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國家以及受歐美影響的許多國家,廣為流行著脫帽禮。此禮源於歐洲中世紀。據說,當時武士對女子講話時,必須把頭盔舉起,以示對女性的敬重。當武士們友好相見時,為了相致友情,彼此都要把頭盔掀起而露出面目。久而久之,便形成脫帽禮。
在公共場合行此禮時,男子摘下帽子向對方點頭致意即可。若相識者側身已過,雙方亦可回身補問"您好",並將帽子略掀一下即可。若相識者在同一場合先後每次相遇,雙方不必反復脫帽,只點頭致意即可。當進入主人房間時,客人必須脫帽,以示敬意。在莊重場合,人們應自覺脫帽。
戴帽子有哪些禮儀要求
帽子源遠流長,據說最初是由頭巾演化而來的。我國古代人成年時要行「冠禮」,「冠」就是帽子。當代生活中,帽子更是異彩紛呈。帽子不僅具有實用功能,可以禦寒遮陽;還具有裝飾功能。一項合適的帽子,往往使人能錦上添花,顯得格外風度翩翩。
戴帽子一般要注意的禮儀是:
(一)帽子的戴法要合乎規范,該戴正的不要戴歪,該偏後的不要偏前,不要給人留下「衣冠不整」的印象。有人故意把帽子戴得七歪八斜,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個性,其實這是對個性的一種誤解。在有些影片中,電影導演為了揭示人物缺少教養,常常讓人物敞衣露懷,歪戴帽子,可見這已經成為一種粗俗的典型表現。
(二)男性在社交場合,可以用脫帽向對方表示尊敬。遇到熟悉的人,如果由於雙方間相隔較遠,不能握手致意時,可以輕輕脫一下帽子,向對方微微頷首。這也是一種常用的社交禮節。
(三)在莊重場合,如參加重要集會,奏國歌、升國旗時,除軍人行注目禮外,其他人應該脫帽。在悲傷場合,如參加追悼會、向死者遺體告別時,在場者也應該一律脫帽。
(四)在進入室內時,男子要脫下帽子;女子則可看情況,如果帽子是服飾整體的一部分,按照約定俗成的禮儀習慣,也可不脫。
(五)在觀看電影戲劇時,為了不遮住後排觀眾的視線,無論男女,都應自覺脫帽。
B. 以為義大利年輕作曲家,又一次請音樂家羅西尼聽他演奏新作。羅西尼在聽的時候,一臉好幾次把自己的帽子脫
弦外之音是:羅西尼在和友人打招呼,也在用帽子鼓掌!
C. 滴滴打車合法嗎國家承認嗎
滴滴平台一直都是合法的。
只不過有些司機和車不合法,跑車需要有三證,缺一個證都是違法運營。
1、駕駛人准入標准
(1)年齡:22周歲至60周歲。
系統強制:加入平台的所有駕駛員,年齡超出標准後系統自動解約退出。
(2)駕齡:
快車:3年以上駕齡。
(3)准駕車型:
C2、C1及C1以上,且注冊車輛(分配代駕車輛)符合駕駛人准駕車型。
(4)駕駛人背景審查:
與國家有關部門合作,在駕駛人准入審核時進行以下嚴格審核與篩查,剔除可能威脅乘客安全的人員進入平台。
①三證驗真
核驗申請人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真偽。
②犯罪記錄篩查
不能通過犯罪記錄篩查體系篩查的,不予准入。該項工作將於3月份實施。(犯罪記錄篩查體系見附件)
③吸毒、精神病篩查
申請人吸毒、精神病,且未治癒的,不予准入。
④交通違法記錄、重大責任事故篩查
申請人1年內有交通違法記滿12分的,或3年內有重大交通責任事故的,不予准入。
⑤體檢
擬對全職專車司機實施入職及年度體檢制度,並給予體檢補貼,體檢合格後方可准入。
2、車輛准入標准
(1)車輛年限(車齡)要求
快車:需滿足車輛注冊期限未滿8年方可准入。
系統強制:加入平台的快車,車齡達到9年後系統自動封禁退出。
(2)車輛注冊信息要求
申請加入平台的快車,均需提供車輛行駛證照片、車輛帶牌照照片、車輛識別碼。
(3)車輛保險要求
申請加入平台的快車,需按國家規定投保交強險,專車還需按平台要求的險種和額度投保商業險。
