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教會制服

教會制服

發布時間:2022-03-24 10:53:18

A. 怎樣看待中國人喜歡穿日本人的JK制服

我覺得很多可愛的小女生穿jk制服挺好的。

B. 冥王神話 亞倫冥王那黑色的制服 是和服還是洋裝

確切來說應該是教會服飾,不能說是和服或者洋裝吧。

C. 穿學校的制服在飯館吃飯被誤認為成服務員

美國:
美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歐洲的延伸,因為美國人的語言、她的人口構成,以及她的立國精神都源於歐洲。另一方面,美國又與歐洲不同,因為歐洲移民在北美大陸上驅趕走印第安人後,在一片荒蕪曠野之地創造了令人贊嘆不已的燦爛文明。所以,在談論美國習俗與社交禮義時,既要顧及歐美的相同性,又要注意兩者的相異性。 習俗是個范圍廣泛、內容復雜的題目,涉及人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筆者擬定以雜談的形式,就美國人的習俗作一粗淺概述。

寬容性

美國是個移民之國,它的祖先來自於全球各地。人們移居美國時,不僅僅在地理位置上挪動一下,而且還把他們所在國的評議和風俗習慣帶到了新的居住地。因為雜,人們各自的差異十分突出;因為差異十分普遍,人們就不特別注重統一性。久而久之,美國人的習俗中形成了較高程度的寬容性(tolerance),對異質和不同評議持容忍、可接受的態度。在這一點上,美國社會里可行的習俗要比世界上其他國家來得寬泛。

從政治上講,這種寬容性表現在對自由的追求和對自由權利的維護。從宗教上說,它體現在不同信仰的和諧共存。從生活范圍上看,它顯現在不同和族、不同族裔社區的平安相處。一言以蔽之,在美國,每個人基本上可以任意選擇不同的觀念、信仰、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人們也可以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習俗和儀。譬如,猶太人可以慶祝他們的宗教節日,而基督教徒則能夠他們的聖誕節和復活節。再譬如,美國華人可以在唐人街用華語生活和工作;同樣的道理,越南移民能夠在他們的「小西貢」按越南的方式經營業務,從事各種活動。 美國人的容忍性,除了上面的美國是個移民國這個因素以外,還與美國人的頻繁遷徙有關。眾所周知,美國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她的西部開發史。那時,美國拓荒者或徒步跋涉,或騎馬坐車,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哪裡有機遇,就往那裡移居。頻繁的遷移和不斷地更換居處使人們始終處於「流動」狀態,對暫面臨的種種不同現象更易於寬容和接受。此外,經常遷移還能夠幫助人們擴大眼界,知多識廣,對不同的習俗持同情、理解的,並逐漸形成多樣性勝於單一性的開放性觀念。

由於美國人的寬容性較強,所以美國人很少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其他人身上,它與中國孔夫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古訓十分酷似。譬如說,丈夫可能是個共和黨人,但他決不能逼迫他那擁護民主黨的妻子改變政治立場。同理,母親也許是個天主教徒,但她決不能強迫她那已皈依成穆斯林教徒的兒子改變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習慣和平時事務處理中,這種寬容精神更是屢見不鮮,司空見慣。

不拘禮節

美國人以不拘禮節著稱於世。在寫字樓里,人們常常發現「白領工人」不穿外套、不系領帶地坐在自己的室里工作。有交談時,他們會朝椅背一靠,把雙足往桌子上擱,悠哉悠哉地在里「侃」上個半天。在大學校園里,美國教授身穿牛仔褲、足蹬耐克鞋進教育上課的例子數不勝數。更有甚者,美國教授講到來勁之處,會一屁股往講台上一坐,神采飛揚地滔滔不絕一番,不分年齡,不分性別。更常見的情形,是美國父子之間、母女之間的隨和、輕松關系。無論是在里,還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以常看見美國長輩與幼輩互拍肩膀、無拘無束的鏡頭。所有這一切都源於美國人不拘禮節(informality)的習性。

從角度上講,美國人不拘禮節的習性與他們的民主平等觀念相關。我們知道,美國發展進程中,投有封建社會這一階段。貴族、賤民、等級、王室等歐洲大陸盛行的一套東西,在美國沒有或者有實際意義。人們對家庭、地位、身份不十分看重:更主要的是當事人本身的實際成就。這種產生於美國早期開發階段的觀念很大程度上已成了美國傳統中的「沉澱物」。因為大家珍視平等的權利,人們互相交往中就沒有必要過份講究各種各樣的繁縟禮節了。上級與下級之間,家長與子女之間,老闆與工人之間,教授與學生之間,都是如此。

關於這一點,人們只要注意一下美國人與人見面時的打招方式即可一清二楚了。不管是下屬見到上司,還是學生見到師長,美國人一般只需笑一笑,說聲「嗨」(Hi)或者「哈羅」(Hello)即可,而不必加上各種頭街。還有,美國人在社交場合散席或者業務散會時,較少與人一個個地道別,而是向大家揮手說一聲「好啦,我們再見吧」(Well,so long everybody)。這樣做並不表示人們相互間缺少敬意,而是人們長年累月的習慣使然。 不拘禮節是為了使人們在交往中更輕松、自在一些,從而更快地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這也許是美國人性格開朗的一個原因。

