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校要做校服,調查同學對校服的看法和建議,用英語寫書面調查報告。
這個是不是練習裡面的英語作文題目啊~那就幫幫你啊
As a wildly requirement of schools,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chools requires students to wear coustoms, what's in addition , here are what us students think about wearing customs.
a mojority of students get the idea of regarding our customs to be neat and tidy ,which also gets a position of a symbol for students, they also maintain that when wearing them we would be happy and equal. At the mean while less than a quater percent of students are for the oppinion that customs are uncomfortable and ll which makes them very simple and of no ideas. Also a small amount of students think that customs are fishionale and nice.
as for me ,i think that as a student ,we each should wear customs and pay all our attention to our study and got a good access to a good colledge.
注意啊,版權所有,禁止抄襲~~
發揮自己的智慧,這個只能借鑒
還有什麼問題和我聯系
⑵ 幫我寫一篇倡議書,450字左右,題目是給全校少先隊員的倡議書(環境衛生問題) 謝謝了!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為了使我校的「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不斷得到深入,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環境建設,不斷提高隊員的素質,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行為習慣養成月」起動儀式」,在此特向全校少先隊員發出如下倡議:
1、言行舉止文明。多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告別臟話,待人接物講禮儀。見到老師和客人主動打招呼。
2、尊敬師長,孝敬長輩,團結同學,事事能謙讓,處處講誠信。不打架、不罵人,不給別人起外號,遇到困難時要互相幫助。
3、上課鈴前小預備號響後,要立即回座位靜候老師上課,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講,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4、注意公共安全。不在走廊、操場、教室內外追逐、奔跑、打鬧。
5、每天要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有事有病要請假,放學後,按時回家,不在路上小攤上逗留。
6、要認真做好大課間活動,排隊做到快、靜、齊。
7、每位少先隊員要每天穿校服、佩戴紅領巾,保持手臉、衣物整潔。不亂扔紙屑、亂拋臟物,保持教室、樓道、操場等公共場所環境清潔。
8、節約用電、用水,杜絕「長明燈」、「長流水」。
9、上課積極思維,大膽發言;做作業時,要保持本子整潔,字跡端正。
10、要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
同學們,今天養成好習慣,明天成就大未來!親愛的小夥伴們,積極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在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中,「學規范、用規范、守規范」。讓我們健康茁壯成長。
遙牆中心小學少先大隊
2009.3.13
⑶ 求一張<黃絲帶行動>倡議書
「黃絲帶行動」倡議書
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今天我們深情哀悼在汶川地震中死難的同胞。同時我們也為生者祈禱,祝願親人早日平安歸來,祝願離散的親人早日團聚。
於是黃絲帶行動在這次地震中提倡起來。黃絲帶目前已經成為了親人離散後的求助標志。黃絲帶——黃是一種安全的祝福,黃絲帶代表的是「平安歸來」。一條小小的帶可以帶去千千萬萬同胞們對災區人民的祝福,它把中國人民的十幾億愛心緊緊的團結系在了一起!我們不懼災難,勇於承擔!我們團結互助,永不言棄!我們戰勝災難,天佑中華!
讓我們行動起來,你只需要一條小小的黃絲帶,系在你能系的地方,為災區人民祈願祝福!!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延續另一場無言的生命接力!
