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帽子王”是民间对于清朝世袭罔替王爵的称呼,整个清朝一共只有12个,其中8个是满清开国之初战功赫赫的皇亲宗室,另外4个是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有大功于国的皇亲。实际上“铁帽子”一点都不保险,因为爵位虽然不会被皇帝除去,但是继承爵位的人是随时可以换的,整个清朝“铁帽子王”被治罪后换人的有不少。
“铁帽子王”比其他的爵位要多享受3项特权。
1、王爵可以世袭罔替,继承的时候不降低爵位等级;
2、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死后配享太庙;
3、“铁帽子王”有朝廷赏赐下来的世袭罔替王府。其实“铁帽子王”在清朝只是能够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至于在朝廷上有多大的权力完全是看能不能受到皇帝的重用,不然也只是一个清闲的皇室宗亲罢了。
B. 侯爷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侯爷即侯爵,是古代贵族的级别划分,并非职位。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
《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朝诸侯国中侯爵国有鲁国、齐国、陈国、蔡国、卫国、邢国、晋国、燕国、管国、滕国、杨国、箕子朝鲜、薛国、焦国、赖国、纪国等。
每个时代侯爵的地位不同。周代时,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清朝时,侯爵属于超品,比正一品都高。普通官员是无法得到的,即使丞相也不例外。只有皇亲国戚和有大功的臣民才有此殊荣。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在《清室优待条例》范围内除外)。此后,在“宣统复辟”和袁世凯复辟共95天时间,都大肆封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有封爵外,爵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西藏地区持续到1959年当地土地改革为止)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庄亲王)、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亲王胤祥、同治时恭亲王奕䜣、光绪时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共十二个王子孙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封爵分功封与恩封。功封是因功而封,可以“世袭罔替”——辈辈长子承袭爵位不降级。满族人入关后,有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家功封的王是“世袭罔替”的,俗称八家铁帽子王(后来又增加了雍正时怡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四家)。
恩封的爵位则是长子承袭时,辈辈经父亲下降—级爵位。但是亲王之子孙降到奉恩镇国公为止,不再下降;郡王的子孙降到奉恩辅国公为止;贝勒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镇国公为止;贝子的子孙降到不入八分辅国公为止;奉恩镇国公子孙降到镇国将军为止;奉恩辅国公子孙降到辅国将军为止。
C. 清朝铁帽子王有哪些特权呢
满清建国初期,有8大铁帽子王:6位和硕亲王、2位多罗郡王。
这8个人中,有6个人是努尔哈赤的儿子,2个人是皇太极的儿子。
中期,满清加封了4个铁帽子王,和硕亲王。
这4个人中,1个人是康熙儿子,2个是道光儿子。剩下1个比较特殊,是满清灭亡前才封的庆亲王。庆亲王是乾隆曾孙,并不符合以往的惯例。
但当时满清已经一塌糊涂,濒于灭亡,而庆亲王多少有些能力,后来还是清朝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也就只能依赖他。所以,隆裕太后才将他提拔为铁帽子王。
搞笑的是,最后庆亲王贪图袁世凯的巨额行贿,逼迫隆裕太后退位。
溥仪懂事以后,极度仇恨庆亲王,甚至超过了仇恨袁世凯。
D.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地位
中国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帝。王爵又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也称“一字王”,一般以历史上的国名为号,如秦王、晋王。郡王称“二字王”,一般以地名为号,如临淄王、陈留王。
原来,铁帽子王并非爵位,而是世袭罔替王爵的俗称。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爵位时就要降为郡王。郡王去世后,下一代继承到的爵位降为公爵。以此类推。但铁帽子王则不受此规则限制,亲王去世后,继承人还是亲王。
因此,铁帽子王在继承权方面比其他王爷要享受更多的福利。但在政治地位上,铁帽子王和其他王爷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情况。
清朝历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肃亲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还有四位在中后期因维护社稷立功受封的铁帽子王,他们是:怡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亲王奕欣(道光第六子)、醇亲王奕譞(道光第七子)、庆亲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孙)。
在这十二位铁帽子王中,谁的实力最强呢?这其实要看处于哪个时期。清朝入关前,礼亲王代善掌握着八旗中的正红旗和镶红旗,因此实力最强。清朝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权倾朝野,又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连顺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摄政王,实力最强自然毋庸置疑。
此后,皇权越来越集中,开国的八家铁帽子王都得老老实实听命于皇帝。因此也就没有谁强谁弱的说法。至于清朝中后期这四位铁帽子王,他们所处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E. 侯爷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侯爷即侯爵,是古代贵族的级别划分,并非职位。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
公侯伯子男,五爵位历史以有很久。在唐代封侯的比较多,所以按级别可以简单认为:
公爵是中央干部,
侯爵是省级干部,
伯爵是市级干部,
子爵是县级干部,
男爵是最低的乡镇干部。
清朝时,侯爵属于超品,比正一品都高。
