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黃泉福木雕工藝品,就在我這里
喜歡黃泉福木雕的可以來紅遍天木雕工藝品佛株 來看看
『貳』 貴州圖南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貴州圖南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2月1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等。
法定代表人:徐鑫
成立時間:2012-12-18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2230000002521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瑞金路富康國際商務公館1804
『叄』 廣州文德路,為什麼叫文德路
文德路書畫街
在清代文德路已儼然「字畫一條街」,裱畫、售賣文房四寶、書籍、古董字畫的店鋪鱗次櫛比,知名的書店、古玩店、文具店多達幾十家,文人雅士都喜歡來這里買筆墨紙硯等文具,搜購各種古籍善本,十分熱鬧。
文獻資料顯示,文德路字畫街興起的其中一個原因是18世紀廣州「外銷畫」的出現。從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起,被今天的繪畫界稱為「外銷畫」的藝術品開始在廣州街頭出現,地處廣州珠江北岸的文德路出現了一間又一間專售外銷畫的商鋪。
20世紀上半葉,時局變化急劇,神州大地風雷激盪,歷經戰火洗禮的文德路,雖然仍然氤氳著自遠古而來的深厚文化氣息,這條路上不斷的毀壞與重建,也見證著這條書畫長廊的數度巨變,編織出一幕幕令人或悲或喜的景觀。
據周元崢介紹,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7年,文德路仍然是充滿文化氣息的街道。當時廣東省文聯大樓就在文德路,音樂、戲劇、美術協會等在那裡設了辦公機構。創辦於1960年的廣州文物商店,即現在的廣州文物總店,是全國較早的文物商店之一,出售宋、元、明、清等歷代名家字畫、玉器、陶瓷等等,粵雅堂、博古齋等店鋪是它的門市部。
1953年出生在文德路的老街坊秦五三說,小時候這里很清靜,當時有一個在整個廣州都很有名的書畫裝裱社,在那家店,他經常可以碰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在中山大學任教的容庚、商承祚二老。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文德路上的書畫商業開始復興,以出售裝飾工藝品較多。如今的文德路一帶已成為廣州市經營古玩、字畫、陶瓷、裱畫的文化市場,以經營字畫、文物及裝飾工藝品為主的企業有200多間。這些街鋪以小面積為主,但每天有不少畫作和工藝品新鮮出爐,一些店鋪也以現場作畫、現場製作的方式招徠顧客。同時,還有大量產自外地或本地的畫作和工藝品從這里轉運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尤其是裝飾畫市場,每天都有南來北往的客商從這里進貨。
文德路字畫文化街
以經營字畫、文物及裝飾工藝品為主,與南越國宮署遺址開發相結合,發展具有濃鬱南越歷史文化氛圍的文化街。
資 料:
文德路是廣州書畫藝術品的專業街市,有「廣州畫廊」之稱。滿街均是裝璜頗為精美的字畫和工藝品。如果喜歡時尚前衛的風格,可以挑選一些復制西方名家的油畫或抽象畫。如果對中國傳統情有獨鍾,眾多的中國山水畫或嵌玉藝術畫。此外還有大量如非洲木雕、藝術乾花等風格各異的工藝品。
文德路是廣州著名的文化街,但經營布局比較分散、文化含量較低。為此,東山區政府將提升文化街的經營檔次,重點發展金石古玩、字畫、古舊書籍、文房四寶等文化用品經營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文化精品、老字型大小品牌。目前廣州尚未形成一個規范、成熟的古玩、藝術品鑒定和交易場所,該區將大力支持文博單位和投資者在文化街內開設文物鑒定、展示、交易等文化經營項目,市民隨時可以到這里進行咨詢、鑒定,還可以進行古玩、藝術品的交易。
文德路:百年風雅有餘韻
文德路是以前廣州文教的中心區。路西是赫赫有名的番山舊址,古木參天、荒煙蔓草,南漢皇帝曾在山上修築宮苑,後來宋軍攻陷城池,燒為廢墟。宋紹聖三年(1096)在廢墟上興建廣州府學,又稱廣府學宮,規模十分宏大,從市一宮到十三中,都屬學宮范圍。很多廣州人都叫它夫子廟,因為學宮里有一座氣象森嚴的大成殿,供奉著萬世師表孔子和七十二賢牌位。學宮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小街,西邊叫府學西街,東邊叫府學東街。府學西街至今尚存,寬僅四米,我們可以想像,府學東街大概也相差無幾。
在1918年大規模城市改造運動中,府學東街被擴建為15米寬的大馬路。因為在文明門東邊有一條文德里,擴路時就借用了文德里的名字,命名為文德路。
從清代至民國年間,文德路一直是書香之地。裱字畫的、賣古董、書籍和文房四寶的店鋪,鱗次櫛比,成行成市。文人雅士常來搜購各種古籍善本。康有為辦萬木草堂有三個地方,一個是長興里,一個是衛邊街鄺家祠,還有一個就是廣府學宮里的仰高祠。民國時,廣法學院、留法學會、中德學會、律師公會、大同中學、北大同學會,都先後設在學宮之內。詩書禮樂,翰池書帳,真是個風雅之林。
