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結怎麼弄
目前中國結的基本結法有十多種,其名稱是根據繩結的形狀、用途、或者原始的出處和意義來命名的。 1 .雙錢結:形狀像兩個中國古銅錢半疊的式樣,故名。 雙錢結 2 .鈕扣結:常用以扣緊衣服,因其功能而命名。 3 .琵琶結:此結是以雙線紐扣結演變而來,用以做唐裝和旗袍的裝飾紐扣。 4 .團錦結:外型類似花形,故名。團錦結結形圓滿,變化多端,類似花形,結體雖小但美麗且不易鬆散,常鑲嵌珠石,非常美麗。 5. 十字結:結之兩面,一為口字,一為十字,名為十字結。 6 .吉祥結:吉祥結為十字結之延伸,亦是古老裝飾結之一,有吉利祥瑞之意。編法簡易,結形美觀,而且變化多端,應用很廣,單獨使用時,若懸掛重物,結形容易變形,可加定形膠固定。 7 .萬字結:其結體的線條走向像佛門的標志,故名。 8 .盤長結:基本形狀就如佛教八寶之一的盤長,盤長是象徵回環貫徹,是萬物的本源,是最重要的基 中國結樣式 本結之一,經常是許多變化結的主結,也因為中國結具有緊密對稱的特性,所以在感觀視覺上容易被一般人所喜愛。 9. 藻井結:結構緊湊,華麗,形如古時的天井而得此名。井與錦同音,亦稱藻井。 10 .平結:平結是以一線或一物為軸,將另一線的兩端繞軸穿梭而成,平結用途很廣,可用來連接粗細相同的線繩,也可編制手鐲,掛鏈等飾物。 11.雙聯結:「聯」,有連合、接續不斷之意。本結是以兩個單結相套鏈而成,取其牢固、不易鬆散,故名「雙聯結」。 12.酢漿草結:又名「中國式蝴蝶結」,其三個外耳就像是酢漿草的葉片,因而得名。酢漿草是愛爾蘭的國花,結形美觀,寓意吉祥如意。
2. 誰能告訴我「中國結」的喻意
中國結的喻意就是祥和喜慶,萬事如意。其形方正,喻意正大光明;其內涵的眾多十字,形似萬字元,喻意萬事如意;其正紅色的艷麗色彩充滿喜慶吉祥,喻意浩然正氣,祥和喜慶;其盤根錯節,流蘇,環佩,充滿活力生機,喻意家和萬事興,子孫萬代生生不息。
3. 中國結有些什麼圖案,分別表現什麼意義
1、雙錢結
古錢幣與國家的歷史、文化、政治、經濟有密切關系,古今中外都被視為寶物。中國人對於錢幣的看法,卻沒有完全沾滿銅臭的俗氣,這可由許多古錢幣上鑄有的吉祥文字及圖案上看出。
錢在中國不只代表某種貨幣的價值,而且也是吉慶祥瑞的寶物,每到農歷除夕,小孩子都可以領到所謂的"壓歲錢",因此錢幣對於中國人而言,還有除妖避邪的寓意。
2、龍形結
龍相傳為神靈之精與鳳、龜、麟合稱為四靈,龍為四靈之長,其特性為能變化。龍一向被視為祈雨避邪之神其中虯龍為群龍之首,能進退群龍、乘風注雨、以濟蒼生。中國人對龍很尊敬,古時皇帝以龍自喻。
本結可單獨與其他結式相搭配,構成吉祥而美麗的圖案,如雙龍搶珠、蒼龍教子等。或以龍形結當胸針、擺飾均可。
3、祥雲結
雲,不僅是代表上天或神仙的座乘。而且雲能造雨以滋潤萬物,將祥雲用於各種吉祥圖案極為廣泛,可寓意綿延不斷。雲與運同間異聲,如以蝙蝠飛舞於雲中的模樣稱之為福運,"祥雲瑞日"、"青雲得路"更是吉祥的象徵
祥雲結是以紐扣結編至最後時,將兩線頭分別向左右平抽而成,其形狀似祥雲而得名。可用於編制吉祥圖案的雲彩。也可相串連編成吉祥項鏈、腰帶,結形美觀大方。
(3)旗袍福字中國結擴展閱讀
基本結法:
1、雙錢結:形狀像兩個中國古銅錢半疊的式樣,故名。
2、紐扣結:常用以扣緊衣服,因其功能而命名。
3、琵琶結:此結是以雙線紐扣結演變而來,用以做唐裝和旗袍的裝飾紐扣。
4、團錦結:外型類似花形,故名。團錦結結形圓滿,變化多端,類似花形,結體雖小但美麗且不易鬆散,常鑲嵌珠石,非常美麗。
5、十字結:結之兩面,一為口字,一為十字,名為十字結。
6、吉祥結:吉祥結為十字結之延伸,亦是古老裝飾結之一,有吉利祥瑞之意。編法簡易,結形美觀,而且變化多端,應用很廣,單獨使用時,若懸掛重物,結形容易變形,可加定形膠固定。
7、萬字結:其結體的線條走向像佛門的標志,故名。
4. 怎麼用英文說「旗袍」 和「中國結」
中國結:Chinese knot
旗袍:Cheong-sam; Chi-pao
5. 白底紅花短款中國結旗袍圖片
這種旗袍肯定是定做的啦,樓主如果喜歡的話,可以直接截圖到上海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定製,各種款式和面料都可以選擇,幾百到一兩千都有,性價比很高,而且是面料市場,逛逛了解下行情都不錯的
6. 舞獅、兵馬俑、旗袍、中國結 的介紹越詳細越好
舞獅:
