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术室里,进行哪些操作必须带手套
带手套属于双向保护,如果你觉得病人的血迹及体液会污染你的话你可以带手套保护你自己,此时带的只是一般的手套不需要带无菌手套,如果你参与无菌操作,就必须带无菌手套,包括打麻醉,接触手术器械,接触病人伤口等
Ⅱ 个人封存病历需要带什么
一、封存病历资料的程序是怎样的
1、参加封存病历的人员。建议加入作为见证人的第三方参加封存,可以避免上述互不信任、缺乏封存全程监督造成的诸多问题。第三方应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权威性,便于取得医患双方认可和信赖;第二,公正性,与医患双方无任何利害关系;第三,独立性,能够独立承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四,即时性,能够及时到现场处理问题和出庭作证;第五,专业性,了解相关法律和医学专业知识;第六,可及性,愿意参与医疗事故的处理过程。
2、制作封存记录或启封记录。病历封存记录的内容应包括5个要素:封存时间,封存地点,封存参加人,具体实施事项,操作实施的方法、步骤。此外还要有参加封存人员或者其代理人的亲笔签名、盖章,并注明时间。封存记录一式三份,医患双方各持一份,见证人保存一份。
启封记录的内容可以参照封存记录,所不同的是,如果没有患方参加,一定要有见证人在场。启封前要对封存的密封袋进行描述,启封后,要对从密封袋中取出的病历进行描述,对于启封的病历的去向、交予何人、有何用途也要做交待,而且,病历接收方也要在启封记录上签名。
3、制作规范的密封条。应选择不易破损、只能单向开启的密封袋,密封条要骑跨于袋口两侧,在密封条上要有参与病历封存的医患双方、第三方人员的亲笔签名,并注明封存的时间、地点。而且,密封条上签名的人员、时间、地点应与封存记录上一致。
4、封存病历的保管。一般情况下可以由当事医疗机构保管,这是法规所规定的。还可以采取委托第三方代为保管的方法。
二、封存病历需要注意什么
1、由于缺乏病历保全的具体操作方法,法规规定病历封存是医患双方自己进行,因而各医疗机构完全凭着各自的理解进行操作,方法各异,极不规范,导致病历保全无效或者发生争议的事件时有发生,也给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的调解工作带来被动。
2、病历保全仅仅是医患双方参与,没有第三方见证,而发生医疗事故争端的医患双方多数已失去信任感,由这样的双方保全证据本身也缺乏可信度。
3、缺乏对病历保全过程及封存后病历的真实性的监督,只要任何一方反悔或否认都可能引发对封存病历的争议,而且医疗机构、鉴定机构、人民法院、患者要证实病历的真实性都非常困难,举证成本极高。
4、病历封存的具体时间,是患者住院期间,还是患者出院、治疗终结之后,没有明确规定。实际上,有的医疗事故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病历资料并不完整,如抢救记录还来不及补记,且如果病人还在住院治疗,可能影响病人的治疗,病人在以后的治疗中还会产生新的病历资料。
5、病历保管由医疗机构承担,加大医疗机构的责任,并会引发一系列矛盾。如医疗机构有意隐瞒封存的病历,宣称其丢失且否认曾经保管过病历;患方认为医疗机构对封存的病历做了手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等。
6、具体的封存期限没有规定,使病历保管方额外承担无限期责任。
7、除了医患双方之外,作为医疗事故处理的第三方,如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医疗事故鉴定人员、法官、律师等是否有权启封病历,如何调阅封存的病历,没有明确规定。
Ⅲ 接触化学品岗位需要佩戴哪些劳保用品
有个标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1651-2008》可以参考一下。
但也没有说,可以把所有危险化学品一一罗列兵说明分别配置什么防护用品的。
要根据不同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来选取不同的防护用品。
一般购买化学品时,厂家都会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里面会具体说明应该配置什么防护用品。
就酒精而言(工业酒精,无水乙醇),它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皮肤可能接触时,应佩戴橡胶手套,如果大量接触,应佩戴化学防护手套;在可能产生飞溅时,应佩戴化学防护眼镜或护目镜,如果可能大量飞溅的,应佩戴化学防护面罩。
Ⅳ 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需要佩戴哪些劳动防护用品
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需要正确佩带防毒面具及袖套、围裙、靴套等个人防护器材,必要时应穿全身式防毒衣。
1、眼睛防护
戴上与皮肤密合的游泳镜或太阳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或有毒液滴溅入眼内。或用透明塑料薄膜袋包住头部,用毛巾扎住颈部,在口鼻处开孔。
2、呼吸道防护
装料口罩:用毛巾、纱布、旧布做成比普通口罩稍大的装料口罩,装填3~4cm厚的防毒滤料(如1~2mm的黏土粒、0.6~1.2mm的1:1生石灰和黏土混合颗粒、木炭粒、锯末,或浸10%~15%的碳酸钠等);或将毛巾铺平,把滤料倒在中央再进行折叠、缝制、安上系带;佩戴时必须固定,防止下坠和漏气。
3、消化道防护
遵照规定不得在工作场所喝水、吃东西、吸烟;工作后要脱去工作服,并洗手洗脸;事故污染区的水源、食品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4、皮肤防护
全身防护:可用雨衣、塑料布、薄膜、帆布、油布、毯子、棉大衣、斗笠或雨伞等遮住身体各部位,进行全身防护。
(4)接触病历应带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保、公安、卫生、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本地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立即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事故的危害区域及危害程度;