⑷ 請你寫一份倡議書:中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首先應樹立適度消費觀。適度,就是適家庭經濟條件之度,適中學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錢要考慮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顧家庭生活條件而追求超前消費是不應該的。父母辛苦工作撫育孩子本已不易,怎麼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費要求加重他們的負擔呢?適中學生消費需求之度,這就是說,提倡同學們在為了自己成長方面該花的錢還要花,但在享樂方面不過分追求。比如身體發育需要的營養飲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書刊,符合中學生身份的衣物,該買的就買。而時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著花父母辛苦掙來的錢,是很不合情理的。穿的只要樸素大方即可,在我們的校園里以後只能穿校服,這既有整體美,有能彰顯我們青少年青春的活力。吃的方面,大家更不能挑食、偏食,吃飽,營養足即可,我校餐廳的膳食是根據學生的年齡去配製,而有些同學不到餐廳吃飯偏去吃零食,這既是一種浪費和奢侈,也對自己的身體發育不利。
其次,中學生要防止盲目消費。盲目消費表現在不管有無好處,有無必要,是否適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時髦,趕潮流。只要人家說聲:「現在就興這個」或「這東西國際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學生應該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接受科學的消費咨詢,多聽家長、老師的意見,多思考消費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費。比如走讀生的交通用具方面,有些同學看別的同學的車是品牌的,就去盲目攀比,一輛車就花上千,夠我們家長一個多月的工資了。同學們,這純粹是虛榮心作怪,願我們多為父母著想,學會過節儉的,有愛心,有責任感的生活,不要盲目攀比。
第三,中學生要抵制不利於健康的消費內容。有個城市對中學生作了一項調查,吸煙的佔35%,飲酒的佔38%,會打麻將的佔70%。此外,還有同學進營業性歌舞廳、玩游戲機賭博,這都是不良的消費行為。抵制不良消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審美標准與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學生應在修身、礪志、促學、健體上下功夫,這樣才是一個正派而有風採的青少年。
消費方式反映著人的文明程度。中學生的消費方式應當是合乎社會的文明風貌、健康有益的。消費分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發展性的三個層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礎上,中學生的消費應多投向發展性層次。例如,訂購有益的書刊,學習電腦,參加促進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對有害的消費要時時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種誘惑下誤入歧途。不管社會發展到什麼程度,節儉美德總是受人推崇的,因為世界的資源有限。過去人們說「清貧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勞儉朴的生活觀。中學生應當從消費行為上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⑸ 校服 學校 建議
支持
我也覺得沒必要
⑹ 讓同學認真聽講倡議書
伴著習習的秋風,我們在上周送走了期中考試。近日來,本市掀起了「創建文明城市」的熱潮,我們也注意到了身邊的一些人和事。作為一名十九中的學生,在「誠,愛,勤,勇」的感召下,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了提高自身素質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面對近期校園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實際情況,在此,校學生會向全體同學發起「提高自身素質,塑造良好形象」的倡議,內容如下:
一, 愛護校園環境,不亂扔雜物,不亂吐口香糖。午餐廢棄物放入校園垃圾箱。愛護學校公物,不亂塗亂刻課桌牆壁。以實際行動為自己,為大家創造一個美好整潔的校園環境。
二, 每天身著校服入校,見到師長主動行禮問好,右行禮讓。同學之間交流使用文明用語。切實以一個合格中學生,優秀十九中人的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
三, 上課認真聽講,午休保持安靜。自習課做到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不打擾別人。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 積極響應青島市「創建文明城市「的號召,發揚我校「誠,愛,勤,勇」的優良傳統,遵紀守法。
一方優雅的校園環境可以帶給我們一份愜意,一份良好的心態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進步。相信通過你的努力,經過我的留心,我們一定可以告別那些不良習慣。相信有你的付出,有我的努力,我們一定可以成為一批高素質的人才,走出校園,走向社會。
九層之台始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提高自身素質,塑造良好形象。同學們,行動起來吧!
⑺ 要求學生參與改革校服的倡議書
校園節能環保倡議書
親愛的各位高校的老師同學們:
你是否正暢享於清雅悠靜的校園美景?你是否快樂於輕松舒適的校園生活?你是否愉悅於明亮整潔的學習環境?似乎我們的日常行為無人約束,似乎我們的生活富裕充足、似乎我們的水電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然而,就在我們的日常校園生活中,一個小小的行為都可能為我們美麗的校園留下永久令人痛心的蹤跡。看看那白色牆壁上跳動的足跡;看看綠色草地上散散點點的廢紙果皮;聽聽那宿舍樓上多麼「嘹亮」的夜半歌聲;看看垃圾堆里有多少半新的衣服飾品;看看飯後碗里有多少剩下的飯菜被奢侈地倒進泔水桶中;看看那長流不息的自來水管;看看那徹夜長明的路燈;再看看那飛速轉動的電表和水表。。。 。。。,相信每位同學都不會目視校園環境的污染及能源的嚴重浪費而無動於衷。
據調查,校園的能源浪費及污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水電浪費
我們來看看這些水電浪費的現象吧:有一些老師上完課,不關投
影儀就走——並非一兩次忘記了,而是長期這樣;教室里,大白天經常也是燈火通明;寢室里,最常見的是,人不在,電腦卻都常期處於開機狀態;半夜裡,若大的校園,上百盞大功率的路燈徹夜亮著;走廊里的燈,經常是二十四小時開著;有的宿舍,早上開的燈,走時忘了關掉,就那樣一直亮一整天直到晚上;自來水管開了忘關或關的不緊,大量的水便嘩啦啦地流著;洗衣服時,小小的衣服漂了無數遍,大盆大盆的水毫不猶豫地潑了出去。。。 。。。這一切,都讓人不寒而慄!
