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皇帝死後其老婆妃子怎麼辦
清代皇帝去世後,他的後妃們是不能居住在東西六宮的,紫禁城的西北角有專門為他們修建的宮殿群,其中主要建築包括慈寧宮、壽康宮、壽安宮、英華殿、慈寧花園等。 其中,慈寧宮為皇太後的正宮,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這里的興盛時期,因為當時著名的孝庄文皇後、孝聖憲皇後都先後在這里居住過,而且當時的順治、康熙、乾隆幾位皇帝都非常孝順,經常在這里舉行慶壽的大典,但是到了道光皇帝之後,隨著清政府走向腐敗,國庫空虛,當時的孝和睿皇後不得不縮減宮中開支,這也使得慈寧宮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清代的等級制度非常森嚴,皇太後的例銀固然非常多,但是有些太妃、太嬪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們的例錢有時少的可憐,他們不得不利用自己在閨房中練就的刺綉功夫賺些錢來貼補。 清代的皇宮中專門有10餘個老太監,他們負責給太後、太妃們表演評書,為他們解悶,同時宮中還有一個按摩處,他們的一個主要職責就是伺候太後、太妃,上了年紀的人難免有個腰酸腿痛,落枕,這時就由按摩處派人為太妃們按摩,治療。為了消磨老人們的時光,慈寧宮周圍建有很多佛堂,使得一生命運凄慘的宮人們又一個精神的寄託。
對於歷史上的活人殉葬,我把握不準,以為朱元璋是後妃宮女活人殉葬制度死灰復燃的始作俑者。回頭又看了一些資料,發現這種說法並不恰當。皇帝的宮女和後妃活人殉葬的制度,比我以前所認為的要復雜而嚴重的多 。下面的材料,主要來自張廓《多妻制度——中國古代的社會和家庭結構》一書中關於後妃宮女活人殉葬的一節。讓我們看看歷史上專職帝王殘酷到了什麼程度,讓我們看看我們所自豪的專制皇權、專制皇帝們的真實面目。
活人殉葬,殷周君王死後就很盛行,他們死後把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艷妾都送到墳墓中去。周朝那個烽火戲諸侯丟了江山的周幽王,他的墓中有百餘屍體,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其餘全為女性,都是他的姬妾美人,應該說都是從死殉葬的後妃宮女。秦武公死時,「初以人殉死,從者66人」(《史記秦本紀),秦穆公死後「從死者77人」(《史記秦本紀》),秦始皇死的時候,二世說:「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史記秦始皇本紀》)。按照《史記》的記載 ,秦始皇「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 」,沒有生育的大概也在萬人。
漢朝照樣以後宮妻妾殉死。「武帝時,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充後宮,及棄天下,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漢書》卷72)。《漢書》是漢代當朝人寫的歷史,對於武帝的殘忍行為的記錄,當為真實。
張廓《多妻制度——中國古代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還說,兩漢、六朝、隋唐、宋遼金等朝,相繼以後宮活人為專制帝王殉葬,至元代達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時,靈柩經過之處,所遇之人也「盡殺之」,「諸將負成吉思汗柩歸蒙古,秘其喪,在道,遇人盡殺之」(馮承鈞《成吉思汗傳》)。成吉思汗戰死後靈柩歸葬,途經萬里之遙,所遇人都殺死,那數字之大,難以估量。成吉思汗還用美女駿馬殉葬:「殺40名貴族美女及大汗之駿馬以為殉」(何建民《中國殉葬史》).。「蒙古大汗時,殺最良 之馬以供大汗來世之用,蒙兀沒時,送葬之途次,遇人盡殺之,其數在2萬人以上」(《馬可波羅記》)蒙兀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他的做法,就是秉承了天之驕子的祖宗爺爺的家傳。
朱明皇朝建立後 ,從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後60年,均以後宮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後,新皇帝就會給這些死去的宮女追贈一些頭銜,表彰她們的行為,並下發一道通知:「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明史》113卷 )
《明史》(113卷)說 ,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 ,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為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朝天女戶」。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時以活人宮女殉葬,他們的父兄因此受到優恤和恩眷。《明史》(113卷)還說,「歷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在明朝,不但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兒孫們,即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明史》(113卷)還記載說:「景帝以郕王薨,猶用其制,蓋當時王府皆然 」。雖然皇帝的表彰決定說後妃的從死是「委身蹈義」,事實上絕不是這樣。明成祖朱棣生前有妃子朝鮮美女韓氏,朱棣死時後宮美女數十人殉葬,韓氏在被要求殉葬的名單上。那麼,我們看看朝鮮的史料是如何記載韓氏的殉葬過程的:
