为白水区,温宿县可能改名为温宿区
⑤ 维吾尔族的服装、建筑、物产、文化、礼仪方面的特点内容
1、服装
维吾尔族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
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妇女外出时,要带头巾或蒙面纱。
维吾尔族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过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几条发辫,以长发为美。婚后一般改梳两条,辫梢散开,头上别一把新月形的梳子作为装饰,也有将双辫盘成发髻的。
2、建筑
维吾尔族传统的庭院式的住宅大致可分为“外间”、“餐室”、“后室”三种基本平面组合形式。各地区大都以一种形式为主,但同一形式在具体布局上也有较大差别。
浩瀚的沙漠、剧烈的风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的生态环境,使维吾尔族非常注重对环境的改造和美化,因而庭院式的住宅往往开辟有果园花圃、白杨、葡萄棚。
维吾尔族重视房屋的装饰,呈现出多样化的装饰手段。不过,每个家庭墙壁上都挂有壁毯,土坑上都铺有地毯,这是其共同的特点。
3、物产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地方特产有鄯善哈密瓜、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叶城大籽石榴、啊克苏薄皮核桃等等。
新疆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瓜果品种繁多,质地优良,一年四季干鲜瓜果不绝于市,如石榴、葡萄、无花果、巴旦杏、杏、桑椹、蟠桃、梨、阿月浑子、核桃、沙棘、伽师甜瓜、哈密瓜等。
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新疆地处西北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光照强,降水少,云量小所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瓜果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故瓜果很甜
4、文化
历史上,维吾尔族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10世纪末,喀拉汗王朝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到了公元15世纪时,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有不同的教派,维吾尔族大多数人信仰逊尼派的教法学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义的苏菲派,在新疆称为依禅派。此外,还有少部分人信仰瓦哈比派。逊尼派自称正统派,是伊斯兰教教徒最多的派别,他们笃信胡达和胡达的使者穆罕默德,崇奉《古兰经》。
礼拜寺是逊尼派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新疆的依禅派尊奉逊尼派教义,但是在对《古兰经》和《圣训》的解释上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倡“不重今生重来世”,要禁欲、苦行和守贫。麻札是依禅派教徒活动的中心,朝拜麻札是该教的重要特点
5、礼仪
维吾尔族人路遇尊长或朋友,要把右手放在胸口,男子相见要握手,妇女相见要互相拥抱,贴一下右脸,都以“撒拉木”问安,最后,双手抚膝躬身道别。晚辈要先向长辈施礼,现在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
维吾尔族普遍认为宾客盈门是令人羡慕的事。通常客人如果同时到来,要分男女长幼进门,上炕入座,最尊贵及最年长的客人,要坐在炕中间主人特意铺的褥子上。饭前饭后主人都会提着洗手壶为客人冲洗双手,一般冲洗三遍,客人不得将水乱甩。
主人先给每人斟一碗茶水,双手敬上,然后在客人面前铺开一张餐布,摆上各种点心、瓜果及美食,有条件的还要宰羊款待来宾,让客人尽情享用。有时主人会弹起都塔尔、热瓦甫等民族乐器,以歌舞助兴。
用餐结束时,在年长者的带领下,要念“都瓦”祈祷。如果天晚了,主人总要热情挽留,拿出最好的被褥给客人用。客人临走时,主人总要送出大门以外,目送客人远去。
(5)阿克苏市黑眼睛女装店扩展阅读: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节日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
1、肉孜节又叫“开斋节”,因为它在封斋一个月后举行,一般要过3天。
开斋节,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2、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肉孜节过后70天举行,家境好的,都要宰一只羊。
节日的早晨,维吾尔人沐浴全身(大净),然后盛装到清真寺参加聚礼。聚礼之后,人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宰牲。至于是宰牛宰羊宰骆驼还是宰马,由各家经济实力决定。
通常人们把献祭的牲畜宰好,大块连骨肉炖到锅里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串门。拜贺节日。妇女们则留在家里摆上节日食品,烧茶备水,准备迎接客人。
节日第一天,先给发生过丧葬和家难的乡亲拜节,表示慰问;其次给夫妻双方的长辈拜节;再次,给邻居和长者拜节。在礼节性拜节活动中,除了给夫妻双方老人拜节是夫妻同去外,其他拜节活动往往三五成群,男女分开进行。之后,才是同辈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节。
