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麗塔給奧托遞帽子

麗塔給奧托遞帽子

發布時間:2022-03-22 00:12:04

『壹』 有哪些人榮獲了諾貝爾醫學獎

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有:羅納德·羅斯、尼爾斯·呂貝里·芬森、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

一、羅納德·羅斯

羅納德·羅斯爵士,英國醫生、英國微生物學家、熱帶病醫師,他曾經以軍醫的身份參加第三次緬甸戰爭,同時他也寫了一些詩與小說,他一生最大的貢獻是發現蚊子是傳播瘧疾的媒介,為此獲得1902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二、尼爾斯·呂貝里·芬森

尼爾斯·呂貝里·芬森是一位來自丹麥法羅的醫師與科學家。他曾在190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是丹麥的第一座諾貝爾獎。獲獎原因是:「認同他在治療疾病方面的貢獻,尤其是以光線放射治療尋常狼瘡,開啟了新的醫學方法。」


三、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

伊萬·彼德羅維奇·巴甫洛夫,俄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高級神經活動生理學的奠基人。條件反射理論的建構者,也是傳統心理學領域之外而對心理學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獎,是第一位在生理學領域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貳』 熱血海賊王拉琪怎麼過,我有牛牛。隼之貝爾,MR2,天空騎士,娜美,喬巴微微,可雅,柯妮思,亞爾麗塔

您可以試試微微,柯尼斯,牛牛,亞爾麗塔,主角的配合,不過還有就是要自己的裝備可以強大起來哦!否則實力太弱,陣型怎麼擺都沒用呢!

『叄』 歷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歷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是:

1901年,德國的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
對血清療法的研究,特別是在治療白喉應用上的貢獻

1902年,英國的羅納德·羅斯
在瘧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顯示了瘧疾如何進入生物體

1903年,丹麥的尼爾斯·呂貝里·芬森
在用集中的光輻射治療疾病,特別是尋常狼瘡方面的貢獻

1904年,俄羅斯的伊萬·巴甫洛夫
在消化的生理學研究上的工作,這一主題的重要方面的知識由此被轉化和擴增

1905年,德國的羅伯特·科赫
對結核病的相關研究和發現

1906年,義大利的卡米洛·高爾基、西班牙的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
在神經系統結構研究上的工作

1907年,法國的夏爾·路易·阿方斯·拉韋朗
對原生動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俄羅斯的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和德國的保羅·埃爾利希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

1909年,瑞士的埃米爾·特奧多爾·科赫爾
對甲狀腺的生理學、病理學以及外科學上的研究

1910年,德國的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
通過對包括細胞核物質在內的蛋白質的研究,為了解細胞化學做出的貢獻

1911年,瑞典的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
在眼睛屈光學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法國的亞歷克西·卡雷爾
在血管結構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1913年,法國的夏爾·羅貝爾·里歇
在過敏反應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奧地利的羅伯特·巴拉尼
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學與病理學研究上的工作

1919年,比利時的朱爾·博爾代
免疫性方面的發現

1920年,丹麥的奧古斯特·克羅
發現毛細血管運動的調節機理

1922年,英國的阿奇博爾德·希爾,在肌肉產生熱量上的發現;
德國的奧托·邁爾霍夫,發現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謝之間的固定關系

1923年,加拿大的弗雷德里克·格蘭特·班廷和約翰·麥克勞德
發現胰島素

1924年,荷蘭的威廉·埃因托芬
發明心電圖裝置

1926年,丹麥的約翰尼斯·菲比格
發現鼠癌

1927年,奧地利的朱利葉斯·瓦格納-堯雷格
發現在治療麻痹性痴呆過程中瘧疾接種療法的治療價值

1928年,法國的查爾斯·尼柯爾
在斑疹傷寒研究上的工作

1929年,荷蘭的克里斯蒂安·艾克曼,發現抗神經炎的維生素;
英國的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發現刺激生長的維生素

1930年,奧地利的卡爾·蘭德施泰納
發現人類的血型

1931年,德國的奧托·海因里希·瓦爾堡
發現呼吸酶的性質和作用方式

1932年,英國的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和埃德加·阿德里安
發現神經元的相關功能

1933年,美國的托馬斯·亨特·摩爾根
發現遺傳中染色體所起的作用

1934年,美國的喬治·惠普爾、喬治·邁諾特和威廉·莫菲
發現貧血的肝臟治療法

1935年,德國的漢斯·斯佩曼
發現胚胎發育中的組織者效應

1936年,英國的亨利·哈利特·戴爾和奧地利的奧托·勒維
神經沖動的化學傳遞的相關發現

1937年,匈牙利的聖捷爾吉·阿爾伯特
與生物燃燒過程有關的發現,特別是關於維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

1938年,比利時的柯奈爾·海門斯
發現竇和主動脈機制在呼吸調節中所起的作用

1939年,德國的格哈德·多馬克
發現百浪多息(磺胺類葯物)的抗菌效果

1943年,丹麥的亨利克·達姆,發現維生素K;
美國的愛德華·阿德爾伯特·多伊西,發現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

1944年,美國的約瑟夫·厄爾蘭格和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發現單神經纖維的高度分化功能

1945年,英國的亞歷山大·弗萊明、恩斯特·伯利斯·柴恩和澳大利亞的霍華德·弗洛里
發現青黴素及其對各種傳染病的療效

1946年,美國的赫爾曼·約瑟夫·馬勒
發現用X射線輻射的方法能夠產生突變

1947年,美國的卡爾·斐迪南·科里和格蒂·特蕾莎·科里,發現糖原的催化轉化原因;
阿根廷的貝爾納多·奧賽,發現垂體前葉激素在糖代謝中的作用

1948年,瑞士的保羅·赫爾曼·穆勒
發現DDT是一種高效殺死多類節肢動物的接觸性毒葯

1949年,瑞士的瓦爾特·魯道夫·赫斯,發現間腦的功能性組織對內臟活動的調節功能;
葡萄牙的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發現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對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1950年,美國的菲利普·肖瓦特·亨奇、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和瑞士的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
發現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結構和生物效應

