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萌字是誰最先用的.在什麼情況之下用的呢.
萌本來是指「草木初生之芽」等義,但是後來日本御宅族和其他的動漫喜好者用這個詞來形容極端喜好的事物,但是通常都是對(尤其是動漫的)女性而言,因此,萌え(もえ)現在也可以用來形容可愛的女生。現今,樣貌可愛、討人喜歡的男性甚至非生物也可用這個詞來形容。(通常以二次元為主) ①萌字新解:萌字分為草字頭和日月,日月乃陰陽,陰陽乃男女。其意:就是一對男女在草地上談戀愛。 ②而在2010年,「萌」字在網路上爆紅,自然也有了新的含義。『萌え』一字是由『燃え』所變化而來,來源是出自日文的IME輸入法。『萌』本意是指讀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時,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精神狀態。熱血類作品經常使用『燃燒』來形容這狀態,用羅馬拼音輸入的話,就是『Mo E(も え)』。利用日文輸入法的話,輸入Mo E只會顯示『燃え』和『萌え』。為了區分因為美少女而熱血的狀態,和傳統的熱血的分別,就借用同音的『萌え』來形容,並成為ACG界的一種網路黑語。 ③總括來說,是一個動詞,有「狂熱」,「欣賞」的意思。但用起上來又有一點不同。 ④萌用法是XX+萌,XX可以是人名(角色名),職業等等。 ⑤除此之外,還有"人名+萌"即是很喜歡那個人(物)。例:初音大人你怎麼可以這么萌!。這種欣賞的心情,就如草木發芽般,打從心底而來。 ⑥萌最新詞意為「可愛」,比如游小萌很萌,意思就是游小萌很可愛。目前最流行的「超萌寶寶」指的就是非常可愛的寶寶,讓人喜歡到不行的寶寶。 ⑦可愛得讓人感覺非常好。 ⑧萌也可以用來評價人可不可愛。比如「武藝很萌」「××不萌」「賣萌可恥」之類。
編輯本段動漫次文化用語
起源發展 萌:原意為「植物發芽」,「事物的發生」,在動漫用於一般只特對於動畫,漫畫,游戲中的角色,情節等要素的強烈的愛好。曾與「秋葉原系」等詞語一同選入日本2004年流行語大賞。
萌表情&萌之始祖(35張)萌這一概念是存在於《美少女戰士》中的土萌螢,土萌螢的出現,讓人們感受到了ACG界的萌一詞,也因此土萌螢也被因此稱呼為萌之始祖。 也有說萌是因為日本2ch論壇上某人想要說「自己的LOLICON之魂燃燒起來了」之類的話時把「燃え」打成了「萌え」,然後為了區分熱血狀態而傳播開來。 一般都認為,『萌え』一字是由『燃え』所變化而來,來源是出自日文的IME輸入法。『萌』本意是指讀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時,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精神狀態。熱血類作品經常使用『燃燒』來形容這狀態,用羅馬拼音輸入的話,就是『Mo E(も え)』。利用日文輸入法的話,輸入Mo E只會顯示『燃え』和『萌え』。為了區分因為美少女而熱血的狀態,和傳統的熱血的分別,就借用同音的『萌え』來形容,並成為ACG界的一種網路黑語。 根據日本同人辭典,『萌』的來源還有其他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是出自1993年NHK放送的《天才電視君》的女主角『鷺傼 萌(SAGISAWA.MOE)』主角在她有難的時候,會大叫她的名字『萌~!』一部份的迷因此而模仿。另一個說法是由TV動畫《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 S》中的土萌(TOMOE)螢出現等等說法。但現在卻還沒有一個是確定的,所以『燃え』、『萌え』的說法就成為現時最被接受的一套說法。 另一個說法則跟漢字的本身意義有關。根據《商務學生詞典》,『萌』指草木發芽,及比喻事物的開始,所以用作『開始吸引目光』的『引申義』也是有可能的。也有說是指看到美少女時,就如春天降臨一樣的感覺,而草木萌芽則在春天,因此就借用來代表這種『心花怒放』的狀態。由於筆者本身日文水平有限,加上對這方面沒什麼研究,因此也不詳述了。 『萌』的起源眾說紛紜。但『萌』的系統化發展,與養成游戲及GALGAME(俗稱美少女游戲)有密切的聯系,戀愛游戲與『萌』的系統化發展,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這關系是很理所當然的,是『Gal Game』必然的發展結果。一般都認為,《心跳回憶》(台譯:純愛手札)是戀愛培育游戲的始祖。這一點本身沒有錯,但在它之前已有不少H-Game有追求女孩的成份。從筆者的角度看,《心跳》固然是促進了『萌』的系統化發展,而在它之前的PC H-Game《同級生》更具有殿堂級的意義。 《同級生》是90年代初的H-Game作品,也是elf公司的其中一個鎮山之寶(另一個是《龍騎士》系列)。在《同》之前,當然還是有以『泡妞』為題材的游戲(當然也是H-Game),但直到《同級生》之前,還沒有一套作品是如此清楚地將女角完全『歸類』。重新審視這一套十年前的作品,會發現今天很多所謂『萌』的元素都有包含:千金小姐、運動少女、青梅竹馬、御姊、老師,甚至極端點的,還包括校醫、護士、OL、人妻、朋友妻等元素。唯獨『蘿莉』一項,因為當時『有害圖書整肅運動』而不敢加入,否則其元素會更完整。到了後來的《同級生2》還加入了義妹、眼鏡娘、偶像、義母等元素。由此可以看到,『萌』的元素本來就跟『H』的元素是密不可分的。 《心跳回憶》作為純愛系戀愛游戲的老祖宗,制定了一個非AVG戀愛游戲的基本規格:所有女角是完全平等的,玩家可以用接近一樣的手法(
萌啊,萌...(37張)如育成特定的能力值,或製造指定Event)去追求不同的女角。每個女角都有其自己的故事,而故事之間是可以完全不銜接,並不會像《同級生》般,由不同女角的故事去構成一個大故事。而正正因為女角們是完全獨立的,廠家就必須替每一個角色塑造一個獨有的賣點,否則將很難吸引玩家追求所有女角。而這種『務求每個女角不一樣』的想法,正是促成『萌』概念系統化的背景。 『Gal Game』對『萌』概念的形成,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就以《心跳回憶》為例,一出就是十三個女角,Konami如何為這十三個女角塑造獨一無二的特徵?那就只好將一大堆女角受歡迎的元素,進行一套系統化的分類,於是就形成了一套女角的方程式出來。詩織是傳統的青梅竹馬(幼馴染)、虹野是典型運動學部經理、如月是文系眼鏡娘、紐緒是古怪科學家、清川是運動女將、美樹原是害羞少女、伊集院是男裝美女,這些都是將傳統美少女的受歡迎元素,系統化整理後的『萌』概念。這些概念到了今天仍然被大量應用:『幼馴染』是王道中的王道,還有哪套是沒有的;《草莓100%》的東城是傳統的文系眼鏡娘,另一女角西野則是傳統的料理少女;《Happy Lesson》里的如月是古怪科學家;《君望》的涼宮遙則是傳統的害羞少女。由此可見《心跳》在萌的系統化發展歷史里,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心跳》的另一意義,是因為它將女角限於『乙女』這一年齡層。《心跳》不能像《同級生》般加入教師、護士的元素,於是就只能集中於年齡以外的萌元素,製作單位逼著對萌元素進行更細微、更系統化的整理,否則將無法為十三個女角做獨有的設定。情況就如在餐廳點菜,以前只懂得在牛肉、豬肉等不同種類中選擇,如果食肆只能提供牛肉的時候,就一定要再對牛肉進行更系統化的分類,於是就有分西冷、T骨的分類。《心跳》的系統化整理,令傳統美少女的受歡迎元素,得到了細致的系統化整理,使系統化概念有了成型的背景。 隨後的Gal Game,基本上已離不開《心跳》走出來的路──將『萌』精華化、系統化。而這種系統化的『萌』,亦吹向了動畫界。要提到萌動畫,就不能不提《機動戰艦大和美女》。這套作品可說是一套『放在動畫里的Gal Game』,因為整個故事設定都跟Gal Game如出一轍。在戰艦上,一個男主角配搭多個女角,基本設定跟Gal Game完全一樣。而女角們也要個性化,大量將萌元素分類和加入,如青梅竹馬的女主角、偶像、無口的蘿莉、身材好的大姊姊、眼鏡娘等,完全是全方位漁翁撒網。 而星野琉璃的意 露易絲&
外成功,更造就ACG業界大量開發萌系的作品。而為了開發新的萌元素,就不斷加入新的嘗試,將其他舊的美少女受歡迎元素更精華化。情況就有如,將一大堆過往的受歡迎美少女角色,丟將一個離心機中,將不同的精華部份分隔開來。於是就能歸納出某些萌元素特別受歡迎,某些就應該避免。而由此開始,萌的系統化整理就更快、更廣,慢慢形成一些例牌的公式設定,如貓耳、女僕、巫女、無口、天然呆。由服飾裝扮,到生活或語言習慣,所有萌元素都被歸納和整理。這亦慢慢造成了只要加入特定的萌元素,就連一之貓、一隻羊,甚至一個西瓜都可以萌的神奇現狀。
編輯本段萌的定義
「萌」可以被理解為「個人因著人物的某些特徵而萌生起像燃燒般的共鳴感覺」。基本上,萌的對象只能是人或擬人化的動物或物品。現在在中國,很多人用「萌」來形容讓你感到可愛到不行的人、事、物,但那偏離了萌的本意。 萌[moe](ad.v.)出自古漢語現為日語所用;「萌」原本的意思是「萌芽」,「萌生」的意思,有一種有春天的意識。 但是,這里想講的萌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大概有燃(日文和萌同音,意思是「燃燒」,「燃起」)的意味。有對某些東西有執著的感覺。但如果說和燃一樣又有點不是。相對於燃的廣義,萌所能形容的東西相對少得多。總括來說,是一個動詞,有「狂熱」,「欣賞」的意思。但用起上來又有一點不同。 萌用法是XX+萌,XX可以是人名(角色名),職業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人名+萌"即是很喜歡那個人(物)。非常欣賞的心情。這種欣賞的心情,就如草木發芽般,打從心底而來。 要提八十年代的清涼漫畫,當然要提《福星小子》。女主角拉姆破天荒以泳衣鬼女的造型出現,而且不是偶一為之的造型,而是固定的基本造型。在當時來說是相當大膽的,但拉姆也僅限於泳衣造型而已,並未發展到今天「什麼也要露」一般低俗,本質上還是不涉及色情、很健康的性感。 八十年代美少女作品興起,於是就出現一些如《魔物ハンタ妖子》、《A子計劃》一類會灑灑鹽花的作品。由於電視尺度沒有今天那麼放鬆,《福星小子》那種程度已算是底線,所以這些灑鹽花的作品都在新興的銷售平台──OVA上推出。 因提克斯&
由於OVA的限制較少,於是一些重H口味的色情作品也大量在這平台推出。美少女作品難免受到影響,尺度也變寬,以前不敢出現的露點鏡頭也可以堂而皇之出現了。再加上OVA是要觀眾真金白銀付錢買的,為了取悅觀眾而加入適量的鹽花也是必然的事。由於『萌』是一個完全嶄新的詞語,而其概念成型也只有區區十年左右的歷史,因此『萌』的定義、詞義都未完全定型,而詞性也是參考同音字『燃え』的應用方式。 先談詞性問題。不管是說『燃』還是『萌』,もえる(燃える / 萌える)都是動詞,而もえ(燃え / 萌え)則是動詞和形容詞。日語文法我管不了(笑),所以談一下中文的用法。由於中文的方塊字特性,不像日文在字後加一個『る』就能改變詞性,因此在華文圈裡『萌』這字已經完全是失控,什麼詞性都有。當名詞用,是在說『萌』這種概念;當動詞用,如『我萌小櫻』,就是說『小櫻這角色令我萌起來』;當形容詞用,如『麻幌很萌』,也同樣是說『麻幌這角色令我萌起來』。 筆者不敢說這樣詞性混亂,是否一件好事。但由此也證明了,『萌』這名詞的詞性仍然未定性,仍然是充滿生命力的一個名詞。而新興語言的詞性問題已屬於語言學的范疇,在此筆者也不敢胡亂詮釋,所以在此處就打住了。 至於『萌』的定義,也由於它的概念仍然在發展中,所以也很難下一個完整的定義。萌的對象大多數是美少女,一般而言都是日式的大眼風格。而在這之上再加入萌元素,如女僕、天然呆、眼鏡、關西腔、蘿莉等等,就會成為一個萌系的女角。舉例的話就是車仔面,面餅是不可或許的,而在這之上就加上不同的配菜,如魚蛋、豬皮、蘿卜。可愛的美女就是面餅,而各種萌元素就是配菜。當然,有萌的元素不一定萌,還要看這些元素的結合是否准確、配合。沒有放面餅,但給你一碟白飯,就算加入了魚蛋、豬皮、蘿卜也好,它永遠都不是車仔面。因此美少女 / 少年本身,是在『萌』里不可缺失的重要部份,否則加入再多的萌元素也是徒然。所以從某程度上來看,設計一個萌系角色,並將她的萌元素發揮出來,也是一門相當復雜的學問。 現時萌元素的系統整理已相當完善,甚至到了『照單執葯』的程度。赤松健在『萌』概念方面確是有一手,看一下《魔法老師》,即使撇除了布景板,三十個女學生中仍然有十多個完全可供發揮的萌系角色,而且當中是沒什麼重疊的部份。這有賴於萌概念的系統化,和赤松健對萌的掌握,由此可見萌的千變萬化。 萌的本質是『妄想』。這跟ACG的本質是一脈相承的。因為現實里很難找,於是就在二次元里找,這也是御宅里特別多2DC(二次元情結者)的原因。現實中有妹妹的,九成不會是妹控;反之,沒姊姊的才會成為姊控。在都市長大的人,有多少個還有所謂『青梅竹馬』、『義妹』?所以幼馴染和義妹才會是王道中的王道,因為想像才是最美好的。這也是為什麼,當《下級生2》的女主角不是處女的時候,玩家們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彈。現實中要面對的痛苦,哪可能萌得起來啊?
