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中国你认为哪个朝代的服饰最让你感到惊艳
有次逛博物馆,逛到汉墓的时候,被其中出土的汉代服饰惊艳到,从此喜欢上汉朝服饰。
当然,我所喜欢的汉朝服饰是指当时只有皇家贵族才能穿戴的衣裙,毕竟古代社会阶级观念很重,普通的老百姓只能穿粗布短衣。汉朝时的织绣工艺是很发达的,看到那个朝代的绫罗绸缎,不禁要感慨古人工艺之先进。
汉朝服饰以深色为贵,但颜色又比较简单。可以说非常契合现代人一身衣服不超过三个颜色的审美标准了。在我们的印象里,皇帝是用黄色的,但在汉朝的时候,是以黑色和红色为贵,帝王服饰也多是这两个颜色。汉服纹样简单活泼,图案多用云纹、鸟纹等,看上去既精致又大气。
❷ 中国哪个朝代的服饰最漂亮
唐代尤其是盛唐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时期,尤其在盛唐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当时的首都长安,不仅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都会和东西文化交流中心。唐朝政府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使这个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 这个时期的男子服饰主要有幞头、纱帽和圆领袍衫。妇女服饰,在隋代及初唐时,一般上穿小袖短襦,下穿紧身长裙,裙腰束在腋下,并以绸带系扎。至开元年间,胡服盛行,受胡服影响,妇女都穿着窄袖服装,腰间系有革带,下着条纹长裤,足穿透空锦靴。盛唐以后,妇女衣装日趋宽大。此外,还流行过一种袒领服装,里面不穿内衣,仅以轻纱蔽体。这种服装一直延用到五代。 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巾。唐代女子注重化妆,修饰容颜。例如画眉,当时最流行的是阔眉、八字眉等眉形。额眉间的妆饰,如「花钿」(用金箔片等材料剪成小花贴在面部),便很有特色。发髻形式也多种多样。 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唐朝吧 最开放
❹ 中国历史朝代众多,那么哪个朝代的服饰最好看
夏商时期的服装,就不再简单的是遮阴蔽体的作用了
当时的衣服以窄袖为主,长腿度也仅是没过膝盖,或者是与膝盖齐平,后来逐渐到了东周时期,中原服饰的发展,也进一步向豪华和华丽的方向发展,贵族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利和地位,衣服的设计也不再仅仅简单的只追求实用性,更兼具美观得体的优良特征,毕竟贵族不需要下地干活,离简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我国服装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服装独具特色,别具一格。或许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古人的衣服,定然没有我们现如今衣服的绚丽多彩,但你要这样想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屈原的《离骚》当中,对于衣服的描写,也足够让人惊叹:“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当然对服装美观程度的讨论,其实仅限于皇宫贵族,平民百姓的服装更多以实用为主,真要评判出哪一代的衣服最丑?我觉得应该没有答案,没有人愿意把最丑的衣服穿出去,只要人们准备穿衣服的那一刻,如果不是没有选择,定然会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他人,即使别人不一定认为好看,但最起码在心中,一定认为它是最完美最好看的!
❺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你最喜欢哪个朝代的服饰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到现在有了五十六个民族,963.4057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和约47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可谓是地大物博,文明繁多。多样的文明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服饰,是伴随着人类从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不断衍变的。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的结晶,又蕴含着其精神文明,人们将生活习惯、审美爱好、宗教理念、文化心态,都沉淀在了服饰当中,是一个文明的外显形式。
❻ 中国历代朝代男女服饰,有知道的吗
《尚书·舜典》有云:“服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服侍在古代中国被赋予了无比丰富的内涵,因此在中国形成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服饰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薄如蝉翼,仅重48克,充分体现了西汉时期发达的纱织技术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服饰文化。从古至今,各个朝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对当时乃至现在的服侍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
质朴的秦汉服饰
秦汉时期政治的大一统,使秦汉的服饰呈现出一种迥异于前代的破旧立新之感。秦汉服饰最具特色的便是质朴而又大方的深衣。深衣制下,男女均为上衣下裳,且衣裳连接中间束以腰带。深衣其特点是禅冠、朱衣、方心、田领、玉佩、朱履,所服总称“蝉衣”。由于秦汉崇尚黑色,深衣用色较深,更彰显古朴之色。
娟秀的魏晋服饰
魏晋时期,民族大融合以及玄学的兴盛,使本时期的服饰在保留秦汉基本形式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两大特色:北方的“裤褶”和南方的秀丽含蓄柔和。在少数民族的影响下,北方上衣下裳的形式发生转变,少数民族的大口裤与上衣(褶)合称为“上俭下丰”的裤褶,后发展为朝服。另一方面,南方玄学佛学的流行,使社会盛行空谈的玄虚风气。上层人士的服饰多卷曲的纹褶,流畅的线条组合,给人宽适之感。
雍容华贵的唐装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世家”,从杜甫这句诗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盛唐的气象,唐代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对外程度高,加之广泛的吸收印度和伊朗的文化,所以这一时期的服饰体现着华丽、开放、多样等特点,而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就是唐代的女装。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我们从周昉的《簪花侍女图》和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可以看到,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所以在唐代不是所有女子都能半裸胸的。总之,从唐代那绚烂的服饰中我们更是直观的领略到唐代的风度。
深沉高雅的宋服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宋代的文化总体表现一种内敛的特性,体现在服饰上就是那种简单、深沉的特点,再者宋文人地位提高,所以这时期在文人士大夫的影响下,宋服用增添许多文人气质,显得特别高雅。
宋代在皇帝的朝服上最有特色的是出现了通天冠,而且宋代皇帝的朝服给人感觉没有以前那么的华丽,官员的官帽大多是展脚幞头。退休官员中流行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堂皇的明装
明代官服最具特色的就是“补子”,即给每级官员设计一种动物图案做标志,把它绣在两块正方形的锦缎上,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这种官服又叫补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以区分等级。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雀,武官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xi)鶒(chi),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明朝政府通过这种规定强化等级制度,维护统治。这种标明等级的“补子”后来被清朝吸收。这样,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的明朝官员服饰。
华贵的清装
清代是由满族建立的,因此,清代的服饰充满了少数民族特色。
