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派女装主要是指湖北武汉地区的女装。
汉派女装服务的年龄主要在35~65岁,实穿性强且面料颜色偏深,主要以灰色、黑色、棕色为主,尺码较大。款式上既休闲又职业化,既有高档也有中低档,穿着合身得体、端庄大方。不过以低档为主,汉派的秋冬装,在全国市场上占一定的份额,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价格相对来说很低,
纺织是武汉传统产业,“汉派”服装是武汉的一块招牌,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凭借起步较早的产业结构和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汉派”服装以大众化、平民化的风格逐步名扬海内外。
(1)女装基本结构扩展阅读
汉派服装曾一度与京、粤、沪等流派齐名,因“线条大气、色彩艳丽”而风行全国。1995年,太和、佐尔美、红人等汉派服装企业组团参加了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此之前,还没有地方品牌组团参展的先例。但到了2010年,武汉只有猫人一家出现在这一舞台上。
那时,产品供不应求,汉正街一些商铺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售卖服装,款式新颖、价格实惠,广受欢迎。全国的客商争相采购汉派服装,然后运到全国各地销售。”刘树仁描述起当年的情形仍很自豪。
2000年前后,服装行业迎来品牌化发展大潮,商场纷纷改走精品路线,没有及时转型的汉派服装日渐没落。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但汉派服装缺少有竞争力的品牌、缺少个性突出的设计师、艺术水平比较落后、品牌的策划包装不够,这些都制约了武汉服装产业的发展。
衣食住行,衣为首。我认为,服装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表示出信心。今年10月,武汉市首次将以服装为代表的时尚消费产业列为该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计划2016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美好的期待与现实仍有差距。”博美佳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潇认为,深圳前10名的服装公司一年的产值超过武汉1600家企业一年的产值,汉派女装品牌认同度不高,商场也看不上。
芭瑞维莎国际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峰拿汉派服装和杭派服装作比较。他认为,杭州服装业内外部环境都比武汉好。外部环境是政府的扶持,他们专门为服装企业圈定了工业园;从内部看,杭州服装公司品牌意识较强,没有低层面的竞争。这两点正是重振汉派服装的努力方向。
尽管目前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李潇、江峰和许多汉派服装企业对未来仍充满信心。他们认为,武汉的服装产业优势依然存在,政府可出台更多可行的计划,例如资助企业参加国际服装展销会,帮助企业充分展现自己的产品等。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服装市场,汉派服装机会很大。刘树仁表示,武汉也可以做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但是品牌之路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走。他说,任何一个做服装的企业都有一个ZARA情节,很多武汉服装人的理想就是赶上这个品牌。
B. 中淑女装的结构情况是什么
什么结构
C. 有关女装的知识
一、衣服尺寸
女装----号型:前者表示身高/后者表示胸围
针织号型:
155/80---S
160/85---M
165/90---L
170/95---XL
梭织号型:
155/80B---S
160/84B---M
165/88B---L
170/92B---XL
一般B省略。
英尺和厘米的换算:1英尺*2.54=2.54厘米
36*2.54=91.44约等于90的胸围,你说很瘦那针织服装穿L,梭织穿XL吧。
顺便解释下针织和梭织。
1、机织物(梭织):是指有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的规律交织成的纺织品。如牛仔面料,西服类面料,衬衫面料,窗帘面料等。
2、针织物:是用织针使纱线构成线圈,再把线圈相互穿套而成的织物。如一般的T恤面料,毛衣等
欧码/亚码 - 尺码对照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装--------------------↓
尺寸 XXS XS S M L XL
尺码 34 36 38 40 42 44
上装 145/72A 150/76A 155/80A 160/84A 165/88A 170/92A
下装 145/52A 150/56A 155/60A 160/64A 165/68A 170/72A
↓--------------------女裤--------------------↓
inch---英寸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市尺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m---厘米 55--58 58.5-61.5 62--65 65-68.5 69-71.5 72--75 75.5-78.5 79-81.5
在这里还要给大家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均码”。所谓均码,是指这个衣服只有一个号,但是 这个号不是固定的一个尺码,而是根据不同的衣服不同的款型分别对待的。比如说一款衣服只有“胸围80 衣长60”这一个码,那么可以说这个就是均码。同样如果一款衣服的大小是另外一个尺码,但是这款衣服就一个码,那也可以说是均码。均码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均码都是适合大多数人穿的尺码。一般就是M号左右了。呵呵!
二、衣服档次1原单货(也叫余单、尾单): 国外大品牌提供面料、版型,到国内寻找厂家生产。质量合格的,就是专卖店里的“真货”。 “原单货”就是生产厂家从不到3的“计划报废物资”(举个例子,国内工厂接下ONLY的国外订单1万件衣服,但是在之前他们会提供大概1万零300件的衣服布料,以防止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这样,在交货后,300件的衣服就余下来,一部分是多的),加工的成衣。它和“真货”的惟一区别,不过是“庶出”而已,数量很少,碰着了算你运气。还有一种“原单货”,是因为种种问题,被品牌商拒收的“外转内销”,有时数量颇多。最常见的是颜色差异,线头问题,即与外商要求的不一致,但是质量仍然能够保证,外商对产品要求极高一点线头问题都被划为瑕疵品。大品牌代加工工厂会把这些货品销给我们这些做外贸的,还会把一些积压的货物或者去年的款式在仓库还有积压的销给我们
2跟单货: “原版”面料,搭配一批国内辅料,还是由这些大品牌的在中国代加工工厂合成原来的款式,这就是“跟单货”。虽然“跟单货”做工马虎点,细节稍差,但毕竟与正品有一样的版型和面料。”
3追单货: 当厂家的原版面料全部用完,商家又追着要货,怎么办?好在版型仍在手上,就在国内采购一批类似的面料充数,这就叫“追单货”。
4仿单货(老仿,A仿,精仿): 市面上最多的一种。
你可能会看到同样是一个品牌的衣服,款式大约也是一样,为什么价格会不一样呢?因为原单,跟单,追单,仿单他们的进货价格是不一样的,原单进货价格最高,其次是跟单. 追单.仿单...
