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菏澤標制服張帥帥

菏澤標制服張帥帥

發布時間:2022-05-14 05:13:51

❶ 晏子簡介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嬰,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齊庄公二年(公元前552年),晏子聽說晉國退軍,向齊庄公說晉軍施仁給我們,我們不能不義,於是齊庄公到澶淵同晉平公及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結盟,承認晉國的盟主地位。



(1)菏澤標制服張帥帥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舌戰群雄

晏子出使楚國,入朝時,為了嘲諷晏子短小的身材,楚國派身材高大的武士羅列在兩旁迎候,晏子對楚國陪同說:「我是為二國友好交往而來,並不是來與貴國交戰的。把這些武士撤下去吧。」陪同只得尷尬地叱退武士。

晏子進入朝門,楚國幾十員大臣等候著。晏子連續辯倒了楚郊尹鬥成然、楚大臣陽丐、楚右尹鄭丹、楚太宰啟疆、楚王車右囊瓦。最後楚大夫伍舉見大家難當晏子,忙解圍說:「晏平仲天下奇才,你們怎麼能跟他較勁呢,算了,楚王等著召見呢。」


❷ 菏澤的名吃有哪些

我就喜歡總結好吃的,哈哈

海家羊肉湯——-廣福北街電子大樓北100米
李家燒餅鋪——-廣福北街電子大樓北120米
老賈砂鍋——---醫專附近
米家燒牛肉——-曹縣
小胡同麻辣燙——一中後街
甏菜 干飯——---印刷廠對過
米線——--------一中門口的
地鍋雞 地鍋魚——聯通旁邊
涼皮——----------曹州影院對面
幸福擀麵皮 酸辣粉——東方紅後街
臭豆腐——--------東方紅大街橋頭
北冰洋刨冰——----三角花園
豆粥 花生粥——---台灣名吃
水煎包——-------一中前面那條街上
菏澤第一家雞蛋煎餅 魷魚——東方紅大街路中段
餛沌 雞爪子——--銀盛園
油門燒雞——------雙河路中段
豆沫 壯饃

羊肉湯:大多數菏澤的學生回家後第一頓早飯就會去喝羊肉湯,可見其令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強力推薦——
百壽坊:正宗單縣羊肉湯,味道純正,不過相對有點油膩
趙家:人民路惠慈醫院對過,其辣椒油堪稱一絕,極為適合就著餅吃甚至有人懷疑是用大煙殼做的,味道可見一斑。(我吃過的,離我家很近,呵呵……確實好吃啊!)另外,趙家的分店已經幾乎遍及各縣,如在鄆城的分店就在汽車站東兩三百米.
小康:位於菏澤汽車站和小商品城之間,沒去嘗過,聽同學說還不錯,而且,呵呵,我喜歡這個名字

燒餅:菏澤燒餅多層且芝麻多
強力推薦——
解放路北段靠近環城公園的一家尤為經典,起打燒餅的時間甚至大於我的年齡。尤其是剛剛打出來
的時候…呵呵,不說了,自己去嘗嘗吧\
電影院電子大樓西邊一點,老理發店對面,那燒餅,絕對,色香味都有.......(東方紅大街北邊有個地方的也挺好吃的,還記得二中旁邊的大同中學對面的那個燒餅店,實在好吃啊,他們有時候還做七毛錢的很大的燒餅,和臉一樣大,很大很大,嘿嘿……做燒餅的那麼男孩子長的也很帥,現在好像沒有了)

燒雞:強力推薦——
鄆城皮家燒雞:相當有歷史,相當有名,相當好吃,呵呵
菏澤加油門燒雞:雙河路中段,鍋爐廠門口,不僅僅是燒雞,熟食都不錯.

壯饃(我的最愛):鄆城名吃
強力推薦——
何家:鄆城汽車站路口西兩三百米,建議灌個雞蛋,味道更好
東城中學門口,那壯饃,既壯又美味.

燒驢肉:鄆城黃安吳家驢肉,在黃安鎮上,那是鋪天蓋地的吳老N驢肉啊,那傢伙,那場面,那是相當壯觀

炸蛤蟆:
聽名字挺嚇人,其實就是在面里灌上雞蛋再油炸,好久好久沒吃過了,還挺想來著

小魚湯:
只在曹縣見過,現炸的小魚,加上特製的湯料,經典!

燒牛肉:
曹縣名吃,王光牛肉也是曾經紅火一時的品牌,現在竟賣成天價,很有味道....

羊油餅:
單縣名吃,外酥里嫩,香!(是啊是啊,西關體育場有個阿姨做的真是香啊!好吃)

吊爐燒餅:
單縣名吃,風格和菏澤大燒餅不同,但卻有著與之相當的吸引力
南京灌湯包:
一同學南京歸來,深有感觸,菏澤的南京灌湯包比南京的還要正宗,無語吧

燒烤龍蝦廣場:
雖然談不上絕對的名吃,不過氣氛還是很有特色。推薦和平路燒烤龍蝦廣場,古邑後門也很不錯.

米線:
菏澤一中對過的李家和公路局旁的李家都不錯,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有什麼關系.還有那個酸菜魚米線,真是喝了一次,第二次不去都控制不住,米線館座落在南華對過,劉庄街里,在新華書店和農行之間那個胡同裡面,小袁酸菜魚米線,絕對一絕!!!!!!!(天呢!這么隱蔽的地方!你竟然也知道!你怎麼知道的啊 !真是強了,我也是在魯能打工的時候,到對面小胡同吃飯的時候知道的,真是好吃啊,魚肉嫩嫩滑滑的……倆字!好吃!)

手工水餃:
中銀家屬院旁,雖然店面不大,不過干凈衛生,實惠夠味.

羊羔肉:
主要是馬海羊羔肉,香而不膩。尤其是對於作為食肉動物的朋友,羊羔頭更為過癮

澤香苑羊蠍子肉:
在中華路與青年路交叉路口,那大塊大塊的羊蠍子肉,沾著他們自己配的芝麻醬,來瓶青菏泉啤酒,真是大快朵貽啊,那真是此感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啊.

面泡的:
估計很多人都不理解這三個字代表的是什麼吃的?只有我們菏澤才有的地地道道的東西,是一種油炸食品,外酥里滑,二口一個,或一口一個,在配著一碗西紅柿雞蛋湯,匝匝^(我爸炸的也絕對好吃,每次炸都要摔很久的面,那個好吃啊……擦擦口水)

粽子:
這個多麼典型的南方食品,在我們這賣的那可是如火如荼啊,有三角的,有不規則三角的,有插棍的,有黑的,有白的,有黑白相間的,還有一個美麗的粽子姑娘,天天騎個要從後面上去的帶大橫梁的男士鳳凰牌自行車,剪著時興的黑齊劉海,扎著兩把大麻花辨,憋著腔調,叫嚷:"誰妖蜜棗熱粽子不?"

牛肉板面:
這個山西的特色,跑我們這也是風風火火啊,在二中的朋友都會知道,在門口,他們一家總是來回遷移,從校門口的左邊牽到右邊,一個壯實憨厚的男人領著他勤勞淑惠的妻子,還有2個大眾美人.他們熱情,好客,能說會拉,有實在,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好吃,筋道,哪天走運還可以吃到他們做的虎皮雞蛋,很有必要嘗一次..(這個就不知道了吧,在二中後門快到大堤的那個地方,他們賣的牛肉板面才是一個好呢!有四絕:面,豆子,虎皮雞蛋,還有最香的辣椒!後三樣泡在老闆特製的湯料里!!那麼味美啊!和朋友去吃的時候,每碗要去加三四次辣椒…………好像搬走了,聽小焦說,她上次去的時候,老闆正好要在第二天搬家!!!)

粉肚:
這是我們下面一個縣的特產,大大滑滑的像皮球,裡面是純瘦肉加大大的香油,味道很是久久回盪,建議大家買真空包裝的,市面上賣的大多不很衛生^口感也比不上我說的..

川味:
不詳細介紹了,說做的最好吃,最經典的地址吧
大家一定要去嘗嘗啊,在南華後面,郵電局家屬院對過,一家上品川菜,一家正宗川味,,相比,正宗川味好些,那裡的菜道道夠味.推薦幾個:水煮魚,豆花魚,水煮肉片,松仁玉米^^^^
我最常去的是夾斜路最南頭的那家(鞋城對面),水煮魚、豆花魚很是不錯

滕州手擀麵:
有很多店,總店在一中附近,在李家燒餅對過,我見過擀麵的師傅,那..簡直比武松打虎氣勢還凶,力氣超大,所以擀出來的麵筋道就不用提了,配上小牛肉丁,自製辣椒,去對過買張餅,或燒餅,要上他主打.涼拌皮凍,芹菜豆芽肉,哎...........

