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行丧是什么意思
一般是举行丧事的意思。
⑵ 万年历 黄道吉日 不宜行丧是什么意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4-23
⑶ 黄历中行丧是什么意思
黄历中“行丧”的意思就是适合办理丧事,比如出殡等。
黄历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黄历古时由钦天监计算颁订,因此也称皇历。其内容指导汉族劳动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汉族民间俗称为通书。但因通书的"书"字跟"输"字同音,因避忌故又名通胜。
黄历也叫皇历,是古代帝王遵循的一个行为规范的书籍,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由于它是皇帝家族才可以用的,所以就叫"皇历",辛亥革命以后打倒了帝制,才把"皇历"改写成"黄历"了。
在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二十四节气与礼拜天(星期)、宜忌、冲煞、方位、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等等。内容丰富,因各家编写出版而不同。
⑷ 谢承后汉书曰:康字季宁……翻译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吴书曰:翻少好学,有高气。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过翻,翻追与书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过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书奇之,由是见称。太守王朗命为功曹。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吴书曰:翻始欲送朗到广陵,朗惑王方平记,言「疾来邀我,南岳相求」,故遂南行。既至候官,又欲投交州,翻谏朗曰:「此妄书耳,交州无南岳,安所投乎?」乃止。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翻别传曰:朗使翻见豫章太守华歆,图起义兵。翻未至豫章,闻孙策向会稽,翻乃还。会遭父丧,以臣使有节,不敢过家,星行追朗至候官。朗遣翻还,然后奔丧。而传云孙策之来,翻衰绖诣府门,劝朗避策,则为大异。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江表传曰:策书谓翻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勿谓孙策作郡吏相待也。」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於豫且,白?自放,刘季害之,原少留意。」策曰:「君言是也。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吴书曰:策讨山越,斩其渠帅,悉令左右分行逐贼,独骑与翻相得山中。翻问左右安在,策曰:「悉行逐贼。」翻曰:「危事也!」令策下马:「此草深,卒有惊急,马不及萦策,但牵之,执弓矢以步。翻善用矛,请在前行。」得平地,劝策乘马。策曰:「卿无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行及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鸣之,部曲识声,小大皆出,遂从周旋,平定三郡。江表传曰:策讨黄祖,旋军欲过取豫章,特请翻语曰:「华子鱼自有名字,然非吾敌也。加闻其战具甚少,若不开门让城,金鼓一震,不得无所伤害,卿便在前具宣孤意。」翻即奉命辞行,径到郡,请被褠葛巾与(敌)相见,谓歆曰:「君自料名声之在海内,孰与鄙郡故王府君?」歆曰:「不及也。」翻曰:「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又曰:「不如也。」翻曰:「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刘扬州,君所亲见,南定鄙郡,亦君所闻也。