一般来讲,正品只占市场的3,原单也比较少,因为老外不是那么大方的,实际都控制很严,所以如果你用几十块钱买到了原单货或者什么柜台正品那些,可以很荣幸的告诉你你中奖了----仿品,几个档次的价格差异是非常大的,比如正品ONLY的话是卖1500到3000的,原单就只要几百块钱,跟单在60到200不等,看是什么ONLY的话裤子比较好所以较贵,仿品就是20到40间的价格,所以说MM没以后买东西可要理智点哦,别在安慰自己用30买了件原单哦!
三、衣服洗涤
洗衣不掉色的妙法
有色衣料会掉色,这各染料性质、印染技术有关。如一般染料大多容易在水里(尤其是在皂水、热水和碱水里)溶化。潮湿状态下染料也易受阳光作用褪色。染料和纤维纹路结合不够坚固,洗涤也易褪色。
为使衣料不掉颜色,一是洗得勤洗得轻;二是用肥皂水和碱水洗的话,必须在水里放些盐(一桶一小匙);三是洗后马上用清水漂洗干净,不要使用肥皂或碱久浸或残留衣料中;四是不要在阳光下曝晒,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巧防衣服褪色
用直接染料染制的条格布或标准布,一般颜色的附着力比较差,洗涤时最好在水里加少许食盐,先把衣服在溶里浸泡10--15分钟后再洗,可以防止或减少褪色。
用硫化燃料染制的蓝布,一般颜色的附着力比较强,但耐磨性比较差。因此,最好先在洗涤剂里浸泡15分钟,用手轻轻搓洗,再用清水漂洗。不要用搓板搓,免得布丝发白。
用氧化燃料染制的青布,一般染色比较牢固,有光泽,但遇到煤气等还原气体容易泛绿。所以,不要把洗好的青布衣服放在炉旁烘烤。
用士林燃料染制的各种色布,染色的坚牢度虽然比较好,但颜色一般附着在棉纱表护林面。所以穿用这类色布要防止摩擦,避免棉纱的白色露出来,造成严重的褪色、泛白现象。
巧除衣物上的蜡烛油
先用小刀轻轻刮去表面蜡质,然后用草纸两张分别托在污渍的上下,用熨斗熨两三次,用熨斗的热量把布纤维内的醋质熔化,溶化的醋油被草纸吸收掉。反复数次,蜡烛油印即可除净。
巧除衣物上的口香糖
对衣物上的口香糖胶迹,可先用小刀刮去,取鸡蛋清抹在遗迹上使其松散,再逐一擦净,最后在肥皂水中清洗,清水洗净。
可用四氯化碳涂抹污处,搓洗后再置肥皂水中洗,清水洗漂。
巧除衣物上的口红渍
衣物如染上口红印,可先用小刷蘸汽油轻轻刷擦,去净油渍后,再用温洗涤剂溶液洗除。
严重的污渍,可先置玩弄汽油内浸泡揉洗,再用洗涤剂溶液洗之。
巧除衣物上的汗渍
将衣物浸于10的浓盐水中,泡1-2小时,取出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切勿用热水,因会使蛋白质凝固。
具有弱酸性3.5的稀氨水或硼砂溶液也可洗去汗迹。用3-5的醋酸溶液揩拭,冷水漂洗亦可。
毛线和毛织物不宜用氨水,可改用柠檬洗除。丝织物除用柠檬酸外,还可用棉团蘸无色汽油抹擦除之。
巧除衣物上的血渍
刚沾染上时,应立即用冷水或淡盐水洗(禁用热水,因血内含蛋白质,遇热会凝固,不易溶化),再用肥皂或10 的碘化钾溶液清洗。
用白罗卜汁或捣碎的胡萝卜拌盐皆可除去衣物上的血迹。
用10的酒石酸溶液来揩试沾污处,再用冷水洗净。
用加酶洗衣粉除去血渍,效果甚佳。
若沾污时间较长,再用冷水强洗。如仍不干净,再用10—15的草酸溶液洗涤,最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无论是新迹,陈迹,均可用硫磺皂揉搓清洗。
巧除衣物上的膏药
用酒精加几滴水(或用高梁酒亦可),放在沾有膏药渍的地方搓揉,待膏药去净,再用清水漂洗,或用焙过的白矾末揉,再用水洗亦可。
用三氯钾烷洗,再用洗涤剂液洗,最后用清水洗净。
用食用碱面撒于污处,加些温水,揉搓几次,即可除去。
若将碱面置铁勺内加热后撒至污处,再加温水揉洗,去污更快。
巧除衣物上的高锰酸钾渍
用一片维生素C蘸上点水在污渍处轻擦,高锰酸钾的紫红色污迹即可除掉。
巧除衣物上的碘酒渍
对碘酒渍可先用淀粉浸湿揉搓(淀粉遇碘立即呈黑色),再用肥皂水轻轻洗去。
淡的碘渍可用热水或酒精,也可用碘化钾溶液搓拭。浓碘渍可浸入15-20的大打温热的溶液中,约2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漂洗。
巧除衣物上的红、紫药水渍
红药水渍可先用白醋洗,然后用清水漂净。
红药水渍先用温洗涤剂溶液洗,再分别用草酸、高锰酸钾处理,最后用草酸脱色,再进行水洗。
先将红药水污处浸湿后用甘油刷洗,再用含氨皂液反复洗,若加入几滴稀醋酸液,再用肥皂水洗,效果更佳。
处理紫药水渍,可将少量保险粉用开水稀释后,用小毛刷蘸该溶液擦拭。反复用保险粉及清水擦洗,直到除净(毛粘料、改染衣物、丝绸及直接染料色物禁用些法
巧除衣物上的霉斑
衣物上的霉斑可行在日光下暴晒,后用刷子清霉毛,再用酒精洗除,或用绿豆芽搓洗。
把被霉斑污染的衣服放入浓肥皂水中浸透后,带着皂水取出,置阳光下晒一会,反复浸晒几次,待霉斑清除后,再用清水漂净。
用2的肥皂酒精溶液(250克酒精内加一把软皂片、搅拌均匀)擦拭,然后用漂白剂3-5的次氯酸钠或用双氧水擦拭,最后再洗涤。这种方法限用于白色衣物,陈迹可在溶液中浸泡1小时。
还可用5氨水或松节油揩拭,再用水洗涤,即可除去。
丝绸衣物可用柠檬洗涤,后用冷水洗漂。
麻织物的霉渍,可用氯化钙液进行清洗。
毛织品上的污渍还可用芥末溶液或砂溶液(一桶水中加芥末二汤匙或硼砂二汤匙)清洗
