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详谈日本服饰文化
一,日本的传统服装
据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3世纪前后,日本男人用从肩膀下垂的长布包裹自己,而妇女则用一整块布遮住自己,中间留个洞口漏出脖子。这种样子的穿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曾存在,例如希腊、罗马、印度尼西亚和秘鲁,习惯上称为“贯头衣”。
缝制服装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前后,被称为邪马台国家的政治机构正处在发展阶段。男人和女人都穿着过腰的上衣,袖子紧而直。男人下装是宽松的象裤子一样的裤(“侉”),女人则穿长长的褶裙,叫做“裳”。
在飞鸟时代(593-710)和奈良时代(710-794),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中国文化在日本很流行。宫廷有关的人穿着上大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平安时代 (794-1185)的宫廷服装分为三个类别:特别礼仪的服装、宫廷里穿的正式服装和普通场合的服装。男性穿用的正式服装叫做“束带”(模仿唐朝官服)。妇女的服装分很多层,正式的女装叫做“十二重衣”(模仿唐朝便服),一共分为12层。往好处说是“雍容富贵”,说难听点儿是“拖泥带水”。
镰仓 (1185-1333) 和室町 (1333-1568)时代,在政府任职的武士正式场合穿束带,他们平常的装束叫做“狩衣”(日本化的服饰),从打猎时候穿的装束演变而来。平常,武士阶层的妇女穿加棉的丝质衣服叫做“小袖”,这跟现在妇女仍然穿用的传统正式服装(所谓的“和服”)没有什么两样。在正式场合,她们穿着长袍叫做“打卦”。
江户时代(1600-1868)武士阶层男子在参加仪式的时候穿一种叫做“上下”的服装,但是平时男人女人都穿小袖和侉。作为一种习惯,人们将布块围在腰上,叫做 “带”。武士要把剑佩在带上,女人的带则逐渐地变得越来越宽松和具有装饰意味。江户时代初期,许多人穿着简单,虽然在正式场合女人可能穿打卦。但是随着漂亮的染色布料和精美图案的诞生,日常生活中的装束也越来越亮丽,那些布料和图案在日本和服中延用至今。
二,从和服到西装
明治初期 (1868–1912),在举国上下“文明开化”的热潮中,在军队服役的日本人、警察和邮差等政府职员首先接纳西服。吃牛肉、穿西服、跳交谊舞等等,成了文明、时髦的标志。
从政府职员首先穿着西服,也可看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上而下推行的。正因为如此,西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到民间。从当时西方报刊上登载的日本人漫画看,光着脚的二轮车夫居然戴礼帽、扎领带,现在看来很滑稽,当时却是一种流行。
但是,我们注意到,明治时期的西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流行而已,西方的服饰文化并没有真正扎根日本。尤其在明治的早期,和服仍然是最主要的服装。在正式的场合,男人身着羽织(传统背心)、侉以及西式帽子;而一部分女人,要么身着日本服装,要么干脆穿起西式的靴子。这种靴子配和服的日西式混杂的穿着方式,甚至在那些参加大学毕业典礼的年轻女子中也能够看到。
昭和时代(1926–1989)初期,尤其是日本战败之后,在美国的直接干预下重建,西方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思维方式融入日本社会,西方的服饰文化也真正被日本接纳。
现在,男士服装越来越西方化,西式的职业装成了公司雇员的标准装束。职业妇女也经常穿西服,许多妇女甚至在家里也穿西服。日本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剥夺自由着装的权利,大多数幼儿、儿童、少年去学校必须穿戴统一的“制服”,唯有大学生可以自由着装(举行仪式、参加组织又当别论),但一旦进入公司、机关又必须统一服装(比学校略微宽松)。当然,所谓的“制服”也是西服的变体而已。
三,日本现代服装的演变
[四十年代] 二战后,日本妇女们放弃了战争时期被强迫要求穿着的宽松裤子,开始穿上了裙子等正常服装。战后初期,进入日本的时装多数来自美国。40年代后期开始直到50年代,日本妇女热衷于下摆宽大的束腰长裙和宽腰带,也就是所谓美国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巴黎服装也是从美国介绍进入日本的。1947年,Christian Dior 问世,第二年,关于这个品牌的大量信息经由美国传到日本。日本妇女非常热衷于这个在全世界逐渐流行的新样式。
