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服装品牌 > 方帽子店是什么文学体裁

方帽子店是什么文学体裁

发布时间:2022-04-19 05:43:24

Ⅰ 方帽子店是什么体裁

《方帽子店》是一篇记叙文,也是一篇童话故事。
方帽子店 本文通过记叙方帽子店的消失和新帽子店的兴起,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墨守成规,要大胆创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人们的要求。

Ⅱ 《方帽子店》读后感是什么

首先简要叙述原文内容,对所读文章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写作部分主要是为写自己的感想做一个前期铺垫。这部分写作的重点一定要突出“简”。接着表明自己的感想,即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写出能支撑观点的事实,展开联想。一篇简单的读后感就完成了。

正文:

最近看了一本书,叫《方帽子店》。这本书讲的是:有一家帽子店,他们卖的帽子全是方帽子。这种帽子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热,夏天戴着却满头大汗,一点儿都不舒服。小孩子们都不喜欢戴这种帽子,可是帽子店老板却认为很好。

但是因为只有一家店,人们也没有选择,面对小孩的质疑,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后来,帽子对面也开了一家帽子店,这家帽子店的帽子有圆、尖的等各式各样的帽子。人们最后选择了新帽子店买帽子,方帽子店还是不改变,依然卖方帽子,最后方帽子成了古董。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方帽子店的主人应该不要这么固执,也应该要变化。帽子是用来戴的,如果戴着不舒服,又不好看,肯定就要改变,不能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如果不懂得变化,不考虑别人,凡事固执己见,就有可能会走进死胡同,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Ⅲ 方帽子店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方帽子店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篇课文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方帽子店》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人们尝试着做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再后来在方帽子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方的。人们逐渐的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3)方帽子店是什么文学体裁扩展阅读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人们戴着方帽子并不舒服。

第二部分(5-15自然段):孩子们不喜欢方帽子并且做出了许多式样的帽子。

第三部分(16-21自然段):新开了一家帽子店,人们慢慢地喜欢戴舒服的各式各样的帽子,而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从来都是做方帽子”说明他们一成不变,不知变通;“方帽子才是好帽子”是他们一直以来对帽子的看法;“不能改”更说明了他们不知变通的性格。

因为方帽子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戴起来并不舒服,所以会被各式各样的新帽子取代,变成“古董”。由此也能看出人们是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改变老观点的。

Ⅳ 方帽子店是童话故事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Ⅳ 三年级下册《相差不多》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
课文1 古诗三首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用双语词依次写出诗歌中的景物: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鸳鸯
3、作者描写景物所选择的角度有(A、B、C、D)
3.诗中所写景物构成的意象色调是( D )
4、诗中有远景近景 构成景象的层次。
写远景的句子: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写近景的句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诗中有两句诗不合我们说话的习惯,这两句诗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所题的惠崇的画,是一幅以早春(时间)景物为背景的春江晚景图。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即 竹子、 桃花、江水、鸭、蒌蒿、 芦芽
2、这首诗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句诗是诗人的想象。
3、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 对春天来临的赞美。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这首诗写的是初夏(填写季节)时宁静的景色。
2、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
课文2燕子
1、这段话写的是从近处看到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和轻快有力的翅膀,是对燕子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小燕子可爱活泼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燕子的尾巴)比作(剪刀)。
(2)