英國;
初次見面或在特殊場合,或者是表示贊同與祝賀時,才相互握手。在英國,不流行邀對方早餐談生意。一般說來,他們的午餐比較簡單,對晚餐比較重視,視為正餐。因此,重大的宴請活動,大家都放在晚餐時進行。去英國人家裡作客,最好帶點價值較低的禮品,因為花費不多就不會有行賄之嫌。禮品一般有:高級巧克力、名酒、鮮花,特別是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他們格外欣賞。而對有客人公司標記的紀念品不感興趣。在英國,服飾、香皂之類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個人的私生活,故一般不用來送人。菊花在任何歐洲國家都只用於萬聖節或葬禮,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國象徵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會後派人送去。若請你到人家裡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種社交場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禮貌的,女主人要為你做准備,你去早了,她還沒有準備好,會使她難堪。最好是晚到10分鍾。在接受禮品方面,英國人和我國的習慣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常常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無論禮品價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會給以熱情的贊揚表示謝意。蘇格蘭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禮品,烈性威士忌則不然。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邀請至家中飲宴,聚會大都在酒店、飯店進行。英國人的飲宴,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儉朴為主。他們討厭浪費的人。比如說,要泡茶請客,如果來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燒三份的水。英國對飲茶十分講究,各階層的人都喜歡飲茶,尤其是婦女嗜茶成癖.英國人還有飲下午茶的習慣,即在下午3--4點鍾的時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紅茶,有時也吃塊點心,休息一刻鍾,稱為"茶休"。主人常邀請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推卻。在正式的宴會上,一般不準吸煙。進餐吸煙,被視為失禮。在英國,邀請對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觀看戲劇、芭蕾舞等,會被當作送禮的等價。主人提供的飲品,客人飲量以不超過3杯為宜,如果感到喝夠了,可以將空杯迅速地轉動一下,然後交給主人,這表示喝夠了,多謝的意思。酒館開門時間一般是上午11時至下午3時,下午5時半到晚上11時。酒館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較多,高峰時,後來的客人沒有座位,就買零酒隨便站著喝。對英國人講話也要客氣,不論他們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要以禮相待,請他辦事時說話要委婉,不要使人感到有命令的口吻,否則,可能會使你遭到冷遇。英國人對於婦女是比較尊重的,在英國,「女士優先」的社會風氣很濃。如走路時,要讓女士先進。乘電梯讓婦女先進。乘公共汽車、電車時,要讓女子先上。斟酒要給女賓或女主人先斟。在街頭行走,男的應走外側,以免發生危險時,保護婦女免受傷害。丈夫通常要偕同妻子參加各種社交活動,而且總是習慣先將妻子介紹給貴賓認識。按英國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三件套式西裝,打傳統保守式的領帶,但是勿打條紋領帶,因為英國人會聯想到那是舊"軍團"或老學校的制服領帶。英國人的時間觀念很強,拜會或洽談生意,訪前必須預先約會,准時很重要,最好提前幾分鍾到達為好。他們相處之道是嚴守時間,遵守諾言
在英國,每個人都享有宗教自由,因此,在英國各中心地區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宗教信仰蓬勃發展的局面。英國有兩個「官方的」教堂:即英格蘭教堂(英國聖公教會)和蘇格蘭教堂(長老教派),除此之外,各種不同的宗教和數不勝數的教派在英國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代表。絕大多數的英國人都信奉基督教,盡管當前去教堂做禮拜的信徒人數並不多,每周大約只有110萬人。穆斯林是英國國內最大的非基督教團體(超過150萬人),此外,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也擁有大量的信徒,而且數量還在不斷增長。

日本;
中國和日本因為地理位置都位於在亞洲東部,所以從外形上看,應該是沒有什麼區別.僅僅是過去的日本人個頭比較矮,腿很短.

在性格方面,兩個民族是完全不同,這也決定了自己國家的命運不同:
五千年的文化對中華民族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人聰明,善良,但非常保守,由於自給自足的經濟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以至在近代史上留下了永遠的恥辱

日本盡管資源貧乏,國家很小,但是他們的確憑著堅強的意志把日本從二戰中的一堆廢墟變成了如今的經濟強國,這一點是無可否認.但是他們也是好鬥的民族,因為自己國家的資源不足,所以日漸膨脹的野心帶給了周邊國家無盡的災難

傳說日本是當時秦始皇為尋找不老仙丹派童男童女到蓬萊島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因此很多人說日本的根在中國,當然這也只是個傳說,無處考證.

從內心講,日本人的好戰、野蠻、狡猾、殘忍,很難想像和我們中國人有任何相似之處。我相信憑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一定會超過日本。我堅信不移!!

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三人以上交談時,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
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時,女子在右邊走;如果挽手行走,是女子挽著男子。三個人上街,中間的位置讓給受尊敬的人。
日本人對裝飾著狐圖案的東西則甚為反感.狡猾狐狸是貪婪的象徵.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號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許多賓館沒有「13」樓層和「13」號房間,羽田機場也沒有「13」號停機坪。
招待客人用膳時,不能把飯盛得過滿或帶尖。當著客人的面不能一勺就將碗盛滿,否則被視為對客人不尊重。

用餐時,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滿飯的碗上。因在死者靈前的供桌上往往筷子擺成這種形式。