舞獅是一種東亞民間傳統表演藝術,源於中國。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打鑼打鼓,舞獅助慶。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盛行舞獅。但中國大陸的民間舞獅實際已經日漸減少。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每年的春節或重大喜慶,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舞獅起源眾說不一。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扎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為舞獅。 較為可靠的說法是: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貎、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史書中,《漢書禮樂志》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舞獅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國與西域之間文化交流的產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過了絲綢之路同中國進行了雙方的商業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還把獅子等動物運到中國,當時中國中原地帶不產獅子,但隨著接下來的古代中國與西亞、印度等國之間進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獅子來到了中國境內。各地舞獅
陽江舞獅 懵是子
舞獅在江城稱為舞獅子。其中「舞」字陽江話讀「懵」音,「獅子」則念「是子」,詞義一樣。這是避諱,因「獅」陽江音同「輸」,不吉利。 江城舊時大凡有喜慶必放炮竹舞獅子,尤其是春節賀歲。大年初一清晨就有獅子拜屋。世俗認為,獅子在門前張口伸舌搖頭擺腦一番,那些躲在屋角旮旯中的惡鬼邪魔就會一掃而光,因而視此有「旺屋」作用,均恭敬而庄嚴地給舞獅者奉送「紅包」。 剛建就新屋的人家,會特意邀請舞獅者進入屋中,逐層樓房舞拜。新婚夫婦想早生男孩,還會請獅子進入卧房中,讓它在自己的睡床上翻滾一番。因為陽江話中「獅子」與「是子」諧音,「獅子上床」也就暗喻 「是子(男孩)上床」的好兆頭。 有錢人家和商鋪會請舞獅隊作專場表演。一般在空曠的場地上表演,圍觀者眾。舞獅通常還有各種武術表演,高潮就是「獅子」「采青」。主家在樓上用竹竿高高地挑起一個大紅包,旁邊捆著一棵青菜,舞獅隊就地搭起人梯,讓「獅子」邊舞邊沿著人梯向上爬,攀登至頂端,張口把那紅包和青菜「吃」進口中。最精彩的「采青」則是「采椰」,即是把青菜葉子換成椰子。「獅子」必須把上面懸掛的椰子打開才算。舞獅者往往要用牙齒把椰子外皮撕開,用拳把椰子擊爆,這沒兩下真功夫不行。 今天的江城的舞獅活動,已不單為春節賀歲,平常商家開業慶典、搞促銷,常邀請醒獅隊助興,醒獅隊也成為廣告從業者了,技藝也比唐人白居易描寫的「金鍍眼睛銀貼耳,奮迅毛身擺雙耳」精湛得多了。
徐水北里舞獅
河北省徐水縣南北村獅子舞簡介:徐水北里舞獅 河北省徐水縣北里舞獅可說是歷史悠久、源源流長,素有北獅獅舞之鄉的美稱。明清時期就以花會的形勢在張家廟會逢年過節,重大事件等場合中演出。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到垂稚小童,人人披掛,個個練習。創造出許許多多絕活,我們村的獅舞藝術團就是在此基礎上於1925年組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五十年代村裡的獅舞團曾隨中央歌舞團赴羅馬尼亞參加世界第四屆青年聯歡節,榮獲金質獎章;出訪東歐六國和赴朝鮮演出大獲成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贊揚;改革開放以來,村裡的獅舞更是如木逢春,如虎添翼,成就斐然,曾參加並榮獲北京八、九、十二屆龍潭杯優秀民間花會邀請賽最高獎——優勝獎;河北省音樂之春最佳獎;94年沈陽國際民間舞蹈藝術大賽金玖獎;第四屆文化部群星獎;第四、五屆青島民間藝術節表演特別獎;97年中國天津龍獅賽金獎;廣播電影電視部金光燦爛一等獎;並先後參加河北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錄制節目,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東西南北中第四十期和開播十周年慶典;演出百獅吼春,氣勢輝宏壯觀,技藝精彩絕倫,被譽為雄獅威懾,譽滿京華。在慶祝香港回歸和十五大召開之際,該團應邀進京,參加由北京市和國家旅遊局舉辦的大型節目演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李鐵映,錢奇琛,陣慕華、雷潔瓊等接見,也受到各國使節的高度贊譽和好評,多年來該團市、省級演出數百場,足跡遍布全國十幾個城市和地區,譽滿中華當之無愧。 