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南聯大的名人
西南聯大的名人很多: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聞一多、沈從文、劉文典、錢鍾書、楊振寧……
大學是智慧和才情的集中地。一所大學,若沒有一批富有個性的師生,即便其資金再充裕,景緻再優美,學風再嚴謹,其魅力也要減色不少。當年西南聯大充分詮釋了大學的魅力,至今令人回味。(摘自《民國多少事》謝軼群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梅貽琦,西南聯大的船長
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生里有兩大才子:楊振寧和黃昆,兩人常在茶館高談闊論。當時同學聽到,黃昆問:「愛因斯坦最近又發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沒有?」楊振寧說看了,黃昆問如何,楊振寧把手一擺,很不屑地說:「毫無originality(創新),是老糊塗了吧。」(摘自《民國多少事》謝軼群 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B. 西南聯大畢業的傑出人才有哪些
1、楊振寧
吳征鎰(1916.6.13-2013.6.20),江蘇省揚州市人,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1940年-1942年,進入西南聯合大學理科研究所攻讀研究生,師從生物系張景鉞教授。1955年6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1月8日獲得200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C.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的三校回歸
1946年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宣告結束,三校北返之時,西南聯大為報答三迤父老的養育之恩,經教育部批准,將西南聯大師范學院留在昆明獨立辦學,更名為昆明師范學院,上個世紀80年代更名為雲南師范大學。人們漫步在校園里,一定會看到校園東北角矗立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此碑立於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撤消,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北返前夕的1946年5月4日,紀念碑由西南聯大文學院院長馮友蘭先生撰文,中文系教授聞一多篆額,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羅庸書丹,因而被稱為現代的「三絕碑」。紀念碑碑體雄壯,書法遒勁,文采飛揚,意蘊深廣,氣勢恢宏,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文學價值。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紀念碑作為西南聯大的歷史見證,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被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和海內外的聯大校友所珍視,觀睹奇意,魂牽夢縈。1988年,為紀念西南聯大建校50周年,北京大學和西南聯大北京校友會一致決定對矗立在雲師大校園內的西南聯大紀念碑進行復制,復制碑立於北大勺園內,翌年5月4日,復制碑落成。當年撰寫碑文,如今年已94歲高齡的馮友蘭先生,親手為復制碑揭幕,並援引自己43年前撰寫的碑文內的話對記者說:「西南聯合大學之終始,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今天,聯大精神仍應弘揚光大之!」2006年05月25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D. 西南聯大歷史簡介,西南聯大有哪些名人
1、歷史簡介
1935年,北京的局勢日益危急,為了防止突發的不利情況,清華大學秘密預備將學校轉移至長沙。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校長,在廬山會議後並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暫時留在南京和上海。7月29、30日,南開大學遭到日機轟炸,大部校舍被焚毀。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三人分任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長沙合並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慶日,臨時大學綜合了清華、北大、南開原有的院系設置,設17個學系。
1938年2月中旬,長沙臨大開始遷徙昆明。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發電命令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設文、理、工、法商、師范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現為雲南師范大學。
1938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正式開課。
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回原址,師范學院留昆獨立設置,改稱國立昆明師范學院。
2、知名校友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163人,中國工程院13人,朱光亞、鄭哲敏為雙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評選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知名校友: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鄧稼先、陳寅恪、陳省身、華羅庚、吳大猷、馮友蘭、胡適、陳寅恪、傅斯年、梁思成、錢端升、肖公權、陳達等等。
(4)國立西南聯大校服擴展閱讀: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E.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幾本學校
