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1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2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3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END
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1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2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3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4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END
旗袍的縫制工藝
1
一)款式簡介
2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3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END
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END
女旗袍打版規格
成品規格:160/86
衣長:60,胸圍:94(加放常量),肩寬:39,領圍:38,肩寬:24(這些數據根據實際情況來)
外形概述前,後均片有公主分割線, 省前面中間開襟釘紐扣6粒. 側縫腰節處收腰.,袖口壓2.5---3厘米的貼邊.
制圖公式 前片: 前中線 首先畫出的基礎直線
上平線 垂直於前中線
下平線 按衣長規格平行於上平線
止口線 取1.5厘米,由前中線量進
袖籠深線@/10+胸圍/10-1厘米(包含橫胸省)
腰節線 @/4
橫領寬 2領圍/10-0.5
直領深 2領圍/10+1(也可加深1厘米)
肩寬 肩寬/2-0.2
肩斜 22度
胸圍大 胸圍/4+0.5
胸寬 1.5胸圍/10+3
腰節收1.5厘米
下擺大1.5厘米
起翹1.5厘米
前腰省大2.7厘米
橫胸省 2.8厘米
胸高點 胸高:@/10+胸圍/10+1
胸距 :胸圍/10
延長上平線,袖籠深線,腰節線,下平線衣長降低0.7
橫領寬:2領圍/10-0.4
直領深:橫/3
肩寬:肩寬/2+0.3
肩斜:20度
胸圍大:胸圍/4-0.5
背寬:1.5
胸圍/10+3.5
腰節收1.5厘米,
下擺放1.5厘米,後側縫起翹1.5厘米,後中起翹 0.7厘米.
後腰省大3.3
備注:收省的大小可根據人體胸腰差和穿著的習慣進行適當的分配及調整
短袖制圖公式
先量取前,後袖肥的長度
上平線 下平線
袖中線: 袖長袖山高:袖肥/4+(3--4厘米)
袖肥大:前袖肥大=前袖肥-1(斜量)
後袖肥大=後袖肥-0.5(斜量)
袖口大:比總袖肥大兩邊各小2---3厘米.
如果覺得好的話請採納中國飾品網吧
㈡ 旗袍的製作過程
旗袍的製作過程詳解
http://www.cgrealm.cn/forum/view_8548,1.html
可以看到
再有書的購買
http://dggc.welan.com/c2752_1_2
㈢ 中國旗袍製作工藝
旗袍——被稱為近代中國婦女「國服」。旗袍屬於上下連屬的衣服,基本要素為立領、窄袖、收腰、胸褶、下擺開衩、盤紐,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一度是中國婦女最主要的服裝。