獅舞分為文獅和舞獅,文獅表現獅子的靜態和性格溫柔的一面,恐嚇時的怕,互相親密時的吻,期待時的盼以及搔癢,舔毛,伸腰,打滾,掏耳朵,打舒張等,形態細膩逼真,憨態可拘,真得是惟妙惟肖。 舞獅正是以技高一籌,通過獅子的出眾,致使,翻山越澗,登山直立,跳、轉、騰、撲等動作,表現獅子的動態和性格兇猛的一面,尤其是梅花庄、三獅踩球的表演,更是獨具匠心,精、險分成,另人嘆為觀止。 從過去到現在我們村都還堅持著每逢豐年和新年,春節都舞獅慶祝,屆時鄰村的鄉親們也成群結隊的來看舞獅子,這些獅子給人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幸福。特別是現在邀請舞獅團舞獅的有企業開張,紅白喜事等,村裡人都隨團外出打工,現在已經形成了舞獅產業。並被國家命名為民間藝術保護項目。 幾十年來我村的獅舞藝術團在繼承、發展、創新、提高的道路上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並為國家和兄弟省市培養輸送了大批的專業舞獅演員和人才,傳授幫教了大批的獅舞團體,在京津冀一帶享有獨一無二的美譽。
廣西田陽縣田陽舞獅
田陽舞獅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早在1000多年前,在田陽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有舞獅活動。明嘉靖34年(1555年),瓦氏夫人抗倭勝利歸來,田州群眾扶老攜幼到城府外面去迎接,以舞獅助興。每到逢年過節,田陽群眾以舞獅為樂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與其他地方民間舞獅不同的是,田陽由世家組建的舞獅隊在縣政府的重視下改為田陽舞獅藝術團,並列為事業編制單位管理。每到逢年過節,田陽舞獅藝術團深入街道、鄉村、廠礦、學校等為群眾表演,還參加各種開工竣工慶典、歌圩、文化下鄉等活動,堅持義務表演,為群眾服務。其先後參加百色地區民族民間傳統體育運動會、廣西民運會、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均獲得一等獎。1996年,田陽舞獅藝術團在參加「八桂龍城獅王」大賽中獲「金獅王」獎;1997年9月,在福州、廈門舉行的中國民間絕技藝術節中,田陽舞獅表演被公認為此次藝術節最好的節目。 田陽舞獅藝術團成立以來,已在大大小小的場合表演不下6000多場,觀眾近千萬人次,其中參加市級以上各種比賽和表演800多場次;共獲得各種獎牌67枚,其中金牌30枚,銀牌22枚,銅牌15枚,先後被評為地區(市)、自治區及全國先進集體單位。 最引人注目的是,田陽舞獅不僅名震中華,在國外也引起了人們的贊嘆。1992年,田陽舞獅藝術團受邀遠赴德國波恩市表演,現場的觀眾反響強烈,喝彩不斷,當地媒體圖文報道,並高度贊揚為「天下第一技」,引起了國際社會對田陽舞獅極大的關注,並因此吸引了日本、荷蘭、美國、俄羅斯等國家舞獅愛好者多次來田陽學習舞獅、錄制舞獅錄像。 技藝精湛卻窘於失傳 田陽舞獅具有世家相傳的特性,傳統特色保持相對完整,最難能可貴的是,田陽舞獅在近代的發展中,不拘泥於單一的傳承,而是在傳統舞獅套路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高了技術含量,增強了觀賞性。舞獅藝術團成員每天堅持練功8個小時以上,從學馬步、練跳、踢腿、打樁、騰躍,到學習南拳、氣功,到學習舞獅的各種套路等,都進行嚴格的訓練,將武功和舞蹈融於舞獅中,力求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田陽舞獅在傳統舞獅騰、躍、翻、滾等套路的基礎上,通過挖掘、整理、改革和創新,創作出「雙獅戲球」、「獅子上金山」、「刀尖獅技」、「獅游梅花樁」等數十個節目。這些節目造型美觀,動作變化多樣,技藝高超。國內研究人員稱田陽舞獅具有「高、難、驚、險、奇、美」的藝術效果,田陽舞獅把中國傳統舞獅技藝推向了新的高峰。田陽壯族舞獅,有高難、驚險、奇美的特點,體現濃郁的民族特色。有史料記載以來,它已經流傳了450多年,並逐漸由建國初期以拜年、慶典、助興為主的地面舞獅發展到擁有「獅子上金山」、「獅子過天橋」、「刀尖獅技」、「高樁飛獅」、「金獅雄風」等一系列絕技的高空表演,並頻頻涉足體壇,譽滿全國及海外。 田陽壯族舞獅套路多,節目豐富,技術精湛,融武術、舞蹈、雜技於一體。