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師父》 和耿良辰比武的那個旗袍女是誰演的
李博。
李博,字熙然,英文名 Crystal,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2008年李博在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一名民革會員。積極參加參政議政工作,曾擔任黑龍江省民革婦青會副主任。
2015年10月「民革北京市委歡迎第八屆台灣同盟會員大陸參訪團」慰問演出獨唱《望月》,並與在大陸同胞與台灣同胞手拉手共唱《阿里山的姑娘》。
(1)台灣旗袍師傅擴展閱讀:
藝術作品
為紀念戲劇家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由北京電影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出品的《一夜交遊》成功上演。作為2015級戲劇表演創作專業藝術碩士的原創戲劇,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聲樂教師、青年歌唱家李博老師受邀參演,並擔任《一夜交遊》主題曲原創歌詞的創作。
該主題曲由著名作曲家馮達、隋林木作曲,李博老師攜手邀請海政文工團青年歌唱家湯俊共同獻唱該曲,展示了自己全方位的才華和令人驚艷的文采,受到了廣大師生的熱烈稱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博(青年歌唱家)
Ⅱ 胭脂水粉 旗袍黎姿是上海哪個師傅做的
為什麼偏偏是上海呢?蘇航比較多吧。
Ⅲ 深圳旗袍的手工旗袍那個師傅手藝最好
建議聯系深圳市旗袍文化藝術行業協會,協會成員大都是深圳市旗袍行業有規模的企業。政府頒發執照的合法組織,信賴。
Ⅳ 哪裡有會做旗袍的裁縫師傅
樓主是想為自己量身定做一件旗袍吧,其實我非常同意樓主的這個觀點,旗袍就該兩神的定做。
1、旗袍必須准確地測量出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三圍」相適或略有餘。
2、然後,在更衣室試穿觀其「三圍」是否貼體舒適,
3、其次還要觀領子、衣身、袖子的長短與肥瘦等。
樓主如果是上海附近的話,推薦上海南外灘面料市場的鳳和祥,批發零售都有。那邊基本上一兩件都是可以定製的,性價比比較高。
我有一個朋友開店就是他家拿的貨,聽說他家除了旗袍以外,西服禮服什麼的都有
Ⅳ 我是一名製作旗袍師傅,旗袍展示中,如記者問我不是工藝上的問題我該怎麼回答
你好:我估計一般記者也不會問你和你職業太遠的問題,只要心裡不慌,你都能回答上的。
Ⅵ 請問,哪裡有手藝好的唐裝或者旗袍師傅收徒弟的並且免費提供食宿。請附上詳細地址和電話。
建議你去招聘網站
Ⅶ 梁朗光師傅的訂制旗袍單價
為鞏俐縫制銀色旗袍的梁朗光師傅,從業長達50年,曾為電影《花樣年華》、《2046》製作了幾十套旗袍,亦因此與鞏俐、張曼玉、章子怡等一線女星結緣。梁師傅位於香港銅鑼灣的工作室「朗光時裝」,八十多歲的他如今還在堅持做旗袍,但已有收山之心。這一輩子與旗袍為伴,梁師傅把貢獻給電影的得意之作拍了照片做成集錦。記者一抵達工作室,他就取出寶貝冊子,放在工作台上,邊翻邊聊起往事。 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換了26套旗袍,每一件旗袍都代表了女主人的心情:憂郁悲傷雍容大度……一場完美旗袍秀令人眩目。梁師傅向南都記者透露,當時製作的旗袍可不止這26套,有30多套呢,「花了很長時間,一點一點地做了有一年。做著,拍著,又繼續做。」那時,該片的美術指導張叔平找到梁師傅,牽系了師傅與電影以及這些女明星的緣分。
Ⅷ 求長沙旗袍定製師傅,想跟師傅學手工定製的旗袍,不知道長沙有沒有願意教的師傅
有的,你可以打聽一下當地名家製作,也可以網路搜索一下,會有更好收獲!
Ⅸ 旗袍在台灣有個別名叫什麼
沒聽過其他別名,老一輩也都稱旗袍
台灣
台灣早期華人女人和男人流行穿旗袍和長衫。女人穿旗袍是因為為了平權,表示男人能用的東西女人也能用。
旗袍在台灣流行3次。第一次是起源於1919年日本總督田健治郎在台灣推行「同化政策」,要求台灣人放棄漢族的意識和文化,直接導致台籍菁英份子的反彈,發展出台灣首次的「新文化運動」。展現在服飾上的即是在30年代風行一時的單件式旗袍[13][14]。
第二次是在日本戰敗後,台灣光復初期。僅管在物質條件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台灣的婦女仍把嫁妝的衣服修改成旗袍,來表達對台灣光復的慶賀[15][16][17]。然而這一時期的旗袍熱為時短暫,在228事件發生後即迅速地消退,在事件期間更發生過著旗袍和中山裝者遇襲。[18]
陳誠夫人譚祥於1961年7月訪問美國時,以旗袍示人
第三次是1950年代至60年代,隨著政府遷台的大量外省軍民帶來了第三次的旗袍風潮。在影視歌星、選美小姐、以至於上層社會的官夫人的帶動下,歷時十年始漸漸消退。[19]。
由於中共在1949年後打壓旗袍文化,所以旗袍文化得以在台灣保留。 [20]反對聲音卻於白色恐怖中被沉息。[21]
1950年代,李敖在台灣大學就讀時,因為穿長袍被稱為「長袍怪」。蔣中正終身喜著長袍和軍裝,而宋美齡姐妹公開場合永遠旗袍示人。據稱蔣中正曾因兒媳不穿旗袍而拒絕見面。[22]
1970年代經濟起飛以來,旗袍服飾在台灣亦獲青睞。中華民國外交部曾要求較為鄭重的外交場合穿旗袍或套裝。但近年來因為本土化運動以及上述法律廢止的關系,現在已取消。
1990年代後,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及西方文化薰陶,目前民間之年輕女性,平時和正式場合幾乎著洋裝,官方亦是一樣,再加上台灣本土意識高漲,著旗袍或改良旗袍的人已相當罕見,幾乎在公眾視線前消失。
2010年代後,偶時在春節過年的氛圍上,電視主播會身著旗袍亮相報導,例如:東森主播陳海茵[23]、非凡主播朱芳君[24]。
維基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