1951年,南非的馬克斯·泰累爾
黃熱病及其治療方法上的發現

1952年,美國的賽爾曼·A·瓦克斯曼
發現鏈黴素,第一個有效對抗結核病的抗生素

1953年,英國的漢斯·阿道夫·克雷布斯,發現檸檬酸循環;
美國的弗里茨·阿爾貝特·李普曼,發現輔酶A及其對中間代謝的重要性

1954年,美國的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羅賓斯和托馬斯·哈克爾·韋勒
發現脊髓灰質炎病毒在各種組織培養基中的生長能力

1955年,瑞典的阿克塞爾·胡戈·特奧多爾·特奧雷爾
發現氧化酶的性質和作用方式

1956年,美國的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茲和德國的沃納·福斯曼
心臟導管術及其在循環系統的病理變化方面的發現

1957年,義大利的達尼埃爾·博韋
發現抑制某些機體物質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別是對血管系統和骨骼肌的作用

1958年,美國的喬治·韋爾斯·比德爾和愛德華·勞里·塔特姆,基因能調節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
美國的喬舒亞·萊德伯格,發現細菌遺傳物質的基因重組和組織

1959年,美國的阿瑟·科恩伯格和塞韋羅·奧喬亞
發現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機制

1960年,澳大利亞的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和英國的彼得·梅達沃
發現獲得性免疫耐受

1961年。美國的蓋歐爾格·馮·貝凱希
發現耳蝸內刺激的物理機理

1962年,英國的佛朗西斯·克里克、莫里斯·威爾金斯和美國的詹姆斯·杜威·沃森
發現核酸的分子結構及其對生物中信息傳遞的重要性

1963年,澳大利亞的約翰·卡魯·埃克爾斯和英國的艾倫·勞埃德·霍奇金、安德魯·赫胥黎
發現在神經細胞膜的外圍和中心部位與神經興奮和抑制有關的離子機理

1964年,美國的康拉德·布洛赫和德國的費奧多爾·呂嫩
發現膽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謝機理和調控作用

1965年,法國的方斯華·賈克柏、安德列·利沃夫和賈克·莫諾
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遺傳控制中的發現

1966年,美國的裴頓·勞斯,發現誘導腫瘤的病毒;
美國的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發現前列腺癌的激素療法

1967年,瑞典的拉格納·格拉尼特和美國的霍爾登·凱弗·哈特蘭、喬治·沃爾德
發現眼睛的初級生理及化學視覺過程

1968年,美國的羅伯特·W·霍利、哈爾·葛賓·科拉納和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
破解遺傳密碼並闡釋其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美國的馬克斯·德爾布呂克、阿弗雷德·赫希和薩爾瓦多·盧瑞亞
發現病毒的復制機理和遺傳結構

1970年,美國的朱利葉斯·阿克塞爾羅德、瑞典的烏爾夫·馮·奧伊勒和英國的伯納德·卡茨
發現神經末梢中的體液性傳遞物質及其貯存、釋放和抑制機理

1971年,美國的埃魯·威爾布爾·蘇德蘭
發現激素的作用機理

1972年,美國的傑拉爾德·埃德爾曼和英國的羅德尼·羅伯特·波特
發現抗體的化學結構

1973年,德國的卡爾·馮·弗利、奧地利的康拉德·洛倫茲和英國的尼可拉斯·庭伯根
發現個體與社會性行為模式的組織和引發

1974年,比利時的阿爾伯特·克勞德、克里斯汀·德·迪夫和美國的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組織方面的發現

1975年,美國的戴維·巴爾的摩、羅納托·杜爾貝科和霍華德·馬丁·特明
發現腫瘤病毒和細胞的遺傳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1976年,美國的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和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
發現傳染病產生和傳播的新機理

1977年,美國的羅歇·吉耶曼和安德魯·沙利,發現大腦分泌的肽類激素;
美國的羅莎琳·薩斯曼·耶洛,開發肽類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瑞士的沃納·亞伯和美國的丹尼爾·那森斯、漢彌爾頓·史密斯
發現限制性內切酶及其在分子遺傳學方面的應用

1979年,美國的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和英國的高弗雷·豪斯費爾德
開發計算機輔助的斷層掃描技術

1980年,美國的巴茹·貝納塞拉夫、喬治·斯內爾和法國的讓·多塞
發現調節免疫反應的細胞表面受體的遺傳結構

1981年,美國的羅傑·斯佩里,發現大腦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美國的大衛·休伯爾和瑞典的托斯坦·維厄瑟爾,發現視覺系統的信息加工

1982年,瑞典的蘇恩·伯格斯特龍、本格特·薩米爾松和英國的約翰·范恩
發現前列腺素及其相關的生物活性物質

1983年,美國的巴巴拉·麥克林托克
發現可移動的遺傳元素

1984年,丹麥的尼爾斯·傑尼、德國的喬治斯·克勒和英國的色薩·米爾斯坦
關於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控制特異性的理論,以及發現單克隆抗體產生的原理

1985年,美國的麥可·布朗和約瑟夫·里歐納德·戈爾茨坦
在膽固醇代謝的調控方面的發現

1986年,美國的斯坦利·科恩和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發現生長因子

1987年,日本的利根川進
發現抗體多樣性產生的遺傳學原理

1988年,英國的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美國的格特魯德·B·埃利恩和喬治·希青斯
發現葯物治療的重要原理

