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們高考那幾天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高考趣事一,考試遲到:考完英語出來才知道有兩個女生遲到被攔在外面,翻牆進去也沒用。這事兒還上熱搜了,視頻里看到我們政教處主任、年級組長、黨委書記和保安的背影…
考生謹記:考試遲到對高考來說是絕對不允許的,甚至考生遲到時間過長還會被禁止進入考場。所以一定要注意考試時間,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以免因為遲到而影響自己的高考。
高考趣事二,忘記寫名字:我的高考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我還是記得高考語文的那天,我前面有個同學考完提前交卷,雄赳赳氣昂昂地要走出考場,結果被監考老師叫住了:同學,你怎麼不寫名字啊!OMG,同學,都是來高考的,走點心,好嗎!
考生謹記:參加高考大都是為了那一紙分數,同學你不寫名字,讓老師如何給你分數呢?所以高考考生一定要注意檢查答題卡和試卷上是否寫了名字,以免因此而影響到高考。
高考趣事三,塗錯答題卡:這事兒我能記一輩子,第一天上午語文忘了塗閱讀題的答題卡,出了考場才想起來,然後在操場邊上就開始哭,後來出了成績,果然破了語文成績最低的紀錄。不過後面幾門答得還行總體還是比幾次模擬高。
考生謹記:忘記塗答題卡或塗錯答題卡,對於高考來說都是非常致命的,會直接影響到高考成績,所以高考考生一定要注意選擇題是需要塗答題卡的。
高考趣事四,提前交卷:最後考英語飄了,提前交卷,到校門口的時候校門還沒開,門外全是家長老師,無路可退(往回跑太慫了),硬著頭皮在各位家長的注目禮下,伴隨著自動欄門緩緩拉開,我走出了考場。
考生謹記:高考是高中生涯最重要的考試,所以考生在答完卷後,切莫因情緒而提前交卷,即便是對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也要再檢查一遍答案。
高考趣事五,攜帶不明物品:當年高考巨緊張,就在全身的口袋裡都裝滿了糖,想著在排隊的時候吃,就不緊張了。 學校門口遇見一個朋友,一路說說笑笑,也把糖給忘了。老師檢查的時候,摸我兜里鼓鼓的,問我是啥,我說是糖,掏出來,放桌子上。又摸,又是啥,還是糖,門口檢查的桌子上,擺了一攤子糖,排隊檢查的同學全都笑了。
考生謹記:高考是最嚴格的考試之一,所以考生切莫因為個人原因而攜帶與考試無關的物品。
高考趣事六、七,求神拜符:考試之前我奶奶非讓我帶著她給我求的護身符,是個金屬片,然後每場進考場之前都要嗶嗶嗶的響,然後所有人都來參觀我的護身符。
高考前一個月我媽帶我去算命,然後要我穿白上衣黑褲子,用綠色的筆還得綁根紅繩,進考場還要摘一片樹葉帶進去,重點是我都照做了,然後比平時月考少考了一百來分,我好像個二傻子。
考生謹記: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考生心態的考試,當你在求神拜符的時候,你的心態可能就已經輸了,所以考生在考試前一定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切莫因為其它的事情影響到高考。
總結來看,考生在參加高考前務必要做到:
1. 保持平和的心態;
2. 記清考試時間,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考試遲到;
3. 在交卷前務必要重新檢查一邊試卷和答題卡,避免出現忘記寫名字,忘記塗答題卡和答題卡塗錯等情況;
4. 避免提前交卷,即便對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也要再檢查一遍自己的答案,尤其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因為有不少考生就因為多錯了一道選擇題而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了;
5. 避免攜帶與高考考試無關的東西,在高考中攜帶不明物品被老師發現,不僅會成為別人的笑柄,還會影響自己考試的心情;
6. 帶齊與高考考試有關的相關物品(如:身份證、准考證、黑色筆、2B鉛筆、橡皮等)
『貳』 中國之最都有哪些
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網路全書,是我國明朝時期修撰的《永樂大典》。當時朱棣為了彰顯國威,也是為後世留下「文治武功」的成績,修撰了《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是世界公認的最大最全的網路全書。
《永樂大典》第二次開始全面編撰之時,解縉已經不受重用了,可以說是朝廷邊緣人。解縉,在永樂三年,因干預朱棣家事,就被明成祖棄用了;永樂四年,明成祖對解縉的不滿已經到了公開化了,徹底靠邊站了,所以解縉編撰了《永樂大典》,屬於無稽之談。