巧除衣服上的黄油渍因黄油渍的主要万分昌脂肪,故要用苯、四氯化碳及挥发油等洗擦。如黄色不净,可用酒精或氨水再进行洗除。
巧除衣物上的蛋白、蛋黄渍
蛋液新渍,可放冷水中浸泡一会,待蛋液从凝固态变软化,再用水轻轻揉擦,即可除去。如不干净,可取几粒酵母,撒在污渍处轻轻揉搓,再用水洗,即可除净。
消除蛋白污渍,可先用洗涤剂或氨水洗。开始前如放上一些新鲜的萝卜丝,效果更佳;也可用浓茶水洗,再用温洗涤液洗净。
清除蛋黄污渍,可先用汽油等挥发性溶剂去除脂肪,再用上述清除蛋白的方法处理。也可用微热(35度)的甘油进行揩搓,然后再用温水和肥皂酒精混合溶液洗刷,最后用清水漂净。
丝织品上的蛋黄渍,清除时可用10的氨水1份、甘油20份和水20份的混合液,用棉球或纱布蘸拭擦洗,再用清水漂净。
巧除衣物上的荼、咖啡渍
被这些饮料污染,可立即用70-80的热水洗涤,便可除去。旧茶迹,可用浓食盐水浸洗,或用氨水与甘油混合液(1:10)揉洗。丝和毛织物禁用氨,可用10的甘油溶液揉搓,再用洗涤剂洗后用水冲净。
旧茶及咖啡迹,可用甘油和蛋黄混合溶液擦拭,稍干后用清水漂净。或在污渍处涂上甘油,再撒上几粒硼砂,用开水浸洗。亦可用稀释的氨水、硼砂加温水擦拭。
旧咖啡迹可用3的双氧水溶液揩试,再以清水洗净,亦可用食盐或甘油溶液清洗。
巧除衣物上有印泥、印油
如被印泥污染,可先用洗涤剂。对红色颜料,可在加苛性钾的酒精温度里洗除。但对粘胶纤维织物,只能使用酒精而禁用苛性钾。
当毛料或布料沾上印油时,应先用热水或开水冲洗,然后用肥皂水搓洗,再用清水漂净,即可干净。千万不要用凉水洗,因为这会使颜色浸入纤维,很难再少洗净。
巧除衣物上的铁锈
用15的醋酸液(15的酒石酸溶液亦可)揩拭污渍,或者将沾污部分浸泡在该溶液里,次日再用清水漂洗干净。用10的柠檬酸溶液或10的草酸溶液将沾污处润湿,然后泡入浓盐水中,次日洗涤漂净。
白色棉及与棉混织的织品沾上铁锈,可取一小粒草酸(药房有售)放在污渍处,滴上些温水,轻轻揉擦,然后即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操作要快,避免腐蚀。
最简便方法:如有鲜柠檬,可榨出其汁液滴在锈渍上用手揉擦之,反复数次,直至锈渍除去,再用肥皂水洗净。
巧除衣物上的油漆、沥青
若沾上溶剂型漆(如永明漆、三宝漆等),应立即用布或棉团蘸上汽油、煤油或稀料擦洗,然后再用洗涤剂溶液洗净。若沾上水溶性漆(如水溶漆、乳胶漆)及家用内墙涂料,及时用水一洗即掉。
污染上油漆或沥青,如时间不长,污物尚未凝固,可用松节油(或苯及汽油等)揉洗。旧渍(已凝固的)可先用乙醚和松节油(1:1)的混合液浸泡,待污渍变软后(约10分钟),再用汽油或苯搓洗,最后用清水冲净。
衣物上沾上沥青,可先用小刀将沥青刮去,用四氯化碳(药房有售)略浸一会,或放在热水中揉洗即可除去。
清除油漆或沥青等污渍,尚可用10-20的氨水(也可另加氨水一半的松节油)或用2的硼砂溶液浸泡,待溶解后再洗涤。另一法为浸入苯或甲苯内,浸溶再洗。
若尼龙织物被油漆沾污,可行涂上猪油揉搓,然后用洗涤剂浸洗,清水漂净。
巧除衣物上的圆珠油
将污渍处浸入温水(40度)用苯或用棉团蘸苯搓洗,然后用洗涤剂洗,清水(温水)冲净。
用冷水浸温污渍处,用四氯化碳或丙酮轻轻揩拭,再用洗涤剂,温水冲净。
污迹较深时,可先用汽油擦拭,再用95的酒精搓刷,若尚存遗迹,还需用漂白粉精洗。最后用牙膏加肥皂轻轻揉搓,再用清水冲净。但严禁用开水泡。
D. 女装有哪些常见的分类
男人大都喜欢说“女人真麻烦”,其实女确实很“麻烦”,光穿衣服就有很多分类,也分不同的场合时间穿不同的衣服。仅仅就衣服这一项,女人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应对。下面朗文斯汀女装就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麻烦”的女装到底有哪些分类,每个分类适合什么样的场合穿着。 1、夏装 主要特点: 连衫裙,又称“布拉吉”(这是俄语的汉语译音)。这是由衬衫式的上衣和各类裙子相连接成的连体服装样式。款式种类繁多,有长袖的、短袖的,有领式的和无领式的各种式样变化。连衣裙是一个品种的总称,是人们,特别是青年男女喜欢的夏装之一连衣裙。连衣裙在各种款式造型中被誉为“款式皇后”,是变化莫测、种类最多、最受青睐的款式。根据穿着对象的不同,可有童式连衣裙和成人连衣裙。在上衣和在裙体上可以变化的各种因素几乎都可以组合构成连衣裙的样式。连衣裙还可以根据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种不同的轮廓和腰节位置。 连衣裙可分为接腰型和连腰型两大类:连衣裙在接腰型中,包括低腰型(腰位置在腰围线以下)、高腰型(腰位置在腰围线以上)和标准型;因为衣和裙的连接恰好在人体腰部,所以服装行业中,俗称它为“中腰节裙”。因其高低适中,造型美观、秀丽,适合各种层次的妇女穿着。在连腰型中,包括衬衫型、紧身型、带公主线型(有从肩部到下摆的竖破缝线)和帐篷型(直接从上部就开始宽松)等。 [接腰型] 低腰型 接腰的位置按衣长的比例而定,如果裙子是喇叭形或抽裕形、打褶形,下摆较大。 高腰型 接腰位置在腰围线以上的裙子。大多数的形状是收腰、宽摆。这种连衣裙又叫(拿破仑)帝国女服。 标准型 接腰位置在身体的最细部位。 [连腰型] 贴身型 比起直简型还要紧身、合体的连衣裙。裙子的侧缝线是自然下落的直线形。 