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南館原在文德南路,原聚賢坊內、清水濠畔,是蜚聲四海的南園詩社舊地。元末明初,孫蕡、王佐、黃哲、李德、趙介五位詩人在這里結南園詩社。孫蕡有「嶺南詩宗」之稱,才華橫溢,是我十分景仰的詩人,但他的一生卻倒霉透頂,先是受人牽累入獄,獲釋後又遭人誣陷,謫戍邊關,最後竟因曾為大將軍藍玉題畫而受株連,被朝廷處死,臨刑時仰天長嘆:「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已斜。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記得第一次讀這首詩時,讀至最後十字,已是淚眼模糊。
五先生死後,南園變成了總鎮府花園。後來,詩人歐大任、梁有譽、黎民表、吳旦、李時行五人,因追慕五子遺風,重起爐灶,再結詩社,被稱為「後五先生」。人們在南社遺墟上,建抗風軒祀南園前後五先生。
據《粵台征雅錄》描述,南園「池榭幽勝,後臨清水濠。今有僧居守,讀書習靜者,多假館之。」張之洞主政廣東時,買下濠北慈度庵和一些民居,在抗風軒建東南西北前後校書堂六所,以「十峰軒」為總匯,後來由提學使於式枚擴建為名動儒林的廣雅書局藏書樓。一批學術名流在這里校刻「廣雅叢書」。典藏之豐富,在嶺南首屈一指。1912年藏書樓改建為省立中山圖書館。
1929年,市政府在文德路再建一座市立「國父紀念圖書館」,由廣東建築師林克明設計,在學宮翰墨池原址上奠基興建,1933年建成。這就是今天的中山圖書館孫中山文獻館。從外部看,這是一座中國宮殿式建築,但內部又透出某些歐洲宮廷建築的影子,雖然已日顯殘舊褪色,但仍不失庄嚴典雅。
清水濠已被填為內街,中圖南館亦拆為平地,當年前後五先生引吭悲歌、題詩吟詠之地,如今做了臨時停車場。文德路除了廣州文物總店(粵雅堂、博古齋)和孫中山文獻館,還為人們保留著一縷昔日的風雅余韻之外,大部分店鋪賣的都是廉價的裝飾畫了。我每次到文獻館,看著那兩株拔地倚天、濃蔭蔽日的百年古樹,默默地聳立於塵囂之中,彷彿有一肚子的故事,卻無從訴說。
『肆』 男生168適合哪套dk制服
你可以去看一下販賣元氣和柴兔入侵圖南制服館。
『伍』 遼寧省沈陽市科技館和科學技術館是一個地方嗎
一個是沈陽科學宮,在市圖南面。
一個是遼寧省科技館,在渾南,新開的
寧省科學技術館是遼寧省重點文化建設項目,2011年7月動工建設,佔地面積為69,1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2,508平方米,建築總高度31.9米。場館由常設展覽、短期展覽、科普特效影院、培訓實驗室、科普報告等項目組成,是一座集科普教育、科技交流、休閑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館。是全省科學普及的陣地,學術交流的中心,科技工作者之家
遼寧省科技館座落在沈陽市青年大街與文藝路的交匯處。
1982年開工,1988年建成開館。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0平方米。是全省科學普及的陣地,學術交流的中心,科技工作者之家。2011年4月28日爆破拆除。2011年7月在拆除的原址上重建一座新的科學技術館。新建科學技術館佔地面積為69,1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02,508平方米,建築總高度31.9米。2015年1月18日,遼寧省科技館新館試運行。2015年1月遼寧省科技館對外公布,2015年2月2日起閉館,重新開放時間暫未確定。
『陸』 科學技術館屬於什麼場所
中國科學技術館是中國科協直屬事業單位,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綜合性科技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養的基礎科普設施。一期工程於1988年9月22日建成開放,二期工程於2000年4月29日建成開放。
中國科學技術館的主要教育形式為展覽教育,通過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展覽,反映科學原理及技術應用。中國科學技術館鼓勵公眾動手探索實踐,不僅普及科學知識,而且注重培養觀眾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
中國科學技術館在開展展覽教育的同時,還組織各種科普實踐活動,並經常舉辦面向公眾的科普講座。
中國科學技術館遵循科普宗旨,按照「確保安全、優質服務」的承諾,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首都文明單位標兵」、「國家4A級旅遊景點」、「首都文明旅遊區」和「青年文明號」等。
中國科學技術館向觀眾開放三個場館——A館(常設主展廳)、B館(穹幕影廳)和C館(兒童科學樂園、臨時展廳)。
中國科學技術館設有觀眾餐廳,餐廳位於科技館廣場西側,由專業餐飲公司管理為廣大觀眾提供膳食。餐廳總面積1000平米,可同時容納約300人就餐,就餐環境干凈、明亮、整潔,空調以及各種設施齊全,顧客用餐採用方便、衛生的刷卡式消費。在科技館A館地下一層和C館一層還設有可分別容納80人和100人的快餐廳,旅遊團用餐可提前預定。A館東門北側設有紀念品部,出售百餘種精美的科技館紀念品和科技特色紀念品。
該館與北美、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各國科技館建立了定期的情報交換,並進行了人員互訪,重視與國外科技館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科技館出版不定期刊物《科技館》,編寫有《國外科技館資料匯編》等。