編輯本段萌的通俗應用
「萌」在當前通俗的應用中用於對某「人」(具有人格的生命)的描述,形容某「人」的尚未成熟、尚未表現出來的內在美感在不經意間外露,給人以可愛、驚艷的享受。 優庫里伍德《這是僵屍嗎?》
例如,一名未成熟的少女拿著刀,眼神堅毅,給人以一種肅殺、英勇的感覺。例如,一名未成熟的少女穿著單薄, 動作、行為放縱,給人以妖艷的感覺。 這種未表現出來的內在品質被表現出來這種本應屬於她成熟後才有的品質,給人以可愛、獨特的感覺,這就是一種萌。 在她年幼時展現出來,也是一種萌。 總而言之,所謂萌,就是本屬於將來的美好提前表現出來,給人以對將來的美好的驚詫和期待。
編輯本段萌的屬性
身體特徵: 貧乳居多、面相可愛 頭部:貓耳(獸耳)、形狀特別的帽子、大大的蝴蝶結等
發式:呆毛、馬尾辮、雙馬尾、卷發、短發、劉海、長發 發色:金發、黑發、銀發、紅發、藍發、綠發、紫發、棕發、粉發 眼睛:片目(單眼)、雙色瞳、眼鏡、眯眼、貓眼、聳拉眼等 表徵:長身、白化、淚痣 表情:虎牙╱犬齒(八重齒)、貓嘴 肢體:長腿,矮小 性格:傲慢(高飛車╱勝氣)、氣弱、冒失娘(ドジっ娘)、傲嬌(ツンデレ)(從看扁對方發展到會萌生感情)、天然呆(天然ボケ)、裝嬌(ぶりっ子)、仆娘(以ボク自稱的少女)、嬌蠻(某種程度上是傲嬌的進化)、女王(領導並有壓迫感)、元氣(精力充沛)、腹黑(心裡有很多計謀,但是不會害人。)、病嬌(ヤンデレ)、健氣、神經質、三無(很少說話,往往講話聲音低) 種族:偽娘,魔女、精靈、機器人、玩偶(人形)、狼人(獸人)、吸血鬼、小惡魔(惡魔)、使魔、等 年齡:蘿莉(女童或少女)、正太(男童或少年)、御姐、女王、兄貴、幼女、熟女,秀吉等 興趣:喜歡收集、很會吃、喜歡機械、機械白痴、變身、咒術等 口語:無口(沉默)、毒舌(惡言)、腔調、口頭禪(口癖)、關西腔、變聲等 萌屬性大集合 服飾: 制服、哥特蘿莉、女僕服(メイド服)、巫女服、浴衣、晚禮服、喪服等 頭部:眼鏡、眼罩(眼帶:單眼眼罩)、頭帶、耳機等 身軀:嬌小 下著:短褲(半ズボン)、低腰褲、單車褲(スパッツ)、低衩內褲(ローレグ)等。 腿部:サイハイソックス、及膝襪╱過膝長襪(ニーソックス)、絲襪等。 飾物:綳帶、絲帶、手飾、環、紋身帽子等; 另外還有校園泳裝(スクール水著,依日語簡稱有直譯作史庫水)、布魯馬(ブルマー,女生用運動三角褲)、水手服三項被合稱為三神器的服飾; 過膝長襪與短裙之間無法遮蔽的大腿部分,被稱之為絕對領域(最早的絕對領域一詞源自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AT力場(Absolute Terror Field),直譯為絕對領域場。「絕對領域指的就是任何人心裡的心理屏障」這就是所謂的心之壁。和這里所說的絕對領域有區別)。 妮露
人際關系:契約、大和撫子,青梅竹馬(幼馴染)、(偽、准、真人妻),(血緣、結拜、繼)兄弟姐妹、下仆、室友、鄰居、主人、世仇、冤家等 職業、社會地位:學生、老師、護士、美少女、巫女、女僕、魔法少女、眼鏡娘、委員長、科學家、勇者、魔女、千金小姐、修女等 身世:病弱、天涯孤獨、王、惟我獨尊等 戀愛關系: BL 、GL 、後宮、三角關系、世代戀等 擬人化(美少女)、萌擬人化、人外之萌:兵器娘、獸人正太、獸人蘿莉、白化、黑化 詞性使用相對靈活,也可以萌某件事物或物品。
編輯本段萌的範例
1 傲嬌指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會從『ツンツン(蠻橫、任性)』變成『デレデレ(害羞、體貼)』的特質。
手辦(40張)中文一般是稱為『傲嬌』(不過還有嬌蠻、外冷內熱、……等不同的譯法)。新興起一種稱呼為「蹭得累」,即為直接日語音譯,同時也表現出了「傲嬌」的特色。如幸運星里的柊鏡 灼眼的夏娜里的夏娜 零之使魔里的露易絲 釘宮四萌(逢坂大河,夏娜,三千院凪,露易絲)皆為傲嬌。 2 腹黑城府深,陰險日文詞彙 如字面意思 一肚子壞水 一般指那些平時會溫和的微笑 但轉身就給你一刀的人... 比如 《死亡筆記》里的夜神月《櫻蘭高校host部》鳳靜夜 《反逆的魯路修》里的魯路修 3 病嬌亦譯黑嬌。是人物性格的形容詞之一,是由病態(病み)和嬌羞(デレ)兩詞所構成的合成語,廣義的解釋是人物處於精神疾病的狀態下和其他人發展出愛情的樣子。另一方面,狹義的解釋是在對異性持有好感處於嬌羞的狀態下得到精神疾病的樣子。典例:戰場原黑儀(化物語)。 4 病弱 體弱屬性,所以吸引人疼愛,如幸運星泉此方的妹妹小早川豐(貌似我沒寫錯名字吧),kanon中的美坂 汐里。 5 女王 動漫里的意思是,那種鞭子型的人物(不全對),或者是強勢的壓制型女性。比如怪物王女的主角:姬。 6 嬌羞 和字面意思一樣,愛害羞。 7 元氣 充滿活力,精神煥發,一般是運動型,如龍虎鬥里的櫛枝實乃梨 8 弱氣 同病弱,不強勢無反抗。例:朝比奈實玖瑠(涼宮春日的憂郁) 9 吐槽 這個詞……意思是在對方(同伴、朋友、親人都可)面前,不配合對方,有意不順著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說話。在同伴或朋友說場面話或大話的時候,故意說實話,揭穿場面話或大話,不給同伴或朋友任何面子。不過在很多時候,帶有相當的戲謔和玩笑的成份。最接近的詞語就是抬杠(但是不準確)。興起貌似是由吐槽大神阿虛開始的(涼宮春日的憂郁),《家庭教師》也是以吐槽為賣點之一?的廣受追捧的作品,而熱血動漫《銀魂》更是吐槽神作。 10 三無 無口無心無表情,即通「N」型(長門有希的長門姓:Nagato),長門有希(涼宮春日的憂郁),三無始祖為凌波麗(新世紀福音戰士)。 11 冰山 外表冰冷,對人不親近,不牽扯內心。 12 天然呆 一般指性格上比較迷糊 比較遲鈍的女性 也是一種萌屬性比如《Lucky Star》里的柊司和高良美幸,就這特徵
編輯本段萌的現狀
萌其實是可以計算的算式。萌元素的種類很多,而這些萌元素並不需計算,也可以出現在不同的作品 風見瑞穗
中。也許某部作品的女角,並沒有經過萌的計算,但她一樣可以萌。但以萌系作品來說,萌卻往往是經過計算的。 萌系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將萌元素計算後,集中於少部份角色上。這些萌元素本身可以是常見的,但要如此集中地出現於同一個角色上,就是人設時計算的結果。舉個例,《拜託了,老師》的風見瑞穗就是典型經過萌的計算的角色:人妻、御姊、老師、外星人。完美的計算下才能產生完美的萌角色,才能吸引最多的受眾。就如前面所說,萌的本質是帶有非現實的妄想成份,就是因為現實里找不到完美,才會在二次元里找。而『萌』就是找尋心目中完美的女孩的一種表現而已。 只是,萌的千變萬化,是開始還是結束?隨著『萌元素』愈來愈系統化,也代表著『萌』的活力正在衰退。事實上,當萌系作品愈來愈多,但新的元素愈來愈少的時候,就代表萌已愈來愈走入窄巷。組合可以千變萬化,但元素本身卻沒有新的發展。換句話說,現在玩的萌元素已開始老調重彈,只不過是利用不同的配搭來製作一點新鮮感而已。 萌的流派基本上已經定下來,而ACG經常玩的也主要環繞這些王道題材,只是用配菜的轉換來區分而已。一般而言,萌的元素可分成以下數類: 身份 例如青梅竹馬(To Heart 神岸明)、魔女(反叛的魯魯修 C.C)、女僕(魔力女管家麻幌)、老師(Happy Lesson 一文字睦月)、義妹(D.C.da capo 朝倉音夢)
朝倉音夢(11張)、巫女(神無月巫女 姬子)、妖精(羅得島戰記 蒂德)、機械人(To Heart 瑪露琪)、學生(LUCKY☆STAR 泉此方)、幼女/蘿莉(草莓棉花糖松岡美羽)御姐(BLEACH 四楓院夜一)等外表特徵。 外觀又可以分服裝和身體,例如貓耳(Di Gi Charat 數碼子)、水手制服(全金屬狂潮 泰莎)、眼鏡娘(草莓100% 東城)、貧乳(零之使魔露易絲)、機械女(人型電腦天使心嘰)、女僕(機械女僕阿唯)、女巫(犬夜叉 桔梗)等。 性格 例如傲嬌(夏娜,三千院凪,逢坂大河,露易絲)、害羞(君望 涼宮遙)、女王(名偵探柯南灰原哀)、天然呆(School Rumble 天滿)、溫柔(青出於藍 櫻庭葵)、火爆(全金屬狂潮 千鳥可奈)、嬌蠻(染紅的街道凌小路華戀)腹黑(反叛的魯路修 C.C)、多變(灼眼的夏娜夏娜)、治癒(clannad宮澤有紀寧)等 語言 例如無口(機動戰艦星野琉璃)、關西腔(櫻大戰 李紅蘭)、口癖(Keroro軍曹 摩亞公主)、毒舌(薔薇少女翠星石)、御宅口吻(LUCKY☆STAR 泉此方)等 行為 例如每朝叫主角起床上課(To Heart 神岸明)、愛抱小熊玩具(反叛的魯魯修 C.C)校門等放學(心跳回憶 藤崎詩織)、愛心便當(心跳回憶 虹野沙希)、暴力(全金屬狂潮 千鳥要)、愛跌倒(全金屬狂潮 泰莎)、穿越時空(犬夜叉 日暮戈微)、御宅(LUCKY STAR 泉此方)等 當然,萌元素絕對不止這么少。也有一種是聲優萌,是A和G專有的,簡單而言就是利用聲優本身來作為萌的元素。比較典型的就是釘宮理惠和水樹奈奈。 有些萌元素可以單獨使用,有些則要混用才有最好效果。像『每朝叫主角起床上課』,就必須配合『青梅竹馬』或『義妹』,例如《To Heart》神岸明、《同級生》鳴澤唯。『毒舌』與『傲嬌』混用,如《薔薇少女》翠星石;『關西腔』與『口癖』合用,如《櫻花大戰》李紅蘭;『千金小姐』與『口不對心』並用,如《School Rumble》澤近愛理。 但配搭的王道愈多,就代表愈來愈公式化。公式化代表活力開始衰退,因為一切都有公式的話,創新精神就會減少,玩的手法也會愈來愈窄。萌派作家都知道路愈走愈窄,都嘗試從其他東西入手,去找新的元素。但萌系作品不斷推出,而新元素卻沒有隨著比例增加,使萌系角色愈來愈易出現重疊。有些作家為了避免此情形,就將角色由兩種萌元素組合,變成三種、四種。但過猶不及,過多的萌元素會使讀者變得過濫,尤其女角一多的話,『濫萌』的感覺就更強烈。 有一些作家會利用其他東西去包裝,讓老調重彈的萌元素,『看起來』有新的元素。例如軍服並不會讓人萌,但讓一班萌系女角穿上就會有新鮮感。一隻羊、一個西瓜本身並不會令人想到萌(貓是例外的,因為貓屬性屬萌元素一種),但把它擬人化了,加入傳統的萌元素,就看似有新的元素加入,但本質上其實都是老調重彈的。 當然,元素本身是百搭的,就算隨便混用都有效果。有時候,明明是有沖突的屬性,都可以有特別的效果。如《老師的時間》的童顏老師美佳,就是蘿莉 + 老師屬性;《這是我的主人》的澤渡泉,就是女僕 + 暴力女屬性;《Happy Lesson》的九龍長月,就是女扮男裝 + 旗袍屬性;《R.O.D》的讀子,就是御姊 + 天然呆屬性。配搭本身很大膽,於是就有新鮮感,反而因此而爆出冷門來。所以要讓『萌』繼續發展,創新的大膽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但不管萌本身是否在走進窄巷,受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受眾本身並不介意老調重彈的話,萌本身有沒有變化都是小問題了。