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今大军已次椒丘,仆便还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与君辞矣。」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策既定豫章,引军还吴,飨赐将士,计功行赏,谓翻曰:「孤昔再至寿春,见马日磾,及与中州士大夫会,语我东方人多才耳,但恨学问不博,语议之间,有所不及耳。孤意犹谓未耳。卿博学洽闻,故前欲令卿一诣许,交见朝士,以折中国妄语儿。卿不原行,便使子纲;恐子纲不能结儿辈舌也。」翻曰:「翻是明府家宝,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则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策笑曰:「然。」因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后三日,便遣翻还郡。臣松之以为王、华二公於扰攘之时,抗猛锐之锋,俱非所能。歆之名德,实高於朗,而江表传述翻说华,云「海内名声,孰与於王」,此言非也。然王公拒战,华逆请服,实由孙策初起,名微众寡,故王能举兵,岂武胜哉?策后威力转盛,势不可敌,华量力而止,非必用仲翔之说也。若使易地而居,亦华战王服耳。按吴历载翻谓歆曰:「窃闻明府与王府君齐名中州,海内所宗,虽在东垂,常怀瞻仰
。」歆答曰:「孤不如王会稽。」翻复问:「不审豫章精兵,何如会稽?」对曰:「大不如也。」翻曰:「明府言不如王会稽,谦光之谭耳;精兵不如会稽,实如尊教。」因述孙策才略殊异,用兵之奇,歆乃答云当去。(此说为胜也)翻出,歆遣吏迎策。二说有不同,〔此说为胜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吴书曰:策薨,权统事。定武中郎将暠,策之从兄也,屯乌程,整帅吏士,欲取会稽。会稽闻之,使民守城以俟嗣主之命,因令人告谕暠。会稽典录载翻说暠曰:「讨逆明府,不竟天年。今摄事统众,宜在孝廉,翻已与一郡吏士,婴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为孝廉除害,惟执事图之。」於是暠退。臣松之案:此二书所说策亡之时,翻犹为功曹,与本传不同。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吴书曰:翻闻曹公辟,曰:「盗跖欲以馀财污良家邪?」遂拒不受。
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合契,可谓探赜穷通者也。」会稽东部都尉张纮又与融书曰:「虞仲翔前颇为论者所侵,美宝为质,雕摩益光,不足以损。」
孙权以为骑都尉。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翻得释也。后蒙举军西上,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蒙未据郡城而作乐沙上,翻谓蒙曰:「今区区一心者麋将军也,城中之人岂可尽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龠乎?」蒙即从之。时城中有伏计,赖翻谋不行。关羽既败,权使翻筮之,得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翻曰:「不出二日,必当断头。」果如翻言。权曰:「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魏将于禁为羽所获,系在城中,权至释之,请与相见。他日,权乘马出,引禁并行,翻呵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权呵止之。后权于楼船会群臣饮,禁闻乐流涕,翻又曰:「汝欲以伪求免邪?」权怅然不平。吴书曰:后权与魏和,欲遣禁还归北,翻复谏曰:「禁败数万众,身为降虏,又不能死。北习军政,得禁必不如所规。还之虽无所损,犹为放盗,不如斩以令三军,示为人臣有二心者。」权不听。群臣送禁,翻谓禁曰:「卿勿谓吴无人,吾谋适不用耳。」禁虽为翻所恶,然犹盛叹翻,魏文帝常为翻设虚坐。