1989年,美國的邁克爾·畢曉普和哈羅德·瓦慕斯
發現逆轉錄病毒致癌基因的細胞來源

1990年,美國的約瑟夫·默里和唐納爾·托馬斯
發明應用於人類疾病治療的器官和細胞移植術

1991年,德國的厄溫·內爾和伯特·薩克曼
發現細胞中單離子通道的功能

1992年,美國的埃德蒙·費希爾和埃德溫·克雷布斯
發現的可逆的蛋白質磷酸化作用是一種生物調節機制

1993年,英國的理察·羅伯茨和美國的菲利普·夏普
發現斷裂基因

1994年,美國的艾爾佛列·古曼·吉爾曼和馬丁·羅德貝爾
發現G蛋白及其在細胞中的信號轉導作用

1995年,美國的愛德華·路易斯、艾瑞克·威斯喬斯和德國的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發現早期胚胎發育中的遺傳調控機理

1996年,澳大利亞的彼得·杜赫提和瑞士的羅夫·辛克納吉
發現細胞介導的免疫防禦特性

1997年,美國的史坦利·布魯希納
發現朊病毒——傳染的一種新的生物學原理

1998年,美國的羅伯·佛契哥特、路易斯·路伊格納洛和費瑞·慕拉德
發現在心血管系統中起信號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

1999年,美國的古特·布洛伯爾
發現蛋白質具有內在信號以控制其在細胞內的傳遞和定位

2000年,瑞典的阿爾維德·卡爾森、美國的保羅·格林加德和艾瑞克·坎德爾
發現神經系統中的信號傳導

2001年,美國的利蘭·哈特韋爾、英國的蒂姆·亨特和保羅·納斯
發現細胞周期的關鍵調節因子

2002年,英國的悉尼·布倫納、約翰·E·蘇爾斯頓和美國的H·羅伯特·霍維茨
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遺傳調控機理

2003年,美國的保羅·勞特伯和英國的彼得·曼斯菲爾德
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發現

2004年,美國的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
發現嗅覺受體和嗅覺系統的組織方式

2005年,澳大利亞的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
發現幽門螺桿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潰瘍中所起的作用

2006年,美國的安德魯·法厄和克雷格·梅洛
發現了RNA干擾——雙鏈RNA引發的沉默現象

2007年,美國的馬里奧·卡佩奇、奧利弗·史密斯和英國的馬丁·埃文斯
在利用胚胎幹細胞引入特異性基因修飾的原理上的發現

2008年,德國的哈拉爾德·楚爾·豪森,發現了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HPV);
法國的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

2009年,澳大利亞的伊麗莎白·布萊克本、美國的卡羅爾·格雷德和英國的傑克·紹斯塔克
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

2010年,英國的羅伯特·傑弗里·愛德華茲
創立了體外受精技術,被稱為「試管嬰兒之父」

2011年,美國的布魯斯·巴特勒和法國的朱爾斯·霍夫曼,對於先天免疫機制激活的發現;
美國的拉爾夫 ·斯坦曼,發現樹突細胞和其在獲得性免疫中

2012年,英國的約翰·格登和日本的山中伸彌
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寫成多功能細胞,細胞核重編程技術

2013年,美國的詹姆斯·E·羅斯曼、蘭迪-W.謝克曼和德國的托馬斯-C.蘇德霍夫
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與調節機制。

2014年,英國的約翰·奧基夫、挪威的梅·布萊特·莫索爾和愛德華·莫索爾
發現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

2015年,愛爾蘭的威廉·C·坎貝爾和日本的大村智,發現治療絲蟲寄生蟲新療法;
中國的屠呦呦,發現治療瘧疾的新療法

2016年,日本的大隅良典
發現了細胞自噬的機制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1901年首次頒發,每年的12月10日頒獎。由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評比,授予在生理學有重要的發現發明的人。

評選程序
1、卡羅琳醫學院的諾貝爾大會任命一個工作委員會——諾貝爾委員會負責前期工作。
2、邀請生理醫學領域的代表提名候選人,提名截至日期為每年2月1日。
3、諾貝爾委員會對提名進行初步篩選,然後候選人提交給諾貝爾大會。
4、諾貝爾大會最終決定得主,並對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
5、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頒獎儀式。

『肆』 《崩壞3》真正的琪亞娜卡斯蘭娜去哪了

答案是「無從猜測」。因為在崩壞3的整個劇情中,都沒有她的戲份,齊格飛多年前從天命總部救出的琪亞娜是奧托用K423實驗體掉包了的。從那時開始,真琪亞娜就杳無音信。

就在玩家們紛紛猜測幽蘭黛爾就是奧托秘密培養起來的琪亞娜時,第九章劇情開放了,幽蘭黛爾直接登場阻止了符華和麗塔間的戰斗。這時的幽蘭黛爾沒有綁麻花辮並且盛氣凌人,看上去跟漫畫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樣,但仍然不能排除這個人就是真琪亞娜。

然而前兩天更新的第二次崩壞漫畫中,有一個片段可以說直接否定了幽蘭黛爾就是琪亞娜這個猜測。因為他們兩個在同台演出~在漫畫的一個片段里,主教奧託命令塞西莉亞出擊去西伯利亞對抗律者西琳。