❸ 2014菏澤單縣教師招聘最終名單出來了嗎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4菏澤單縣招考教師公示

以下342名同志經筆試、面試、體檢、考核,擬確定為2014年單縣教育部門錄(聘)用人員,現予以公示,公示期七天。

一、擬聘用人員名單

中學語文:安 榮 侯 曼 王 慶 馮訓麗 張美霞

於子宴 王秀芹 孫 平 劉新平

中學數學:賀婷婷 逄金霞 隋玉豐

中學英語:錢亞娟 魏 敏 蘇麗君 權莉莉 張英濤

劉 娟 劉榮樂 楊紅岩

中學政治:洪美華 趙秀秀

中學歷史:朱 林

中學物理:丁書敬

中學化學:張艷清 楊 敬

中學生物:葛 召 趙亭亭 門大帥 孫道兵 王 傑

張麗娜

中學信息技術:田中春 王沙沙 李元坡

中學地理:王 騰 王 濱 劉慶剛

中學體育:劉兆朋 萬文燦 夏丹丹 劉 飛

中學音樂:馬亭亭 徐 遲 李紅燕 趙 蕾 韓雪皎

高尚想 蔡 微

中學美術:白鳳傑 包 鋒 吳淑穎 李 穎 魏倩

劉芳芳 馬少影 楊 林 朱之文

小學語文:盧秋麗 謝懷斗 劉艷朋 董艷梅 李智慧

劉秀芳 潘哲英 高 陽 石永美 徐 靜

沈丹陽 劉 姝 曾 麗 劉 麗 閆慧敏

朱 敬 張海防 范林林 程若晨 孫艾嵐

張雪松 張美芹 杜 青 楊靜麗 王 麗

帥秋菊 楊 陽 趙 松 黃洪連 閆 芳

李翠雲 劉更香 刁 辛 徐錦秀 彭培培

毛慧敏 石長蘭 劉 慧 王 寧 孟 菲

趙 穎 韓艷麗 苗 燕 張小俠 趙艷麗

張素真 李 芬 李 靜 楊 傑 於 娜

王 凱 高 穎 李 棟 劉文青 張 旦

何 蘇 毛 冉 張 樂 紀雪冰 李際玉

董會麗 田舒舒 張 陽 郭春梅 張 真

朱麗娜 丁文旭 張愛萍 高福獻 付文亞

田芬芬 劉 帥 馬榮花 黃 松 包秋艷

韓忠娟 帥 慶 曹 筠 劉志丹 商 瑞

賈幼征 張 菡 劉偉偉 殷 方 張方玉

郭玉翠 李明霞 張 芝 竇建珍 盛言園

小學數學:孫記清 王玉娟 劉 閣 劉 傑 朱 濤

趙春秀 張 濤 彭小婭 劉 丹 王 碩

馬 璐 郭瑩瑩 王運傑 李 平 許丹彤

張永清 周秋菊 劉春艷 賀高路 李 萌

陳 雯 張瑞霞 劉文素 張寶印 高 園

李 燕 許 丹 張 晨 王方方 張曉紅

吳照營 魏復強 袁 蕊 楊麗萍 楊 敏

小學音樂:呼 然 張偉丹 劉瑞敏 張倩文 張則召

何漫漫 韓淑婷 郭爽爽 戚貝貝 李珊珊

李姝瑤 周素敏 趙玉茹 周再霞 段雪梅

小學體育:戴 新 李少騰 趙 耀 朱寶磊 張 偉

郝之軍 林美麗 曹 志 趙 峰 王 瑩

姜 艷 張 將 齊俊慨 李 明 許國棟

張洪合 王 浩 王 浩 劉茂密 侯春香

李金花 蘇瑞芳 吳文佳 葛同順 王 建

劉祥准 郭繼軍 唐 婭 丁 潔 劉秀芹

張榮耀 任興龍

小學美術:張善煊 段素芬 李娜娜 黃 蕾 蔡孝瑞

曹 朦 何仙仙 劉 盼 裴齊茹 陳興令

張 賀 譚生強 白鋒靜 林 新 夏廣洋

劉 曼 王中華 袁升進 李 曉 張媛媛

孫艷增 丁民華 謝瑞霞 王亭亭 柴德軒

謝天予 盧 陽 蔣美霞 蔡 霞 賈春晴

許薇薇 張春香 張 蕊

幼 師: 王 杏 陳會娟 時 越 孫春艷 郝英華

劉興爽 朱春旋 李 夏 金 麗 張文靜

李婭楠 宋 哲 付 露 史國碩 楊培榮

李文麗 趙 靜 李 霞 井 潔 張玲玉

田茗茗 塵 艷 許 萌 李 倩 杜鳳英

張雲霄 危洪? 時艷峰 馮素秋 竇海霞

苗春傑 吳海燕 張 磊 孟文靜 鄧佩佩

黃 婧 齊東瑩 高 輝 陳莉莉 塵 童

劉春秋 郭 倩 馬 錦 張 毫 李 冉

王春艷 劉晗晗 董素菊 盛惠娟 范 其

徐晶晶 范秋香 張 娟 楊玉歡 袁 涵

李 芳 陳彥青 黃 歡 時培迎 賈茹茹

時 珍 張 璇 丁淑文 朱麗娟 楊 芳

李 倩 李椿英 晁丹丹 孟賢賢 石 娜

鄭 娜 高莎莎 孔翠霞 郝愛雲 張遠遠

劉魯兵 葛 旋 王 紅

定向職位:葛慶華

二、公示時間

公示時間:2014年8月21日--8月27日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❹ 菏澤除桑庄那邊的淮南牛肉湯和馬家牛肉湯外還有哪的好喝求大神幫助

你好樓主 菏澤小吃大全攻略 本來在空間自己留著的好東西~給你份 馬家牛肉湯------楊庄路口向北150米 海家羊肉湯------廣福北街電子大樓北100米 李家燒餅鋪------廣福北街電子大樓北120米 老賈砂鍋--------醫專附近 小胡同麻辣燙----一中後街 甏菜乾飯--------印刷廠對過 米線——--------一中門口的 地鍋雞地鍋魚-----聯通旁邊 涼皮——---------圖書大廈西100米, 米皮——---------一中往西老王家,絕對經典 幸福擀麵皮酸辣粉--東方紅後街 臭豆腐-----------東方紅大街橋頭 北冰洋刨冰——----三角花園 豆粥花生粥--------台灣名吃 水煎包-----------一中前面那條街上 菏澤第一家雞蛋煎餅魷魚——東方紅大街路中段 餛沌雞爪子——--銀盛園 油門燒雞——------雙河路中段 糖糕--------------高平路的,拖拉機廠對面有一個,不孬 羊肉湯 強力推薦—— 羊肉湯:大多數菏澤的學生回家後第一頓早飯就會去喝羊肉湯,可見其令人無法抗拒的吸引力 百壽坊:正宗單縣羊肉湯,味道純正,不過相對有點油膩 趙家:人民路惠慈醫院對過,其辣椒油堪稱一絕,極為適合就著餅吃甚至有人懷疑是用大煙殼做的,味道可見一搬。 燒餅:菏澤燒餅多層且芝麻多 解放路北段靠近環城公園的一家尤為經典,起打燒餅的時間甚至大於我的年齡。尤其是剛剛打出來的時候… 電影院電子大樓西邊一點,老理發店對面,那燒餅,絕對,色香味都有....... 東方紅大街北邊有個地方的也挺好吃的 還記得二中旁邊的大同中學對面的那個燒餅店,實在好吃啊,他們有時候還做七毛錢的很大的燒餅,和臉一樣大,很大很大,嘿嘿……做燒餅的那麼男孩子長的也很帥,堪稱燒餅王子 燒雞: 鄆城皮家燒雞:相當有歷史,相當有名 菏澤加油門燒雞:雙河路中段,鍋爐廠門口,不僅僅是燒雞,熟食都不錯. 壯饃:東城中學門口,那壯饃,既壯又美味. 燒驢肉:鄆城黃安吳家驢肉,在黃安鎮上,那是鋪天蓋地的吳老N驢肉啊,那傢伙,那場面,那是相當壯觀 炸蛤蟆: 聽名字挺嚇人,其實就是在面里灌上雞蛋再油炸,不錯哦! 小魚湯: 只在曹縣見過,現炸的小魚,加上特製的湯料,經典! 燒牛肉: 曹縣名吃,王光牛肉也是曾經紅火一時的品牌,現在竟賣成天價,很有味道.... 羊油餅: 單縣名吃,外酥里嫩 吊爐燒餅: 單縣名吃,風格和菏澤大燒餅不同,但卻有著與之相當的吸引力 南京灌湯包: 一同學南京歸來,深有感觸,菏澤的南京灌湯包比南京的還要正宗 燒烤龍蝦廣場: 雖然談不上絕對的名吃,不過氣氛還是很有特色。推薦和平路燒烤龍蝦廣場,古邑後門也很不錯. 手工水餃: 中銀家屬院旁,雖然店面不大,不過干凈衛生,實惠夠味. 羊羔肉: 主要是馬海羊羔肉,香而不膩。尤其是對於作為食肉動物的朋友,羊羔頭更為過癮 澤香苑羊蠍子肉: 在中華路與青年路交叉路口,那大塊大塊的羊蠍子肉,沾著他們自己配的芝麻醬,來瓶青菏泉啤酒,那真是此感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啊. 面泡的: 估計很多人都不理解這三個字代表的是什麼吃的?只有我們菏澤才有的地地道道的東西,是一種油炸食品,外酥里滑,二口一個,或一口一個,在配著一碗胡辣湯 粽子: 這個多麼典型的南方食品,在我們這賣的那可是如火如荼啊,有三角的,有不規則三角的,有插棍的,有黑的,有白的,有黑白相間的,還有一個美麗的粽子姑娘,天天騎個要從後面上去的帶大橫梁的男士鳳凰牌自行車,剪著時興的黑齊劉海,扎著兩把****花辨,憋著腔調,叫嚷:"誰要蜜棗熱粽子不?······" 牛肉板面: 這個山西的特色,跑我們這也是風風火火啊,在二中的朋友都會知道,在門口,他們一家總是來回遷移,從校門口的左邊牽到右邊,一個壯實憨厚的男人領著他勤勞淑惠的妻子,還有2個大眾美人(有印象,板面西施~哈哈,那會兒我們班同學吃瘋了……).他們熱情,好客,能說會拉,又實在,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好吃,筋道,哪天走運還可以吃到他們做的虎皮雞蛋,很有必要嘗一次..(這個就不知道了吧,在二中後門快到大堤的那個地方,他們賣的牛肉板面才是一個好呢!有四絕:面,豆子,虎皮雞蛋,還有最香的辣椒!後三樣泡在老闆特製的湯料里!!那麼味美啊!和朋友去吃的時候,每碗要去加三四次辣椒…………好像搬走了 粉肚: 這是我們下面一個縣的特產,大大滑滑的像皮球,裡面是純瘦肉加大大的香油,味道很是久久回盪,建議大家買真空包裝的,市面上賣的大多不很衛生 川味: 不詳細介紹了,說做的最好吃,最經典的地址吧 大家一定要去嘗嘗啊,在南華後面,郵電局家屬院對過,一家上品川菜,一家正宗川味,,相比,正宗川味好些,那裡的菜道道夠味.推薦幾個:水煮魚,豆花魚,水煮肉片,松仁玉米 滕州手擀麵: 有很多店,總店在一中附近,在李家燒餅對過,擀出來的麵筋道就不用提了,配上小牛肉丁,自製辣椒,去對過買張餅,或燒餅,.涼拌皮凍,芹菜豆芽肉 海家羊肉湯------廣福北街電子大樓北100米 (湯很白,我個人不喜歡喝) 小胡同麻辣燙——---------一中後街(味道不錯) 豆粥花生粥----台灣名吃(不錯,強烈推薦花生粥,香。。。) 餛沌雞爪子——-銀盛園(味道不是一般的好,贊) 糖糕--------------高平路的(不知道哪家正宗,吃著一般) 鄆城皮家燒雞:相當有歷史,相當有名 (相當好吃) 燒驢肉:鄆城黃安吳家驢肉,在黃安鎮上,那是鋪天蓋地的吳老N驢肉啊,那傢伙,那場面,那是相當壯觀(對得起咱這張嘴) 小魚湯: 只在曹縣見過,現炸的小魚,加上特製的湯料,經典!(好喝) 涼皮——---------圖書大廈西100米 (涼皮比較勁道,俺認為特色是綠豆芽,香油) 炸蛤蟆: 聽名字挺嚇人,其實就是在面里灌上雞蛋再油炸,不錯哦!(很油膩,我不喜歡) 羊油餅: 單縣名吃,外酥里嫩 (我的大愛,香香。。。) 吊爐燒餅: 單縣名吃,風格和菏澤大燒餅不同,但卻有著與之相當的吸引力(還行吧,沒感覺特別好吃) 南京灌湯包: 一同學南京歸來,深有感觸,菏澤的南京灌湯包比南京的還要正宗(不喜歡吃,還是覺得油膩) 面泡的: 估計很多人都不理解這三個字代表的是什麼吃的?只有我們菏澤才有的地地道道的東西,是一種油炸食品,外酥里滑,二口一個,或一口一個,在配著一碗胡辣湯 (油,不喜歡) 粽子: 這個多麼典型的南方食品,在我們這賣的那可是如火如荼啊,有三角的,有不規則三角的,有插棍的,有黑的,有白的,有黑白相間的,還有一個美麗的粽子姑娘,天天騎個要從後面上去的帶大橫梁的男士鳳凰牌自行車,剪著時興的黑齊劉海,扎著兩把****花辨,憋著腔調,叫嚷:"誰要蜜棗熱粽子不?······" (愛吃 好吃。。。) 牛肉板面: 這個山西的特色,跑我們這也是風風火火啊,在二中的朋友都會知道,在門口,他們一家總是來回遷移,從校門口的左邊牽到右邊,一個壯實憨厚的男人領著他勤勞淑惠的妻子,還有2個大眾美人(有印象,板面西施~哈哈,那會兒我們班同學吃瘋了……).他們熱情,好客,能說會拉,又實在,當然最重要的就是好吃,筋道,哪天走運還可以吃到他們做的虎皮雞蛋,很有必要嘗一次..(這個就不知道了吧,在二中後門快到大堤的那個地方,他們賣的牛肉板面才是一個好呢!有四絕:面,豆子,虎皮雞蛋,還有最香的辣椒!後三樣泡在老闆特製的湯料里!!那麼味美啊!和朋友去吃的時候,每碗要去加三四次辣椒…………好像搬走了 (超好吃) 滕州手擀麵: 有很多店,總店在一中附近,在李家燒餅對過,擀出來的麵筋道就不用提了,配上小牛肉丁,自製辣椒,去對過買張餅,或燒餅,.涼拌皮凍,芹菜豆芽肉(手擀麵挺好的,就是服務不怎麼樣) 補充幾個地方哈 米線-----劉莊裡面的那個小袁酸菜魚米線 酸辣粉-----雙井街和道碑街交叉路口,真是過癮呀 牛雜面----八一街,三信購物廣場往西路北的,從他們還沒搬到那個地方的時候就經常喝,後來人家 搬走了,又一直跟蹤到那 蛋卷.芝麻餅之類的-----古邑商城門口的那家,每次上街都帶回來,味道不錯 雞蛋煎餅-----老二百貨旁邊那個小胡同有個女的攤的,幹了有十幾年了,只吃她家,別家從來不吃 驢肉火燒-----步行街東面那家不錯,麻辣燙也過癮,米線很是一般 娃娃魚---我的最愛,只要是有賣的就要嘗嘗,只是現在都不大賣了,太原路上的一把手相比較來說好點 混沌-----人民劇院往南對面的那家好喝,賣了也有年頭了,只喝他家的

