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頒發經毛澤東主席審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式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徽為鑲有金黃色邊的五角紅星,中嵌金黃色「八一」兩字,亦稱「八一」軍徽。紅星象徵中國人民獲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人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此誕生。五角星具有「勝利」的含義。被很多國家的軍隊作為軍官(尤其是高級軍官)的軍銜標志使用。也常 五角星常運用在旗幟上。
㈡ 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的帽徽是什麼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沒有統一的著裝,也沒有帽徽。還保留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軍軍服。各個野戰部隊的軍服顏色各是不同,有黃的,灰的。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後,共產黨的部隊(八路軍,新四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摘取所有國民革命軍的標志(白日帽徽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臂章)。開始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牌,沒有帽徽。直到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結束,1949年2月解放軍開始統一軍裝,及四九式軍裝,有胸牌沒有帽徽。同年六月份,渡江戰役結束。全國大勢已定,確立了國旗,國徽,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確定以南昌起義日期(1927.8.1),為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固每年八月一日就成了解放軍建軍節。解放軍才有自己的軍徽,開始佩戴八一紅星帽徽。這種八一紅星帽徽一直延用到1955年。1958年徹底取消使用。65式軍裝為大紅帽徽,沒有八一。直到1985年,解放軍換裝,帽徽上才又恢復八一字樣。八十年代中期出現了新的現役兵種,公安武裝警察部隊,也就是武警部隊。武警部隊的帽徽跟其他警種一樣,帽徽上是國徽。所以區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可以看帽徽。解放軍帽徽上是八一五角星,武警部隊的是國徽。
㈢ 為什麼中國革命軍在前期(比如南昌起義)時軍隊都戴著大檐帽,井岡山會師後就改帶普通的八路軍帽子了
你認真看過資料?!井岡山會師時我軍戴的是八角帽!戴八路軍帽那是抵達延安之後的事情了好吧……
南昌時我軍還沒有也不可能有統一的軍服,所以穿的
還是當時舊軍隊的服裝,後來統一為八角帽,戴紅五星、紅領章
㈣ 邊防解放軍和邊防武警有什麼區別
1、組織機構不同
武警邊防部隊受解放軍總參謀部、公安部共同組成的邊防委員會領導。
解放軍邊防部隊一般都由省級軍區領導。
2、性質分工不同
武警邊防部隊主要負責邊防武裝警戒,武裝巡邏,保護邊防設施、界碑,維護邊境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即社會治安,在邊防的各個口岸機場負責邊防檢查,緝私,緝毒、緝槍、打擊偷渡等工作。
解放軍邊防部隊擔負著保衛邊疆、抵抗侵略、打擊非法出入境、維護邊疆穩定等神聖使命。
3、「對象」不同
解放軍邊防部隊通常駐防在一線,側重於對外。
武警駐防在二線,側重於對內。
解放軍邊防是防禦入侵的部隊、武警邊防負責維護國內和平穩定。
(4)在南昌起義帽子上的徽章是擴展閱讀:
邊防戰役:
1、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是 1974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南海艦隊一部與陸軍分隊、民兵協同,對入侵西沙群島的越南共和國(南越)軍隊進行的反擊作戰。此戰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完勝告終,從此中國牢牢控制西沙群島。
2、對越自衛反擊戰:
又稱中越戰爭,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越南北部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
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3、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舊中國歷屆政府都沒有承認的英屬印度當局對中印邊界非法、無效的劃分,而且進一步侵佔我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企圖通過武力手段把極不合理的大片領土要求強加於中國。