據有關資料統計,在北京,學校用水佔全部城市用水的13%,用電佔6%。足見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對全國來講,絕大多數學校,由於條件差、資金相對不足,再加上認識不到位,所以投入到校園節能設備改造中的資金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由於管理方面的問題,學校的長明燈、長流水也屢禁不止。學校廁所用水和學生洗刷用水浪費情況可以說十分嚴重。在用電上,教師用電開關不合理,一般一個開關控制2—4支燈管,減少了布線的麻煩,卻造成了長期的浪費,所以許多時候,一個人在教室,也要開全教室的燈。另外隨手關燈、隨手關掉用電器開關的還沒能夠真正成為自覺,也是造成浪費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紙張浪費
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敬惜字紙的良好傳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為了追求作業的整潔,寫錯字要撕掉,寫的潦草要撕掉,大量的被隨意撕掉的廢紙被丟棄。大量的考試和復習資料,也是造成紙張浪費的重要因素。
三、糧食浪費
現在校園中糧食浪費可以說觸目驚心。在學生食堂,我們總可以在餐桌上看到學生就餐後留下來的剩飯剩菜,有的饅頭僅僅只咬了一口,菜只吃了一半。在路上、垃圾池裡,經常可以看到學生隨手丟棄的半邊火燒、整個的饅頭、成根的油條。有的學校附近居民區的居民會不定期的到學校里撿拾學生丟棄的饅頭等來喂豬、喂狗。
四、白色污染
現在的校園污染,同社會污染一樣,更多的是白色垃圾的污染。學生的食品包裝更多的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快餐盒。眾所周知,這兩樣東西,基本上都是很難降解的。是造成生活污染的最大的污染源。另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一次性快餐盒、方便麵袋、冰糕袋等等。而一次性衛生筷的消耗也是相當驚人的。
五、雜訊污染
學校雜訊污染,主要存在於學生課間的喧鬧聲、教師大聲講課和校園高音喇叭。而其中以校園高音喇叭所產生的雜訊污染最為突出。另外,幾乎所有學校都安排有課間操、升旗儀式、不定期校會。這些都會不同程度的產生擾民。
所有這些,也僅僅是校園能源浪費和污染環境中表現比較突出的幾個問題,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學校進一步來治理和改進。作為擔負著培養未來建設者、環境保護者重任的學校,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強節能環保意識教育,加強學校管理水平,減少污染,杜絕浪費,實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
為此,我們向所有高校發出倡議:
一、節約用電,刻不容緩
某高校新聞系的學生們針對校園浪費行為作了一次調查。據不完
全統計,學校一年電的浪費量是133682度,這些電足夠一個普通家庭用58年。 高校是人口量最大的單位,作為這樣一個龐大的單位來講,各方面的資源利用量都是相當高的,尤其是用電量,數目是相當驚人的。為此,高校更應該把節約用電列入學校長期發展規劃中。學校的領導組織及有關部門,應首先加強自身的節約用電的思想意識,多方位了解節約用電的多種方法途徑,努力為了學校的長期發展作出正確的選擇。節約能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從長期發展來看待學校的節約用電的問題。
高校作為一種培育高等人才的教育基地,更應該全方位培養學生的素質,節能降耗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教育實例。
A、電力的選擇。
就目前來講,雖然市電已不再像以前那麼昂貴,但對於用電大戶來講,依然是不堪重負。對比各種用電途徑,太陽能發電系統在諸如高校工廠這類用電量龐大的系統中,具有相當的優勢。
拿太陽能燈具來講。首先,太陽能燈具是利用太陽光電轉換提供電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次,太陽能是綠色能源,環保無污染,符合我國現階段提倡綠色環保的發展主題。第三,太陽能發出的電是低壓直流電,因此絕對不會發生觸電、火災等安全事故。第四,太陽能安裝方便簡單,不需要另架電線,可就地自發自用,避免了因施工帶來的不安全和不方便的因素。第五,一次投資與交流電長期投資等價,一次投資,長期受用。一般來講,太陽能發電可質保25年,與交流電相比,減少了人工費、維修費及昂貴的電費。