滴滴為平台快車的用戶,額外提供單人保額最高120萬元人民幣的綜合意外險,保險包含滴滴駕駛員和所有乘客。
3.駕駛人、車輛安全管理制度
(1)崗前培訓制度
申請升級專車時,申請人須參加線下審核與崗前安全服務培訓。
(2)月度安全培訓
對專車常規安全知識普及、典型案例分析、重大事故通報等
安全整改
1、滴滴出行將於2018年9月8日23點至9月15日凌晨5點期間在中國大陸地區暫停提供深夜23:00-5:00時間段的計程車、快車、優步、優享、拼車、專車、豪華車服務。
2、9月4日起,乘客端原「緊急求助」功能升級為「一鍵報警」;9月13日起,司機端上線「一鍵報警」功能;
3、9月4日起,乘客端上線「安全中心」快速入口,方便用戶快速使用一鍵報警、行程分享等功能;
4、9月4日起,乘客端陸續提示添加緊急聯系人,有助於親友在需要時與警方迅速聯動並及時獲取行程信息;
5、9月8日起,在加密保存數據、保障司乘隱私的前提下,在網約車業務(快車、優享、專車等)試運營全程錄音功能 ;
6、9月13日起,升級全平台司機安全培訓計劃,司機端強化安全提示,並在每日出車前進行安全知識考核,司機通過後方可接單;
7、在5月份啟動的人車不符清理計劃基礎上,持續開展犯罪記錄篩查、每日出車人臉識別等行動,持續配合警方堅決打擊犯罪;
8、全平台8月份日均客服咨詢及投訴進線212萬通,其中智能處理151萬通,1.5萬名客服(5000名自建及1萬名外包)仍然無法保質保量承接其餘61萬通進線。滴滴將持續投入最優資源到客服體系,年底前自建客服團隊將增加至8000人,持續建設安全高級客服團隊的力量。
9、2018年9月14日,滴滴發布公告稱,9月15日起將恢復深夜出行服務,但快車和專車司機需滿足注冊超半年、安全服務超1000單才能在深夜接單。
10、2018年9月26日,滴滴發布安全功能升級進展,稱9月27日起將在司機接單間隙隨機抽查人臉識別,通過後才能繼續接單;9月30日起,警方調證流程將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一步加速,用戶如假冒警察身份套取用戶信息,將承擔法律責任。
D. 黑車轉「專車」還是被抓被罰 合法化有多遠
2014年開始,打車領域成為互聯網公司紛紛創業的藍海,各類打車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除了滴滴、快的、易到等,AA租車、神州租車,甚至連打車軟體的鼻祖Uber也進入中國市場。
然而,政府對打車軟體的打壓,「滴滴專車是黑車,營運不合法」,讓後者的處境很被動。顯然,大戲才剛開始。2015年3月13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兩會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計程車不存在壟斷、份子錢不能降、私家車永遠不允許當專車。」引發一眾網友熱議:永遠到底有多遠?(見鈦媒體前文《三問交通部長楊傳堂:出行困局如何破?》)
2015年春節前的最後幾天,私家車主楊超在北京CBD國貿附近被交通執法總隊以「黑車運營」的名義連人帶車扣留。按照規定,楊必須繳納兩萬元的罰款。他托親戚搞了一張貧困證明,並找了國貿某大廈的物業做了擔保,才將罰款減至8000元。
楊超隨後在天涯社區里發布了一個名為《計程車改革的個人意見(將「黑車」合法化)》的帖子。他指出,「黑車的存在是為滿足人們的需求,具有市場合理性。黑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城市公共交通擁堵的現狀。」回帖附和者寥寥,有人在下面貼了一段類似被罰的經歷,帖子便沉了。