❺ 戰國七雄是指哪幾個

網路: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秦國。

❻ 戰國七雄時的歷史文武名將歷史和事跡,盡量多點,謝謝

戰國七雄指歷史上東周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和秦,這七個國家被史家稱作「戰國七雄」。七雄的形成
春秋末年,列國兼並,剩下的大國主要有西方的秦,中原以北的晉,東方的齊、燕,南方的楚、吳、越。 戰國早期,上述大國,除吳於公元前473年被越所滅,全都保存下來。秦國、燕國實力較弱,比較強大的是晉、齊、楚、越四國。其中晉國經過六卿之間的兼並,公元前453年,形成趙、魏、韓「三家分晉」的局面,號稱「三晉」。三晉在戰國初期最強大,常常聯合兵力進攻其他國家。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策命三晉為諸侯。齊國自公元前481年陳成子陳恆(亦稱田恆)殺齊簡公,專擅齊政,形成「田氏代齊」的局面。但戰國初期,齊實力暫時弱於三晉。楚國雖向東方略地擴展,但其北上與三晉爭奪鄭卻遭受失敗。越國滅吳後曾強盛一時,進入戰國後因長期內亂,勢衰。公元前333年,為楚所敗。
初起階段
戰國中期,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爭雄的格局逐漸形成。最初,魏在各大國中實力最強,但三晉聯盟中由於趙國不滿魏國的壓制,三晉同盟瓦解,兵戎相見,後來居上的齊、秦夾擊魏國,魏四面受敵,逐漸衰落下去。楚國任用吳起變法,國勢頗振,稱雄江南。趙、韓亦攻滅周邊小國,並於公元前367年,乘周內亂,把周分裂為西周(以王城為都)和東周(以鞏為都)兩個小國,逐漸佔領周的外圍地區。各國中只有燕實力仍較弱,因有趙國作為屏障,亦得以保全。由於國內變法的成功,齊、秦成為東、西兩大強國。雖然魏惠王在公元前344年稱王,但在桂陵之戰(前353)和馬陵之戰(前341)中兩次敗於齊國,遂被迫在公元前334年,與齊威王「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也自稱為王。隨後韓、趙、燕、中山和宋也都先後稱王。各大國紛紛拉攏新興諸侯國,出現合縱連橫的高潮。合縱連橫的實質是秦與齊、楚這東西兩大對峙集團的斗爭。秦在這一期間基本上居上風,先後制服韓、魏,重創楚國,攻滅巴蜀。齊因未與秦直接交鋒,仍保持東方霸主地位。趙亦實力較強,趙武靈王曾實行「胡服騎射」,圖滅中山和攻略胡地。
高潮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並更加激烈。楚違背縱約,與秦結盟,但在齊、韓、趙以及背盟的秦國的兩面夾擊下,一蹶不振。趙滅中山。國力強盛。齊雖挾韓、魏與秦相抗衡,但卻難以阻止秦對韓、魏的蠶食進攻。公元前288年,齊、秦並稱東、西帝,旋皆放棄帝號。次年,蘇秦、李兌合趙、齊、楚、魏、韓五國攻秦,罷於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秦歸還部分趙、魏失地求和。次年,齊滅宋。秦遂主謀合縱攻齊。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使樂毅為將,合燕、秦、韓、趙、魏五國攻齊,攻入齊都臨淄,佔領齊國長達五年。公元前279年,齊將田單組織反攻,收復失地。齊雖復國,但元氣大傷,從此無力與秦抗衡。這以後秦的對手主要是趙國。秦在進一步削弱楚的基礎上,向東積極發展,與趙形成正面對抗。公元前262-前260年,秦、趙在長平(今山西高平)激戰,秦將白起慘敗趙軍(長平之戰)。公元前259年,秦進圍趙都邯鄲,達三年。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楚春申君救趙敗秦,解除邯鄲之圍。趙雖轉危為安,但受創慘重。
尾聲
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秦乘勢各個擊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編輯本段階段
戰國時期的254年,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魏國獨霸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較早地實行了社會改革,使魏國成為最先強盛的國家。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進攻趙國。魏軍橫沖直闖,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逼近趙都邯鄲。在這形勢危急的情況下,趙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帥,出兵救趙。孫臏說:要想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勸解兩個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派兵解圍,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採取避實擊虛的策略,造成敵人的後顧之憂。田忌接受孫臏的意見,領兵殺向魏國都城大梁。龐涓聽說大梁吃緊,領兵回救,星夜趕路。孫臏、田忌將齊軍埋伏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靜等魏軍前來決戰。魏軍長途行軍,疲於奔命,人困馬乏。雙方一經交戰,魏軍全線崩潰,龐涓被生擒,齊軍獲得全勝。這就是以「圍魏救趙」的戰法著名於世的「桂陵之戰」。 事隔不久,魏國聯合韓國打敗齊國,挽回了敗局。魏國在中原又成為第一強國。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仍派田忌、孫臏率軍解救韓國。孫臏採取增兵減灶、誘敵深入的戰術。齊軍佯敗後退,第一天留下了10萬人做飯的鍋灶,第二天減少到5萬人的鍋灶,第三天減少到3萬人的鍋灶。太子申以為齊軍逃亡嚴重,窮追不舍。這時,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等太子申帶兵追到馬陵,孫臏一聲令下,齊軍金鼓齊鳴,萬箭齊發,大敗魏軍,太子申被殺。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此後,魏惠王和齊威王會盟徐州,雙方妥協,均分東方的霸權地位。
齊秦爭強
魏國逐漸衰弱,齊國和秦國成為東西對峙的兩個霸主,進入了齊、秦爭強時期。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一躍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 這時,東方的齊國與秦國旗鼓相當,雙方在不斷兼並周圍弱國、擴大勢力范圍的同時,又進行著所謂「合縱」、「連橫」的外交斗爭。「合縱」就是指弱國聯合起來,阻止強國進行兼並。「連橫」就是強國迫使弱國幫助它進行兼並。實際上「合縱」和「連橫」都是爭取暫時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進一步兼並土地,擴張領土。 齊秦斗爭的焦點在於爭取楚國。楚國的國力開始很弱。
合縱連橫
戰國初期,楚悼王任用吳起為令尹,實行變法,國勢富強,一舉打敗了魏國並出兵伐秦。自楚悼王至楚威王,楚國國力頗強,大有與秦、齊成爭霸之勢。楚威王死後,楚國漸漸衰落。楚懷王在位時,秦國派張儀入楚鼓吹「連橫」,勸楚絕齊從秦,並口頭許願,以歸還楚國商於(在今河南淅川縣西南)600里地方為代價。楚懷王信以為真,就和齊國斷交。當楚國派人向秦國討取土地,秦相張儀狡猾地說:「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沒聽說是六百里。」楚懷王十分惱火,發兵攻秦。結果吃了敗仗,楚兵被殺800人,楚將屈匄被俘,漢中地方被案國佔去。楚懷王又調動所有兵力與秦軍戰於藍田。魏國乘楚國空虛,襲擊楚國。齊國卻不支援楚國。楚國吃了大虧,從此一蹶不振。 這時,齊秦斗爭趨於白熱化。公元前298年,齊、韓、魏、趙、中山等五國聯軍攻入函谷關。秦國被迫退還奪去韓、魏的一些地方,五國才退了兵。齊國成為關東各國的盟主。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自稱西帝,尊齊閔王為東帝,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拉攏齊國,破壞了關東的「合縱」聯盟。 公元前286年,齊國滅掉宋國,一時威勢很盛,引起各國的不安。秦國聯合了燕、楚、韓、趙、魏等國共同伐齊,於公元前284年,在濟西(今山東聊城南)大敗齊軍。燕國自昭王即位後,招納賢能,任用樂毅為將,決心報齊國入侵之仇。這時,趁勢攻下齊的國都臨淄,連下七十餘城,並入燕國版圖。後來,齊將田單利用燕國內部矛盾,驅逐燕軍,收復了失地。然而,齊國已經喪失了與秦國抗衡的能力。 秦國在「合縱」斗爭中削弱了齊國,開始向東方大發展。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國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遷國都於陳(河南淮陽),秦國奪得巫郡和黔中郡。楚又遷都到壽春。楚國更加削弱了。