編輯本段萌的發展
《Angel Beats》
萌元素本身是中性的。它跟劇本的深度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排斥,就算一套作品的女角很萌,也不代表劇本一定就脆弱。2005年第一季播出的《Air》便是一個好例子,而其原作游戲的劇情,更得到極多的玩家所肯定。 但無可否認的,賣萌的作品本身,劇情一般都很薄弱。尤其當愈來愈多受眾只關心角色萌不萌的時候,ACG製作者根本不會再理會劇情,只推出一堆萌女角組成一個故事,然後就可以推出了。當連供與求兩方都如此的時候,內容薄弱的萌系作品自然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也因為萌系作品這種只為賺錢的風氣太盛,對真正認真的ACG製作者而言也是一種壓力。如果自己的作品有萌的元素,會否吸引到一批喜歡萌的受眾?但相對而
❷ 哪個動漫人物比較萌
幸運星 大家都說 他是腦殘星 為什麼 不知道
旋風管家 誘拐未成年少女 疼很
蘿莉的時間 沒看過 好像是這個 東西啦
愛麗絲學園 也沒看過 聽說的
守護甜心 還是沒看過 不過 人物都是小學的你說萌不萌
剩下的 不記得了
❸ 人妻原來這么有魅力,程莉莎穿上旗袍撩到你了嗎
旗袍作為我們國家歷史悠久的傳統服裝,我想大家都很了解這件衣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秦二漢時代。我現在正在擦旗袍。在這期間我們各個時代的設計師們都盡心盡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以現在旗袍的美麗和時代感共存著。是一點點積累了時間的藝術遺產。在人們的眼裡,旗袍的優點顯而易見。可以清楚地描繪出身體曲線。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主題風格。現在一起調查旗袍的特徵吧。程莉莎這種女人真耐看,古風造型太柔情,韻味十足令人感動,不得不說人妻原來就這么有魅力,程莉莎穿旗袍真便宜好身材一點也沒藏起來。
這樣的組合比較簡單,有很大的選擇空間。但是,組合性會變小。基本上選擇衣服的話,就沒有什麼搭配的空間了。特徵鮮明,主題明確,色彩單一,色彩艷麗,和諧。那個本身渾然一體。如果你喜歡這種風格就好了。制服表現了女性多方面的魅力。旗袍經常單獨穿,如果想和普通的不一樣的話,應該從這個想法出發。可以穿其他以旗袍為主題的次要服裝。當然如果是小面積的東西,顏色相近的組合也沒關系。搭配性豐富,簡單。如果是有魅力有氣質的女性的話,我相信這些穿法的知識比較基礎簡單。如果你想成為這樣的女性,你需要的東西可能會比這個多。所以,在組合的道路上學問是無窮無盡的。在學習的路上也要有自己的審美意識,最後祝小姐們最後找到自己衣服的風格。
❹ 當機立斷嫁豪門,卻沒有闊太命,劉濤再風流也算是個好人妻吧,你怎麼看
劉濤在屏幕上自創自演,講述自己與豪門丈夫王珂相遇戀愛的感情故事。富商孫先生竟然從街邊,將自己與劉濤談戀愛時所坐的桌椅搬到當場,令成千上萬喝酒的女明星們羨慕不己,甚至有些人為自己重情重的豪門冷落。
當激動的劉濤把剛成為婦女的樣子,把自己變成女性,下一步就會變成初為人母,下面會無限期退出娛樂圈,而下面將有300多位嘉賓宣布退出演藝圈,成為 女性。這個聲音融為一種強大的聲波頻率,將這場大型盛會引向高潮。
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劉濤的丈夫一夜之間欠下了4個多億的債務這個比劉濤變大20多歲的台灣室內裝修室內設計師,那時手上正捧著一本金庸的《天龍八部》,兩人因此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斗爭,有了很大的恨晚之意。與未來的《天龍八部》劇組相比,劉濤的生活,將因二人組而多出一種反常的色彩。
曾經在戶外帳篷中對台本,響聲竟大到驚動了劇組全體工作人員,當兩個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完台本從戶外帳篷里走出來,卻發覺戶外帳篷站滿了聽牆角的劇組工作人員。
兩個人的桃色新聞就被沸沸揚揚,面對湊熱鬧不嫌事大的新聞媒體,劉濤一臉欣喜,說:胡軍這一北方漢子,已被沸沸揚揚。
❺ 很萌 ,很好推是什麼意思
漢語本意:① 植物的芽:~櫱。 ② 發芽,開始發生:~生。~發。~芽。~動。故態復~。 ③ <古>又同「氓」(méng)。動漫含義:在日本動漫中,此字代表剛剛從腦海里一閃而過的不夾帶其餘雜質美好的感情喜愛,欣賞,使人感到愉快等。有被電到的感覺,代表喜歡,激動人心,激發荷爾蒙,可愛等等的含義。
由於『萌』的詞義尚未定性,於是就出現了亂用的情況。最容易搞錯的,就是『萌』與『可愛』的分別。
『可愛』是非常傳統的詞語,詞義已經很固定,相信也不用筆者去解釋。它是一個『及物』的形容詞,是可以拿來形容人、動物,甚至死物的形容詞。小孩可以很『可愛』,一隻小貓可以很『可愛』,一枝肥肥短短、設計吸引的原子筆也可以很『可愛』,當然一個ACG角色也可以很『可愛』。
但『萌』跟『可愛』不同,基本上是針對『人』的形容詞。在這里先說明,這兒說的『人』也包含了任何ACG或現實戲劇的角色,不管其是否虛構。『萌』跟所有隻能形容人類的形容詞(例如:豁達)一樣,是可以應用在文藝作品裡的『角色』上的。舉例說,我們都可以說『令狐沖很豁達』,但不可以說小狗、一枝筆『很豁達』。同理,我們可以說『小櫻很萌』,但卻不能說一隻小貓、一隻滑鼠『很萌』。
要令一隻筆變得萌?可以的。說穿了就是『擬人化』三個字。一個操作系統可以萌的起來嗎?但擬人化了的操作系統娘就可以了。一隻貓不能萌,但貓娘就可以了(如《萬能文化貓娘》、《Di Gi Charat》)。但本質上,萌的對象仍是一個人,不是物件本身。
『萌』是不及物的形容詞,但語文本身千變萬化,並沒有必然的規則。《月姬》只是一套ACG作品,是死物。但如果說『《月姬》這作品很萌』,語法上、邏輯上都沒有錯。但此句的伸義,是指『《月姬》這故事的角色都很萌』,實際上並無違反『萌』是不及物形容詞的原則。
『萌』本身是具有『好色而慕少艾』的意味,即使沒有色情成份,也具有『性意味』。在這兒必須強調,所謂『性意味』並非指『性暗示』。萌不一定會引起性沖動,但一定要跟受眾的『性取向』有關。『萌』其實不限於『男觀眾對女角』,理論上只要符合性傾向,即可說某角色很萌。女觀眾一樣可以覺得男角很萌,女同性戀者亦一樣可以說女角們很萌。但當然女性看男角的『萌』,也必然有其一套特別的系統。
『萌』的應用與『性感』有點相似,女生一樣可以覺得男生很『性感』,但男生必然不會用女生的角度,覺得另一個男性『性感』。男觀眾只會說女角萌,一定不會說一個正太或少年萌。相反,女生就可以。『萌』是一種『發乎情,止乎禮』的感情沖動、一種對可以成為戀愛對象的角色的好感。覺得一個角色萌,不代表需要有性暗示,但卻必須配合性取向。『知好色而慕少艾』是人性,並不代表這就是色情。因此不要對『萌』的性意味覺得反感,這只是一種情感的悸動而已,是美好和正面的。
由是觀之,即使沒有任何色情的成份也好,『萌』本身是有『性意味』的名詞,因此就更加不可能與可以使用於死物上的『可愛』混為一談了。
萌:原意為「植物發芽」,「事物的發生」,在動漫用於一般只特對於動畫,漫畫,游戲中的角色,情節等要素的強烈的愛好。曾與「秋葉原系」等詞語一同選入日本2004年流行語大賞萌女王
一般都認為,『萌え』一字是由『燃え』所變化而來,來源是出自日文的IME輸入法。『萌』本意是指讀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時,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精神狀態。熱血類作品經常使用『燃燒』來形容這狀態,用羅馬拼音輸入的話,就是『Mo E(も え)』。利用日文輸入法的話,輸入Mo E只會顯示『燃え』和『萌え』。為了區分因為美少女而熱血的狀態,和傳統的熱血的分別,就借用同音的『萌え』來形容,並成為ACG界的一種網路黑語。
根據日本同人辭典,『萌』的來源還有其他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是出自1993年NHK放送的《天才電視君》的女主角『鷺傼 萌(SAGISAWA.MOE)』主角在她有難的時候,會大叫她的名字『萌~!』一部份的迷因此而模仿。另一個說法是由TV動畫《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 S》中的土萌(TOMOE)螢出現等等說法。但現在卻還沒有一個是確定的,所以『燃え』、『萌え』的說法就成為現時最被接受的一套說法。