[五十年代] 那个时候,海外旅行对多数日本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及的,电影是人们获得时装信息的主要渠道。日本人可以看到许多外国电影,这样他们就有机会了解欧洲和美国的时装以及日常生活。众多的流行时尚就这样诞生了。当1950年英国电影《红鞋》上映的时候,红色鞋子在年轻人当中立刻流行起来。1954年当电影奥戴利?赫本主演的Sabrina上映时候,紧身半长女运动裤立刻成为年轻女性的时尚宠儿。
1956年根据诺贝尔获奖作品改编的电影《太阳季节》 (《暴力的季节》Season of Violence)在日本上映,许多日本人模仿电影里人物的穿着,一种叫做太阳部落的服饰流行起来。夏天,男士开始穿着圆领运动衫,戴太阳镜,而妇女则穿着色彩艳丽的短裤在大街上悠然自得。,
[六十年代] 这个时期年轻人成为时装的不可置疑的裁判。这个时候,时装从一种高级定制的产品变为低成本的、即买即穿的物品,从正式变得随意。1965年春天,在巴黎时装博览会展示出来的超短裙很快就被引进到日本。传媒一片反对,认为超短裙不适合日本妇女的体形,但是1967年超短裙王后英国模特twiggy访问日本之后,超短裙就流行起来。超短裙最先由年轻妇女穿用,后来年纪大些的妇女也喜欢上了,直到1974年,超短裙一直是广泛受到日本妇女喜欢的时装。
60年代中叶之后,日本男士的服装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所谓常青藤风格。常青藤风格这个名称来源于美国贵族学校的常青藤联盟。这种时装风格吸收了美国精英阶层的服装传统,虽然经过了起伏盛衰,一直在公司雇员和中年人当中盛行。
与年轻人中流行的时装相比较,公司白领穿着的服装倾向于保守的黑色及灰色基调,结果日本的公司雇员被人们戏称为“沟鼠族”。
[七十年代] 70年代中叶前后,从神户、横滨等港口城市发展起来的服装被人们称为新传统服装(“new虎”)和横滨传统服装(“滨虎”)。 这就像男装当中的常青藤风格那样。用来形容神户兴起的服装风格的口头禅是“很女人味儿呀”和“很成熟哦”。 神户风格(“new虎”)的典型样子是单色的短衫配半长过膝的裙子。而横滨风格(“滨虎”)的特点则是娃娃型,印有设计师标志或者专卖店标识的汗衫,领子下翻,有点儿像马球衬衫。70年代后期,冲浪服在少年当中流行,并且出现了复兴美国50年代服装的趋势。
[八十年代] 80年代日本遭遇泡沫经济,这个时候出现了设计师和人物标识服装的热潮。日本设计师高田健三, 宫家伊势和山本关西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活跃并且赢得广泛的赞誉。Y设计组山本纠一的服装赢得了近乎崇拜的流行;深色的风格怪异的Comme des Garcons 设计组的川久保的作品在巴黎时装博览会上展出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还有Bigi设计小组菊池孝男 和 稻叶吉枝的时装,以及 Nicole小组松田三广的时装也同样赢得人们广泛赞赏。
80年代后半期,妇女时装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身体意识,强调展示身体的自然线条;另外一个是以随意为风格的涉谷卡叽(Shibuya casual),起源于经常光顾东京的涉谷区购物街的高中和大学生。 大约在这个时候身体意识的服装受到愈来愈多的妇女喜欢,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身穿这种曲线显露的服装的女性在迪斯科舞厅起舞,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而另外一方面,随意风格的服装的概念是简单和耐用。
甚至是在从前被称为灰色老鼠的公司雇员当中,年轻点的也开始喜欢时尚名牌装束。今天, 平淡、严肃仍然是日本工薪阶层基本制服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商业社会里,关于什么是合适的服装的看法也在发生一些变化。例如,许多公司允许雇员在星期五穿着随便一些。
[九十年代]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如同其他许多事情一样进入了一个似乎看不清楚未来的混乱时期。有些评论家发现,在90年代后半期,服装中出现了一种东方主义和浪漫主义。但是从根本上讲, 90年代可以被称为多种式样共处的时期,没有哪种服装占据绝对优势。
90年代可能最值得提到的事情是,对服装极为敏锐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领导了服装潮流。大街上最为普通的一个景象是一群头发染成棕色的学生,晒的黑黑的皮肤,穿着超短裙和短裤;宽大的袜子有意趿拉露出鞋顶。
四,日本传统服装的走向
今天,和服已经越来越少见到人们穿用。年纪大些的人,从他们年青的时候,就开始习惯穿和服,现在也还一样。某些传统餐厅里的服务员、以及教授传统日本艺术(例如舞蹈茶道和花道)的人,也穿和服。 然而,跟西服相比和服的确是穿起来麻烦,活动不方便,作为一种实用和日常服装事实上已经消失了。
尽管如此,和服植根于日本人民的生活之中,某些重要场合,人们还是要穿和服。这些场合包括:新年参拜、新年聚会、成人节、大学毕业典礼、婚礼、以及其他重要的庆典和正式聚会。在这些场合,女孩和已婚妇女身穿靓丽迷人的“振袖”或者长袖的和服,其精美的设计成为至今仍在繁荣的传统日本文化的一个部分。
