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聚丙烯腈纤维在混凝土中有何作用
聚丙烯腈纤维作为混凝土的一种次要添加材料,属于低弹模纤维,它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方面影响不大,主要改善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性能,主要有:
■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特别是对混凝土的早期收缩裂缝、干缩裂缝、沉降裂缝、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等有显著效果。混凝土的早期塑性裂缝产生主要是因离析造成水分或水泥浆的泌出,粗骨料的沉降,温度应力等,这种结果的应力大于混凝土的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纤维的加入提高早期混凝土抵抗应力的能力,从而阻止裂缝的产生。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通过数量众多的纤维在混凝土内部的三维乱向分布,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减少或阻塞贯通性毛细孔隙形成。
■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受到冻融破坏主要是内部孔隙的水份受温度的变化引起,纤维的加入可降低内部孔隙数量,即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含水率,另抗渗性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抗冻性。
■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混凝土是一种脆性的材料,在受到冲击时易发生脆性断裂,纤维加入可对外加应力能量的吸收,提高整体混凝土对冲击能量吸收能力。
■增加混凝土的韧性性能: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好,纤维在混凝土中的破坏是拉断破坏,不是拔出破坏,而纤维有一定的延伸率和较高的抗拉强度,当混凝土受到压或拉伸破坏时首先是纤维的拉伸变形,应力的吸收,等到纤维的拉断后混凝土才开始损坏。从而增加混凝土韧性。
■改善混凝土的疲劳特性:混凝土的疲劳变形模量随着纤维掺率的增大而增大,对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纤维能发挥更大的效果。弹性模量低、抗疲劳强度高的纤维混凝土是一种优良的路用材料。
Ⅱ 有哪位高手知道,聚丙烯腈纤维的英文缩略词为什么是PAN啊求指教!
聚丙烯睛纤维英文单词是polyacrylonitrile,acrylonitrile在英语里也称作是丙烯腈,nitrile在英语里也是腈,应该是取了这个单词开头P,中间的A还有后面腈的N,组成了缩写。
Ⅲ 聚丙烯腈纤维的优点
腈纶(聚丙烯腈纤维)与其他六大纤维的区别
一、粘胶(吸湿易染):
是人造纤维素纤维,由溶液法纺丝制得,由于纤维芯层与外层的凝固速率不一致,形成皮芯结构(从横截面切片可明显看出)。粘胶是普通化纤中吸湿最强的,染色性很好,穿着舒适感好,粘胶弹性差,湿态下的强度,耐磨性很差,所以粘胶不耐水洗,尺寸稳定性差。比重大,织物重,耐碱不耐酸。 粘胶纤维用途广泛,几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都会用到它,如长丝作衬里、美丽绸、旗帜、飘带、轮胎帘子线等;短纤维作仿棉、仿毛、混纺、交织等
二、涤纶(挺括不皱):
特点:强度高、耐冲击性好,耐热,耐腐,耐蛀,耐酸不耐碱,耐光性很好(仅次于腈纶),曝晒1000小时,强力保持60-70%,吸湿性很差,染色困难,织物易洗快干,保形性好。具有“洗可穿”的特点 用途: 长丝:常作为低弹丝,制作各种纺织品; 短纤:棉、毛、麻等均可混纺,工业上: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缘绝材料等。涤纶是目前化纤中用量最大的。
三、锦纶(结实耐磨):