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於是大怒,手剑欲击之,侍坐者莫不惶遽,惟大(司)农刘基起抱权谏曰:「大王以三爵之后(手)杀善士,虽翻有罪,天下孰知之?且大王以能容贤畜众,故海内望风,今一朝弃之,可乎?」权曰:「曹孟德尚杀孔文举,孤於虞翻何有哉?」基曰:「孟德轻害士人,天下非之。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比隆,何得自喻於彼乎?」翻由是得免。权因敕左右,自今酒后言杀,皆不得杀。
翻尝乘船行,与麋芳相逢,芳船上人多欲令翻自避,先驱曰:「避将军船!」翻厉声曰:「失忠与信,何以事君?倾人二城,而称将军,可乎?」芳阖户不应而遽避之。后翻乘车行,又经芳营门,吏闭门,车不得过。翻复怒曰:「当闭反开,当开反闭,岂得事宜邪?」芳闻之,有惭色。
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权与张昭论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也)!」权积怒非一,遂徙翻交州。虽处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常数百人。翻别传曰:权即尊号,翻因上书曰:「陛下膺明圣之德,体舜、禹之孝,历运当期,顺天济物。奉承策命,臣独抃舞。罪弃两绝,拜贺无阶,仰瞻宸极,且喜且悲。臣伏自刻省,命轻雀鼠,性輶毫厘,罪恶莫大,不容於诛,昊天罔极,全宥九载,退当念戮,频受生活,复偷视息。臣年耳顺,思咎忧愤,形容枯悴,发白齿落,虽未能死,自悼终没,不见宫阙百官之富,不睹皇舆金轩之饰,仰观巍巍众民之谣,傍听锺鼓侃然之乐,永陨海隅,弃骸绝域,不胜悲慕,逸豫大庆,悦以忘罪。」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於世。翻别传曰:翻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是以伏羲仰天县象,而建八卦,观变动六爻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类万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成,缵述其业,至臣祖父凤为之最密。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於凤,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五世。前人通讲,多玩章句,虽有秘说,於经疏阔。臣生遇世乱,长於军旅,习经於枹鼓之间,讲论於戎马之上,蒙先师之说,依经立注。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放发被鹿裘,布易六爻,挠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岂臣受命,应当知经!所览诸家解不离流俗,义有不当实,辄悉改定,以就其正。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圣人南面,盖取诸离,斯诚天子所宜协阴阳致麟凤之道矣。谨正书副上,惟不罪戾。」翻又奏曰:「经之大者,莫过於易。自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孝灵之际,颍川荀谞号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说西南得朋,东北丧朋,颠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叹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释,复不及谞。孔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岂不其然!若乃北海郑玄,南阳宋忠,虽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门,难以示世。」又奏郑玄解尚书违失事目:「臣闻周公制礼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是故尊君卑臣,礼之大司也。伏见故徵士北海郑玄所注尚书,以顾命康王执瑁,古'月'似'同',从误作'同',既不觉定,复训为杯,谓之酒杯;成王疾困凭几,洮颒为濯,以为澣衣成事,'洮'字虚更作'濯',以从其非;又古大