另一個說法則跟漢字的本身意義有關。根據《商務學生詞典》,『萌』指草木發芽,及比喻事物的開始,所以用作『開始吸引目光』的『引申義』也是有可能的。也有說是指看到美少女時,就如春天降臨一樣的感覺,而草木萌芽則在春天,因此就借用來代表這種『心花怒放』的狀態。由於筆者本身日文水平有限,加上對這方面沒什麼研究,因此也不詳述了。
『萌』的起源眾說紛紜。但『萌』的系統化發展,與養成游戲及GALGAME(俗稱美少女游戲)有密切的聯系,戀愛游戲與『萌』的系統化發展,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這關系是很理所當然的,是『Gal Game』必然的發展結果。一般都認為,《心跳回憶》(台譯:純愛手札)是戀愛培育游戲的始祖。這一點本身沒有錯,但在它之前已有不少H-Game有追求女孩的成份。從筆者的角度看,《心跳》固然是促進了『萌』的系統化發展,而在它之前的PC H-Game《同級生》更具有殿堂級的意義。
《同級生》是90年代初的H-Game作品,也是elf公司的其中一個鎮山之寶(另一個是《龍騎士》系列)。在《同》之前,當然還是有以『泡妞』為題材的游戲(當然也是H-Game),但直到《同級生》之前,還沒有一套作品是如此清楚地將女角完全『歸類』。重新審視這一套十年前的作品,會發現今天很多所謂『萌』的元素都有包含:千金小姐、運動少女、青梅竹馬、御姊、老師,甚至極端點的,還包括校醫、護士、OL、人妻、朋友妻等元素。唯獨『蘿莉』一項,因為當時『有害圖書整肅運動』而不敢加入,否則其元素會更完整。到了後來的《同級生2》還加入了義妹、眼鏡娘、偶像、義母等元素。由此可以看到,『萌』的元素本來就跟『H』的元素是密不可分的。
《心跳回憶》作為純愛系戀愛游戲的老祖宗,制定了一個非AVG戀愛游戲的基本規格:所有女角是完全平等的,玩家可以用接近一樣的手法(如育成特定的能力值,或製造指定Event)去追求不同的女角。每個女角都有其自己的故事,而故事之間是可以完全不銜接,並不會像《同級生》般,由不同女角的故事去構成一個大故事。而正正因為女角們是完全獨立的,廠家就必須替每一個角色塑造一個獨有的賣點,否則將很難吸引玩家追求所有女角。而這種『務求每個女角不一樣』的想法,正是促成『萌』概念系統化的背景。
『Gal Game』對『萌』概念的形成,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就以《心跳回憶》為例,一出就是十三個女角,Konami如何為這十三個女角塑造獨一無二的特徵?那就只好將一大堆女角受歡迎的元素,進行一套系統化的分類,於是就形成了一套女角的方程式出來。詩織是傳統的青梅竹馬(幼馴染)、虹野是典型運動學部經理、如月是文系眼鏡娘、紐緒是古怪科學家、清川是運動女將、美樹原是害羞少女、伊集院是男裝美女,這些都是將傳統美少女的受歡迎元素,系統化整理後的『萌』概念。這些概念到了今天仍然被大量應用:『幼馴染』是王道中的王道,還有哪套是沒有的;《草莓100%》的東城是傳統的文系眼鏡娘,另一女角西野則是傳統的料理少女;《Happy Lesson》里的如月是古怪科學家;《君望》的涼宮遙則是傳統的害羞少女。由此可見《心跳》在萌的系統化發展歷史里,有著重要的地位。
而《心跳》的另一意義,是因為它將女角限於『乙女』這一年齡層。《心跳》不能像《同級生》般加入教師、護士的元素,於是就只能集中於年齡以外的萌元素,製作單位逼著對萌元素進行更細微、更系統化的整理,否則將無法為十三個女角做獨有的設定。情況就如在餐廳點菜,以前只懂得在牛肉、豬肉等不同種類中選擇,如果食肆只能提供牛肉的時候,就一定要再對牛肉進行更系統化的分類,於是就有分西冷、T骨的分類。《心跳》的系統化整理,令傳統美少女的受歡迎元素,得到了細致的系統化整理,使系統化概念有了成型的背景。
隨後的Gal Game,基本上已離不開《心跳》走出來的路——將『萌』精華化、系統化。而這種系統化的『萌』,亦吹向了動畫界。要提到萌動畫,就不能不提《機動戰艦大和美女》。這套作品可說是一套『放在動畫里的Gal Game』,因為整個故事設定都跟Gal Game如出一轍。在戰艦上,一個男主角配搭多個女角,基本設定跟Gal Game完全一樣。而女角們也要個性化,大量將萌元素分類和加入,如青梅竹馬的女主角、偶像、無口的蘿莉、身材好的大姊姊、眼鏡娘等,完全是全方位漁翁撒網。
而星野琉璃的意外成功,更造就ACG業界大量開發萌系的作品。而為了開發新的萌元素,就不斷加入新的嘗試,將其他舊的美少女受歡迎元素更精華化。情況就有如,將一大堆過往的受歡迎美少女角色,丟將一個離心機中,將不同的精華部份分隔開來。於是就能歸納出某些萌元素特別受歡迎,某些就應該避免。而由此開始,萌的系統化整理就更快、更廣,慢慢形成一些例牌的公式設定,如貓耳、女僕、巫女、無口、天然呆。由服飾裝扮,到生活或語言習慣,所有萌元素都被歸納和整理。這亦慢慢造成了只要加入特定的萌元素,就連一之貓、一隻羊,甚至一個西瓜都可以萌的神奇現狀。
萌[moe](ad.v.)出自日本語;當你看到一件讓你感到可愛到不行的人、事、物時,皆可用此字形容之。
「萌」原本的意思是「萌芽」,「萌生」的意思,有一種有春天的意識。
但是,這裹想講的萌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大概有燃(日文和萌同音,意思是「燃燒」,「燃起」)的意味。有對某些東西有執著的感覺。但如果說和燃一樣又有點不是。相對於燃?的廣義,萌所能形容的東西相對少得多。
總括來說,是一個動詞,有「狂熱」,「喜歡」,「欣賞」的意思。但用起上來又有一點不同。
萌用法是XX+萌,XX可以是人名(角色名),職業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人名+萌"即是很喜歡那個人(物)。非常喜歡的心情。這種喜歡的心情,就如草木發芽般,打從心底而來。
要提八十年代的清涼漫畫,當然要提《福星小子》。女主角拉姆破天荒以泳衣鬼女的造型出現,而且不是偶一為之的造型,而是固定的基本造型。在當時來說是相當大膽的,但拉姆也僅限於泳衣造型而已,並未發展到今天「什麼也要露」一般低俗,本質上還是不涉及色情、很健康的性感。
八十年代美少女作品興起,於是就出現一些如《魔物ハンタ妖子》、《A子計劃》一類會灑灑鹽花的作品。由於電視尺度沒有今天那麼放鬆,《福星小子》那種程度已算是底線,所以這些灑鹽花的作品都在新興的銷售平台——OVA上推出。由於OVA的限制較少,於是一些重H口味的色情作品也大量在這平台推出。美少女作品難免受到影響,尺度也變寬,以前不敢出現的露點鏡頭也可以堂而皇之出現了。再加上OVA是要觀眾真金白銀付錢買的,為了取悅觀眾而加入適量的鹽花也是必然的事。
由於『萌』是一個完全嶄新的詞語,而其概念成型也只有區區十年左右的歷史,因此『萌』的定義、詞義都未完全定型,而詞性也是參考同音字『燃え』的應用方式。
先談詞性問題。不管是說『燃』還是『萌』,もえる(燃える / 萌える)都是動詞,而もえ(燃え / 萌え)則是動詞和形容詞。日語文法我管不了(笑),所以談一下中文的用法。由於中文的方塊字特性,不像日文在字後加一個『る』就能改變詞性,因此在華文圈裡『萌』這字已經完全是失控,什麼詞性都有。當名詞用,是在說『萌』這種概念;當動詞用,如『我萌小櫻』,就是說『小櫻這角色令我萌起來』;當形容詞用,如『麻幌很萌』,也同樣是說『麻幌這角色令我萌起來』。
筆者不敢說這樣詞性混亂,是否一件好事。但由此也證明了,『萌』這名詞的詞性仍然未定性,仍然是充滿生命力的一個名詞。而新興語言的詞性問題已屬於語言學的范疇,在此筆者也不敢胡亂詮釋,所以在此處就打住了。
至於『萌』的定義,也由於它的概念仍然在發展中,所以也很難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基本上,萌一定是美少女,一般而言都是日式的大眼風格。而在這之上再加入萌元素,如女僕、天然呆、眼鏡、關西腔、蘿莉等等,就會成為一個萌系的女角。舉例的話就是車仔面,面餅是不可或許的,而在這之上就加上不同的配菜,如魚蛋、豬皮、蘿卜。可愛的美女就是面餅,而各種萌元素就是配菜。當然,有萌的元素不一定萌,還要看這些元素的結合是否准確、配合。沒有放面餅,但給你一碟白飯,就算加入了魚蛋、豬皮、蘿卜也好,它永遠都不是車仔面。因此美少女 / 少年本身,是在『萌』里不可缺失的重要部份,否則加入再多的萌元素也是徒然。所以從某程度上來看,設計一個萌系角色,並將她的萌元素發揮出來,也是一門相當復雜的學問。
現時萌元素的系統整理已相當完善,甚至到了『照單執葯』的程度。赤松健在『萌』概念方面確是有一手,看一下《魔法老師》,即使撇除了布景板,三十個女學生中仍然有十多個完全可供發揮的萌系角色,而且當中是沒什麼重疊的部份。這有賴於萌概念的系統化,和赤松健對萌的掌握,由此可見萌的千變萬化。
萌的本質是『妄想』。這跟ACG的本質是一脈相承的。因為現實里很難找,於是就在二次元里找,這也是御宅里特別多2DC(二次元情結者)的原因。現實中有妹妹的,九成不會是妹控;反之,沒姊姊的才會成為姊控。在都市長大的人,有多少個還有所謂『青梅竹馬』、『義妹』?所以幼馴染和義妹才會是王道中的王道,因為想像才是最美好的。這也是為什麼,當《下級生2》的女主角不是處女的時候,玩家們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彈。現實中要面對的痛苦,哪可能萌得起來啊?
