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八十年代比较有名气的反串演员名字
梅葆玖男弟子胡文阁
文阁第一次听说。看了节目才知道,他是放弃歌唱事业,三十岁才进京学戏的。其痴心和勤奋感动了梅葆玖,然后拜其为师,由此,成了梅派百年来唯一的男弟子。
能坚持搞京剧的人不容易。毕竟,现在懂京剧的人比懂流行音乐的人要少得多。不过我觉得,随着人们文化素质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关注传统艺术,关注京剧,关注戏曲的人会更多。
一个久已淡出演艺圈,淡出热爱他的观众记忆的人,蓦地在《鲁豫有约》里出现了,这个让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过目不忘的艺人,就是久违的胡文阁。
人们大都记得,80年代后期,胡文阁反串女声,惊现舞台,他那独树一帜的娇、艳、柔、媚的表演风格着实倾倒了众多观众。
胡文阁从1987年步入歌坛,到 2001年毅然中断自己的歌唱生涯,拜梅葆玖先生为师,潜心攻学国戏,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梅派唯一的亁旦(男旦)传人。
下面的大事记,记录着胡文阁10余年的的演艺生涯:
1988年 获首届陕西省通俗歌曲一等奖。
1992年 8月,在怀仁堂演出,得到中央多位领导的肯定。
1993年 作为特别表演嘉宾,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上展示女声男唱的表演艺术。
1994年 在东南亚各国访演,受到传媒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1996年 获中国歌坛成就奖。
1997年 应日本国宝级大师,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的邀请,在日本东京和大阪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并获得日本著名传媒《朝日新闻》等的广泛宣传。
1998年 随中国明星艺术团出访欧洲八国,受到欧洲观众及海外华人的热烈欢迎。
1999年 与著名影视剧演员王姬反串表演中国第一部古典音乐剧《西施》,并连续在北京上演一百多场,成为该年度北京文艺界的重要事件之一。
2000年 年初在美国东海岸举办个人演唱会引起轰动,并受到陈香梅女士等美国国会议员的接见。
同年荣获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世界杰出艺术家”称号,成为迄今为止该国际艺术界著名奖项的唯一华人获得者。
如果光看大事记,人们一定会觉得,胡文阁是一个幸运儿,是一个在音乐殿堂快速升起的耀眼金星。然而,就因为他是男唱女声,男扮女装,他在他那个奋斗拼搏的年代,就遭遇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非议和歧视。尽管他演唱的歌曲美仑美奂、风靡一时,尽管他有常人难得的天赋,尽管他有着不同凡响的艺术造诣,尽管声乐界有那么多的权威都感叹他的超人的天份和艺术悟性,尽管他留在舞台上的风情万种的艺术形象给了人民那么多的美好印象。
上个世纪80年代,刚刚改革后的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化,固然是一种进步,但不管是传统的,或者是前卫的理念,其实都呈现一种复合的的状态,确切说,一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态,不幸的是对于这些理念,人们还来不及辨别,就统统作为新思维接受下来,更不幸的是有些权威,依然秉承着旧日批评模式,把这些貌似公允、吓人的理念祭为新的打人棍子,漫天挥舞。他们有意无意地伤害了许多人。胡文阁就是其中的一个不幸者。
天津人应当也记得,十年前,胡文阁第一次来天津演出的盛况,地点在中国大戏院,那一次他是随广州轻音乐团一起来的。他在天津歌坛上的不俗演唱,让天津的观众如醉如痴。
但是不久,在市一级的权威报纸上就出现了署名文章,一位权威,当时起码是天津地方评论界的举足轻重者,用了几乎半版的篇幅,严厉对胡文阁做了多角度的批评。我先声明,不管什么时候,不管观点多么激烈,文艺批评都是正常的。但是作者不应该像泼妇一样张口骂人,不应进行人身攻击,而且更不应当那么恶毒!