篆'丱'字读当为'柳',古'柳''丱'同字,而以为昧;'分北三苗','北'古'别'字,又训北,言北犹别也。若此之类,诚可怪也。玉人职曰天子执瑁以朝诸侯,谓之酒杯;天子颒面,谓之澣衣;古篆'丱'字,反以为昧。甚违不知盖阙之义。於此数事,误莫大焉,宜命学官定此三事。又马融训注亦以为同者大同天下,今经益'金'就作'铜'字,诂训言天子副玺,虽皆不得,犹愈於玄。然此不定,臣没之后,而奋乎百世,虽世有知者,怀谦莫或奏正。又玄所注五经,违义尤甚者百六十七事,不可不正。行乎学校,传乎将来,臣窃耻之。」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以典籍自慰,依易设象,以占吉凶。又以宋氏解玄颇有缪错,更为立法,并著明杨、释宋以理其滞。臣松之案:翻云「古大篆'丱'字读当言'柳',古'柳''丱'同字」,窃谓翻言为然。故「刘」「留」「聊」「柳」同用此字,以从声故也,与日辰「卯」字字同音异。然汉书王莽传论卯金刀,故以为日辰之「卯」,今未能详正。然世多乱之,故翻所说云。荀谞,荀爽之别名。
初,山阴丁览,太末徐陵,或在县吏之中,或众所未识,翻一见之,便与友善,终成显名。会稽典录曰:览字孝连,八岁而孤,家又单微,清身立行,用意不苟,推财从弟,以义让称。仕郡至功曹,守始平长。为人精微絜净,门无杂宾。孙权深贵待之,未及擢用,会病卒,甚见痛惜,殊其门户。览子固,字子贱,本名密,避滕密,改作固。固在襁褓中,阚泽见而异之,曰:「此儿后必致公辅。」固少丧父,独与母居,家贫守约,色养致敬,族弟孤弱,与同寒温。翻与固同僚书曰:「丁子贱塞渊好德,堂构克举,野无遗薪,斯之为懿,其美优矣。令德之后,惟此君嘉耳。」历显位,孙休时固为左御史大夫,孙皓即位,迁司徒。皓悖虐,固与陆凯、孟宗同心忧国,年七十六卒。子弥,字钦远,仕晋,至梁州刺史。孙潭,光禄大夫。徐陵字元大,历三县长,所在著称,迁零陵太守。时朝廷俟以列卿之位,故翻书曰:「元大受上卿之遇,叔向在晋,未若於今。」其见重如此。陵卒,僮客土田或见侵夺,骆统为陵家讼之,求与丁览、卜清等为比,权许焉。陵子平,字伯先,童龀知名,翻甚爱之,屡称叹焉。诸葛恪为丹杨太守,讨山越,以平威重思虑,可与效力,请平为丞,稍迁武昌左部督,倾心接物,士卒皆为尽力。初,平为恪从事,意甚薄,及恪辅政,待平益疏。恪被害,子建亡走,为平部曲所得,平使遣去,别为佗军所获。平两妇归宗,敬奉情过乎厚。其行义敦笃,皆此类也。
在南十馀年,年七十卒。吴书曰:翻虽在徙弃,心不忘国,常忧五溪宜讨,以辽东海绝,听人使来属,尚不足取,今去人财以求马,既非国利,又恐无获。欲谏不敢,作表以示吕岱,岱不报,为爱憎所白,复徙苍梧猛陵。江表传曰:后权遣将士至辽东,於海中遭风,多所没失,权悔之,乃令曰:「昔赵简子称诸君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虞翻亮直,善於尽言,国之周舍也。前使翻在此,此役不成。」促下问交州,翻若尚存者,给其人船,发遣还都;若以亡者,送丧还本郡,使儿子仕宦。会翻已终。归葬旧墓,妻子得还。会稽典录曰:孙亮时,有山阴朱育,少好奇字,凡所特达,依体象类,造作异字千名以上。仕郡门下书佐。太守濮阳兴正旦宴见掾吏,言次,问:「太守昔闻朱颍川问士於郑召公,韩吴郡问士於刘圣博,王景兴问士於虞仲翔,尝见郑、刘二答而未睹仲翔对也。钦闻国贤,思睹盛美有日矣,书佐宁识之乎?」育对曰:「往过习之。昔初平末年,王府君以渊妙之才,超迁临郡,思贤嘉善,乐采名俊,问功曹虞翻曰:'闻玉出昆山,珠生南海,远方异域,各生珍宝。且曾闻士人叹美贵邦,旧多英俊,徒以远於京畿,含香未越耳。功曹雅好博古,宁识其人邪?'翻对曰:'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昔禹会群臣,因以命之。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是以忠臣系踵,孝子连闾,下及贤女,靡不育焉。'王府君笑曰:'地势然矣,士女之名可悉闻乎?'翻对曰:'不敢及远,略言其近者耳。往者孝子句章董黯,尽心色养,丧致其哀,单身林野,鸟兽归怀,怨亲之辱,白日报雠,海内闻名,昭然光著。太中大夫山阴陈嚣,渔则化盗,居则让邻,感侵退籓,遂成义里,摄养车妪,行足厉俗,自扬子云等上书荐之,粲然传世。太尉山阴郑公,清亮质直,不畏强御。鲁相山阴锺离意,禀殊特之姿,孝家忠朝,宰县相国,所在遗惠,故取养有君子之謩,鲁国有丹书之信。及陈宫、费齐皆上契天心,功德治状,记在汉籍,有道山阴赵晔,徵士上虞王充,各洪才渊懿,学究道源,著书垂藻,骆驿百篇,释经传之宿疑,解当世之盘结,或上穷阴阳之奥秘,下摅人情之归极。交阯刺史上虞綦毋俊,拔济一郡,让爵土之封。决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义。主簿句章梁宏,功曹史馀姚驷勋,主簿句章郑云,皆敦终始之义,引罪免居。门下督盗贼馀姚伍隆,鄮莫候反。主簿任光,章安小吏黄他,身当白刃,济君於难。扬州从事句章王修