展廳介紹
中國科學技術館主要由古代傳統技術展廳、現代科學技術展廳、電影廳三部分組成。
科技館設計
中國古代傳統技術展廳陳列著反映中華民族燦爛文明成就的珍品,介紹四大發明及天文、陶瓷、建築、青銅、冶鑄、紡織、刺綉、中醫中葯、機械、手工藝等學科內容。並陳列有古代的火箭、戰船,天文學的渾儀、簡儀,設計精巧的水磨、水車、指南針等。
現代科學技術展廳包括大量現代化的,可讓參觀者親自動手實踐的展陳設施,展示了電磁、力字、機械、聲光、信息、核技術等多種學科的基本原理和科技成果,。
中國科技館的穹幕影廳我國最大的穹幕影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穹幕影廳之一。它的穹幕直徑27米,銀幕面積約1000平方米,擁有 470個坐位。 影廳建築按加拿大IMAX標准設計,採用日本AstrovisionDome70mm/10P 放映系統和美國SPITZ穹形銀幕。經中國電影技術研究所檢測各項技術指數均優於國家標准。影廳良好的設備組合和科學的建聲處理保證了一流的畫面質量 和聲音效果。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穹幕影廳。
中國科學技術館展廳設計主要內容包括生命與環境,聲、光與信息技術,能源與交通,材料與製造技術等各學科不同領域的展品500餘項,並陳列有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約400項。
『柒』 太極有幾大流派每種流派的區別在哪裡
太極拳有陳式、楊式、孫式、吳式、武式以及武當、趙堡等多種流派。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從學於陳家溝陳長興,並與其子楊健侯、其孫楊澄甫等人在陳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編發展了「楊式太極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楊露禪從陳家溝返鄉後,深愛其術,從學楊於陳式老架太極拳,後又從陳清平學趙堡架,經過修改,創造了「武式太極拳」。河北完縣人(今河北保定順平縣)孫祿堂,從師李魁垣學形意拳,繼而學於李魁垣的師傅郭雲深,又從師於程廷華學八卦掌。後又從師郝為真學太極拳,之後參合八卦、形意、太極三家拳術的精義,融合一體而創「孫式太極拳」,所謂「太極腰、八卦步、形意勁」即此。 隨著歷史的發展,武術逐漸從戰場搏殺轉為體育健身,太極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極拳家在《十三勢行功歌》中就有「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極拳經過長期流傳,演變出許多流派,其中流傳較廣或特點較顯著的有以下5派。
1.陳式太極拳 又分老架和新架兩種,老架是清初陳王廷所編,原有 5個套路,又名十三勢,另有長拳一百單八勢 1套,炮捶1套。從陳王廷起,經過300多年的傳習,積累了不少經驗,對原有拳套不斷加工提煉,終於形成了近代所流傳的陳式太極拳第 1路和第2路拳套。這兩套拳動作都是經過精心編排的,其速度和強度不同,身法、運動量和難度也不盡相同。陳式第 1路拳套現有83式,主要特點如下:①纏絲勁明顯,要求處處留心源動腰脊,用意貫勁於四梢(即兩手和兩足尖),動作呈弧形螺旋,纏繞圓轉並要做到「一動內外俱動」;②剛柔相濟,柔中寓剛,亦即能打出一種似剛非剛,似柔非柔、沉重而又靈活的內勁;③動作要和呼吸運氣相結合,不僅做到「氣沉丹田」,而且在練動作的同時進行「丹田內轉」, 有時也可在呼氣時發聲(如呵、哂、噓、吹),以加大勁力;④快慢相間,亦即在動作轉換處要快,一般行拳時要慢;⑤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種,體弱有病者可以練高架子,青壯年體健者則可練低架子。陳式第2路拳套原名炮捶,現有71式,主要特點如下:①震腳發勁的動作更多;②動作比第1路快、剛, 爆發力強;③「竄蹦跳躍,閃展騰挪」的動作較多,氣勢雄壯。第2路只適於青壯年練,流傳不廣。陳式新架套路是陳有本(陳家溝拳師)編創的,順序與老架同,架式較老架小,轉圈也較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某些較難的動作,陳家溝村人稱之為「小圈拳」,把老架稱為「大圈拳」。這種拳後來又傳至陳鑫,他著有《陳氏太極拳圖說》,闡發陳氏歷代積累的練拳經驗。陳式太極拳是古老的拳種,其他多數流派的太極拳(如楊式、吳式、武式、孫式)跟陳式太極拳有一定的淵源關系。
陳氏太極的另外一個分支是:中國溫縣南冷架太極拳
學太極,到溫縣,盡人皆知。溫縣太極拳系「陳家溝,南冷架及趙堡架」三個支脈。其中「南冷架」以其所蘊含的中國太極傳統哲學文化的深奧,古風濃郁,架式的純正內家拳。南冷架一直為嫡傳功夫,在第四代嫡傳南冷太極功夫大師,秦毅風的改良修正了古傳太極的繁雜,使南冷太極更加突出實戰的作用。南冷太極,發勁呼呼生風,招招有法,式式嚴謹,氣血貫通,剛柔並濟,堪稱太極拳家族中最具古法韻味,遙接高風者,高屋建瓴。
「南冷架」嚴格按照古法走經絡,行氣血,調五臟,促代謝,鼓盪真氣,強筋壯骨。對敵實戰搏擊,則攻防兼並,長於「四兩撥千斤」,周身勁氣,勁若纏絲,綿綿不絕,認真習練2--3年,功力漸深,猶如「臨深淵履薄冰而氣定神閑,激水中流而心有大荒」之神妙體會。