給客人盛飯時,禁忌把整鍋飯一下分成一碗碗的份飯,因過去給囚犯盛飯時多採用這種方法。

作為客人就餐時,忌諱只食用一碗就說夠了,第二碗飯即使是象徵性的,也應要求添飯。因為只吃一碗則寓意無緣。

吃飯時禁忌敲飯碗,據說這是因為人們迷信敲碗聲會招來餓鬼。

忌諱往糕上撒鹽和撕拉著吃糕。

忌諱在鍋蓋上切東西。

忌諱往白水裡放湯。

著過筷的飯菜和動過口的湯,不能吃到一半剩下。攜帶食物外出郊遊時,禁忌把吃剩的東西丟在山裡。據說這是擔心吃剩的東西會招來鬼魂。

忌諱把紅豆飯澆上醬湯吃。迷信這樣做會在結婚時遭雨澆。

帶腥味兒的食品禁忌用作祭祀神佛的供品。

供過神靈的食品忌諱讓女孩子吃,認為這樣做會使女孩長大後姻緣不合。

在宴會上就餐時,忌諱與離得較遠的人大聲講話。講話時禁忌動手比劃和講令人悲傷或批評他人的話。

在有關紅白喜事的宴會上,禁忌談論政治、宗教等問題。

在較大型的宴會上因故要中途退場時,禁忌聲張,否則會使主人不歡,他人掃興。

就餐時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忌諱含著食物講話或口裡嚼著東西站起來,否則會被認為缺乏教養.
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三人以上交談時,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
日本人用餐時實行嚴格的分餐制。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項統計顯示,到2001年底,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男性為78歲,女性為84.93歲。不可否認,分餐制等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日本人長壽的主要原因。
在家分餐,盤子比菜還要多
記者曾收到一份禮物,名曰「夫婦杯」,一大一小,一灰一白,於是將大的給丈夫用,小的自己用。在日本,類似的夫婦用品很多,如「夫婦筷」、「夫婦碗」等。到朋友家裡做客,記者發現每個人的茶杯都是個人專用的。
日本人的分餐習慣是從小培養的。二戰後,日本的小學開始向學生提供免費午餐,一律實行分餐制,公用餐具與個人餐具分開,學生餐具每天嚴格消毒。孩子們養成了這個習慣,回家後實行分餐制也就很自然了。從20世紀80年代起,分餐制在日本家庭已相當普及了。日本人家裡盤子、碟子特別多,幾乎所有日本人家庭都有餐櫃,不同花色、樣式的餐具擺滿餐櫃。日餐花樣多分量小,一次在朋友家中用餐時,記者發現,女主人將每份菜都分成小盤,每人一份,所以4個人吃5道菜,盤子就已經佔去了20個。
日餐,自己點的自己吃
日本人在餐廳吃飯也實行分餐制,宴會上的套餐都是按每人一份上菜,一道菜一個盤子,所以一次宴會下來,肚子未必吃飽,但盤子已經用了一大堆。日本人請客有時會讓客人點自己喜歡的飯菜,自己點的自己吃,各自滿意,又不相互攙和。有一次,一位朋友請吃飯,記者點了生魚片,記者的丈夫喜歡吃炸蝦等熱食,日本朋友卻點了一份壽司,三個人各吃各的。
當然日本的一些小餐館,比如在居酒屋裡,也有幾個人分吃一份菜的現象,但飯館會及時送上公筷,大家用公筷把菜夾到自己的小碟里,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送進嘴裡。
中餐,先「眼嘗」後分餐
為了適應日本人的分餐習慣,日本的中餐館也採用了日本式的用餐方式。無論是在東京還是在橫濱中華街上的中餐館,大都實行了日本式的服務,即一道大菜端上桌子,服務員會擺在圓桌上旋轉一圈,讓客人先「眼嘗」一番,也就是過目欣賞,之後服務員會將菜端下去分成小份供客人食用,而且為了防止不同的菜在盤子中串味兒,分盤時都用新的小盤。
橫濱華僑總會會長曾德深先生說,中餐實行分餐制已經是很自然的事了,事實證明這樣的餐飲習慣科學、衛生,更促進了中餐在日本的普及.
物價上漲改變日本人的購物習慣
路透19日消息,日本內閣府周二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經過10年的通貨緊縮,已習於物價穩定的日本消費者對物價上揚的反應,是等待特價日才購買日用品。在受訪的1,408人中,逾半數表示,就本次調查的17項商品而言,他們多半會等到特價時才購買,這17樣商品包括義大利面和衛生紙等;約25%的受訪者表示,已減少花在餅乾、洋芋片和啤酒方面的支出;近20%的受訪者說,衣服送洗的頻率減少。這項調查在1月15-17日進行,日本內閣府一名官員表示,其目的是避免零售商因媒體報導有關原油和原材料成本上揚,而投機性哄抬物價,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公布這項調查,讓零售商知道定價活動都受到政府監控。上述官員表示日本內閣府計劃2月和3月再進行第二輪調查。有83%的受訪者均表示,有感受到近期日常用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帶來的痛苦,7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為部分價格上揚是無可避免的。

韓國;
刷牙

有人可能覺得刷牙有什麼奇特的,可是我從未見過像韓國人這樣熱衷於刷牙的民族。你可以翻翻任何一個韓國人的隨身包,別的可能沒有,但牙刷是一定會出現的。他們家裡有牙刷,辦公室有牙刷,包里有牙刷,賓館里也有很多牙刷的自動販賣機(韓國賓館和很多國外的賓館一樣,不提供免費的牙刷)。他們只要吃過飯就會刷牙,所以在韓國,經常在衛生間里看到叼著牙刷上廁所的人,而且一刷就是半天。我曾經在浴室里遇到一個韓國人在刷牙,我整個過程都完畢出來了,他還在刷。在韓國,牙齒好不好體現著家教和修養問題,所以絕大多數韓國人的牙齒都很白而且健康。

(哈妹
2006-11-23 02:55:41
在韓國企業做了七年,而且我也喜歡看韓劇,多少對韓國的生活習慣有一些了解,韓國人喜歡刷牙是與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系,因為韓國人經常吃泡菜,而韓國泡菜的味道比較重,所以必須飯後刷牙。另外,韓國人吃飯時,勺子是用來吃飯、喝湯的,而筷子只是用來夾菜的,這與中國人的用餐習慣有點不同。)

喝酒與抽煙

韓國人喝酒的習俗和規矩真的很多。晚輩在前輩和長輩面前喝酒,一定要側身,不能面對著前輩或長輩。兩個人以上一起吃飯,不能自己倒酒,這樣是對對方的不敬。很多人都說中國人不講衛生。可是你知道么,韓國人喝酒時,如果要表示親近。敬酒時一定要對方拿自己的杯子喝酒的。所以很多宴席上,你會看到一個人拿著自己的杯子挨個敬酒,剛開始還真的不能適應。晚輩是不可以在前輩或長輩面前抽煙的,這是大忌。記得跟教授還有一個韓國學生去歐洲那會兒,那個韓國學生煙癮很大。於是成天躲著教授抽煙,連讓教授看見都不敢。常常上廁所,其實是躲起來抽煙。

拉人入教會

在韓國,信基督教的人很多很多。教會也到處都是,可以用「泛濫」這個詞形容。而且十分虔誠,特別喜歡拉人入教會。來韓國的頭半年,分別被拉去過三個教會。有一個是專門為外國人辦的教會,所以開始我還挺熱衷,因為可以練習英文。但當聽說要給我洗禮什麼的,我就再也沒敢去了。可是那邊的韓國人根本不罷休,不厭其煩地每個星期都問我去不去,然後有活動都來叫我,沒辦法,我就只能以各種理由委婉的拒絕,但是沒用。人家很熱心,也不像壞人,我也不好說的很硬。還好半年之後,看我實在沒什麼興趣,就沒再來勸我了。見過最誇張的教徒,是一次跟幾個韓國人站在路邊等車,一位中年女士走過去,突然又折回來,沖著我們說了句韓語:願主保佑你們!然後就走了。我被整得一楞一楞的。

睡覺

韓國人的睡覺晚,真的是很厲害。韓國的那種大型超市,晚上10點多,很多父母領著很小的孩子在逛。在中國,這些10歲以下的孩子早該被哄上床了。有些都是1、2歲的孩子,父母照樣背著逛,孩子在後邊大都是歪著腦袋在睡覺。一個來這邊讀書的母親說,在中國如果這么帶孩子,會被長輩罵死的。韓國學生常常熬夜學習,然後白天睡覺。這點我很不理解,白天的大好時光,為什麼不利用呢。而且韓國人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都可以睡。常常睡桌子啊,沙發什麼的。讓我很佩服。