带公主线型利用从肩部到下摆的竖破缝线,体现曲线美的连衣裙,它强调收腰、宽摆。像公主线和刀背线,这样在纵向放入的破缝线易于适合体型,也易于造出喜欢的形状和立体感。 帐篷型 有直接从上部就开始宽松、扩展的形状,也有从胸部以下朝下摆扩展的形状. 2、职业装 指从事办公室或其他白领行业工作的女性上班时的着装。中国城市女性也常用作出客服装。一般采用西装套格等形式。色彩素雅、款式简洁、面料较好、裁剪讲究为其一般职业装特点;过于华丽、过于性感、过于复杂和过于时髦部不可取。绝大多数为成衣,并且讲究品牌。 职位较低的女性即使有经济能力也不穿比自己同性上级更好的品牌,这几乎是国际上现代化企业的一条不成文规则。职业女性其实就是白领女性。career是事业,即有一份可以当作事业来做的工作。简单的体力活如清扫不算career,一般的技术活如修车也不算career。从中文字面上看前者易与"有工作或有职业的女性"相混淆,所以后者的使用更为频繁。 在中国,这两个词都还算时髦,所以与国家机关干部的传统形象有点格格不入。狭义的职业女性或白领女性在目前一般就是指在三资企业工作的女性。 3、晚装 晚装的由来 著名的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曾经说过:当您想起路易十五王朝,那么衬有裙环的篮筐式连衣裙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专为塑造裙摆轮廓的裙环也许就是服饰从简洁走向奢华的一个信号。 让我们再来看看十八、十九世纪法国文学:我们在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的作品中经常能够感受到奢靡的法国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其中不乏对于女子们晚装的描述,不难想象,晚装这种专为晚间的社交活动而准备的奢华服饰是由当时奢靡一时的巴黎社晚装交圈向外蔓延开来的。 在中国的传统服饰中并没有晚装的概念,然而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晚装逐渐出现在了白皙、小巧、含蓄的东方女子的生活中,设计师们也根据东方女子的特点,不断推出专为她们设计的晚装作品。 挑选晚装的小技巧 电影中身着晚装的美人总是与绅士们一同出入于盛大的酒会、华丽的歌剧院或是享用浪漫的烛光晚餐,无形之中,晚装似乎成了难以企及的奢华品。其实晚装决非遥不可及,只要懂得如何根据自身的特质来挑选合适的晚装,您同样能够让自己魅力动人! 穿着要点 记住:黑色、露肩、坠地的晚装款式是永不落伍的 如果您对如何选择晚装一时还拿不定主意,那么,挑选黑色就是没错的。如果您选择了露肩晚装,那么头发最好高高挽起,披散下来的头发即使发型本身再精彩,也因为遮盖了晚装的点睛之处——肩颈处的设计而喧宾夺主。对于一个年轻女子而言,也许昂贵的皮草披肩和珠宝饰品并不适合您,简约的风格反而会凸显您阳光、率真的个性。 我们可以在晚装中融入各种不同的元素,细致的花朵或蝴蝶图案、各种褶皱面料、华丽的钉珠和亮片,再加上精细的流苏刺绣披肩,您尽可以在细微处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晚装的基调永远是高雅的,切忌过多的配饰,因为那会让您看上去像是个物质女孩。 着晚装的几种场合 音乐会及歌剧院:进音乐会现场及歌剧院,最好穿丝质礼服,丝质纤维对音乐的反射能让音乐的效果更加珠圆玉润。商务酒会:深V领的晚装别具优雅,设计上简洁、不过分华丽张扬的小晚装比较合适。 正规晚宴:正规晚宴晚会的晚装可以隆重、性感,如果你喜欢成为大众焦点,可以极尽奢华,黑色坠地长裙最能配衬气氛的隆重。 4、时装 款式新颖而富有时代感的服装。时间性强,每隔一定时期流行一种款式。采用新的面料、辅料和工艺,对织物的结构、质地、色彩、花型等要求也较高。讲究装饰、配套。在款式、造型、色彩、纹样、缀饰等方面不断变化创新、标新立异。 在一定时间、地域内为一大时装部分人所接受的新颖入时的流行服装。属服装大类品种之下的一个分支。如果是尚为一小部分人最先穿着称为新潮时装。服装按照流行可以分为流行时装和定型服装。 定型服装是经过流行的筛选相对固定下来的服装款式。流行时装的周期性强,分为产品的孕育期、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等。随着社会文化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流行周期将变得越来越短。同一款时装在一定周期内的价格差别可能会很大,所以人们说“时装无常性”,它朝令夕改,喜新厌旧,令人琢磨不定,但也最能体现设计者与穿着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穿着水平。 按照一般的传统原则,服装是以造型、材料、色彩三要素,构成的三度空间立体结构。而时装则在三度空间以外,再设法体现服装的时间意念。在我国,时装往往是专指当前流行的时髦女装。其实还应包括男装和童装。凡是当时、当地最新颖、闻流行,具有浓郁时代制版,符合时代潮流趋势的各类新装,都可称为“时装”。在国外,还交与时装配套服用的鞋帽、包袋,甚至首饰、太阳眼镜、遮阳伞等服饰用品,也都列入时装的范畴。
