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洪洞县中无好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洪桐县里无好人“的来历:
“洪桐县里无好人“这个说法是京剧名曲《玉堂春》传唱的结果,在《玉堂春》当中明朝,名妓苏三,也就是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结识,誓偕白首。
王景隆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妓院。苏三私赠银两,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定计害之。
不料却让沈燕林误食毒面而死,苏三被诬,定为死罪。于是在洪洞县衙遭受百般凌辱后,愤愤所骂“洪洞县里没好人”。
演出情况:
据记载,各地方戏剧种在清代均有《玉堂春》演出,京剧版在嘉庆七年(1802)时三庆班就已在京演出(清代笔记《众香国》载记作者曾看到名角鲁龙官的演出)。
1828年所作《金台残泪记》中也有“近日三庆部陈双喜年未及冠,演《关王庙》”(《关王庙》为全本《玉堂春》中的一折)的记述。
『贰』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这句词选自哪里是属什么戏种
选自京剧曲目《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又名《女起解》或者《洪洞县》。
整个戏曲的大概意思是: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已有两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头金尽, 被老鸨赶了出门。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
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准备带苏三回故里。 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词句:
京剧“苏三起解”梅兰芳版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言洛阳花似锦,偏奴行来不是春。
低头离了洪洞县境。
『叁』 为什么说洪桐县里没好人 有什么典故吗
源于京剧《苏三起解》里的一句唱词:“洪洞县里无好人” 剧本里唱的是洪洞县衙里没好人,后来人们传成洪洞县里没好人了。 明代正德年间,北京前门怡春院姑娘苏三与落榜书生王三公子一见钟情,两人一起相处了半年,风花雪月,非常浪漫。王三公子钱花完后,被人从怡春院里赶了出来。苏三异常心痛,从此茶饭不思,无心梳妆,于是被老鸨卖给了来自山西洪洞县的马贩子申鸿。后来申鸿被人害死,苏三被诬告成杀人凶手,关进了监狱。县官被卖通后,苏三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只等秋后问斩。这所关押苏三的监狱非常有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县级监狱,在中国古代监狱史的研究上很有价值,因为苏三曾在此关押,现在通常叫作"苏三监狱"。苏三的故事后来被编成了戏曲,戏名叫作《玉堂春》,是中国京剧里著名的传统曲目。这曲戏里叫作"苏三起解"的一段唱腔最为有名,演的是苏三被押解赴京时的情景。当时苏三唱道:"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各位父老听我言......"苏三还曾悲奋地唱道 :"越思越想越伤情,洪洞县里无好人!"。这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后来传遍全国,人人皆知,洪洞县于是乎成了"坏人窝"的意思,人们不但常常以此取笑洪洞县的人,还把坏人集中的地方也叫作"洪洞县",这使洪洞县的老百姓很难堪,也很不服气。 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苏三是被当时少数洪洞县官员陷害,与洪洞的老百姓无关,为什么苏三要骂所有的洪洞县的人呢?照理苏三不会无缘无故地把洪洞县的所有"父老乡亲"一棍子打死。 问题出在人们对"县"字意思的理解上。"县"的繁体为"县", 原为"悬挂"的意思,《说文》中说:"县,系也。从系,持县会意。"如《诗魏风伐檀》中有"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又如《国语晋语》:"骊姬请使申,处曲沃以速县",这里的县都是"悬"的意思。县又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county],是为行政区划单位。县制起源于春秋,推广于战国,定制于秦代 。县是诸侯掠土,列国争霸的产物 ,约公元前690年首先出现于楚国 。设县是作为一项控制新征服地区的权宜之计,因为新近征服而且较远,故临时设一机构以"糸之",因此名"县"。战国后 ,成为较定型的地方区域 制度 。秦代设县,直属中央,分上、中、下三等。以后历代都长设不废,为中国最基本的基层行政单位。中国2000多年的县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郡、道 、府、州 、省 ,下接乡 、里、区、村、甲、闾等。我们现在通常把县理解为一级行政区划,一般指的是该县所管辖的全部区域。其实县所指的对象范围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县就有多层意思。县首先是指"县治"、"县衙",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遂缚诣县"。这里就是说把人绑了送到县衙里去。我们现在的口语里通常说"县里派来的"、"县里来的通知"等等,无疑都是指县一级的行政单位,是从"县衙"派生出来的。县其次是指"县城",即县治所在的城镇。我们通常说"到到县里去",就是到县城里去。县最后才是指"县域",即一县级行政区内之所有范围,这是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意思。如"苏三监狱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境内",这里的"洪洞县"就是指洪洞县所管辖的整个区域了。 其实"省"字的意思也比较类似。 省现在主要指中国元代以后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制度。