1、请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黄色 、青 、绿
2、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
3、……有的……有的……
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做游戏,有的散步。
4、“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说明什么?
答:说明春天来了,花草树木都竞相开放。
5、……像……似的……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在天空燃烧着。
(3)
1、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掠过 、 叫着、 飞到、 横掠、 沾。
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 轻快、 机灵。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掠(lüè)过 沾(zhān) 唧(jī)唧 荡漾(yàng)
课文3 荷花
1、划线的句子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 碧绿),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 大圆盘 ),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 挨挨挤挤 )。这两个自然段描写了荷花各种优美的姿态。
2、“冒”原指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在这里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里,白荷花突现出来。
3、怎样理解"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大圆盘”;
挨挨挤挤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一个挨着一个,十分拥挤的样子。这里说明荷叶非常多。
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来来往往)( 许许多多 )( 明明白白 )
4、怎样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眼前这一池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我们可以感受到白荷花竞相开放的勃勃生机;二是创作这一幅活的画的画家了不起。
表现了作者对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赞叹。
课文5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
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读音。
株(zhū) 颈(jǐnɡ) 耒(lěi) 冀(jì)
2、解释下列句中的“走”字和“释”
兔走触株(跑)
因释其耒而守株(放下)
3、用“—”画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课文6 陶罐和铁罐
1、《陶罐和铁罐》一文的体裁是 寓言 ,作者通过了对比的方法来写 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态度 ,开始时,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陶罐对铁罐的态度是 谦虚,和睦共处 ,二者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被人们视为珍宝 铁罐 被氧化的无影无踪 二者形成了对比,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骄傲自大是不对的,任何时候都必须谦虚谨慎,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2、“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这句话是陶罐说的,说明陶罐很谦虚,希望彼此友好地相处。
3、请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
陶罐:谦虚 毫不软弱
铁罐:傲慢无礼 狂妄自大
课文7 鹿角和鹿腿
1、“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3)课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鹿觉得自己的鹿角很美?
精美别致
(4)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美丽的珊瑚
2、“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1)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
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3)你从小鹿的哪些表情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腿?
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多危险啊,经历了狮口逃生的鹿深有感触地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这时,鹿又会对角和腿说些什么?
鹿对角说:“你虽然(美丽),但是(让我险些送命)。”
鹿对腿说:“你虽然(难看),但是(让我狮口逃生)。”
4、学习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事物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一味欣赏长处而看不见短处,是不对的;因为它的短处完全否定长处也是不对的,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课文8 池子与河流
1、《池子与河流》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讲的寓言故事,池子喜欢清闲,不喜欢忙忙碌碌,河流遵循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洁这个自然规律,永远奔流不息,结果池子完全干枯,河流长流不断。
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3、“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而且年年用源源不断清洁的水,带给了人们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4、读了这首诗歌,你懂了什么道理?
这首诗歌讽刺了池子的懒惰与满足,赞美了河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我懂得了只有正确认识人生,积极进取,才能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课文9 古诗三首
1、《元日》的作者是宋代王安石,诗中描写的是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诗中写了燃放爆竹 、饮屠苏酒、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仪式,红日高照,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喜庆、欢乐的节日气氛。
2、《清明》的作者是唐代杜牧,诗中描写的是清明节,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思想感情。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唐代王维,诗中描写的是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课文10 纸的发明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 东汉 时代,有个叫 蔡伦 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 改进 了造纸术。他把 树皮 、 麻头 、 稻草 、 破布 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 晒干 ,就成了一种 既轻便又好用 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 容易 得到,可以 大量 制造,价格又 便宜 ,能满足 多数人 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 传承 下来了。
课文11 赵州桥
1、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赵州桥非常雄伟。
2、“拱形”中的“拱”的意思是建筑物上呈弧形的结构,大多中间高两侧低。
3、这段话的第二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文中的“这种设计”指的是哪种设计?
赵州桥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5、根据文意概括赵州桥设计带来的好处。