❷ 日本历代民族服装分别叫什么,大致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例如“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
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❸ 服装日本文化式和登丽美式有什么区别
登丽美女装原型的构成方法是并用式方法。既它在原型构成时即采用胸围尺寸、同时又运用对人体各部位的实际测量尺寸去构成原型。
文化女装原型的构成方法是胸度式方法。即以胸围为主要尺寸进而推算原型的其它部位的尺寸。
❹ 服装纸样日本文化式原型提出原理,公式怎么算来的,由原型推出的各种女装男装,原理是什么
应该很少有书讲原理的。
上图是torso原型,这个原型和文化式原型差不多,只是比文化式原型长了一截。
文化式原型也称扒皮原型,是像图片中一样直接在人体上得到的(搜集大量人体的数据得出来的平均值),而原型的公式是用得到的数据总结出来的规律,是固定值,所以要讲什么原理其实也没办法讲。
我觉得文化式原型的公式类似于中国的比例法,举一例:前领宽=B/24+3.4=6.9cm(原型法);前领宽=N/5-0.3=6.9cm(比例法)。他们的参照点不同,得出来的结果却相近。所谓的公式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原理,只是为了方便制版,前人会总结出一些比较稳定的公式,这就是为什么会有比例法,原型法,箱式原型,torso原型等等的这么多原型。
总结:那些公式只是经验值,你记住一种原型的公式,还有千千万万种原型的公式,没意义的事。由此可得:你可以直接记住原型(160/84)的结果,没几个数字,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是这么记的。记住中码是因为中码用得比较多,其他码数可以通过放码得到。如果你想了解原理,先了解人体,服装构成的依据不是某件衣服的数据和公式,而是人体。
❺ 日本文化式男装原型是西服的基本型吗
您好,这两份资料您可以参考一下:
http://wenku..com/link?url=_r5zIXTfzPRpKiYfLmQBTmC0hdA9hY_FHDLMrGtU2psWORWRDzI5FClkOEmG
http://wenku..com/link?url=OP4T_710o7FDXFZipWvegX9-xjtwHzdj6mifm
❻ 服装类专业术语,例如身丈,身巾,肩巾,袖丈等所有衣服各部的的尺寸中文和日文的意思。谢谢
1、着丈——身丈
2、サイズ——尺寸
3、バスト——胸围
4、袖丈——袖长
5、肩幅——肩宽
6、ウェスト——腰围
7、ピップ——臀围
8、総丈——总长
9、裾幅——下摆宽。
(6)日本文化式女装西服袖扩展阅读:
服装类术语归纳:
〔服饰 clothing〕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
〔服装 garments〕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其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服装的效果取决于穿着对象、服装造型与穿着环境三大方面的因素。
〔时装 fashion〕在一定时间、地域内为一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新颖入时的流行服装。如果是尚为一小部分人最先穿着称为新潮时装。服装按照流行可以分为流行时装和定型服装。
定型服装是经过流行的筛选相对固定下来的服装款式,如西装、中山装、茄克、旗袍等。流行时装的周期性强,分为产品的孕育期、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等。
随着社会文化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流行周期将变得越来越短。同一款时装在一定周期内的价格差别可能会很大,所以人们说“时装无常性”,它朝令夕改,喜新厌旧,令人琢磨不定,但也最能体现设计者与穿着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穿着水平。
〔成衣 ready-to-wear〕按照国家规定的号型规格系列标准,以工业化批量生产方式制作的服装称为成衣。
〔服装分解图 resolving drawing〕指表示服装某部位内外结构关系的示意图。分解图通常作为款式设计的衣。成衣化率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服装工业化生产水平和服装消费结构的标志之一。
〔定制服装 custom-made clothes〕指根据具体穿着者个人情况,量体裁衣,单件制作的服装。大多数服装制衣店即为这种经营方式。在国外定制服装的营业方式也叫做个性化服装设计,通常要根据穿着者个人的体形、肤色、职业、气质、爱好等来选择面料花色、确定服装款式造型,通常收费较高。
