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旗袍艷婦娟娟在客廳里

旗袍艷婦娟娟在客廳里

發布時間:2021-08-11 12:24:39

A. 寫家鄉名人得作文(青島)

張娟娟,中國女子射箭隊領軍人物張娟娟。2008年 北京奧運會射箭女團銀牌,個人冠軍;2006年射箭世界盃總決賽個獲得人第一名;2004年雅典奧運會團體淘汰賽獲得第二名;2001年第41屆世錦賽團體淘汰賽獲得第一名;2001年;第14屆亞洲錦標賽個人淘汰賽獲得第一名。
生於1981年1月2日 ,在2001年9月舉行的第41屆世界射箭錦標賽上,中國女子射箭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獲得團體金牌。這是中國射箭隊首次在世界大賽上拿到團體金牌。而在12月舉行的亞洲射箭錦標賽上,小將張娟娟獲得了女子反曲弓個人冠軍,一舉打破了中國女子射箭長期以來逢韓不勝的歷史。張娟娟也以其出色的表現獲得了2001年首屆中國電視體育最佳新人獎的提名。 如今的張娟娟已經成為中國女子射箭隊的領軍人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張娟娟在1/4決賽、半決賽和決賽中連勝三位有著夢之隊之稱的韓國選手,其中包括衛冕冠軍朴成賢、世界紀錄保持者尹玉姬,奪得中國射箭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此前中國隊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射箭比賽以來已獲得過5枚銀牌,但從未摘金。連斬三位韓國名將,號稱一個人打敗了韓國隊!徹底打破了韓國人在這個項目上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射手終報雅典一箭之仇!娟娟長到14歲的時候,尚不知射箭是怎麼回事,但命運偏偏來敲響大門。娟娟最早學的是鐵餅、鉛球和標槍。她的長相、骨架都像爸爸,肩寬體壯,像個男孩。

女兒「從小就長得棒實」。到小學五年級,娟娟就長到了1米64,被萊西體校錄取,教練選了去擲鐵餅。時間不長,教練又說:「你去練個輕松的吧。」當時,萊西體校沒有射箭這一項,張娟娟被高秀英教練看中,開始練射擊,為將來練射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來,她遇到青島市射箭隊教練曲月風。曲月風問她願不願意練射箭?「射箭是啥呀?」那時的她還不知道射箭是什麼呢。「練就練吧!」直到最後她又隨射箭教練王國章訓練。所以,娟娟有時說:「不是我選的射箭,是射箭選擇了我。」

其實,射箭這項運動,在我們國家並不普及,但卻有它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人一練就會「上癮」,越練越離不開。娟娟就是這樣迷上了射箭,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射箭,也成為娟娟一生的夢想和情結。

娟娟開始訓練的那天是1995年7月的一天。第一天練射箭,滿懷好奇的她壓根連弓的影子都沒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擺射箭的姿勢。第二天,仍然沒有弓,教練給她們的是一根皮條,練力量。後來一根皮條換了兩根,再過些天變成了三根。每天她們就是那麼分腿一站,然後拉「皮條」。不時有脆響的「啪」聲,那是教練彎腰給她們拍腿上的蚊子。有的隊員不愛練,教練就拿了張弓,給那些聽話的隊員試試。一張弓要一萬多元錢,在當時的運動隊里很珍貴。通過這種方式,教練給那些不聽話的隊員小小的懲罰。

懷著珍惜的心情,娟娟也試了,拉不開,開始有些浮躁的心就又踏實下來。每天都是拉弓訓練,一天拉開弓300多次,拉開了還得停住,剛開始還行,次數多了,停住弓的時候胳膊直抖,實在撐不住了想往回縮,就會聽到教練「拉回去」的吼聲。這時候娟娟的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有時她往家裡打電話說太累了,也曾經灰心過,父母就跟她說,「咱農家娃連這點苦都吃不消還能幹啥」,「就好像推小車爬坡,只能進不能退」。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打退堂鼓,有一次,還特地打電話和父母說:「爸媽,我懂事了,你們等我的好消息吧!」

人生難免會有挫折。到省隊不久,張娟娟就犯了射箭運動員獨有的「黃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黃心(9環和10環),弓就晃動。很多射箭運動員因為過不了「黃心病」這一關而「夭折」。但娟娟是好樣的,在王國章的耐心指導下,硬是挺了過去,為改掉這「黃心病」竟下了兩年多的苦功。

1996年6月,在學箭一年後,張娟娟參加山東省「希望杯」射箭比賽就拿了冠軍。那次比賽設了單項距離獎、全能獎等共10個獎項,她一個人拿了8個。頒獎儀式上,獎是一項一項發的,她領了一個又一個,有時,還沒走回去,廣播里就又傳出她的名字。末了,脖子上沉甸甸地掛了8個獎牌。

在張娟娟家的客廳里,擺滿了獎杯和獎牌,將相冊里微笑著的張娟娟襯托的更加美麗。

2001年9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射箭錦標賽,是娟娟第一次參加世界高水平比賽,也是娟娟第一次作為國家隊員參加比賽。和她一起參賽的,有獲得過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個人銀牌的何影,有參加過悉尼奧運會的楊建平。要知道,1996年何影拿奧運會銀牌時,娟娟還僅參加過省里的「希望杯」賽呢。娟娟說,大姐姐們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值得自己學習。而這次參加世錦賽,來自韓國、義大利、俄羅斯等更多高手,是她的對手,也是她的老師。

在女子個人賽中,中國隊中只有娟娟打進了前八名。當時隊里的「任務」是在世錦賽上奪取獎牌,對她抱有很大的希望,可爭取前4名的淘汰賽中,娟娟的第3支箭射出時,箭尾突然意外脫落,失去平衡的箭斜著飛向箭靶,只中了3環。這一支「遠箭」,使娟娟痛失良機,排名第八。面對失利,娟娟說,這對她應該是一種激勵,她相信只要更認真、更刻苦地訓練,能和她們一樣好。

娟娟是個說到做到的姑娘,正如她對自己的要求一一干什麼都要干好。打團體淘汰賽的時候,很多知情人,包括隊友、教練都對娟娟捏了一把汗——個人賽意外失利後,她的壓力太大了,她能行嗎?而娟娟卻似乎早把前兩天的事甩到一邊,神情專注地打比賽。雖與何影、楊建平比,她的表現不是最出色,但她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張娟娟和隊友一起,奪得了團體冠軍,但她沒有滿足。她知道,對中國射箭來說,世界冠軍固然重要,但還不夠,中國射箭需要奧運獎牌。
2004年雅典奧運會射箭女團決賽正是朴成賢最後一箭射出10環,幫助韓國隊以一箭的優勢讓中國射箭奧運金牌的夢想瞬間化為泡影。而四年後的射箭女子個人決賽,張娟娟以1個9環戰勝了朴成賢,拿到了中國第一枚射箭奧運金牌。對此張娟娟說:「我感覺這枚金牌的意義非常重大,對於中國射箭人來說終於出了一口氣,感覺特別高興。」

決賽第一輪朴成賢29對26領先張娟娟3環,在12支箭的決賽中開局這樣的差距似乎很難彌補。但是因為朴成賢出現的失誤,張娟娟在最後一輪比賽開始之前竟然領先朴成賢1環進入到最後三箭的爭奪。最後三箭,兩人第一次都打出了10環的成績,不過第二箭朴成賢打出8環而張娟娟打出了9環,在最後一箭之前張娟娟反而以2環的優勢領先。盡管朴成賢最後一箭打出了10環的成績,但是張娟娟只要在比賽中打出9環就可以足以保證奪冠,最後時刻,張娟娟不辱使命,9環成績命中,終於為中國射箭隊拼得了這枚女子射箭個人的金牌。
獲勝後的張娟娟興奮的和現場的教練擁抱在了一起,這位中國射箭隊的老將也像個孩子一樣興奮的跳躍著,但是似乎這樣都無法釋放她此時激動的心情。現場的廣播也興奮的用中文喊出了張娟娟的名字,現場的掌聲和吶喊聲全部獻給了這位打破韓國射箭壟斷的中國女箭手。獲勝後的張娟娟和教練向現場觀眾揮手致意,這位一直在比賽中表情堅毅的老將也在此時展現出了難得的笑容。連克三名韓國射箭高手創造中國射箭的歷史,張娟娟用一個奧運冠軍頭銜完成了個人最靚麗的表演

