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唐代皇帝戴的帽子有哪些

唐代皇帝戴的帽子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7-15 07:27:11

❶ 古代皇帝的帽子什麼

冕旒 miǎnliú 【king'scrownwithtassels】古代帝王的禮冠和禮冠前後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稱 冕(corona):恆星大氣的最外層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淮南子.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誘註:「冕,王者冠也。」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❷ 皇帝戴的帽子叫什麼

周朝天子的禮冠叫作冕,冕板前後掛著用玉珠串成的「旒」,一串玉珠為一旒。最高級別的禮冠前後各有十二旒,每旒要串十二顆玉珠。雖然皇帝的帽子垂下的珠子很多,但也足夠皇帝看清道路。

❸ 古代皇帝皇後戴的帽子是叫什麼

冠冕(古代帝王、官員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為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冕版(冕頂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冕冠(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之禮帽)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淮南子.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誘註:「冕,王者冠也。」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皇後頭上戴的叫鳳冠,身上披的叫霞帔(pèi )。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❹ 唐朝皇帝服飾 唐朝皇帝的衣服主要有哪幾種

唐因隋制,到武德四年著衣服令,規定天子十四服。大裘冕廣八寸,長一尺二寸。袞冕金飾,垂珠十二旒,十二章。衣八章,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裳四章,藻、粉米。高宗時,長孫無忌進奏,以大裘冕冬季可服,夏季迎氣則不能服用,請予罷廢。此後,郊祀天地時只用袞冕,而罷大裘冕。袞冕之外的另外四冕,原則上郊祀天地時服袞冕,四旒三章,祭祀日、月時服元冕,三旒無彩章,但實際上,此後的六冕只用袞冕,其他不是虛設就是罷廢。

唐朝的皇帝的服裝種類繁多。有大裘之冕、袞冕、鷩冕、毳冕、綉冕、通天冕等十二種之多。在後來的實踐當中,皇帝服裝又不斷的簡化,最終唐代主要保留了袞冕。

常服,是皇帝最常穿著的一種皇室衣服。一般的上朝,皇帝都是身穿此種常服接見官員,更別說日常的生活起居了。一般只有在特別正式的場合之中,皇帝才會脫掉常服,換上冕服。

❺ 唐代文人戴的帽子是什麼樣的

這樣子的

❻ 唐朝皇帝平常戴什麼

唐朝的服飾特點以冠服制度為依託,嚴格實行冠服制度。 最顯著的一點唐朝以前尚黑..玄黑才是帝王之色。唐朝規定除天子明黃、太子淡黃,其他人使用黃色就是謀反。。。

冠服制度是封建社會權力等級的象徵,作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精神支柱的儒學,則把恪守祖先成法作為忠孝之本,強調衣冠制度必須遵循古法,特別是作為大禮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棄先王遺制,故稱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閉性。宮廷日常服裝稱為常服,常服具有時代的特徵。

唐高祖李淵(公元618年至636年)於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頒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裝的律令,計有天子之服十四。天子的14種服裝分別為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緇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幘、白紗帽、平巾幘、白恰。以上各類服裝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對象及服用場合,《唐書·車服志》都有詳細說明。

❼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什麼

唐朝男子戴的帽子叫作襆頭。襆頭是中國古代,特別是唐朝的男子最常佩戴的「帽子」。襆頭最初是古代男子用來裹發的四腳頭巾,也就是折上巾,折裹頭部時,每個人的折疊技巧不一,所以折好的襆頭形狀各異。隋朝時,禮部尚書牛弘上書朝廷,建議在襆頭內設置骨架,罩在頭上,以利於折出造型一致的襆頭,後來發展成有骨架的烏紗帽。唐朝皇帝李世民穿常服時喜歡佩戴襆頭。很快,人們開始效仿皇帝,襆頭也成為唐朝最常見的「帽子」。襆頭的種類也有很多,如唐朝期的軟腳襆頭;唐中後期的硬腳襆頭。

❽ 中國古代戴帽有什麼講究,古代皇帝帽子到底是什麼樣的

中國古代對戴帽十分重視。帽子在古代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裝飾品,大多時候是用來顯示身份、地位、修養,甚至學識的。所以不同的身份所帶的帽子是不同的。

「冠」的本義是指帽子。古人把戴帽子看作十分鄭重的事,男子成年時要「行冠禮」,二十歲左右開始正式戴帽子,表示已經成人。

帝王的冠冕是擁有最高權力者才可以戴的帽子,叫做冕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尋常人是不能佩戴的,否則就是殺頭滅族的重罪,這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只有皇帝一個人才可以戴。