身體特徵: 貧乳居多、面相可愛
頭部:貓耳(獸耳)、形狀特別的帽子、大大的蝴蝶結等
發式:呆毛、馬尾辮、雙馬尾、卷發、短發、劉海、長發
發色:金發、黑發、銀發、炎發、藍發、綠發、紫發、棕發
眼睛:片目(單眼)、雙色瞳、眼鏡、眯眼、貓眼、聳拉眼等
表徵:長身、白化、淚痣
表情:虎牙╱犬齒(八重齒)、貓嘴
肢體:長腿
性格:傲慢(高飛車╱勝氣)、氣弱、冒失娘(ドジっ娘)、傲嬌(ツンデレ)(從看扁對方發展到會萌生感情)、天然呆(天然ボケ)、裝嬌(ぶりっ子)、仆娘(以ボク自稱的少女)、嬌蠻(某種程度上是傲嬌的進化)、女王(領導並有壓迫感)、元氣(精力充沛)、腹黑(毒舌毒心)、病嬌(ヤンデレ)、健氣、神經質、三無(很少說話,往往講話聲音低)
種族:魔女、精靈、機器人、玩偶(人形)、狼人(獸人)、吸血鬼、小惡魔(惡魔)、使魔、等
年齡:蘿莉(女童或少女)、正太(男童或少年)、御姐、女王、兄貴、幼女、熟女等
興趣:喜歡收集、很會吃、喜歡機械、機械白痴、變身、咒術等
口語:無口(沉默)、毒舌(惡言)、腔調、口頭禪(口癖)、關西腔、變聲等
萌屬性大集合
服飾: 制服、哥特蘿莉、女僕服(メイド服)、巫女服、浴衣、晚禮服、喪服等
頭部:眼鏡、眼罩(眼帶:單眼眼罩)、頭帶、耳機等
身軀:嬌小
下著:短褲(半ズボン)、低腰褲、單車褲(スパッツ)、低衩內褲(ローレグ)等。
腿部:サイハイソックス、及膝襪╱過膝長襪(ニーソックス)、絲襪等。
飾物:綳帶、絲帶、手飾、環、紋身等;
另外還有校園泳裝(スクール水著,依日語簡稱有直譯作史庫水)、布魯馬(ブルマー,女生用運動三角褲)、水手服三項被合稱為三神器的服飾;
過膝長襪與短裙之間無法遮蔽的大腿部分,被稱之為絕對領域(最早的絕對領域一詞源自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AT力場(Absolute Terror Field),直譯為絕對領域場。「絕對領域指的就是任何人心裡的心理屏障」這就是所謂的心之壁。和這里所說的絕對領域有區別)。
人際關系:契約、大和撫子,青梅竹馬(幼馴染)、(偽、准、真人妻),(血緣、結拜、繼)兄弟姐妹、下仆、室友、鄰居、主人、世仇、冤家等
職業、社會地位:學生、老師、護士、美少女、巫女、女僕、魔法少女、眼鏡娘、委員長、科學家、勇者、魔女、千金小姐、修女等
身世:病弱、天涯孤獨、王、惟我獨尊等
戀愛關系: BL 、GL 、後宮、三角關系、世代戀等
擬人化(美少女)、萌擬人化、人外之萌:兵器娘、獸人正太、獸人蘿莉、白化、黑化
詞性使用相對靈活,也可以萌某件事物或物品
1 傲嬌 指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會從『ツンツン(蠻橫、任性)』變成『デレデレ(害羞、體貼)』的特質。
中文一般是稱為『傲嬌』(不過還有嬌蠻、外冷內熱、……等不同的譯法)。新興起一種稱呼為「蹭得累」,即為直接日語音譯,同時也表現出了「傲嬌」的特色。如幸運星里的鏡 灼眼的夏娜里的夏娜 零之使魔里的露易絲
2 腹黑 城府深,陰險日文詞彙 如字面意思 一肚子壞水 萌
一般指那些平時會溫和的微笑 但轉身就給你一刀的人...
比如 《死亡筆記》里的夜神月 《櫻蘭高校host部》鳳靜夜 《反逆的魯路修》里的魯路修
3 病嬌 亦譯黑嬌。是人物性格的形容詞之一,是由病態(病み)和嬌羞(デレ)兩詞所構成的合成語,廣義的解釋是人物處於精神疾病的狀態下和其他人發展出愛情的樣子。另一方面,狹義的解釋是在對異性持有好感處於嬌羞的狀態下得到精神疾病的樣子。
4 病弱 體弱屬性,所以吸引人疼愛,如幸運星泉此方的妹妹小早川(貌似我沒寫錯名字吧)
5 女王 動漫里的意思是,那種鞭子型的人物(不全對),或者是強勢的壓制型女性。比如怪物王女的主角:姬。
6 嬌羞 和字面意思一樣,愛害羞。
7 元氣 充滿活力,精神煥發,一般是運動型,如龍虎鬥里的櫛枝實乃梨
8 弱氣 同病弱
9 吐槽 這個詞……意思是在對方(同伴、朋友、親人都可)面前,不配合對方,有意不順著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說話。在同伴或朋友說場面話或大話的時候,故意說實話,揭穿場面話或大話,不給同伴或朋友任何面子。不過在很多時候,帶有相當的戲謔和玩笑的成份。最接近的詞語就是抬杠(但是不準確)。興起貌似是由吐槽大神阿虛開始的(涼宮春日的憂郁),最近的《家庭教師》也是以吐槽為賣點之一?的廣受腐女追捧的作品。
10 三無 無口無心無表情,即通「N」型(長門有希的長門姓:Nagato),長門有希(涼宮春日的憂郁)
11 冰山 外表冰冷,對人不親近,不牽扯內心。
12 天然呆 一般指性格上比較迷糊 比較遲鈍的女性 也是一種萌屬性比如《Lucky Star》里的司,就這特徵
萌其實是可以計算的算式。萌元素的種類很多,而這些萌元素並不需計算,也可以出現在不同的作品中。也許某部作品的女角,並沒有經過萌的計算,但她一樣可以萌。但以萌系作品來說,萌卻往往是經過計算的。
萌系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將萌元素計算後,集中於少部份角色上。這些萌元素本身可以是常見的,但要如此集中地出現於同一個角色上,就是人設時計算的結果。舉個例,《拜託了,老師》的風見瑞穗就是典型經過萌的計算的角色:人妻、御姊、老師、外星人。完美的計算下才能產生完美的萌角色,才能吸引最多的受眾。就如前面所說,萌的本質是帶有非現實的妄想成份,就是因為現實里找不到完美,才會在二次元里找。而『萌』就是找尋心目中完美的女孩的一種表現而已。
只是,萌的千變萬化,是開始還是結束?隨著『萌元素』愈來愈系統化,也代表著『萌』的活力正在衰退。事實上,當萌系作品愈來愈多,但新的元素愈來愈少的時候,就代表萌已愈來愈走入窄巷。組合可以千變萬化,但元素本身卻沒有新的發展。換句話說,現在玩的萌元素已開始老調重彈,只不過是利用不同的配搭來製作一點新鮮感而已。
萌的流派基本上已經定下來,而ACG經常玩的也主要環繞這些王道題材,只是用配菜的轉換來區分而已。一般而言,萌的元素可分成以下數類:
身份
例如青梅竹馬(To Heart 神岸明)(名偵探柯南 毛利蘭)、魔女(反叛的魯魯修 C.C)、女僕(魔力女管家 麻幌)、老師(Happy Lesson 一文字睦月)、義妹(D.C.da capo 朝倉音夢)、巫女(神無月巫女 姬子)、妖精(羅得島戰記 蒂德)、機械人(To Heart 瑪露琪)、學生(LUCKY☆STAR 泉此方)、幼女/蘿莉(草莓棉花糖 松岡美羽)御姐(BLEACH 四楓院夜一)等
外表特徵
外觀又可以分服裝和身體,例如貓耳(Di Gi Charat 數碼子)、水手制服(全金屬狂潮 泰莎)、眼鏡娘(草莓100% 東城)、貧乳(零之使魔 路易斯)、機械女(人型電腦天使心 嘰)、女僕(機械女僕 阿唯)、女巫(犬夜叉 桔梗)等
性格
例如傲嬌(LUCKY☆STAR 柊鏡)、害羞(君望 涼宮遙)、天然呆(School Rumble 天滿)、溫柔(青出於藍 櫻庭葵)、火爆(全金屬狂潮 千鳥可奈)、嬌蠻(染紅的街道 凌小路華戀)腹黑(反叛的魯魯修 C.C)、多變(灼眼的夏娜 夏娜)、治癒(幸運星 柊司)等
語言
例如無口(機動戰艦 星野琉璃)、關西腔(櫻大戰 李紅蘭)、口癖(Keroro軍曹 摩亞公主)、毒舌(薔薇少女 翠星石)、御宅口吻(LUCKY☆STAR 泉此方)等
行為
例如每朝叫主角起床上課(To Heart 神岸明)、愛抱小熊玩具(反叛的魯魯修 C.C)校門等放學(心跳回憶 藤崎詩織)、愛心便當(心跳回憶 虹野沙希)、暴力(全金屬狂潮 千鳥要)、愛跌倒(全金屬狂潮 泰莎)、穿越時空(犬夜叉 日暮戈微)、御宅(LUCKY STAR 泉此方)等
當然,萌元素絕對不止這么少。也有一種是聲優萌,是A和G專有的,簡單而言就是利用聲優本身來作為萌的元素。比較典型的就是釘宮理惠和水樹奈奈。
有些萌元素可以單獨使用,有些則要混用才有最好效果。像『每朝叫主角起床上課』,就必須配合『青梅竹馬』或『義妹』,例如《To Heart》神岸明、《同級生》鳴澤唯。『毒舌』與『傲嬌』混用,如《薔薇少女》翠星石;『關西腔』與『口癖』合用,如《櫻花大戰》李紅蘭;『千金小姐』與『口不對心』並用,如《School Rumble》澤近愛理。
但配搭的王道愈多,就代表愈來愈公式化。公式化代表活力開始衰退,因為一切都有公式的話,創新精神就會減少,玩的手法也會愈來愈窄。萌派作家都知道路愈走愈窄,都嘗試從其他東西入手,去找新的元素。但萌系作品不斷推出,而新元素卻沒有隨著比例增加,使萌系角色愈來愈易出現重疊。有些作家為了避免此情形,就將角色由兩種萌元素組合,變成三種、四種。但過猶不及,過多的萌元素會使讀者變得過濫,尤其女角一多的話,『濫萌』的感覺就更強烈。
有一些作家會利用其他東西去包裝,讓老調重彈的萌元素,『看起來』有新的元素。例如軍服並不會讓人萌,但讓一班萌系女角穿上就會有新鮮感。一隻羊、一個西瓜本身並不會令人想到萌(貓是例外的,因為貓屬性屬萌元素一種),但把它擬人化了,加入傳統的萌元素,就看似有新的元素加入,但本質上其實都是老調重彈的。
當然,元素本身是百搭的,就算隨便混用都有效果。有時候,明明是有沖突的屬性,都可以有特別的效果。如《老師的時間》的童顏老師美佳,就是蘿莉 + 老師屬性;《這是我的主人》的澤渡泉,就是女僕 + 暴力女屬性;《Happy Lesson》的九龍長月,就是女扮男裝 + 旗袍屬性;《R.O.D》的讀子,就是御姊 + 天然呆屬性。配搭本身很大膽,於是就有新鮮感,反而因此而爆出冷門來。所以要讓『萌』繼續發展,創新的大膽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但不管萌本身是否在走進窄巷,受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受眾本身並不介意老調重彈的話,萌本身有沒有變化都是小問題了。
推倒是由兩個動詞所組成的復合動詞,分別代表施力者與受力者
施力者對直立的受力者以一手或雙手正面施予一垂直受力者站立之方向,使得受力者向後倒下的動作就是"推倒"。
通常受力的一方多為女性,不過也有男性被推倒,此例較為少見,且通稱為逆推。
(逆推泛指男性被強勢的女性推倒,或者又可以說是男性在推倒的過程中被反撲的過程。)
引申為推倒者出於自我的難耐,而強迫性或半強迫性地將自己心儀的對象實行推倒,然後被推倒者這時多半就被推倒在床、沙發…等地方,處於弱勢狀態。
也有人將推倒之後所發生的事歸類在推倒的過程當中,也就是推倒的延伸意義。
有過推倒經驗的人數遠低於幻想過推倒經驗的人數
根據在推倒中的受力者的等級大致可分為兩個等級:推倒易系和推倒難系。分別從「押し倒しやすい」和「押し倒しにくい」轉譯過來。推倒易系目前很常見、但很少見到推到難系這個等級甚至這種說法。
目前在11區有愛游戲的翻譯方面、並不直接使用「押し倒す」這種直譯的用法、而是直接使用「抱く」一詞。
建議在實際推倒前先多玩些gal game練習練習。
並且學會怎麼推倒蘿莉的攻勢!