大家除了互相道贺,彼此问候之外,还要共餐痛饮,吹拉弹唱一起娱乐。维吾尔民间拜节是维吾尔人增强社会联系,严守礼尚往来这一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春分时节,相当于公历3月22日。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麦西莱甫”。
诺鲁孜节距今至少已有3千年的历史。该节日形成初期, 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突厥部落的先辈过着游牧生活,他们在晚冬初春把昼夜时差持平之日称之为“日生”、“年头”,并把此日开头的月称之为“羊羔月”。
维吾尔族把一天的时间分为日出更、午时更、日落更、星现更、午夜更和黎明更等六更。诺鲁孜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更开始。那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着民族盛装举行各种节日活动。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快乐。
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新的一年里,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节日当天日出更以后,维吾尔人要做“诺鲁孜饭”,家家户户用剩余的粮食和食物,加上多种佐料(也加野生调味佐料)煮成稠粥,称作“克缺”或“冲克缺”(丰盛粥)。做这种饭时,不再宰牲畜。
从当天午时更起,维吾尔人成群结队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后,每户请客吃饭,男女老少分别跳舞和唱歌,尽兴表达对新春的欢悦之情。“诺鲁孜”节过后,在农村,紧张的春耕生产就开始了。
⑥ 维吾尔族服装的特点
维吾尔服饰有许多图案,非常漂亮,富有特色。维吾尔族男人的黑白效果是如此讲究,维吾尔族妇女更喜欢使用对比色,使红色更加明亮和绿色。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人,戴着绣花帽,穿绣花衣服,脚穿绣花鞋,系着毛巾绣绣,携带袋,服装和服装更与花密切相关。
(6)阿克苏市黑眼睛女装店扩展阅读
由于伊斯兰教禁忌偶像崇拜, 禁忌在服饰、饰物和建筑物上描绘人物、动物的造型,聪慧爱美的维吾尔人对美的追求转向对以自然物象为内容的图案艺术创作。
他们以各种花卉纹样, 以植物的枝、叶、蔓、果实图案纹样, 以现实生活中的壶、盆、瓶、炉、坛、琴等物的图案为装饰纹样, 并以直线、曲线、弧线构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星形、新月形、锯齿形等各种各样的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 尽情装点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妇女的裙裤、坎肩, 维吾尔族男子的袷袢、腰巾等, 无不展示着独具伊斯兰浓郁风格的维吾尔族服饰之美。
参考资料:维吾尔族服饰--网络
⑦ 中国维吾尔族的节日习俗服饰特点饮食民居有什么
1、节日习俗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节日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伊斯兰教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肉孜节又叫“开斋节”,因为它在封斋一个月后举行,大多要过3天。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在肉孜节过后70天举行,家境好的,都要宰一只羊。诺鲁孜节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春分时节,相当于公历3月22日。在这一天,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麦西莱甫” 。
2、服饰特点
维吾尔族服饰种类多样而又优美。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
3、饮食
维吾尔族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羊、牛肉,蔬菜吃得相对较少。主食的种类很多,最常吃的有馕、抓饭、包子、拉面等。
4、民居
维吾尔族传统的庭院式的住宅大致可分为“外间”、“餐室”、“后室”三种基本平面组合形式。各地区大都以一种形式为主,但同一形式在具体布局上也有较大差别。
浩瀚的沙漠、剧烈的风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的生态环境,使维吾尔族非常注重对环境的改造和美化,因而庭院式的住宅在果园花圃、白杨、葡萄棚的衬托、掩映中显得非常朴实、清新与雅静。
(7)阿克苏市黑眼睛女装店扩展阅读
维吾尔族的宗教观念:
维吾尔族群众现在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历史上,维吾尔族曾经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祆教、景教和佛教等。10世纪末,喀拉汗王朝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到了公元15世纪时,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全民信仰的宗教。
伊斯兰教有不同的教派,维吾尔族大多数人信仰逊尼派的教法学派之一哈乃斐派,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神秘主义的苏菲派,在新疆称为依禅派。此外,还有少部分人信仰瓦哈比派。逊尼派自称正统派,是伊斯兰教教徒最多的派别,他们笃信胡达和胡达的使者穆罕默德,崇奉《古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