它從性質上分為地獅和高空獅兩種:地面舞獅屬文派舞獅,以活潑可愛的頑皮形象為特點,主要在地面表演閃、撲、挪、騰、滾或滑稽動作逗引人們,獅子由戴著頑皮馬騮和滿臉笑容的大頭佛面具的隊員一前一後帶路引逗,在爆竹聲和鑼鼓打擊樂的配合下表演,一般用於節日慶祝、拜年、祝賀、集會、婚慶、參軍等活動中;高空舞獅屬武派舞獅,主要特點是把武術、雜技、舞蹈動作融進舞獅中,以高台表演為主,一般由一名手持獅珠的引獅者帶路、逗引獅子表演各種扣人心弦的造型動作,可攀上20多張高凳疊起的金山上施展雄姿,可在半空高懸的鋼索繩子上翻滾跳躍如履平地,可在刀尖上表演頂肚旋轉等。 但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田陽舞獅藝術團從高峰走進低谷,舞獅藝術團人數大減,舞獅絕技瀕臨失傳,形勢十分嚴峻。最直接的打擊來自於人才的流失。由於舞獅收入過低,因此舞獅人員紛紛離團到外地去打工。另外,外地一些舞獅團體高薪吸納走田陽部分舞獅隊員,造成人才外流。過去,田陽舞獅藝術團有近百人,而目前僅剩下12人。人才大量流失,造成田陽舞獅銳氣大減,難以發展。 希望傾全社會之力 共同傳承田陽舞獅文化 值得慶幸的是,田陽縣政府對田陽舞獅的窘境已經引起了高度重視,號召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舞獅的發展,積極為舞獅藝術團排憂解難,為重鑄田陽舞獅輝煌而獻計出力。 有專家指出,田陽敢壯山歌圩已名聲在外,如何有效利用敢壯山景區的知名度提升田陽舞獅的美譽度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可在每年的敢壯山歌圩期間舉辦田陽舞獅藝術節,讓田陽舞獅節目在歌圩期間閃亮登場,吸引遊人,擴大影響,打造舞獅品牌,使田陽舞獅形成田陽文化新的沖擊波。 舞獅
有關部門提出明確舞獅藝術團的隸屬關系,舞獅藝術團可由縣文化和體育局統一管理,由縣文體局一名領導兼任舞獅藝術團名譽團長。舞獅藝術團要實行企業化管理,走「以獅養獅」和以經濟實體「養獅」相結合的發展路子。改革現行的家族式管理模式,改革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透明的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基本工資制度,充分調動隊員的積極性。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市場化運作,主動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和合作,廣泛、合理地吸納社會資金扶持,傾全社會之力共同傳承田陽舞獅文化。 關於壯族舞獅還有著這樣的傳說:相傳遠古時候,人們生活在丘陵和深山密林地帶,野獸出沒,壯族先民們常受其騷擾,農作物被破壞。為了趕走野獸,確保人畜安全、糧食豐收,壯族先民們想出了「以獸趕獸」的辦法,仿製獸中之王獅子,鳴鑼擂鼓,舞動獅子,夜間還燃起火把,以驅趕群獸。獅子於是成為了壯族先民眼中的功臣和吉祥象徵,逢年過節都舞起獅子慶賀祝願。
兵馬俑:兵馬俑(Terracotta Army; Terra-cotta Figures; 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為奴隸主陪葬,是殉葬品。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另有電影以此為名。
兵馬俑多用陶冶燒制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先燒後接,有的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各個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我們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鍾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兵馬俑的車兵、步兵、騎兵列成各種陣勢。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陶馬有的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藝術魅力。
旗袍:旗袍是女性服飾之一,源於滿族女性傳統服裝,在20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漢族女性改進,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民國以後,上海、北平等地的漢族女性在其基礎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認為封資修象徵大量毀壞。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藝術家與旗袍 藝術,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旗袍