飯量小

韓國不論男女,飯量都很小。很奇怪,為什麼會有胖人。

夏天穿褲子,冬天穿短裙

很多韓國漂亮的mm夏天都穿褲子或者長裙,很少見她們夏天穿短裙。相反的,冬天裡,mm們特別愛穿短裙,晃動著誘人的雙腿。真是美麗凍人啊。

D. 我想上北京高中學校 包括有制服

海淀區
北大附中 524、521(Z)
人大附中 529 526(Z)
北京十一學校 515 514(Z)
中關村中學 497
101中學 517、515(Z)
八一中學 507
交大附中 500 494(Z)
西城區
北京四中 540、539(Z)
北師大二附中 523、522(Z)
北京35中 502、501(Z)
北京八中 529、527(Z)
鐵二中 497 496(Z)
161中學 514、513(Z)
北京13中 506、505(Z)
東城區
北京二中 523 514(Z)
北京五中 516 512(Z)
景山學校 512 508(Z)
朝陽區
80中 516
陳經綸中學 502
宣武區
育才學校 470 460(Z)
十五中 500 497(Z)
石景山區
北京九中 495 482(Z)
蘋果園中學 468 460(Z)

E. 家裡人都反對穿lo裙和jk制服,應該如何說服他們

如果這些衣服是你自己花錢買的,我想家人也是沒有什麼權利過問的。一個人想要擁有自己喜歡的風格並不過分,但是因為現在lo裙和jk一般都只在年輕人的圈子裡傳播,所以年紀大一點的父母和家人都不太理解這種風格。我爸媽也不同意我穿漢服,但是我自己掏錢買,他們實在是也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已經買了,總不能讓我扔了吧。

教會父母尊重自己,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希望你們到了我這個二十多歲的年紀,能讓他們明白,我們擁有獨立的人格。

F. JK制服的分類有哪些

關於JK制服的種類:

JK制服種類很多,如果仔細羅列會有很多項目,從款式上來看可以分為水手服和西裝服;從時令來分可以分為夏服,中間服,冬服;從配件上又可以分為背心裙,襯衫,開衫,毛衣,領結,馬甲等等。

JK制服的基礎款式:

1、札幌襟:領子是開得最短,曲銭型有弧度,沒有胸揩。

2、關東襟:領子比札幌襟長,直線曲線型都有,胸擋可有可無。

3、關西襟:領子比關東襟長,直線型沒弧度,胸擋不可拆卸。

4、關西襟:領子比關東襟長,直線型沒弧度,胸擋不可拆卸。

5、名古屋襟:領子開得很長,直線型沒弧度,胸擋不可拆卸。

(6)教會制服擴展閱讀:

穿jk制服要注意事項

1、不說「穿JK」

JK的意思是女子高中生,「穿JK」就像是把一個人穿在身上,不合邏輯。轉換一下中文裡,不說「穿護士服」而說「穿護士」,不說「穿警服」而說「穿警察」,怎麼聽怎麼別扭!平時可以直接說「穿制服」或者「穿JK制服」。

2、不當「穿山甲」

「穿山甲」就是穿山寨制服的人,在漢服和Lolita里也適用。雖然看起來都是差不多的小裙子,但往往一個刺綉、一種獨特的配色、一種格紋樣式等等都是設計師和店家辛辛苦苦多次修改的心血。一條國產小裙子一般也就一百出頭,完全沒有必要去買物不美價不廉的山寨品。

3、不倒賣

由於JK制服在國內的受眾相對較少,店家一般採取定金+尾款的模式售賣,一般數量也相對較少。但由於最近JK制服突然的火爆,很多大店的爆款小裙子都出現了搶不到的情況。火上澆油的是,還有人瞄準了JK制服的商機,選擇用搶拍器拍下後在某閑置平台上高價轉賣,相比起一等幾個月的再販,有些小可愛就只好乖乖交出自己的錢包。