普通官员是无法得到的,即使丞相也不例外。只有皇亲国戚和有大功的臣民才有此殊荣。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在《清室优待条例》范围内除外)。此后,在“宣统复辟”和袁世凯复辟共95天时间,都大肆封爵,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有封爵外,爵位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西藏地区持续到1959年当地土地改革为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侯爵
F. 铁帽子王是什么王他们能享受哪些特别待遇
铁帽子王是大清的王爵,甚至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大清王朝“铁帽子王”之爵位一共有12个,其中八位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至于另外四个也是大有来头。他们是雍正的铁哥们老十三和硕怡亲王胤祥以及晚清时期硕恭亲王奕欣,和硕醇亲王奕譞与和硕庆亲王奕劻。
虽然铁帽子王是王爷,但是跟明朝那样的分封制大为不同,没有封地,没有军队,他们都被集中在京城。
更何况,清朝是中央集权达到巅峰的时候,这些铁帽子王其实并不铁,得罪了皇帝,照样被法办。
G. 清朝铁帽子王手下最大的官是什么
“铁帽子王”是民间对于清朝世袭罔替王爵的称呼,整个清朝一共只有12个,其中8个是满清开国之初战功赫赫的皇亲宗室,另外4个是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有大功于国的皇亲。实际上“铁帽子”一点都不保险,因为爵位虽然不会被皇帝除去,但是继承爵位的人是随时可以换的,整个清朝“铁帽子王”被治罪后换人的有不少。
“铁帽子王”的爵位是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大清的时候册封的,但是“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的制度是从乾隆朝才开始的。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为了显示厚待皇亲宗室,借着给睿亲王多尔衮平反的机会,重新梳理了一遍皇室宗亲谱系,恢复清初八大宗室王爵最初封号,并将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明确颁行,这才有了最早的“八大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礼亲王爵位;努尔哈赤侄子济尔哈朗的郑亲王爵位;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的睿亲王爵位;努尔哈赤15子多铎的豫亲王爵位;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的肃亲王爵位;皇太极第5子硕塞的庄亲王爵位;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的克勤郡王爵位;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的顺承郡王爵位;清圣祖玄烨第13子允祥的怡亲王爵位;清宣宗旻宁第6子奕欣的恭亲王爵位;清宣宗旻宁第7子奕譞的醇亲王爵位;清高宗弘历17子永璘嫡孙奕劻的庆亲王爵位。
“铁帽子王”比其他的爵位要多享受3项特权。
1、王爵可以世袭罔替,继承的时候不降低爵位等级;
2、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死后配享太庙;
3、“铁帽子王”有朝廷赏赐下来的世袭罔替王府。其实“铁帽子王”在清朝只是能够享受更好地生活待遇,至于在朝廷上有多大的权力完全是看能不能受到皇帝的重用,不然也只是一个清闲的皇室宗亲罢了。
H. 清朝铁帽子王是一种怎样的爵位拥有什么权利
清朝最初的八位铁帽子王就是清朝的八旗旗主,最初的这些铁帽子王权力还是非常大的,八旗旗主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原本就非常的高,所以铁帽子王还是非常有权力的,虽然铁帽子王都是王爷。清朝对宗室诸王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是铁帽子王也有错必惩,动辄获咎,亲王、郡王的名号犹如铁帽子可以世袭罔替,但戴铁帽子的人可以随时更换,其实一点都不“铁”。
铁帽子王其实是清朝对对宗室的严格管理,随着辛亥革命爆发,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I. 侯爷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侯爷相当于现在的话,应该不是官员,而是待遇,侯爷并无实际职务,所以多数都是兼任其他职的。
放到现在可以对于正高职称这些。
纵观古今,历史上有多少被封侯加爵的古人,可以说是多之又多。数不清的古代人物拥有官爵。也许,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古代之事你若不了解,就不可能清楚古代“封侯”的权力有多大。在古代,拥有侯爵就代表你拥有很大的权威,可以支配许多人为你办事儿,不用担心你的所有,因为你是侯,低你一等的人就必须给你服务。一切决定权都属于你,只要你轻轻地动一动手指,就会要了别人的命。
在古代,你就是可以这么任性,这么霸道,这么随便。因为你的身份和地位决定你的权力。如果你在古代是一位侯爷,你就可以体会到那种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感觉。你是位侯爷,你就有很多的权力,比如拥有直接制裁他人的权力,拥有绝对的权威,拥有很高的地位。我们听说过千户侯,万户侯,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
千户侯就是有一千个人要向这个侯爷交税,你可想而知,他是有多么大的权力。在古代,封建势力很强,广大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却还要向这位千户侯交税,只是因为这是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就成了一种义务,百姓必须向他们交税。他们也有权纳税。万户侯不用我说,你们应该也知道,它的权力比千户侯还要大。然后,回古从今,你想一想是不是古代的侯爵就相当于现代的领导者。
对于一个县来说,就相当于县长。对于一个市来说,就相当于市长。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只要你出身王侯世家,你就可以继承侯位,当上侯爷。但是现代你若想要当上一个小小的县长也需要你自己凭本事得到。这样古代与现代相比较,你是不是更倾向于古代的侯爷呢?结果也可想而知。如果不比较,你就不知道古代与现代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古代“封侯”很随意,现代升官很不易。你说是不是呀。而且我告诉你,在古代封侯的话,你不但可以收税,根据古代世袭制,将侯位继承给自己的儿子,而且还拥有一夫多妻制的权力。这在现代可是不允许的,你懂的。现代讲究和谐开明平等,只允许一夫一妻制。其实古代之所以盛行一夫多妻制,也是有原因的。
在古代,一般都是一家一姓称天下。王侯势力的来源都是传宗接代而来的。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有下一代接替自己的位置,自己有一天挂了,也不会有遗憾。所以说嘛,想要扩大家族势力,还是得从自己着手,娶很多妻子来巩固地位。说了这么多,无论你听得懂不懂,你唯一知道的就是,古代“封侯”的权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