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荷山中學,地處惠東濱海東嶺鎮荷山村
Ⅱ 惠安廣海中學初一新生不去夏令營要提前去買校服嗎
不用,不過夏令營要去領校服
Ⅲ 福建省惠安女服飾以其「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的特色,在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它適
D |
個人認為科山腳下那條待還可以,主要是你得會砍價,呵呵,還有姐妹超市那條街也行,但那些都是專賣店
Ⅳ 福建惠安縣威美達服裝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建惠安縣威美達服裝有限公司是2009-02-19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惠安縣螺陽鎮溪東工業區。
福建惠安縣威美達服裝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521685059223M,企業法人林錦福,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建惠安縣威美達服裝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產、加工、銷售:針織、服裝、鞋件、箱包。(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福建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710211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189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建惠安縣威美達服裝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Ⅵ 福建省校園時代服飾有限公司怎麼樣
福建省校園時代服飾有限公司是2017-12-0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螺陽鎮錦豐村前康240號。
福建省校園時代服飾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521MA2YR95K9Y,企業法人林惠明,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福建省校園時代服飾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生產、銷售:服裝(含學生裝)及原輔料、鞋、帽、箱包、窗簾、床上用品、針織品、文化辦公用品、體育用品、網路監控設備、電教辦公設備、教學設備、幼教設備、電子信息產品、校用傢具;人造草、塑膠跑道的銷售及鋪設;校服的設計。(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福建省校園時代服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請問福建省惠安縣有沒有品牌羽絨服專賣店
肯定有啊,那麼大一個地方
Ⅷ 歷經千年的傳承,福建惠安女服飾仍保留著怎樣的風格
歷經千年的傳承,福建惠安女服飾仍保留這以下這種風格。福建是沿海的地區,婦女都是非常吃苦的,她們的服飾也是特別奇異的,惠安是她們是聚集的地方,這里非常的美麗。她們的服飾也是帶著花頭巾,用金色的斗笠戴在頭上,湖藍色的衣服兩邊非常的寬大,褲子也是最主要的裝飾,頭上的花頭巾用藍色的小花襯著,顯得非常的活潑,而且只有眼眉、眼睛、嘴露出來,這樣更襯托出她們的含蓄。但是不同的地方他們的斗笠也是不一樣的,斗笠是非常大的厚重,是因為她們那裡經常刮風的原因,而且經風的斗笠是非常細的,也是比較平淡,和山霞顏色為主,她們表現出了婦女非常的穩重,上面穿的衣服也是特別適合幹活穿的,她們的審美是非常不一樣的,顏色也是很豐富的,都是靠自己的獨特的氣息,又不失郁悶,而且還有現在的感覺。
Ⅸ 福建惠安女服裝的特點
惠安女服飾是極具特色的婦女服飾之一,它以黃斗笠、銀腰帶、藍上衣、寬黑褲為主要特點,展示女人身材曲線美和阿娜多姿的神態 ,令人百看不厭,領略無窮的美感,成為許多人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題材,成為當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在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有個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有人說她們是少數民族,有人說她們是漢族。這一帶的7個鄉村總共只有幾萬人,雖然她們只是惠安縣人口的一小部分,卻引起了海內外許多學者的廣泛的關注。她們的形象隨著文學藝術家們的攝影鏡頭、詩歌和音樂走上了銀幕,書刊、報紙和五線譜,一直從中國走向了世界。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
惠安女特殊服飾,可分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凈峰兩個類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較大、厚、重,邊沿稍有彎曲;後者斗笠較細、薄、輕、小。後者也蒙上頭巾,但頭巾上綴有紅色小花蕾,中青年婦女多把雙辮子折在頭頂的兩側,包上頭巾似有梭角的感覺。手上也提有黃色竹籃。在頭頂前方還別著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婦女頭發還留有劉海。惠安女頭戴的斗笠塗上黃漆,具有防日曬雨淋作用。花頭巾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綴綠或藍色小花,或是綠或藍底上綴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頭上,有擋風防沙、禦寒保暖和保護發型等作用。