清朝,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其中最显著地就是将汉人的宽大衣袖改为紧身的窄袖,而这最以“马蹄袖”为特色。在清代,凡有身份的男子都穿清式的长跑马褂,长袍为大襟,窄袖口,官服为马蹄袖,袍长至脚踝。
清代女服分满式和汉式,两者互相借鉴,各具特色。满式女服主要是旗袍。初期的旗袍较为简洁素雅, 后来花色搭配变得光鲜亮丽,对比强烈,十分抢眼。而汉式女服继承明朝服饰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
中西交融的民国服饰
民国建立,结束了封建帝制,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从服饰上划分贵族与平民等级的基本上消失了,这时的服饰更多着眼于美观与实用。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是旗袍与中山装。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并且独具民族特色,适应现实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在其形、其色、其风格、其意蕴上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理念的精髓。20世纪20年代旗袍外形改变比较明显,衣身长度缩短,腰身收紧了许多;30年代旗袍盛行,改良式样日新月异,流行领高;到了40时年代,趋向于简洁,更加适应环境、舒适生活。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
中山装是由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设计推广的。这种服装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适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振奋民族精神,一经发明便受到当时革命民主人士的欢迎。后来的许多著名政治人物多穿中山装,如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等,西方人又称之为“毛装”、“人民装。”
❼ 你觉得中国最好看的衣服是哪个朝代的呢
中国的古装,可以说是世界闻名的,较为多样化的风格深得世界各国友人的喜爱,不仅每个朝代的款式不同,每个朝代的种族也有所不同,所以哪怕是延续到今天,中国的服装款式依然是世界居首的。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候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衩领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氅衣为清代的妇女服饰,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气的长衣。氅衣则左右开衩开至腋下,开衩的顶端必饰有云头,且氅衣的纹样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纹样品种繁多,并有各自的含义。大约在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有“十八镶”之称。这种装饰风尚,一直到民国期间仍继续流行。
❽ 各个朝代的“流行服饰”是
春秋战国时期 诞生了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深衣延续了汉服交领右衽的特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不论贵贱男女、文武职别,都可以穿着。裙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样式,外观区别在于下身是否有围绕的线条。这一时期纺织和染色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汉服上已经出现很多繁复华丽的图案。 汉代妇女的襦裙 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的衫裙 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腰用帛带系扎,款式多为上俭下丰,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服 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在衣服的下摆部位,加一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角,并层层相叠。另外,由于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舞。到南北朝时,这种服饰又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而将尖角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一体。 南北朝时期裤褶 裤褶的基本款式为上身穿齐膝大袖衣,下身穿肥管裤。这种服装的面料,常用较粗厚的毛布来制作。穿裤和短上襦,合称襦裤,但封建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骑马者、厮徒等从事劳动的人为了行动方便,才直接把裤露在外面。封建贵族是不得穿短衣和裤外出的。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南北朝的裤有大口裤和小口裤,以大口裤为时髦,穿大口裤行动不便,故用锦带将裤管缚住,有、又称缚裤 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由于身材丰硕,中唐女服也渐趋宽大,裙子的宽度比隋末唐初时要肥大的多。衣衫虽为小袖,但与初唐、盛唐女服相比,也明显趋于宽松.
求采纳
❾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是如何演变的
1、商周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衣料用色厚重。
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
2、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秦汉服饰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便于骑射活动。
3、秦汉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
4、隋唐
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服饰。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
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
直到五代,变化不大。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
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齐胸襦裙、高腰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5、宋
宋代汉服大致有官服、便服、传统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每年要赠送亲贵大臣锦缎袍料,分七宋代灵鹫球纹锦袍等不同花色。
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官服服式大致近于晚唐的大袖长袍,但首服已是平翅乌纱帽,名直脚幞头,君臣通服,成为定制。
6、明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服饰用色方面,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以免与官服正色相混;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7、清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
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世流传的所谓旗装,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装也为汉族中的贵妇所仿用。
(9)中国哪个朝代士大夫流行女装扩展阅读:
受西方服饰影响:
或许有人会以现代女性服装中的旗袍为例,来证明中国女装也着重表现人体的自然美,其实,这种旗袍是在本世纪上半叶受西方服饰审美趣味影响的结果,直至光绪年间,旗袍还不是目前的式样。
传统旗袍在肩、胸、腰、臂、臀等部位的表现与突出人体美的西方女性服装完全不一样。
和西方服饰艺术不同的是:中国服饰艺术不是突出人体美,而是充分调动艺术造型等手段追求一种装饰美,即一种超越形体的精神空间。
从中国清朝以前的服装款式来看,遮蔽人体的宽袍大袖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主流。即使某些人的形体很美,这种服装也不去展现这个美的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