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誰知道康熙皇帝的皇冠上的這個牌牌鑲的什麼
乾隆皇冠皇冠正中央的金佛
皇帝夏朝冠金佛,全高8.4公分 縱長3.3公分 橫長6.0公分。
通體金質鏤空累絲製成,底座呈兩層橢圓形,每層飾行龍二,龍首兩兩相對於背面,正中坐一佛,火焰式背光上飾二行龍。繞著坐佛嵌飾十五顆東珠。根據清朝的典制,皇帝夏朝冠的正面帽沿中央綴飾「金佛」,嵌飾十五顆東珠,實物與之相符。民國初期原收貯於養心殿內的保險箱中。
B. 手持元寶和福字的佛是什麼時代的
康熙御筆之寶「康熙御筆之寶」是清代康熙帝玄燁御書鈐用諸璽之一,玉質,方形,篆文,按印文內容屬年號璽。據《寶藪》著錄,此璽「凡舊人畫幅手卷於空處寫 『御覽』二字,上用『康熙御筆之寶』。畫幅再正居中,手卷或前或後,看空闊處寫『御覽』二字,加寶。」
C. 清朝皇帝帽子正中的佛是什麼意思
那個金佛應該是三世佛中的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又稱無量清凈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藏傳佛教稱為月巴墨佛,在大乘佛教信仰中,認為他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他方佛。大乘佛教各宗派普遍接受阿彌陀佛,但是凈土宗則以專心信仰阿彌陀佛為其主要特色。日本東密興教大師認為阿彌陀佛即毗盧遮那佛的化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乃釋迦牟尼佛法身),明朝凈土宗的蓮池大師也有相同的看法。藏傳佛教中,班 禪 喇 嘛被認為是阿彌陀佛的化身。 清代服飾制度還規定,穿不同的服裝,頭上要戴相應的冠帽。皇帝的冠帽有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冬朝冠面為熏貂和黑狐,夏朝冠面為玉草。皇帝的冠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朝冠有冬夏之分。冬朝冠呈卷檐式,用海龍、熏貂或黑狐皮製成,外部覆蓋紅色的絲絨線穗,正中飾柱形三層金頂,每層中間飾一等大東珠一顆。環繞金頂周圍,飾以四條金龍。金龍的頭上和脊背上各鑲嵌一顆一等大東珠,四條金龍的口中又各銜一顆東珠。夏朝冠呈覆缽形,用玉草、藤、竹橋編制。其頂亦為柱形,共三層,每層為四金龍合抱,口中各飾一東珠,頂上端一顆大東珠。另在冠檐上,前輟金佛,嵌十五顆東珠,後輟「舍林」,前飾七顆東珠。吉服冠,頂子為滿花金座,上端一顆大珍珠。常服冠,黑絨滿綴紅纓,紅絨結頂。
D. 康熙王朝幼年康熙帶的帽子圓頂叫什麼
清朝皇帝的帽子要與衣服配套,分別為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
你說的幼年康熙戴的帽子很可能是常服冠。
(清代改冠制,禮帽分二種,像斗笠樣的是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
另一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有紅、藍、白、金。)
E. 地藏王菩薩帽子上的像是誰
地藏菩薩多現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這是一種綉有毗盧佛像的帽
毗盧
毗盧舍那(亦譯作毘盧遮那)之省稱,法身佛的通稱。
F. 滿清皇帝的皇冠正面有個金色的牌子,上面雕刻著人像,上面雕刻的是誰好像是佛像,可滿清皇帝不信佛教啊
中間那個確實是個藏傳佛教的金佛像,周圍嵌十五顆東珠。滿清皇帝信佛,但一是為了與西藏搞好關系,曾經乾隆爺說過一座喇嘛廟,勝抵十萬兵;而是為了突顯出他們的仁慈。順治,乾隆,雍正,康熙都信佛,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佛教只是表面上的,薩滿教才是他們真正信奉的(或者說是一種習俗)。
G. 懂佛像的老師給看看這是什麼年代什麼材質底款寫有康熙!!!有知道的大師嗎
從圖片上來看屬於彌勒佛,銅質,清代中晚期,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H. 在《康熙微服私訪記》里,康熙的身邊為什麼總有一個和尚
法印這個人物,應該是劇情需要虛構的,按照正常來說皇上身邊的和尚應該是一個得道高僧,大家可能都知道佛法博大精深,一般人沒有幾十年很難說自己已經參透佛法的奧妙。而在劇中法印這人是十分接地氣的可以說是葷素都吃,在劇中為了保護皇上法印可是殺了不少的人,可以說早就犯了佛家的戒律,所以從種種跡象來看,法印這個人物應該是劇中需要虛構的歷史上查無此人。
I. 山西五台山五爺廟里的什麼佛啊
五爺廟里殿內供奉的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菩薩的尊稱,也是五台山五頂文殊菩薩的化身。
五爺廟也叫萬佛閣。它面積不大,佔地只有兩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四座,它們是五爺廟、萬佛閣也叫萬佛殿、文殊殿和古戲台。就因為有了五爺廟,這里成了五台山香火最為旺盛的寺廟之一。後來,當地的老百姓也習慣把萬佛閣叫做五爺廟了。
五爺廟的後面是文殊殿,五台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幾乎每座廟宇里都有專門供奉文殊菩薩的文殊殿,但在這里文殊殿卻沒有五爺廟的香火旺盛。這也看得出當地人更喜歡本土化俗神的崇拜,可是文殊菩薩在當地人目心中的正統地位,也不會有絲毫的減弱。
在五爺廟中坐東向西兩檐三頂的建築是萬佛閣,也叫萬佛殿。它分上下兩層,在五台山眾多的建築中別具風格。
在萬佛閣的下層,當中供奉的是毗盧遮那佛。在佛教密宗里,把他稱為大日如來,作為最高的崇奉對象,他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佛。
二層殿內,正中供的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地藏菩薩,他被稱為大願地藏。老百姓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在民間也流行很廣。因為地藏菩薩普度眾生,而他的大願也正所謂是: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9)康熙帽子上的佛是誰擴展閱讀:
五爺廟的來歷:
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龍王的,但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龍王那裡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從此五台山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避暑勝地。
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台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討回清涼石。
不過文殊菩薩很快就降服了他們,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台頂。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專管五台山的耕雲播雨。人們感激他為五台山地區造福,就為他建造了廟宇。
J. 觀音菩薩頭飾中的佛是「彌勒佛」,還是「阿彌陀佛」
一、觀音菩薩頭飾中的佛是「阿彌陀佛」。
二、此說出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觀音菩薩受了阿彌陀佛的教化,證得了無生法忍以後,感念佛恩難報,於是他就在帽子上,造一尊阿彌陀佛像,盡未來際,頂戴奉行,以報師長之恩。觀音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的左膀右臂之一,《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說到觀音頭冠中有一站立的化身佛,雖未明說,但此佛應是阿彌陀佛。
1、《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觀世音菩薩)頂上毗楞伽摩尼寶,以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2、《大日經》說:「北方精進,觀世自在者……微笑坐白蓮,髻現無量壽」;
3、龍樹菩薩著《十二禮》中第四偈說:「觀音頂戴冠中住,種種妙相寶庄嚴,能伏外道魔驕慢,故我頂禮彌陀尊」;
4、《普陀洛海會軌》也說:「西北觀世音菩薩頂上有大寶冠,中現無量壽……」。
註:無量壽佛,也就是阿彌陀佛。
參考資料:《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道源法師講述《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等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