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傳統的旗袍領是,滴水領,斜襟領。這是古時傳統的,現代的有前面透胸的,也有小鳳仙領,還有圓領,改良過的旗袍領子分好多種。
『貳』 旗袍領子怎麼立起來
拆下舊領,打開,去服裝加工店買些里襯(帶膠的)用剪刀比照舊領裁好,用熨斗燙平,再縫回原位置,領子就立起來了
『叄』 後拉鏈旗袍怎樣上領子
後拉鏈旗袍,領子她也應該是後開口,沒別的辦法。
『肆』 常見的旗袍有哪些領式
要說旗袍的特點,除了修身的款式之外,大概就是類型多樣,但是又復古氣息濃重的領口和衣襟了。旗袍的衣襟款式多樣,在衣襟上的一些差別,也會讓整件旗袍看上去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注重領口的細節,往往都是體現出用心的做工,在細節上的打磨,才是真正的具有匠人精神。一件衣服,不單單是整體的造型要給人以美的享受,在細節上也需要有打動人心的地方。
一般的旗袍款式是立領圓襟,這樣的款式非常經典,而且也十分的百搭,不管是什麼臉型,立領圓襟的旗袍穿上去總是有種和諧感。但是隨著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旗袍也不單單局限於傳統的衣襟款式,出現了諸如琵琶襟、方襟等衣襟款式。
而合理的衣領衣襟的款式也能夠讓衣服和人體貼合的更加完美,既可以體現穿衣人的優點,展現美,同時也能夠展現出衣服的一種魅力。
旗袍的衣領大致分為三種:高領、低領、無領。再細分下去的款式有:傳統中式立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不同領型適合不同造型的旗袍。而按照衣領的長短、顏色、包邊、刺綉,盤扣等細節來劃分的話,又會有更多款形的旗袍領。
旗袍的衣領不同,給人的印象和感覺也有有所不同。就拿常見的一些領口和衣襟的組合來說。
圓襟的旗袍,顯得線條流暢,也是最常見的一種衣襟的款式。中高低的領口,加上襟扣,含蓄但是又不失魅力,是很多女性都會選擇的一種款式,在旗袍製作中也是最常見的一個款式。
『伍』 旗袍的領子怎麼做
小豎領!
『陸』 有誰知道旗袍的製作方法及版型,知道的告訴我,重賞!!!
其實樓上的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補充些,忘對樓主有幫助
旗袍製作過程(縫制順序與方法)
**一.裁剪紙型(紙型必須核對正確:肩、脇邊、下襬是否等長、等寬)
1.剪下前片獨襟(獨襟前中心留1cm縫份)
2.前片底襟疊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縫份)
**
二.裁剪表布(先疊出布寬,找出布紋之方向,與花紋之中心主體,用熨斗燙出中心線)
1.裁剪後片:
(將後片紙型放在布尾,領口部分及右手邊是剩布)
(縫份留法:脇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2.裁剪前片(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層布之小襟
與大襟疊份約7~8cm再與大襟疊合,剪下前片)
(縫份留法:脇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疊份留7~8cm,)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三.製作程序:
1.車褶子(燙出中心線,疏縫固定)照記號車縫,褶尖要用車線打結,不可回針,(褶子左右分開燙平)褶子小,褶份少時,往上倒角燙平,車完褶,下擺→斜針縫處理好,即可車布邊。
2.底襟之處理:
折0.7cm~1cm車0.8cm
3.大襟的處理:
(1)上牽條(1cm寬)
(2)裁剪貼邊
4.後身之縮燙與上牽條
5.前身之縮燙與上牽條
6.開叉之處墊叉布
7.合肩線.車縫(領口之處再回針約4~5cm,避免剪領口後分家)
8.裁剪袖口貼邊
9.做領子
10.開領口(用皮尺立起來量,比實際的領圍少3~4cm,因包括縫份)
11.上領子(回針縫固定,必須將領襯藏住,但不縫到表布)
12.接合脇邊(車縫)
13.畫盤扣位置及釘暗扣記號,底襟暗扣下墊力布,縫領勾
14.上拉鍊(齒入0.1cm)用星點回針縫固定
15.縫暗扣,領上0.8cm先縫領鉤,領角縫暗扣
16.下襬與脇邊開叉,固定下襬使用斜針或藏針縫,脇邊:千鳥縫
17.開叉止點,拉鍊止點以上固定防裂開
18.整燙,大公告成啦~~~恭喜恭喜!!!