这种设计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课文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画的基本概况,我们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是
《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北宋张择端;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2、第二自然段中,“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这句话表现了画中人物的繁多。作者连用了多个“有”来表现人物的不同身份,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后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3、第三自然段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这一段中,作者通过写各种各样的店铺 和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来表现街市的热闹。
4、第四自然段,介绍了画中桥北头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的事物有骑马人、被吓的小毛驴、一乘轿子、受惊的人。通过描述这个具体的情景,表现了张择端画的画非常传神。
5、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13、花钟
1、用“—”画出拟人句。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用直线划出文中的中心句。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在文章中找出意思相近的词。
察看—观察 伸展—舒展 争妍斗艳—争奇斗艳
1、下面的字是多音字,请用它们的另外读音各组一个词。
闷(烦闷) 几(几个)
2、捉蜜蜂 做记号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把正确的选项写在括号前面。
做法 目的
(B)捉自家花园的蜜蜂 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C)给蜜蜂做上记号 B.便于观察
(D)两里外放飞 C.与其他蜜蜂区分
(A)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法布尔做事严谨的品质。
4、“我”从这个试验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蜜蜂有超常的记忆力。( × )
(2)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 × )
(3)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 × )
(4)“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是一个比喻句。( × )
(5)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是为了减少阻力。( √ )
16、宇宙的另一边
1、照样子,写词语。
汩汩流淌(AABC式) 津津有味 济济一堂 哈哈大笑 默默无闻
2、用“—”画出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3、用“那里有……有……有……”造句。
那里有个一样的家庭,有个严厉的爸爸,有个温和的妈妈,还有一个一样调皮的我。
(2)
1、照样子,写词语。
白茫茫(ABB式) 黑乎乎 红通通 绿油油 香喷喷 甜津津
2、把文段中的古诗补充完整。
“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宇宙另一边的乘法与我们的乘法有什么区别?
宇宙另一边的乘法脱离了数字乘法,讲乘法与古诗词巧妙地结合起来。“早春二月”点明时间是初春,“竹外桃花三两枝”写的是江南早春的景色。“春雨贵如油”写的是南方春耕时需要足够的雨水,前三句诗都是从小处着眼来写江南初春的,而后面的诗句则是从大范围来写江南春天的,讲前面三个初春相乘,得出了后面更大范围的春天。
十二、字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在宇宙的另一边,树都是很矮小的,树冠都特别的大,像一把巨大的雨伞;在宇宙的另一边,车子都是行驶在半空中的,每个车子的两边都有一个翅膀;在宇宙的另一边,所有的房子都是用木头搭建而成的,而且都距离地面十几米。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赏析下面的句子。
1、我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
“一点儿都不”强调英英只想玩儿,不想吃饭。
2、“英英,吃饭了!”妈妈的嗓门又大了许多。
(1)“嗓门”是嗓音的意思,说明妈妈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饭。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就写妈妈喊英英吃饭的声音?
作者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妈妈只想让英英赶紧吃饭,英英只想好好玩儿,为下文英英想变成树做铺垫。
3、为什么英英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
英英想变成一棵树,完全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玩儿的时候有人叫自己吃饭。
4、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各种形状”说明树上的鸟窝是各种各样的,这是多么有趣啊!
5、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它们”指的是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英英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心情。
(2)作者为什么用“跳起了舞”而不用“摇晃”或“晃动”呢?
“跳起了舞”是拟人的写法,不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表达出对这些鸟窝的喜爱之情。“摇晃”“晃动”则没有这种效果。
6、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让鸟窝离你很近很近,你只需轻轻一跳或者轻轻一爬,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只……就……”表明住进鸟窝里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对人们提出的疑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弯下腰”就可以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7、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心跳震动的鸟窝“一动一动”,甚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英英紧张的心理。
8、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顺”在这里是“沿着”的意思,妈妈沿着轻轻垂下的树枝爬上来。9、英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
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
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
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10、你是怎样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的?
从“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妈妈早已经知道这棵树是英英变的,联系课文开头,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才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啧吧啧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终于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11、“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1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如果我会变,我要变成神笔马良。我拿起神笔画一条神龙,骑着神龙来到了沙漠。在那画一个强效吸尘器,对着沙漠,说声“吸”,这些沙子全部被吸进强效吸尘器里。然后画上绿草、大树、小河、蓝天……什么?环境好,可是太冷清?别着急我还会画上地上跑的小动物,天上飞的鸟儿,再画上房子、游乐园、电影院……
如果我会变,我想变成一把大伞,遮住半个天空。突然,空中一阵电闪雷鸣,我真的变成了一把巨大的太阳伞。我张开臂膀,硕大的圆顶被我撑开,我成了人们的避暑胜地。白天,人们在我的庇护下进行着各种活动,老人们在下棋,小朋友在读书。到了晚上,我这里更热闹了。大人们津津有味地聊着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玩着,真是其乐融融。