每天在崇武做導游的惠安女謝聰慧都這樣打扮自己,盡管她不太清楚這種服飾是誰傳承下來的,但是惠安的女人視其為美,她也就穿上這種約定俗成的服裝了。這種服飾是哪個民族的呢?仔細觀察,人們會發現惠安女服飾的色彩與樣式和中國許多少數民族的服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們戴上斗笠,有點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們短小的上衣,特別像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服飾。惠安女喜歡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從色彩上看,和雲南水族的服裝幾乎是一樣的。逢年過節婦女們都梳蝴蝶型的發式,因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圖騰,那麼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麼關系呢?人們眾說紛紜。確實是有人這樣說,這種根據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在這個地區從1951之後的十幾年間,發現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跡,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發現一處所謂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些東西據考古分析,在兩千多年前,在福建這里生活著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閩越人。
一百年前的清代末期到20世紀20年代,
惠安女穿的上衣,腰胸寬大,衣擺長至膝蓋,腰間系條百褶裙,這種服裝在古代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當時的褲管就很寬大,和現在的褲樣相似,中國各地農村的男女都穿這種漢族人常穿的褲子,那時婦女的頭上沒有戴斗笠和頭巾,戴的是這種重達10多公斤的頭飾。
出門時蒙上黑紗的,是新婚和沒有生育的婦女,為了躲避見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這種黑紗只有睡覺的時候才摘下來,甚至在夫妻睡覺關燈時,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沒有認出對方是自己的妻子。到了20世紀40年代、民國時期,惠安女服飾的風格有一次大的變化。原來過膝的上衣下擺,逐漸縮短到臂部,但是還沒有短到露出肚臍。這時婦女的頭飾已變成用黑布包頭,不戴花頭巾,也不戴斗笠。惠安女的服飾有了更明顯的變化,那是在1949年之後,她們的上衣越裁越短。這是誰發明創造的呢?據說這種變化來自1958年的大躍進。當時全縣青壯年婦女集中起來修建鳥壇水庫。正是在艱苦的勞動中,為了遮風擋雨,惠安的婦女不得不學習其它地區的婦女,戴起了頭巾和斗笠,不料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來了,成為吸引人們注目的風景線。
時刻不離身的斗笠里藏著女人家的許多秘密。海邊的氣候變化多端,
尤其是在惠東半島的海灣,有時颳起海風特別冷,可是為什麼惠安女的上衣卻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觸時,我們發現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間的綵帶和已婚女人的銀腰帶就越明顯地暴露出來。據說銀腰帶是男人送的結婚聘禮,它能展示家庭財富的多少。也許這就是節約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臍的原因吧!對於惠安女服飾的起源和發展過程,鄭文偉,這位曾經在大學擔任過教授的縣委書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20世紀50年代後,惠安女的結婚頭飾不再是沉重的金屬飾品和黑布,而是用綢布製作的紅綉球,美觀又輕巧。在不同的時代,她們的結婚服飾也不盡相同。
惠安女的結婚服飾隨著時代不同,
其樣式也不同,婚俗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惠安女有一個長住娘家的習俗,她們結婚三天以後就要回娘家長住,一年裡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清明的時候,還有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還有冬至和農忙的時候回到丈夫家,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後,長住到丈夫家。
這種男人長期在外捕魚,打工,女人在家從事副業和農業,從而形成的長住娘家的習俗。長住娘家的習俗,過去給許多惠安女帶來不幸,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舊習俗有了許多變化。
新娘邁過火爐走出娘家的祖屋,
是惠安女傳統婚俗的一個程序。據說,紅色的火焰預示著新婚的生活紅紅火火。像傳統的習俗一樣,新娘通常都會梳著非常奇特的頭飾。只有在結婚的大喜日子裡,惠安女才能梳這樣漂亮的頭飾。它是由五、六個心靈手巧的婦女,梳理了四個小時才成功的。可是如果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亂了,自己一個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那為什麼這些婦女要給新娘梳成這樣難以整理的頭飾呢?這里存在著什麼奧秘呢?原來,在過去長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對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監督的作用。據說新娘結婚三天後回娘家。如果人們發現她的頭發亂了,同輩的姐妹們就會譏笑她。因此為了保持發式整齊不亂,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著睡覺,千方百計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惠安女下身穿的褲子,
凡四、五十歲以上婦女多穿漢裝「曠(寬)褲」,年輕婦女多穿褲管寬大的西裝褲,用黑色線布或尼龍布製成。腰部扎有紅、藍色塑料褲帶,已婚者常加上銀褲鏈,寬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為佳。褲式腰圍小、臀圍大,褲筒僅為三十厘米,既美觀又便於勞動。
此外,年長的惠安女還有在門牙兩側各鑲一顆金牙做裝飾的習俗,現已不再盛行。
崇武一帶的男子多出外謀生或出海打漁,惠安女自然成了建設家鄉的主力軍。她們開公路、修水利、種田地、補漁網、敬公婆、教子女,里里外外一把手,真可謂全能媳婦。惠安女因美麗、勤勞、賢惠和一身奇特服飾而著名,不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獨特民俗景觀,更為崇武古城增添了難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