旗袍原為滿族服裝,是滿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著的服飾,通常與長褲相配穿著,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風格。1644年滿族入關,滿族旗袍的許多元素漸為漢族婦女接受,遂發展成為專屬婦女的日常服飾。
旗袍製作工藝如下:
(一)檢查裁片 在縫制前對面、里的裁片逐一檢查質量和數量,並依次放整齊。
(二)做縫制標記 可根據面料狀況及部位,選用做標記的方法:線丁、粉印、眼刀、針眼。
1.前片
省位、腰節位、開衩位、裝領缺口、紐扣位、裝拉鏈位、下擺貼邊。
2.後片
省位、腰節位、開衩位、裝拉鏈位、下擺貼邊。
3.袖片
袖口貼邊、袖山對位點。
(三)緝、燙省
1.緝省按縫制標記緝省,盡量與人體體型相吻合。
2.燙省高檔面料精加工省縫不燙倒,要從中間分燙,省尖不歪斜。中低檔面料省縫倒向中縫線。胸部燙出胖勢,腰節位拔開,使省縫平服不起吊。並針對面料特性選擇溫度,以及干燙或濕燙)。
(四)歸拔衣片
由於傳統旗袍結構線的特點。僅靠擺縫及收省難以達到合體目的,應通過歸拔工藝進一步造型,使衣片盡量與體型特徵相吻合。但是,由於面料原因有些面料歸拔效果不明顯,甚至有些面料耐熱性差不宜歸拔。
1.歸拔前衣片
(1)歸拔胸部及腹部。在乳峰點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胸部,使胸部隆起。如果腹部略有隆起,也可斜向拉拔。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前腰部,使前片中線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前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3)歸拔肩縫部位。拔開前肩縫,使肩縫自然朝前彎曲,符合人體特徵。
2.歸拔後衣片
(1)歸拔背部及臀部。在背部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背部,使背部隆起。臀部位置斜向拉拔,拔開臀部,使臀部隆起。在以上部位拉拔的同時歸攏後腰部,使後片中線也呈曲線形。
(2)歸拔擺縫。擺縫腰節拔開,歸到腰節處,擺縫臀部歸攏,使後身腰部均勻地吸進,臀部均勻隆起。
(3)歸拔肩縫部位。歸攏後肩縫滿足凸出的肩胛部位的需要,也可以採用收肩省的方法來解決。
(4)歸拔袖窿部位。後袖窿弧線處稍作歸攏,使袖窿圓順不還口。
(五)敷牽帶
牽帶選用薄型有紡直絲黏合襯,寬1.2 cm左右,粘貼時凈縫居中,敷牽帶的松緊要符合歸拔要求。
(1)敷前片牽帶。前片牽帶敷在開襟一邊,開襟上口是斜絲綹容易還口,所以敷牽帶。開襟擺縫處從袖窿開始沿擺縫粘到拉鏈位以下1.2 cm處。
(2)敷後片牽帶。後片牽帶敷在擺縫處,從袖窿開始粘貼到開衩口,胸部及臀部牽帶略緊。
(六)滾邊
由於當前旗袍製作工藝不盡相同,因此不同部位的要求也不相同,其製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用暗線滾邊(傳統手工工藝,現在已不多用)
方法一:有夾里部位的毛縫滾邊
(1)將衣片毛縫折光,開衩處剪一眼刀至凈粉0.1 cm處。
(2)滾條與衣片正面相對,緝線0.4~0.5 cm。
(3)將滾條翻轉、翻足。
(4)將滾條包轉、包足。
(5)將滾條反面與大身繰牢,但不能繰到正面。
(6)將夾里蓋過繰線與滾條繰牢(該工序在復夾里中完成)。
方法二:無夾里部位的毛縫滾邊
(1)折轉衣片毛縫與緝滾條同方法一。
(2)衣片毛縫沿縫頭翻轉,翻足;滾條毛縫按滾邊寬度折光。
(3)將折光後的滾條包轉,包足。
(4)將滾條反面與大身繰牢,但不能繰到正面。
方法一、二的特點是:滾邊飽滿、完整、針跡無外露。
方法三:凈縫滾邊
注意:若面料易脫絲不要選擇該法滾邊。
特點:平薄、完整、細膩。
方法四:轉角處的凈縫滾邊
(1)滾條緝到轉角處應先折轉後緝線。注意應向擺縫方向折轉,不應向底邊方向折轉。