2.楊式太極拳 河北永年人楊露禪(1800 ~1873),酷愛武術,向陳家溝陳長興學習太極拳,學成返里傳習太極拳,因他能避開並制服強硬之力,當時人稱他的拳為「沾綿拳」、「軟拳」、「化拳」。楊露禪去北京教拳,清朝的王公貴族多向他學習。他武技高超,當時人稱「楊無敵」。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翁同龢在觀看楊露禪與人比武後,對大臣們說:「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之渾圓一體也。」為楊露禪親題的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後來,楊露禪根據實踐,不斷發展已有拳架,又經其孫楊澄甫一再修訂,遂定型為楊式大架太極拳,由於練法平正簡易,故成為現代最為流行的楊式太極拳。楊氏祖孫3代,在北京負有盛名。楊露禪有三子,長子鳳侯早亡,但留下一支,在河北邢台地區有傳,次子楊班侯和三子楊健侯,各有所長。班侯脾氣火暴,偏重太極拳的技擊作用,實戰中下手較狠,「出手見紅」,在京都留下「拳打雄縣劉」、「擂打萬斤力」等佳話,承父「楊無敵」之稱號,在北京名噪一時,有「楊露禪闖天下、楊班侯打天下」之說,為太極拳在高手如雲的北京樹立了威名,並繼而推動了太極拳在全國的快速普及和傳播。但因出手打死洋人,無法再在北京而返回鄉里,所以傳博范圍不廣,實為憾事,目前聞者有永年廣府有班侯架、河北齊德居的八十一式大功架傳承。健侯性格溫和,更重太極拳的健身作用,且授徒眾多,所傳為中架,當今流傳的太極拳大多數為健侯一枝。1928年後,健侯之三子楊澄甫到南京、上海、杭州、廣州、漢口等地授徒,其拳式遂流傳於全國各大城市。楊式大架子的特點是舒展簡潔,動作和順、輕靈,剛柔內含,輕沉自然,如行雲流水,連綿不絕,鍛煉步驟由松入柔,積柔成剛,剛柔相濟,能自然地表現出氣派大,形象美的獨特風格。其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照學拳者不同年齡、性別、體力條件和不同的要求適當調整運動量。因之,它既適用於療病保健,益壽延年,又適用於體力較好者用來增強體質,提高技術,適應性廣。因此,楊式太極拳是流傳最廣的太極拳,據統計,全球有三億人在習練楊式太極拳。1956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國家體委組織創編了24式簡化太極拳。1957年根據楊式太極拳整理成《太極拳運動》(88式),1963年又出版了《楊式太極拳》一書。楊式小架太極拳和二路炮錘僅在少數傳人中練習,主要強調技擊作用。 經過多年發展,楊式太極拳功法體系完整,理論著作浩如煙海,汗牛充棟。楊澄甫有五大弟子,號稱五虎將:傅鍾文,褚桂亭,田兆麟,陳微明,武匯川
3.吳式太極拳 滿族人全佑,清末河北大興人,初從楊露禪學太極拳大架子,後來拜楊露禪次子為師學小架子,以善於柔化著名。其子始從漢族改姓吳,名鑒泉。吳鑒泉繼承和傳授的拳式連綿不斷,不縱不跳,適應性較廣泛。由於吳氏對拳式有所修改,後人就稱之為吳式小架子。成為現代流傳較廣的吳式太極拳。 吳鑒泉在北京、上海傳拳較久,他打拳式正招圓,舒松自然, 雖架式小巧, 但有大架功底,由開展而緊湊,在緊湊中自具舒展,推手時端正嚴密,細膩熨貼。1958年曾出版《吳式太極拳》一書。
4.武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初從楊露禪學太極拳,後又學新架太極拳,並在舞陽縣得《太極拳譜》,於是以練拳心得歸納鍛煉要領為《身法十要》。武式太極拳特點為身法謹嚴,姿勢緊湊,動作舒緩,步法嚴格,虛實分明,胸部、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中正,用動作的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個身體,出手不過足尖。武式太極拳於民國初年傳入北京,後又傳入南京、上海。1963年曾出版《武式太極拳》一書。武式太極拳葛順成傳人的說法如下:武禹襄家族在永年是望族,其家是翰墨家庭,但武禹襄本人嗜武如命,終身不仕。陳家溝陳氏族人在永年縣的生意,租用的是武禹襄家的房產。武禹襄見陳氏族人練習一種高明的拳術,非常喜愛,但因自己身份、地位問題無法去拜師學藝,於是委託同鄉好友楊露禪(已有相當高的武功基礎)赴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學藝,回來後交給自己,自己則出自供養楊露禪全家。楊露禪先後三赴陳家溝學藝,每次回來都對武禹襄傾囊以授。最終武禹襄還不滿足於楊露禪所學,親赴陳家溝請教。陳長興當時已年邁,介紹他去陳青萍處學拳。後果有大成。而從李亦畲的著作,武禹襄是因公到趙堡,一月即回。可見武還是主要從楊處習得太極拳。武禹襄的主要傳人早期有楊班侯(楊露禪之子,跟武禹襄本是學文,後武藝大成,遠超其文化水平),還有自己的兩個外甥,人稱李大先生、李二先生。李大先生、李二先生傳郝為真、葛順成等人。郝為真武藝最高,他的拳佳經其後人修改後被國家定為武式太極拳標准拳架。葛順成等人傳下的全家仍保留了原始風格。
李聖端、陳蘭亭、郝中天、鄭月南、王老延、陳固安、吳文翰等都是武式太極拳高手。
5.孫式太極拳 清末河北完縣人孫祿堂,酷愛武術,先學形意拳,後學八卦掌,勤學苦練,功夫深厚,民國初年始跟郝為真學武式太極拳,參合各家之長,融會貫通,遂創孫式太極拳,並著有《太極拳學》。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舒展圓活,動作靈敏,轉變方向時多以開合相接,故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 。1957年曾出版《孫式太極拳》一書。