秦趙之戰
公元前260年,秦將白起率軍進攻韓國的上黨郡,郡守投降趙國。趙國派著名大將廉頗率大軍鎮守長平(山西高平),築壘堅守,以逸待勞,與秦軍相持三年,不分勝負。秦國丞相范雎派人到趙國行施「反間計」,散布廉頗壞話。趙王信以為真,就派那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替換廉頗。趙括驕傲輕敵,一到前線,下令傾巢出擊。秦將白起採取了誘敵深入、迂迴包抄的戰術,迫使趙軍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作戰。在一次突圍中,趙括被秦軍亂箭射死,趙國40萬大軍降秦,白起把他們全部活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秦軍乘勝前進,進圍趙都邯鄲。趙向魏求救,魏派晉鄙率兵救趙。因怕秦軍,半路上逗留觀望。公元前257年,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盜出魏王的虎符,假傳軍令,挑選八萬精兵援救趙國。同時,楚國援軍趕到,聯合打敗秦軍,解除邯鄲之圍。這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歷史事件。
秦並六國
秦國雖然暫受挫敗,但實力雄厚,六國沒有一個能單獨抗秦。秦國統一六國的形勢完全成熟了。 經過十幾年的休整,從公元前231年開始,秦國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至公元前221年,消滅了其他六國,統一了中國。從此,中國由一個諸侯割據稱雄的封建國家轉變為一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國家。
編輯本段著名諸侯
魏文侯(?—前396年)前445年即位,在位49年。 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春秋末期晉國魏氏宗主,戰國初期魏國的開國之君,魏國百年霸業的建立者。前403年,魏斯、韓虔、趙籍受封為諸侯,三家分晉。在位期間,積極改革,勵精圖治,任賢用能,聯合韓趙,攻略天下,使魏國成為戰國前期最強盛的國家,中原的霸主。 秦孝公(前382-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嬴姓,[1]名渠梁,秦獻公子,即位時秦國比較落後,遭東方各國歧視,他任用衛鞅為相,實行變法,即「商鞅變法」,鼓勵生產,論功行賞,實行連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國廢除奴隸制的過程,國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於前338年,時年45歲。他死後商鞅被殺,但變法的成果被繼承下來,秦國逐漸發展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 齊威王(前356~前320)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媯姓,田氏,名因齊,田齊桓公之子。齊國國君本是姜姓呂氏[2],是呂尚的後人,齊威王的祖父廢掉呂氏,自立為齊君,齊威王即位時已三世。他很注意選拔人才,用孫臏為軍師,兩次大敗魏軍,並在馬陵射殺魏將龐涓,從此魏國一蹶不振。齊威王還從諫如流,鄒忌諷齊王納諫寫的就是齊威王。他在位36年,死於前320年。 魏惠王(?-前319)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子。即位時魏國經過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經營,正處於鼎盛時期。魏惠王繼父祖之基業,使魏國雄踞中原。但在以後的重大戰爭中,屢次戰敗,魏國霸業開始衰弱,他死於前319年。 楚威王(?—前329年)前339年繼位,在位10年。 羋姓,熊氏,名商,楚宣王之子。戰國時楚國頗具雄才的英主。在位期間,楚國強盛一時。前333年,越王無疆攻打楚國。楚威王率軍大敗越軍,殺越王無疆,並吞吳地。楚國復興,極盛一時,前329年崩。 趙武靈王(?-前295)前325即位,在位27年 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趙國是經「三家分晉」後建立的諸侯國,趙武靈王即位時屢受匈奴侵擾,他進行改革,「胡服騎射」,獎勵耕戰,國力日強,前298年,他讓位與兒子何,後於前295年,因內亂死於沙丘宮中,趙國大亂。 燕昭王(?-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 姬姓,名職,周召公三十八代孫。燕國在戰國七雄中最小,屢次敗於齊國,燕昭王發誓報仇,他以重金求賢才,招到樂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國聯合趙,楚,韓,魏諸國大舉伐齊,大敗齊軍,陷齊城七十餘。燕昭王死於前279年。 秦昭王(公元前324——前251年)在位55年 嬴姓,名則,一名稷,秦惠王之子,秦武王之異母弟。弟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初由其母宣太後當權,外戚魏冉為相,史稱「王少,宣太後自治事,任魏冉為政,威震秦國」。魏冉舉白起為將,先後戰勝三晉、齊、楚等國,取得魏的河東和南陽、楚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公元前266年,昭王聽信魏人范雎的話,奪宣太後、魏冉等人的權,拜范雎為相,改行遠交近攻的策略,又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勝趙軍,公元前256年又滅亡東周,奠定了秦統一戰爭的勝利基礎。 秦王政(公元前259—前210年),嬴姓,趙氏[1][3],名政,秦莊襄王之子,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後統一天下為秦始皇。
編輯本段各國簡介
韓國
姓:姬 || 氏:韓 韓國先祖為晉公族。曲沃桓叔生子萬,封於韓原,立韓氏。後晉國稱霸,韓氏中衰。至韓厥,為晉悼公正卿,晉悼公復霸,韓厥之力頗多。後韓起執政晉國27年,韓氏顯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韓虔與趙、魏同為諸侯,建立韓國。 韓虔位列諸侯,不及魏氏強盛。「三晉」同盟之時,韓國隨之瓜分中原,獲利頗多,國勢達到鼎盛。但由於韓國四面受敵,且國人不尚武,屢為列強所攻打。在殘酷的戰國烽煙中,韓國不得不先後依靠於魏、齊、楚、趙、秦等大國 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 趙國
姓:嬴 || 氏:趙 趙國先祖造父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寵。後平定徐國之亂中,造父軍功顯赫,乃受封於趙城,立趙氏。趙氏大宗的宗主後位列周王卿士。周幽王時,叔帶因見周室腐敗,離開鎬京,來到晉國。以下七代而至趙衰,輔佐晉文公成就霸業,趙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晉為諸侯,趙氏正式建國。 三晉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晉陽之戰之團結。韓趙魏三晉經常結成三晉同盟,一起行動,共同進退。時三晉在魏文侯的領導下,形成一股極強的軍政勢力,破齊、伐秦、敗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敵。 由於魏韓兩個的主戰場在南方,趙國獲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國排擠,魏趙矛盾升級。前375年,趙成侯繼位,公子朝作亂。魏武侯公開支持,並幫助公子朝攻打邯鄲,魏、趙徹底決裂,宣布著三晉蜜月期的結束。時魏國正盛,齊、秦、楚悄然崛起。前354年,魏惠王派上將軍龐涓攻打趙國,兵圍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楚。齊威王遣田忌出兵。田忌以孫臏謀,圍魏救趙。 經過各大國與魏國長期的周旋,魏國霸業漸衰,趙國逐步崛起。魏國比鄰秦國,屢次為秦國所攻,魏國不得不採取合縱抗秦措施,與中原諸侯重修盟好。前325年,魏惠王發起魏、趙、韓、燕、中山的五國相王。年輕的趙武靈王也興致勃勃的始稱趙王。時趙孱弱,屢見欺。武靈王曰「無其實,敢處其名耶?」去王號,並終生不再稱王。 後趙武靈王奮發圖強,巧妙的從中原諸侯的混戰中擺脫出來,領導國人,衣胡服、習騎射,史稱「胡服騎射」。趙國實力因此大大增強。史載「時趙之強,甲於三晉」。前299年趙君退位,立王子何為君,是為趙惠文王,自號主父。前296年,趙主父翦滅中山國,獨吞其地。又北略胡地,拓土千里。 趙主父死後,趙惠文王繼其父之烈,漸與秦成爭霸之勢,成為秦國統一天下的最終對手。前262年,秦王齕、趙廉頗對峙於長平,雙方形成慘烈的拉鋸戰。至前260年,趙孝成王以趙括替廉頗,秦昭王以白起換王齕。不久白起圍趙軍長達40餘日,趙軍全軍覆沒。趙國國力大衰。 前228年,秦王政派軍滅趙國,俘趙王遷。 趙國歷代王侯世系表 趙籍(烈侯)