(2)將滾條翻轉、包足到反面。
2.用明線滾邊(機縫法)
一般滾邊部位為凈縫(現在該法採用較多)。
特點:速度快、效率高。
3.細鑲滾
(1)滾條邊折光。
(2)將滾條折光邊與衣片折光邊放齊,緝0.2 cm左右,使滾邊飽滿,呈圓形。
(3)將滾條翻轉、包足後,正面在漏落縫中用拱止口的針法將滾條固定。
特點:滾條特別窄,在0.2 cm左右,具有纖秀美。
4.滾嵌線(外嵌圓嵌法)
教材 第一章介紹外嵌線製作方法中,將嵌條內襯有線繩,因而呈圓形。
特點:嵌線窄,0.2 cm左右,線條舒展、飽滿、纖秀。因全部採用機縫法,所以效率高(現在採用較多)。
以上幾種滾邊方法可根據面料風格、厚薄、及審美特點合理選擇。
(七)合肩縫,裝袖
1.合肩縫
將前、後衣片正面相對,前片放上層,肩縫對齊,緝線0.8~1 cm,後肩縫靠近頸肩點1/3處略有吃勢。緝好後根據面料的厚薄燙分縫或倒縫。注意不得拉還肩縫。
2.裝袖
(1)袖口滾邊。方法與擺縫開衩處相同。
(2)抽袖山吃勢。方法同女襯衫。
(3)裝袖。方法同女襯衫。
(八)做夾里
1.夾里收省,合肩縫,裝袖夾里
將夾里省緝好,縫合肩縫夾里,再裝袖夾里。分別燙倒縫,省縫倒向中縫,肩縫向後身坐倒,燙平。
2.繰(或緝)下擺貼邊
將前後夾里擺縫對齊,底邊縫頭折光,用手針將夾里下擺貼邊繰牢,針距0.3 cm,或用機縫將下擺貼邊緝牢。夾里下擺比衣片下擺短1 cm。
(九)復夾里
1.復小襟夾里
小襟衣片與夾里正面相對,肩縫、領口比齊、放平,沿領口下端緝至小襟下口,然後將正面翻出燙平。若無夾里,小襟下口加貼邊。貼邊與衣片正面相疊,按所留縫份緝縫,貼邊略松,貼邊扣轉,翻正,拐角方正,坐進0.1 cm燙平,貼邊反面用手針繰牢。
2.復前片夾里
將大襟衣片與夾里反面相對,夾里在上,肩縫及開衩處眼刀對齊,擺平。將夾里大襟處及左右擺縫開衩處縫頭折光,蓋過滾邊緝線,手工繰牢,針距0.3 cm。若無夾里,大襟開襟部位加貼邊或滾邊。
3.復後片夾里
方法與復前片夾里相同。注意後片夾里擺縫開衩處留1 cm縫頭不繰牢。
(十)合擺縫、袖縫
1.合緝擺縫、袖縫
方法一:將前衣片套入後衣片中,前後衣片分別正面相對,反面向外,縫頭對齊,沿凈縫緝線。裝拉鏈一邊緝至拉鏈封口處。縫好後將衣片翻出,縫頭向後片坐倒。注意麵子、里子前後順序要放正確。
方法二:面子、里子分別緝縫,面子分縫,里子坐倒縫。
2.繰袖口夾里
將袖口夾里折光,蓋過滾邊緝線,繰牢。袖口縫合處將後袖縫頭修掉0.4 cm左右,用前袖縫折轉、包光、繰牢。
(十一)做領,裝領
1.做領面
(1)將凈領襯燙在領面的反面。
(2)將領面上口沿襯邊沿包轉。
(3)將滾條緝在領面上口,包轉、繰牢,並做好裝領對位標記。
2.裝領
(1)裝領面。領面與領口正面相對,領面在上,從左襟開始起針沿領襯下沿緝線。注意領子兩端要上足,各對位點准確,線條順直,左右對稱。
(2)裝領里。首先檢查領面裝好後領圈是否圓順、平服,若不圓順應及時修正,修正後復領里。將領里縫頭折光,復在領面反面繰牢。注意領里略緊於面子。
(十二)裝拉鏈
1.裝拉鏈
先將拉鏈裝在大襟衣片上,距大襟下端扣位5 cm左右(不裝該扣,可不留其距離)。注意裝後身拉鏈時,應把拉鏈夾在後片與小襟中間。裝配方法可參考裙裝隱形拉鏈方法。
2.繰夾里
把夾里毛縫扣光復上,蓋過緝線繰牢。
㈣ 旗袍滾邊如何製作啊
這個我教你吧,(*^__^*) 嘻嘻……我們天天做這個呢。
滾邊工藝,有很多種方法的,這個要根據你需要的效果來做。
1、滾條製作。
1)顏色。
配色是個大學問,對於我這個設計師來說,配色是第一位的。可以雅緻。也可以撞色。可以遵循傳統,可以打破傳統。關鍵看你想要什麼樣的效果。
2)上漿。
老師傅做滾條(我是指專業做旗袍的老師傅,比如我O(∩_∩)O~),一般都會對滾條布縮水,然後刮漿。而拒絕使用各種粘合襯。為啥呢,因為考慮到了後期的穿著和效果。這是專業旗袍的一部分。可惜,現在這樣做的旗袍太少了。因為太麻煩。