『叄』 軍藝的三代校草都火了,軍藝的三代校花是哪幾個
01、殷桃殷桃是超級好的一名女演員,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她在1999年的時候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那時候她正是二十歲的好年紀。殷桃真的是個大美女,有的人說她嘴上邊是爛的,人家那是痣好吧,還是很有韻味的一顆痣。我第一次看見殷桃是在《武則天秘史》,她在裡面試驗年輕時的武則天。
她年輕的時候可是非常漂亮的,自帶清冷純潔的氣質,當年的冷清秋迷倒了多少萬千少男。董潔的演技也很好,也得過很多獎,比如說白玉蘭最佳女配角等等。
『肆』 95後大二女生痴迷做旗袍,把千里江山圖穿在身上,驚艷時光。後來如何
『伍』 滿族節日民風民俗
滿族,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散居中國各地。源於女真。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Manju)簡稱滿族。
滿族人民的節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歷史記念意義。如最具民族傳統的頒金節,中秋節,二月二龍抬頭等。滿族人是特別注重禮節的民族。
頒金節
滿族節日最具民族傳統的是頒金節,即農歷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頒詔廢除女真舊名,定滿族為族名。因此這一天就成了滿族命名紀念日。
春節
舊歷正月初一日,為一年之首,停止勞作,合家同慶。家家門上貼對聯,按旗屬分別掛紅、黃、藍、白不同顏色的彩箋。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餃。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換上機關報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節
每年舊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當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於門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頸腕拴五色絲繩,穿綉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節
又稱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一天,又叫團圓節。入夜後,家家在庭院中沒供桌,供瓜果、月餅,至月到中天,家人團坐拜月賞月。
臘八
臘八為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這天要熬煮臘八粥。主要以黃米、江米、綠豆、紅棗等八種糧食乾果熬煮而成。
其它節日 其它節日還有二月二龍抬頭、清明節、中元節等。
風俗
滿族人的後月的是扁平的,這是滿族人的愛好。尤其是東北一省的滿族人,他們從扁平腦、袋為美。小孩生下來以後,媽媽們就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頭,讓孩子仰睡。其實,漢族也有這一習慣。
『陸』 一些地方的民風民俗
1、大同風俗之出生俗
大同地區,在嬰兒出生後,其外祖父和外祖母必須給新生嬰兒贈送衣服、被褥、枕頭、鞋襪等禮物。在孩子生下12天時,親友中的婦女,要來看望孩子的母親,名曰:打聽。要給產婦帶來些紅糖、掛面、蛋糕等禮物,表示慰問。
產婦家中也須設便飯招待客人。在產期內,忌諱外人進產房,尤其是忌諱外家男性進產家門,為了防止有人冒然闖進,特在門上掛個紅布條,表示家中有產婦,禁止外人入內。
在滿月之前,要由嬰兒之父母或者其它長輩給嬰兒起一個名字,一開始要有個「乳名」,也稱「小名」,叫起來不連姓,過幾天再起個名字,也稱「官名」,叫起來與姓相連,以後報戶口、上學皆用此名。
嬰兒生下一個月,父母要給過「滿月」,一百天則要過「百日」,一周年還要過生日。
2、老北京
老北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禮數多,講究多,禁忌也多。俗話說:「北京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如牛毛。」確實,胡同可以說是北京的特色景觀和文化之一。
老北京是由胡同組成的,胡同是北京的精髓。但是,到胡同中去參觀旅遊,卻不能用「逛胡同」或「串胡同」來表達,這是因為,胡同中妓院比較集中,一些嫖客今兒去這條胡同,明兒去那條胡同,在胡同里逛來逛去,串來串去,尋花問柳。