在古代,王宫禁地称省,如"省中"。魏晋时期,于中央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辅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省始成为中央官署名称。金熙宗完颜亶于天会十五年(1137),在刘豫齐国故地置行台省 。以后,地方遇有重大事务,中央常遣尚书省官员坐镇地方便宜行事,称行尚书省事。不过金代的行尚书省,仍是中央在地方的临时派出机构。元承金制。忽必烈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改地方行尚书省为行中书省。随着疆域的开拓和政局的稳定,至成宗大德年间,在全国共设11个行省,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明初,仍沿袭元制,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朱元璋认为行中书省的权力太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首先采取措施削弱地方权力。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至明末,全国共设置承宣布政使司13个。清代建立后 ,在关内地区 ,设置行省,改承宣布政使司为省。除明代原设13省外,顺治元年(1644)改明代北直隶为直隶省,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共15省。以后历代沿用下来,这就是现在“省”的来历。所以省的意思原来是指宫中禁地,后来指中央行政机关,元以后又指最高地方行政机关,都是属于官署。后来省所指的范围扩大到指整个省级机关所在地,即省城。如1922年发生的"省港大罢工",这里的"港"就是香港,"省"则是指广东省城广州,不是指整个广东省。在我们今日的口语里面也还通常说到省城去是"到省里去"。而现在,省的意思大多情况下是指省级行政机关所辖的所有区域。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里介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时说"乡试在省举行",这里的省当然也是具体指省城。因为这个意思现在用得少了,所以有人说"乡试在省举行"是病句,后来课本在省字后面加了一个"城"字。其实这句话也不算是错的,只不过省的这个意思现在用得较少,以至引起误解了。 由此看来,苏三说"洪洞县里无好人",并不是说的整个洪洞县上上下下都 没有好人,而是指洪洞县衙门里头没好人。这话在当时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能说苏三说话太极端。倒是大伙儿把意思弄错了,既使洪洞县的老百姓蒙受不白之冤,又让苏三得了个冤枉了好人的罪名。 参考文献: 网络
『肆』 王官庄都哪里拆迁
王官庄
王官庄镇
王官庄镇位于清河县城西南9公里处,东为坝营乡,南与孙洼相,西与小屯乡相接,北邻城关乡、马屯乡。辖22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有5943户,211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0人。1958年属清河公社,1961年建王官庄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处地平坦,有部分沙碱地,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80亩,其中水浇地25392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1949年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89年粮食达345公斤。镇办企业有修造站、磷肥厂、砖瓦厂、摩托接线厂等。有中学2所,村办小学23所。县医院分院1所,村办医疗疲劳22个。邢台~德州公路在镇中大街穿过,镇与乡、镇与村有公路相通。
所辖行政村情况:
王官庄 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分为王官庄一、二、三、四行政村。每逢农历五、十日为集市。王官庄一村有241户,800人;耕地1357亩,其中水浇地1099亩。二村有295户,1173人;耕地1511亩,其中水浇地1150亩。三村有178户,676人;耕1119亩,其中水浇地940亩。四村有259户,882人;耕地1547亩,其中水浇地970亩。个体商业有烟酒、日杂、食品加工、饭店、木材、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汽车配件等。据传,村庄分别建明清以前,祖居,因村北有800亩官地,得名王官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地四角上尚有四块界石。
大简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有284户,986人;耕地1922亩,其中水浇地750亩。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汽车配件。大简庄、小简庄两村简姓系同宗,台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先落户于杨届,第二世简氏宗族中的一支迁到此地。另一支迁居杨庙西南0.5公里处建村,均取名简庄,因此村较大,故名大简庄,另一村名小简庄。
马厂村 位于镇政府北部,其中心在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有172户,686人;耕地1198亩,其中水浇地660亩,有果园1处,主产苹果。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处于800亩官地里,官家为放御马,在此建有厩厂(马棚),故得名马厂。居民原有徐、袁两姓。明万历时,又有山东登州移民韩氏与山西移民薛氏先后迁此定居,沿用旧名至今。
楼官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有353户,1329人;耕地2616亩,其中水浇地1250亩。据传,村庄建于明朝以前因村中有99楼而得名。杨、巩两姓,明永乐时由山西洪洞县迁入。