設計師與旗袍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興起的中國婦女的傳統時裝,而並非正式的傳統民族服裝。它既有滄桑變幻的往昔,更擁有煥然一新的現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加之可欣賞度比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價值。現代穿旗袍的女性雖然較少,但現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傳統韻味,同時又能體現時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樣式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領子
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竹葉領 、馬蹄領
材質
製作旗袍的有布料,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色彩
中國結:
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由舊石器時代的縫衣打結,推展至漢朝的儀禮記事,再演變成今日的裝飾手藝。周朝人隨身的佩戴玉常以中國結為裝飾,而戰國時代銅器上也有中國結的圖案,延續至清朝中國結真正成為流傳於民間的藝術,當代多用來室內裝飾、親友間的饋贈禮物及個人的隨身飾物。因為其外觀對稱精緻,可以代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符合中國傳統裝飾的習俗和審美觀念,故命名為中國結。
中國結的取意如其他中國藝術般多利用形態、諧音而取其意,如用「吉字結」、「馨結」、「魚結」結合就成為「吉慶有餘」的結飾品,以「蝙蝠結」加上「金錢結」,可組成「福在眼前」等。以此類推又延出了「長壽安康」、「財物豐盛」、「團圓美滿」、「幸福吉祥」、「喜慶歡樂」等祈福的內涵,被作為民間祝禱的符號,成為世代相傳的吉祥飾物
7. 旗袍的圖案主要有哪些
主要有:花 比如牡丹 菊花 百合 月季都可以,不過寓意不同,中國結一類;再有祥雲類 走獸類 再還有鳳凰,鴛鴦等
8. 中國結有什麼象徵意義
中國結的象徵意義:
代表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是:吉祥結
代表事事順心,萬事如意是:如意結
代表一帆風順,方勝平安是:方勝結
代表回環延綿,長命百歲,相依相隨,永不分開是:盤長結
代表團圓美滿,花團錦簇,錦上添花,前程似錦是:團錦結
代表祥去綿綿,瑞氣滔滔,吉祥如意,祈保平安是:祥雲結
代表吉人天相,花好月圓,富貴平安,祥瑞美好:桂花結
中國結是一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它不僅造型優美,色彩多樣,更是體現了民眾的智慧與深厚的文化底蘊,代表著熱情濃烈的美好祝願。
中國結的來歷原自結繩記事:遠古時代,人們就採用結繩這一方法來記事,那時的人類沒有記事工具,但為了不遺忘事情,就有了結繩這一方法,大事便大結其繩,小事則小結其繩,可見在遠古時,「結」就被先民們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中國結的來歷之中有千千結:宋代有位詞人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句詩中的「結」則代表了人的一種思想感情,象徵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因此,「結」在經過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願望,在漢語中也相繼出現了與之相關的詞語,如「結義、結拜、團結」等,而後所出現的同心結則代表了男女間的愛情信物,同時也有了「結發夫妻」的說法。
縱觀服飾五千年的歷史便會發現,從先民用繩結盤曲成「S」形飾於腰間開始,歷經了周的「綬帶」,南北朝的「腰間雙綺帶」等等一直到明清旗袍上的「盤扣」及荷包、玉佩等,各種服飾及飾品上無不顯示了「結」在傳統歷史上的應用之廣泛。
9. 中國結的旗袍
很想幫助你,可不明白你要問什麼問題?
10. 旗袍的花紋圖案主要有哪些。
花 比如牡丹 菊花 百合 月季都可以不過寓意不同 中國結一類 再有祥雲類 走獸類就是鳳凰 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