日子長了,老北京人便把那些經常到胡同妓院里嫖娼的人,先說成是「逛窯子」,後來就含蓄地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了。再往後其意逐漸引申,把那些作風不正派、不正經而在胡同里閑逛的人也說成是「逛胡同」或「串胡同」的。
3、廣東早茶
廣東人飲早茶的茶葉主要分為紅茶和花茶。此外還有菊普茶,菊普茶是普洱茶混合菊花,其他還有普洱茶、水仙茶、鐵觀音等。
最經典的茶點是;蝦餃、燒麥、叉燒包、糯米雞、鳳爪、腸粉,其他各類特色茶點應有盡有,如蒸排骨、豬肚、牛百葉、魚蛋、牛肉丸等等。
4、山西
山西是中國戲曲藝術的發祥地之一,被稱為「戲曲搖籃」。漢代時山西大地就出現了戲曲萌芽;北宋年間,山西各地活躍多種土戲——這些土戲是中國戲曲的雛形;元代時山西成了全國戲曲藝術的中心,全國所發現的元代戲台基本都在山西(晉南);
至明代時,山西蒲州、陝西同州、河南陝州一帶的民間藝人把北雜劇唱腔進行改革,演變出了「蒲州梆子」戲;蒲州梆子後分別與晉中、晉北、晉東南等地的土戲相結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
清朝中葉,中國戲曲開始了「花部」(即梆子戲)和「雅部」(即崑曲)之爭,山西民間賽戲之風也盛行開來,大村鎮往往同時邀兩個戲班演出,唱「對台戲」。1980年晉查顯示,山西地方劇種達54個,佔300多個劇種的六分之一。
5、天津年俗
天津的年俗最主要的價值取向就是「闔家歡樂」,其社會意義是保證宗法社會下父系家庭的團圓。農歷臘月初八的臘八節在天津稱為「臘八兒」,許多天津人在這天喝臘八粥並用醋泡大蒜,從而為正月准備臘八蒜和臘八醋。
從臘月十五開始,天津的年貨攤販要「上全街」,就是各商店把年貨全部上齊,把所有吃喝玩樂的商品都擺上販賣。天津的年貨市場主要集中在在天津天後宮為中心的宮南、宮北大街,也就是今天的古文化街一帶。
『柒』 痴迷做旗袍的95後大二女生,把什麼圖案穿在了身上
旗袍是東方古典美的代表,是一張行走在國際時尚場合的中國名片,不僅能將東方女子纖細優美的身段完美展現,更能彰顯出優雅溫婉的魅力與風情,在旗袍近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不管是名媛政客,還是明星路人,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旗袍都承載了一段段傳奇或平凡的故事,被歲月所銘記。
旗袍本身是具有包容性的,每個女人都有一件旗袍在等待著她去演繹,旗袍潛藏著的東方美,是任何其他國家的女人都很難演繹出來的,很有幸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還有年青一代的姑娘們願意去傳承,去嘗試,去演繹獨屬於自己的古典美,給這個世界增添一抹別樣的柔情!
『捌』 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
苗族現在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人口739. 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族「跳花節」。「跳花節」是以吹蘆笙伴歌舞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會,同時也是苗族服飾精彩展示的大好時機。
苗族過去盛行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較大的節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後舉行一次。鬥牛(牛鬥牛)是苗族人民喜愛的一項活動,每年正月、端陽、火把、中秋等佳節都要舉行鬥牛活動。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玖』 北京有什麼特色的東西
北京特色傳統文化(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
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9)蘭州大學旗袍擴展閱讀:
爆肚是北京風味小吃中的名吃,最早在清乾隆年間就有記載,多為回族同胞經營。北京比較有名的有天橋的爆肚石,東安市場的爆肚王、後門的爆肚張,其他還有爆肚楊、爆肚馮、爆肚滿等。
羊爆肚的吃法在過去很講究,要按羊肚部位選了加工成肚板、肚葫蘆、肚散丹、肚蘑菇、肚仁等,隨顧客的選擇。爆熟的時間也因部位不同而不一樣。近來由於受到歡迎,而且鮮肚貨難以保證,象以前分部位供應已經沒有了。
爆肚除要新鮮以外,功夫在爆上,爆的時間要恰倒好處,爆肚又脆又鮮,吃爆肚的人要是會喝酒,總要喝二兩,再吃兩個剛出爐的燒餅,特別是老北京有「要吃秋,有爆肚」的說法很講究在立秋的時候吃爆肚。梅蘭芳、馬連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萬春等梨園名角就很喜食爆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