鑒於高校的長期發展性,太陽能進入高校是最佳的節約用電途徑。首先可從路燈上來改變,可將學校的路燈全部改為太陽能路燈,太陽能路燈發光效率高、高亮度、使用壽命長、節能、經濟、環保、實用。充電一天可使用3—7天,解決了因陰雨天所帶來的用電困擾。只需要一次性投資太陽能路燈的費用,便可25年高枕無憂了。另外,可嘗試建立太陽能電站,根據設計,所發的電可供整個學校的正常照明和日常用電。
B、光源的選擇。
可將學校所有的光源改成高效LED綠色光源,可有效大量節約電力資源。LED光源是利用半導體晶元做成的發光器件,具有發光效率高、耗電量小、使用壽命長、工作溫度低、安全可靠性強、反應速度快、綠色環保等顯著優點。經測試同等亮度下,耗電量僅是白熾燈的十分之一,而壽命卻是白熾燈的50倍,熒光燈的20倍。
C、全校師生總動員。
開展全面的節約用電教育,要求每一位學生及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每一度電:人走燈滅、及時關機和切斷電源。把節約用電溶入學生和教師的綜合素質考評中,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及教師用電浪費的局面。號召全校師生動員起來,集體為節約用電,建設綠色可持續發展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從一點一滴做起
在教學樓和宿舍樓,我們都常常能看到細水常流。我們調查得出,假如一座教學樓用水的浪費量平均是2945.2噸,依此推算,主校區若有13座教學樓,就有38287.5噸水被浪費掉;宿舍樓平均用水浪費量是571.7噸,主校區如果有29座宿舍樓,總的浪費量是16578.7噸。如果按一噸水6元錢來算,一年學校浪費的水費高達32萬元。節約水資源,防止污染,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
1、 水龍頭隨用隨關,避免長流水
2、 對水龍頭進行及時檢修,避免因設備損壞引起的水源浪費
3、 一水多用,用洗衣服的水沖廁所;用洗臉水澆花等
4、 洗衣服使用無磷洗衣粉,減少污染
5、 將漂洗的水留下來做下一批衣服洗滌水用
6、 慎用清潔劑,盡量用香皂,避免水源污染
7、 據統計,衛生用水約占每個人用水量的70%,學校可將衛生間、開水房等處的用水設備改為節水型
8、 水龍頭由全轉式改為1/4轉式,通過縮短開關水龍頭的時間,達到減少水的流失量
9、 學校的浴室可改用低流量的噴頭或在原噴頭上加緩流水裝置,有效保證用水需求的同時,降低水的流量
三、節約用紙,保護森林資源
現在大學生用紙浪費數目驚人。在求職過程中,大量的紙張被做
成了厚厚的求職簡歷,據統計,砍伐一棵5年樹齡的白楊樹所能製作的紙張,僅夠3名學生求職用;另外就是現在用紙都只用一面,大量的紙張都因一面寫寫劃劃了一點點就會被扔進廢紙簍;學生的做業和畢業論文等,現在都需要用列印出來的,而且都是單面,一張歪了或是稍有不清楚,便要重新再列印,這樣紙張就被浪費了整整一倍甚至更多。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節約用紙:
1、提倡一張多用,可將列印錯誤或寫了一點點內容的單面紙張積累起來,訂成冊子,供做草稿使用;
2、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如果能用文檔來表示的盡量不要列印的,將電子文檔推向廣泛使用;
3、可將廢紙進行分撿,或用於二次利用,或賣廢品減少浪費;
四、節約每一粒糧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大學生自查曝光校園驚人浪費 食堂一周倒掉一畝糧」。面對這觸目驚心的數字,每個人都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憑什麼浪費?」因為花了錢就可以為所欲為嗎?錢是你們的,但資源卻是大家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浪費!在你把飯菜倒進垃圾桶的同時,就構成了對別人勞動的不尊重,更是在揮霍父母的血汗。
僅僅一周的時間就有相當於一畝地產量的飯被倒掉,說明浪費普遍存在。然而,比現象更可怕的是學生們的漠然和節約意識的極度匱乏。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來講,作為祖國未來發展的主導力量,從小就接受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的高素質人才,居然無知和麻木到這種程度!