在北京,差不多每隔一個公交車站或一個地鐵站的間隙,就蟄伏著一群黑車。大多數時間里他們並不顯眼,但在早晚高峰、午夜將近,當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發生擁堵、停運,陷入沉睡的時候,他們便活躍起來。
這些盤踞一地的黑車司機多是附近的小區的業主,有些當過正規計程車司機,也有工閑掙外快的,只有少數是回途的順風車。大多數人每天蹲守至少15個小時,上下班高峰和地鐵到點停運後是他們的黃金時段。
楊超是其中的一員。他曾經是一名正規的計程車司機。微微發福的身體包裹在綠呢軍大衣內,魯迅般倒豎起來的平頭看起來十分倔強,沾滿灰塵的舊皮鞋踩起剎車和油門來極為順暢。在十多年的計程車司機職業生涯中,他見證了這個城市的變化,從亞運會到奧運會,從沙塵暴到霧霾。他親身參與這個行業,對其瞭若指掌,也因此跳脫出來,成為「法外之徒」。
數日後,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新聞發言人梁建偉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目前執法人員查到的所有使用滴滴打車、易到以及快的打車軟體上提供的專車服務,全部屬於「黑車」運營。
2015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打車軟體的兩大巨頭——滴滴和快的宣布合並。農歷新年前的最後幾天,還在值班的今日頭條和網易新聞客戶端的編輯發現,解讀評論打車軟體的新聞成了網友們吐槽謾罵的新標靶,取代了去年的12306搶票帖。
春節的返鄉大潮使得北京南站、首都機場這樣客流頻密的交通樞紐成為執法人員扣車抓人的「重災區」。在司機們組建的微信群里,南站進站口和T3航站樓已經「淪陷」,司機們只得開進地下停車場,快進快出,事先與乘客們對好口吻,用於結算的手機也揣入口袋。
這場車與車、車與人的博弈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真相又是如何?剛需!違法?
5年前,李拓購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台車。作為稍早一批的北漂,他趕在2011年北京搖號政策開始前獲得了車牌。在此之前,他與當時的女朋友共同出資在北京東部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購買了一套房,「非高峰時段到國貿僅需40分鍾。」
作為這個城市新移民中典型的一員,他過著較為「體面」的生活。除了房屋按揭外,有關車輛的養護費用是他一個月當中最大的一筆開銷。這個城市的生活成本連年高漲,使得開車出行變得不那麼美好。「5年前,國貿寫字樓的停車費平均是8塊錢,現在則是15塊。」從一年前開始,李拓就選擇把車停在大望路或四惠附近的低價停車位上,然後坐地鐵到公司。「就是在馬路上畫一圈黃線那種。」李拓的車經常會被貼條,「就這樣還得提早去搶位。」
除了低廉的停車費,李拓看中的還有大望路作為京—燕兩地交通樞紐的位置。在一個名為「燕郊網城」的論壇上,和李拓一樣擁有私家車、家住燕郊卻在北京上班的業主們自發成立了一個拼車板。「論壇是幾年以前了,現在有微信群,上下班的點在群里喊一聲,拉上兩三個人,基本上一天的停車費就出來了。」拼車的好處顯而易見,「來回都不會空駛,有時候限號也不用去排隊擠班車。」
李拓一度覺得拼車的生活很和諧,直到有一天,他和其他等在路邊拼車的私家車主們一起被清理扣罰,交通執法人員警告他拼車屬於載客,需要營運證,他才知道自己一直在違法。
作為老司機,楊超當然知道私家車營運屬於違法,他承認自己是在打擦邊球。在國貿拉客被罰之前,他每天固定拉活的地點是在6號線青年路地鐵口。這里的十字路口在高峰時段路況非常混亂,根本打不到車,這也導致眾多黑車、蹦蹦(電動三輪車)的滋生。