3)斜裁。
45°角斜裁,必須滴。因為布條的拉扯力。緯絲有彈力,一拉變形,所以放棄。經絲,沒有彈力,不利於滾邊邊緣線的塑造(否則太僵硬),所以,45°是兩者的結合,最好的滾條角度最好的拉伸力。
4)寬度。
裁剪多寬,要根據你需要的滾邊的成型效果來定的。
如果是成型滾邊寬度在0.5cm,那麼你的滾條應該在2.2-2.5,這個要看滾條的厚度和彈力來定。做之前,可以多試驗幾次看看效果。
2、滾邊工藝。分為機縫、手縫。
機縫的也可以做到表面沒有明線,但是不好的地方在於,機縫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拉扯滾條和大身布,不能保證滾邊的松緊。如果一旦有松有緊,那滾邊最後就不好看(有的地方會皺巴巴的)。
建議手縫。但是很多商家為了追求速度,一般第一道縫紉線還是採用機器縫紉,最後一道線採用手縫。這樣的縫紉方法是目前好一點的旗袍比較常用的,但是本人並不認同,貌似多少有點掩耳盜鈴的味道。
最好的旗袍,滾邊所有的縫紉線全部是手縫的,因為手縫過程中,可以適當調整滾條的松緊程度,這樣滾出來的邊,才粗細均勻,不會有起伏褶皺。
你看看先看看下面的這個圖片,如果有不懂的再私信我吧。
㈤ 請問哪位高人有旗袍的製作過程視頻或步驟講解,具體一點,麻煩發到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
簡單點的會聲會影,網上有很多免費的
專業的有Premire 直接需要可以淘寶「酷樂追隨」店購買注冊版
㈥ 想要學習製作旗袍的手藝,在哪裡可以學
當下流行款式旗袍的樣式很多,范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當下流行的幾種款式:
袖口――長袖、短袖、無袖三種,夏季穿旗袍較為常見,建議肩膀有肉的女士選擇短袖旗袍,可以遮蓋肩部的瑕疵。
領子――高領、低領、無領,高領旗袍能展現女性的莊重典雅,但不適合脖子短的女士,脖子較短的人選擇低領或無領的旗袍更顯嬌媚。
材質――棉布、絲綢、錦緞等,目前又有真絲雙縐、絹紡、電力紡、杭羅等真絲織品。
花色――花色變化是旗袍最為常見的變化,或淡淡的粉,或復古的格子,或清新的碎花,或局部的手繪圖案,要根據個人的氣質、膚色和身材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不同的花色穿出不同的感覺。
開襟――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圓襟旗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直襟旗袍適合身材豐滿,臉型圓潤的女士,可使身材顯得修長;方襟旗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的臉型穿著。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開衩――高開衩、低開衩、無衩,賓館、酒店等要求穿特定中式工作裝的場合,女士才能穿開衩開在大腿中部以上的高開衩長旗袍,日常工作或休閑場合的旗袍開衩不要高於膝蓋上緣以上10厘米。
長至腳踝的旗袍可以充分展現女性的完美曲線,但身材嬌小的女孩只能忍痛割愛了,選擇長不及膝的款式既能顯得身材高挑,又時尚輕快。長款旗袍在宴會中常
見,它與西式晚禮服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宴會禮儀中女士以著過膝長裙為禮貌,如果想在宴會上來一個「華麗轉身」,那麼長款旗袍是最佳的選擇,但在選擇時切忌
花色過於花哨,或艷麗或淡雅的色彩配上簡單的圖案點綴會把女性的優雅展現得淋漓盡致。
許多喜歡旗袍的MM有沒有想過自己製作一件旗袍呢?會不會還在為選擇什麼樣的花色而苦惱呢?一塊上好的布料怎樣剪裁才能達到你所想要的效果呢?