6.簡化太極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推行的簡易太極拳套路。為了便於在廣大群眾中推廣太極拳,1956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刪去繁難和重復的動作,選取24式,編成「簡化太極拳」。20多年來,簡化太極拳已盛行於國內外,深受人們喜愛。《簡化太極拳》的掛圖和書籍出版了數百萬冊(張)。僅北京一地,1980年就建立了 140多處太極拳輔導站,舉辦過 800多期太極拳訓練班,參加活動者達 4萬人次以上,這些輔導站傳授的主要是簡化太極拳。
為了滿足群眾練拳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在1979年又在楊式太極拳基礎上,吸取其它各式太極拳之長,編成「48式簡化太極拳」。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永年縣的楊振河和韓會明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太極拳,早期曾稱為「長拳」、「綿拳」、「十三勢」、「軟手」。清朝乾隆年間,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極拳論》,才確定了太極拳的名稱。「太極」一詞 源出《周易。系詞》:「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含有至高、至極、絕對、唯 一之意。
7.武當太極拳
雖然目前有人認為太極拳與武當張三豐無關,不過確實存在武當太極拳。武當太極拳講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兩米方圓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纏絲外,另有九宮、八卦的內容。 武當太極拳的要決就是:拳隨心境,舒展綿長,恢宏大氣,容萬物於心。 武當太極拳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後發先至,能四兩撥千斤。不但是強身健體還可以防身自衛,武當太極拳結合有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還虛合道的道教氣功功法,開人智慧、發人體能,使人延年益壽、長生久世,是一種集武術與養生一體,上乘的拳法。太極拳的練習過程分三個階段:首先練形、然後練氣、最後練神。其內含功法主要有:吐納導引功、外氣采補功、混元站樁功。其動作以崩履、擠、按、采、列、肘、靠為主,在應用中隨、連、粘、貼,連綿不斷、行雲流水。演練太極拳要求虛靈頂靜、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動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當太極拳動靜結合、內外相含,是內外雙修的至寶,是人體性命的源泉。
8.趙堡太極拳
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溫縣趙堡鎮,它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相傳是由武當太極拳創始人張三豐所創,由武當太極拳外傳,祖師王宗岳傳蔣法。蔣法又傳邢喜懷,傳張楚臣,傳陳敬伯,傳張宗禹,傳張彥,傳陳清萍,傳張敬芝,傳陳英明,傳王慶升,等歷代傳人經數百年的辨理、習技傳下來的趙堡太極拳。另一種說法是陳式太極拳新架的一種套路,是由陳有本的弟子陳青萍創編的,特點是小巧緊湊,動作緩慢,練會後逐漸加圈,以至極為復雜。因為是在河南溫縣趙堡鎮首先傳開的,故人們稱為「趙堡架」。趙堡太極拳無論拳架或理論、著作都是有師傅口傳和身教。理論有:王宗岳師尊的專著《九要論》《太極行功歌》《捷要論》《運天機輪》《五字訣》《撒手法》還有《論推手》《論擒拿法》和《論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極拳花園中趙堡太極拳是民間流傳的一門太極真功,有著獨特的技擊特點和顯著特徵。 趙堡太極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為立式畫圓,走立式化圓,是本拳種的核心與特徵,整個拳架是從先轉大圈後小圈,猶如春蠶抽絲連綿不斷,里有順圈逆圈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圓,以肘化圓,以胸腹化圓,以膀化圓和以胯化圓。丹田轉動,此乃一圓化太極。 拳架的演練遵循(三直)(四順)(六合)和(意貫四梢)等規則,(三直)即頭直、身直、小腿直、(四順)即腿順、腳順、手順、身法順,六合即手與足合、膀與胯合、肘與膝合此乃外三合,內三合有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四梢)為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發為血梢,毛孔為氣梢。 趙堡太極拳架輕靈圓活,動作舒展大方,演練時,步活圈圓,環環相扣,無明顯發力動作,套路貫穿,有柔有剛,在掌握套路後,即逐步化圓為圈、由簡到繁,提高技巧、難度。 趙堡太極拳,在走技方面擅長拿、跌、擲、打、靠諸藝,又有各種擒拿與反擒拿動作,融於套路中,使其技擊特點甚為突出。