最大优点是结实耐磨,是最优的一种。密度小,织物轻,弹性好,耐疲劳破坏,化学稳定性也很好,耐碱不耐酸! 最大缺点是耐日光性不好,织物久晒就会变黄,强度下降,吸湿也不好,但比腈纶,涤纶好。 用途:长丝,多用于针织和丝绸工业;短纤,大都与羊毛或毛型化纤混纺,作华达呢,凡尼丁等。工业:帘子线和渔网,也可作地毯,绳索,传送带,筛网等
四、腈纶(膨松耐晒):
腈纶纤维的性能很象羊毛,所以叫“合成羊毛”。 分子结构:腈纶在内部大分结构上很独特,呈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但有高序排列与低序排列之分。由于这种结构使腈纶具有很好的热弹性(可加工膨体纱),腈纶密度小,比羊毛还小,织物保暖性好。 特点:耐日光性与耐气候性很好(居第一位),吸湿差,染色难。 纯粹的丙烯腈纤维,由于内部结构紧密,服用性能差,所以通过加入第二,第三单体,改善其性能,第二单体改善:弹性和手感,第三单体改善染色性。 用途:主要作民用,可纯纺也可混纺,制成多种毛料、毛线、毛毯、运动服也可:人造毛皮、长毛绒,膨体纱,水龙带,阳伞布等。
五、维纶(水溶吸湿):
最大特点是吸湿性大,合成纤维中最好的,号称“合成棉花”。强度比锦、涤差,化学稳定性好,不耐强酸,耐碱。耐日光性与耐气候性也很好,但它耐干热而不耐湿热(收缩)弹性最差,织物易起皱,染色较差,色泽不鲜艳。 用途:多和棉花混纺:细布,府绸,灯芯绒,内衣,帆布,防水布,包装材料,劳动服等。
六、丙纶(质轻保暖):
丙纶纤维是常见化学纤维中最轻的纤维。它几乎不吸湿,但具有良好的芯吸能力,强度高,制成织物尺寸稳定,耐磨弹性也不错,化学稳定性好。但:热稳定性差,不耐日晒,易于老化脆损。 用途:可以织袜,蚊帐布,被絮,保暖填料、尿布湿等。工业上:地毯、渔网,帆布,水龙带,医学上带代替棉纱布,做卫生用品。
七、氨纶(弹性纤维):
弹性最好,强度最差,吸湿差,有较好的耐光、耐酸、耐碱、耐磨性。 用途:氨纶利用它的特性被广泛地使用于内衣,女性用内衣裤,休闲服,运动服,短袜,连裤袜,绷带等为主的纺织领域,医疗领域等。氨纶是追求动感及便利的高性能衣料所必需的高弹性纤维。氨纶比原状可伸长5-7倍,所以穿着舒适、手感柔软、并且不起皱,可始终保持原来的轮廓。
Ⅳ 聚丙烯腈是一种什么物质
聚丙烯腈纤维一般称为原丝,是静电纺聚或者熔喷之类的方式制成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腈高分子。
聚丙烯腈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为原料制成的碳纤维,这期间经过预氧化、碳化两部工艺,物质组成上完全改变了,碳含量达到90%以上,其他元素排除。
完全不是一种东西哦,亲!
不过是一脉相承的。
Ⅳ 为什么腈纶是有“合成羊毛”美称的纤维
国际上通称为聚丙烯腈纤维而国内称之为腈纶的纤维,通常是指含丙烯腈在85%以上的丙烯腈共聚物或均聚物的纤维。丙烯腈含量在85%以下的丙烯腈共聚物或均聚物的纤维为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聚丙烯腈的研制过程比较漫长,虽然1929年德国就成功地合成出了聚丙烯腈,但由于其分解温度低于其熔点,不能进行熔融纺丝,若采用溶液纺丝又找不到合适的溶剂。经过13年的努力,1942年美国和德国同时找到了聚丙烯腈的优良溶剂—二甲基甲酰胺,才制得了聚丙烯腈的纺丝溶液,在实验室中得到了腈纶纤维。由于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1950年美国才开始工业化生产,随后德、英、法、日也相继生产。
腈纶具有许多优良性能,主要特性是质轻保暖,易染色,易洗快干,防蛀、防霉,故有“合成羊毛”的美称。其耐光性和耐辐射性很好,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较差,虽然其强度并不高,但比羊毛高1~2.5倍。随着合成纤维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改性的腈纶纤维相继出现,如高收缩、抗起球、抗静电、阻燃等品种均有商品生产,使之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腈纶纤维自实现工业化以来,因其性能优良,原料充足,发展很快,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实现了丙烯腈的生产原料由电石转向石油,并完成了多种溶剂的工业开发以及纤维性能的改进,纤维的产量年均增产高达22%左右,但此后世界总产量增长趋缓。我国由于需求旺盛,在此期间腈纶纤维得到迅速发展。