,委身授命,垂声来世。河内太守上虞魏少英,遭世屯蹇,忘家忧国,列在八俊,为世英彦。尚书乌伤杨乔,桓帝妻以公主,辞疾不纳。近故太尉上虞朱公,天姿聪亮,钦明神武,策无失谟,征无遗虑,是以天下义兵,思以为首。上虞女子曹娥,父溺江流,投水而死,立石碑纪,炳然著显。'王府君曰:'是既然矣,颍川有巢、许之逸轨,吴有太伯之三让,贵郡虽士人纷纭,於此足矣。'翻对曰:'故先言其近者耳,若乃引上世之事,及抗节之士,亦有其人。昔越王翳让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薰而出之,斯非太伯之俦邪?且太伯外来之君,非其地人也。若以外来言之,则大禹亦巡於此而葬之矣。鄞大里黄公,絜己暴秦之世,高祖即阼,不能一致,惠帝恭让,出则济难。徵士馀姚严遵,王莽数聘,抗节不行,光武中兴,然后俯就,矫手不拜,志陵云日。皆著於传籍,较然彰明,岂如巢、许,流俗遗谭,不见经传者哉?'王府君笑曰:'善哉话言也!贤矣,非君不著。太守未之前闻也。'」濮阳府君曰:「御史所云,既闻其人,亚斯已下,书佐宁识之乎?」育曰:「瞻仰景行,敢不识之?近者太守上虞陈业,絜身清行,志怀霜雪,贞亮之信,同操柳下,遭汉中微,委官弃禄,遁迹黟歙,以求其志,高邈妙踪,天下所闻,故(桓文)〔桓文林〕遗之尺牍之书,比竟三高。其聪明大略,忠直謇谔,则侍御史馀姚虞翻、偏将军乌伤骆统。其渊懿纯德,则太子少傅山阴阚泽,学通行茂,作帝师儒。其雄姿武毅,立功当世,则后将军贺齐,勋成绩著。其探极秘术,言合神明,则太史令上虞吴范。其文章之士,立言粲盛,则御史中丞句章任奕,鄱阳太守章安虞翔,各驰文檄,晔若春荣。处士(邓)卢叙,弟犯公宪,自杀乞代。吴宁斯敦、山阴祁庚、上虞樊正,咸代父死罪。其女则松阳柳朱、永宁(瞿素)〔翟素〕,或一醮守节,丧身不顾,或遭寇劫贼,死不亏行。皆近世之事,尚在耳目。」府君曰:「皆海内之英也。吾闻秦始皇二十五年,以吴越地为会稽郡,治吴。汉封诸侯王,以何年复为郡,而分治於此?」育对曰:「刘贾为荆王,贾为英布所杀,又以刘濞为吴王。景帝四年,濞反诛,乃复为郡,治於吴。元鼎五年,除东越,因以其地为治,并属於此,而立东部都尉,后徙章安。阳朔元年,又徙治鄞,或有寇害,复徙句章。到永建四年,刘府君上书,浙江之北,以为吴郡,会稽还治山阴。自永建四年岁在己巳,以至今年,积百二十九岁。」府君称善。是岁,吴之太平三年,岁在丁丑。育后仕朝,常在台阁,为东观令,遥拜清河太守,加位侍中
,推刺占射,文艺多通。
翻有十一子,第四子汜最知名,永安初,从选曹郎为散骑中常侍,后为监军使者,讨扶严,病卒。会稽典录曰:汜字世洪,生南海,年十六,父卒,还乡里。孙綝废幼主,迎立琅邪王休。休未至,綝欲入宫,图为不轨,召百官会议,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汜对曰:「明公为国伊周,处将相之位,擅废立之威,将上安宗庙,下惠百姓,大小踊跃,自以伊霍复见。今迎王未至,而欲入宫,如是,群下摇荡,众听疑惑,非所以永终忠孝,扬名后世也。」綝不怿,竟立休。休初即位,汜与贺邵、王蕃、薛莹俱为散骑中常侍。以讨扶严功拜交州刺史、冠军将军、馀姚侯,寻卒。汜弟忠,宜都太守;会稽典录曰:忠字世方,翻第五子。贞固干事,好识人物,造吴郡陆机於童龀之年,称上虞魏迁於无名之初,终皆远致,为著闻之士。交同县王岐於孤宦之族,仕进先至宜都太守,忠乃代之。晋征吴,忠与夷道监陆晏、晏弟中夏督景坚守不下,城溃被害。忠子谭,字思奥。晋阳秋称谭清贞有检操,外如退弱,内坚正有胆干。仕晋,历位内外,终於卫将军,追赠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耸,越骑校尉,累迁廷尉,湘东、河间太守;会稽典录曰:耸字世龙,翻第六子也。清虚无欲,进退以礼,在吴历清官,入晋,除河间相,王素闻耸名,厚敬礼之。耸抽引人物,务在幽隐孤陋之中。时王岐难耸,以高士所达,必合秀异,耸书与族子察曰:「世之取士,曾不招未齿於丘园,索良才於总猥,所誉依已成,所毁依已败,此吾所以叹息也。」耸疾俗丧祭无度,弟昺卒,祭以少牢,酒饭而已,当时族党并遵行之。昺,廷尉尚书,济阴太守。会稽典录曰:昺字世文,翻第八子也。少有倜傥之志,仕吴黄门郎,以捷对见异,超拜尚书侍中。