切記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用此絕招,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練習等等。
右上圖為Lucky Star中主角:泉 此方
❻ 暴走漫畫面木子和皮諾演的對人妻吧是哪一期
是腦殘師兄的番外花絮
在暴走漫畫搜索「對不起我還是要看」,有一集是一幫人喝酒,包括木子,差不多全醉了。
❼ 萌是什麼意思
漢語本意:① 植物的芽:~櫱。 ② 發芽,開始發生:~生。~發。~芽。~動。故態復~。 ③ <古>又同「氓」(méng)。動漫含義:在日本動漫中,此字代表剛剛從腦海里一閃而過的不夾帶其餘雜質美好的感情喜愛,欣賞,使人感到愉快等。有被電到的感覺,代表喜歡,激動人心,激發荷爾蒙,可愛等等的含義。
起源發展
萌:原意為「植物發芽」,「事物的發生」,在動漫用於一般只特對於動畫,漫畫,游戲中的角色,情節等要素的強烈的愛好。曾與「秋葉原系」等詞語一同選入日本2004年流行語大賞。 土萌螢
萌這一概念是存在於《美少女戰士》中的土萌螢,土萌螢的出現,讓人們感受到了ACG界的萌一詞,也因此土萌螢也被因此稱呼為萌之始祖。 一般都認為,『萌え』一字是由『燃え』所變化而來,來源是出自日文的IME輸入法。『萌』本意是指讀者在看到美少女角色時,產生一種熱血沸騰的精神狀態。熱血類作品經常使用『燃燒』來形容這狀態,用羅馬拼音輸入的話,就是『Mo E(も え)』。利用日文輸入法的話,輸入Mo E只會顯示『燃え』和『萌え』。為了區分因為美少女而熱血的狀態,和傳統的熱血的分別,就借用同音的『萌え』來形容,並成為ACG界的一種網路黑語。
根據日本同人辭典,『萌』的來源還有其他說法。其中一個說法是出自1993年NHK放送的《天才電視君》的女主角『鷺傼 萌(SAGISAWA.MOE)』主角在她有難的時候,會大叫她的名字『萌~!』一部份的迷因此而模仿。另一個說法是由TV動畫《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 S》中的土萌(TOMOE)螢出現等等說法。但現在卻還沒有一個是確定的,所以『燃え』、『萌え』的說法就成為現時最被接受的一套說法。 另一個說法則跟漢字的本身意義有關。根據《商務學生詞典》,『萌』指草木發芽,及比喻事物的開始,所以用作『開始吸引目光』的『引申義』也是有可能的。也有說是指看到美少女時,就如春天降臨一樣的感覺,而草木萌芽則在春天,因此就借用來代表這種『心花怒放』的狀態。由於筆者本身日文水平有限,加上對這方面沒什麼研究,因此也不詳述了。 『萌』的起源眾說紛紜。但『萌』的系統化發展,與養成游戲及GALGAME(俗稱美少女游戲)有密切的聯系,戀愛游戲與『萌』的系統化發展,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這關系是很理所當然的,是『Gal Game』必然的發展結果。一般都認為,《心跳回憶》(台譯:純愛手札)是戀愛培育游戲的始祖。這一點本身沒有錯,但在它之前已有不少H-Game有追求女孩的成份。從筆者的角度看,《心跳》固然是促進了『萌』的系統化發展,而在它之前的PC H-Game《同級生》更具有殿堂級的意義。 《同級生》是90年代初的H-Game作品,也是elf公司的其中一個鎮山之寶(另一個是《龍騎士》系列)。在《同》之前,當然還是有以『泡妞』為題材的游戲(當然也是H-Game),但直到《同級生》之前,還沒有一套作品是如此清楚地將女角完全『歸類』。重新審視這一套十年前的作品,會發現今天很多所謂『萌』的元素都有包含:千金小姐、運動少女、青梅竹馬、御姊、老師,甚至極端點的,還包括校醫、護士、OL、人妻、朋友妻等元素。唯獨『蘿莉』一項,因為當時『有害圖書整肅運動』而不敢加入,否則其元素會更完整。到了後來的《同級生2》還加入了義妹、眼鏡娘、偶像、義母等元素。由此可以看到,『萌』的元素本來就跟『H』的元素是密不可分的。 《心跳回憶》作為純愛系戀愛游戲的老祖宗,制定了一個非AVG戀愛游戲的基本規格:所有女角是完全平等的,玩家可以用接近一樣的手法(如育成特定的能力值,或製造指定Event)去追求不同的女角。每個女角都有其自己的故事,而故事之間是可以完全不銜接,並不會像《同級生》般,由不同女角的故事去構成一個大故事。而正正因為女角們是完全獨立的,廠家就必須替每一個角色塑造一個獨有的賣點,否則將很難吸引玩家追求所有女角。而這種『務求每個女角不一樣』的想法,正是促成『萌』概念系統化的背景。 『Gal Game』對『萌』概念的形成,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就以《心跳回憶》為例,一出就是十三個女角,Konami如何為這十三個女角塑造獨一無二的特徵?那就只好將一大堆女角受歡迎的元素,進行一套系統化的分類,於是就形成了一套女角的方程式出來。詩織是傳統的青梅竹馬(幼馴染)、虹野是典型運動學部經理、如月是文系眼鏡娘、紐緒是古怪科學家、清川是運動女將、美樹原是害羞少女、伊集院是男裝美女,這些都是將傳統美少女的受歡迎元素,系統化整理後的『萌』概念。這些概念到了今天仍然被大量應用:『幼馴染』是王道中的王道,還有哪套是沒有的;《草莓100%》的東城是傳統的文系眼鏡娘,另一女角西野則是傳統的料理少女;《Happy Lesson》里的如月是古怪科學家;《君望》的涼宮遙則是傳統的害羞少女。由此可見《心跳》在萌的系統化發展歷史里,有著重要的地位。 而《心跳》的另一意義,是因為它將女角限於『乙女』這一年齡層。《心跳》不能像《同級生》般加入教師、護士的元素,於是就只能集中於年齡以外的萌元素,製作單位逼著對萌元素進行更細微、更系統化的整理,否則將無法為十三個女角做獨有的設定。情況就如在餐廳點菜,以前只懂得在牛肉、豬肉等不同種類中選擇,如果食肆只能提供牛肉的時候,就一定要再對牛肉進行更系統化的分類,於是就有分西冷、T骨的分類。《心跳》的系統化整理,令傳統美少女的受歡迎元素,得到了細致的系統化整理,使系統化概念有了成型的背景。 隨後的Gal Game,基本上已離不開《心跳》走出來的路——將『萌』精華化、系統化。而這種系統化的『萌』,亦吹向了動畫界。要提到萌動畫,就不能不提《機動戰艦大和美女》。這套作品可說是一套『放在動畫里的Gal Game』,因為整個故事設定都跟Gal Game如出一轍。在戰艦上,一個男主角配搭多個女角,基本設定跟Gal Game完全一樣。而女角們也要個性化,大量將萌元素分類和加入,如青梅竹馬的女主角、偶像、無口的蘿莉、身材好的大姊姊、眼鏡娘等,完全是全方位漁翁撒網。 而星野琉璃的意外成功,更造就ACG業界大量開發萌系的作品。而為了開發新的萌元素,就不斷加入新的嘗試,將其他舊的美少女受歡迎元素更精華化。情況就有如,將一大堆過往的受歡迎美少女角色,丟將一個離心機中,將不同的精華部份分隔開來。於是就能歸納出某些萌元素特別受歡迎,某些就應該避免。而由此開始,萌的系統化整理就更快、更廣,慢慢形成一些例牌的公式設定,如貓耳、女僕、巫女、無口、天然呆。由服飾裝扮,到生活或語言習慣,所有萌元素都被歸納和整理。這亦慢慢造成了只要加入特定的萌元素,就連一之貓、一隻羊,甚至一個西瓜都可以萌的神奇現狀。
萌的通俗應用
「萌」在當前通俗的應用中用於對某「人」(具有人格的生命)的描述,形容某「人」的尚未成熟、尚未表現出來的內在美感在不經意間外露,給人以可愛、驚艷的享受。 灼眼的夏娜(妖艷圖例)
萌
例如,一名未成熟的少女拿著刀,眼神堅毅,給人以一種肅殺、英勇的感覺。例如,一名未成熟的少女穿著單薄, 動作、行為放縱,給人以妖艷的感覺。 這種未表現出來的內在品質被表現出來這種本應屬於她成熟後才有的品質,給人以可愛、獨特的感覺,這就是一種萌。 在她年幼時展現出來,也是一種萌。 總而言之,所謂萌,就是本屬於將來的美好提前表現出來,給人以對將來的美好的驚詫和期待,就像冬末萌發的第一枝樹芽,讓你看到整個春天的希望。
萌的定義
萌[moe](ad.v.)出自古漢語現為日語所用;當你看到一件讓你感到可愛到不行的人、事、物時,皆可用此字形容之。 「萌」原本的意思是「萌芽」,「萌生」的意思,有一種有春天的意識。 但是,這裹想講的萌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大概有燃(日文和萌同音,意思是「燃燒」,「燃起」)的意味。有對某些東西有執著的感覺。但如果說和燃一樣又有點不是。相對於燃?的廣義,萌所能形容的東西相對少得多。 總括來說,是一個動詞,有「狂熱」,「喜歡」,「欣賞」的意思。但用起上來又有一點不同。 萌用法是XX+萌,XX可以是人名(角色名),職業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人名+萌"即是很喜歡那個人(物)。非常喜歡的心情。這種喜歡的心情,就如草木發芽般,打從心底而來。 要提八十年代的清涼漫畫,當然要提《福星小子》。女主角拉姆破天荒以泳衣鬼女的造型出現,而且不是偶一為之的造型,而是固定的基本造型。在當時來說是相當大膽的,但拉姆也僅限於泳衣造型而已,並未發展到今天「什麼也要露」一般低俗,本質上還是不涉及色情、很健康的性感。 八十年代美少女作品興起,於是就出現一些如《魔物ハンタ妖子》、《A子計劃》一類會灑灑鹽花的作品。由於電視尺度沒有今天那麼放鬆,《福星小子》那種程度已算是底線,所以這些灑鹽花的作品都在新興的銷售平台——OVA上推出。由於OVA的限制較少,於是一些重H口味的色情作品也大量在這平台推出。美少女作品難免受到影響,尺度也變寬,以前不敢出現的露點鏡頭也可以堂而皇之出現了。再加上OVA是要觀眾真金白銀付錢買的,為了取悅觀眾而加入適量的鹽花也是必然的事。 萌
由於『萌』是一個完全嶄新的詞語,而其概念成型也只有區區十年左右的歷史,因此『萌』的定義、詞義都未完全定型,而詞性也是參考同音字『燃え』的應用方式。 先談詞性問題。不管是說『燃』還是『萌』,もえる(燃える / 萌える)都是動詞,而もえ(燃え / 萌え)則是動詞和形容詞。日語文法我管不了(笑),所以談一下中文的用法。由於中文的方塊字特性,不像日文在字後加一個『る』就能改變詞性,因此在華文圈裡『萌』這字已經完全是失控,什麼詞性都有。當名詞用,是在說『萌』這種概念;當動詞用,如『我萌小櫻』,就是說『小櫻這角色令我萌起來』;當形容詞用,如『麻幌很萌』,也同樣是說『麻幌這角色令我萌起來』。 筆者不敢說這樣詞性混亂,是否一件好事。但由此也證明了,『萌』這名詞的詞性仍然未定性,仍然是充滿生命力的一個名詞。而新興語言的詞性問題已屬於語言學的范疇,在此筆者也不敢胡亂詮釋,所以在此處就打住了。 至於『萌』的定義,也由於它的概念仍然在發展中,所以也很難下一個完整的定義。基本上,萌一定是美少女,一般而言都是日式的大眼風格。而在這之上再加入萌元素,如女僕、天然呆、眼鏡、關西腔、蘿莉等等,就會成為一個萌系的女角。舉例的話就是車仔面,面餅是不可或許的,而在這之上就加上不同的配菜,如魚蛋、豬皮、蘿卜。可愛的美女就是面餅,而各種萌元素就是配菜。當然,有萌的元素不一定萌,還要看這些元素的結合是否准確、配合。沒有放面餅,但給你一碟白飯,就算加入了魚蛋、豬皮、蘿卜也好,它永遠都不是車仔面。因此美少女 / 少年本身,是在『萌』里不可缺失的重要部份,否則加入再多的萌元素也是徒然。所以從某程度上來看,設計一個萌系角色,並將她的萌元素發揮出來,也是一門相當復雜的學問。 現時萌元素的系統整理已相當完善,甚至到了『照單執葯』的程度。赤松健在『萌』概念方面確是有一手,看一下《魔法老師》,即使撇除了布景板,三十個女學生中仍然有十多個完全可供發揮的萌系角色,而且當中是沒什麼重疊的部份。這有賴於萌概念的系統化,和赤松健對萌的掌握,由此可見萌的千變萬化。 萌的本質是『妄想』。這跟ACG的本質是一脈相承的。因為現實里很難找,於是就在二次元里找,這也是御宅里特別多2DC(二次元情結者)的原因。現實中有妹妹的,九成不會是妹控;反之,沒姊姊的才會成為姊控。在都市長大的人,有多少個還有所謂『青梅竹馬』、『義妹』?所以幼馴染和義妹才會是王道中的王道,因為想像才是最美好的。這也是為什麼,當《下級生2》的女主角不是處女的時候,玩家們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彈。現實中要面對的痛苦,哪可能萌得起來啊?