谓予不信,仅举一例。那文章(如果那也算正当的批评文章的话)说,男扮女装的胡文阁两腿之间似乎缺少了什么东西。
我当时看了,只觉得心头一颤,原本很追慕的那位学者的偶像,在我眼前轰然倒塌了。
一个南大的前高材生,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特别是一个做过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一个写文章时,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长者,你怎么就那么刻薄,怎么就那么不能容人。
胡文阁那时不过二十三、四岁,在这位批评家面前完全是个孩子,他不过是扮成女人,唱唱女声,而且,她的声音那么甜美,她的形象那么佼好,没有丝毫的俗艳,没有丝毫的妖冶,没有一星半点儿的挑逗动作,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噱头。用梅葆久先生的话来说:很健康。是啊,很健康就是胡文阁14年歌唱生涯的写照。
胡文阁出道时,尽管很年轻,而且他出道的那个时代还很燥动,很狂野,但是这孩子很规矩,他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用艺人传统的说法,他是为了玩意儿,也就是为了他自己的所爱所求,他固守着他的底线。要知道这一点是许多投身演艺圈的人做不到的。
我至今不得而知,令我们天津这位权威耿耿于怀的究竟是什么!
难道就因为他是男的,不该扭扭捏捏地扮女人?
我疑惑了。
这样的权威,不信也罢。
我记得鲁迅有篇文章,拿照相馆的照片做文章。说大帅们的头像变幻不停,讥讽当时北平的局势动荡。但我不解的是,夫子无端地夹枪带棒,把梅兰芳调侃一番,那大意是,唯独梅博士的照片在橱窗里摆的久远,而且大家都喜欢看,因为男人喜欢他扮的是女人,女人喜欢他是男人扮的。
两句神来之笔,很俏皮、也很幽默,但我素来不喜欢,因为这样的调侃很伤害人。
不管是人写的,还是神说的,都不应当。
当时我很为我们天津人羞愧,不管小胡当年知不知这件事儿,我们都应当说一声:对不住,得罪了。
这么多年,演艺界女扮男装,女唱男声的现象屡见不鲜,从来也没有人多事儿,出来制止。这是正常的。为什么一出现男扮女装,男唱女声的演员,就遭到口诛笔伐呢?甚至是等而下之的人身攻击、谩骂、拿人不当人。为什么人们就不能明白,性别男女与艺术男女完全是两个问题,艺术女性与生活女性也是两个概念,都不能混为一谈。你看不惯就冲动,冲动了就骂人,你有话语权你自然骂得,孰不知你骂了人以后虽然快活得意,但你在被骂者的眼里,在不能苟同你的人的眼里,也已经是异类了。
知识分子必须自重,别人才会尊重你。这难道还用别人教你吗?
我所以敬佩胡文阁,就因为他自重,他的自重,就是他不计较,不然他不会再来天津演戏。他的自重,就是对艺术的执着。我并不想吹捧他从大师学戏。在我眼里,百花般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是必需的。但我器重的是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他把从师学戏当作他人生的奋斗目标。
要知道,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自己打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对胡文阁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发财之于他,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胡文阁在记者采访时坦言:没想到学京剧的难度这么大,原来唱一场歌能挣好几万元,现在唱一场京剧只有几百元。为此胡文阁把在深圳的房子和车都卖了。
这就是胡文阁的境界,这不是顺口说说的作秀!