而前來傳達命令的女武神就是幽蘭黛爾,塞西莉亞前一秒還在哄著年幼的琪亞娜睡覺,後一秒就跟幽蘭黛爾對上話了,顯然就排除了幽蘭黛爾就是真琪亞娜的設定。

(4)麗塔給奧托遞帽子擴展閱讀

卡斯蘭娜家族祖傳的白發藍眸,白長發綁成兩條麻花辮。長得十分漂亮,身材也很好,不說話時給人以大小姐的感覺。但性格原因,加上不喜歡動腦,一說話就看起來十分傻氣。

加入聖芙蕾雅前服飾多變,就讀千羽學園後穿著校服,就讀聖芙蕾雅學園後穿著天命極東支部的女武神制服。琪亞娜曾經想要模仿父親齊格飛的樣子,將制服定製成長款風衣的造型。不過由於風衣過於厚重,最終還是改成了方便行動的披風。

成為B級女武神後常穿第三代女武神裝甲「領域裝·白練」,由於極東支部的女武神在配備裝甲前都會被要求在一張表格上寫下自己對裝甲的個性化定製細則。

琪亞娜的白練在各種地方加入了貓和五角星的元素。但據說她本人似乎並沒有特別喜歡這兩件事物,只是在姬子的強迫下硬著頭皮填滿了整張表格

『伍』 Daniel Tenen哪一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截止2019年10月,Daniel Tenen沒有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Daniel Tenen研究發現SALL4是一個典型的腫瘤胚胎蛋白(Oncofetal protein),即在胚胎幹細胞中高表達,而在成體組織中低表達或者不表達,是進行干預治療的重要靶點。SALL4可與NuRD蛋白形成復合物抑制關鍵抑癌基因的表達,如PTEN等。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正面為諾貝爾的半身側面像,右邊為諾貝爾的生卒年(羅馬數字),左下角有作者簽名「E.LINDBERG 1902」