萌的屬性
身體特徵: 貧乳居多、面相可愛 頭部:貓耳(獸耳)、形狀特別的帽子、大大的蝴蝶結等
發式:呆毛、馬尾辮、雙馬尾、卷發、短發、劉海、長發 發色:金發、黑發、銀發、紅發、藍發、綠發、紫發、棕發、粉發 眼睛:片目(單眼)、雙色瞳、眼鏡、眯眼、貓眼、聳拉眼等 表徵:長身、白化、淚痣 表情:虎牙╱犬齒(八重齒)、貓嘴 肢體:長腿 性格:傲慢(高飛車╱勝氣)、氣弱、冒失娘(ドジっ娘)、傲嬌(ツンデレ)(從看扁對方發展到會萌生感情)、天然呆(天然ボケ)、裝嬌(ぶりっ子)、仆娘(以ボク自稱的少女)、嬌蠻(某種程度上是傲嬌的進化)、女王(領導並有壓迫感)、元氣(精力充沛)、腹黑(心裡有很多計謀,但是不會害人。)、病嬌(ヤンデレ)、健氣、神經質、三無(很少說話,往往講話聲音低) 種族:魔女、精靈、機器人、玩偶(人形)、狼人(獸人)、吸血鬼、小惡魔(惡魔)、使魔、等 年齡:蘿莉(女童或少女)、正太(男童或少年)、御姐、女王、兄貴、幼女、熟女等 興趣:喜歡收集、很會吃、喜歡機械、機械白痴、變身、咒術等 口語:無口(沉默)、毒舌(惡言)、腔調、口頭禪(口癖)、關西腔、變聲等 萌屬性大集合 服飾: 制服、哥特蘿莉、女僕服(メイド服)、巫女服、浴衣、晚禮服、喪服等 頭部:眼鏡、眼罩(眼帶:單眼眼罩)、頭帶、耳機等 身軀:嬌小 下著:短褲(半ズボン)、低腰褲、單車褲(スパッツ)、低衩內褲(ローレグ)等。 腿部:サイハイソックス、及膝襪╱過膝長襪(ニーソックス)、絲襪等。 飾物:綳帶、絲帶、手飾、環、紋身帽子等; 另外還有校園泳裝(スクール水著,依日語簡稱有直譯作史庫水)、布魯馬(ブルマー,女生用運動三角褲)、水手服三項被合稱為三神器的服飾; 過膝長襪與短裙之間無法遮蔽的大腿部分,被稱之為絕對領域(最早的絕對領域一詞源自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AT力場(Absolute Terror Field),直譯為絕對領域場。「絕對領域指的就是任何人心裡的心理屏障」這就是所謂的心之壁。和這里所說的絕對領域有區別)。 人際關系:契約、大和撫子,青梅竹馬(幼馴染)、(偽、准、真人妻),(血緣、結拜、繼)兄弟姐妹、下仆、室友、鄰居、主人、世仇、冤家等 職業、社會地位:學生、老師、護士、美少女、巫女、女僕、魔法少女、眼鏡娘、委員長、科學家、勇者、魔女、千金小姐、修女等 身世:病弱、天涯孤獨、王、惟我獨尊等 戀愛關系: BL 、GL 、後宮、三角關系、世代戀等 擬人化(美少女)、萌擬人化、人外之萌:兵器娘、獸人正太、獸人蘿莉、白化、黑化 詞性使用相對靈活,也可以萌某件事物或物品。
萌的範例
1 傲嬌 指在不同環境條件下,會從『ツンツン(蠻橫、任性)』變成『デレデレ(害羞、體貼)』的特質。 中文一般是稱為『傲嬌』(不過還有嬌蠻、外冷內熱、……等不同的譯法)。新興起一種稱呼為「蹭得累」,即為直接日語音譯,同時也表現出了「傲嬌」的特色。如幸運星里的鏡 灼眼的夏娜里的夏娜 零之使魔里的露易絲 2 腹黑 城府深,陰險日文詞彙 如字面意思 一肚子壞水 萌
一般指那些平時會溫和的微笑 但轉身就給你一刀的人... 比如 《死亡筆記》里的夜神月 《櫻蘭高校host部》鳳靜夜 《反逆的魯路修》里的魯路修 3 病嬌 亦譯黑嬌。是人物性格的形容詞之一,是由病態(病み)和嬌羞(デレ)兩詞所構成的合成語,廣義的解釋是人物處於精神疾病的狀態下和其他人發展出愛情的樣子。另一方面,狹義的解釋是在對異性持有好感處於嬌羞的狀態下得到精神疾病的樣子。 4 病弱 體弱屬性,所以吸引人疼愛,如幸運星泉此方的妹妹小早川(貌似我沒寫錯名字吧) 5 女王 動漫里的意思是,那種鞭子型的人物(不全對),或者是強勢的壓制型女性。比如怪物王女的主角:姬。 6 嬌羞 和字面意思一樣,愛害羞。 7 元氣 充滿活力,精神煥發,一般是運動型,如龍虎鬥里的櫛枝實乃梨 8 弱氣 同病弱 9 吐槽 這個詞……意思是在對方(同伴、朋友、親人都可)面前,不配合對方,有意不順著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說話。在同伴或朋友說場面話或大話的時候,故意說實話,揭穿場面話或大話,不給同伴或朋友任何面子。不過在很多時候,帶有相當的戲謔和玩笑的成份。最接近的詞語就是抬杠(但是不準確)。興起貌似是由吐槽大神阿虛開始的(涼宮春日的憂郁),最近的《家庭教師》也是以吐槽為賣點之一?的廣受腐女追捧的作品。 10 三無 無口無心無表情,即通「N」型(長門有希的長門姓:Nagato),長門有希(涼宮春日的憂郁) 11 冰山 外表冰冷,對人不親近,不牽扯內心。 12 天然呆 一般指性格上比較迷糊 比較遲鈍的女性 也是一種萌屬性比如《Lucky Star》里的柊司,就這特徵
萌的現狀
萌其實是可以計算的算式。萌元素的種類很多,而這些萌元素並不需計算,也可以出現在不同的作品 風見瑞穗
中。也許某部作品的女角,並沒有經過萌的計算,但她一樣可以萌。但以萌系作品來說,萌卻往往是經過計算的。 萌系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將萌元素計算後,集中於少部份角色上。這些萌元素本身可以是常見的,但要如此集中地出現於同一個角色上,就是人設時計算的結果。舉個例,《拜託了,老師》的風見瑞穗就是典型經過萌的計算的角色:人妻、御姊、老師、外星人。完美的計算下才能產生完美的萌角色,才能吸引最多的受眾。就如前面所說,萌的本質是帶有非現實的妄想成份,就是因為現實里找不到完美,才會在二次元里找。而『萌』就是找尋心目中完美的女孩的一種表現而已。 只是,萌的千變萬化,是開始還是結束?隨著『萌元素』愈來愈系統化,也代表著『萌』的活力正在衰退。事實上,當萌系作品愈來愈多,但新的元素愈來愈少的時候,就代表萌已愈來愈走入窄巷。組合可以千變萬化,但元素本身卻沒有新的發展。換句話說,現在玩的萌元素已開始老調重彈,只不過是利用不同的配搭來製作一點新鮮感而已。 萌的流派基本上已經定下來,而ACG經常玩的也主要環繞這些王道題材,只是用配菜的轉換來區分而已。一般而言,萌的元素可分成以下數類: 身份 例如青梅竹馬(To Heart 神岸明)、魔女(反叛的魯魯修 C.C)、女僕(魔力女管家 麻幌)、老師(Happy Lesson 一文字睦月)、義妹(D.C.da capo 朝倉音夢)朝倉音夢(11張)、巫女(神無月巫女 姬子)、妖精(羅得島戰記 蒂德)、機械人(To Heart 瑪露琪)、學生(LUCKY☆STAR 泉此方)、幼女/蘿莉(草莓棉花糖 松岡美羽)御姐(BLEACH 四楓院夜一)等 外表特徵 外觀又可以分服裝和身體,例如貓耳(Di Gi Charat 數碼子)、水手制服(全金屬狂潮 泰莎)、眼鏡娘(草莓100% 東城)、貧乳(零之使魔 露易絲)、機械女(人型電腦天使心 嘰)、女僕(機械女僕 阿唯)、女巫(犬夜叉 桔梗)等 性格 例如傲嬌(夏娜,三千院凪,逢坂大河,路易斯)、害羞(君望 涼宮遙)、女王(名偵探柯南 灰原哀)、天然呆(School Rumble 天滿)、溫柔(青出於藍 櫻庭葵)、火爆(全金屬狂潮 千鳥可奈)、嬌蠻(染紅的街道 凌小路華戀)腹黑(反叛的魯路修 C.C)、多變(灼眼的夏娜 夏娜)、治癒(clannad 宮澤有紀寧)等 語言 例如無口(機動戰艦 星野琉璃)、關西腔(櫻大戰 李紅蘭)、口癖(Keroro軍曹 摩亞公主)、毒舌(薔薇少女 翠星石)、御宅口吻(LUCKY☆STAR 泉此方)等 行為 例如每朝叫主角起床上課(To Heart 神岸明)、愛抱小熊玩具(反叛的魯魯修 C.C)校門等放學(心跳回憶 藤崎詩織)、愛心便當(心跳回憶 虹野沙希)、暴力(全金屬狂潮 千鳥要)、愛跌倒(全金屬狂潮 泰莎)、穿越時空(犬夜叉 日暮戈微)、御宅(LUCKY STAR 泉此方)等 當然,萌元素絕對不止這么少。也有一種是聲優萌,是A和G專有的,簡單而言就是利用聲優本身來作為萌的元素。比較典型的就是釘宮理惠和水樹奈奈。 有些萌元素可以單獨使用,有些則要混用才有最好效果。像『每朝叫主角起床上課』,就必須配合『青梅竹馬』或『義妹』,例如《To Heart》神岸明、《同級生》鳴澤唯。『毒舌』與『傲嬌』混用,如《薔薇少女》翠星石;『關西腔』與『口癖』合用,如《櫻花大戰》李紅蘭;『千金小姐』與『口不對心』並用,如《School Rumble》澤近愛理。 但配搭的王道愈多,就代表愈來愈公式化。公式化代表活力開始衰退,因為一切都有公式的話,創新精神就會減少,玩的手法也會愈來愈窄。萌派作家都知道路愈走愈窄,都嘗試從其他東西入手,去找新的元素。但萌系作品不斷推出,而新元素卻沒有隨著比例增加,使萌系角色愈來愈易出現重疊。有些作家為了避免此情形,就將角色由兩種萌元素組合,變成三種、四種。但過猶不及,過多的萌元素會使讀者變得過濫,尤其女角一多的話,『濫萌』的感覺就更強烈。 有一些作家會利用其他東西去包裝,讓老調重彈的萌元素,『看起來』有新的元素。例如軍服並不會讓人萌,但讓一班萌系女角穿上就會有新鮮感。一隻羊、一個西瓜本身並不會令人想到萌(貓是例外的,因為貓屬性屬萌元素一種),但把它擬人化了,加入傳統的萌元素,就看似有新的元素加入,但本質上其實都是老調重彈的。 當然,元素本身是百搭的,就算隨便混用都有效果。有時候,明明是有沖突的屬性,都可以有特別的效果。如《老師的時間》的童顏老師美佳,就是蘿莉 + 老師屬性;《這是我的主人》的澤渡泉,就是女僕 + 暴力女屬性;《Happy Lesson》的九龍長月,就是女扮男裝 + 旗袍屬性;《R.O.D》的讀子,就是御姊 + 天然呆屬性。配搭本身很大膽,於是就有新鮮感,反而因此而爆出冷門來。所以要讓『萌』繼續發展,創新的大膽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但不管萌本身是否在走進窄巷,受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受眾本身並不介意老調重彈的話,萌本身有沒有變化都是小問題了。