魏國
姓:姬 || 氏:魏 魏國先祖為畢公高,後畢國亡,公族稱畢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畢萬,侍奉晉獻公為車右,因軍功封於魏城,立魏氏。晉悼公時提拔魏絳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晉國六卿行列。魏氏發家較晚,較之其餘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駒夥同趙、韓滅智伯,剖分晉國。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為諸侯,史稱魏文侯。 初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至魏惠王時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又稱梁國。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攻魏,決河溝灌大梁城,虜魏王假,滅魏。 魏文侯時期,魏國獨佔中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較早地實行了社會改革,使魏國成為最先強盛的國家。軍事上,以吳起、樂羊為將,滅中山(魏文侯死後復國),聯韓趙,敗嬴秦,弱羋楚,攻姜齊,中原地區魏氏獨大。魏文侯死後,魏武侯立,繼續著魏國的強盛。時魏東伐西討,南征北戰。但魏、趙關系逐步緊張,三晉後院失火。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皆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卻一味窮兵黷武。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兵進攻趙國。魏軍橫沖直闖,如入無人之境,很快逼近趙都邯鄲。在這形勢危急的情況下,趙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派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帥,出兵救趙。孫臏說:要想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勸解兩個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派兵解圍,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採取避實擊虛的策略,造成敵人的後顧之憂。田忌接受孫臏的意見,領兵殺向魏國都城大梁。龐涓聽說大梁吃緊,領兵回救,星夜趕路。孫臏、田忌將齊軍埋伏在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靜等魏軍前來決戰。魏軍長途行軍,疲於奔命,人困馬乏。雙方一經交戰,魏軍全線崩潰,齊軍獲得全勝。 事隔不久,魏國聯合韓國打敗齊國,挽回了敗局。魏國在中原又成為第一強國。公元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仍派田忌、孫臏率軍解救韓國。孫臏採取退兵減灶、誘敵深入的戰術。齊軍佯敗後退,第一天留下了10萬人做飯的鍋灶,第二天減少到5萬人的鍋灶,第三天減少到3萬人的鍋灶。龐涓以為齊軍逃亡嚴重,窮追不舍。這時,孫臏在馬陵設下埋伏,等龐涓帶兵追到馬陵,孫臏一聲令下,齊軍金鼓齊鳴,萬箭齊發,大敗魏軍,龐涓自殺,魏太子申被俘。這就是著名的「馬陵之戰」。此後,魏惠王和齊威王會盟徐州,雙方妥協,均分東方的霸權地位。 後來,魏國逐漸衰弱,齊國和秦國成為東西對峙的兩個霸主,進入了齊、秦爭強時期。
楚國
姓:羋 || 氏:熊 先秦羋姓(羋本作幁)周朝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亦稱荊。羋姓是所謂「祝融八姓」之一,始祖為季連。季連的後世子孫鬻熊為周文王師。古書記載,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為氏,但據出土戰國晚期楚國銅器銘文,楚君名號皆以酓為氏。鬻熊曾孫熊繹僻處荊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帶),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陽(今湖北秭歸),從此立為國家。 進入春秋後,楚國國力強盛,與晉國長期爭霸.。春秋晚期,楚長期陷入公族內亂,風頭漸漸被臨近的吳國搶去。 公元前506年,吳敗楚於柏舉(今湖北麻城),五戰及郢,攻入楚都。昭王逃入隨,使申包胥請救於秦。次年,秦、楚敗吳於稷(今河南桐柏),吳引兵去。昭王滅唐(在今湖北隨州),還歸郢,遷都鄀(今湖北宜城東南)。昭王復國後,又滅頓(在今河南商水)、胡(在今安徽阜陽)等小國。昭王卒,子惠王立。公元前481年,平王太子建之子勝,為白公,襲殺令尹子西和司馬子期於朝,劫惠王。葉公子高出兵,平定白公之亂,再度滅陳。 戰國早期,楚惠王再度滅蔡,佔領淮水流域;公元前431年,簡王北上滅莒(在今山東莒縣)。簡王卒,聲王立,立僅六年,「盜」殺聲王。楚悼王立。時三晉強盛,楚國多次與晉軍交戰,然今非昔比。三晉多次大敗楚軍,楚國黃河以南大片土地被三晉所佔,楚軍一勝難求。後悼王任用魏將吳起變法,南收揚越,佔領洞庭、蒼梧,楚國稍見起色。 戰國中期,楚威王敗越。楚懷王時,楚與齊縱親。公元前318年,魏、趙、韓、燕、楚等國合縱攻秦,以楚懷王為縱長,不勝而歸。秦使張儀入楚,離間齊、楚,許與商(今陝西商縣)、於(今河南西峽一帶)之地六百里,已而背約不與,楚因伐秦。公元前312年,奏敗楚於丹陽(今河南西峽一帶),取楚漢中。楚反攻,秦又敗楚於藍田(今陝西藍田)。楚服秦,但仍與齊、韓合縱。 戰國晚期,楚背齊合秦。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攻楚,大敗楚軍於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懷王入秦被執,後三年死於秦,楚從此一蹶不振。頃襄王時,秦繼續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破楚拔郢,楚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頃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黃歇(封為春申君)為相。公元前257年,黃歇與魏信陵君救趙敗秦。次年,楚滅魯。公元前253年,楚遷都巨陽(今安徽太和東南)。公元前241年,楚遷都壽春(亦稱郢,今安徽壽縣西南)。考烈王卒,李園殺黃歇,立幽王。幽王卒,同母弟猶代立為哀王。哀王立僅二月余,為庶兄負芻之徒襲殺,負芻立為王。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破楚,虜王負芻,楚國滅亡。
燕國
姓:姬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個諸侯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國滅亡。 起源: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封宗室召公於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燕國建國以後與中原各地來往甚少,文化較中原落後,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險些亡國,憑借齊國「尊王攘夷」的軍事幫助才得以保全,並進而在日後有了發展。 鼎盛: 前323年,公孫衍發起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前314年,燕王噲禪讓於相邦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亂,失敗被殺。齊國、中山國趁機伐燕,燕國大敗幾乎被滅,燕王噲和子之被殺。齊國退兵後,燕人擁立在韓為質的公子職,是為燕昭王。昭王即位後禮賢下士,築黃金台,各國士人「爭趨燕」。樂毅自趙國來,鄒衍自齊國來,劇辛自趙國來。(此節據楊寬《戰國史》作了修正。) 昭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70餘城,殺死齊閔王。齊地只剩除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 覆滅: 燕太子丹年輕時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太子丹並沒有致力振興燕國,而是尋找到一位叫荊軻的刺客。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前228年,秦國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近燕國。前227年,太子丹送荊軻和他的13歲的助手秦舞陽到易水之畔(現河北易縣)。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荊軻刺殺秦王趙政[4]未遂。這一事件給了秦國一個進攻燕國的借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佔領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滅於秦。
齊國
本為姜姓,呂氏。田氏代齊後,史稱「田齊」,媯姓,田氏。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 開國君主: 呂尚 都城: 營丘(後稱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地理位置 :今山東北部 建國時間:約前11世紀 滅亡時間:前379年(為田齊所滅)(田齊)前221年(為秦所滅) 歷史: 春秋時期,齊桓公首霸中原。齊桓公死後,人亡霸滅。 春秋末年,齊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並。公元前548年,崔抒殺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慶封滅崔氏之族。慶封專齊政。次年,慶舍與欒、高(齊惠公之後)、陳(田)、鮑四族攻慶封,慶封奔吳。景公時,陳桓子施惠於民,民歸陳氏,陳氏因而強大。公元前532年,陳桓子聯合鮑氏攻欒氏、高氏,欒施、高疆奔魯。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國氏、高氏(齊文公之後)立晏孺子,次年,陳僖子聯合鮑氏攻國氏、高氏,國夏、高張奔魯,遂殺晏孺子,立公子陽生為齊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殺,闞止為政。公元前481年,陳成子殺闞止,專齊政。公元前386年,陳成子玄孫太公和立為諸侯,遷齊康公於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呂氏絕祀。 田齊媯姓國家,出於陳厲公之子陳完。陳與田古音相近,故古書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陳完入齊,事齊桓公。陳完傳五世至陳桓子,陳氏開始強大。以後陳氏逐漸兼並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族,專齊政。田齊的國都仍在臨淄,疆域亦襲姜呂氏之舊。 田齊立國時,已經進入戰國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齊侯。太公和之孫桓公午在國都臨淄的稷下置學宮,「設大夫之號」,招聚天下賢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齊侯。到威王、宣王時,稷下人才濟濟,成為東方學術文化的中心。齊威王任用鄒忌為相,改革政治,齊國遂強大。公元前353年,齊大敗魏軍於桂陵。公元前341年,齊又大敗魏軍於馬陵。公元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會徐州相王」,正式稱王。威王晚年,相邦鄒忌與將軍田忌爭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臨淄,求鄒忌,不勝,逃亡楚國。齊宣王時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公元前314年,在孟軻勸說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伐燕,五旬克之,一度佔領燕國。齊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❼ 菏澤附近有什麼好的旅遊景點~