18、童年的水墨画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溪比作玉带。
2、《溪边》这首诗中小朋友在钓鱼(干什么)。
3、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垂柳、山溪、人 、钓竿、红蜻蜓和鱼儿。
4、这首诗有静、有动,如两幅水墨画。请把写“动态美”的语句用“﹋”画一画。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5、《童年的水墨画》的体裁是诗词,这首儿童诗通过“溪边”、“江上”、“林中”三个小标题,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俏皮的生活场景,静、动交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
19 剃头大师
1、给上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请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他一会儿唱一会儿跳,忙个没完。
3、结合上文,说一说小沙害怕理发的理由是什么?
老掉牙的推剪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20 肥皂泡
1、冰心奶奶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吹肥皂泡。
2、吹肥皂泡的技巧:慢慢地吹 、轻轻地”提。
3、课文主要写了(做 )肥皂泡、(吹)肥皂泡和(看)肥皂泡,其中重点写的是(吹)肥皂泡和(看)肥皂
4、制作肥皂水的过程 :我们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
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
5、吹起来的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21 我不能失信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1、本段话共有4句话。
2、 “特别高兴”、“早就盼着”说明宋庆龄想去伯伯家的迫切心情。
3、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写宋庆龄非常想去那位伯伯家的原因。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
2、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 )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二、下面破折号的的作用是分别是哪个?
A、表示解释说明; B、引出下文;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
1、你看天空的珍藏—— (B)
2、我们领略秋分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A) 3、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A)
三、说说你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
大自然里的事物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仔细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小鸟的歌声婉转优美,稻田里的青蛙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庄稼,小河哗啦啦地流着,像在只要我们用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去体悟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就会像诉说着久远的故事个个小生命一样陪伴着我们,与我们共同和谐幸福地生活。
四、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绚丽的色彩、多变的形态以及大地丰富的色彩、形态,表达了对奇妙世界的喜爱、赞美之情。
23 海底世界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这样的句子就叫中心句。
2、多音字组词。
参cān ( 参加 ) cēn( 参差) shēn( 人参 )
喷pēn(喷泉 ) pèn(喷香 )
3、这段话中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 章鱼 、贝类和深水鱼的活动特点。
4、选择。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1)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C)
(2)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B)
(3)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A )
24 火烧云
1、在“□”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2、划线句子运用了排比手法,说明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特点。
3、文中说火烧云像马、像大狗、又像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这说明火烧云的又一个特点是形状多。
4、“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句嘎然而止,余音萦绕,有什么作用?
这样写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更表现出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的特点。
5、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把云比作火,突出了 火烧云变化多而快。
25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顾客感动极了 :“那太谢谢啦。您真的不用接袖子?”
(2)“您可别忘了 ,”裁缝提醒他说,“我是个慢性子裁缝啊 。”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裁缝说:“那么,您( 要是 )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 也 )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无论在秋天、夏天还是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都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 非但如此 ),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 甚至)羡慕您呢。”
(1)用无论……还是…… 造句。
他无论是学习还是运动,都非常出色。
(2)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笑话 )——( 夸奖 )
3、《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写的是急性子与慢性子两种性格的人。急性子 的人不切实际地讲求效率,慢性子的人做事拖拉。
4、 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表现
第一天做棉袄,等不及 明年冬天,最适合
第二天改成夹袄,秋天穿上 答应了
第三天改成短袖衬衫,夏天穿上 好办得很,没问题
又过了一天改成春装,春天就能穿上不用接袖子,还没开始裁料
26 方帽子店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样式,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省略了帽子的其他形状。
3、你觉得孩子们造出的帽子怎么样?
好, 非常的创新,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帽子,帽子的样式也非常多。
27 漏
1、根据课文内容为下列故事情节排序。
( 5 )老爷爷老婆婆再说“漏”。
( 2 )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 4 )贼和虎都认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 1 )老爷爷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虎和贼。
( 3 )贼和虎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2、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让贼害怕的“漏”,实际上就是 老虎 ,让老虎害怕的“漏”,实际就是 贼 ;而老爷爷和老婆婆口中害怕的“漏”实际上是怕 屋顶漏雨。
28 枣核
1、从这段中找出枣核动作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蹦、抓着胡子、荡秋千、大摇大摆地走。
2、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枣核是一个勤快、有本领、勇敢、聪明的人。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坚持陪孩子学习十分钟,影响孩子的一生