首先,學校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節約資源的規章制度,把節約付諸於行動,更要列入學生的思想道德評定中。
其次,學校可組織專門的《節約小組》,針對校園浪費和節約進行有力度的圖文宣傳或文藝演出。
第三,可在食堂里掛上各種活潑有趣的有關宣傳「節約是美德,浪費可恥」及相關的宣傳標語,時時刻刻提醒前來就餐的學生和教師:勞力成果,不容浪費。
第四,作為大學生,不能把節約看成小事。諸葛亮說:「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勤儉是一個人修身養德的必備條件。大學生,更該如此。
最後,對節約有效的班級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號召全體師生樹立節約意識,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節約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擺脫貧困而節約是一種本能;為養成習慣而節約是一種毅力;為形成文化而節約是一種美德;為打造文明而節約是一種品格;為促進社會發展而節約則是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
五、杜絕使用一次性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同時也給地球帶來了環境污染。學校可採用以下辦法來杜絕一次性用品,減少白色污染:
1、 學校的超市或賣場對於塑料袋的使用應加強控制,不提供或有償提供塑料袋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白色污染。
2、 去食堂就餐,都必須自帶餐具,禁止食堂向就餐人員提供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飯盒等。
3、 現在在大學校園中,隨身聽、CD、MP3、文曲星等已成為大學生的必備品,而電池的消耗也很大。通常同學們將用過的電池直接扔入垃圾桶,有時會有有毒液體泄漏,同時對環境也造成污染隱患。可用充電電池代替普通電池,那麼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減少電池所造成的污染。
4、 用手絹代替紙巾、用瓷杯、玻璃杯代替紙杯和塑料杯、用自動鉛筆代替木桿鉛筆。
5、 每一個班在班內建立一個小型垃圾點,將垃圾按紙類、塑料、金屬(如易拉罐等)、電池、其他共五類分類收集。由於紙類、塑料數量較多,可以一天清理一次,另外考慮到電池對環境的危害,建議同學們把廢舊電池統一回收。
6、 學校設立幾個大型垃圾箱,統一回收各班分類垃圾箱中的垃圾,並在校園內多設置一些小型分類垃圾箱。學校負責與社會回收單位聯系,及時送出回收來的垃圾。
7、 學校應當設立一個評分制度,對垃圾回收工作開展得好的班級進行鼓勵。回收的收入也可返回各班使用。
應當看到,要想真正從根本上杜絕校園白色污染,就必須在學生
心中樹立環保的觀念,因此建議學校多多加強環保教育,如徵集環保標志,開展環保寫作大賽,舉行環保歌詠比賽等活動,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工作,目的還在於向全社會宣傳環保知識,因此建議學校通過多方面向社會開展公益活動
六、一物多用,減少日用品浪費
生活水平的提高,讓更多的大學生在不停地趕新潮流,流行什麼就買什麼。其實很多東西並非不能用,只是不流行了,不想要了就換。在他們看來,這事太小了,自然不會想那麼多。
一物多用,對物品進行多次利用,應當成為新的校園風氣,新的生活追求。可參考以下方法:
1、 避免沖動購物。購物前,首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這件物品是奢侈品嗎?我是否有別的物品可以代替這件?這件物品是否很快會被另外的更漂亮的物品所代替?買了它是否要淘汰掉另一個還能用的物品?如果答案都是YES的話,那就忍一下,不要買啦。
2、 做好計劃統計。經常統計一下自己的物品,能用的就要用,可以運用一些小的手法來進行裝飾,使其更美觀;未損壞但自己實在用不上的,可送人或損贈給災區;實在無法補救的才可以淘汰。
3、 電池本是消耗品,沒電了就換也是很正常,但如果將需用電池物品的用電量由高到低排列,將電池進行層層使用,讓電池的電量充分利用後,再進行統一環保處理,將不失為兩全其美的舉措。
4、 處處嶄新,只有一處掛破的衣物,可在破的地方綉上一朵花或一個別致的圖案。
5、 不穿的漂亮衣服,可修改成小手包或其它裝飾品,親自動手,既節約了物品又別有意義。
七、減少雜訊污染,維護安靜的學習環境
維護校園的安靜氛圍,是學生學習的良好保障。雜訊污染的危害性很大,是一種無形的「殺手」 。校園噪音給師生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師生無法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睡眠;師生無法正常調整精神狀態,心情焦慮不安、煩躁激動、發怒甚至失去理智。噪音損害人的聽力,還會引起各種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等等。尤其是我們的同學正處於身體和智力發展時期,噪音的污染會使學生聽力下降、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疲倦,影響學習,對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針對校園雜訊污染,特提出以下建議:
1、早讀課,可以默讀,輕聲朗讀,以防產生噪音,影響其他同學。
2、同學們在課堂上個人發言時可以大聲,小組或全班討論時,盡量小聲議論,不要大聲叫嚷。
3、課間不要在教室里打鬧,不要在走廊、樓梯上追逐、玩耍。學校操場很開闊,聲音容易擴散。提醒同學盡量到操場、足球場、籃球場上進行各種有益的活動。
4、為最大限度地減少校園噪音,給學生們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氛圍,還應在校園設施建設上加大力度。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校園內安放聲音測量儀,給同學們友情提醒。
作為每一所高校,都對我國的節能環保工作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每一位學生和教師,都對學校的長期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上從學校領導,下到每一位學生,都應該積極響應倡議,從自身做起,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從根本上改變高校能源浪費及環境污染的現狀,為了提高自身修養努力,為了維護美麗的校園環境努力,為了祖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努力!