菏澤旅遊景點
曹州牡丹園:由菏澤市牡丹區牡丹街道辦事處的趙樓、李集、何樓和毛胡同4個村的牡丹園連綴而成,因菏澤古稱曹州,故名。全園面積80公頃,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園,擁有新老品種3類6型8大色達480多個。每年4月22日至28日被定為「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常有上百萬的國內外遊人慕名前來賞花。而蒲松齡先生所著《聊齋》中的《葛巾》篇,即以牡丹名貴品種「葛巾紫」之名,塑造了善良多情的花仙葛巾娘子。
牡丹園南北兩座牌樓式大門門楣均高懸舒同先生書寫的「曹州牡丹園」五個大字。花園分東、西、北三個觀賞區。觀花樓前,有溥傑先生手書「天下第一香」和舒同大師手跡「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另有牡丹仙子的塑像。每年穀雨前後園內花海一片,登樓舉目四望,五顏六色的牡丹花猶如彩浪奔涌,但見:紅牡丹艷若蒸霞,粉牡丹色香兼備,白牡丹清純高雅,黃牡丹姿色絕倫,綠牡丹色奇出眾,紫牡丹雍容華貴,藍牡丹姿容清香,黑牡丹墨中透紅。徜徉在華麗高貴的萬花叢中,使人想起當年百花均摧眉折腰,獨有牡丹堅貞不屈、寧可被貶也不向權貴低頭的高貴和它眾多美麗而神秘的傳說,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附近還有百花園、古今園與之相呼應,倍受國內外遊人喜愛。每逢牡丹節期間,遊人如潮,盛況空前。
曹州書畫院:位於菏澤城區廣福南街西側,建於1985年,佔地1.6公頃,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為菏澤書畫研究、收藏、展覽活動的中心。書畫院建築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園林風格,建有展廳、創作樓、晃媚版畫藝術陳列館、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家作品陳列館、曹州碑廊和藝苑賓舍等,收藏作品近2000幅。院內曹州碑林有碑刻400餘塊,碑文作品以當代全國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為主。畫院西南、東牆內側建有碑廊,全長160米。畫院內還建有亭台、假山、噴泉及各種花卉,景觀幽雅。
堯王墓:位於鄄城縣城南7公里處富春鄉趙千庄村南谷林寺,又名堯陵。
堯約生活在公元前22世紀,乃軒轅黃帝之玄孫,德能兼備。他身為部落聯盟首領,不自恃且恭勤節儉,禪位於賢而不傳於子,更令世人敬佩。《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1935年黃河決口,已毀。陵前現有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書「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淄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塊。碑前有享殿、東西朝房、東西更衣亭、大門、牌坊、聖母殿等建築。院內另有石碑數塊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堯母慶都陵,西350米有堯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黃河金堤,北臨箕山河。而現在卻僅存墓、碑、龜#及柏等稀物。
:) 孫臏故里:孫臏,字伯靈,齊國鄄邑(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人,孫武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與龐涓同師鬼穀子王栩學兵法,後在魏國受龐涓陷害被割去臏骨,由齊使救出,並被齊威王拜為軍師,數助齊帥田忌敗魏軍。周顯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於桂陵截擊並大敗龐涓,創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光輝戰例。周顯王二十六年(公元343年)於馬陵誘殲魏軍,殺死其統帥龐涓,此即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他主張「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可以寡敵眾、以弱勝強,強調「內得民之心,外知敵之情」。孫臏晚年退隱鄄邑孫家花園,設館授徒,鑽研兵法戰策,著有《孫臏兵法》89卷,圖4卷。
另在孫老家村有孫臏家祠和孫臏紀念館。家祠內塑有孫臏彩像一尊,而紀念館中的臏公紀念碑及當代百餘位將軍題寫之碑林亦頗具風采。
:) 秦王避暑洞:位於巨野縣金山南坡。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有詩贊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據考為漢代昌邑王劉賀之廢冢。另據史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帝前曾在此歇兵避暑,故名「秦王避暑洞」。它開鑿於西漢中期,劈山鑿成,宮道長100餘米,東西寬5.33米,高5米,兩壁平滑,上刻「清涼洞記」、「秦王洞壁記」、「大明禪院記」及歷代官吏文人的題詠詩文,內有唐代石雕佛像。秦洞背風朝陽,晨霧暮靄常穿射而入,使洞內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故稱秦洞雲霞。
山南麓紅土山有禹梁山漢墓,乃西漢中期王侯墓葬,東西長70米,南北寬近5米,出土隨葬品1051件,其中兵器、玉器、寶劍數量之多實為罕見,現均存於縣文化館中。
:) 永豐館: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始建於五代後周(公元951-960年),至北宋年間(公元960-1127年)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於地下。永豐塔已有千餘年歷史,歷經洪水、地震,仍完好無損。清晨登塔眺望,東面山色蒙蒙,霞光絢麗,北有文廟大成殿,雄偉壯觀。永豐塔附近還有荷塔、石橋與之交相輝映,景色甚美。
:) 宋江故里:鄆城是《水滸》英雄的故鄉,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依據名著《水滸》的旅遊資源豐富,如宋江故里宋家村,晃蓋故里東溪村,吳用老家車市,智取生辰綱之地黃泥崗等都分布在鄆城。
宋江,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鄆城水堡宋家村人。其少有帥才,勇猛強悍,仗義疏財,扶弱抑強。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聯合36人率眾起義,活動於山東、河北一帶,經歷十郡,官軍數萬莫敢抗拒,曾在梁山泊設營紮寨。一生深明大義,知人善任,一身正氣,深受士卒及百姓擁戴,為後人所敬仰。1985年,宋江武校於鄆城建成,現名為宋江武術院。目前該院有42個文武結合班,學員5000餘人,
先後參加國家級慶典演出58次,備受國內外各界贊譽,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共獲獎牌900多枚,是鄆城一顆耀眼的明珠。

:) 觀音寺塔:位於鄆城縣文物管理處大門內水塘中。該塔因建於觀音寺(已毀)內,故名。塔原有7層,建於五代·唐長興二年(公元923-936年),故又稱唐塔。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結構,因黃河數度決口而淤積,現地面上僅存四級,高約32米,底周長44米。塔因年久失修及地震損害,至清末時,頂部倒塌,呈官帽狀,人稱之荒塔或襆頭塔。1993年,塔經重新整修復原,並辟為公園。觀音寺塔有許多美麗傳說和奇怪的現象。
傳說此塔乃玉帝賜於李靖用以降其子哪吒的寶塔,後父子和好,托塔天王李靖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塔基落入鄆城,塔身降至巨野(永豐塔),塔頂飄至汶上(太子靈蹤塔),故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卻只有汶上塔細而有剎,另二塔則無。
:) 單縣牌坊:單縣古城,因其歷史上牌坊多而精聞名天下,均為節孝坊,全石結構,四柱三間,斗拱重檐,構築精巧,氣勢巍峨,平面為「一」字形,四柱和額枋上雕刻精美,或雲龍纏繞,或鶴鳳翱翔,或八仙慶壽,或二十四孝等。其中,百獅坊和百壽坊以其雄偉的氣勢鶴立於牌坊之林,兩坊結構精巧,宏偉壯觀,雕刻精細,玲瓏剔透,主次分明,繁而不亂,是全國罕見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築。
百壽坊俗稱朱家牌坊,位於單縣城內勝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書體的「壽」字而得名。坊以青色魚子狀石灰岩構成,通高13米、寬8米,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建築。其獨特之處是:坊座雕有8頭矯健雄獅昂首遠望,8條出水蛟龍繞柱回舞,額枋上飾滿盛開牡丹,與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5隻透雕仙鶴、次間上額枋浮雕的相對翱翔之鸞鳳構成了具有無窮魅力之藝術佳作,寓意「福壽萬年」、「富貴無媲」或「喜上眉梢」。
而百獅坊則俗稱張家牌坊,被譽為「天下第一坊」,位於牌坊街中段。因其夾柱精雕一百個姿態各異的石獅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獅)如意,百世(獅)多壽(獸)」之意。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結構,高14米,寬9米,四柱三間五樓式,正間單檐,次間正檐,歇山頂,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夾柱透雕群獅八組,大獅子獰猛崢嶸,小獅子環繞戲耍。每根夾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獅圖。四柱和枋額上透雕雲龍,其它部位也透雕加浮雕雲龍旋舞,珍禽異獸、花卉圖案。
:) 仿山古曹國墓群: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系周代(約公元前1066-公元前221年)曹國國君墓地,因其突兀如山,故名。墓群分東西兩山,東山乃自周武王之弟曹國國君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墓葬地。至漢代又有多名官宦葬於此地,形成下部周墓,上部為漢墓,佔地3.82公頃。隋代開始建廟立碑,漸漸形成蒼松翠柏覆蓋,廟宇樓閣聳立之游覽勝地,20世紀60年代間曾被毀,現已修建恢復廟宇殿閣並建仿山湖及仿山公園。