B. 中國奧運冠軍張娟娟簡介

姓名:張娟娟

性別:女

籍貫:山東青島萊西市

民族:漢族

生日:1981.1.2

身高:1.69米

體重:63公斤

項目:射箭

個人愛好:音樂、看書

教育背景:大專

注冊單位:山東

運動經歷
1995年7月11日在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開始接觸射箭,教練曲月鐸:1996年9月進入山東省射箭隊,教練王國章:2001年進入國家隊,教練楊昌勛。

在2001年9月舉行的第41屆世界射箭錦標賽上,中國女子射箭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獲得團體金牌。這是中國射箭隊首次在世界大賽上拿到團體金牌。而在12月舉行的亞洲射箭錦標賽上,小將張娟娟獲得了女子反曲弓個人冠軍,一舉打破了中國女子射箭長期以來逢韓不勝的歷史。張娟娟也以其出色的表現獲得了2001年首屆中國電視體育最佳新人獎的提名。

如今的張娟娟已經成為中國女子射箭隊的領軍人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張娟娟在1/4決賽、半決賽和決賽中連勝三位有著夢之隊之稱的韓國選手,其中包括衛冕冠軍朴成賢、世界紀錄保持著尹玉姬,奪得中國射箭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

歷史成績
2001年世錦賽團體冠軍、個人第八,亞錦賽個人冠軍;

2002年亞運會團體第三名、個人第四;

2003年世錦賽個人第五、團體第七,亞錦賽個人第四、團體亞軍;

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團體銀牌;

2006年世界盃總決賽個人冠軍;

2007年世界盃英國站個人亞軍;

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個人金牌、團體銀牌。

主要紀錄:

2003年 鄭州 全國錦標賽 全國70米雙輪排名團體紀錄 1963環

2003年 緬甸 亞洲錦標賽 全國單輪全能(團體) 4044環

成長經歷
「娟娟從小是個內向的孩子,話不多,能吃苦,骨子裡有一股天生不服輸的韌勁。」

娟娟自入青島射箭隊後就很少回家,只能靠寫信和打電話聯系,訓練很忙也很刻苦。從農村長大的女孩有一種可貴的樸素,這幾年她從不買化妝品,攢了錢就寄到家裡供弟弟上學,小小的年齡便相當成熟、懂事。

娟娟長到14歲的時候,尚不知射箭是怎麼回事,但命運偏偏來敲響大門。娟娟最早學的是鐵餅、鉛球和標槍。她的長相、骨架都像爸爸,肩寬體壯,像個男孩。

女兒「從小就長得棒實」。到小學五年級,娟娟就長到了1米64,被萊西體校錄取,教練選了去擲鐵餅。時間不長,教練又說:「你去練個輕松的吧。」當時,萊西體校沒有射箭這一項,張娟娟被高秀英教練看中,開始練射擊,為將來練射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來,她遇到青島市射箭隊教練曲月風。曲月風問她願不願意練射箭?「射箭是啥呀?」那時的她還不知道射箭是什麼呢。「練就練吧!」直到最後她又隨射箭教練王國章訓練。所以,娟娟有時說:「不是我選的射箭,是射箭選擇了我。」

其實,射箭這項運動,在我們國家並不普及,但卻有它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人一練就會「上癮」,越練越離不開。娟娟就是這樣迷上了射箭,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射箭,也成為娟娟一生的夢想和情結。

娟娟開始訓練的那天是1995年7月的一天。第一天練射箭,滿懷好奇的她壓根連弓的影子都沒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擺射箭的姿勢。第二天,仍然沒有弓,教練給她們的是一根皮條,練力量。後來一根皮條換了兩根,再過些天變成了三根。每天她們就是那麼分腿一站,然後拉「皮條」。不時有脆響的「啪」聲,那是教練彎腰給她們拍腿上的蚊子。有的隊員不愛練,教練就拿了張弓,給那些聽話的隊員試試。一張弓要一萬多元錢,在當時的運動隊里很珍貴。通過這種方式,教練給那些不聽話的隊員小小的懲罰。

懷著珍惜的心情,娟娟也試了,拉不開,開始有些浮躁的心就又踏實下來。每天都是拉弓訓練,一天拉開弓300多次,拉開了還得停住,剛開始還行,次數多了,停住弓的時候胳膊直抖,實在撐不住了想往回縮,就會聽到教練「拉回去」的吼聲。這時候娟娟的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有時她往家裡打電話說太累了,也曾經灰心過,父母就跟她說,「咱農家娃連這點苦都吃不消還能幹啥」,「就好像推小車爬坡,只能進不能退」。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打退堂鼓,有一次,還特地打電話和父母說:「爸媽,我懂事了,你們等我的好消息吧!」

人生難免會有挫折。到省隊不久,張娟娟就犯了射箭運動員獨有的「黃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黃心(9環和10環),弓就晃動。很多射箭運動員因為過不了「黃心病」這一關而「夭折」。但娟娟是好樣的,在王國章的耐心指導下,硬是挺了過去,為改掉這「黃心病」竟下了兩年多的苦功。

1996年6月,在學箭一年後,張娟娟參加山東省「希望杯」射箭比賽就拿了冠軍。那次比賽設了單項距離獎、全能獎等共10個獎項,她一個人拿了8個。頒獎儀式上,獎是一項一項發的,她領了一個又一個,有時,還沒走回去,廣播里就又傳出她的名字。末了,脖子上沉甸甸地掛了8個獎牌。

在張娟娟家的客廳里,擺滿了獎杯和獎牌,將相冊里微笑著的張娟娟襯托的更加美麗。

2001年9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射箭錦標賽,是娟娟第一次參加世界高水平比賽,也是娟娟第一次作為國家隊員參加比賽。和她一起參賽的,有獲得過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個人銀牌的何影,有參加過悉尼奧運會的楊建平。要知道,1996年何影拿奧運會銀牌時,娟娟還僅參加過省里的「希望杯」賽呢。娟娟說,大姐姐們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值得自己學習。而這次參加世錦賽,來自韓國、義大利、俄羅斯等更多高手,是她的對手,也是她的老師。

在女子個人賽中,中國隊中只有娟娟打進了前八名。當時隊里的「任務」是在世錦賽上奪取獎牌,對她抱有很大的希望,可爭取前4名的淘汰賽中,娟娟的第3支箭射出時,箭尾突然意外脫落,失去平衡的箭斜著飛向箭靶,只中了3環。這一支「遠箭」,使娟娟痛失良機,排名第八。面對失利,娟娟說,這對她應該是一種激勵,她相信只要更認真、更刻苦地訓練,能和她們一樣好。

娟娟是個說到做到的姑娘,正如她對自己的要求一一干什麼都要干好。打團體淘汰賽的時候,很多知情人,包括隊友、教練都對娟娟捏了一把汗——個人賽意外失利後,她的壓力太大了,她能行嗎?而娟娟卻似乎早把前兩天的事甩到一邊,神情專注地打比賽。雖與何影、楊建平比,她的表現不是最出色,但她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張娟娟和隊友一起,奪得了團體冠軍,但她沒有滿足。她知道,對中國射箭來說,世界冠軍固然重要,但還不夠,中國射箭需要奧運獎牌。