晋军来伐,遣昺持节都督武昌已上诸军事,昺先上还节盖印绶,然后归顺。在济阴,抑强扶弱,甚著威风。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也。父康,汉末为庐江太守。谢承后汉书曰:康字季宁,少敦孝悌,勤修操行,太守李肃察孝廉。肃后坐事伏法,康敛尸送丧还颍川,行服,礼终,举茂才,历三郡太守,所在称治,后拜庐江太守。绩年六岁,於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孙策在吴,张昭、张纮、秦松为上宾,共论四海未泰,须当用武治而平之,绩年少末坐,遥大声言曰:「昔管夷吾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车。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论者不务道德怀取之术,而惟尚武,绩虽童蒙,窃所未安也。」昭等异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采纳为满意答案,如果有疑问,请补充。
⑸ 张纲传的原文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⑹ 万年历 黄道吉日 不宜行丧是什么意思
万年历黄道吉日中,不宜行丧的意思是最好不要进行出殡等丧事,黄历中的词汇还有:
1、开光:佛像塑成后、供奉上位之事。
2、纳采:订婚时受授聘金。
3、入殓:将尸体放入棺材。
4、移徙:搬家、迁移住所。
5、破土:第一次动起锄头挖土,多指阴宅。
(6)制服行丧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在现代,黄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套历法,与吉凶宜忌、冲煞、吉神凶煞、合害、纳音、干支、二十四节气、十二神、值日、胎神、彭祖百忌、六曜、九星、流年、太岁、三元九运、玄空九星、财神喜神贵神、星期、生肖、方位等等。
中国传统的历法,基础则是天干地支的排列组合与循环,循环意味着周而复始,同时也意味着再现。正是这种“再现”,让择日避忌有了意义。
古人制定历法,确定吉凶之日的根本依据,就是日月星辰。这其中星辰是确定日子的最关键的因素,而公历则基本上不去考虑这些,也就无有宜忌之说。
⑺ 后汉书张纲传的全文及翻译
原文: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荷国厚恩,而纵恣无底,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
书御,京师震竦。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诸梁姻族满朝,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婴闻,泣下,深感悟,乃辞还营。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亲为卜居宅,相田畴。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朝廷论功当封,梁冀遏绝,乃止。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纲自被疾,吏人咸为祠祀祈福。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诏曰:“故广陵太守张纲正身导下班宣德信降集剧贼张婴万人息干戈之役济蒸庶之困未升显爵不幸早卒。婴等缞杖,若丧考妣,朕甚愍焉。”拜纲子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译文:
张纲字文纪,年轻时就通晓经学.父亲张皓,被封为留侯.他虽为公子,却磨练平民的气节.被举荐为孝廉而不就任,司徒征辟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者,张纲因此被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任用放纵宦官。
张纲常心中激愤,慨然叹道:“污秽丑恶之人聚满朝廷,却不能奋不顾身献出生命解除国家的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于是退朝而上书,书呈上,但奏章没有得到理会.