当艺术开始沦为商品经济的娼妓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胡文阁,包括胡文阁过去唱的歌曲和他开始潜心学戏,初获成功,都实在是弥足珍贵。
让我继续关注胡文阁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故事。
*
*
*
梅派传人-胡文阁(世纪末最后男旦演绎梅派传统曲目)
青年京剧艺术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的高足,梅派艺术新传人胡文阁专辑由普罗艺术轰重推出,专辑收录了梅派代表剧目中的著名唱段十阕,由北京京剧院著名乐师伴奏。
梅派艺术的传承,几十年来可以说是成果颇丰,一方面有“常青树”梅葆玖先生,不仅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而且倾心授徒,为继承和弘扬梅派艺术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一方面优秀传人辈出,其中不乏杜近芳这样出类拔萃、技艺精湛的艺术家。但人们也看到一个现实,梅派艺术虽然满门弟子,毕竟女弟子居多。从全面、完整地继承梅派艺术,充分展现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的角度看,女旦角演员确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很久没有男旦的新人出现,戏迷们在赞赏一位位优秀梅派女传人的同时,也增添着些许因不能更多地观赏男旦表演而带来的企盼。那是一份难以释怀的戏瘾。
当人们回望重峦起伏、绚丽多彩的京剧画卷时,京剧男旦的辉煌显得渐行渐远。胡文阁的出现,使男旦艺术得以薪火相传,给人们带来新的期待,让人们在对梅兰芳大师的追忆中,增添几缕新世纪的色彩和新鲜的参照。
曲目简介
《霸王别姬》
The Overlord Bids Farewell to his Concubine
一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二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贵妃醉酒》
The Drunken Concubine
三 海岛冰轮初转腾
《穆桂英挂帅》
Mu Guiying Takes Command
四 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信
《宇宙锋》
Beauty Defies Tyranny
五 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
《凤还巢》
Phoenix Returning to Nest
六 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
《太真外传》
Spiritistic Meeting with Concubine
七 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
八 听宫娥在殿上一声启请
Ⅱ 当年男扮女装30年的62岁大爷,妻女无奈都离他而去,如今过得怎样
不论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是在人类的潜意识当中,男女就是有别的。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男性有着属于男性的阳刚之气,女性有着属于女性的阴柔之美,这两者自然不能够混为一谈。但是这些不能混为一谈,也仅仅是在于现实生活中,对于一些艺术上面的来说,在舞台上表演男扮女装或者女扮男装都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从古至今,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戏剧表演中就有着这样的角色互换的演出。而在现如今,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是得到了大大的解放,对于男扮女装这样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而今天我们所要说的这个故事主人公就是与男扮女装有关。当年那个男扮女装30年的62岁大爷,妻子和女儿无奈都离他而去,现如今过得怎么样了呢?
在现如今,欧阳已经62岁了。通过自己的演艺事业,他所挣的钱也已经高达了数百万,也拥有好几套房产。但是至今他仍然是孤身一人,没有妻子和女儿陪在身边,他一直过着孤孤单单的生活。
Ⅲ 61岁大爷男扮女装30年,攒下百万身家,为何妻女却要和他断绝关系
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在四个不同的时代,也是发展各自不同的特色,在数千年的发展当中,元曲被继承下来,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中国戏剧的本源,也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戏曲。
除了极少数反串艺人能够登上主流媒体,大部分的反串演出都只是混迹三流剧团,欧阳虽然赚到了不少钱,但跟妻子的矛盾越来越大,加上两人聚少离多,就带着女儿离婚了,欧阳也没有心思再娶,一直都在演出,如今61岁依旧孤苦。
Ⅳ 我想看看喜欢胡文阁的们年龄有多大
不一定吧,喜好因人而异~
不管怎样,看法都会因人而异,不会一样的~
这个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喜好是不一样的,只要自己喜欢欣赏就好,不用在意别人的意见和评价。自信更重要。
Ⅳ 62岁大爷男扮女装30年,妻女无奈弃他而去,如今一个人生活怎样
其实,男扮女装本不应该受到歧视,将之放在舞台上演出是为艺术服务,角色所需,不伤大雅、自古有之,但将舞台艺术与生活实际混为一谈,并影响了家人的日常生活,却有不妥。最好的工作与生活关系,就是工作问题不带到家庭中,生活情绪不带到工作中。
都说要换位思考,如果当初家人能支持欧阳的反串表演,欧阳也能考虑到妻子和女儿的面子和想法,也许很多问题都不会发生了。
现如今,62岁的欧阳孑然一人,过着孤单的生活,不知道他可曾后悔过,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还会坚持当初的选择吗!