上述 8式太極拳的風格、姿勢雖不相同,但套路結構和動作順序基本一致,練拳目的皆為健身治病。 8式太極拳除拳套外,又各有推手和器械套路練法,如太極劍、太極刀等。
9禪門太極拳
禪門太極拳是一個拳術套路。相傳為少林和尚根據「廣大圓滿無凝大悲陀羅尼」經咒,演繹其意融入拳式而編成。初名「大悲陀羅尼拳」(簡稱「大悲拳」)。禪太極,其原型是佛門古老、神秘、稀有的大悲陀羅尼拳,世人稱之為「禪門太極拳」據傳是由唐太宗年間少森寺曇宗和尚所創。其風格古樸高雅、慈悲庄嚴。它不僅蘊含著技擊的妙用,更融入了經絡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易理學說,是歷代高僧們修身養性的無上法門。禪門太極上符天象,下合地理,中和人情,采古太極陰陽之法,出入於釋、道、儒三教之論。上可成正黨,下可得長生,中習保安寧。實為達極樂之徑也。
10八卦太極拳
八卦太極拳有兩類:一為趙堡大架太極拳第十一代掌門趙增福師父所公開的,該拳架系趙堡架第六代宗師張彥。張彥在山東廣收門徒,使太極拳拳藝代代相傳,傳至山東聊城的馬永勝先生。馬永勝先生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根據最為古老、最為實用的趙堡太極拳創立八卦太極拳,傳拳王懷德老先生,王懷德師爺傳拳趙增福師父。
由於該拳架在編排上吸收了八卦的理論與形式,使外象具體量化:如按太極分兩儀,故拳為二節;兩儀生四象,故拳架分四段;在拳架的運動路線上,按:干(開門)西北;離(景門)南;坎(休門)北;兌(驚門)西;震(傷門)東;巽(杜門)東南;艮(生門)東北;坤(死門)西南,嚴格布陣,故拳為八路,而成外象之八方五位之圖。其拳架招勢,又取上五禽;下五獸。上五禽:鳳;鶴;鷹;燕;雀。下五獸:龍;虎;獅;馬;猴。該拳架盤煉起來,頗為壯觀。
趙增福師父傳授的八卦太極拳有上中下三盤,九十八實戰法。
另一種被稱為「八卦太極拳」的情況是:當年楊祿禪與八卦拳(掌)祖師董海川;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切磋技藝。董海川發現三種拳藝雖練功方法不同,然則理為一貫,萌生了取太極拳之長,彌補八卦拳之不足的想法,便自編了一套走直趟的類似於太極拳的練功方法,傳給了程廷華;劉德寬等弟子。
10.忽雷太極拳.
是從趙堡太極衍生過來,在理論當中包含清代出版的科技書籍<靈台易象志>(一說:<靈台儀像志>),受到書中,三角,杠桿等力學原理影響,在清朝中期誕生,發展於清朝末期.
正式名稱是" 方圓活步架".
忽雷意思是該太極演練時所發出之聲音猶如"忽如雷咋",是骨頭間的摩擦聲而已.
忽雷太極是所有太極最強的一種,擊敗無數拳種,最有代表性的是它能擊敗當今西洋所認為最厲害拳種-詠春.
宗師李景延 (1825-1898)
忽雷有特別的忽領(靈)勁,這是其他太極不及的原因.
方圓活步架屬內家拳,剛拳系. (除楊式以外其他太極都是剛拳系)
『捌』 好看的日本動漫
少年向動畫:
[海賊王]&[死神]&[火影忍者],這三部堪稱JUMP的三座大山
,一定要看的
[灌籃高手]經典中的經典,永遠都不會被忘懷的作品
[頭文字D]相信你就算沒看過周節倫演的也聽過,動畫比電影精彩N倍,不過人物就不怎麼好看了
[鋼之煉金術師]
這個我高中時曾火了整整一年,今年四月出了第二季,你應該會喜歡,但這個的漫畫就算了,太拖沓了
[雜燴武士]
超經典,渡邊信一郎的神作
[七武士]
曾被久藏迷的暈頭轉向
[閃靈二人組]
在當時的我看來,一直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是他們的友情,可是自從知道什麼是曖昧,一切都變了味~~~~~~~~
[新撰組異聞錄]
我可愛的總司~~~~~~~~
[銀魂]
超惡搞,和[新撰組異聞錄]對應著看會有無窮樂趣
[柳生十兵衛]
大地丙太朗很早的作品了,人物也說不上美型,但是絕對精彩
[LOVELESS]
想了半天還是把他歸在了少年向里,重點提醒的是這是耽美動畫,不喜就別看,但沒有H畫面就是了
[高達00]
既然看魯魯修,那麼就沒道理不看高達00,人設是畫[loveless]的高河宮,不會讓你失望,這就是我把loveless歸在這的原因
[幕末機關說]
蠻好看的
[犬夜叉]
關鍵詞:穿越.耳朵.愛情.戰斗
[家庭教師reborn]
前半部更象搞笑故事,後邊開始比較正
[soul
eater]
所謂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黑貓]曾經也很火了一把,屬於很正規的少年動漫
[網球王子]帥哥那麼多,網球的打發那麼多,絕招那麼多,總有一款是你喜歡的
[棋魂]同[網王]掀起網球熱一樣,他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圍棋熱
[死亡筆記]推理與反推理,偵察與反偵察,很精彩,很好看,考智力啊
[名偵探柯南]這應該是大家都必看的吧
[驅魔少年]團隊的力量,帥哥的力量
[全金屬狂潮]機甲類,不過也有講愛情,也很搞笑
[最游記]當然是翻[西遊記],但除人物名字也沒什麼想像的了,很曖昧
[Fate
stay
night]很好看,有愛情,有格鬥
[鬼眼狂刀]就是名字上給人的感覺
[浪客劍心]也是曾經大紅大紫的動畫
[隱王]也是講忍術的
[聖魔之血]是說吸血鬼的,那叫一個華麗
[僵屍借貸]很好看
少女向動畫:
[NANA]首推,有動畫也有漫畫,漫畫還在連載,因為本人是矢澤的鐵桿FAN,所以推漫畫,動畫不及漫畫
[水果籃子]&[我們的存在]
都是大地丙太郎監督的作品,很溫馨唯美,音樂也很好
,原作漫畫也很好看
[蜂蜜與四葉草]
經典中的經典,快樂中透著淡淡憂傷的大學生活,力推!