纺丝原液经干法或湿法纺丝成形,经后加工处理得到腈纶纤维。腈纶纤维的特性及用途决定了腈纶纤维主要以生产短纤维为主。腈纶纤维还有一种经特殊加工的产品,称为毛条的纤维。它是在腈纶纤维生产中,为了便于纺织加工和提高生产效率,将未切断的长丝束经过适当的加工(拉断或切断)制成既已切断而又不杂乱的条子,这样可以有效地简化短纤维的纺纱工艺。
腈纶制品约90%为民用。民用制品中以腈纶短纤维为主,96%以上用于服饰。腈纶可纯纺,替代羊毛制成哔叽、华达呢、大衣呢、运动衫、地毯、毛毯、人造毛皮、装饰织物等。腈纶可混纺制成内衣、衬衫、服装及雨衣布等,与毛混纺制成围巾、手套、袜子、针织衫、毛毯等,与涤纶、黏胶混纺可制成薄呢、外套和衣料。工业用途主要是制作帆布、过滤材料、保温材料、包装用布等。在军用方面主要是制作帐篷、防火服等。另外,腈纶还是碳纤维的主要原料。
Ⅵ 什么是聚丙烯腈纤维
腈纶是聚丙烯腈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国外则称为“奥纶”、“开司米纶”。通常是指用85%以上的丙烯腈与第二和第三单体的共聚物,经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丙烯腈含量在35%~85%之间的共聚物纺丝制得的纤维称为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Ⅶ Modacrylic Fiber(变性聚丙烯腈纤维)是什么
1.聚丙烯腈纤维:
中国称腈纶,通常是指用85%以上的丙烯腈与第二和第三单体的共聚物,经湿法纺丝或干法纺丝制得的合成纤维。丙烯腈含量在35%~85%之间的共聚物纺丝制得的纤维称为变性聚丙烯腈纤维。
2. 腈纶是聚丙烯腈在我国的商品名,国外则称为“奥纶”、“开司米纶”,美国杜邦公司称为Orlon。是仅次于聚酯和聚酰胺的合成纤维品种。
3.改性腈纶是指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改性等改性技术而制成不同于常规腈纶,只有特殊性质、形态和功能的腈纶。
4.阻燃腈纶:称聚丙烯腈纤维,指以丙烯腈为主要原料(含丙烯腈85%以上)生产合成纤维的活动。
包括:
—腈纶棉型短纤维、腈纶毛型短纤维;
—腈纶长丝。
服装材料的阻燃性是指织物是否容易燃烧和是否经得起燃烧两层含义。
5.腈氯纶纤维—一种改性腈纶纤维,是丙烯腈单体与含阻燃元素的乙烯基化合物共聚而成,具有类似羊毛般的手感和高阻燃性,而且具有耐酸及耐化学药剂性。
*******
你的补充:
变性聚丙烯腈纤维就是变性腈纶!
因为聚丙烯腈纤维,中国称腈纶
*******在网络中找不到的资料哦****
再次补充:
变性:突出的有丙烯腈与氯乙烯共聚纤维,是将丙烯腈和氯乙烯共聚所得的共聚物溶于丙酮,再经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制得。1949年,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首先生产,由于氯乙烯含量占50%~60%,因此阻燃性能良好,且具有自熄性,但染色性稍差。
【腈纶的种类及规格质量】:
(1)常规产品:丙烯腈占85%以上共聚物制得的纤维。
(2)改性聚丙烯腈纤维:�
①丙烯腈与氯乙烯的共聚物纤维,我国称之为腈氯纶,国外商品名为维索N,达耐尔,卡耐卡纶等;②丙烯腈与偏二氯乙烯的共聚物纤维,可称之为偏氯腈纶,国外商品名有维列尔、纱维纶等;③用蛋白质溶解在聚丙烯腈溶剂中,加入丙烯腈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得到内烯腈蛋白质接枝共聚纤维,近似天然丝;④复合纤维:有热收缩型,脱溶账型和化学收缩型。
腈纶的规格质量:
(1)规格:腈纶一般是切成短纤维或拉断后做成毛条。
①腈纶短纤维:1.4D×38mm、1.5D×38mm、5D×89/140mm、8D×89/140mm、10D ×127mm等;
②腈纶正规条:3D×70~127mm、3D×102mm、3D×76~127mm、3D×76~102mm等;
③腈纶混合条:3D×95mm、3D×76mm、3D×102mm、3D×152mm、3D×76~127mm;