萌的發展
萌元素本身是中性的。它跟劇本的深度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排斥,就算一套作品的女角很萌,也不代表劇本一定就脆弱。2005年第一季播出的《Air》便是一個好例子,而其原作游戲的劇情,更得到極多的玩家所肯定。 但無可否認的,賣萌的作品本身,劇情一般都很薄弱。尤其當愈來愈多受眾只關心角色萌不萌的時候,ACG製作者根本不會再理會劇情,只推出一堆萌女角組成一個故事,然後就可以推出了。當連供與求兩方都如此的時候,內容薄弱的萌系作品自然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也因為萌系作品這種只為賺錢的風氣太盛,對真正認真的ACG製作者而言也是一種壓力。如果自己的作品有萌的元素,會否吸引到一批喜歡萌的受眾?但相對而言也必須考慮,會否因此而令原本不打算看萌的受眾感到反感而離去?尤其當『萌=劇本爛』的概念變得根深柢固的時候,這種二元性的思考就會愈益強烈。於是,原本不賣萌的作品,會更加不賣萌。他們會盡量迴避萌的元素,使作品沒有萌的色彩。尤其當萌愈來愈系統化時,要迴避就更容易。 反過來說,對原本就賣萌的作家而言,會更加熱衷於此。最低限度,也要在大家感到厭倦前先賺夠了錢。反正受眾喜歡的東西很容易看得出來,只要某一天某種元素突然跑出來,就跑過去一起跟風就好。於是,就會慢慢出現了『萌者愈萌,非萌者愈不萌』的兩極化現像,一班是完全追逐潮流的,另一班是完全迴避潮流的。 當然,中間路線也不是沒有的。但這是否代表兩邊通吃了?萌系作品易賺錢,於是原本與萌格格不入的作品也來玩萌了。明明是硬派作品的,卻跑來參一腳萌系元素,像大熱的《真.三國無雙》就是好例子。誰會想到,今天的《三國無雙》最重視的竟然是女角?女角的特性,由蘿莉、乙女、才女、人妻都有,萌的味道與原本陽剛的戰場愈益格格不入。對萌的受眾而言,為什麼不玩一套Gal Game而去玩一個戰爭游戲?對原本想玩一些陽剛氣息的人而言,愈來愈多的萌系女角又是否讓他們感到無力?也許這種策略能取悅一些受眾,但對不論是追求萌還是非萌的受眾而言,這也只是一個兩邊不討好的作品而已。 『萌』本身不能構成一套作品。作品仍然是依靠人物、故事等元素來組成。『萌』只是一種調味料,如果一套作品本身就有一個好劇本、好人設,加入『萌』反而會更加完善,並不會因此而減低它的價值。但如果單靠『萌』就想吃飯的話,在萌元素發展減緩的情況下,受眾總有一天會離棄這種沒有基礎的作品。調味料可以令一碟菜更好吃,但調幅料本身並不能成為真正的美食的。
❽ 動漫「萌元素」如何簡單的理解
可愛的東西都很萌 ..但萌的東西並一定可愛
萌其實是一種心情 你看到那樣事情會熱血沸騰 產生無限美好的感覺 你就可以稱它好萌啊=_=
❾ 那些動漫人物算萌的呢
身份
例如青梅竹馬(To Heart 神岸明)、魔女(反叛的魯魯修 C.C)、女僕(魔力女管家 麻幌)、老師(Happy Lesson 一文字睦月)、義妹(D.C.da capo 朝倉音夢)、巫女(神無月巫女 姬子)、妖精(羅得島戰記 蒂德)、機械人(To Heart 瑪露琪)、學生(LUCKY☆STAR 泉此方)、幼女(草莓棉花糖 松岡美羽)等
外表特徵
外觀又可以分服裝和身體,例如貓耳(Di Gi Charat 數碼子)、水手制服(全金屬狂潮 泰莎)、眼鏡娘(草莓100% 東城)、貧乳(幸運星 泉此方)、機械女(人型電腦天使心 唧)、女僕(機械女僕 阿唯)、女巫(犬夜叉 桔梗)等
性格
例如傲嬌(LUCKY☆STAR 柊鏡)、害羞(君望 涼宮遙)、天然呆(School Rumble 天滿)、溫柔(青出於藍 櫻庭葵)、火爆(全金屬狂潮 千鳥可奈)、嬌蠻(零之使魔 露依斯)腹黑(反叛的魯魯修 C.C)等
語言
例如無口(機動戰艦 星野琉璃)、關西腔(櫻大戰 李紅蘭)、口癖(Keroro軍曹 摩亞公主)、毒舌(Rozen Maiden 翠星石)、御宅口吻(LUCKY☆STAR 泉此方)、冷笑話(名偵探柯南 灰原哀)等
行為
例如每朝叫主角起床上課(To Heart 神岸明)、愛抱小熊玩具(反叛的魯魯修 C.C)校門等放學(心跳回憶 藤崎詩織)、愛心便當(心跳回憶 虹野沙希)、暴力(全金屬狂潮 千鳥要)、愛跌倒(全金屬狂潮 泰莎)、穿越時空(犬夜叉 日暮戈微)、御宅(LUCKY STAR 泉此方)等
當然,萌元素絕對不止這么少。也有一種是聲優萌,是A和G專有的,簡單而言就是利用聲優本身來作為萌的元素。比較典型的就是釘宮理惠和林原惠。
有些萌元素可以單獨使用,有些則要混用才有最好效果。像『每朝叫主角起床上課』,就必須配合『青梅竹馬』或『義妹』,例如《To Heart》神岸明、《同級生》鳴澤唯。『毒舌』與『傲嬌』混用,如《薔薇少女》翠星石;『關西腔』與『口癖』合用,如《櫻大戰》李紅蘭;『千金小姐』與『口不對心』並用,如《School Rumble》澤近愛理。
但配搭的王道愈多,就代表愈來愈公式化。公式化代表活力開始衰退,因為一切都有公式的話,創新精神就會減少,玩的手法也會愈來愈窄。萌派作家都知道路愈走愈窄,都嘗試從其他東西入手,去找新的元素。但萌系作品不斷推出,而新元素卻沒有隨著比例增加,使萌系角色愈來愈易出現重疊。有些作家為了避免此情形,就將角色由兩種萌元素組合,變成三種、四種。但過猶不及,過多的萌元素會使讀者變得過濫,尤其女角一多的話,『濫萌』的感覺就更強烈。
有一些作家會利用其他東西去包裝,讓老調重彈的萌元素,『看起來』有新的元素。例如軍服並不會讓人萌,但讓一班萌系女角穿上就會有新鮮感。一隻羊、一個西瓜本身並不會令人想到萌(貓是例外的,因為貓屬性屬萌元素一種),但把它擬人化了,加入傳統的萌元素,就看似有新的元素加入,但本質上其實都是老調重彈的。
當然,元素本身是百搭的,就算隨便混用都有效果。有時候,明明是有沖突的屬性,都可以有特別的效果。如《老師的時間》的童顏老師美佳,就是蘿莉 + 老師屬性;《這是我的主人》的澤渡泉,就是女僕 + 暴力女屬性;《Happy Lesson》的九龍長月,就是女扮男裝 + 旗袍屬性;《R.O.D》的讀子,就是御姊 + 天然呆屬性。配搭本身很大膽,於是就有新鮮感,反而因此而爆出冷門來。所以要讓『萌』繼續發展,創新的大膽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但不管萌本身是否在走進窄巷,受眾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受眾本身並不介意老調重彈的話,萌本身有沒有變化都是小問題了。
全「萌」屬性一覽表
身體特徵:
頭部:貓耳(獸耳)、形狀特別的帽子、大大的蝴蝶結等
發式:呆毛、馬尾辮、雙馬尾、卷發、短發、劉海、長發
發色:金發、黑發、銀發、炎發、藍發、綠發、紅發、紫發
眼睛:片目(單眼)、雙色瞳、眼鏡、眯眼、貓眼、聳拉眼等
表徵:長身、白化、淚痣
表情:虎牙╱犬齒(八重齒)、貓嘴
肢體:長腿、雌雄同體
性格:傲慢(高飛車╱勝氣)、氣弱、冒失娘(ドジっ娘)、傲嬌(ツンデレ)(從看扁對方發展到會萌生感情)、天然呆(天然ボケ)、裝嬌(ぶりっ子)、仆娘(以ボク自稱的少女)、嬌蠻(某種程度上是傲嬌的進化)、女王(領導並有壓迫感)、元氣(精力充沛)、腹黑(毒舌毒心)、病嬌(ヤンデレ)、健氣、神經質
種族:魔女、精靈、機器人、玩偶(人形)、狼人(獸人)、吸血鬼、小惡魔(惡魔)、使魔、等
年齡:蘿莉(女童或少女)、正太(男童或少年)、御姐、女王、兄貴、幼女、熟女等
興趣:喜歡收集、很會吃、喜歡機械、機械白痴、變身、咒術等
口語:無口(沉默)、毒舌(惡言)、腔調、口頭禪(口癖)、關西腔、變聲等
萌屬性大集合
服飾:
頭部:眼鏡、眼罩(眼帶:單眼眼罩)、頭帶、耳機等
身軀:制服、哥特蘿莉、女僕服(メイド服)、巫女服、浴衣、晚禮服、喪服等
下著:短褲(半ズボン)、低腰褲、單車褲(スパッツ)、低衩內褲(ローレグ)等。
腿部:サイハイソックス、及膝襪╱過膝長襪(ニーソックス)、絲襪等。
飾物:綳帶、絲帶、手飾、環、紋身等;
另外還有校園泳裝(スクール水著,依日語簡稱有直譯作史庫水)、布魯馬(ブルマー,女生用運動三角褲)、水手服三項被合稱為三神器的服飾;
過膝長襪與短裙之間無法遮蔽的大腿部分,被稱之為絕對領域(最早的絕對領域一詞源自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AT力場(Absolute Terror Field),直譯為絕對領域場。「絕對領域指的就是任何人心裡的心理屏障」這就是所謂的心之壁。和這里所說的絕對領域有區別)。
人際關系:契約、大和撫子,青梅竹馬(幼馴染)、(偽、准、真人妻),(血緣、結拜、繼)兄弟姐妹、下仆、室友、鄰居、主人、世仇、冤家等
職業、社會地位:學生、老師、護士、美少女、巫女、女僕、魔法少女、眼鏡娘、委員長、科學家、勇者、魔女、千金小姐、修女等
身世:病弱、天涯孤獨、王、惟我獨尊等
戀愛關系: BL 、GL 、後宮、三角關系、世代戀等
擬人化(美少女)、萌擬人化、人外之萌:兵器娘、獸人正太、獸人蘿莉、白化、黑化
詞性使用相對靈活,也可以萌某件事物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