http://www.hercity.com/enews/news/200711/0001_1314222040.html
這是關於一些盤扣以及旗袍的樣式,你可以參考
http://www.hercity.com/enews/news/200705/0006_1213311517.html
同上,也是樣式參考
http://www.kurhn.cn/bbs/read.php?tid=65
這里是製作的基本流程圖,希望有幫助
『柒』 一般成年女性旗袍領子要做多大為什麼裁剪圖上的只有6,8這么小
旗袍是全體服裝,領子尤為重要,你說的6,8應該可以的,具體按領型稍作調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捌』 改良旗袍領子的種類
領型: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等。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1、特徵
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2、工藝特點
滿族旗裝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3、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4、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5、旗袍的款式及稱謂
開襟:斜襟、 中開襟、半圓襟等。
扣型:一字扣、鳳尾扣、琵琶扣、蝴蝶扣、單色扣、雙色扣等。
袖型: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反摺袖等。
擺型:寬擺、直擺、 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鋸齒擺等。
滾邊:雙滾、單滾
『玖』 改良旗袍的領子
有很多啊 盤扣直領 琵琶領 如意領 不過還是直領的比較好看 我相冊一些照片你可以去看看
『拾』 手工旗袍和機制旗袍的區別
版型不同。 機制為了節約成本,只有數量有限的幾個版型,然後利用其批量製作的優勢,來實現降低成本的目的。比較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體型各不相同,機器做出來的衣服無法兼顧各種體型,所以不可能做到非常貼身;手工製作單件起做,為每一位顧客量身打版,可以充分展露其優點,並彌補身材上的不足,做到無論什麼樣的身材都可以穿著起來合身,美麗。
緄邊不同。 機器製作緄邊的優點是速度比較快,製做時間短,一條三米長的緄邊拿機器製作也就需要2分鍾時間,因此成本比較低。 而手工製作一道緄邊,卷布,縫線都需要人工來做,而且做工講究的旗袍,其布卷出來的松緊程度,以及針腳的均勻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即使是熟手,製作一條三米長的緄邊也至少需要花半天功夫,成本也自然要比機制來的貴很多了。機器製作的緄邊通常是由衣服本身的料子折疊後,用機器紮成的,目的是為了收邊,只能滿足基本的審美需要。而手工製作的緄邊是後鑲上去的,因此可以根據衣服的顏色單獨選料進行搭配,可以起到很好的點綴效果,加之,做工講究的旗袍,其手工緄邊手感飽滿,曲線自然圓潤,針腳細密均勻(從外觀上基本看不見針腳),可以從細節處體現出穿著者的高貴品味。雖然現在也有一些旗袍採用後鑲緄邊的做法,但其做工與穿著效果與手工還是有很大差別。 機制旗袍,後鑲緄邊,針腳明顯。手工旗袍,後鑲四道緄邊,配色考究,外觀無針腳。
拔腰。 在高檔手工旗袍製作中,這是極為關鍵的一道工序,它可以使穿著者腰身挺拔,且下擺不會發飄外翻。很多所謂的手工旗袍都沒有這種工序,機器製作的旗袍就更不用說了。
拉鎖不同。 很多旗袍都在後背部分縫有拉鎖,機制旗袍如果要裝拉鎖,必須將後背剪成兩塊布,然後才能用機器將布和拉鎖一起縫上,否則無法操作。而兩塊布市完全不對稱的,非常顯眼!手工旗袍則不用,只要將布上開出拉鎖的長度,然後再手工將拉鎖縫上就可以。這樣一來,就可以保證背部花紋的完整性不被破壞了。
領子和袖子。 手工製作工藝中這是最難的一道工序,每個領子和袖子都要經過十幾道特殊工藝才能完成,所以手工做出來的領子和袖子挺括,有形,曲線自然。機制旗袍在這方面就顯得無能為力了。另外,是不是高級手工量身定製,看領子相對於穿著者脖子的高矮松緊以及袖口是否合體立刻就一目瞭然了。 機制旗袍,領子沒有型,也不會非常合身。手工定製旗袍,領子做工考究,且非常合體。
本篇文章來源於編織人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