『陸』 諾貝爾生物學獎的歷屆得主

歷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獎名單 時間 得主 國家 得獎原因 1901年 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 德國 「對血清療法的研究,特別是在治療白喉應用上的貢獻」 1902年 羅納德·羅斯 英國 「研究顯示了瘧疾如何進入生物體」 1903年 尼爾斯·呂貝里·芬森 丹麥 「在用集中的光輻射治療尋常狼瘡方面的貢獻」 1904年 伊萬·巴甫洛夫 俄羅斯 「在消化的生理學研究上轉化和擴增」 1905年 羅伯特·科赫 德國 「對結核病的相關研究和發現」 1906年 卡米洛·高爾基 義大利 「在神經系統結構研究上的工作」 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 西班牙 1907年 夏爾·路易·阿方斯·拉韋朗 法國 「對原生動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 俄羅斯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 保羅·埃爾利希 德國 1909年 埃米爾·特奧多爾·科赫爾 瑞士 「對甲狀腺的生理學、病理學以及外科學上的研究」 1910年 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 德國 「對包括細胞核物質在內的蛋白質的研究」 1911年 阿爾瓦·古爾斯特蘭德 瑞典 「在眼睛屈光學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 亞歷克西·卡雷爾 法國 「在血管結構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1913年 夏爾·羅貝爾·里歇 法國 「在過敏反應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 羅伯特·巴拉尼 奧地利 「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學與病理學研究上的工作」 1919年 朱爾·博爾代 比利時 「免疫性方面的發現」 1920年 奧古斯特·克羅 丹麥 「發現毛細血管運動的調節機理」 1922年 阿奇博爾德·希爾 英國 「在肌肉產生熱量上的發現」 奧托·邁爾霍夫 德國 「發現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謝之間的固定關系」 1923年 弗雷德里克·格蘭特·班廷 加拿大 「發現胰島素」 約翰·麥克勞德 加拿大 1924年 威廉·埃因托芬 荷蘭 「發明心電圖裝置」 1926年 約翰尼斯·菲比格 丹麥 「發現鼠癌」 1927年 朱利葉斯·瓦格納-堯雷格 奧地利 「發現在治療麻痹性痴呆過程中瘧疾接種療法的治療價值」 1928年 查爾斯·尼柯爾 法國 「在斑疹傷寒研究上的工作」 1929年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荷蘭 「發現抗神經炎的維生素」 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 英國 「發現刺激生長的維生素」 1930年 卡爾·蘭德施泰納 奧地利 「發現人類的血型」 1931年 奧托·海因里希·瓦爾堡 德國 「發現呼吸酶的性質和作用方式」 1932年 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爵士 英國 「發現神經元的相關功能」 埃德加·阿德里安 英國 1933年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 美國 「發現遺傳中染色體所起的作用」 1934年 喬治·惠普爾 美國 「發現貧血的肝臟治療法」 喬治·邁諾特 美國 威廉·莫菲 美國 1935年 漢斯·斯佩曼 德國 「發現胚胎發育中的組織者效應」 1936年 亨利·哈利特·戴爾爵士 英國 「神經沖動的化學傳遞的相關發現」 奧托·勒維 奧地利 1937年 聖捷爾吉·阿爾伯特 匈牙利 「維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 1938年 海門斯 比利時 「發現竇和主動脈機制在呼吸調節中所起的作用」 1939年 格哈德·多馬克 德國 「發現百浪多息(一種磺胺類葯物)的抗菌效果」 1943年 亨利克·達姆 丹麥 「發現維生素K」 愛德華·阿德爾伯特·多伊西 美國 「發現維生素K的化學性質」 1944年 約瑟夫·厄爾蘭格 美國 「發現單神經纖維的高度分化功能」 赫伯特·斯潘塞·加塞 美國 1945年 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 英國 「發現青黴素及其對各種傳染病的療效」 恩斯特·伯利斯·柴恩 英國 霍華德·弗洛里爵士 澳大利亞 1946年 赫爾曼·約瑟夫·馬勒 美國 「發現用X射線輻射的方法能夠產生突變」 1947年 卡爾·斐迪南·科里 美國 「發現糖原的催化轉化原因」 格蒂·特蕾莎·科里 美國 貝爾納多·奧賽 阿根廷 「發現垂體前葉激素在糖代謝中的作用」 1948年 保羅·赫爾曼·穆勒 瑞士 「發現DDT是一種高效殺死多類節肢動物的接觸性毒葯」 1949年 瓦爾特·魯道夫·赫斯 瑞士 「發現間腦的功能性組織對內臟活動的調節功能」 安東尼奧·埃加斯·莫尼斯 葡萄牙 「發現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對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1950年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美國 「發現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結構和生物效應」 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 美國 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 瑞士 1951年 馬克斯·泰累爾 南非 「黃熱病及其治療方法上的發現」 1952年 賽爾曼·A·瓦克斯曼 美國 「發現鏈黴素,第一個有效對抗結核病的抗生素」 1953年 漢斯·阿道夫·克雷布斯 英國 「發現檸檬酸循環」 弗里茨·阿爾貝特·李普曼 美國 「發現輔酶A及其對中間代謝的重要性」 1954年 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 美國 「發現脊髓灰質炎病毒在各種組織培養基中的生長能力」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羅賓斯 美國 托馬斯·哈克爾·韋勒 美國 1955年 阿克塞爾·胡戈·特奧多爾·特奧雷爾 瑞典 「發現氧化酶的性質和作用方式」 1956年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美國 「心臟導管術及其在循環系統的病理變化方面的發現」 沃納·福斯曼 德國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茲 美國 1957年 達尼埃爾·博韋 義大利 「發現抑制血管系統和骨骼肌的作用」 1958年 喬治·韋爾斯·比德爾 美國 「發現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學過程的調控」 愛德華·勞里·塔特姆 美國 喬舒亞·萊德伯格 美國 「發現細菌遺傳物質的基因重組和組織」 1959年 阿瑟·科恩伯格 美國 「發現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機制」 塞韋羅·奧喬亞 美國 1960年 弗蘭克·麥克法蘭·伯內特爵士 澳大利亞 「發現獲得性免疫耐受」 彼得·梅達沃 英國 1961年 蓋歐爾格·馮·貝凱希 美國 「發現耳蝸內刺激的物理機理」 1962年 佛朗西斯·克里克 英國 「發現核酸的分子結構及其對生物中信息傳遞的重要性」 詹姆斯·杜威·沃森 美國 莫里斯·威爾金斯 英國 1963年 約翰·卡魯·埃克爾斯爵士 澳大利亞 「發現在神經細胞膜的外圍和中心部位的離子機理」 艾倫·勞埃德·霍奇金 英國 安德魯·赫胥黎 英國 1964年 康拉德·布洛赫 美國 「發現膽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謝機理和調控作用」 費奧多爾·呂嫩 德國 1965年 方斯華·賈克柏 法國 「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遺傳控制中的發現」 安德列·利沃夫 法國 賈克·莫諾 法國 1966年 裴頓·勞斯 美國 「發現誘導腫瘤的病毒」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 美國 「發現前列腺癌的激素療法」 1967年 拉格納·格拉尼特 瑞典 「發現眼睛的初級生理及化學視覺過程」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美國 喬治·沃爾德 美國 1968年 羅伯特·W·霍利 美國 「破解遺傳密碼並闡釋其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 哈爾·葛賓·科拉納 美國 馬歇爾·沃倫·尼倫伯格 美國 1969年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美國 「發現病毒的復制機理和遺傳結構」 阿弗雷德·赫希 美國 薩爾瓦多·盧瑞亞 美國 1970年 朱利葉斯·阿克塞爾羅德 美國 「發現神經末梢中的體液性傳遞物質及其貯存、釋放和抑制機理」 烏爾夫·馮·奧伊勒 瑞典 伯納德·卡茨爵士 英國 1971年 埃魯·威爾布爾·蘇德蘭 美國 「發現激素的作用機理」 1972年 傑拉爾德·埃德爾曼 美國 「發現抗體的化學結構」 羅德尼·羅伯特·波特 英國 1973年 卡爾·馮·弗利 德國 「發現個體與社會性行為模式的組織和引發」 康拉德·洛倫茲 奧地利 尼可拉斯·庭伯根 英國 1974年 阿爾伯特·克勞德 比利時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組織方面的發現」 克里斯汀·德·迪夫 比利時 喬治·埃米爾·帕拉德 美國 1975年 戴維·巴爾的摩 美國 「發現腫瘤病毒和細胞的遺傳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羅納托·杜爾貝科 美國 霍華德·馬丁·特明 美國 1976年 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 美國 「發現傳染病產生和傳播的新機理」 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 美國 1977年 羅歇·吉耶曼 美國 「發現大腦分泌的肽類激素」 安德魯·沙利 美國 羅莎琳·薩斯曼·耶洛 美國 「開發肽類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 沃納·亞伯 瑞士 「發現限制性內切酶及其在分子遺傳學方面的應用」 丹尼爾·那森斯 美國 漢彌爾頓·史密斯 美國 1979年 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 美國 「開發計算機輔助的斷層掃描技術」 高弗雷·豪斯費爾德 英國 1980年 巴茹·貝納塞拉夫 美國 「發現調節免疫反應的細胞表面受體的遺傳結構」 讓·多塞 法國 喬治·斯內爾 美國 1981年 羅傑·斯佩里 美國 「發現大腦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大衛·休伯爾 美國 「發現視覺系統的信息加工」 托斯坦·維厄瑟爾 瑞典 1982年 蘇恩·伯格斯特龍 瑞典 「發現前列腺素及其相關的生物活性物質」 本格特·薩米爾松 瑞典 約翰·范恩 英國 1983年 巴巴拉·麥克林托克 美國 「發現可移動的遺傳元素」 1984年 尼爾斯·傑尼 丹麥 「發現單克隆抗體產生的原理」 喬治斯·克勒 德國 色薩·米爾斯坦 英國 1985年 麥可·布朗 美國 「在膽固醇代謝的調控方面的發現」 約瑟夫·里歐納德·戈爾茨坦 美國 1986年 斯坦利·科恩 美國 「發現生長因子」 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 義大利 1987年 利根川進 日本 「發現抗體多樣性產生的遺傳學原理」 1988年 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 英國 「發現葯物治療的重要原理」 格特魯德·B·埃利恩 美國 喬治·希青斯 美國 1989年 邁克爾·畢曉普 美國 「發現逆轉錄病毒致癌基因的細胞來源」 哈羅德·瓦慕斯 美國 1990年 約瑟夫·默里 美國 「發明應用於人類疾病治療的器官和細胞移植術」 唐納爾·托馬斯 美國 1991年 厄溫·內爾 德國 「發現細胞中單離子通道的功能」 伯特·薩克曼 德國 1992年 埃德蒙·費希爾 美國 「發現的可逆的蛋白質磷酸化作用是一種生物調節機制」 埃德溫·克雷布斯 美國 1993年 理察·羅伯茨 英國 「發現斷裂基因」 菲利普·夏普 美國 1994年 艾爾佛列·古曼·吉爾曼 美國 「發現G蛋白及其在細胞中的信號轉導作用」 馬丁·羅德貝爾 美國 1995年 愛德華·路易斯 美國 「發現早期胚胎發育中的遺傳調控機理」 克里斯汀·紐斯林-沃爾哈德 德國 艾瑞克·威斯喬斯 美國 1996年 彼得·杜赫提 澳大利亞 「發現細胞介導的免疫防禦特性」 羅夫·辛克納吉 瑞士 1997年 史坦利·布魯希納 美國 「發現朊病毒——傳染的一種新的生物學原理」 1998年 羅伯·佛契哥特 美國 「發現在心血管系統中起信號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 路易斯·路伊格納洛 美國 費瑞·慕拉德 美國 1999年 古特·布洛伯爾 美國 「發現蛋白質具有內在信號以控制其在細胞內的傳遞和定位」 2000年 阿爾維德·卡爾森 瑞典 「發現神經系統中的信號傳導」 保羅·格林加德 美國 艾瑞克·坎德爾 美國 2001年 利蘭·哈特韋爾 美國 「發現細胞周期的關鍵調節因子」 蒂姆·亨特 英國 保羅·納斯爵士 英國 2002年 悉尼·布倫納 英國 「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性死亡的遺傳調控機理」 H·羅伯特·霍維茨 美國 約翰·E·蘇爾斯頓 美國 2003年 保羅·勞特伯 美國 「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發現」 彼得·曼斯菲爾德爵士 英國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爾 美國 「發現嗅覺受體和嗅覺系統的組織方式」 琳達·巴克 美國 2005年 巴里·馬歇爾 澳大利亞 「發現幽門螺桿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潰瘍中所起的作用」 羅賓·沃倫 澳大利亞 2006年 安德魯·法厄 美國 「發現了RNA干擾——雙鏈RNA引發的沉默現象」 克雷格·梅洛 美國 2007年 馬里奧·卡佩奇 美國 「在利用胚胎幹細胞引入特異性基因修飾的原理上的發現」 馬丁·埃文斯爵士 英國 奧利弗·史密斯 美國 2008年 哈拉爾德·楚爾·豪森 德國 「發現了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 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 法國 「發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 呂克·蒙塔尼 法國 2009年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 澳大利亞 「發現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護染色體」 卡羅爾·格雷德 美國 傑克·紹斯塔克 英國 2010年 羅伯特·傑弗里·愛德華茲 英國 「因為在試管嬰兒方面的研究獲獎」 2011年 布魯斯·巴特勒 美國 他們對於先天免疫機制激活的發現 朱爾斯·霍爾曼 法國 拉爾夫 ·斯坦曼 美國 他發現樹突細胞和其在獲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2012年 約翰·格登爵士 英國 「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寫成多功能細胞」 山中伸彌 日本 2013年 詹姆斯·E·羅斯曼 美國 發現了細胞囊泡交通的運行與調節機制。 蘭迪-W.謝克曼 美國 托馬斯-C.蘇德霍夫 德國 2014年約翰·歐基夫(John O'Keefe)美國、英國國籍構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的發現梅-布里特·莫澤(May-Britt Moser) 挪威愛德華·莫索爾(Edvard I. Moser)挪威