㈦ 怎麼做手工旗袍
造型方法的區別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三、旗袍的裝飾工藝設計
古代旗袍和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
古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精細的手工製作,適用各種刺綉、鑲、嵌、滾等工藝;
近代旗袍的工藝特點:是式樣簡潔合體的線條結構代替精細的手工製作。
一) 旗袍衣邊裝飾手法及工藝處理
各種鑲邊、滾邊和嵌邊是旗袍裝飾常用的特殊工藝手法:
1、 單色鑲邊
2、 單色滾邊(方角滾邊工藝處理圖示)
3、 滾嵌滾(方角嵌滾工藝處理圖示)
4、 嵌邊(圓角嵌邊工藝處理圖示)
5、 混合滾(嵌鑲滾)
6、 三色鑲邊
二) 旗袍的花鈕裝飾
旗袍花鈕具有其它服裝上鈕扣所不能比擬的作用,它不僅僅是一個鈕扣,而是旗袍本身一件精美的裝飾品,花鈕設於旗袍領部、襟部,能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採用的圖案,多為古色古鄉的龍、鳳、孔雀、福、綠、壽、喜、吉祥如意等。
三) 其它裝飾
綉花、手繪也是旗袍裝飾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手法,它是我國傳統的綉花工藝及國畫藝術,用國匯點綴國服,可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各種質地的披肩也是旗袍最好的裝飾,精美的旗袍配上披肩,更顯示高貴、典雅。
四、旗袍排料裁剪注意事項
一)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二)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三)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
四) 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五) 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六)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五、旗袍的縫制工藝
一)款式簡介
二)衣片歸拔
1、 前衣片歸拔——把前片從中心線處折疊,正面相對,擺平置於燙床上,把側縫中腰處拔開,臀部歸直,使衣片的曲線與人體型曲線相符。
2、 後衣處歸拔——把後衣正面相對在中心線處折疊,放在案扳上,把側腰中腰處拔開,後中腰處歸縮,側縫臀部的凸勢進行歸縮處理,餘量推到臀部,再把後袖籠略歸一下,把凸勢推向背處,推出肩胛凸勢。
3、 衣袖片歸拔——把袖片按正面對折,由側縫向袖中歸燙,把凸勢推向手臂處。
三)貼牽條
牽條的作用:牽條起牽製作用,防止拉伸變形。對於一些輕薄面料,牽條還起著減少縫口起皺的作用。
牽條的用途:服裝中凡是容易拉伸變形的部位都應敷上牽條,如袋口、駁口線、領口線、袖窿、門襟止口等。敷牽條時,一般要略拉緊一點敷上,特別是易拉伸的部位。
1、 側縫貼牽條
衣片歸拔後,為了保證側縫曲線的穩定性,需在前後衣片側縫沿縫份粘貼直紗牽條。
2、 襟邊貼牽條
旗袍圓襟、方襟、直襟三種大襟粘牽條的製作工藝:
1)圓襟
首先裁好1~1.2cm寬的直紋牽條,然後將牽條粘於大襟邊的縫份上,當粘貼到下半彎處時,將牽條稍拉緊使大襟邊容縮約1cm,燙平服。大襟外形即固定不會走樣,容縮後的大襟完成後效果較貼體。如圖1所示。
2)方襟
將已裁剪好的直紋牽條粘於大襟邊縫份處,粘至轉角位剪斷牽條。然後再繼續粘貼彎曲的部分,並在下半部份容縮1cm,再把長出的1cm牽條剪齊。如圖2所示。
注意:牽條粘貼至彎曲部位時需剪若干個剪口,以便轉彎處粘貼平服。
3)直襟
牽條粘貼至大襟1/3處開始拉緊牽條容縮大襟邊約1cm
㈧ 求旗袍製作的流程圖
那可就復雜了,量法倒是沒有太特殊的,就是松緊度要准。至於裁法,要考慮面料的幅寬和「倒順毛」,對格、對條等等。其實,我看「做」要更難。夾里、滾邊、刺綉、歸拔、做搡、合衣片、釘盤扣等都弄好了,旗袍才有形有味道,不然,差不多的面料,王府井的瑞福祥怎麼收訂做手工費上萬元呢。(三月中旬我去了一次。)到了這個價格,估計流程里還有一步是試穿、訂正。
你的題目是製作流程圖,下面寫怎麼量,怎麼裁?
㈨ 旗袍的製作工藝 旗袍是怎麼裁剪縫制的
旗袍的裁剪與縫制一、裁剪:
(1)確定衣料的正反面——把衣料的正面疊在裡面,將粉線畫在反面,淺色衣料勿用過深色的畫粉;
(2)確定衣料的對折線——因旗袍前後中心都沒設縫,所以排料時可以把面料獨邊對折,折夠身肥為止。
(3)確定衣料圖案的方向,使衣片、袖片、領片上的圖案方向一致;(4)裁剪絲絨面料時,注意使各衣片毛絨倒向一致,以免有色差;
(5)裁剪時,要在輪廓線外加適當的縫份和貼邊。 如裝縫普通拉鏈,止口需1.5cm,隱形拉鏈,止口需1cm,包邊和嵌邊的止口也有所不同。
(6)檢查面料裁片和里料裁片的數量和質量。如一片右底襟(正反有無錯裁)
二、縫制:
(1)衣片歸拔
(2)側縫貼牽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