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名使者出行巡视各地风气民情,他们都是德高大儒,声名为世所知,大多当过大官,只有张纲年轻,官位最低.其他人都奉命前往官署,唯有张纲把他的车轮埋在洛阳都亭,说:“豺狼一样暴虐奸邪之人当道,为何去查问那些狐狸一般的奸佞的坏人!”
于是上奏说:“大将军梁冀,蒙受国家大恩,却放纵肆意,实在是天威所不可赦,死刑所应施加的.谨分条陈述十五件他心中无君之事,这些都是臣子所切齿痛恨的.”书进献之后,京城震动.当时,梁冀的妹妹为皇后,正受厚宠,诸梁亲族满朝,皇帝虽然知道张纲进言正直有理,最终却不忍采用.
当时广陵贼寇张婴等众数万人,在扬、徐间,作乱长达十几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梁冀于是暗示尚书,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想用此事中伤他.以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兵马,张纲却只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之后,便率领吏卒十多人,直接来到张婴的营垒,安抚慰问,请求能够与头目相见。
一再表示朝廷的恩德.张婴起初大惊,看到张纲的诚心后,才出来拜见.张纲延请张婴坐在上座,询问他们的疾苦文言文阅读答案张纲传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父张皓,封留侯阅读答案.张婴听后,流下泪来,深受感动,于是告辞回营地。
第二天,率部下一万多人与妻子儿女双手反绑归降.张纲于是遣散张婴的部众,任凭他们离去;亲自为他们挑选宅子,察看田地;有想做官吏的子弟,都推荐召请他们。
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朝廷论功,将要封赏他,梁冀从中阻挡,于是便未对他封赏.天子嘉奖称赞他,征召他想加以提拔,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他,皇帝于是应允了.
张纲在郡任职一年,四十六岁去世.百姓老幼相携,到太守府哀悼的人不可胜数.张纲自从生病后,吏民都为他祭祀求福.张婴等五百多人穿戴丧服,背土堆成坟.皇帝下诏说:“已故广陵太守张纲,端正自身教导下属,宣扬德行诚信,招降收容巨盗张婴万人,平息了战争,拯救百姓于困苦之中。
未升显赫爵位,就不幸过早去世.张婴等为之服丧服执丧杖,如丧父母,朕十分同情你们!”于是任命张纲子张续为郎中,赐钱百万。
(7)制服行丧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张纲简介
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字文纪。少习经学,举孝廉不就。后被司徒征为御史。顺帝时宦官专权,朝政日非,纲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乃上书,建议削去宦官之权。
汉安元年(142年),顺帝诏选杜乔、周举、郭遵、张纲等八人巡行各州郡,七人皆耆儒知名,曾任高位,受命后即赴任,唯纲年少官微,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道,安问狐狸?”遂劾梁后之兄大将军梁冀及其弟河南尹梁不疑,列其罪行十五条,京师震动。
时梁后方得宠,顺帝虽知纲言直,终不能用。同年任广陵太守,诱降了张婴领导的农民起义军。
⑻ 后有邻居故人与其父同年者亡,因行丧制服.怎么翻译
《晋书·李胤传》讲到,李胤的父亲李信追求长生不老,去了海上,却从此失踪,杳无音讯。他怀疑父亲没死,所以不敢穿孝服。
同年:同年所生。
行丧:举行丧礼。
制服:制作孝服。
后来,邻居朋友中那些他父亲一年出生的人死了,(可以推测出他的父亲也应该已经亡故了,)他这才穿上孝服,为父亲行使丧礼。
⑼ 求文言文全文和解释
《后汉书 张纲传》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坚持磨练平民百姓的节操,被举荐为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