「帝崩,後宮殉葬者30餘人 。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
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於上 ,以頭納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
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決。韓氏泣,謂仁宗曰:『吾母年老,願規本國。』仁宗許之。」
(《李朝實錄》)
以上歷史記載中的金黑,是韓氏的乳母,當初隨年幼的韓氏從朝鮮而來。據明人王世楨《 * 山堂別集》記載,韓氏來華至多十二三歲,殉葬的時候也就二十二三歲。韓氏死後金黑又在中國生活了二三十年,後來回國,上面的記載,就是她回國後的回憶。
結束明朝活人殉葬歷史的是明英宗。
明英宗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死的時候,強迫從死的妃子「哭聲震殿閣」的場面強烈刺激了這位當初才是9歲的 孩子朱祁鎮,這段經歷成為他一生的夢魘。他即位後的13歲那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燉死了, 明英宗寫信給另一個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讓活人殉葬。但是,朱有燉的妃子鞏氏、夫人施氏、歐氏、陳氏、張氏、韓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王世楨《 * 山堂別集》也記錄了此事。
明英宗貴為皇帝,甚至也沒有能夠阻止自己的哥哥將大量活人殉葬的做法。他雖然不能禁止他的哥哥,但他自己還是親自立遺囑禁絕了自己身後活人殉葬的事。他的遺囑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明英宗「從我做起」,果斷出廢止了活人殉葬的祖制。在我看來,明英宗,才是明朝一個真正值得記住的皇帝。
但是,活人殉葬仍然是禁而難絕。王世楨在他的筆記中還舉了幾個此後仍然殉葬的例子。成化四年,遼王上書皇帝,說他的兒子死了,希望讓兒子的妻妾殉葬,明憲宗大加教訓,並且讓人把遼王兒子的妻妾送到皇宮保護起來,此事沒有批准。但是成化22年 ,寧河王死後,他的幾個夫人還是被要求殉葬,明憲宗以為烈婦自願從死,還給予旌表,授予榮譽稱號。
到了清朝,起初仍然是用活人殉葬的,太祖努爾哈赤死後,皇後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濟根、代因扎殉葬。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順治死後,殉死的妃嬪有30多人。她們的棺柩跟隨在順治帝棺柩的後面一同出殯,場面蔚為壯觀。
到了康熙時期,擬議中准備讓40名宮女殉葬。但由於康熙帝對於活人殉葬深惡痛絕,下令禁止。康熙是1662年死的,就是說 ,中國帝王用活人殉葬的殘酷野蠻的習慣,到了公元17世紀才真正結束。
有看守帝陵的.如班婕妤 .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園陵,薨,因葬園中。
<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第六十七>
有移居別宮的. 如李選侍
明光宗朱常洛死後,其寵妃李選侍還賴在乾清宮,看架式既想當皇太後,又想「垂簾」。嗣皇帝朱由校只好繼續住皇太子寢宮慈慶宮。大臣們早就瞧李選侍不地道,豈容「鳩占鵲巢」?百官紛紛上疏,奏請李選侍讓窩兒。朱由校含含糊糊,下不了手。李選侍挺橫,不理那個碴兒。雙方對峙了好長時間。李選侍資歷太淺,群眾基礎太差,連鄭貴妃和魏忠賢都不幫腔,躲得遠遠的看熱鬧。「一拳難擋十手。」李選侍終於頂不住了,灰溜溜地搬到「東六宮」東邊建在一片「野地」里的噦鸞宮去了。這件事兒,後來被人稱作「移宮案」。
http://news.nen.com.cn/72343497125920768/20060213/1845063_9.shtml
其他資料
見我以前的回答
http://..com/question/10312008.html?si=4
有悲傷過度而死的. 如徐惠
(唐太宗)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進葯,曰:「帝遇我厚,得先
狗馬侍園寢,吾志也。」復為詩、連珠以見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贈賢妃,
陪葬昭陵石室。
<新唐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
有自盡陪葬的. 太多了,如唐武宗王賢妃
武宗賢妃王氏,邯鄲人,失其世。年十三,善歌舞,得入宮中。穆宗以賜潁
王。性機悟。開成末,王嗣帝位,妃陰為助畫,故進號才人,遂有寵。狀纖頎,
頗類帝。每畋苑中,才人必從,袍而騎,校服光侈,略同至尊,相與馳出入,觀
者莫知孰為帝也。帝欲立為後,宰相李德裕曰:「才人無子,且家不素顯,恐詒
天下議。」乃止。
帝稍惑方士說,欲餌葯長年,後寢不豫。才人每謂親近曰:「陛下日燎丹,
言我取不死。膚澤消槁,吾獨憂之。」俄而疾侵,才人侍左右,帝熟視曰:「吾
氣奄奄,情慮耗盡,顧與汝辭。」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語不祥?」帝曰:
「脫如我言,奈何?」對曰:「陛下萬歲後,妾得以殉。」帝不復言。及大漸,
才人悉取所常貯散遺宮中,審帝已崩,即自經幄下。當時嬪媛雖常妒才人專上者,
返皆義才人,為之感動。宣宗即位,嘉其節,贈賢妃,葬端陵之柏城。
<新唐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
有兒子的當然就跟著兒子了.