『柒』 小小海賊王亞爾麗塔在哪 亞爾麗塔技能是什麼

海賊船「Miss·拉布·達庫號」為天鵝船頭,布滿紅心的船身船帆很有小女生的感覺,也是小小海賊王里玩家擁有的第一艘船的形象。 數值信息: 技能說明: 亞比達之錘——攻擊敵方單體目標,對目標產生當前體力值20%的額外傷害。 攻擊范圍——單體 技能註解:此技能輸出值為物攻+體力值,所以一切以提升物攻體力值為主。 技能搭配: 主推—— 劍術·鏡魂+戰神之力 (輸出效益最大化) 輔推—— 劍術·鏡魂+狂暴 (走暴擊路線的最佳選擇) 劍術·鏡魂+強健 (最佳MT輔助技能搭配) 所有的劍豪,輔助技能必點並主升鏡魂(技能效果反彈傷害)。 亞爾麗塔的體質屬性還算可以,所以不用再加防禦。推薦選擇戰神之力可以讓她的輸出在技能發動時更大化。 狂暴拼幾率,在前期暴擊率不高的情況下,不推薦點這個,觸發率太低了 打得也不是很多,後期有了暴裝可以考慮此技能。 強健加防禦,看上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這技能實用效果不是很明顯,綜合性價比不如戰神之力高。 亞爾麗塔在布陣站位上與其他劍豪一樣,擋在前面當MT就好。 其他分析: 裝備選擇與強化 亞爾麗塔由於特殊技的要求(對目標產生當前體力值20%的額外傷害),裝備以帽子-戒指-武器-披風-盔甲-鞋為優先順序強化。 空貝選擇 空貝以體力貝為主,然後優先選擇物攻貝-暴擊貝-閃避貝-雙防貝。 船員搭配 主角船醫洗了天賦的話,亞爾麗塔跟誰搭配也都沒所謂了。其他職業主角需要優先招募贊高配隊。加攻加血可以讓亞爾麗塔更好的發揮她的優勢。 總結: 胖版亞爾麗塔乍一看有點兒阿龍的感覺,其實差的還蠻遠的。前期用用可以,50級以後果斷還是要換掉。綜合屬性較為薄弱的她還是瘦身後爆發力更強一點