Ⅵ 大爷男扮女装30年,事业有成但妻女离他而去,现在他生活怎样
贾玲《女神和女汉子》这部小品让大家捧腹大笑,同时“女汉子”一词也火了。
传统观念里,男人就要充满阳刚之气,女性就要柔情似水。但是现在很多男生都比女生精致,女生也不再要依赖男生。
男生中有一类特别的群体,他们的职业就是扮演女人,有时候舞台和生活早已经分不清楚。
之后家中的争吵越来越频繁,母女两个再也受不了他人异样的眼光,最后妻子提出了离婚,女儿也跟着妈妈一起离开。
离婚并没有让欧阳伤怀太久,单身的他更是无所顾忌,在台上身着女装,生活中也开始女装示人,穿裙子、高跟鞋,就这样过了30年。
孑然一身
现在欧阳已经身价不菲,在老家和太原都有几套房产,但是空旷的房子中只有他一人生活,他说,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过女儿。
欧阳事业可以说是比较成功,但是为了事业闹得妻离子散到底值不值得?
事业和生活最好不要混为一谈,不要将工作的问题带入到家庭生活当中,应该是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
Ⅶ 胡文阁的艺术人生
“我这一生注定与文艺分不开。”胡文阁说。幼时的胡文阁特别喜欢舞蹈。5岁时便考入西安有名的业余舞蹈学校。毕业后他考取了一所外地的舞蹈学院,已经去上学了,却被母亲硬生生拉回西安。“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妈舍不得让我离开西安。”胡文阁无奈地说。不巧当年西安招的艺术生全是戏曲类的,没有舞蹈专业。无从选择,他只好考到西安市艺术学校,学习地方戏。毕业后,胡文阁成为一名秦腔演员。在团里他结识了著名的男旦教育家李德富,开始被旦角艺术之美折服。胡文阁面容线条非常柔和,嗓音又非常独特,李老师教了他一些旦角的身段、水袖,但他一直没有没上台表演的机会,只能给女演员们做些“示范性演出”。
1986年,胡文阁所在的秦腔剧团排演魏明伦的荒诞剧《潘金莲》。当时剧团交给他的任务是完成潘金莲所有的表演、舞蹈设计。胡文阁在炎炎夏日中,用了3个月编舞。但在这出戏公演时,胡文阁发现,无论节目单还是海报上都没写他的名字。十七、八岁的胡文阁年少气盛,称病拒绝为这部戏做修改,还与团长发生了争吵。胡文阁觉得自己付出辛劳根本不被重视,一气之下他离开了秦腔剧团。 胡文阁开始跟随一个轻音乐团走穴,跳些霹雳舞之类流行舞。某次在四川演出期间,乐团的不少女演员因为贪嘴吃火锅病倒了。团长急了,找胡文阁救急:“你不是唱过旦角嘛,你在舞台上做做样子,女演员在后面帮你唱。”几天的演出都用双簧法“蒙”过去了。胡文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到梅兰芳,心有一动。第二天胡文阁便去找团长,用女声演唱了《回娘家》等几首歌曲。他对团长说:“你不是想挣钱吗?多一个节目不是更好?!也许这还真是个来钱的路子。”胡文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反串登台的场景。因怕观众不能接受,他只作“中性打扮”。一曲唱罢,胡文阁报出自己的男性身份,一时轰动。
胡文阁开始在大城市反串演唱。在重庆,胡文阁一口气唱了8首歌观众都不让他谢幕。默默无闻的胡文阁,一下成为剧团领衔主演,并被冠以艺名“秋海棠”。1987年,胡文阁被广州轻音乐团看中。一个凌晨,他与该团团长、创作过《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音乐家刘长安在汽车站秘密“接上头”,随他来到广州。1988年,胡文阁第一次踏足深圳参加演出。演出后,不少香港、深圳夜总会的老板希望他留在深圳。于是胡文阁在深圳住下,一住就是8年。期间他唱一场的报酬是两千港币,是他一个月的房租。 2001年,胡文阁拜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为师,成为梅派传人。胡文阁那时已经年过三十。胡文阁说:进戏校上的第一堂课,老师就跟我们讲梅兰芳的故事。他觉得对于中国所有文艺工作者来说,梅兰芳都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他是一个标杆,是中国艺术的代表。梅兰芳的艺术,我们的国粹艺术一定要有人继承、发展。早在1993年我就说,到一定年龄我还会回归戏曲,那是我的根。别人学戏练的是童子功,胡文阁学戏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一年要完成别人5年的工作。在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他大概一两个月就要拿出一部新戏,拿出来还必须是高水平的,是个著名演员的水平。胡文阁说,自己压力非常大,脑子里全是戏,根本没时间做别的事,没有娱乐。
