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童裝肩斜計算公式
我國人體肩斜度一般為前19度-22度,後17度-19度,孩子可以按照下圖的測量技巧進行精準測量。
其實每個人的形體不同,肩斜度也各不相同。國標(國家標准)數據是根據大數據的採集,最後得到的平均值。國標的數據一般會應用與工業大批量的生產使用。
找到前中線的位置,做好標記,領寬的位置(領寬的位置可以隨意定)再測量出肩寬的位置,分別在紙上畫出這三條線的位置。在領寬的點的位置做垂線,這就是上平線。再連接領寬到肩寬位置的肩斜線。肩斜線與上平線的夾角的度數,就是肩斜度。
服裝肩部的計算方式
肩部是服裝最重要的支撐點,無論多麼寬松的服裝,肩部的放鬆量均為零。我國人體肩斜度一般為前19度-22度,後17度-19度,在服裝制圖中常採用定數法4-5cm或公式法B/20或S/10求出。
由於服裝款式千變萬化,如果橫開領加大,仍採用上述方法確定肩斜度,就會造成斜角度過大,導致外肩貼緊,頸肩點起空;如果橫開領減小,會使肩斜角度變小,導致外肩點壓在人體肩峰點時,服裝表面形成在胸大肌與三角肌結合處的溝帶型皺紋。
Ⅱ 衣服裁剪中十分之肩是什麼意思
就是衣服的1/10。出來的就是減。
上衣裁剪共六部分
(一)半肩:肩寬1/2 (二)橫領:半肩1/3
(三)立領:領大1/5
(四)袖籠深:胸圍1/5減去5分
(五)胸肥:胸圍1/3
(六)袖口:袖口肥1/2
通常外衣袖籠深和袖籠一周的尺寸:
男:袖籠深: 5.5寸-----6.5寸
袖籠一周:1.5尺-----1.7尺
女:袖籠深: 5.5寸-----6寸
袖籠一周: 1.4尺-----1.6尺
褲子裁剪尺寸計算共四部分
(一)腰大:腰圍1/4
(二)立襠=橫檔:臀圍1/3
(三)褲口尺寸:減一寸除2
通常:男女橫立襠尺寸8.5寸、9寸、9.5寸
這個公式非常適合初學者記憶。
服裝的主要受力點在肩部,因此肩部的結構造型非常重要,而肩斜度是決定肩部結構的最主要因素。
據人體體型的不同,人體的凈肩斜度也是不同的,有平肩、溜肩和正常肩之分,如圖一。
服裝成肩斜線在結構上,被分解為前肩斜線和後肩斜線,相應的肩斜度也要分解為前肩斜度和後肩斜度,一般前肩斜度大於後肩斜度
Ⅲ 外套抽肩和平肩什麼區別
肩斜度不同。
平肩是指肩斜度偏小的肩型,肩膀位置衣服略往上收。
表徵肩部形態的最重要部位是肩斜角度,成年女子的肩斜角度為10°—30°,平均角度為22°,大於等於24°的肩稱為斜肩,斜肩亦稱溜肩,古代東方稱為美人肩,此類肩穿著平面結構類型的連袖類服裝很有女性美。小於等於20°的肩稱為平肩,中國人體中年青人逐步呈現平肩化特徵,此類肩穿著立體結構類型的圓袖類服裝常具男性美。
Ⅳ 現在學童裝製版師有前途嗎
服裝製版師這工作有前途。
一、服裝製版師職業前景: 目前,服裝業製版師普遍短缺。據了解,以我國5萬家服裝企業計算,至少需要依0萬名服裝製版師,僅上海服裝企業就需要近萬名製版師(近三000家服裝企業)。 目前我國在職服裝製版師中,
受過高等教育的不足依0%,受過專業訓練的不足陸%,絕大部分製版師都是縫紉工出身,不少是先做三年縫紉工,再跟著製版師傅做依年徒弟,就算學成出師了,個別人只參加過幾個月的職業培訓。
目前,服裝製版師被視作把設計理念轉化為可操作實現的承上啟下的靈魂人物,受過專業培訓,有專業職稱,有多年工作經驗,特別是具有專業製版經驗的服裝製版師供不應求。