在国内有很多顾客是为了省钱或特体原因才定制服装。高档类定制服装在目前的市场上缺位较大,主要原因是要求操作者懂得一些服装设计的知识。
❼ 日本文化式男装原型衬衣和西服有区别吗
不同的两个原型,衬衫属于关门领,西装属于开门领,希望对你有帮助。
❽ 服装打板登丽美式和日本的文化式有什么区别
第三代其本型 就是最新的原型,需要在基本形上变化、改变您需要的款式
❾ 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提起日本的传统服装,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千姿百态、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古诗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镰仓时代,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
桃山时代,人们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观看文艺演出,参加各种祭典仪式,庆祝传统节日,人们还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参加,增添了不少气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节”和“男孩节”,日本的母亲们都要给孩子们穿上和服,为他们祝福。
在日本,过传统的“七五三”节的时候,孩子们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带领参拜神社。
在日本,过“成人节”的时候,年满20岁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专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欢欢喜喜地去参加庆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礼,新娘要穿象征神圣、纯洁的“白无垢”(白无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时,家庭妇女,下班归来的男人,全都喜欢浴后着和服,这种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绘画、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和服有密切联系。比如说日本俗版画——浮世绘中的美人画,离不开和服。再比如在戏剧中的舞蹈演员用长袖表达感情,有时演员背向观众,目的是让观众欣赏身着和服的服饰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较复杂,讲究。以妇女为例,穿和服时,最里面是贴身衬裙,其次是贴身汗衫,再其次是长衬衫,最后才是和服。然后系上“细带”与“兜包”。穿和服时,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袜,出门时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妇女着和服时,要梳上相应的头饰。
日本服装史鼎盛时期-江户时代
日本几乎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织锦、古诗、古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将之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服装,按行业分类。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
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镰仓时代,元朝统一中国,恐怕受元的影响,元朝曾连续十次浸犯曰本,为了便于战斗,服装又回复素朴,宽袖又变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目超过二万种(本网站稍后将专题介绍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是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征。桃山时代(十六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著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❿ 女装西服袖子有哪几种
一、日本传统文化式原型配袖
二、日本新文化原型配袖
三、美式原型配袖
四、英式原型配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