『捌』 幫我列舉幾個德國貴族姓氏 謝謝

格呂克斯堡、阿斯坎尼亞

布拉邦特、策林根

維特爾斯巴赫、利希滕施泰因

薩克森、奧爾登堡

科堡、梅克倫堡

哥達、霍亨索倫

石勒蘇益格、哈布斯堡-洛林

荷蘭斯泰因、戈托爾普

松德堡、荷爾斯泰因

(8)麗塔給奧托遞帽子擴展閱讀:

貴族姓氏標志

德國姓氏中帶「馮」字的都是至少騎士階級以上貴族稱號。馮是「von」 的音譯,在德語中最直接的意思是:「……地方的」,「從...(地方來)」的。比如說要是一個貴族叫Angela von Berlin,那就是「來自柏林的安哥拉」。

西方貴族的姓氏標志在名與姓之間。「德」(de)是法國貴族或舊家的標志,如法國著名寓言詩人讓·德·拉封丹就是貴族家庭出身。

12世紀條頓騎士團(早期成員都為德意志貴族)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多次獲贈土地與城堡。為了和原住居民以示區別,就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上「von」,後面的姓氏往往是封地、采邑的名字。

『玖』 有誰能詳細提供所有的西歐姓氏加急!

1 德國人姓名挺復雜的

按大陸的譯法給你大概列一下
(有幾個變母音打不出來,挑些能打的給你)

名字來自聖經的:
Michael米歇爾 Judith尤迪特 Andreas安德烈斯 Peter彼德
Nikolaus尼克勞斯 Sebastian塞巴斯蒂安
Ballack巴拉克 Christian克里斯蒂安
Barbara芭芭拉(女) Clemens克萊門斯 Martin馬丁 Paul保爾
Beata碧塔(女) Sabine薩碧娜(女)

近代從其他歐洲國家引入的:
Louis路易斯 Rene列那 Alain阿蘭 L(o)uise露易絲(女)
Yvanne伊凡娜 Mike米克 Peggy佩基 Anita阿妮妲(女)
Ramona拉莫娜(女)Helga赫爾加 Claudio克勞迪奧 Mario馬里奧
Marina馬妮娜(女) Rita麗塔(女)

比較傳統的德國本土:

Fleischer弗萊舍爾(屠夫)Müller米勒(磨坊工)
Fischer弗舍爾(漁民)Schneider施耐德(裁縫)
schumacher舒馬赫(鞋匠) Kahn卡恩(艇)
Bucker布呂克(麵包師)Wagner瓦格納(車輛製造者)
Schmied施密特(鐵匠)Richter萊希特(法官)
Schulze舒澤(鄉長)Lehmann李曼(封臣)
Meier邁爾(封建領主的管家)Hofmann霍夫曼(宮廷侍臣)
Wolf沃爾夫(狼) Huth胡特(帽子)
Bierhoff比埃爾霍夫(啤酒館)Frings弗林斯(嚴格)
Bayer拜爾(地名)Schwabe施瓦本(地名)
Franke法蘭克(地名) Nürnberger紐倫貝格(地名)
Altenburg阿騰堡(地名)Auerbach奧爾巴赫(地名)
Hanke漢克(派生)Janke揚克(派生)Lübke呂貝克(派生)

德國古名演變(這才是最條頓的!~~)

Adam阿登 Friedrich腓特烈(多譯作弗里德里希)
Günther格雲瑟 Jakob雅克布 Konrad康拉德
Lorenz勞倫茨 Ludwig路德維希 Otto奧托 Rudolf魯道夫
Seifert塞弗特 Stefan施特凡 Thomas托馬斯 Ulrich沃爾里希
Walther瓦爾特 Heinrich海因里希

2 斯拉夫語,一般分為東斯拉夫語、西斯拉夫語、南斯拉夫語,當然了各有其特殊的變化。
簡單劃分的話呢,應該有:
[東斯拉夫語]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
[西斯拉夫語]波蘭語,捷克語,斯洛伐克語
俄語主要的一些姓氏表示呢,一般用姓氏的所有格表示,比如:
男性名詞/硬母音結尾的,加ов
Иван → Иванов
伊萬-------伊萬諾夫
男性名詞/軟母音結尾的,加ев
Андрей → Андреев
安德烈-----安德烈耶夫
Медведь → Медведев
梅德韋傑------梅德韋傑夫
女性名字呢,去掉ая,加上-ин
Пушка → Пушкин
普希卡-------普希金
但在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里則有特殊的詞尾,那就是
-ский -цкий
-овский -евский
-инский
類似的在捷克語,波蘭語里也有。
用法跟前面的那種類似,比如
Иван → Ивановский
伊萬------伊萬諾夫斯基
Андрей → Андреевский
安德烈----安德烈耶夫斯基
Екатерина → Екатерининский
埃卡捷林娜----埃卡捷林因斯基
再舉一個例子,Чайковский(柴可夫斯基)是烏克蘭的哥薩克姓。
從詞源的角度來說呢,Чайка, Чайки,Чайковское什麼的都跟Чайка(海鷗)有關。
所以說如果造姓呢,應該是Чайкинский 吧,即使在烏克蘭語中也應該是Чайчинский。
但是語言嘛,本來就是人說的,俄羅斯人比較循規蹈矩,造出了Чайкин這么個姓。
但是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無視語法之嚴謹,恣意篡改者眾矣,遂有Чайковский(海鷗村出身的人)這么個姓出現。