當時沒有幾本的說法…不過它是當時中國辦學規模最大的著名學府。
F. 「西南聯大」是指什麼學校啊
曾經的世界第一!!!是指國家為了保留救國的希望,將清華,北大,南開三所最好大學組成一所學校叫「西南聯大」。西南聯大的組成成員已經於1946年回北京天津復校,當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培育出了一大批傑出人才,比如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還有眾多兩彈元勛和上百位兩院院士:陳省身,梁思成,胡適,林徽因,華羅庚,朱自清,聞一多,馮友蘭,鄧稼先,陳寅恪,等等。西南聯大可以說是我國乃至世界教育界的一個奇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關於西南聯大的影視劇有很多:紀錄片「西南聯大」,電視連續劇「我們的西南聯大』,電影「無問西東」等等。
G. 西南聯大現在的現狀是 什麼
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回原址,師范學院留昆獨立設置,改稱國立昆明師范學院。1984年,昆明師范學院更名為雲南師范大學。
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1946年8月,三校復員北返後,西南聯大師范學院留昆明聯大舊址獨立設置,定名國立昆明師范學院,1984年改稱雲南師范大學,其舊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民盟中央傳統教育基地、雲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雲南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
(7)國立西南聯大校服擴展閱讀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行政組織方面,仍以常務委員會為最高行政領導機構,下設總務處、教務處和建設處。總務長原為周炳琳,1938年4月辭職,先後由沈履、鄭天挺繼任。教務長原為潘光旦,1938年10月辭職,先後由樊際昌、周炳琳、楊石先繼任。
建設長原為黃鈺生。師范學院成立後,黃鈺生被任命為院長,辭去建設長之職,建設處隨即撤銷。1939年, 遵教育部令設立訓導處,查良釗任訓導長。此時,仍保持「三處」的體制。
按照《大學組織法》(1938年國民政府頒行)規定,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有校務會議和教授會。其組織大綱於1938年10月26日第92次常委會上修正通過。校務會議的成員由常務委員、常委會秘書主任、教務長、總務長(1939年7月後,增加訓導長)、各學院院長及教授、副教授互選之代表11人組成。教授會由全體教授、副教授組成,常務委員會委員和常委會秘書主任為當然成員。
各學院設有院務委員會,由該學院各系教授會主席及教授代表組成。各系系務由各系教授會主席主持。1939 年6月,常委會決議,各系教授會主席一律改稱系主任,關於各系設備、課程支配,均由系主任負責。系主任由常委會聘任。
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昆明各自設立辦事處,保留著各校原有的某些行政和教學組織系統,負責處理各校自身的事務。參加聯大工作的三校教職員,除由各校仍發給該校的聘書外另由聯大加聘。抗戰前在三校肄業的學生,入聯大繼續就讀者,保留原校學籍與學號,在原學號前分別冠以英文字母「P」(北大)、 「T」(清華)、「N」(南開)」, 畢業時分別由原校發給畢業證書。在聯大入學者,學號前冠以「A」。
H. 民國西南聯大培養出哪些傑出人才
梁思成,金岳霖,陳省身,王力,朱自清等等。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8年4月,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從長沙組成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於1937年8月建立,到國立西南聯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西南聯大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為中國以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因其成就顯著,有「內樹學術自由,外築民主堡壘」之美譽。
1946年,三校復員北返,雲南師范學院留昆舊址獨立建校,定名國立昆明師范學院,現為雲南師范大學,舊址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I. 西南聯大存在多少年啊,由哪幾個學校組成的,校長是誰
一、從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於1937年8月建立,到國立西南聯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
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有三位校長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
(9)國立西南聯大校服擴展閱讀
西南聯大的成就令國際矚目
西南聯大雖然物質條件極為困窘,但各系學人始終關注國際前沿的學術進展和教育改革,辦學水準和成績亦舉世矚目。1939年,陳寅恪獲選為首位牛津大學華籍講座教授(未就任)。不久後,牛津大學的知名學者休斯,亦不遠萬里到西南聯大訪學,並長時間地求教於陳寅恪的學生、當時年僅30來歲的少壯派教授邵循正。
從劍橋大學來訪的李約瑟,到中國後為西南聯大極高的辦學水準而驚異。西南聯大不僅在中國學研究方面遙遙領先,數理、地學等學科也是全球矚目。物理主要得益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基礎,它曾是當時中國「最接近國際水平、最有望啟渥未來大師的搖籃」,系中的吳有訓、趙忠堯都曾作出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果不其然,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即出自西南聯大物理系。
截止1965年,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華裔人士有6位,其中4人曾在西南聯大求學或任教,分別是陳省身、林家翹、李政道和楊振寧;還有一位是清華校友趙忠堯的愛徒吳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