后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7公里处。有252户,1329人;耕地2616亩,其中水浇地650亩。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等。据传,该村榆林村,明永乐年间,移民邱伯时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明万历时移民张、苏氏等先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形成南北两村,北村称后榆林,南村称前榆林,后雅化为前儒林。由于“榆林”、“儒林”的儿化音“于儿”相近,简单易写,故演变为前于,后于。
前于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3公里处。有226户,966人;耕地1878亩,其中水浇地12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入线。沿革见后于。
西王官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有292户,880人;耕地1498亩,其中水浇地1350亩。有砖厂1座。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建于明朝万历前。因世居王姓并居于800亩官地边缘而得名。
小王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1.8公里处。有121户,371人;耕地538亩,其中水浇地250亩。家庭工副为摩托拉线。明永乐间山西洪洞县移民王跃迁此定居,后有马、张、徐、李等氏迁来,因王姓最早,定名王家新庄,后改为王家庄。因村庄小,又小王庄。
西小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2.7公里处。有144户,581人;耕地1061亩,均为水浇地。有砖厂1座。家庭工副为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建于明朝以前,原名西小官营,有土民陈简两姓居住,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刘、赵两姓迁此定居,刘氏户大,故改为刘家小官营,1945年按方位改为西小官。
中小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3.2公里处。有344户,1098人;耕地1991亩其中水浇地1900亩。家庭工副业有汽车配件、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益都县达磨山前移民李氏一家迁此定居,因西邻刘小官营,故定名李小官营。后又有辽宁省沈阳移民赵聚,山西移民吴氏迁此定居,取名为中小官。
东小官 位于镇驻地东偏南4公里处。有124人;耕地1064亩,其中水浇地500亩。家庭工副业有汽车配件、摩托拉线。据传,村原名刘家岗,因祖居刘氏而得名,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李氏一家定居,改名为李小官营,1945年按方位简化为东小官。
杜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7公里处。有142户,481人、耕地670亩、均为水浇地。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且氏一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定名杜家村。
葛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处。有217户,736人;耕地1205亩,其中水浇地85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葛全、葛井兄弟两个由山西葛家岗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葛家村。
田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偏东2.3公里处。有407户,1566人;耕地2193亩,均为水浇地。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田兹一家从山东省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田家村。
张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处。有144户,468人;耕地711亩,其中水浇地472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张氏、王氏先后迁此定居,故名张家村。
四家务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地东南2.7公里处。逢农历三、八日为集市。有467户,1498人;耕地2794亩,其中水浇地1994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个体商业有烟酒、百货、日杂、饮食等。据传,该村原名司家坞,有土民司氏居住。清顺治年间演变为四家务。
郝家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有125户,480人;耕地1158亩,其中水浇地4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系土民郝氏所建,故名郝家村。
杨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有565户,2094人;耕地2671亩,其中水浇地2533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建于明代以前,原名杨家庄,后简称杨庄。
大寨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公里处。有609户,2094人;耕地3957亩,其中水浇地25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建于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薛、马两姓迁建村,相传战国时大将廉颇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取名大寨。
『伍』 谁有苏三离了洪洞县的歌词