C. 2008奧運會.殘奧會.冠軍的小故事

奧運會:
曹磊,在獲得北京奧運會女舉75公斤級金牌,本該歡呼的時刻,陷入4、5分鍾的痛哭,這不是喜極而泣,而是真正悲傷的淚水,原因是,在她最後一次試舉前,教練告訴她母親已去世的消息,這個消息父親和教練瞞了她整整兩個月之久。最後一舉她沒有成功,沒有破掉世界紀錄,盡管她平時的成績要比這個記錄高很多。事後,她說:「我沒法集中精力,我在想著自己的母親。」

與沒能見母親最後一面的遺憾來比,沒有破世界紀錄的遺憾實在微不足道。我們只能希望,掛著「金鑲玉」去拜祭母親會多少減輕一點曹磊的遺憾和悲傷。

埃里克•尚蒂,美國游泳運動員,在以菲爾普斯領軍的美國游泳軍團,他的成績並不耀眼,但他卻獲得了世人的尊重。兩個月前被查出身患睾丸癌,他仍選擇了參加奧運會。在男子200米蛙泳半決賽中他未能晉級,奧運之旅也就此結束。對此,尚蒂並不懊悔,並對媒體談了他對這次北京之行的看法,「我非常高興,盡管我沒有獲得獎牌,但是我來到了北京,經歷了奧運會,這已經足夠了。」

另外,尚蒂的父親也是位癌症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治療。尚蒂說,這次自己生病,讓他更好地體會到父親所經歷的痛苦。同時,他也要感謝所有關心他、幫助他的人。 「我會和父親進行一番長談,我們要用一種更為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疾病,沒有什麼困難是過不去的!」

這讓我想起了,近日網上流傳的熱門視頻——蘭迪•鮑什教授的演講《最後一課》,他的話感染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我們不能改變手中的牌,但可以決定如何出牌。」運動員尚蒂的奧運故事,也一樣給了我們這種啟發。面對病魔,甚至死亡,他從容的態度和向上的精神,築起了他的人生高度,也體現了奧林匹克運動的靈魂,給我們這些觀者「在生活中添加一份嚮往與情感。」

這屆奧運會,伊拉克運動員沒有耀眼的成績,卻因為他們多舛的命運,得到了媒體的關注。先是被國際奧委會除名,無緣北京奧運,當時,女運動員達娜-候賽因對著鏡頭的眼淚和訴求打動了無數的觀眾。後來,他們夢想成真,在最後時刻取得了北京奧運會的入場卷,失而復得的喜悅又讓他們落淚。如今,他們的比賽已經開始,但是,「伊拉克運動員穿自己的舊T恤比賽」、「伊拉克女運動員穿二手跑鞋參加奧運」和「伊拉克運動員租借賽艇參加比賽」的新聞還是激起了很多觀眾的同情。

不過達娜-候賽因卻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自慚形穢,「我肯定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雙名牌新跑鞋,但是我獲得了來北京參加奧運會的機會,已經很幸運了。」 她接著說道,「從我練習跑步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現在奧運會賽場上。現在我的夢想8月16日就能實現,我真的太興奮了。」

一個從小就夢想踏上奧運會跑道的運動員,當即將站在鳥巢體育場與世界好手一決高下的時候,還會在意一雙跑鞋的新舊嗎?這是夢想的力量,也是夢想帶給人類的希望。

……

運動員有著我們無法企及的體力和運動技巧,但是他們也有普通人的心碎、樂觀、追求和夢想。

他們要面對的可能也是我們要面對的,他們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神奇小子」朱啟南落下了遺憾的淚水,但現場觀眾為這位小將送上經久不息的掌聲。朱啟南憾失了金牌,但金牌之外,還有感動。

朱啟南坦言自己背負了巨大壓力,當現場主持人宣布:「銀牌獲得者是朱啟南,中國!」全場的觀眾起立報以最熱烈的掌聲,站上亞軍位置的朱啟南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他不顧一切地揮灑著感激的眼淚。

在朱啟南的背後,是一條鮮為人知的艱辛路。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在他父親朱遠看來,讀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於是,當這個男孩到了上學的適齡年紀,他就與父母一同來到了「大城市」溫州,懷揣著借來的一點錢。那時,父親朱遠有賣過水果、打過臨工,母親謝愛芳幫人家做飯,住在條件極差的出租房內。在這種環境下,朱啟南因營養不良特別瘦。他也從來不向大人要求什麼,唯一的玩具是5歲時候爸爸給的玩具槍。「18塊錢,一共有8種不同的聲音,你按一下就會響。後來那把槍被小外甥弄壞了,朱啟南當時還傷心哭了一次。」謝愛芳如是說。

就是這把玩具槍,開始讓朱啟南對射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到了初一的下半學期,溫州市業余體校教練看中了好動的朱啟南。端槍、瞄準、扣動扳機……這樣的動作讓朱啟南痴迷不已。在溫州市的一次比賽中朱啟南奪冠,這讓他進入了省隊。2003年,第一次參加全國城運會的朱啟南顯示出了超強的心理素質和穩定的技術水平,順利奪冠。隨著參賽次數和金牌數目的增多,朱啟南進入了國家隊。但誰也沒有想到,朱啟南會被挑中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更讓人驚奇的是,他竟真的最終站在了奧運領獎台上。雅典後的四年,朱啟南為了實現自己在北京奧運會上衛冕的目標,依然努力訓練著。朱啟南每次回家通常都是「坐坐就走」。

失金之後,朱啟南坦言:「住進奧運村開始,就一直處於焦慮和困惑的狀態。太想去贏得比賽了,我明白不能以衛冕冠軍身份去沖擊這枚金牌,但要真正拋開這一切真的不容易。」是的,對一個年輕人而言,這的確太難了。

殘奧:
19歲的徐京坤出生在平度,他失去了左前臂,屬於二級傷殘。

12歲時,徐京坤從外面撿回來許多燃剩的爆竹,他把火葯倒出來裝在酸奶瓶里,打算自製「禮花」,結果「禮花」爆炸了,炸掉徐京坤的左前臂。徐京坤是個堅強的孩子,拉拉鏈、系鞋帶、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徐京坤始終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依然是學校體育場上的活躍分子,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是學校足球隊隊員。「我雖然沒有左手,但在賽場上我沒感覺自己與其他人不同,我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樣,甚至做得更好。」徐京坤說。

徐京坤讀高二時,省殘疾人田徑隊選拔運動員,徐京坤進入省隊練短跑。組建中國殘疾人帆船集訓隊時,徐京坤經過嚴格的體檢和測試,從全國100多名參選者中脫穎而出。

帆船在海上航行需在較大的風中進行,船既要保持航向和一定的航速,又不能傾翻,這就需要運動員盡力去壓舷保持平衡,這些對正常人來說都很困難,更不要說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徐京坤來國家隊之前,連帆船都沒見過,但他憑著自己的聰明和刻苦很快上路了。除了嚴格按照教練的講解學習操作外,他晚上還抽空自學空氣動力學,研究船體結構,他喜歡在大海上行駛時那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冠軍:

1、男子10米氣步槍銀牌得主我國的朱啟南(04年雅典金牌得主),在登上領獎台的瞬間,淚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大家給了他許久的掌聲,因為,黃金班的年齡是他的最大資本,這次我們不已成敗論英雄。
2、中國馬術騎手華天,在騎術3項賽中不慎落馬。華天5歲上馬;14歲成為注冊職業騎手(打破16歲才可注冊成為職業騎手的慣例); 15歲時成為最年輕的二星級騎手;16歲時兩次擊敗世界冠軍.英國女王的外孫女 扎拉·菲利普斯。同年5月,奪得溫莎皇家馬術賽的女王杯;2006年放棄英國國籍,正式成為中國公民;17歲成為國際三星級騎手(最年輕的);准備40歲退役,爭取為祖國拿到奧運獎牌。
3、男子69公斤級別舉重韓國選手李培永2004年雅典奧運會惜敗中國選手張國政。08年奧運會抓舉取得好成績,挺舉第一次試舉,小腿肌肉拉傷。帶傷堅持2、3次試舉,最後痛苦的趴在比賽台上,這肯能是這位韓國名將的最後一次奧運征程,贏得了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4、曹磊,這個堅強愛笑的女孩,在眾人的矚目下贏得了北京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第23枚金牌。但是她註定與其他冠軍不同,別人可以開心地抱著金牌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祝福,而她要首先面對的卻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這個事實足以沖散她奪冠後的喜悅,因為她的母親已於兩個月前去世,而直到她已經確定奪冠,還有最後一舉時,教練馬文輝才告訴她母親去世的消息。
曹磊一直都希望將一枚奧運金牌親自掛在父母的脖子上。為了奧運會,她已經很久沒有回家,沒有看到思念她的爸爸媽媽。為了奧運會,她連母親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很多練習舉重的隊員都不能說喜歡這個項目,但是曹磊不是,這個女孩對舉重可以用痴迷來形容,因為她的爸爸也練過舉重,她始終認為這個項目充滿魅力。
曹磊的爸爸瞞了女兒兩個月,「相當難熬」是曹爸爸跟記者說得最多的四個字。這兩個月里,他回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就是不想讓任何一個人知道這件事,從而破壞曹磊備戰的心情。比賽當天,曹爸爸關掉了手機,就是希望能安安靜靜地等著女兒舉出一塊金牌。而當他從電視上看到曹磊取得這枚寶貴的金牌之後,當騰訊記者再次連通曹爸爸的手機時,他說:「這兩個月相當難熬,一會兒我就會去墳前去告訴她媽媽這個好消息。為了瞞著她,這兩個月真的非常辛苦。」
曹磊爸爸告訴記者:「比賽結束之後,我一直都在等著隊里給我消息,確定曹磊什麼時候能夠回家,回家之後我們再把這件事情告訴她,現在只是希望她能高高興興的,享受一段快樂的時光。」
賽後記者了解到,中國舉重隊女隊教練馬文輝在曹磊最後一次試舉前把母親去世的消息告訴了她,那時,曹磊已經確定奪得女子75公斤級的金牌。目前中國舉重隊已經為曹磊買了回家的車票。比賽一結束,他們就會告訴曹磊。而第二天,她就會帶著「金鑲玉」回家奔喪。所有的冠軍都在微笑,而只有這個女孩要扛起一個殘酷的事實。
5、程菲跳是第二個以中國女運動員命名的跳馬動作,即踺子後手翻轉體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程菲是在國際大賽中使用並完成該動作的第一人。
程菲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第38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完成該動作後,國際體操聯合會將其命名為程菲跳。
馬燕紅、樊迪、羅莉、莫慧蘭……,中國體操隊的冠軍牆上記錄著這些永遠閃光的名字,但在女子項目上以世錦賽冠軍身份兩登榮譽榜的在本屆比賽之前還沒有,不過今天,也就是北京時間2006年10月21日,這一歷史被湖北姑娘程菲改寫!如同一年前在墨爾本,打破中國女子跳馬世界零金的記錄一樣,程菲再次成為了書寫中國女子體操歷史的第一人!
2006年的哥本哈根,在這個童話王國的首都,程菲終於在女子跳馬比賽中成功衛冕,成為第一位中國女子體操世界大賽中衛冕,與此同時她還奪得了女子自由體操和女子團體的冠軍,在一屆世界錦標賽中同時奪得三枚金牌,這也是足以她感到驕傲的。
程菲第一次走人大家的事業還是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在當時公布的大名單裡面,之前並不引人注意的她入選。在范曄、張楠等被冠軍光環籠罩的明星選手的映襯下,當時個子小小的程菲實在是太不起眼了,無論是成績還是長相。可是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姑娘。
其實,當時程菲來到國家隊的時間並不算短,據她的教練劉群琳介紹,程菲剛到國家的隊的時候基礎並不好,但是她有很好的身體條件。於是幾年來,教練們一直默默地著重培養,為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直到2003年的時候才有意識地讓她參加一些比賽,結果真的一鳴驚人。
在2004年的蘇州全國錦標賽上,在女子四個單項的比賽中,程菲戰勝了各位師姐奪得自由體操和平衡木兩塊金牌。而沒有人知道就在這次比賽的兩個月前,她的膝蓋剛剛受過傷。
2004年雅典奧運落敗之後,程菲在冬訓中苦練了踺子後手翻轉體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這個起評分為10分的動作。在2005年的澳大利亞墨爾本世界體操錦標賽當中,程菲在預賽中就完美地展現了這個動作,使得「程菲跳」誕生。這個第一次以中國選手名字命名的女子跳馬動作,從此開啟了程菲在這個項目的壟斷地位。2006年的丹麥,她再次的奪得跳馬的冠軍,並且還在自由操比賽中奪冠,這同樣也是中國女子體操歷史上的第一次。
現在,她已經可以算是中國體操女隊中最具綜合實力的運動員了,更是女子體操的領軍人物,希望2008年的程菲為國人帶來更好的成績,更大的突破。

程菲跳
學名——「踺子後手翻轉體180度接前直轉體空翻540度」
項目——跳馬
誕生記錄——2005年11月23日,澳大利亞墨爾本世界體操錦標賽。

名:張娟娟
性別:女
籍貫:山東青島萊西市
生日:1981.1.2
身高:1.70米
體重:63公斤
項目:射箭

1995年7月11日在青島市體育運動學校開始接觸射箭,教練曲月鐸;1996年9月進入山東省射箭隊,教練王國;2001年進入國家隊,教練楊昌勛。

在2001年9月舉行的第41屆世界射箭錦標賽上,中國女子射箭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獲得團體金牌。這是中國射箭隊首次在世界大賽上拿到團體金牌。而在12月舉行的亞洲射箭錦標賽上,小將張娟娟獲得了女子反曲弓個人冠軍,一舉打破了中國女子射箭長期以來逢韓不勝的歷史。張娟娟也以其出色的表現獲得了2001年首屆中國電視體育最佳新人獎的提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射箭女子個人決賽 在8月14日下午舉行,中國隊的張娟娟戰勝韓國選手朴成賢獲得金牌,這是中國射箭在奧運歷史上拿到的首枚金牌。此前中國隊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射箭比賽以來已獲得過5枚銀牌,但從未摘金。連斬三位韓國名將,號稱一個人打敗了韓國隊!徹底打破了韓國人在這個項目上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射手終報雅典一箭之仇!
成長經歷
[編輯本段]

中國女子射箭隊的山東姑娘張娟娟在雅典奧運會上和女子射箭團體隊友一起獲得團體的銀牌。她的心中還很有很有遺憾的,一劍之差負於老對手韓國隊,也使得她
對於2008更加期待。

讓她的母親來回顧她的成長經歷,過去的一切似乎歷歷在目。

「娟娟從小是個內向的孩子,話不多,能吃苦,骨子裡有一股天生不服輸的韌勁。」

娟娟自入青島射箭隊後就很少回家,只能靠寫信和打電話聯系,訓練很忙也很刻苦。從農村長大的女孩有一種可貴的樸素,這幾年她從不買化妝品,攢了錢就寄到家裡供弟弟上學,小小的年齡便相當成熟、懂事。

娟娟長到14歲的時候,尚不知射箭是怎麼回事,但命運偏偏來敲響大門。娟娟最早學的是鐵餅、鉛球和標槍。她的長相、骨架都像爸爸,肩寬體壯,像個男孩。

女兒「從小就長得棒實」。到小學五年級,娟娟就長到了1米64,被萊西體校錄取,教練選了去擲鐵餅。時間不長,教練又說:「你去練個輕松的吧。」當時,萊西體校沒有射箭這一項,張娟娟被高秀英教練看中,開始練射擊,為將來練射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來,她遇到青島市射箭隊教練曲月風。曲月風問她願不願意練射箭?「射箭是啥呀?」那時的她還不知道射箭是什麼呢。「練就練吧!」直到最後她又隨射箭教練王國章訓練。所以,娟娟有時說:「不是我選的射箭,是射箭選擇了我。」