❽ 12月去菏澤哪兒最好玩

菏澤旅遊景點
曹州牡丹園:由菏澤市牡丹區牡丹街道辦事處的趙樓、李集、何樓和毛胡同4個村的牡丹園連綴而成,因菏澤古稱曹州,故名。全園面積80公頃,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園,擁有新老品種3類6型8大色達480多個。每年4月22日至28日被定為「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常有上百萬的國內外遊人慕名前來賞花。而蒲松齡先生所著《聊齋》中的《葛巾》篇,即以牡丹名貴品種「葛巾紫」之名,塑造了善良多情的花仙葛巾娘子。
牡丹園南北兩座牌樓式大門門楣均高懸舒同先生書寫的「曹州牡丹園」五個大字。花園分東、西、北三個觀賞區。觀花樓前,有溥傑先生手書「天下第一香」和舒同大師手跡「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另有牡丹仙子的塑像。每年穀雨前後園內花海一片,登樓舉目四望,五顏六色的牡丹花猶如彩浪奔涌,但見:紅牡丹艷若蒸霞,粉牡丹色香兼備,白牡丹清純高雅,黃牡丹姿色絕倫,綠牡丹色奇出眾,紫牡丹雍容華貴,藍牡丹姿容清香,黑牡丹墨中透紅。徜徉在華麗高貴的萬花叢中,使人想起當年百花均摧眉折腰,獨有牡丹堅貞不屈、寧可被貶也不向權貴低頭的高貴和它眾多美麗而神秘的傳說,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附近還有百花園、古今園與之相呼應,倍受國內外遊人喜愛。每逢牡丹節期間,遊人如潮,盛況空前。
曹州書畫院:位於菏澤城區廣福南街西側,建於1985年,佔地1.6公頃,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為菏澤書畫研究、收藏、展覽活動的中心。書畫院建築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園林風格,建有展廳、創作樓、晃媚版畫藝術陳列館、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家作品陳列館、曹州碑廊和藝苑賓舍等,收藏作品近2000幅。院內曹州碑林有碑刻400餘塊,碑文作品以當代全國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為主。畫院西南、東牆內側建有碑廊,全長160米。畫院內還建有亭台、假山、噴泉及各種花卉,景觀幽雅。
堯王墓:位於鄄城縣城南7公里處富春鄉趙千庄村南谷林寺,又名堯陵。
堯約生活在公元前22世紀,乃軒轅黃帝之玄孫,德能兼備。他身為部落聯盟首領,不自恃且恭勤節儉,禪位於賢而不傳於子,更令世人敬佩。《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1935年黃河決口,已毀。陵前現有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書「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淄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塊。碑前有享殿、東西朝房、東西更衣亭、大門、牌坊、聖母殿等建築。院內另有石碑數塊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堯母慶都陵,西350米有堯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黃河金堤,北臨箕山河。而現在卻僅存墓、碑、龜#及柏等稀物。
:) 孫臏故里:孫臏,字伯靈,齊國鄄邑(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人,孫武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與龐涓同師鬼穀子王栩學兵法,後在魏國受龐涓陷害被割去臏骨,由齊使救出,並被齊威王拜為軍師,數助齊帥田忌敗魏軍。周顯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於桂陵截擊並大敗龐涓,創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光輝戰例。周顯王二十六年(公元343年)於馬陵誘殲魏軍,殺死其統帥龐涓,此即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他主張「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可以寡敵眾、以弱勝強,強調「內得民之心,外知敵之情」。孫臏晚年退隱鄄邑孫家花園,設館授徒,鑽研兵法戰策,著有《孫臏兵法》89卷,圖4卷。
另在孫老家村有孫臏家祠和孫臏紀念館。家祠內塑有孫臏彩像一尊,而紀念館中的臏公紀念碑及當代百餘位將軍題寫之碑林亦頗具風采。
:) 秦王避暑洞:位於巨野縣金山南坡。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有詩贊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據考為漢代昌邑王劉賀之廢冢。另據史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帝前曾在此歇兵避暑,故名「秦王避暑洞」。它開鑿於西漢中期,劈山鑿成,宮道長100餘米,東西寬5.33米,高5米,兩壁平滑,上刻「清涼洞記」、「秦王洞壁記」、「大明禪院記」及歷代官吏文人的題詠詩文,內有唐代石雕佛像。秦洞背風朝陽,晨霧暮靄常穿射而入,使洞內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故稱秦洞雲霞。
山南麓紅土山有禹梁山漢墓,乃西漢中期王侯墓葬,東西長70米,南北寬近5米,出土隨葬品1051件,其中兵器、玉器、寶劍數量之多實為罕見,現均存於縣文化館中。
:) 永豐館: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始建於五代後周(公元951-960年),至北宋年間(公元960-1127年)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於地下。永豐塔已有千餘年歷史,歷經洪水、地震,仍完好無損。清晨登塔眺望,東面山色蒙蒙,霞光絢麗,北有文廟大成殿,雄偉壯觀。永豐塔附近還有荷塔、石橋與之交相輝映,景色甚美。
:) 宋江故里:鄆城是《水滸》英雄的故鄉,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依據名著《水滸》的旅遊資源豐富,如宋江故里宋家村,晃蓋故里東溪村,吳用老家車市,智取生辰綱之地黃泥崗等都分布在鄆城。
宋江,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鄆城水堡宋家村人。其少有帥才,勇猛強悍,仗義疏財,扶弱抑強。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聯合36人率眾起義,活動於山東、河北一帶,經歷十郡,官軍數萬莫敢抗拒,曾在梁山泊設營紮寨。一生深明大義,知人善任,一身正氣,深受士卒及百姓擁戴,為後人所敬仰。1985年,宋江武校於鄆城建成,現名為宋江武術院。目前該院有42個文武結合班,學員5000餘人,
先後參加國家級慶典演出58次,備受國內外各界贊譽,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共獲獎牌900多枚,是鄆城一顆耀眼的明珠。

:) 觀音寺塔:位於鄆城縣文物管理處大門內水塘中。該塔因建於觀音寺(已毀)內,故名。塔原有7層,建於五代·唐長興二年(公元923-936年),故又稱唐塔。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結構,因黃河數度決口而淤積,現地面上僅存四級,高約32米,底周長44米。塔因年久失修及地震損害,至清末時,頂部倒塌,呈官帽狀,人稱之荒塔或襆頭塔。1993年,塔經重新整修復原,並辟為公園。觀音寺塔有許多美麗傳說和奇怪的現象。
傳說此塔乃玉帝賜於李靖用以降其子哪吒的寶塔,後父子和好,托塔天王李靖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塔基落入鄆城,塔身降至巨野(永豐塔),塔頂飄至汶上(太子靈蹤塔),故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卻只有汶上塔細而有剎,另二塔則無。
:) 單縣牌坊:單縣古城,因其歷史上牌坊多而精聞名天下,均為節孝坊,全石結構,四柱三間,斗拱重檐,構築精巧,氣勢巍峨,平面為「一」字形,四柱和額枋上雕刻精美,或雲龍纏繞,或鶴鳳翱翔,或八仙慶壽,或二十四孝等。其中,百獅坊和百壽坊以其雄偉的氣勢鶴立於牌坊之林,兩坊結構精巧,宏偉壯觀,雕刻精細,玲瓏剔透,主次分明,繁而不亂,是全國罕見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築。
百壽坊俗稱朱家牌坊,位於單縣城內勝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書體的「壽」字而得名。坊以青色魚子狀石灰岩構成,通高13米、寬8米,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建築。其獨特之處是:坊座雕有8頭矯健雄獅昂首遠望,8條出水蛟龍繞柱回舞,額枋上飾滿盛開牡丹,與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5隻透雕仙鶴、次間上額枋浮雕的相對翱翔之鸞鳳構成了具有無窮魅力之藝術佳作,寓意「福壽萬年」、「富貴無媲」或「喜上眉梢」。
而百獅坊則俗稱張家牌坊,被譽為「天下第一坊」,位於牌坊街中段。因其夾柱精雕一百個姿態各異的石獅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獅)如意,百世(獅)多壽(獸)」之意。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結構,高14米,寬9米,四柱三間五樓式,正間單檐,次間正檐,歇山頂,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夾柱透雕群獅八組,大獅子獰猛崢嶸,小獅子環繞戲耍。每根夾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獅圖。四柱和枋額上透雕雲龍,其它部位也透雕加浮雕雲龍旋舞,珍禽異獸、花卉圖案。
:) 仿山古曹國墓群: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系周代(約公元前1066-公元前221年)曹國國君墓地,因其突兀如山,故名。墓群分東西兩山,東山乃自周武王之弟曹國國君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墓葬地。至漢代又有多名官宦葬於此地,形成下部周墓,上部為漢墓,佔地3.82公頃。隋代開始建廟立碑,漸漸形成蒼松翠柏覆蓋,廟宇樓閣聳立之游覽勝地,20世紀60年代間曾被毀,現已修建恢復廟宇殿閣並建仿山湖及仿山公園。