G. 論述幼稚園制服產生的背景,內容與意義

一、開創中國現代幼兒教育的時期(1919-1928年)陳鶴琴先生1919年離美回國,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東南大學任教授,開始了對兒童心理與教育的科學實驗和研究。次年喜得長子陳一鳴,逐日對其身心發展進行周密的觀察、實驗和文字與攝影記錄.連續808天,對孩子的身體、動作、摸仿、暗示感受性、游戲、好奇心、懼怕、知識、言語、美感、思想等多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發表了系列關於兒童心理及教育的論文,並於1925年出版《兒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兩部著作。其中《家庭教育》一書論述了家庭教育的101條原則和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堪稱為一部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家教經典,陶行知先生發表書評《願與天下父母共讀之》稱著者"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系近今中國出版教育專書中最有價值之著作。"1923年由東南大學教育科支持,起南京鼓樓幼稚園,試驗適合國情的中國化、科學化的幼稚教育,次年在《新教育》雜志上發表"現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指出中國普通幼稚園當時大概有四種弊病:一是與環境的接觸太少,在游戲室的時間太多;二是功課太簡單;三是團體動作太多;四是沒有具體的目標。[1]1925年擴建鼓樓幼稚園園舍,邀請東南大學陸志韋等10人成立董事會,籌募資金,該園成為東南大學教育科實驗幼稚園,派助教張宗磷協助研究工作,至此我國第一所幼稚教育實驗中心誕生了。陳先生主持實驗幼稚園的課程、故事、讀法、設備和幼稚生應有的習慣和技能等,並與張宗麟合寫《一年來南京鼓樓幼稚園實驗概要》一文,由《新教育評論》發表。是年夏,主東南大學幼稚師范講習所,編寫的講稿《幼稚教育》圍繞"為什麼幼稚園""幼稚教育的目標、原則、課程"等同題,對中國化、科學化的幼稚園作了全面論述。1927年創我國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同時發表《我們的主張》一文,根據自己幼稚園的理論和實驗總結,提出適合我國國情和幼兒發展特點的15條園主張,其中涉及到適應國情、家園共宵、教育內容、幼稚園課程、教師素養、師幼關系、教法、設備、評價等方面的內容,這15條信條為當時中國的幼稚教育指明了道路,正如陳先生所言:"我們所主張的15條信條當然不是金科玉律盡善盡美,但從現在中國幼稚教育的情形來看,這15條信條也許是治病良方呢!"[2]是年,在《幼稚教育》上發表《幼稚教育之新趨勢》,根據世界幼稚教育發展的情況,提出幼稚教育發展的7種新趨勢:注重自由活動、注重戶外活動、釐定課程、規定標准、研究幼稚生心理、幼稚園與一年級應聯絡、蒙養園運動,[3]種新趨勢對當時我國幼稚教育的發展都有指導價值和意義。1928年,陳先生負責全國幼稚園課程標準的草擬和制定工作,5月與張宗麟合著《幼稚教育叢刊》,出版《幼稚園的讀法》《幼稚園的故事》《幼稚園的課程》和《幼稚園的設備》,同時,反對小學和幼稚園的分科教學法,提倡"整個教學法",主張把兒童所應該學的東西整個地、有系統地教給兒童。次年8月,陳先生負責編制的《幼稚園課程暫行標准》經中小學課程標准起草委員會審查通過,由教育部頒發在全國試行。該課程標准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幼稚教育總目標,第二部分為課程范圍,包括音樂、故事和兒歌、游戲、社會和自然、工作、靜息、餐點7個方面的內容,第三部分是教育方法,提出了17種教育方法及要點。該標准成為指導我國當時幼稚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使我國的幼稚教育不再盲目仿效他人,它對推動我國幼稚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時期豐富的幼兒教育思想的產生,既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現實原因,也不可忽視陳先生的個人因素。從內因來說.陳先生1914年清華畢業赴美留學,考取的是庚子賠款獎學金,陳先生說:"清華大學經費來自美國退還的庚款,我游學美國也用的是庚款,庚款是什麼呢?還不是中國人民的民脂民膏!人民的脂膏栽培了我,我如何不感激呢!如何不思報答呢!"[4]他在啟程去美國之前,原本想學醫,在橫渡太平洋的郵船上,他改變了注意,認為要挽救病弱的中國,必須從教育人做起,而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兒童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他決定把一生獻給祖國的兒童教育事業,他的志向得到同舟赴美的陶行知先生的贊賞,後來兩人一起在哥侖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另一主要內因是陳先生對兒童無限的熱愛,正如陳先生所言:"我是喜歡兒童的,兒童也是喜歡我的",他呼籲全社會都來"熱愛兒童""尊重兒童""一切為兒童",正是陳先生對兒童的這種純愛,才確定了他獻身兒童教育事業的人生志向。從外因來說,陳先生留美期間.師從克伯屈、孟祿、桑代克、羅格等知名教授,系統學習了美國的教育學說及心理學的實驗、研究方法.對克伯屈採用的啟發式教學法,深感受益。回國後,正值"五四"新文化教育運動時期,他以親身經歷批判封建宗法制陳腐教育對兒童的束縛與殘害,針對當時中國的幼兒教育被外國教會所壟斷、全盤西洋化的現狀,疾呼:"幼稚教育抄襲西洋,不切合中華民族性,不適合中國國情,不能使中國兒童適應。"[5]加之回國後就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兒童心理學課程.對早期兒童心理發展作了連續而周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這些內外因素交織在一起,更堅定了他從幼兒教育人手,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的中國化、科學化、民主化、大眾化的現代幼兒教育之路的決心。二、廣泛開展教學實驗和研究,編寫各類兒童課本和讀物的時期(1928-1939年)經過陳先生和先輩們的共同努力,中國的幼兒教育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此時從教會手中收回教育權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陳先生憑著對祖國的滿腔熱情,對兒童的熱愛,受聘於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人教育處任處長.為的中國兒童學。在主持教育處工作11年期間.的6所小學都附設幼稚園,並在小學和幼稚園大力提倡各種教學實驗和教學研究活動,仍然關心幼稚教育的發展,編寫了系列適合兒童特點的各類兒童課本和課外讀物:1931年在《兒童教育》上發表《四年來中國之幼稚教育》,次年,與陶行知、張宗麟合著並出版《幼稚教育論文集》,編寫出版《幼稚園課本》16冊;1935年在《新聞報》上發表《對於兒童年實施後的宏願》,要求全民族、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教育兒童,為維護和保障兒童權益奮斗;1937年7月,正值盧溝橋事件發生之時,中華兒童教育社在北平舉行第7屆年會,陳先生參加主席團討論學前兒童教育問題,堅持到會議結束才帶領南方與會同志繞道回滬,可見他對幼兒教育問題的關心和重視。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發表《怎樣做父母》《怎樣教小孩》;1938年與鍾昭華合編出版《南京鼓樓幼稚園兒童生活寫真》。陳鶴琴先生認為,要使幼稚教育發展,必須發動和組織的人合作來做,他說:"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學進步,端在合作。""實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這一思想主導下,他大力創兒童教育學術團體和刊物,20年代他發起組織幼稚教育研究會,1929年在此基礎上創建中華兒童教育社,到30年代發展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兒童教育學術團體,還主編《幼稚教育》《兒童教育》《小學教師》等刊物,廣泛交流經驗,擴大宣傳,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幼兒教育在戰時的發展。三、活教育理論體系形成、較完整幼稚師范教育體系建立的時期(1939-1949年)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經濟上貧窮落後,老百姓一貧如洗,人民生活極其艱難,科學技術極不發達,教育也陷入陳舊腐敗、抄襲外國、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兒教育顯得尤為突出。對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銳地揭露:當時國內的幼稚園害了三種病,即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陳鶴琴先生面對舊教育的全盤西化、脫離實際、死讀書本的時弊,也嚴肅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國,抄來抄去到底弄不出什麼好的教育來。"陶行知先生曾把舊中國陳舊腐敗的教育概括為"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針對當時的這種教育現狀,陳先生認為自己有責任去改變,他要下決心使這種腐敗的"死教育"變為"前進的、活潑的、有生氣的教育"。陳鶴琴先生青年時期受到歐美新教育思潮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以杜威為代表的美國資產階級進步教育運動的影響。這一進步教育運動抨擊當時傳統教育的形式主義教學方法,反對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和對兒童活動的束縛.強調兒童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倡"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提倡"實驗"的精神。陳先生十分贊賞這種觀點。他借鑒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確合理的部分,正如陳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對形成中國的活教育運動起了相當的影響。"[7]但是,陳先生的借鑒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國進行幼兒教育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指出:"要曉得我們的小孩子不是美國的小孩子,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環境與美國不同,我們的國情與美國的國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們視為好的東西在我們用起來未必都是優良的。""總之.幼稚園的設施,總應當處處以適應本國國情為主體,至於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採用,總以不違反國情為唯一條件。"[8]另外,陳先生對歐洲11國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決心在中國實驗活教育。1934年7月,陳鶴琴先生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歐洲教育考察,他參觀了許多新型的實驗學校,與各國的教育專家進行了教育問題的討論,對各國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體的把握,這使他對"新教育"的源頭--歐洲新教育有了真實的感受,從中看到了現代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的共同特性,認為這是中國教育值得借鑒的。特別是各國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這給了陳先生很大的啟發,為他在中國實踐活教育指明了方向。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實驗過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幫助,他特別贊賞和佩服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陳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學"、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陳鶴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實驗本國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從內因來說,陳先生從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端深有體會,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教學方法仍很死板,學校活動的中心仍是老師,教材的內容往往遠離學生生活。陳先生說:"他們機械的、被動的被灌輸以有限的所謂知識食糧,而實際上它們卻難以消化--沒有機會去接觸大自然。