④腈纶膨体条:3D×152mm、3D×85mm、3D×97.5mm等;
⑤从光泽角度分为:无光、半光、有光三种。
(2)对规格的要求:短纤维要有良好的整齐度,特别是棉型纤维,要严格控制超长,倍长纤维。毛型纤维对长度的整齐度无严格要求。
Ⅷ 聚丙烯腈的工业合成
聚丙烯腈碳纤维是以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碳纤维,主要作复合材料用增强体。无论均聚或共聚的聚丙烯腈纤维都能制备出碳纤维。为了制造出高性能碳纤维并提高生产率,工业上常采用共聚聚丙烯腈纤维为原料。对原料的要求是:杂质、缺陷少;细度均匀,并越细越好;强度高,毛丝少;纤维中链状分子沿纤维轴取向度越高越好,通常大于80%;热转化性能好。
生产中制取聚丙烯腈纤维的过程是:先由丙烯腈和其他少量第二、第三单体(丙烯酸甲醋、甲叉丁二脂等)共聚生成共聚聚丙烯腈树脂(分子量高于6~8万),然后树脂经溶剂(硫氰酸钠、二甲基亚矾、硝酸和氯化锌等)溶解,形成粘度适宜的纺丝液,经湿法、干法或干-湿法进行纺丝,再经水洗、牵伸、干燥和热定型即制成聚丙烯腈纤维。若将聚丙烯腈纤维直接加热易熔化,不能保持其原来的纤维状态。因此,制备碳纤维时,首先要将聚丙烯腈纤维放在空气中或其他氧化性气氛中进行低温热处理,即预氧化处理[6]。预氧化处理是纤维碳化的预备阶段。一般将纤维在空气下加热至约270℃,保温0.5h~3h,聚丙烯腈纤维的颜色由白色逐渐变成黄色、棕色,最后形成黑色的预氧化纤维。这是聚丙烯腈线性高分子受热氧化后,发生氧化、热解、交联、环化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耐热梯型高分子的结果。再将预氧化纤维在氮气中进行高温处理(l600℃),即碳化处理,则纤维进一步产生交联环化、芳构化及缩聚等反应,并脱除氢、氮、氧原子,最后形成二维碳环平面网状结构和层片粗糙平行的乱层石墨结构的碳纤维。由PAN原丝制备碳纤维的工艺流程如下:PAN原丝→预氧化→碳化→石墨化→表面处理→卷取→碳纤维
Ⅸ 聚丙烯腈纤维的生产方法
聚丙烯腈纤维对原料丙烯腈的纯度要求较高,各种杂质的总含量应低于0.005%。聚合的第二单体主要用丙烯酸甲酯,也可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目的是改善可纺性及纤维的手感、柔软性和弹性;第三单体主要是改进纤维的染色性,一般为含有弱酸性染色基团的衣康酸,含强酸性染色基团的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对甲基丙烯酰胺苯磺酸钠,含有碱性染色基团的-甲基乙烯吡啶等。
聚合
聚合工艺分为以水为介质的悬浮聚合和以溶剂为介质的溶液聚合两类。悬浮聚合所得聚合体以絮状沉淀析出,需再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纺丝溶液。溶液聚合所用溶剂既能溶解单体又能溶解聚合体,所得聚合液直接用于纺丝。溶液聚合所用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硫氰酸钠和氯化锌等。采用前两种有机溶剂的聚合时间一般在10h以上,但溶解力强纺丝溶液的浓度较高,可适当提高纺丝速度,溶剂回收也较简便,所得纤维性能较好,且对设备的材质要求较低;而用后两种无机溶剂,聚合时间仅需2h,所得纤维白度较好。
纺丝
纺丝液一般为聚丙烯腈聚合体,数均分子量为53000~106000,其纤维白度较好,热分解温度200~250℃,熔点达320℃。因此,聚丙烯腈纤维用高聚物溶液的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制得。干法纺丝的纺丝液浓度为25%~30%,纺丝速度快但因喷丝头喷出的细流固化慢,固化前易粘结,不能采用孔数较多的喷丝头,纺丝溶剂仅二甲基甲酰胺一种,所得纤维结构均匀致密适于织制仿真丝织物。湿法纺丝适于制作短纤维,纤维蓬松柔软,宜织制仿毛织物,所用的纺丝溶剂除溶液聚合用的溶剂外,还有二甲基乙酰胺、碳酸乙烯酯、硝酸等,大部分溶剂的沸点较高,在纺丝过程中不易蒸出。80年代,研究了用熔体纺丝法制聚丙烯腈纤维,以水为聚合体的增塑剂,无需制备聚合体原液,省去溶剂的回收和循环系统,纤维的物理性能与干法或湿法纺丝制得的纤维基本相同,现已进入中间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