還有在宮廷政變中被殺的,有跟著新皇帝的,也有在國破家亡後在戰亂中被殘忍的充作軍糧的。不知所蹤的也不少.也有少數譴還原籍的,如唐憲宗妃杜仲陽(即杜秋娘).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5553087.html?si=1
『貳』 某校校長為防止學生早戀設計反光校服,真的有用嗎
隨著我們時代的發展,學生好像變得越來越早熟,所以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的想法也越來越開放,但是對於家長們來說,最擔心的也許就是孩子們的早戀,對此學校也做出了各種各樣的預防措施,比如說,禁止學生早戀或者必須穿校服,甚至還有各種各樣的懲罰措施,畢竟如果一個孩子早戀很有可能對他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雖然說正面反面影響都會有,但是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反面影響還是更多一點。
對此,有的網友說,這樣會不會暴露學生的隱私?萬一學生在做別的事情的話,那就被看到一清二楚了,但是也有一些網友覺得為了防止學生早戀,老師也是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招數,這樣做也是為了那些學生好,所以還是能夠理解學校這樣的做法的,不過,校長能想出這樣的方法,也是一位狠人了。那大家對於這樣的事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叄』 如何報考張家港外國語學校小學部
我覺得不論哪個學校都一樣,只要適合自己是總是好的。我兒子也很喜歡外校,那裡的興趣也不錯。休息日在自己學校上比較放心。而且與外面的培訓機構比起來也不貴。費用是多了點,確實也有他的吸引點。
『肆』 為什麼校服的質量那麼差
可能因為學校收的校服的工錢並不是很多,所以做工就比較粗糙,質量就產生不好,而且可能是學校知道學生的家長們是不願意花大價錢去買校服的,所以他們在制定校服的時候也選擇了一些比較平常,質量太差的布料做校服。
『伍』 南京金陵河西分校的快班與十三中的快班哪個好些
樓上的.不是你說的那樣吧..
絕對是13中好..首先13中去年中考錄取分數是603,金陵河西只有580幾,而且像金陵河西這種名辦學校學費貴的要死.1年2w-3w.光校服就5,6,套.就幾千塊錢..上這種學校就是砸錢.去金陵河西的純粹是家裡面有點錢然後學習又不好.想要個面子..說.哦我在金陵中學..不過是河西分校..臉上有光哈..這個學校老是比吃比穿.比這個比那個.你說還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啊...
13中這幾年聘請的縣中校長.採用縣中教學模式.是比較苦的..但這幾年教學成果大家都看見的.絕對屬於1類學校.而且除了老4所應該就是13中了..樓上的說13中亂收費.我就覺得奇怪.就算亂收費一學期也就幾百塊.能多收你多少啊.金陵河西呢.幾W的收你學費
去13中學習一定要有心裡准備.晚自習10點才放..金陵河西相對比較輕松.