E. 唐代女装的组成是什么
唐代女装主要由衫、裙和披帛三件组成。衫襦是一种短衣,衣衫的下摆裹在裙腰里面,裙长曳地,肩上再披着长围巾一样的披帛。
F. 古代女人衣服的结构
古代女子服饰介绍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服制的建立。根据有关数据记载,在先秦时期就相继建立了服制,并对以后各个历史朝代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代,华夏族服饰的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衣博带,《说文解字》说:“上日衣,下日裳。”下身穿的裳实际是裙,而不是裤。周天子赏赐给属下“赤带”是一块红色的布,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又叫韦,衣服是右衽窄袖长衣长度在膝盖上下,领袖是襟,裙都用花边装饰,没有纽扣,而胡人的服饰是短衣窄袖,左袖长裤革带皮靴。赵武吴王毅然进行了变服。废掉下裳而改穿裤,与当时东胡族的裤褶相似。褶,就是指穿在外面的的上衣,特点是短小而具有宽广的袖子;或者是指一种左袖的短袍。左袖是胡人衣式的特点,广秀则是从胡服的窄袖演变而来。
胡人因为习惯了在马上奔驰,而且经常是没有定所,需要将随身应用的对象附在身上,所以他们就将皮革做的腰带上附加上若干小环,然后把随身物品铨在革带上。这样使用既方便,又不容易遗失,赵武吴王也采用了这种腰带。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种新式服装叫深衣。深衣的特点:长衣大袖,以男女的礼服最为显着,是服装式样的和结构的基本特征。战国秦汉之人不论贵贱。男女都穿深衣。贵族的冕服为礼服。平民的深衣为吉服。短褐为裳服,深衣连结钩边,穿时要拿腰带。贵族用丝织的绅带。极际绅士。边带气语流行。皮带的两端分别用带钩的环相连接,叫代子钩络带。
古时的深衣式样、规格、结构和缝制都有制度规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服制。自天子至庶民不分尊重都可穿着,只是颜色、服饰和衣料有所不同。后来演变成袍式的大袍宽衣。这种服式一直流行于以后各个封建朝代,是我国古代服装的典型服式。
先秦时没有棉花,所谓“布衣”是指用麻布裁制的衣服,夏天穿的细麻布叫,冬装有袍和裘袍是穿在里面的夹衣,内夹丝绵,充填些粗麻叫做湿袍,袍固是内衣,所以只能居家穿着,但不能作为礼服,外出时只能穿在正服里面。短袍叫褥,也就是所说的袄,质地粗劣的褥叫褐,裘是皮衣。先秦时代也是主要的冬衣。
秦汉时期
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中国服饰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相传汉朝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以后,十分喜爱穿裙子。有一次,她穿了条云英紫裙,与汉成帝游太液池。鼓乐声中,飞燕翩翩起舞,裙裾飘飘。恰在这时大风突起,她像轻盈的燕子似的被风吹了起来。成帝忙命侍从将她拉住,没想到惊慌之中却拽住了裙子。皇后得救了,而裙子上却被弄出了不少褶皱。可是说来也怪,起了皱的裙子却比先前没有褶皱的更好看了。从此,宫女们竞相效仿,这便是当时的“留仙裙”。〕
秦汉时期的女子服装:身穿大袖宽衣,下着长裙,脚穿高头丝屐,这是秦汉时期女子服装比较普遍的风格。贵族女子的肩壁上缠巾帼,裙,襦上外用丝绣,丝屐上绣花。庶民女子壁上不缠巾帼(围巾)只用一块布覆上,衣袖没有贵族女子的那样宽大,裙也没有那么长,为了劳动方便,裙外还要架一条围裙。到了秦汉,女子服装有了一些变化,“上短下长”,上衣之裙只到胸部并且窄小,袖子仍宽大,即所谓“窄衣大袖”。下裙之长曳地,尤其贵族女子的裙更长,甚至走路时要用两婢提携。
秦汉时期的服饰比先秦要丰富。《礼记》曰:“衣不帛襦裤。”这是因为襦和裤都是内衣,儒家崇尚简朴,认为不应该用丝罔来裁制内衣。而到了元朝时,那些世家子弟居然用白色的丝绸来做裤子,所以被称为“纨绔子弟”。古代的裤子通常都没有裤裆,只有 裤脚管,上缔连在一起,用带系在腰间,所以叫做裤。《释名》曰:“绔也。而服名绔别也”。绔是内衣,只能外露的,绔的外面一定还要穿裙或深衣。年底劳作时穿短衣,则绔内吊一兜裤吊,就像用来大相扑运动员的装束。在宋初的《盘子阁》中,还能见到这种穿法。连裆的短裤,叫做。 短如牛鼻,统称 鼻裤。司马相如带单文君回到成都,就穿着犊鼻裤当炉涤器,以羞辱卓王孙。
魏晋南北朝
在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期的基本上处于分裂状态,各个朝代的服装有所不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汉装的定式被突破了,另一个是胡服被大量地吸收融合进汉人的服饰之中。
女子服装:从服式来说,受胡服的影响比较大,衣袍外为左襟,并且上短下长是其特点。“下衣”是指裤服到胸,裙长戋地,贵族女子的裙长要戋地 五尺。一般庶民或奴婢等女子,上穿开领大袖衫,衣长仅覆腰,下着长裙,裙长至足,腰系长带。
隋唐时期