⑻ 給校長的建議書關於校服
給校長的建議書關於校服
尊敬的校長:
您好
我是xx班的xx,我覺我們學校的校服(怎樣)今天想給你提些校服建議:
1.(可以寫色彩)
2.(款式:冬夏)
......
(字數不給寫了)
⑼ 青春為祖國歌唱倡議書
書聲琅,琴聲暢,莫負大好春光」「擁抱青春放飛夢想拼搏在校園,奉獻奮進書寫時代新篇」……近日,一場名為「青春,為祖國歌唱」的網路拉歌活動在全國各地大學校園里唱響。
3月31日,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三所高校在微博上率先發起拉歌活動,號召青年學子們獻歌新中國70周年華誕,展現新時代青年青春風采。截至4月3日,拉歌接力活動已覆蓋百所高校。
各高校紛紛選擇傳唱度高、充滿正能量、代表學校精神的歌曲,採用吉他彈唱、對唱、虛擬合唱團等不同表現形式,運用航拍、延時等各種技術,推出短視頻作品。
武漢大學由李德仁、張俐娜2位院士攜手學生合唱團在漫天櫻花中唱起了改編版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上海交通大學師生在思源湖畔用歌曲串燒《上海交通大學校歌》《吾友南洋》《我愛你中國》,表達對祖國母親的祝福和依戀;天津大學學生則用《海棠花開的日子》唱響春天。
在三校聯合發動下,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湖南大學、東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等高校紛紛響應,用歌聲接力傳遞;一首首經典老歌、優美民歌、流行歌曲、校園原創,唱響禮贊祖國的青春之聲。
看到兩位院士與青年學生重新演繹經典歌曲,武漢大學教授肖湘衡不由心潮澎湃:「我們既看到了老一輩科學家的愛國情懷,也看到了當代青年學子熱情洋溢的精神面貌。青春為祖國歌唱,青年為祖國奉獻,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相信只要擼起袖子加油干,科技強國夢就在眼前。」
「這次拉歌活動很有感染力,從同學們的合唱中,我感受到了年輕人的樂觀和積極向上,也感受到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和青春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孔海南說,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尋找新的載體。這次拉歌活動就把愛國奉獻的思政課上到了每一位參與者的心坎里。
「剛剛在『榜樣的力量』優秀學子頒獎典禮上,我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合唱《我和我的祖國》,感覺十分震撼。」山東大學本科生袁俊童說,這是一節難忘的、生動的思想教育課,自己將繼續涵養愛國情,砥礪報國志,堅定愛國行。
湖南大學本科生孫留馨和同學們一起在嶽麓山下歌唱《瀏陽河》、在東方紅廣場唱響《東方紅》。孫留馨說:「我們將永遠銘記那段風起雲涌的歲月,承擔起祖國與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此次網路拉歌活動通過新媒體平台傳遞,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成為網路熱搜話題,各校拉歌視頻播放量達到2600萬。「太好聽了,青春涌動著愛,未來永遠有可為。中國,我們都愛你!」「真好,芳華正茂!你們為祖國譜寫美好樂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一份力量。」……網友紛紛留言。
⑽ 以學生的角度寫一封關於文明禮儀的倡議書給家長
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家園
一個個的小家庭組成的一個大家那是國。那什麼是家呢?就是由一個一個成員而組成。所以,一個國家中人最重要。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三年前中央電視台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素質。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怎樣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同學們,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將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將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