❾ 唐朝皇帝服飾有哪幾種

唐代的天子有六冕,即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這是繼自周以來的輿服制度。但在具體使用冕服上,隋唐較之以前,又略有不同。
唐因隋制,到武德四年著衣服令,規定天子十四服。大裘冕廣八寸,長一尺二寸。袞冕金飾,垂珠十二旒,色如其綬,十二章。衣八章,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裳四章,藻、粉米。袞冕形制明了,鷩冕以下四冕便依次降減其旒數、章數。高宗時,長孫無忌進奏,以大裘冕冬季可服,夏季迎氣則不能服用,請予罷廢。此後,郊祀天地時只用袞冕,而罷大裘冕。袞冕之外的另外四冕,原則上郊祀天地時服袞冕,祭祀社稷時服玄冕,四旒三章,祭祀日、月時服元冕,三旒無彩章,但實際上,此後的六冕只用袞冕,其他不是虛設就是罷廢。
隋唐天子主要戴兩種冠,即通天冠、翼善冠。通天冠是皇帝冬至日受朝賀、平日上朝以及在後宮燕居時所佩戴,既用於節日,又用於平日。不過,一般地講,皇帝在後宮燕居嬉遊時,多半不戴冠。翼善冠是唐太宗李世民發明的,主要用於朔望(初一、十五)上朝時服用。通天冠凡二十四梁,附蟬十二首,加金博山,配珠翠黑介幘,即以黑介幘承冠。翼善冠采自古制,形狀如襆頭,以轉腳相交於上。另有一種白紗帽,用烏紗做成,白裙襦或衫,白襪,烏皮履,這是南朝時帝王們所戴,隋統一後,沿用此名,唐實以烏紗。
襆頭是北周興起的,又叫折上巾、軟裹。隋文帝迫周帝禪讓登基以後,上朝時即戴襆頭,和群臣的一樣。實際上,襆頭和漢末流行的巾有些相同。襆頭是用一幅黑中向後把頭發籠住,腦後垂兩個中角,另兩個角折上去。唐太宗發明的翼善冠很像襆頭。今人見到的唐太宗像和《步輦圖》中的唐太宗,都是頭戴襆頭。唐中期以後,皇帝開始把襆頭的兩個軟角變成硬角,兩角或圓或闊,用絲弦為骨,自然翹起。
襆頭一般是臨時裹上的,可以緊些也可以鬆些,形狀平或高或前後傾。有的在裹襆頭前先在頭上加一個巾子,後來在巾子中包上桐木作固體形狀物,襆頭就顯得整齊了。唐末兵荒馬亂,為節省時間,應付緊急情況,宮中改革了襆頭形制和戴法,裹頭部分用木製材料包成一圍,外層是原來的黑紗襆巾,內層是紙絹做的襯,兩角以銅鐵為骨。
南北朝時袍被規定為皇帝的朝服。晉明帝詔令朱紗袍專用於皇帝聽政時服,士庶嚴禁服各色袍。隋文帝聽朝用赭黃文綾袍,戴烏紗帽,折上巾,六合靴,士民禁用黃袍。唐高祖以赫黃袍巾帶為常服。唐服的袍分青、緋、黃、白、黑五種,是上承東漢五色季節袍,赤、黃兩色為後帝專用。除元旦、冬至受賀和大祭祀以外,唐朝皇帝均穿袍服。高祖時下令禁止士庶用赤、黃色為衣服和雜飾,高宗時規定黃袍為皇帝專服,重申不許士庶服黃之令。但唐玄宗不愛穿黃袍,而愛穿絳紗袍。
玄宗曾召詩人李白入宮,作配唱用的詩詞樂章。李白佯醉不起。玄宗向李白許諾:賦成樂章,將貂豹錦袍給你。李白立即酒醒了,揮筆而成。玄宗有些不自在,他賜袍之允不過是戲言,沒想到李白如此之快完成了作品,玄宗不允將錦袍割捨給李白。李白看出了玄宗的心思,一把將錦袍奪了過來,玄宗忽然爽朗大笑,同意給他。後來杜甫為此寫了一首詩,贈送李白: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❿ 唐朝皇帝帽子和明朝皇帝帽子有什麼區別

唐、宋、明的官帽基本變化不大,唐朝的服飾影響了多個朝代。
唐朝的帽子高度下降,發簪的樣式像兩個耳朵,樣子擺脫了誇張。
宋代帽子的高度又降了些,兩邊的耳朵加長了。據說長翅帽的發明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坐上龍椅後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一天,趙匡胤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章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他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性了。
元代的官帽更像一個草帽,只是頂端高度增加了。蒙古人的統治,使得帽子的變化也沒有傳承性。
明代又恢復了漢人的統治,使得官帽大體繼承了宋代的樣式只是有些小的變化:上部由方變園了,也叫烏紗帽。到了清朝又變成了和元代有很多類似的地方,只是加了帽檐,帽子上也有了頂戴花翎。元代和清代沒有發簪的位置了,是因為男人不再束發。

與唐代皇帝戴的帽子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綠色衛衣男配什麼襯衫 瀏覽:662
天津哪裡孕婦裝便宜 瀏覽:991
雙十一女裝類銷售趨勢圖 瀏覽:789
怎麼判斷維密睡衣真假 瀏覽:331
洛陽買皮衣到哪個買 瀏覽:589
紅色褲子紅色鞋子怎麼搭配 瀏覽:499
男格子襯衫壁紙 瀏覽:623
黑色衛衣配什麼顏色襯衣好看 瀏覽:365
適合旗袍的直劉海發型 瀏覽:763
動感單車皮帶和磁控哪個好 瀏覽:94
駐馬店買童裝 瀏覽:386
中老年夏季裙子型號規格 瀏覽:284
重慶品牌童裝折扣店 瀏覽:348
水貂絨兒童衣有什麼區別 瀏覽:275
花裙子在風中怎樣飄 瀏覽:293
北京四中高中部的校服 瀏覽:94
黑色螺紋裙子 瀏覽:993
四季青童裝精品市場在哪裡 瀏覽:757
裙子2020年秋季淑女風 瀏覽:90
男女襯衫工作服廠家批發價格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