只要他們讀和寫,而從不要求他們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種子,生根發芽,開出花朵。"[9]1940年陳先生赴重慶參加國民教育會議,途經桂林時給中山學校題詞:"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10]4月謝絕留在重慶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之職,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嶺山上以"荒山辟樂園"的精神起了"扛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實驗"活教育",實現了由中國人自己培養幼教師資的宏願。其實.陳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實現幼兒教育的中國化、科學化,不能靠外國教會控制幼教師資的訓練,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培訓師資。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師范學校急需設幼稚科案》,建議"就環境適應之地,開設幼稚師范學校,或就各省之師范內,添設幼稚科,以培養專門人才,供給良好師資。"[11]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的創建就邁出了這第一步。是年,確定並實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即目的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即課程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即方法論。"[12]1941年1月,陳先生主編的《活教育》月刊創刊,確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設教育理論、輔導教師進修、提供具體教材、討論實際方法,並發表《活教育與死教育》一文。繼而發表活教育的17條教學原則: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比較教學法;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替代教學法;注意環境、利用環境;分組學習,共同研究;教學游戲化;教學故事化;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精密觀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發表《活教育要怎樣實施》,總結子兩年來活教育實施的經驗,長.為的中國兒童學。在主持教育處工作11年期間.的6所小學都附設幼稚園,並在小學和幼稚園大力提倡各種教學實驗和教學研究活動,仍然關心幼稚教育的發展,編寫了系列適合兒童特點的各類兒童課本和課外讀物:1931年在《兒童教育》上發表《四年來中國之幼稚教育》,次年,與陶行知、張宗麟合著並出版《幼稚教育論文集》,編寫出版《幼稚園課本》16冊;1935年在《新聞報》上發表《對於兒童年實施後的宏願》,要求全民族、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教育兒童,為維護和保障兒童權益奮斗;1937年7月,正值盧溝橋事件發生之時,中華兒童教育社在北平舉行第7屆年會,陳先生參加主席團討論學前兒童教育問題,堅持到會議結束才帶領南方與會同志繞道回滬,可見他對幼兒教育問題的關心和重視。是年,在《播音教育月刊》上發表《怎樣做父母》《怎樣教小孩》;1938年與鍾昭華合編出版《南京鼓樓幼稚園兒童生活寫真》。陳鶴琴先生認為,要使幼稚教育發展,必須發動和組織的人合作來做,他說:"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學進步,端在合作。""實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6]在這一思想主導下,他大力創兒童教育學術團體和刊物,20年代他發起組織幼稚教育研究會,1929年在此基礎上創建中華兒童教育社,到30年代發展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兒童教育學術團體,還主編《幼稚教育》《兒童教育》《小學教師》等刊物,廣泛交流經驗,擴大宣傳,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幼兒教育在戰時的發展。三、活教育理論體系形成、較完整幼稚師范教育體系建立的時期(1939-1949年)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經濟上貧窮落後,老百姓一貧如洗,人民生活極其艱難,科學技術極不發達,教育也陷入陳舊腐敗、抄襲外國、停止不前的局面.幼兒教育顯得尤為突出。對此.陶行知先生曾尖銳地揭露:當時國內的幼稚園害了三種病,即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陳鶴琴先生面對舊教育的全盤西化、脫離實際、死讀書本的時弊,也嚴肅地指出:"今日抄日本,明日抄美國,抄來抄去到底弄不出什麼好的教育來。"陶行知先生曾把舊中國陳舊腐敗的教育概括為"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針對當時的這種教育現狀,陳先生認為自己有責任去改變,他要下決心使這種腐敗的"死教育"變為"前進的、活潑的、有生氣的教育"。陳鶴琴先生青年時期受到歐美新教育思潮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以杜威為代表的美國資產階級進步教育運動的影響。這一進步教育運動抨擊當時傳統教育的形式主義教學方法,反對以教師、教材為中心和對兒童活動的束縛.強調兒童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倡"做中學"的教學方法,提倡"實驗"的精神。陳先生十分贊賞這種觀點。他借鑒了杜威教育思想中正確合理的部分,正如陳先生自己所言:"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杜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對形成中國的活教育運動起了相當的影響。"[7]但是,陳先生的借鑒不是盲目的,他在本國進行幼兒教育實驗研究的過程中指出:"要曉得我們的小孩子不是美國的小孩子,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環境與美國不同,我們的國情與美國的國情又不是一律;所以他們視為好的東西在我們用起來未必都是優良的。""總之.幼稚園的設施,總應當處處以適應本國國情為主體,至於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和教法,也可以採用,總以不違反國情為唯一條件。"[8]另外,陳先生對歐洲11國的教育考察,也促使他下決心在中國實驗活教育。1934年7月,陳鶴琴先生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歐洲教育考察,他參觀了許多新型的實驗學校,與各國的教育專家進行了教育問題的討論,對各國的教育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整體的把握,這使他對"新教育"的源頭--歐洲新教育有了真實的感受,從中看到了現代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的共同特性,認為這是中國教育值得借鑒的。特別是各國教育都注重"做",注重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這給了陳先生很大的啟發,為他在中國實踐活教育指明了方向。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實驗過程中,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支持和幫助,他特別贊賞和佩服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思想,陳先生汲取了杜威的"做中學"、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的教育思想。但是,陳鶴琴和陶行知的思想都超越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實驗本國教育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從內因來說,陳先生從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端深有體會,即便清王朝被推翻,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教學方法仍很死板,學校活動的中心仍是老師,教材的內容往往遠離學生生活。陳先生說:"他們機械的、被動的被灌輸以有限的所謂知識食糧,而實際上它們卻難以消化--沒有機會去接觸大自然。只要他們讀和寫,而從不要求他們自己去想去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活教育植下種子,生根發芽,開出花朵。"[9]1940年陳先生赴重慶參加國民教育會議,途經桂林時給中山學校題詞:"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10]4月謝絕留在重慶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司長之職,表示"要做事,不做官",回到江西,邀集一批有志人士在泰和大嶺山上以"荒山辟樂園"的精神起了"扛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實驗"活教育",實現了由中國人自己培養幼教師資的宏願。其實.陳先生早在20年代就迫切的感到,要實現幼兒教育的中國化、科學化,不能靠外國教會控制幼教師資的訓練,必須由中國人自己來培訓師資。早在1928年他就提出《各省師范學校急需設幼稚科案》,建議"就環境適應之地,開設幼稚師范學校,或就各省之師范內,添設幼稚科,以培養專門人才,供給良好師資。"[11]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的創建就邁出了這第一步。是年,確定並實施活教育的思想:"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即目的論;"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即課程論;"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即方法論。"[12]1941年1月,陳先生主編的《活教育》月刊創刊,確定的刊物宗旨是:建設教育理論、輔導教師進修、提供具體教材、討論實際方法,並發表《活教育與死教育》一文。繼而發表活教育的17條教學原則: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我們的活教材;比較教學法;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替代教學法;注意環境、利用環境;分組學習,共同研究;教學游戲化;教學故事化;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精密觀察。[13]1942年,在《活教育》月刊上發表《活教育要怎樣實施》,總結子兩年來活教育實施的經驗,教育內涵、提高教育效率案》《建議根據專業學習,讓幼教幹部歸隊,加強科學技術研究、提高工作效率案》。陳先生雖從政,但熱愛、關心幼教事業之心依然強烈。1979年,陳先生在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小組發言中講到:"這次我借出席五屆二次政協會議之機,提出了三點提案:1.在全國各省市恢復或建立幼兒師范學校,以培養幼教師資。2在全國各省市高等師范學校恢復或建立幼兒園和實驗小學,作為進行科學實驗取得系統經驗的場所。3.設立兒童玩具、教具、設備的研究室和實驗工廠。這三點提案,經提案審查委員會審查已建議國務院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19]是年11月在全國幼兒教育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被推選為名譽理事長,並發表講話,講話就開展幼兒教育科學研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第一,要對於作為幼兒教育基礎的兒童心理作全面、系統、切實的科學實驗;第二,要重視幼兒家庭教育的科學實驗;第三,對幼兒園的教育應進行系統、深入的科學實驗與研究,要好示範性幼兒園;第四,必須重視和解決幼教玩具、教具的科學實驗和製造,這是一個極為迫切的重大問題。"陳鶴琴先生的三個提案和幾點建議為改革開放後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迅速恢復和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1981年,年近90的陳先生還為"六一"國際兒童節題詞:"一切為兒童、一切為教育、一切為四化。"同年11月,為浙江《幼兒教育》創刊題詞:"熱愛、了解和研究兒童,教育他們使之勝過前人。"這既是對一切從事幼兒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工作者的諄諄教誨,也體現了陳先生熱愛兒童、關心兒童教育事業的摯熱情懷。縱覽陳鶴琴先生的一生,是為中國兒童教育事業奉獻的一生,為中國幼兒教育事業盡瘁的一生,繼承、弘揚和發展陳鶴琴的幼兒教育思想,為新時期我國幼兒教育的改革和創新獻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H. 信徒上教會如何穿著才合適