二、服裝製版師市場價位: 打版師像老中醫,越「老」越值錢,目前服裝製版師緊俏,市場最低價月薪依貳00元,最高月薪貳0000元,平均月薪在三000元。服裝製版師的薪酬主要由其培訓程度、職位水平和工作檢驗決定。 設計需要創意和靈感,對於服裝設計師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年輕些可能會更有利,在企業的招聘上,
常常看到企業對設計師的年齡要求是不超過三5歲。對打版師而言,雖少有年齡限制,但是幾年的經驗確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對打版師進行的一份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
企業會對有中國年經驗的打版師最感興趣?在北京地區回收的近三0份問卷中。絕大多數選擇了四-5年。看來,打版師自己心裡也非常清楚,經驗的積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意義。
製版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容納了很多瑣碎、繁雜的細節處理,對於人體結構的理解,對尺寸、部位的精確把握等,都需要豐富的經驗,還要有很高的靈活性,而靈活處理版型則是以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為前提支撐的。比如,一般男裝插肩的肩斜設計是四5。而中性化男裝強調美觀多一些,
其插肩的肩斜設計是三5。那麼,在什麼范圍內調整肩斜度以達到美觀與舒適的最佳結合,則是考驗版師水準的時候了,此時,能助版師一臂之力的經驗非常重要。再比如,提到的國內第一件滑雪服,分割竟然達到漆吧片之多,這漆吧片的分割要順著人體肌肉的感覺,制出的版既要視覺美觀、線條流暢,還要符合人體運動的需要,試想,沒有豐富的製版經驗恐怕很難出色地完成。
三、服裝製版師基本素質如下: 依、服裝設計、美術、計算機等相關專業中等和以上學歷,經專業培訓合格,掌握基本的製版工藝(場景:相關專業的教育、培訓情況); 貳、熟悉各類服裝面料特性(場景:主要服裝面料展示);
三、具備基本的服裝制圖技能(場景:服裝制圖現場);
四、掌握人體造型、結構特點,要熟悉行進中人體各個部分之間的尺寸規律(場景:立體裁縫演示);
5、能領會服裝設計師的基本設計意圖(場景:服裝製版師與服裝設計師溝通); 陸、熟悉常用的計算機服裝設計、制圖軟體(服裝設計、制圖軟體演示); 漆、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吧、有強烈的事業心,對服裝製版工作投入,善於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工作技能
Ⅳ 原型紙樣中為何後肩斜度小於前肩斜度如果人體肩胛骨突起量增加,肩斜度如何變化謝謝
肩斜 前5 後6 吃勢量 就是 前肩處 35% 後肩處45% 小袖有20%的吃適量。。你是江服的學生 ?我好幾個學姐也是在那上學的 ,實話 在學校 她說沒學到東西,工作都不知道應該去哪方面。。。。
Ⅵ 服裝的前後肩斜如何定
男裝:
前肩15:6
後肩15:5
(如果是西裝,上面兩個比值剛好相反)
女裝:
前後均為15:5.5即可!