[公主公主]
一部比較適合制服控看的動畫片
[skip
beat]
是去年十月的新番,動畫到25回,第一季完結,漫畫已經到139話了,本人很喜歡,就是故事進度太慢了
[他和她的XXX]
男女靈魂互換,只有漫畫,森永愛的漫畫一向都不錯
[砂時計]有電影,電視劇和漫畫,但沒動畫,我也是最近補的漫畫,哭得我淅瀝嘩啦的,很感人
[色誘中毒]
絕對正常向的少女漫畫,不要被名字騙了,沒有動畫
[彩雲國物語]
[涼宮春日的憂傷]&
[lucky
star]
不過這兩部對初涉動漫的人可能不怎麼適合
[學院愛麗絲]很可愛,都是LOLI,正太
[吸血鬼騎士]就是很火拉
[會長是女僕]不過只有漫畫,很精彩
[夏目友人帳]通靈的人與鬼魂門的故事,畫面很漂亮,故事很感人
[蟲師]很感人
復制的
『玖』 廣州文德路歷史文化
文德路書畫街
在清代文德路已儼然「字畫一條街」,裱畫、售賣文房四寶、書籍、古董字畫的店鋪鱗次櫛比,知名的書店、古玩店、文具店多達幾十家,文人雅士都喜歡來這里買筆墨紙硯等文具,搜購各種古籍善本,十分熱鬧。
文獻資料顯示,文德路字畫街興起的其中一個原因是18世紀廣州「外銷畫」的出現。從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起,被今天的繪畫界稱為「外銷畫」的藝術品開始在廣州街頭出現,地處廣州珠江北岸的文德路出現了一間又一間專售外銷畫的商鋪。
20世紀上半葉,時局變化急劇,神州大地風雷激盪,歷經戰火洗禮的文德路,雖然仍然氤氳著自遠古而來的深厚文化氣息,這條路上不斷的毀壞與重建,也見證著這條書畫長廊的數度巨變,編織出一幕幕令人或悲或喜的景觀。
據周元崢介紹,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7年,文德路仍然是充滿文化氣息的街道。當時廣東省文聯大樓就在文德路,音樂、戲劇、美術協會等在那裡設了辦公機構。創辦於1960年的廣州文物商店,即現在的廣州文物總店,是全國較早的文物商店之一,出售宋、元、明、清等歷代名家字畫、玉器、陶瓷等等,粵雅堂、博古齋等店鋪是它的門市部。
1953年出生在文德路的老街坊秦五三說,小時候這里很清靜,當時有一個在整個廣州都很有名的書畫裝裱社,在那家店,他經常可以碰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在中山大學任教的容庚、商承祚二老。
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文德路上的書畫商業開始復興,以出售裝飾工藝品較多。如今的文德路一帶已成為廣州市經營古玩、字畫、陶瓷、裱畫的文化市場,以經營字畫、文物及裝飾工藝品為主的企業有200多間。這些街鋪以小面積為主,但每天有不少畫作和工藝品新鮮出爐,一些店鋪也以現場作畫、現場製作的方式招徠顧客。同時,還有大量產自外地或本地的畫作和工藝品從這里轉運到全國各地乃至海外,尤其是裝飾畫市場,每天都有南來北往的客商從這里進貨。
文德路字畫文化街
以經營字畫、文物及裝飾工藝品為主,與南越國宮署遺址開發相結合,發展具有濃鬱南越歷史文化氛圍的文化街。
資 料:
文德路是廣州書畫藝術品的專業街市,有「廣州畫廊」之稱。滿街均是裝璜頗為精美的字畫和工藝品。如果喜歡時尚前衛的風格,可以挑選一些復制西方名家的油畫或抽象畫。如果對中國傳統情有獨鍾,眾多的中國山水畫或嵌玉藝術畫。此外還有大量如非洲木雕、藝術乾花等風格各異的工藝品。
文德路是廣州著名的文化街,但經營布局比較分散、文化含量較低。為此,東山區政府將提升文化街的經營檔次,重點發展金石古玩、字畫、古舊書籍、文房四寶等文化用品經營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文化精品、老字型大小品牌。目前廣州尚未形成一個規范、成熟的古玩、藝術品鑒定和交易場所,該區將大力支持文博單位和投資者在文化街內開設文物鑒定、展示、交易等文化經營項目,市民隨時可以到這里進行咨詢、鑒定,還可以進行古玩、藝術品的交易。
文德路:百年風雅有餘韻