問:在我們教會的信徒中,有一部分青年信徒在衣著打扮、化妝美容上有些時髦。某講道同工在講道時強調不要這樣化妝和穿短裙、露肩頭等不大正規的服裝。因在講道中語氣加重,言語粗暴了些,會後有些人說講得太重了。因此,該弟兄就不來講道了。但教會中形形色色打扮的人,總是大有人在,甚至有人還穿看上去奇異的衣服。因我是一個普通信徒,文化較低,對這種事實在也講不出什麼名目。請你能對此作些有針對性的答復,使信徒有一個明白的認識。 寧夏銀川一姊妹 答:信徒穿什麼樣的服裝參加教會聚會,具體雖然不可能列出一個標准,但大致的要求還是有的,就是要莊重得體、大方自然,能與內心的要去教會敬拜神相協調。聖經上的話是:「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發、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只要以裡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神面前是極為寶貴的。」(彼前3∶3-4)聖經的意思是裡面的妝飾更重要。一個要去教會敬拜神的信徒的服飾,必然與那些上舞場的人有區別,也不可能像外出登山旅遊或海濱度假似的一副運動休閑的模樣。 但服裝的穿著畢竟還是個人的自由,教會也不可能讓大家都穿上統一的制服,我們也不會制訂衣著方面的規條戒律,因此,我建議,教會對這一問題不要太耗費時間,我不贊成把衣著問題當成教會大敵似的,放到講台上去大聲疾呼、嚴厲指責。教會有比這更重要的信息要傳。我覺得下面幾點是否可作考慮: 一是考慮教會信徒的年齡定位。現在由於許多教會信徒以老年人為主,負責人也多為老年人,因此,就會很自然地以原來某種模式和傳統來要求青年人做到像他們一樣。我們要承認青年人的特性反映在審美和服飾上,的確會與老年人有所不同,我們當然反對不正派的服飾,但也不以自己的標准去要求青年人。 二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信徒無論年老年青,如在服飾上能適當講究些美感,並非不可。服裝反映一個人的氣質、風貌,要讓信徒穿得像中世紀的修道士,是沒有必要的。基督徒有著尊貴的身份,這也可以流露在服裝上。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一些愛打扮的青年信徒在教會遭人非議,但對另一些信徒由於習慣性的懶惰不勤而表現出來的儀表不整、蓬頭垢面,卻熟視無睹,這也是不對的,而後者這種情況往往更普遍,尤其在農村,需要引起重視。不正派的服飾不適宜信徒,同樣,不修邊幅的外表也不是信徒給人的印象。在舊約,神非常看重自己百姓的衣服飲食,要求聖潔高貴,與蒙特選和救贖的神子民的地位相稱。 三是信徒的生活行為應當是內在屬靈生命的自然流露,我們要從生命上去帶領信徒,沒有內在的生命,光外在的「宗教」儀表是沒有用的。除非實在看不過去,不宜對外表公開指指點點。如果因為一件衣服(有的是一雙拖鞋),而讓人負氣發誓永遠不來教會,以至於走向滅亡,那樣的代價太大了,誰擔得起這個責任呢?我們應凡事以愛相待,同時也注意工作的方法。不光是服飾問題,對於信徒存在其他的細節問題,我們都應在個別場合,用愛心指出,真誠相待,所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方可。