隋在公元581年灭了北国,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公元589年灭陈后,统一了中国同南北朝一样,统一使得南北的服饰进一步融合,时间不长,隋被唐所代替,唐从此统治了中国近三百年,衣冠服饰制度,经过了长期的承袭、演变、又加上唐代强盛的国力和广泛的交流,因而显示出上承历代服饰,下启后世服饰的重要特点,在服饰风格上显示出华丽、清新、博人。
妇女服饰:隋唐时期妇女的服饰显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这也与当时的审美观有关,当时以体态丰腴为美,小女子喜欢穿男装。
这一时期皇后,皇太子妃以其它显贵命女子的服饰也很繁杂且等级严格。比如皇后的服饰中有:跬衣、鞠衣、钿衩、 衣;皇太子妃的服饰有:翟衣、鞠衣、钿衩,衣三种。但首饰的数量少于皇后的服饰;其它命妇的礼服更较上两种简单。
当时妇女的一般服饰也很丰富。
隋唐时,女子和男子都穿“背子”款式是对襟式,也有少数是“套衫”式的/领口宽大,显袒冲状,短袖式者没有袖子,由于背子穿着比较方便,所以宫中的宫女多喜欢穿用,而且定为当时的礼服。平常女子也多穿背子的,但在服饰面料、装饰和做工才大为逊色,领字袖口和下摆处只有深色的厚质面料作款史与,服色一般用白色。
当时另一种没有袖子的服饰是“和尚”与 相似,比 要上。穿在衣衫的外面,在唐佣中常能见到这种装束。而还有一种穿在衣服的外面的服饰叫“缦衫”,它的形制特别短小,一般是舞乐女子穿的,据说舞女刚露面时,多穿着缦衫,等眺到一半时,舞女们就都脱去缦衫露出里面穿的有绣文的美丽的衣裙来,令宾客们眼前焕然一新。
总体看来,隋唐的妇女的服饰可以说是花样繁多,五光十色,具有艳丽、华美、自由、萧洒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服饰把隋唐美人秀美丰满的风姿显露得淋漓尽致。
背子、半臂、背心、辆裆这四种服饰,男女都穿。其中背子在宋代的变化较多,背子又叫褙子。虽然这种款式在宋代男女都穿,但在其使用形式和时间上都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人穿着也不尽相同。
宋元明清时期
总的看来,宋代妇女的装束,除了北宋时曾一度流行的大袖衫襦,肥阔的裙裤外,窄、瘦、长、奇是这一时期妇女服装的主要特征。
宋代妇女服装
宋代妇女服饰比较复杂。这也是从古至今服装发展的共性。当时许多服饰别出心裁,花样百出,呈现百家争鸣的盛况,后来政府不得不下令规定:妇女的服色都服从丈夫的服色,平常人家的妇女不准穿绫缣织的五色花衣。但当时人也没怎么遵守这个规定,时装兴盛的风气有增无减。当时还有偏好“奇服异装”到了采用外国服式的,后来皇帝诏令凡有穿契丹族衣服的人,都定为杀头之罪,可是当时时装的盛况空前。
宋代贵妇的便装却时兴瘦,细、长,与以前各个时期不太相同,衣着的配色也打破了唐代以红紫、绿、青为主的惯例,多采用各种间色粉紫、黑紫、葱白、银灰、沉香色等。色调淡雅、文静,合理地运用了比较高级的中性灰色调,衣饰花纹也由比较规则的唐代图案改成了写生的折枝在纹,显得更加生动、活泼、自然。
一般平民女子,尤其是劳动妇女或婢仆等,仍然穿窄袖衫襦。只是比晚唐、五代时的更瘦更长,颜色以白色为主,其它也有浅绛、浅青等。裙裤也比较瘦短,颜色以青、白色为最普遍。衫是一种最普通的衣式,宋代妇女的衫多半用刺绣为装饰。大多是圆领、交领、直领、对襟,腰身清秀苗条,下摆多,有较长的开气,衣料一般是用罗、纱、绫、缣等轻软的料子。
襦与袄是相似的衣式,襦的造型短小,一般到腰部,对襟,侧缝下摆处开气,袖端细长,衣身也比较窄。襦有单襦,复襦,单襦与衫相近,复襦与袄相近。通常贵族妇女的服色以紫红、黄色为主,用绣罗并加上刺绣。平常的妇女多以青、白、褐色为多,上了年纪的妇女也喜欢穿紫红色的襦。
而袄大多是有里子或夹衬棉紧的一种冬衣,对襟,侧缝下摆开气,又叫“旋袄”,可以代替袍。宋代对袍的穿用是有限制的,除命妇可以穿外,其余大多数的民间女子是不准穿的。后规定命妇的袍色,三品以上是紫色,绣着仙鹤和芝草,三品以下律用黄色,并不绣花样。至于袄的服色,除了白色规定作为“凶服”外,其余的没有什么限制,可以随各人的喜好来选择。
窄袖衣是宋代女子中普遍流行的一种便服。式样是对襟、交领、窄袖、衣长至膝。特点是非常瘦窄,甚至贴身。由于这种服装式样新颖又省料,所以很快就流行了起来,不但贵族女子喜欢穿,一般的女子也仿效。这也表明,宋代人注意经济实用,除了头髻外,穿衣尽量节约衣料,这样既便于行动,又夸张了女性的曲线美。
同时还流行着一种翻领款式取长至膝的窄袖衣。制作时在领襟上加两条窄窄的绣边装饰。翻领一般是三角形的,有时还要戴帔帛,腰里系绶,双双做成各种连环结。
宋末又流行窄袖裹贴住身体,前后两侧缝的地方开衩,衣衩处有许多衣扣作为装饰,叫做“密四门”,人称妖服,是古代的奇装异服之一。
北宋时,妇女喜欢在裙子前面开衩,这样便于骑马,有钱人家的女子也爱在家里穿。这种习俗甚至到了元代(主要是在宫廷中)还仍然保留着。
宋代妇女的裤一般都是不露在外面的,外面系数着裙子,裙子大多把裤子都掩在裙内。不过也有单穿裤子不在外面穿裙子的,不过这是低等妇女的装束。宋代的裤上有绣花,而且还保持着无裆的裤。
当时妇女的贴身内衣有抹胸和裹肚。二者形状差不多只是抹胸短小而裹肚较长。抹胸有时还可以穿在外面。宋代妇女等同男子一样在腰间围一个腰围,即“腰上黄”也有腰上系青花布中的。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