其實,射箭這項運動,在我們國家並不普及,但卻有它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人一練就會「上癮」,越練越離不開。娟娟就是這樣迷上了射箭,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射箭,也成為娟娟一生的夢想和情結。

娟娟開始訓練的那天是1995年7月的一天。第一天練射箭,滿懷好奇的她壓根連弓的影子都沒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擺射箭的姿勢。第二天,仍然沒有弓,教練給她們的是一根皮條,練力量。後來一根皮條換了兩根,再過些天變成了三根。每天她們就是那麼分腿一站,然後拉「皮條」。不時有脆響的「啪」聲,那是教練彎腰給她們拍腿上的蚊子。有的隊員不愛練,教練就拿了張弓,給那些聽話的隊員試試。一張弓要一萬多元錢,在當時的運動隊里很珍貴。通過這種方式,教練給那些不聽話的隊員小小的懲罰。

懷著珍惜的心情,娟娟也試了,拉不開,開始有些浮躁的心就又踏實下來。每天都是拉弓訓練,一天拉開弓300多次,拉開了還得停住,剛開始還行,次數多了,停住弓的時候胳膊直抖,實在撐不住了想往回縮,就會聽到教練「拉回去」的吼聲。這時候娟娟的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有時她往家裡打電話說太累了,也曾經灰心過,父母就跟她說,「咱農家娃連這點苦都吃不消還能幹啥」,「就好像推小車爬坡,只能進不能退」。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打退堂鼓,有一次,還特地打電話和父母說:「爸媽,我懂事了,你們等我的好消息吧!」

人生難免會有挫折。到省隊不久,張娟娟就犯了射箭運動員獨有的「黃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黃心(9環和10環),弓就晃動。很多射箭運動員因為過不了「黃心病」這一關而「夭折」。但娟娟是好樣的,在王國章的耐心指導下,硬是挺了過去,為改掉這「黃心病」竟下了兩年多的苦功。

1996年6月,在學箭一年後,張娟娟參加山東省「希望杯」射箭比賽就拿了冠軍。那次比賽設了單項距離獎、全能獎等共10個獎項,她一個人拿了8個。頒獎儀式上,獎是一項一項發的,她領了一個又一個,有時,還沒走回去,廣播里就又傳出她的名字。末了,脖子上沉甸甸地掛了8個獎牌。

在張娟娟家的客廳里,擺滿了獎杯和獎牌,將相冊里微笑著的張娟娟襯托的更加美麗。

2001年9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射箭錦標賽,是娟娟第一次參加世界高水平比賽,也是娟娟第一次作為國家隊員參加比賽。和她一起參賽的,有獲得過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個人銀牌的何影,有參加過悉尼奧運會的楊建平。要知道,1996年何影拿奧運會銀牌時,娟娟還僅參加過省里的「希望杯」賽呢。娟娟說,大姐姐們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值得自己學習。而這次參加世錦賽,來自韓國、義大利、俄羅斯等更多高手,是她的對手,也是她的老師。

在女子個人賽中,中國隊中只有娟娟打進了前八名。當時隊里的「任務」是在世錦賽上奪取獎牌,對她抱有很大的希望,可爭取前4名的淘汰賽中,娟娟的第3支箭射出時,箭尾突然意外脫落,失去平衡的箭斜著飛向箭靶,只中了3環。這一支「遠箭」,使娟娟痛失良機,排名第八。面對失利,娟娟說,這對她應該是一種激勵,她相信只要更認真、更刻苦地訓練,能和她們一樣好。

娟娟是個說到做到的姑娘,正如她對自己的要求一一干什麼都要干好。打團體淘汰賽的時候,很多知情人,包括隊友、教練都對娟娟捏了一把汗——個人賽意外失利後,她的壓力太大了,她能行嗎?而娟娟卻似乎早把前兩天的事甩到一邊,神情專注地打比賽。雖與何影、楊建平比,她的表現不是最出色,但她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張娟娟和隊友一起,奪得了團體冠軍,但她沒有滿足。她知道,對中國射箭來說,世界冠軍固然重要,但還不夠,中國射箭需要奧運獎牌。

2004年雅典奧運會射箭女團決賽正是朴成賢最後一箭射出10環,幫助韓國隊以一箭的優勢讓中國射箭奧運金牌的夢想瞬間化為泡影。而四年後的射箭女子個人決賽,張娟娟以1個9環戰勝了朴成賢,拿到了中國第一枚射箭奧運金牌。對此張娟娟說:「我感覺這枚金牌的意義非常重大,對於中國射箭人來說終於出了一口氣,感覺特別高興。」

決賽第一輪朴成賢29對26領先張娟娟3環,在12支箭的決賽中開局這樣的差距似乎很難彌補。但是因為朴成賢出現的失誤,張娟娟在最後一輪比賽開始之前竟然領先朴成賢1環進入到最後三箭的爭奪。最後三箭,兩人第一次都打出了10環的成績,不過第二箭朴成賢打出8環而張娟娟打出了9環,在最後一箭之前張娟娟反而以2環的優勢領先。盡管朴成賢最後一箭打出了10環的成績,但是張娟娟只要在比賽中打出9環就可以足以保證奪冠,最後時刻,張娟娟不辱使命,9環成績命中,終於為中國射箭隊拼得了這枚女子射箭個人的金牌。
獲勝後的張娟娟興奮的和現場的教練擁抱在了一起,這位中國射箭隊的老將也像個孩子一樣興奮的跳躍著,但是似乎這樣都無法釋放她此時激動的心情。現場的廣播也興奮的用中文喊出了張娟娟的名字,現場的掌聲和吶喊聲全部獻給了這位打破韓國射箭壟斷的中國女箭手。獲勝後的張娟娟和教練向現場觀眾揮手致意,這位一直在比賽中表情堅毅的老將也在此時展現出了難得的笑容。連克三名韓國射箭高手創造中國射箭的歷史,張娟娟用一個奧運冠軍頭銜完成了個人最靚麗的表演。
頒獎儀式上,比賽中陣容強大的韓國啦啦隊頓時沒了生氣,而見證了歷史誕生的中國觀眾也高揚著五星紅旗慶祝著中國隊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決賽中盡管只贏了對手一環,但是張娟娟卻跨出了中國女子射箭最大的突破。當賽場廣播最終宣布出張娟娟的名字時,現場的觀眾再次沸騰,賽場上那堅毅的表情也變成了頒獎儀式上燦爛的笑容。當《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時,張娟娟和現場的觀眾一起高唱國歌,在射箭的賽場上,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在了最高的位置上。此時,所有的掌聲都獻給了這位創造了歷史的中國老將,張娟娟也用金鑲玉獎牌和她美麗的笑容回敬了一直支持著她的中國觀眾,同時也告訴韓國對手,你們並非不可戰勝。

D. 北京奧運會冠軍故事

雅典奧運會後冼東妹宣布退役,並於同年10月結束了10年愛情長跑,結婚、生女,終於有了一個完整的家。2007年初,冼東妹相應祖國的召喚,依然重返柔道訓練館,但對於一名已是33歲「高齡」的女隊員而言,復出之路註定艱辛,衛冕之路更是布滿荊棘,但冼東妹卻信心滿滿。

事業、家庭不可能兩者兼顧,冼東妹第一件事情是給5個月的女兒斷奶,隨後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將體重恢復至比賽標准,並在全國賽一舉奪魁。年底舉行的團體世錦賽上兩度出戰,力助中國隊登頂,此後相繼奪得2008法國超A級賽和匈牙利A級賽冠軍,國內最後一站選拔賽「一本」扳倒之前排名第一的李營,奧運積分躍升為該級別第一位並將52公斤級奧運入場券收入囊中。