文德路是以前廣州文教的中心區。路西是赫赫有名的番山舊址,古木參天、荒煙蔓草,南漢皇帝曾在山上修築宮苑,後來宋軍攻陷城池,燒為廢墟。宋紹聖三年(1096)在廢墟上興建廣州府學,又稱廣府學宮,規模十分宏大,從市一宮到十三中,都屬學宮范圍。很多廣州人都叫它夫子廟,因為學宮里有一座氣象森嚴的大成殿,供奉著萬世師表孔子和七十二賢牌位。學宮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小街,西邊叫府學西街,東邊叫府學東街。府學西街至今尚存,寬僅四米,我們可以想像,府學東街大概也相差無幾。
在1918年大規模城市改造運動中,府學東街被擴建為15米寬的大馬路。因為在文明門東邊有一條文德里,擴路時就借用了文德里的名字,命名為文德路。
從清代至民國年間,文德路一直是書香之地。裱字畫的、賣古董、書籍和文房四寶的店鋪,鱗次櫛比,成行成市。文人雅士常來搜購各種古籍善本。康有為辦萬木草堂有三個地方,一個是長興里,一個是衛邊街鄺家祠,還有一個就是廣府學宮里的仰高祠。民國時,廣法學院、留法學會、中德學會、律師公會、大同中學、北大同學會,都先後設在學宮之內。詩書禮樂,翰池書帳,真是個風雅之林。
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南館原在文德南路,原聚賢坊內、清水濠畔,是蜚聲四海的南園詩社舊地。元末明初,孫蕡、王佐、黃哲、李德、趙介五位詩人在這里結南園詩社。孫蕡有「嶺南詩宗」之稱,才華橫溢,是我十分景仰的詩人,但他的一生卻倒霉透頂,先是受人牽累入獄,獲釋後又遭人誣陷,謫戍邊關,最後竟因曾為大將軍藍玉題畫而受株連,被朝廷處死,臨刑時仰天長嘆:「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已斜。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記得第一次讀這首詩時,讀至最後十字,已是淚眼模糊。
五先生死後,南園變成了總鎮府花園。後來,詩人歐大任、梁有譽、黎民表、吳旦、李時行五人,因追慕五子遺風,重起爐灶,再結詩社,被稱為「後五先生」。人們在南社遺墟上,建抗風軒祀南園前後五先生。
據《粵台征雅錄》描述,南園「池榭幽勝,後臨清水濠。今有僧居守,讀書習靜者,多假館之。」張之洞主政廣東時,買下濠北慈度庵和一些民居,在抗風軒建東南西北前後校書堂六所,以「十峰軒」為總匯,後來由提學使於式枚擴建為名動儒林的廣雅書局藏書樓。一批學術名流在這里校刻「廣雅叢書」。典藏之豐富,在嶺南首屈一指。1912年藏書樓改建為省立中山圖書館。
1929年,市政府在文德路再建一座市立「國父紀念圖書館」,由廣東建築師林克明設計,在學宮翰墨池原址上奠基興建,1933年建成。這就是今天的中山圖書館孫中山文獻館。從外部看,這是一座中國宮殿式建築,但內部又透出某些歐洲宮廷建築的影子,雖然已日顯殘舊褪色,但仍不失庄嚴典雅。
清水濠已被填為內街,中圖南館亦拆為平地,當年前後五先生引吭悲歌、題詩吟詠之地,如今做了臨時停車場。文德路除了廣州文物總店(粵雅堂、博古齋)和孫中山文獻館,還為人們保留著一縷昔日的風雅余韻之外,大部分店鋪賣的都是廉價的裝飾畫了。我每次到文獻館,看著那兩株拔地倚天、濃蔭蔽日的百年古樹,默默地聳立於塵囂之中,彷彿有一肚子的故事,卻無從訴說。
『拾』 馬陸豐登工業園
商場:銀行:上海農商銀行ATM 餐飲:封順飯庄、川味家常菜、湘味人家、申崗酒家、上海市嘉定區馬陸鎮華茂機械經營部、三峽風情川菜、大唐江鮮土菜館、盛唐飯店、喜悅酒樓、圖南飯店 酒店:阿露瑪咖啡(上海)有限公司、明古連(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碧純食品飲料有限公司、上海展圖旅店、豐茂日吉賓館、圖南賓館浴場 超市:駿發生活購物中心豐登店、嘉聯超市趙家店、華聯超市NO.2497、照俊綜合經營部、葛家宅超市、家家樂超市、沃爾美鞋服超市馬陸店、好又多彭封店、聯華豐登店、聯華倉場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