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3、明白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们也要敢于改变,勇于创新。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最令你意想不到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板书课题《方帽子店》,指名学生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3、是啊,怎么会有这样的店呢?这些方帽子有人买吗?方帽子店的生意好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跟着作者一起去故事中找寻答案吧。

【设计意图】题目中的“方帽子”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是没出现过的,学生看到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一开课,就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这样使学生带着好奇和问题走进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梳理,概括故事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指名读。

橱窗 不能改 奇怪 不舒服

碗 扣在头上 舒服 漂亮

香蕉形 圆筒形 各式各样 古董

①齐读词语。

②谁来选用上面的这些词语,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为了降低学习难度,这一环节设计了三组词串,分别围绕“方帽子戴着不舒服”“圆帽子又舒服又漂亮”“方帽子成了古董”这三个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只要把这三个内容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就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降低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学生知道概括内容有法可循。

三、对比,呈现故事内容

1、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这一家店。

(1)出示:“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①“这家帽子店”你知道是哪家店吗?

②他们做的是什么帽子呢?

(2)出示:“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你知道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3)这真是一家有意思的店。你能给大家介绍介绍这家店吗?

2、这家店卖的方帽子,大家喜欢吗?默读4~10自然段,找一找大人和孩子各是怎样的表现。

(1)出示:“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

①这样的方帽子真是又奇怪又不舒服,从哪儿能看出来?

②谁来读读这句话?

③既然这样,那大人们为什么还戴着方帽子呢?(“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④这些大人们给你怎样的印象?

(2)出示:“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①孩子们喜欢的是什么帽子?你觉得这样的帽子好吗?

②“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你想象一下,孩子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帽子呢?

③这些孩子们又给你怎样的印象?

(3)这些大人们宁愿戴着又奇怪又不舒服的方帽子,也不想着做些改变。孩子们可不这样,他们动手做出了自己喜欢的圆帽子。你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大人和孩子吗?

3、出示:“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了一惊。”

(1)知道方帽子店的主人为什么吃惊吗?

(2)分角色朗读方帽子店的主人和儿子的对话。

(3)为什么方帽子店主人要让儿子把舒服的圆帽子丢掉呢?

4、后来,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16~20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出示:“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从这句话中,你想还会有什么形状的呢?

(3)出示 “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和“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两个句子。

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家店的帽子才是真正的好帽子?

(4)在竞争中,圆帽子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喜爱。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吗?

Ⅶ 方帽子店全书多少

2万多字。
方帽子店是儿童文学,也可以归为小说。
这篇课文讲方帽子店的主人,因为坚持作方帽子,不肯接受其他款式的帽子,而最终导致自己的方帽子无人问津,成为古董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因循守旧。

Ⅷ 学完了《方帽子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像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一、道理:

《方帽子店》这篇童话故事通过讲述方帽子店老板一成不变地只卖方形帽子,以至于自己家的帽子卖不出去而成了古董。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事物是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二、相关的故事: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还有《枣核》。

(8)方帽子店是什么文学体裁扩展阅读

一、《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内容:

讲述了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的故事:急性子的顾客在几天内不断变化缝制新衣的要求,想尽快穿上新衣,而慢性子的裁缝却始终不紧不快地应对,嘴上满口答应,但其实布仍在柜子里,还没有裁料。

二、《方帽子店》内容: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直到有一天人们觉得方形的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于是人们尝试着做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再后来在方帽子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方的。人们逐渐的进入新帽子店,方帽子店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Ⅸ 漏,方帽子店,枣核都是民间故事吗

《漏》《枣核》是民间故事,《方帽子店》不是民间故事,它不符合口头相传这一特点。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

民间故事的主要类别有:神话传说,传奇故事,才子佳人......

民间故事的经典故事有:牛郎织女,白蛇传等

与方帽子店是什么文学体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端秋冬裙子面料价格 浏览:496
男马甲的搭配衣服 浏览:7
阿迪达斯刻古三叶草女装 浏览:471
宝贝衣橱童装厂家 浏览:317
皮带厂企业文化知识题库 浏览:574
学校规定穿裙子没有穿内裤 浏览:640
女装基础款短裤 浏览:829
冬天的睡衣太大能改吗 浏览:60
棒球衣男装排行 浏览:630
蓝色外套配粉色鞋子好看 浏览:498
长歌门校服cos 浏览:507
夏目友人帐夏目的帽子 浏览:172
女白长袄子灰裤子配什么鞋子 浏览:371
深圳校服夏装图片 浏览:824
童装8y是什么尺码 浏览:76
权志龙穿的什么牛仔裤 浏览:360
品多多裤子 浏览:103
女红色短棉衣搭配什么裤子 浏览:564
阿狸围巾帽子怎么织 浏览:781
模特杨芳旗袍 浏览: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