这首歌是《susan说》。原句歌词为“Susan离开了洪桐县”。
《susan说》-陶喆
填词:李焯雄
谱曲:陶喆
Yeah Susan说 Susan
在那命运月台前面 再上车春天开始落叶
转接间话断了线 离台北南京是多么远
Oh~ 那诺言 还会不会兑现 Yeah~
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 一个人却一个世界
Oh~ 你是否也像我动摇过几遍 爱只是个错觉
Oh yeah Susan说 思念 常常思念不常见面
她怀疑Sam是虚拟的脸 但爱情还在上演
那是谁在放古老唱片 那片段像对未来留言
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 一个人却一个世界
Oh~ 你是否也像我动摇过几遍 爱会不会实现
Oh Susan离开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口心惨淡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Susan离了洪桐县 挂了个牌子在那大街前
被那凶恶群众包围 稍微 等一下
过往的君子请你听我言 哪一位去我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转
就说Susan把命断来生变一只狗一只马
我当报还 Come On 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
一个人却一个世界 Oh~ 我怀疑你像我动摇过几遍
是否爱本来擅变 Oh~ Susan说 我的Susan说
Susan说 我的Susan说 Susan说
我的Susan说 Susan说 我的Susan说
《susan说》是由李焯雄作词,陶喆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收录在陶喆2005年发行的专辑《太平盛世》中。
《susan说》沿袭了陶喆以往那种抒情曲风,以慢拍的形式诉说着的爱情故事。陶喆大胆的在R&B曲风中融入了中国古典京剧的元素,成功的在RAP中引用了京剧名段《苏三起解》,将两种完全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似乎这两种音乐元素原本就是源于一体,原本就该结合在一起。
《Susan说》MV由邝盛导演执导。这次他破天荒地让陶以古装扮相登场,MV中有一段穿越古今的感情戏,象征情人的约定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就像《苏三起解》中明代名妓苏三与尚书之子的爱情,在挫折中仅靠着一席约定,走到了圆满结局。
陶喆(David Zee Tao),1969年7月11日出生于香港,台湾创作型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1993年以音乐制作人身份出道,并参与制作专辑《Alton》。1995年为陈淑桦制作专辑《淑桦盛开》。1997年转型成为歌手;同年凭借首张个人专辑《David Tao》获得关注,并将R&B曲风的音乐引入台湾流行乐坛。
代表作品有:《爱,很简单》、《今天你要嫁给我》、《普通朋友》、《Melody》、《小镇姑娘》、《寂寞的季节》、《就是爱你》、《爱我还是他》、《好好说再见》、《那个女孩》、《太美丽》、《黑色柳丁》、《勿忘我》等。
『陆』 洪洞县里无好人吗
明代正德年间,北京前门怡春院姑娘苏三与落榜书生王三公子一见钟情,两人一起相处了半年,风花雪月,非常浪漫。王三公子钱花完后,被人从怡春院里赶了出来。苏三异常心痛,从此茶饭不思,无心梳妆,于是被老鸨卖给了来自山西洪洞县的马贩子申鸿。后来申鸿被人害死,苏三被诬告成杀人凶手,关进了监狱。县官被卖通后,苏三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只等秋后问斩。这所关押苏三的监狱非常有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县级监狱,在中国古代监狱史的研究上很有价值,因为苏三曾在此关押,现在通常叫作"苏三监狱"。苏三的故事后来被编成了戏曲,戏名叫作《玉堂春》,是中国京剧里著名的传统曲目。这曲戏里叫作"苏三起解"的一段唱腔最为有名,演的是苏三被押解赴京时的情景。当时苏三唱道:"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各位父老听我言......"苏三还曾悲奋地唱道 :"越思越想越伤情,洪洞县里无好人!"。这一句"洪洞县里无好人",后来传遍全国,人人皆知,洪洞县于是乎成了"坏人窝"的意思,人们不但常常以此取笑洪洞县的人,还把坏人集中的地方也叫作"洪洞县",这使洪洞县的老百姓很难堪,也很不服气。
问题出在人们对"县"字意思的理解上。"县"的繁体为"縣", 原为"悬挂"的意思,《说文》中说:"縣,系也。从系,持县会意。"如《诗魏风伐檀》中有"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又如《国语晋语》:"骊姬请使申,处曲沃以速县",这里的县都是"悬"的意思。县又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county],是为行政区划单位。县制起源于春秋,推广于战国,定制于秦代 。县是诸侯掠土,列国争霸的产物 ,约公元前690年首先出现于楚国 。设县是作为一项控制新征服地区的权宜之计,因为新近征服而且较远,故临时设一机构以"糸之",因此名"县"。战国后 ,成为较定型的地方区域 制度 。秦代设县,直属中央,分上、中、下三等。以后历代都长设不废,为中国最基本的基层行政单位。中国2000多年的县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郡、道 、府、州 、省 ,下接乡 、里、区、村、甲、闾等。我们现在通常把县理解为一级行政区划,一般指的是该县所管辖的全部区域。其实县所指的对象范围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县就有多层意思。县首先是指"县治"、"县衙",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遂缚诣县"。这里就是说把人绑了送到县衙里去。我们现在的口语里通常说"县里派来的"、"县里来的通知"等等,无疑都是指县一级的行政单位,是从"县衙"派生出来的。县其次是指"县城",即县治所在的城镇。我们通常说"到到县里去",就是到县城里去。县最后才是指"县域",即一县级行政区内之所有范围,这是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意思。如"苏三监狱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境内",这里的"洪洞县"就是指洪洞县所管辖的整个区域了。