『陸』 我們學校的老師喜歡體罰學生,怎麼辦
鄉下天高皇帝遠的,外面管不到,也懶得管。
其實我覺得吧,你還是去上學
第一個,老師雖然方法不對,但是出發點還是好的,只要你能表現出上進的心態,我想老師對你的看法也會有所改觀。
第二個,畢竟上學還是唯一的出路,現在外面的社會都要講學歷,不論是找工作,或者是以後自己做企業,沒有一個高的學歷,與人打交道都成問題。不上學就只能打工,一輩子就生活在底層,死了都沒人管。
第三個,上學的時候同學之間也算是一個小社會,無論多少,總能學到點東西,特別是與人交流等等,如果完美的平衡好與各個同學的關系,那麼今後一定不會混得很差。
體罰只是小事情,三年忍一忍就過去了,可是你要衡量一下,三年的體罰換來的是一輩子的美好,三年不體罰換來的是一輩子的打工生涯,工資微薄,沒日沒夜的辛苦工作,比上學累多了。
希望對你有用!
『柒』 滑校服是什麼
含有像公路上的路標一樣塗層的衣服吧, 穿上它晚上車燈一照到就會反光,提醒開車的人注意行人安全. 這樣的設計很不錯!
『捌』 古代新皇登基,舊皇的妃子怎麼處理
有看守帝陵的.
至成帝崩,婕妤充奉園陵,薨,因葬園中。
<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第六十七>
有移居別宮的.
明光宗朱常洛死後,其寵妃李選侍還賴在乾清宮,看架式既想當皇太後,又想「垂簾」。嗣皇帝朱由校只好繼續住皇太子寢宮慈慶宮。大臣們早就瞧李選侍不地道,豈容「鳩占鵲巢」?百官紛紛上疏,奏請李選侍讓窩兒。朱由校含含糊糊,下不了手。李選侍挺橫,不理那個碴兒。雙方對峙了好長時間。李選侍資歷太淺,群眾基礎太差,連鄭貴妃和魏忠賢都不幫腔,躲得遠遠的看熱鬧。「一拳難擋十手。」李選侍終於頂不住了,灰溜溜地搬到「東六宮」東邊建在一片「野地」里的噦鸞宮去了。這件事兒,後來被人稱作「移宮案」。
http://news.nen.com.cn/72343497125920768/20060213/1845063_9.shtml
有悲傷過度而死的.
(唐太宗)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進葯,曰:「帝遇我厚,得先
狗馬侍園寢,吾志也。」復為詩、連珠以見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贈賢妃,
陪葬昭陵石室。
<新唐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
有自盡陪葬的.
武宗賢妃王氏,邯鄲人,失其世。年十三,善歌舞,得入宮中。穆宗以賜潁
王。性機悟。開成末,王嗣帝位,妃陰為助畫,故進號才人,遂有寵。狀纖頎,
頗類帝。每畋苑中,才人必從,袍而騎,校服光侈,略同至尊,相與馳出入,觀
者莫知孰為帝也。帝欲立為後,宰相李德裕曰:「才人無子,且家不素顯,恐詒
天下議。」乃止。
帝稍惑方士說,欲餌葯長年,後寢不豫。才人每謂親近曰:「陛下日燎丹,
言我取不死。膚澤消槁,吾獨憂之。」俄而疾侵,才人侍左右,帝熟視曰:「吾
氣奄奄,情慮耗盡,顧與汝辭。」答曰:「陛下大福未艾,安語不祥?」帝曰:
「脫如我言,奈何?」對曰:「陛下萬歲後,妾得以殉。」帝不復言。及大漸,
才人悉取所常貯散遺宮中,審帝已崩,即自經幄下。當時嬪媛雖常妒才人專上者,
返皆義才人,為之感動。宣宗即位,嘉其節,贈賢妃,葬端陵之柏城。
<新唐書 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
有兒子的當然就跟著兒子了.
還有在宮廷政變中被殺的,有跟著新皇帝的,也有在國破家亡後在戰亂中被殘忍的充作軍糧的。
『玖』 我退學了一年多,現在想重新讀書,但那學校經常打手心打屁股怎麼辦
想讀書是好事.體罰學生不是正常的事。可以找當地教育局反映情況。讓體罰學生的老師下崗或者去接受培訓。
『拾』 我退學了一年多了,現在想重新讀書,但那學校經常打手心打屁股怎麼辦
和你比起來,我真是太懶了啊。想當初我小學的時候被打手掌,那也是我活該。如果無法避免的話,那麼就投機取巧吧,盡量避免挨打。既來之則安之,你要學會淡然。至於短褲什麼的,你們學校還真有愛啊~不丟臉不丟臉,這不正好證明了你沒皮膚病么,剛好你處的地方很暖,沒什麼的。最後,祝你實現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