冼東妹說,自己能重新站在奧運會賽場上關鍵因素在於心態,放平和了自然也就輕鬆了很多。同時她還對自己的領導表達了謝意,從復出、訓練到每一場比賽,領導從未給過她壓力,正因為這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她才有了沖擊的柔韌度。

為了備戰北京奧運會,冼東妹只能把對家人的思念放在心裡,偶爾通過電腦聽一聽女兒牙牙學語,啞啞學語,盡管聽不懂卻充滿了喜悅,「一路走來我最應該感謝的人就是我的老公,他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提起丈夫和家人,冼東妹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4年後的北京,冼東妹憑借自己的堅持、毅力和實力,延續了在雅典奧運會的輝煌。此前,冼東妹曾表示,為了圓奧運衛冕夢,除了要感謝很多人外,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她的女兒,相信這枚北京奧運會金牌,將是冼東妹送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陳燮霞在番禺欖核鎮大坳村陳燮霞的家,她的父親激動地叫喊「細妹(陳燮霞的小名),加油啊!」陳燮霞8歲就能拉動幾百斤的大板車,力氣很大,這種天賦讓她輕易地被挑進番禺業余體校。

陳細泉對本網記者說:「如果沒練舉重,細妹一輩子也出不了這個村子。她已經三年沒有回家了,現在她媽就盼著她早點回家。」

今年5月,陳細泉曾說起過陳燮霞舉重的故事。小學四年級,阿霞被啟蒙教練黎炳明挑選到體校練舉重,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農村的陳家,並不知道這是一項什麼運動。後來看到舉重運動員們各個膀大腰圓,在陳細泉的心裡,唯一的女兒要長得亭亭玉立,他擔心得把陳燮霞從體校領了回來,後來經過教練的解釋,他才認識到練小級別的阿霞,在體型上不會有太多改變,這才放下心來。

1999年,陳燮霞成績優異入選八一隊,此後便留在了北京。九年來她回家僅僅三趟,在家的時間加起來不足1個月。最近一次與家人見面已是兩年前。父親還清晰的記得那次情景:陳燮霞一身輕便的運動服,在500米外的村委會辦公室中,由於離家多年,那時村裡已經沒多少人認得她。

陳家門口栽種多年的龍眼樹已經是碩果累累,此前陳燮霞的父母一直捨不得採摘。當「細妹」如願奪得女舉48公斤總成績冠軍之後,陳家父母興奮地採摘下樹上的果實並且分發給現場的所有嘉賓品嘗。

「陳燮霞12歲開始進入偉倫體校訓練。」鍾成燦是偉倫體校的一位教練,在陳燮霞12歲進入體校接受正規訓練後,一直帶她到進入八一隊。

「女子舉重運動員的運動高峰期是在19-20歲,陳燮霞一直堅持到今天,把奧運冠軍捧回了家,實在不容易。十幾年來,她一直都很努力,很能吃苦,堅持不懈。」

「我一直覺得這個孩子特別能吃苦,領悟力很強。身體素質、動作速度、技術都不錯,心理意志都很穩定。但以前在省賽時,陳燮霞的成績並不突出,2002年7月份還曾經想過放棄自己的舉重生涯。」

龐偉
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初中到了回民中學。龐偉的姑姑龐艷春介紹說,龐偉小時候愛玩槍是出了名的,家裡邊像武器庫一樣堆滿了各種「槍支」,電視里那些打打殺殺的槍戰片也對他有一定的影響。「可以說,龐偉跟槍就跟有緣一樣。」
2000年,龐偉14歲了。9月份的一天,一個街坊對龐偉說:「你這么愛玩槍,乾脆去練習射擊得了。」這個提議委實讓正龐偉興奮莫名,玩具槍尚如此好玩且威風,況真槍乎?家長見狀,通過一個叫霍紅艷的教練找到了保定市第二重點業余體育學校射擊中心的張廣偉教練。「既然孩子喜歡,就讓他練練唄。」當然,也只是「練練」而已,當龐偉在射擊上花去大量心思後,直線下降的學習成績也讓父母很是不安。與大多數家長觀念相仿,龐偉的父親龐彥宏、母親蔡東芳還是希望這個聽話的孩子走一條穩妥的道路。「龐偉這個孩子非常聽話。眼看著自己剛剛摸到打槍的門道就要離開,雖然嘴上不說什麼,可大人還是能看出來他是不願意的。」龐偉姑姑龐艷春就這么一個侄兒,也見證了當年的艱難抉擇。
之所以是艱難抉擇,是因為在一般人眼中,學業有成才算人生的正途,所有人似乎都不願放棄進入這條道的人任何一點可能。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在興趣和學業之間,到底該如何取捨呢?張廣偉教練找來了,對龐偉的父母表達了這樣一層意思:對別的孩子,不練也就不練了,我不說什麼,但是對龐偉,不讓他練射擊才是誤人子弟。教練撂下的這句話對龐偉父母觸動很大,也改變了他們對「誤人子弟」的看法。

2000年,龐偉14歲了。9月份的一天,一個街坊對龐偉說:「你這么愛玩槍,乾脆去練習射擊得了。」這個提議委實讓正龐偉興奮莫名,玩具槍尚如此好玩且威風,況真槍乎?家長見狀,通過一個叫霍紅艷的教練找到了保定市第二重點業余體育學校射擊中心的張廣偉教練。「既然孩子喜歡,就讓他練練唄。」當然,也只是「練練」而已,當龐偉在射擊上花去大量心思後,直線下降的學習成績也讓父母很是不安。與大多數家長觀念相仿,龐偉的父親龐彥宏、母親蔡東芳還是希望這個聽話的孩子走一條穩妥的道路。「龐偉這個孩子非常聽話。眼看著自己剛剛摸到打槍的門道就要離開,雖然嘴上不說什麼,可大人還是能看出來他是不願意的。」龐偉姑姑龐艷春就這么一個侄兒,也見證了當年的艱難抉擇。
之所以是艱難抉擇,是因為在一般人眼中,學業有成才算人生的正途,所有人似乎都不願放棄進入這條道的人任何一點可能。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在興趣和學業之間,到底該如何取捨呢?張廣偉教練找來了,對龐偉的父母表達了這樣一層意思:對別的孩子,不練也就不練了,我不說什麼,但是對龐偉,不讓他練射擊才是誤人子弟。教練撂下的這句話對龐偉父母觸動很大,也改變了他們對「誤人子弟」的看法。
在爭奪奧運入場券的比賽中,龐偉在省隊時的教練張勝閣和多名教練全程陪同,為龐偉製作了詳盡的比賽計劃,做了大量工作,這次,龐偉能夠再次進入國家隊征戰奧運,與這些教練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龐偉是個幸運的孩子。早年,他遇到了張廣偉這樣慧眼識才的伯樂。到了省射擊隊,張勝閣教練與他是師徒,也是朋友,對他的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代名將王義夫也是龐偉的貴人。在每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都有這么好的教練帶龐偉。有了這些教練的精心安排,我們做家長的才會放心地把孩子交出去。」龐彥宏在電話里對三位教練心存感激。
2000年9月,出於樂觀的預期,龐彥宏讓兒子選擇了退學的決定。回想起當年破釜沉舟的勇氣,再看到現在愛槍的兒子已經在與槍的耳鬢廝磨之間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龐彥宏笑得十分爽朗。同時,包括三位教練的很多人,連同龐偉自己都相信他會在射擊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他曾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過,他的偶像是王義夫,他的理想是做這位奧運冠軍的接班人,北京才是冠軍之路的開始。
2006年,龐偉於克羅埃西亞舉行的薩格勒布世界錦標賽中與林忠仔和譚宗亮組合,並於男子團賽10米氣手槍的預賽壓倒俄羅斯,以首名姿態晉身決賽,最終贏得金牌。在之後進行的男子個人10米氣手槍決賽以683.3環奪得金牌。12月2日,他在2006年多哈亞運,他再次與林忠仔和譚宗亮組合參與男子團體10米氣手槍小項,在決賽中,他們以1744環以4環之差勝南韓,贏得中國於該屆亞運中的第6面金牌,當中,龐偉取得588環的成績。3日後的男子團體50米手槍小項決賽,龐偉與譚宗亮及徐坤以1682環贏得金牌,是龐於亞運中的第二次金牌。