其实"省"字的意思也比较类似。 省现在主要指中国元代以后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制度。在古代,王宫禁地称省,如"省中"。魏晋时期,于中央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辅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省始成为中央官署名称。金熙宗完颜亶于天会十五年(1137),在刘豫齐国故地置行台省 。以后,地方遇有重大事务,中央常遣尚书省官员坐镇地方便宜行事,称行尚书省事。不过金代的行尚书省,仍是中央在地方的临时派出机构。元承金制。忽必烈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改地方行尚书省为行中书省。随着疆域的开拓和政局的稳定,至成宗大德年间,在全国共设11个行省,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明初,仍沿袭元制,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朱元璋认为行中书省的权力太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首先采取措施削弱地方权力。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至明末,全国共设置承宣布政使司13个。清代建立后 ,在关内地区 ,设置行省,改承宣布政使司为省。除明代原设13省外,顺治元年(1644)改明代北直隶为直隶省,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共15省。以后历代沿用下来,这就是现在“省”的来历。所以省的意思原来是指宫中禁地,后来指中央行政机关,元以后又指最高地方行政机关,都是属于官署。后来省所指的范围扩大到指整个省级机关所在地,即省城。如1922年发生的"省港大罢工",这里的"港"就是香港,"省"则是指广东省城广州,不是指整个广东省。在我们今日的口语里面也还通常说到省城去是"到省里去"。而现在,省的意思大多情况下是指省级行政机关所辖的所有区域。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里介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时说"乡试在省举行",这里的省当然也是具体指省城。因为这个意思现在用得少了,所以有人说"乡试在省举行"是病句,后来课本在省字后面加了一个"城"字。其实这句话也不算是错的,只不过省的这个意思现在用得较少,以至引起误解了。
由此看来,苏三说"洪洞县里无好人",并不是说的整个洪洞县上上下下都 没有好人,而是指洪洞县衙门里头没好人。这话在当时是一点也不过分的,不能说苏三说话太极端。倒是大伙儿把意思弄错了,既使洪洞县的老百姓蒙受不白之冤,又让苏三得了个冤枉了好人的罪名。
『柒』 苏三离了洪洞县,后面是什么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这是出自明朝时期苏三的《女起解》,明朝时苏三和吏部尚书子王景隆结识,改名玉堂春,誓陪白首。王在妓院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苏私赠银两使回南京。王走后鸨儿把苏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与人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县官受贿,判苏死罪。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去太原复审。途中苏诉说自身的遭遇,崇加以劝慰。
白话文释义:
苏三离开了洪洞县,只身一人来到大街上,还没开口诉说心中悲惨之事,希望过往的人们听听我说话。
(7)洪洞县县城中大街名马男装扩展阅读: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现山西省山阴县北周庄)。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因是同乡(根据记载两人同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人)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头金尽,被老鸨赶了出门。
苏三要王景隆奋发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准备带苏三回故里。 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
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后王景隆之父得罪权臣太监,苏三和王景隆只好回归老家永城。苏三有幸,传奇般地同王景隆团聚。
『捌』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选自《苏三起解》,是传统京剧《玉堂春》之一折。
大概意思:
民间故事《苏三起解》说的是初次开怀的妓女苏三,与进京赶考的贵公子王金龙相识相爱,后来苏三被妓院卖给富商作妾,蒙冤伦为死刑。王金龙时任八府巡案,复查此案,为之平反,二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苏三起解》艺术魅力
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分析,周东申先生刻画了苏三在被提解复审途中诉说悲惨遭遇的画面形象。这一片段是整个故事中的关键点,起到了承上启下、贯穿故事线索的作用。
因此,周东申先生读文听曲,有感而发,巧妙构思,用木刻版画语言精心创作了苏三起解的艺术形象。通过黑白木刻语言进行图像叙事,完成了从文本语言到图像语言的转换,更加直观和通俗易懂地讲述了苏三起解的故事。
借用了中国戏剧的一些表现手段,少用道具和布景,故事的情节主要靠演员充沛的感情、丰富的表情和逼真的表演动作等体现出来,往往通过一两个极洗练而又典型的姿势,可以同时表现出时间、地点和特定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