以上是無墊肩凈肩斜度,如果加裝墊肩需增加墊肩量,
墊肩有效厚度*0.6=增加量。
例如:墊肩厚度1CM*0.6=增加量0.6CM
前後同時加。
Ⅶ 服裝結構設計中的,肩斜度是多少。用CAD作的話直接用角度,那這個度是多少呢。要分貼身,合體,寬松么。
男裝女裝完全不一樣的,前肩斜與後肩斜也不一樣的,不同風格的衣服也是差別很大的,而且在服裝結構中,肩斜是個很重要的點,沒有定死的數據的。
Ⅷ 落肩款肩斜多少合適
5.2cm比較合適。
我國人體肩斜度一般為前19度-22度,後17度-19度,在服裝制圖中常採用定數法4-5cm或公式法B/20或S/10求出。由於服裝款式千變萬化,如果橫開領加大,仍採用上述方法確定肩斜度,就會造成斜角度過大,導致外肩貼緊,頸肩點起空;如果橫開領減小,會使肩斜角度變小,導致外肩點壓在人體肩峰點時,服裝表面形成在胸大肌與三角肌結合處的溝帶型皺紋。為防止各種由於肩斜度不合理引起的外觀弊病,現代制板採用直角比值法,從頸肩點(NP)水平線量15cm,直角下量5.5cm為SP點,連接NP-SP,求出肩斜夾角。直角比值法依據周長=2πR,設R=15cm,15×2π=94.2(周長),94.2÷360?=0.26,即1°角所對應0.26cm,那麼20?=5.2cm,因此,前肩斜採用15:5.2即前肩斜採用20°夾角。(如圖)如果不用比值法,可直接用角度板測量求出,數據會更精確。
拓展:
裝採用墊肩,最主要的是後身更需要。因為後身肩胛骨凸起,迫使BL線加長,同時,後AH值隨著也在加長,只有用墊肩解決。為保證後身不起吊,需加長1.5cm,此時後AH長1.5cm。在實踐中,每1cm墊肩厚度,支撐0.7cmAH,如果2cm厚墊肩可完成1.5cm後AH長度。但是在目前情況下,我國生產的墊肩,厚度在中部,正好對准人體肩部,尤其是過去墊肩分不出前後,這樣,制板時數據計算得再精確,輔料規格跟不上,也是個問題。
Ⅸ 服裝製版中,15:6是什麼意思,肩斜度,怎麼算得來的
是肩斜度的意思,用肩的水平線比上水平線到脖子根部的垂直距離得來的
Ⅹ 衣服肩部設計有哪些
本文根據人肩部的特點,分析了影響肩部結構設計的三個因素,包括肩寬、肩坡、肩線,研究了肩結構、頸線、袖窿的關系,探討了肩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 前言
在服裝設計過程中,由於不合理的肩膀結構,經常出現在肩膀上傾斜的問題,在肩膀的底部,外肩下垂、後肩縫張力等問題。這些疾病是怎麼來的?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們將從人類的肩膀的特徵中開始,並分析相關的影響。
2 相關概念
2.1 服裝工藝
服裝生產的基本工藝流程包括面料來料檢驗、裁剪、縫紉、鎖孔緊固、熨燙、成衣檢驗、包裝、倉儲等八個工序。
2.2 人體肩部特徵分析
人體肩端部呈球面狀,前肩部呈雙曲面狀,肩頭前傾,整個後肩呈弓形狀(圖1)。由於肩部肌肉隆起程度的差異,導致人體形成3種不同類型的肩型。平面型肩膀形態:木船側面的頸部頸部部分在進入頸部前,肩膀非常穩定,也很突出,肩膀也不明顯,肩膀的前部也很緩慢,是中性肩型,男女常見的類型。保齡球型肩膀:中部上方高,肌肉發達,經過運動的男性很多人都是這樣的肩膀。下面的凹型肩膀形態:中部下鄉凹進鎖骨內側明顯突出的馬呈鞍形肩膀轉彎側脖子時開始前的窩頸頭面臨坑前肱凹在骨和皮下脂肪減少肱相連的部位和骨頭部北突出前方向更加明顯,結果肩膀前部形成各處的形式的形體多見於女性中。
3 服裝肩部結構設計要素分析
基於人體肩部特徵,可以從肩斜度及肩線造型等方面考慮:
3.1 肩斜度造型設計
文化式女裝的原型是前22°斜肩,肩膀的肩膀後18°無關和胸部的大小。這是因為胸圍大大小小的相關關系和傾斜度較低,個體之間的差異相對較大。因此,在設置模型的肩部的過程中,主要以與密切的模型為基礎的實驗結果為基礎。文化女子大學技術和設計的430名學生穿著實驗結果顯示,圖紙上的平均28.69°,斜肩的肩膀前比分別為19.22°後的肩膀稍微斜肩的文化類型。但是,考慮到這是對更多的人適用的事,在人體運動的過程中,要把肩膀移動到上面,為了便於運動,文化原型就比測定值的平均值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