郭文珺
1997年,13歲的郭文珺進入了西安市軍體校,舉起了心儀已久的手槍,但在最初的時候,她並沒有表現出超人的天賦。2003年城運會上,發揮欠佳的她僅打了個第九名,文珺頓時心灰意冷,再加上她的年齡也不適合再繼續打青少年比賽,隊里就讓她先休息調整一段時間。郭文珺在家裡沒呆多久,就出去打工了。在開元商場里的一個賣體育服裝的櫃台,郭文珺找到了一份售貨的工作。打工不易,對於從8歲起便一直在隊里過訓練生活的郭文珺來說更是如此。上班不能遲到,下班不能早退,對老闆要言聽計從,對顧客還要賠上笑臉。艱辛的打工生活讓小郭感覺到——訓練雖然枯燥,但也是一種幸福。
「真的放下了槍,才知道有多麼愛它。既然是真的熱愛射擊,那又為什麼要放棄呢?」這樣的念頭反復在郭文珺的腦海中回盪。最終,度過近一年的打工生涯後。在家人和恩師黃彥華的鼓勵下,郭文珺終於重新鼓起勇氣,再度舉起了心愛的手槍。
再度踏進市軍體校的射擊館,帶著「既然決定回來,就一定要打出個名堂來!」的誓言,埋頭苦練的郭文珺,很快便顯示出了超人的射擊天賦。對此,當了她八年教練的黃彥華深有感觸。「這孩子不管從技術上還是比賽的狀態上,都很不錯,特別是心理素質上,自我控制特別好。各方面都是個練射擊的好苗子。」
2006年3月,剛剛入選國家隊不到半年,郭文珺便一鳴驚人,一舉奪得氣手槍團體金牌、個人銀牌,首次出國參賽就贏得滿堂彩。以至於王義夫竟然公開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孩子,就是一塊射擊的料,她是一百年才會出一個的射擊天才。」
王總教練的眼光果然獨到。2008年8月10日,入選國家隊僅2年多,首次亮相奧運會的郭文珺,便在隊友任潔失手的不利情況下,時隔八年重新為中國奪回女子氣手槍金牌,也寫下了西安奧運歷史上一頁輝煌的新篇章。 來源《西安晚報》

張湘祥
張湘祥從8年前悉尼奧運會男子舉重銅牌到北京奧運會的金牌,獎牌的色彩更加燦爛,王者回歸。每個奧運冠軍的背後都有著讓人動容的故事,張湘祥也是如此。 一個只有25歲的老將,從17歲一戰成名到後來因傷昏迷兩天兩夜,舉重到底給自己帶來了什麼?這個問題就這樣成為了張湘祥揮之不去的噩夢。好在,風雨過去見彩虹。因為熱愛,舉重帶給張湘祥的果然還是快樂。一枚北京奧運會的金牌,這一刻,張湘祥的笑容是那樣的燦爛。
小頑童17歲成名
張湘祥從小就沒吃過苦,練舉重純粹是因為身體條件太好了。
張湘祥出生在福建龍岩,他的父親張雨和是做裝潢生意的,家境算是不錯。幸福的童年在歡笑中度過,張湘祥從小就顯示出了過人的力量。「八九歲的時候,他就能提得動平常只有大人才能提的一桶水了,加上比較膽大調皮,因此從小就顯得活潑,像個小頑童。」張湘祥的母親黃玉曼說。
力氣這么大,又調皮,得給他找個地方管起來。在啟蒙教練朱日平的執著下,本來很心不甘情不願的小張湘祥就這樣走上了舉重之路。從8歲進入龍岩少年體校練習舉重,12歲時張湘祥就被北京體育大學的謝勇教練選入北體大競技體校。1999年,張湘祥首次參加全國大賽一鳴驚人,在全國舉重冠軍賽上獨攬56公斤級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枚金牌。於是,他順理成章進入國家隊,並成為了國家舉重隊最年輕的選手。
一年後,2000年9月16日,年僅17歲的張湘祥踏上了悉尼奧運會的賽場,他最終獲得男子56公斤級銅牌。一戰成名,張湘祥成為了中國舉重史上最年輕的奧運獎牌得主。
少年英雄多磨難
悉尼奧運會歸來後,就在張湘祥的實力再次逐漸達到了世界頂尖水平時,一個讓他至今都膽戰心驚的意外發生了。
2003年,張湘祥備戰雅典奧運會時在訓練中腰部受傷,醫生在為他打封閉時將葯水打到了他的腰椎里,張湘祥立刻陷入了昏迷,而這一昏迷就是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才有知覺,算是保住了命。」張湘祥回憶說,「醒了之後,恢復了一段時間。但是心理那關是怎麼也過不去。」張湘祥對自己的前途產生了懷疑。
強勢回歸 再創輝煌
「舉重對我到底意味著什麼?隨著北京奧運會越來越近,我也越來越明白了。我熱愛舉重,我要在舉重台上證明自己,這難道不才是最重要的嗎?」張湘祥說。
就這樣,2006年,張湘祥重新出發。當年就獲得了全國冠軍賽62公斤級亞軍,2007年則拿到了全國錦標賽的冠軍。然後就是最關鍵的奧運選拔賽。今年4月在泉州舉行的選拔賽中,在自己的家鄉父老前,張湘祥用3個第一宣告他的強勢回歸。
「現在的我和8年前已經不同了,這些年經歷了太多,而我也長大了。」張湘祥說。「北京奧運會之後,我也將有可能退役。」昨天比賽結束後,張湘祥這樣說,「如果離開舉重並不是我對舉重沒有感情,而是想知道自己除了舉重還能不能做得更多、更好。」

E. 寫家鄉名人的作文 急!!

張娟娟,中國女子射箭隊領軍人物張娟娟。2008年 北京奧運會射箭女團銀牌,個人冠軍;2006年射箭世界盃總決賽個獲得人第一名;2004年雅典奧運會團體淘汰賽獲得第二名;2001年第41屆世錦賽團體淘汰賽獲得第一名;2001年;第14屆亞洲錦標賽個人淘汰賽獲得第一名。
生於1981年1月2日 ,在2001年9月舉行的第41屆世界射箭錦標賽上,中國女子射箭隊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獲得團體金牌。這是中國射箭隊首次在世界大賽上拿到團體金牌。而在12月舉行的亞洲射箭錦標賽上,小將張娟娟獲得了女子反曲弓個人冠軍,一舉打破了中國女子射箭長期以來逢韓不勝的歷史。張娟娟也以其出色的表現獲得了2001年首屆中國電視體育最佳新人獎的提名。 如今的張娟娟已經成為中國女子射箭隊的領軍人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張娟娟在1/4決賽、半決賽和決賽中連勝三位有著夢之隊之稱的韓國選手,其中包括衛冕冠軍朴成賢、世界紀錄保持者尹玉姬,奪得中國射箭史上第一枚奧運金牌。此前中國隊自1984年參加奧運會射箭比賽以來已獲得過5枚銀牌,但從未摘金。連斬三位韓國名將,號稱一個人打敗了韓國隊!徹底打破了韓國人在這個項目上不可戰勝的神話,中國射手終報雅典一箭之仇!娟娟長到14歲的時候,尚不知射箭是怎麼回事,但命運偏偏來敲響大門。娟娟最早學的是鐵餅、鉛球和標槍。她的長相、骨架都像爸爸,肩寬體壯,像個男孩。