“男旦两字对我来说,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胡文阁细述学戏的艰辛:三伏天演《天女散花》,灯光烤、戏服沉,一场演下来累得直喘,后背全湿,而薪酬只有80元;三九天在院子里练舞剑,手冻得握不住剑。每次演出前,他必须吃安定才能入睡。胡文阁说,演京剧很苦很累,但那种自身价值获得承认的成就感,是金钱不能衡量,语言形容不出的。“我在戏台上的3个小时里,经历的紧张、压抑、爆发、过瘾,种种感觉,其他人可能是尝不到的。而观众对我表演的认可也与以往不同。这是对艺术家的认可,以前只是对娱乐明星的欢迎。”
“梅尚程荀张五大流派各有千秋,为什么梅派首屈一指?因为它平淡中见真功,难度最大,最不好演。”如今胡文阁经常在梅兰芳剧团担任主演。他的体会是,梅派就像写正楷一样,看着四平八稳,但真要写出见功力很难。“它的唱腔并不华丽。梅派表演除了大气、写意,还有一种慵懒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好找,自身功力、修养达不到,很难出现这种慵懒的感觉。大家都说胡文阁的条件好,悟性好,但要真想再上个台阶,需要时间。”胡文阁说,成为梅派传人是他一生的幸福。
Ⅷ 梅葆玖唯一男弟子,凭男扮女装走红,胡文阁现在过得如何
男旦(青衣是技术活)主要是比女子有一些优势,因为过去没有麦克风,扩音器,而只凭嗓子,要让台下那么多人听见,音量必须大。从声带结构上来说男的声带比较厚实,发声上很占优势,音量大。大家可以看一些歌星在一起合唱,如果放开嗓子,男声把女声盖住的比较多见。
还有就是男旦反串是一种技术上的增加难度,算是一个看点,就是因为难,所以稀罕,算是增加了观赏性。这一点跟女须生的道理确实是一样的。
梅葆玖先生真的是一个难得的好师傅,他是把胡文阁当梅派掌门在培养。如果有人认为男旦是出卖色相的,我觉得就可笑了。要知道解放后国家主席工资才500块,但梅兰芳先生是2100块,尚小云先生是1500块(我家长辈曾经尚先生略有来往,这个数字不是杜撰)。这是国家对他们艺术水平的一种认可啊。别想歪了。所以胡文阁会越来越好。
Ⅸ 河北老人男扮女装30年,攒下百万家产,妻子和女儿却不认他,他如今怎样
男扮女装似乎只是影视剧作品中才会出现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女性打扮成男生的模样似乎不会引起多大争议,因为西装和皮鞋、短发和短裤并不是男性专属,而裙子和高跟鞋则是女性的固有服装。一位男性如果在生活中常年穿着裙装化着浓妆,那么肯定会在一群男性中脱颖而出,成为焦点,也会成为被别人议论甚至歧视的对象。一位河北老人在青年时代就开始男扮女装几十年,花木兰为了替父从军不得不女扮男装数年,而这位河北老人当年则是为了工作。面对大众的议论和歧视妻子再也忍不住了,于是和他离婚成为陌路人。多年过去,如今他仍然孑然一身。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回答表示自己并不后悔。
演员每扮演一个角色都要体验角色的生活和职业,男子作为反串演员就需要去体验普通女性的生活方式,从而才能更好得做好自己的工作。然而,在几十年前的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具有极大局限性,也对一些行为艺术无法理解。在2021年的当今社会,相信大众能够更包容这种艺术性的行为。
Ⅹ 为什么梅葆玖的一句话能让胡文阁如此激动
是因为这么多年来,胡文阁经历了太多世事变迁,
他的人生经历不说传奇,
也足够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