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和共和國尊嚴,中國在印方多次挑釁下發動反擊,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㈤ 五大軍種軍旗
一、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陸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是各軍兵種中歷史最久,歷次實戰中最為出色,同時也是搶險救災的中堅力量。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軍旗
㈥ 國慶期間新出的電影《建軍大業》有什麼精彩的小細節
㈦ 最新中國軍隊帽子上的徽章是什麼
八一紅星
㈧ 黨旗的組成
黨旗是代表一個政黨的旗幟,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紅旗象徵革命,鐮刀、錘頭為工農的勞動工具,象徵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黃色象徵光明。
黨旗的通用規格有五種:(1)長288厘米,寬192厘米;(2)長240厘米,寬160厘米;(3)長192厘米,寬128厘米;(4)長144厘米,寬96厘米;(5)長96厘米,寬64厘米。
在特定場所需要使用非通用規格黨旗的,報縣級以上黨的委員會組織部批准。
黨旗的使用范圍是:(1)召開黨的基層代表大會,舉行新黨員入黨宣誓儀式;(2)黨內舉行重大慶祝、紀念活動,黨日活動;(3)黨的委員會及其工作部門、黨的中央和地方委員會派出的代表機關及其工作部門、黨的紀律檢查機關的會議室,可以懸掛黨旗。按照國旗法規定應升掛國旗的場所,一般不同時懸掛黨旗。
黨的各級組織和每一個黨員都要維護黨旗的尊嚴。要按照規定製作和使用黨旗。
㈨ 中國共產黨黨徽由什麼圖案組成
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圖案為金黃色。
黨徽是代表一個政黨的徽號。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徵和標志。錘子、鐮刀代表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工具,象徵著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代表著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黃色象徵光明。
在黨的歷史上,黨徽圖案經歷了從「鐮刀斧頭」—「鐮刀錘頭」—「鐮刀斧頭」—「鐮刀錘頭」的數次演變。土地革命時期,「鐮刀斧頭」是黨徽的代名詞。
20世紀30年代初期,部分同志提出「斧頭」不能夠代表工人階級,應當與蘇共黨徽圖案一致。1933年4月,中共中央研究決定把黨旗黨徽中的「鐮刀斧頭」圖案調整成為「鐮刀錘頭」圖案。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被迫戰略轉移,變「鐮刀斧頭」為「鐮刀錘頭」的決定沒有在全黨貫徹下去。
延安時期,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決定:「中共黨旗式樣,寬闊為三與二之比,左角上有斧頭鐮刀,無五角星,委託中央辦公廳制一批標准黨旗,分發各主要機關。」
雖然作出了這樣明確的規定,但是未被寫進黨章,再加上工人手中的錘頭更能代表當時先進生產力的觀念受到廣大黨員的認同,因此黨的七大及其前後中央和地方所出現的黨旗黨徽,基本上為「鐮刀錘頭」圖案。
1951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在給華東局關於黨旗式樣的請示批復中指出:「在黨中央未正式規定出黨旗的統一式樣以前,在黨的30周年紀念時,各地可按舊例,一律採用紅旗加鐮刀錘頭。」但是,統一黨旗黨徽式樣的工作,直到1995年才被提上日程。
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製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鐮刀錘頭」的黨徽圖案被正式確定下來。黨的十六大及之後通過的黨章都專門列出一章對黨旗和黨徽作出明確規定。
黨徽和黨員徽章在使用范圍上也有明顯差異。作為黨員身份標志的黨員徽章,佩戴的空間和時間范圍較廣,既可以在黨組織內,也可在黨組織外;既可以在法定工作日,也可在法定節假日。
黨徽的使用范圍較窄,主要有四種情況:各級黨組織印章中間應當刻有黨徽圖案,各級黨的代表大會、代表會議應當懸掛黨徽,黨的各級組織頒發的獎狀、榮譽證書等可印黨徽圖案,黨內出版刊物也可印黨徽圖案。
除上述情況外,如果使用黨徽及其圖案,需要經縣級和縣級以上黨的委員會組織部批准。因此,與黨員徽章相比,黨徽使用要求明確具體,更加莊重和嚴肅。
網路-中國共產黨黨徽共產黨員網-正確區分黨徽和黨員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