契丹、女真族一般穿窄袖圆领齐膝外衣,足下着长统靴,宜于马上作战射猎;妇女穿窄袖交领袍衫,长齐足背,都是左衽〔从左向右扣〕,正与汉人相反,所习惯穿用的钓墩传到内地曾广为流行。
元代妇女服饰
元代妇女服饰也包括蒙古妇女和当族妇女的服饰。汉族妇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较瘦俏的背子,衫襦,云肩等,下穿多褶裙,头上一般梳顶心簪。后来受蒙古族妇女服饰的影响,穿一种黑褐色粗布或绢做的左衽、窄袖、腰束大带的长袍的人渐渐多起来。另外,这一时期在妇女中还流行各种单,夹棉的对襟衣和半袖袄,这是与唐宋时期的服饰不相同的,而蒙古族妇女的服饰就带有她们本民族的特点了。蒙古族妇女以袍为礼服。蒙古妇女穿的袍式宽大而长,右袄交领。袖子大但在袖口处较窄,相当于现在的蝙蝠衫的形式。
明代妇女服饰
明代的女装已与前代不同,但在明初还能看到舍人和元代的影响。左衽、窄袖长袍仍可见到。一般女子时兴窄袖的衫襦、背子、长裙等。明代妇女的裙式变化比较多,是一种流行的服饰。明代贵族妇女的服色规定用真红,鸦青和黄色,而一般女子只能用紫绿,桃红和浅色。
背子是明代贵族妇女的礼服之一,又称“披风”,与前代的背子、背心相似。一般在秋冬季节穿,一般妇女也把背子做为礼物穿,式样是大袖宽身。乐妓能穿黑色的背子。
比甲本来是元代的服式,但在北方尤其受妇女们喜欢,作为日常的服装,领式对襟,盘领或交领,无袖或短袖,长至臂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自从元代有了纽扣之后,比甲上也有用纽扣的,这样穿起来更方便、快捷、系结严紧,是服饰的新变化。比甲一般穿在大袖衫,袄子之外,下面穿裙,所以比甲与衫、袄、裙的色彩搭配能显出层次感来。到了清代,除了在家里的老妇人怕冷穿棉比甲外,比甲一般都不穿了。
长袄、长裙是一种便服。长袄的式样是盘领、交领或对襟,领子上用金属扣子系紧,窄袖,领袖和下摆都有缘边,与明代前的袄不同的是,一般长到膝下,所以叫“长袄”;服色多用紫色、绿色;衣料一般罗、缎,袄上的花纹与大袖衫相似,一般都是刺绣。
明代由于妇女盛行裹足,又追求“行不露足”,所以贵族妇女都穿长裙来掩饰金莲小脚,裙上绣着缠折枝花纹,或在裙幅下边一、二寸的位置,绣上花边,作为压脚,最初裙幅用六幅,也是遵循的古仪礼,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到了明代末年,裙幅变成了八幅,腰间的细褶也很多,走起路来好象粼粼的水汶一样。
明代妇女还有一种内衣,叫“腰子”。是围在妇女胸前,露出肩臂和乳胸上部的一种衣服,它与肚兜不同,是用宽幅的纱绫,横缠在胸前有的还有纽扣,加刺绣。
明代女性习惯在裙子外罩一件背子衫或是云肩。凤冠霞帔是明代妇女的礼服,是后妃在参加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服饰。整个冠上缀着龙凤,搭配霞帔一起穿着。明代较多使用的纽扣,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时才有所普及。
清代妇女的服饰
清代妇女服饰中最为显着的是纽扣的作用。纽扣原来主要在礼服上使用,清代纽扣成为各种衣服上不可缺少的衣饰。纽扣最初只装饰在领子上,使自古以来的交领,盘领、直领等领一改而成了高领。原来脖子总露在外面,有了纽扣就可以不露了。
清代汉族妇女一般穿窄袖袄、衫、坎肩、裙、裤等。
旗袍,是满族妇女中很流行的一种长袍,后来也成为汉族妇女主要的服饰之一。清代满人穿的旗袍与后来称为旗袍的服装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但后来的旗袍是在满人这种长袍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旗袍,最初极为宽大,腰身为筒式,后来渐渐变小。圆领、右衽、高领或低领,清末时高领能高达二寸半左右。旗袍有单、夹、棉、皮之分,都按季节的变化来区分。袍色一般浅淡居多。满族妇女穿旗袍时,大多喜欢在旗袍外面罩上一件坎肩。
清代的汉族妇女服饰大多沿袭明代;一般是上着袄、衫、下着裙,后来不穿裙,改穿裤。
袄衫多是圆领,右衽,大襟,对襟,琵琶襟,大袖,且锦绣镶边。袄的质料多用棉、缎、衫多用纱、罗、绸等,也有舍织蜡染的花布。颜色以天青、湖蓝、粉、白、红等为多。冬天也用貂、狐之类的皮毛的。镶边也是极为复杂、精美、当时有“十八镶”的说法。
一般好的裙,式样较多。如苏州妇女的“白褶裙”,整幅裙多达上百个裙前面有类似蔽膝,左右打褶的“马面裙”,又叫“月华裙”,因为裙的每个褶中,五色俱全,好似皎洁的月亮晕耀光华而得名;又有“弹墨裙”,是用墨弹在裙口子上,雅素而别具风格,象一幅水墨画,渲染出千姿百态的变化;此外还有“凤尾裙”、“鱼鳞百褶裙”,“洋印裙”、“金泥簇蝶裙”、“绣凤凰裙”、“满花裙”、“一块玉裙”、“鬼子栏杆裙”、“饰件镶滚裙”、“叮铛裙”等等,这些裙各具特色,又仅突出了妇女修长的身段,又显示了华丽而丰富的装饰美。