❾ 在菏澤周邊有什麼好玩的景點拜託各位大神

菏澤旅遊景點 曹州牡丹園:由菏澤市牡丹區牡丹街道辦事處的趙樓、李集、何樓和毛胡同4個村的牡丹園連綴而成,因菏澤古稱曹州,故名。全園面積80公頃,是目前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園,擁有新老品種3類6型8大色達480多個。每年4月22日至28日被定為「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常有上百萬的國內外遊人慕名前來賞花。而蒲松齡先生所著《聊齋》中的《葛巾》篇,即以牡丹名貴品種「葛巾紫」之名,塑造了善良多情的花仙葛巾娘子。 牡丹園南北兩座牌樓式大門門楣均高懸舒同先生書寫的「曹州牡丹園」五個大字。花園分東、西、北三個觀賞區。觀花樓前,有溥傑先生手書「天下第一香」和舒同大師手跡「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另有牡丹仙子的塑像。每年穀雨前後園內花海一片,登樓舉目四望,五顏六色的牡丹花猶如彩浪奔涌,但見:紅牡丹艷若蒸霞,粉牡丹色香兼備,白牡丹清純高雅,黃牡丹姿色絕倫,綠牡丹色奇出眾,紫牡丹雍容華貴,藍牡丹姿容清香,黑牡丹墨中透紅。徜徉在華麗高貴的萬花叢中,使人想起當年百花均摧眉折腰,獨有牡丹堅貞不屈、寧可被貶也不向權貴低頭的高貴和它眾多美麗而神秘的傳說,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附近還有百花園、古今園與之相呼應,倍受國內外遊人喜愛。每逢牡丹節期間,遊人如潮,盛況空前。 曹州書畫院:位於菏澤城區廣福南街西側,建於1985年,佔地1.6公頃,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為菏澤書畫研究、收藏、展覽活動的中心。書畫院建築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現代園林風格,建有展廳、創作樓、晃媚版畫藝術陳列館、趙登禹紀念館、曹州書畫家作品陳列館、曹州碑廊和藝苑賓舍等,收藏作品近2000幅。院內曹州碑林有碑刻400餘塊,碑文作品以當代全國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為主。畫院西南、東牆內側建有碑廊,全長160米。畫院內還建有亭台、假山、噴泉及各種花卉,景觀幽雅。 堯王墓:位於鄄城縣城南7公里處富春鄉趙千庄村南谷林寺,又名堯陵。 堯約生活在公元前22世紀,乃軒轅黃帝之玄孫,德能兼備。他身為部落聯盟首領,不自恃且恭勤節儉,禪位於賢而不傳於子,更令世人敬佩。《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1935年黃河決口,已毀。陵前現有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書「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淄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塊。碑前有享殿、東西朝房、東西更衣亭、大門、牌坊、聖母殿等建築。院內另有石碑數塊及清末所植古柏246棵。陵南500米有堯母慶都陵,西350米有堯妃中山夫人墓及祠,陵南靠黃河金堤,北臨箕山河。而現在卻僅存墓、碑、龜#及柏等稀物。 :) 孫臏故里:孫臏,字伯靈,齊國鄄邑(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人,孫武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曾與龐涓同師鬼穀子王栩學兵法,後在魏國受龐涓陷害被割去臏骨,由齊使救出,並被齊威王拜為軍師,數助齊帥田忌敗魏軍。周顯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於桂陵截擊並大敗龐涓,創下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光輝戰例。周顯王二十六年(公元343年)於馬陵誘殲魏軍,殺死其統帥龐涓,此即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他主張「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可以寡敵眾、以弱勝強,強調「內得民之心,外知敵之情」。孫臏晚年退隱鄄邑孫家花園,設館授徒,鑽研兵法戰策,著有《孫臏兵法》89卷,圖4卷。 另在孫老家村有孫臏家祠和孫臏紀念館。家祠內塑有孫臏彩像一尊,而紀念館中的臏公紀念碑及當代百餘位將軍題寫之碑林亦頗具風采。 :) 秦王避暑洞:位於巨野縣金山南坡。因洞內冬暖夏涼,又名清涼洞。有詩贊曰:「六月入得避暑洞,清涼如水世間無」。據考為漢代昌邑王劉賀之廢冢。另據史志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為帝前曾在此歇兵避暑,故名「秦王避暑洞」。它開鑿於西漢中期,劈山鑿成,宮道長100餘米,東西寬5.33米,高5米,兩壁平滑,上刻「清涼洞記」、「秦王洞壁記」、「大明禪院記」及歷代官吏文人的題詠詩文,內有唐代石雕佛像。秦洞背風朝陽,晨霧暮靄常穿射而入,使洞內雲霧繚繞,猶如仙境一般,故稱秦洞雲霞。 山南麓紅土山有禹梁山漢墓,乃西漢中期王侯墓葬,東西長70米,南北寬近5米,出土隨葬品1051件,其中兵器、玉器、寶劍數量之多實為罕見,現均存於縣文化館中。 :) 永豐館:位於巨野縣城東南角,始建於五代後周(公元951-960年),至北宋年間(公元960-1127年)才建成。塔為磚石結構,高30米,為七級八角四門樓閣式,上層周長36米,下層周長44米,塔尖為圓型亭式磚木結構,高1.85米,青瓦覆蓋。地面上現存5層,底部2層已淤於地下。永豐塔已有千餘年歷史,歷經洪水、地震,仍完好無損。清晨登塔眺望,東面山色蒙蒙,霞光絢麗,北有文廟大成殿,雄偉壯觀。永豐塔附近還有荷塔、石橋與之交相輝映,景色甚美。 :) 宋江故里:鄆城是《水滸》英雄的故鄉,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依據名著《水滸》的旅遊資源豐富,如宋江故里宋家村,晃蓋故里東溪村,吳用老家車市,智取生辰綱之地黃泥崗等都分布在鄆城。 宋江,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鄆城水堡宋家村人。其少有帥才,勇猛強悍,仗義疏財,扶弱抑強。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聯合36人率眾起義,活動於山東、河北一帶,經歷十郡,官軍數萬莫敢抗拒,曾在梁山泊設營紮寨。一生深明大義,知人善任,一身正氣,深受士卒及百姓擁戴,為後人所敬仰。1985年,宋江武校於鄆城建成,現名為宋江武術院。目前該院有42個文武結合班,學員5000餘人, 先後參加國家級慶典演出58次,備受國內外各界贊譽,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共獲獎牌900多枚,是鄆城一顆耀眼的明珠。 :) 觀音寺塔:位於鄆城縣文物管理處大門內水塘中。該塔因建於觀音寺(已毀)內,故名。塔原有7層,建於五代·唐長興二年(公元923-936年),故又稱唐塔。塔為八棱四門樓閣式結構,因黃河數度決口而淤積,現地面上僅存四級,高約32米,底周長44米。塔因年久失修及地震損害,至清末時,頂部倒塌,呈官帽狀,人稱之荒塔或襆頭塔。1993年,塔經重新整修復原,並辟為公園。觀音寺塔有許多美麗傳說和奇怪的現象。 傳說此塔乃玉帝賜於李靖用以降其子哪吒的寶塔,後父子和好,托塔天王李靖揮劍將寶塔斷為三截,塔基落入鄆城,塔身降至巨野(永豐塔),塔頂飄至汶上(太子靈蹤塔),故三縣之塔如出一轍卻只有汶上塔細而有剎,另二塔則無。 :) 單縣牌坊:單縣古城,因其歷史上牌坊多而精聞名天下,均為節孝坊,全石結構,四柱三間,斗拱重檐,構築精巧,氣勢巍峨,平面為「一」字形,四柱和額枋上雕刻精美,或雲龍纏繞,或鶴鳳翱翔,或八仙慶壽,或二十四孝等。其中,百獅坊和百壽坊以其雄偉的氣勢鶴立於牌坊之林,兩坊結構精巧,宏偉壯觀,雕刻精細,玲瓏剔透,主次分明,繁而不亂,是全國罕見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築。 百壽坊俗稱朱家牌坊,位於單縣城內勝利北街,乃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個不同書體的「壽」字而得名。坊以青色魚子狀石灰岩構成,通高13米、寬8米,四柱三間三層樓閣式建築。其獨特之處是:坊座雕有8頭矯健雄獅昂首遠望,8條出水蛟龍繞柱回舞,額枋上飾滿盛開牡丹,與正間上下額枋祥雲間翩翩飛舞的5隻透雕仙鶴、次間上額枋浮雕的相對翱翔之鸞鳳構成了具有無窮魅力之藝術佳作,寓意「福壽萬年」、「富貴無媲」或「喜上眉梢」。 而百獅坊則俗稱張家牌坊,被譽為「天下第一坊」,位於牌坊街中段。因其夾柱精雕一百個姿態各異的石獅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獅)如意,百世(獅)多壽(獸)」之意。乃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結構,高14米,寬9米,四柱三間五樓式,正間單檐,次間正檐,歇山頂,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夾柱透雕群獅八組,大獅子獰猛崢嶸,小獅子環繞戲耍。每根夾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獅圖。四柱和枋額上透雕雲龍,其它部位也透雕加浮雕雲龍旋舞,珍禽異獸、花卉圖案。 :) 仿山古曹國墓群:位於定陶縣城北6公里處,系周代(約公元前1066-公元前221年)曹國國君墓地,因其突兀如山,故名。墓群分東西兩山,東山乃自周武王之弟曹國國君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墓葬地。至漢代又有多名官宦葬於此地,形成下部周墓,上部為漢墓,佔地3.82公頃。隋代開始建廟立碑,漸漸形成蒼松翠柏覆蓋,廟宇樓閣聳立之游覽勝地,20世紀60年代間曾被毀,現已修建恢復廟宇殿閣並建仿山湖及仿山公園。

與菏澤標制服張帥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南坪哪裡修改羽絨服 瀏覽:23
灰色上衣陪啥顏色褲子 瀏覽:561
黑色呢大衣配什麼帽子 瀏覽:52
圍巾留洞可穿另一頭怎麼織 瀏覽:582
精品童裝批發一手貨源 瀏覽:556
褲子怎樣縮腰圍 瀏覽:632
旗袍藝術團最新消息 瀏覽:612
酒紅色棉衣配黑褲子好看嗎 瀏覽:718
印花襯衫配格紋褲精緻文藝 瀏覽:456
女士保暖內衣多少錢 瀏覽:321
請問倩美塑身衣的瘦身效果怎樣 瀏覽:879
國外品牌服裝女裝有哪些 瀏覽:883
定做初高中學生制服 瀏覽:884
漫畫校服女生 瀏覽:706
年會真絲旗袍多少錢 瀏覽:40
男生黑色呢子大衣搭配褲子 瀏覽:1
黑色衣搭配什麼絲襪 瀏覽:787
普通的衣鏈有哪些材質 瀏覽:848
兒童裙子褲子款式大全圖片欣賞 瀏覽:105
黑襯衣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