『拾』 關於崩壞3劇情的一些疑問

  1. 奧托為首的天命組織受奧托密令抓捕1952年1月1日在德國柏林爆發的第一次崩壞爆發後的倖存者(即第一律者瓦爾特,此時已經失憶)進行實驗。(也因此之後奧托秘密建立了巴比倫實驗室,進行慘無人道的崩壞實驗,K423實驗體西琳由於對於天命的恨意和大量崩壞能的積累完成覺醒,成為第二律者。) 同年10月22日,天命組織將瓦爾特送到帝國42實驗室(也稱天命極東支部),在那裡瓦爾特遇見了愛因斯坦和特斯拉以及一位芬蘭人埃利阿斯。10月23日,四人在普朗克和薛定諤的邀請下前往美國黃石公園,在野鴨湖遇見特斯拉的「宿敵」——愛迪生。一行人在抽乾的湖底找到了前文明的遺跡。之後,他們邂逅了女武神蕾安娜,麗塔,符華以及奧托。通過人工智慧艾妲的幫助,他們破譯了H.A留下的謎題,11月24日,他們找到了答案—第九神之鍵「伊甸之星」。此時,崩壞突然爆發,愛迪生所在的實驗室出現意外,瓦爾特受崩壞影響,三年前的記憶重新蘇醒。天亮以後,他們遇到了受崩壞能嚴重侵蝕的薛定諤的襲擊,瓦爾特利用伊甸之星與其交戰,關鍵時刻蕾安娜出現利用黑淵白花的力量將薛定諤喚醒。此刻,所有事情開始反轉,愛迪生犧牲自己通過干涉儀的力量全力阻止事態惡化,芬蘭人指出幕後主使是奧托遇刺,麗塔出現偷襲奧托失敗,薛定諤陷入量子化,奧托遠程奪取蕾安娜的身體襲擊瓦爾特一行人,此時的瓦爾特已經徹底醒悟,這一切都是奧托的陰謀並與奧托展開最終決戰,在瓦爾特一行人合力擊退奧托以後,天命發射了崩壞裂變導彈。為了拯救紐約倖存的人們,蕾安娜和瓦爾特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芬蘭人的兒子約阿希姆繼承了第一律者瓦爾特的身份和能力。倖存下來的科學家因此成立了 逆熵 組織對抗崩壞和天命。

  2. 主線劇情的逆熵並不是總部,逆熵總部即是最初的天命極東支部組建,而劇情里的逆熵機甲是由ME社(歸屬於逆熵)開發研製用來對抗崩壞獸的機甲軍團。最初的ME社社長雷電龍馬(雷電芽衣的父親)由於經濟欺詐案失蹤,從而可可利亞接替他成為ME社社長。

  3. 第二律者西琳的出現,使得天命派出當時最強的s級女武神塞西莉亞(琪亞娜的母親)前去對抗,在塞西莉亞和西琳戰斗的時候,天命按下了足以斬殺律者的崩壞導彈按鈕將兩人一起毀滅。在當時,德麗莎與塞西莉亞是最好的朋友,在德麗莎知曉了經過以後,她便懷疑天命是否和她所想的那樣是為了拯救人類,機緣巧合,在與逆熵有了交集和了解奧托的所作所為之後,德麗莎開始與愛因斯坦博士進行秘密合作。

  4. 符華本是前文明神州的最強的崩壞戰士—「熾翎」(原形為赤鳶),她在之後一代又一代的文明中對抗崩壞,也逐漸忘卻她的記憶,她的家人朋友丹朱,蒼玄,姬麟和連山,也忘記了前文明對抗崩壞的遺跡(被蒼玄記錄下來藏於蒼玄之書中),於是她與奧托進行合作,奧托喚醒符華的記憶尋找蒼玄之書並出動女武神保護神州大地,符華則暫時為天命服務。

與麗塔給奧托遞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白的衣服搭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4
裙子英語翻譯 瀏覽:626
軍裝t恤批發 瀏覽:966
孕婦裝國際品牌排行 瀏覽:93
怎樣看懂衣編織圖 瀏覽:925
三款秋冬裙子 瀏覽:282
寬松旗袍桑蠶絲批發 瀏覽:622
天河童裝尾貨批發 瀏覽:591
女裝什麼樣的女裝最好賣 瀏覽:598
童裝批發在哪裡進貨比較好 瀏覽:805
無領呢外套怎麼搭配圍巾 瀏覽:540
如何把裙子穿出高級感 瀏覽:343
嬰兒手工棉花棉衣批發市場 瀏覽:313
褲子整上雞蛋怎麼洗掉 瀏覽:715
男童演出校服價格報價行情 瀏覽:530
不料自己裙子突然變短 瀏覽:292
母後給她買了新的裙子 瀏覽:454
t恤印花圖案具體有什麼要求嗎 瀏覽:82
杭州童裝批發去哪裡進貨渠道 瀏覽:308
女生黑色蕾絲袖襯衫配什麼外套好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