清代未成年女子都穿裤。裤式为高腰、合裆、裤长至脚,造型不象男子的裤那么肥阔。穿的时候用一条长带系腰,余下的部分作为装饰。女子的裤比男子的色彩鲜艳,花纹丰富,可以按自己的喜欢选用。另外女子的裤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在裤脚上饰有各种镶边。光绪时,裤口要做好几层镶边,第一道最宽,二、三道就窄了。到了宣统的时候。裤管又要细窄,镶边也比以前减少了。
清代女装,汉、满族发展情况不一。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民国女子服饰
发展到3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旗袍款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服的特点,使之变成为一种中西合璧式服装,且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主宰其变化者即为上海的服装界。在当时曾流行着一首歌谣:"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难学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早已翻花样。"可见当时女装变化之速及人们对上海服装款式的迷恋。这个时期旗袍式样的变化主要是在领、袖和衣长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便是盛夏,在薄如蝉翼的旗袍上,也必配以高耸及耳的硬领。但不久,又流行起低领来,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省去了领子。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而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而又流行短的,短至露肘。至于旗袍的长度,更有许多变化,在一个时期内,曾经流行长的,走起路来元不衣边扫地。以后,又改为短至膝盖,甚至露出了大腿。
从20世纪40年代起,旗袍的式样变化缓慢,总的趋势是日益简便,身长及袖长大多缩短,领子亦多用低式,尤其是在夏季,大多不用袖子,并且省略了许多繁琐的花边装饰,使其更加简洁、轻便和适体。
长期以来,中国妇女服装的裁制方法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这种服装通常用木箱贮藏,可以折叠得方方正正。20年代以后,中国妇女有了"曲线美"的意识,一改传统习惯,开始将衣服裁制得称身适体,服装上不仅装有垫肩、硬领,而且打有胸裥,故在贮藏时适宜以大橱悬挂,很少折叠存箱。在款式上,这个时期的妇女上衣腰身都比较窄小,领子缩得很低,袖子也略有缩短,衣服的下摆多制成弧型,并且在领、袖、襟、裾等各个部位缘以花边。裙子也明显缩短,从足背上升到膝下,裙褶取消而任其自然下垂,裙子的边缘也绣有各种花边,有的还加上五彩珠宝,使之闪闪发光。民国时期的妇女颈间喜挂项链,有的项坠被制作成鸡心形小匣,内贮玉照。耳际则悬挂着耳环、耳坠,由于在当时不尚穿耳,耳环多采用活动夹子。手指上大多戴有戒指,手腕上以套手锢或戴手表为尚。胸前则佩有别针。妇女外出时,一般还拎着小巧玲珑的提兜和制作精美的绢伞。上层妇女所用的首饰力求配套,无论在质料、款式还是色彩上,都要求一致。在佩戴方法上,因年龄的不同,也有些差异:如年轻妇女以戴长耳坠为多,中年妇女则戴紧贴耳垂的米粒式、圆珠式或环形耳环;年轻妇女的项链一般挂得较高,坠饰的色彩比较鲜明,老年妇女则多佩挂金银链条。
G. 日本女装原型结构图
http://www.ilib.cn/A-zgfzdxxb200402023.html 很详细资料..你看看
http://www.dangdang.com/proct/8920/8920622.shtml 有图案
H. 什么是时装的基本版型结构和特性
服装的版型是指服装穿在身上的外部轮廓,一般都有A、X、O、T、H、V等类型。
A型:一般是以上衣和外套收腰或者不收腰宽大下摆为基本特征,上衣一般以肩部合身或裸露双肩,衣下摆宽松放大,裙子和裤子一般以紧腰宽口为特征;具有稳重、安定、充满青春活力的特点。
X型:上衣和外套一般以宽肩、扩摆、收腰为基本特征,裙子和裤子也以收腰摆大为基本特征;具有窈窕淑女、优美自然的美感,能够体现出女性体型线条的特点。
O型:上衣和外套一般以不收腰、 窄下摆为基本特征;衣身成椭圆形;裙子和裤子以上下等宽的圆滑型为特征;具有夸张、柔和的造型特点。
T型:上衣和连衣裙以短或者蓬松的短袖以及紧身的衣身为基本特征;具有简单、大方的女人 大气的特点。
H型:是有修长、安详、庄重、流畅、不贴身为基本特征。
V型:是具有夸张肩部、活泼、潇洒的特点。
服装版型又称服装造型和服装外轮廓,不同比例的外形轮廓有不同的造型特征,归纳为千变万化的服装造型,特别是女装造型,对服装打版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一个打版技术高明的师傅和一个技术普通的师傅,打出的服装版型有很大的区别。
好的版型师傅会体现出服装的本身造型以外,还会让人穿着有舒适感,不觉得累,合身的衣服穿着很宽松一样,立体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