I. 「如果我手上沒有劍……」這句台詞出自哪裡

出自《死神》漫畫第5卷的開篇語,全句是「如果我手上沒有劍,我就不能保護你。如果我一直握著劍,我就無法抱緊你!」。

劇情簡介:

男主角黑崎一護是個看似暴力、單薄,實質上善良、勇敢、愛護家庭的少年,並且擁有能看見靈的體質。家裡有一個開診所的老爸和兩個性格正常的妹妹夏梨和遊子,一護每天七點必須按時回家,否則老爸便會使用「身體語言教訓」的家規教訓一護。

吵鬧的父子,懂事的妹妹以及與其他普通人並無大異的普通生活,直到女死神朽木露琪亞被他一腳踢到牆角並滿臉驚疑地望著他問「你能看見我?」時漫畫的序幕才這樣被正式地揭開。

劇情簡介

男主角黑崎一護是個看似暴力、單薄,實質上善良、勇敢、愛護家庭的少年,並且擁有能看見靈的體質。家裡有一個開診所的老爸和兩個性格正常的妹妹夏梨和遊子,一護每天七點必須按時回家,否則老爸便會使用「身體語言教訓」的家規教訓一護。

吵鬧的父子,懂事的妹妹以及與其他普通人並無大異的普通生活,直到女死神朽木露琪亞被他一腳踢到牆角並滿臉驚疑地望著他問「你能看見我?」時漫畫的序幕才這樣被正式地揭開。從此黑崎一護身邊所有的事物都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J. 進擊的巨人 里的自由之翼的制服是什麼

是調查兵團以下是設定 調查兵團——自由之翼,憲兵隊——執法獨角,駐屯兵團——鎮守薔薇,訓練兵團——討伐之劍,
訓練兵團(討伐之劍)
由尚未加入正式兵團的新兵和負責訓練新兵的教官組成。新兵畢業後可以選擇進入調查兵團,憲兵團或駐屯兵團其中一個兵團。任何人都可以選擇加入調查兵團或駐屯兵團,但是只有在訓練兵團的期末考試綜合成績前十名的新兵才有加入憲兵團的資格。
兵團徽章是來源自士兵使用的雙刀。
調查兵團(自由之翼)
抱著必死的決心挑戰牆外巨人領域。因為死亡率最高,所以是一般新兵絕不願意加入的兵團。
人類陣營中的革命派。士兵精銳度遠非其他兵團可比,因為長期在前線與巨人戰斗,所以幾乎人人都具有非凡的戰斗能力。
新兵第一次參加牆外遠征的死亡幾率是五成,能夠撐過來的人將會逐漸成為生存幾率高的優秀士兵。
劇透:在與女巨人和獸之巨人戰斗後,精銳兵力盡損,已與憲兵團組成聯合部隊。
兵團徽章是重疊起來的鳥兒翅膀,為藍白雙色,寓意人類拒絕承受家畜般地籠中屈辱,始終嚮往自由的願望。
憲兵團(執法獨角)
在國王身邊管理人民,人類陣營中的保守派。維持秩序。因為擁有在內地生活的權利,而且只有在訓練兵團的期末考試綜合成績前十名的新兵才能加入憲兵團,所以是幾乎所有新兵的終極目標。
總人數大約2000名左右,如果加上歸憲兵團指揮的駐屯兵團,實際可動員兵力大約有5000名。
在性質上跟當初以民主方式成立的調查兵團很容易產生對立。
劇透:已與調查兵團組成聯合部隊,向牆外發起遠征。
兵團徽章是獨角獸,指代公平公正,捍衛秩序之意,其實憲兵團驕奢淫逸,腐敗官僚,欺壓民眾,魚肉百姓。
駐屯兵團(鎮守薔薇)
負責強化城牆,防守各個城市,人類陣營中的中立派。考不上憲兵團,又不想加入調查兵團的新兵的最終去處。
除了兩次巨人攻城戰外,基本沒有和巨人戰斗過,所以對於害怕和巨人戰斗的新兵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隸屬於憲兵團管轄,在駐扎兵團累積了不少經驗的士兵也可以申請轉調至憲兵團。
兵團徽章是玫瑰,意為守護安寧的薔薇花語,駐屯兵團在兩次巨人入侵時均發揮出主力的作用,以巨大的犧牲捍衛了鎮守薔薇的名號。
人類生活在三層城牆的包圍之中。城牆之間的面積幾乎相等,Wall·Maria與Wall·Rose距離約為100km,Wall·Rose與Wall·Sina距離約為130km,Wall·Sina距離中央約為250km。
牆壁有可能是由巨大的巨人使用強化能力所製造。
現牆壁的秘密為教會所把持,教眾即使失去性命也不會說出真相。但尼克神父在親眼目睹大批人民因巨人入侵而遷徙的慘狀後,心中有所觸動,決定作出讓步,只將秘密告訴赫里斯塔,而要不要公布則由赫里斯塔來決定。
瑪利亞之牆 /瑪麗亞之牆(Wall·Maria)
最外層的牆壁。
845年被鎧之巨人打破,然後被成群巨人攻陷,之後人類一直想要奪回這道城牆。作品中只提及其中一座瓮城,即位於南部的希干希納區。
羅塞之牆/露絲之牆(Wall·Rose)
目前人類退守的最外部牆壁。
從五年前開始成為對抗巨人的最前線。作品中僅提及其中三座瓮城,分別是位於南部的托洛斯特區、東部的卡拉尼斯區、西部的凱洛魯巴區。
希娜之牆/席納之牆(Wall·Sina)
人類活動區域的內地。
中央政府及憲兵團位於此道牆內。作品中僅提及其中三座瓮城,分別是位於東部的史托黑斯區、南部的艾路米哈區、西部的亞魯凱魯區。

與教會制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褲子屁股破了怎麼補才好看圖片 瀏覽:727
舊襯衫不捨得扔 瀏覽:515
超市皮帶多少錢一條軍訓 瀏覽:281
利郎男裝和培羅蒙相比哪個好 瀏覽:133
絲綢襯衫還是無袖 瀏覽:621
荷花池男裝在哪個區 瀏覽:979
甚至校服專賣店加盟 瀏覽:128
長款淺藍色羽絨服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343
喬司哪裡買童裝 瀏覽:63
冬季韓式男裝批發 瀏覽:852
重慶南坪哪裡修改羽絨服 瀏覽:23
灰色上衣陪啥顏色褲子 瀏覽:561
黑色呢大衣配什麼帽子 瀏覽:52
圍巾留洞可穿另一頭怎麼織 瀏覽:582
精品童裝批發一手貨源 瀏覽:556
褲子怎樣縮腰圍 瀏覽:632
旗袍藝術團最新消息 瀏覽:612
酒紅色棉衣配黑褲子好看嗎 瀏覽:718
印花襯衫配格紋褲精緻文藝 瀏覽:456
女士保暖內衣多少錢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