女兒「從小就長得棒實」。到小學五年級,娟娟就長到了1米64,被萊西體校錄取,教練選了去擲鐵餅。時間不長,教練又說:「你去練個輕松的吧。」當時,萊西體校沒有射箭這一項,張娟娟被高秀英教練看中,開始練射擊,為將來練射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後來,她遇到青島市射箭隊教練曲月風。曲月風問她願不願意練射箭?「射箭是啥呀?」那時的她還不知道射箭是什麼呢。「練就練吧!」直到最後她又隨射箭教練王國章訓練。所以,娟娟有時說:「不是我選的射箭,是射箭選擇了我。」

其實,射箭這項運動,在我們國家並不普及,但卻有它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人一練就會「上癮」,越練越離不開。娟娟就是這樣迷上了射箭,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射箭,也成為娟娟一生的夢想和情結。

娟娟開始訓練的那天是1995年7月的一天。第一天練射箭,滿懷好奇的她壓根連弓的影子都沒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擺射箭的姿勢。第二天,仍然沒有弓,教練給她們的是一根皮條,練力量。後來一根皮條換了兩根,再過些天變成了三根。每天她們就是那麼分腿一站,然後拉「皮條」。不時有脆響的「啪」聲,那是教練彎腰給她們拍腿上的蚊子。有的隊員不愛練,教練就拿了張弓,給那些聽話的隊員試試。一張弓要一萬多元錢,在當時的運動隊里很珍貴。通過這種方式,教練給那些不聽話的隊員小小的懲罰。

懷著珍惜的心情,娟娟也試了,拉不開,開始有些浮躁的心就又踏實下來。每天都是拉弓訓練,一天拉開弓300多次,拉開了還得停住,剛開始還行,次數多了,停住弓的時候胳膊直抖,實在撐不住了想往回縮,就會聽到教練「拉回去」的吼聲。這時候娟娟的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有時她往家裡打電話說太累了,也曾經灰心過,父母就跟她說,「咱農家娃連這點苦都吃不消還能幹啥」,「就好像推小車爬坡,只能進不能退」。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打退堂鼓,有一次,還特地打電話和父母說:「爸媽,我懂事了,你們等我的好消息吧!」

人生難免會有挫折。到省隊不久,張娟娟就犯了射箭運動員獨有的「黃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黃心(9環和10環),弓就晃動。很多射箭運動員因為過不了「黃心病」這一關而「夭折」。但娟娟是好樣的,在王國章的耐心指導下,硬是挺了過去,為改掉這「黃心病」竟下了兩年多的苦功。

1996年6月,在學箭一年後,張娟娟參加山東省「希望杯」射箭比賽就拿了冠軍。那次比賽設了單項距離獎、全能獎等共10個獎項,她一個人拿了8個。頒獎儀式上,獎是一項一項發的,她領了一個又一個,有時,還沒走回去,廣播里就又傳出她的名字。末了,脖子上沉甸甸地掛了8個獎牌。

在張娟娟家的客廳里,擺滿了獎杯和獎牌,將相冊里微笑著的張娟娟襯托的更加美麗。

2001年9月份在北京舉行的世界射箭錦標賽,是娟娟第一次參加世界高水平比賽,也是娟娟第一次作為國家隊員參加比賽。和她一起參賽的,有獲得過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個人銀牌的何影,有參加過悉尼奧運會的楊建平。要知道,1996年何影拿奧運會銀牌時,娟娟還僅參加過省里的「希望杯」賽呢。娟娟說,大姐姐們有很多優秀的地方值得自己學習。而這次參加世錦賽,來自韓國、義大利、俄羅斯等更多高手,是她的對手,也是她的老師。

在女子個人賽中,中國隊中只有娟娟打進了前八名。當時隊里的「任務」是在世錦賽上奪取獎牌,對她抱有很大的希望,可爭取前4名的淘汰賽中,娟娟的第3支箭射出時,箭尾突然意外脫落,失去平衡的箭斜著飛向箭靶,只中了3環。這一支「遠箭」,使娟娟痛失良機,排名第八。面對失利,娟娟說,這對她應該是一種激勵,她相信只要更認真、更刻苦地訓練,能和她們一樣好。

娟娟是個說到做到的姑娘,正如她對自己的要求一一干什麼都要干好。打團體淘汰賽的時候,很多知情人,包括隊友、教練都對娟娟捏了一把汗——個人賽意外失利後,她的壓力太大了,她能行嗎?而娟娟卻似乎早把前兩天的事甩到一邊,神情專注地打比賽。雖與何影、楊建平比,她的表現不是最出色,但她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張娟娟和隊友一起,奪得了團體冠軍,但她沒有滿足。她知道,對中國射箭來說,世界冠軍固然重要,但還不夠,中國射箭需要奧運獎牌。
2004年雅典奧運會射箭女團決賽正是朴成賢最後一箭射出10環,幫助韓國隊以一箭的優勢讓中國射箭奧運金牌的夢想瞬間化為泡影。而四年後的射箭女子個人決賽,張娟娟以1個9環戰勝了朴成賢,拿到了中國第一枚射箭奧運金牌。對此張娟娟說:「我感覺這枚金牌的意義非常重大,對於中國射箭人來說終於出了一口氣,感覺特別高興。」

決賽第一輪朴成賢29對26領先張娟娟3環,在12支箭的決賽中開局這樣的差距似乎很難彌補。但是因為朴成賢出現的失誤,張娟娟在最後一輪比賽開始之前竟然領先朴成賢1環進入到最後三箭的爭奪。最後三箭,兩人第一次都打出了10環的成績,不過第二箭朴成賢打出8環而張娟娟打出了9環,在最後一箭之前張娟娟反而以2環的優勢領先。盡管朴成賢最後一箭打出了10環的成績,但是張娟娟只要在比賽中打出9環就可以足以保證奪冠,最後時刻,張娟娟不辱使命,9環成績命中,終於為中國射箭隊拼得了這枚女子射箭個人的金牌。
獲勝後的張娟娟興奮的和現場的教練擁抱在了一起,這位中國射箭隊的老將也像個孩子一樣興奮的跳躍著,但是似乎這樣都無法釋放她此時激動的心情。現場的廣播也興奮的用中文喊出了張娟娟的名字,現場的掌聲和吶喊聲全部獻給了這位打破韓國射箭壟斷的中國女箭手。獲勝後的張娟娟和教練向現場觀眾揮手致意,這位一直在比賽中表情堅毅的老將也在此時展現出了難得的笑容。連克三名韓國射箭高手創造中國射箭的歷史,張娟娟用一個奧運冠軍頭銜完成了個人最靚麗的表演

與旗袍艷婦娟娟在客廳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棉氨面料的褲子好不好 瀏覽:149
網站購買高仿品牌男裝 瀏覽:474
針織帽子頂部的球球怎麼做出來的 瀏覽:466
ovs童裝是什麼品牌 瀏覽:583
美女的褲子掉了隨便看 瀏覽:121
兒童會把大便拉到褲子里 瀏覽:468
男皮褲多少錢一條 瀏覽:43
做生意童裝和孕嬰哪個好 瀏覽:651
好的童裝貨源推廣文 瀏覽:551
品牌衣服女裝價格圖片精選 瀏覽:499
亮灰色鞋子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93
淘寶童裝旗艦店怎麼開 瀏覽:929
紅色衣服搭綠色褲子好看嗎 瀏覽:821
穿旗袍的新娘的發型 瀏覽:649
這項帽子我戴太小了英文 瀏覽:516
中老年服女裝男裝地攤貨 瀏覽:503
白襯衫搭配風衣圖片女 瀏覽:565
旗袍如意風尺碼3尺8 瀏覽:119
冬季格格瘦腿褲子 瀏覽:876
燈籠袖襯衫女十大品牌排行榜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