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大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4、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措施。
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居家观察如何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应从与患者最后一次无有效防护的接触起,采取医学观察14天。
在家中观察期间需与医学观察人员保持联系,并需要了解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掌握家庭预防的洗手、通风、防护和消毒措施,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密切接触者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谢绝一切探访。
(二)密切接触者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原则上不得外出,如果外出,经过批准,需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如密切接触者无独立居住条件,则其他共同居住人员生活中应与其至少保持1米距离。
(三)共处一室时,密切接触者应佩戴N95/KN95或医用外科口罩,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其他共同居住人员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最小化密切接触者,和其他共同居住人员生活共享区域,并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
(四)密切接触者的生活用品如清洁用品、餐具、寝具、衣物等均应独立,不可混用。共同居住人员应尽量避免接触密切接触者的生活用品。
(五)如密切接触者有独立居住空间,则其他共同居住者进入其居住空间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口罩需紧贴面部,且在居住空间活动过程中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如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应退出空间并立即更换口罩,摘下并丢弃口罩后需清洗双手。
(六)直接接触密切接触者或离开其居住空间后,需用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清洁双手,共同居住人员在准备食物、饭前便后均应清洁双手,如果双手不是很脏,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
(七)如双手比较脏,则使用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避免意外吞食用或引发火灾)。
(八)洗手液、肥皂等流水洗手后,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如果没有,也可用洁净的毛巾擦拭,但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九)密切接触者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或者使用之后正确清洗,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十)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清洁、消毒家庭成员频繁接触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十一)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摄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十二)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接触被密切接触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十三)医学观察期间,应关注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若其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就医,具体指导如下:
1.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N95/KN95口罩,不可佩戴有呼吸阀的口罩。
2.如果可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打开车窗。
3.时刻佩戴口罩和随时保持手卫生,在路上和医院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4.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Ⅵ 如果你的家人或者你的亲朋好友出现了疑似病例,而你接触了他们,你该如何处理
如果是这样,那必须要向疾控中心申报,在家等疾控中心的人员来处理。
Ⅶ 医务人员各种物品时带的手套各有那些
有胶皮手套,做手术是用的。
塑料手套,普通检查是用的。
线手套,后期部门用,太平间等。
棉手套,后勤锅炉房需要这个。
Ⅷ 与传染病患者接触时需带上什么 a手套 b防毒面具 c口罩 d隔离服
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时,须戴上 ( C ) A、手套 B、防毒面具 C、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