「沒有黑車,老百姓根本打不到車。」楊超知道這里存在著真空地帶。他的活動范圍不超過方圓五站地,「往東到草橋,再遠就不去了。」要價會比正規計程車貴,「因為要空駛回來。」不能在別人的地盤拉客,「都是有規矩的。」
楊超說他從來沒真正遇到過執法部門,「都是通知,然後作鳥獸散了,風頭一過,照樣出來拉客。」他覺得沒有黑車才奇怪,北京的人口每年都在增加,而計程車的數量已經十多年沒有變化。「你讓老百姓去哪兒打車去?」
根據北京市交通委數據,北京市共有計程車6.7萬輛,但高峰時段行駛在路上的不超過4萬輛。
計程車司機張磊是楊超朋友的兒子,他掛靠在北京最大的計程車公司銀建集團,2013年正式上路至今已有兩年。他默認黑車是城市交通的一種補充,「有些活正規計程車就是不會拉,只要不停車就不算拒載。」他以早晚高峰時段為例,「有三分之一的司機要交班,三分之一的司機堵在路上,另外三分之一讓別人攔走了。」
北京火車站站前廣場,排隊等待計程車的旅客。一位計程車司機以早晚高峰時段為例,「有三分之一的司機要交班,三分之一的司機堵在路上,另外三分之一讓別人攔走了」 。「計程車行業長期壟斷經營」
2002年,著名調查記者王克勤在其《北京計程車業壟斷黑幕》一文中指出,北京共有在冊計程車6.7萬輛,除約有一千多輛屬於個人投資、個人經營、個人受益的「個體司機」外,其餘6.6萬輛車均是掛靠在國有控股的計程車公司旗下。
北京市計程車行業或是全國計程車行業的縮影,其發展經歷了5個階段。分別是1984年以前的「計劃調配時代」;1985年以後的「洋車出租時代」;1992年的「全面發展時代」;1996年開始的清理整頓時代」和2000年之後的「聯合兼並時代」。
三十多年,5個發展階段,正規計程車6.7萬輛的數字沒有發生變化,而北京市的人口及客流量卻增長了幾十倍。黑車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幅增加的,據統計,目前北京市有接近10萬輛黑車,甚至超出在冊計程車的數量。造成的結果是:一邊是消費者普遍認為車難打、司機態度差;而另一邊,計程車司機則抱怨錢難掙,公司過於壓榨。
王克勤認為雙方的訴求都是合理的,根據各出租公司的要求,計程車司機在進入公司前需向公司交納約為車價一半的「風險抵押金」。另外,在營運後每月必須上交給公司6000至8000不等(截至2014年)的「車份錢」。
強制的「車份錢」導致司機們「一睜眼就欠了公司的錢」,必須全年無休地幹活。高強度的工作自然難以平衡高質量的服務,計程車司機挑客、拒載並不是新聞,而消費者的怨聲載道也是實情。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曾經連續3年在兩會期間提出計程車市場改革的提案。今年,在他提出的《關於乘勢而上推動計程車體制改革》的提案中,他認為,計程車行業長期壟斷經營,政府部門不但控制運營牌照發放,還為計程車定價,不符合市場增長需求。應該將計程車行業的資源配置徹底交還給市場,允許司機直接獲得計程車經營權,只要符合準入標准,便可通過交納一定運營管理費和公共資源佔有費,直接向市民提供服務。
在打車軟體的發祥地美國紐約,公共交通系統高度發達,34條線路的地鐵加上5900輛公共汽車,310條線路承載了大部分的交通運輸。而全市800萬人口,共有計程車24140輛,平均每萬居民保有30輛。打車軟體基本上作為一種信息安全的輔助而存在。
在中國台灣和香港等地,也是計程車公司弱、計程車司機強的模式,其收取的管理費用一般都極低。台灣司機可以加入車行拿計程車牌照,每月繳納幾百元到一千多元新台幣(約合200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個人也可以申領計程車車牌,無需再繳納管理費。
至於政府口中的安全問題,在AA租車CEO王利峰看來並不成為問題。第二次創業前,他曾是打車APP「搖搖租車」的創始人。「打車軟體要做到的其實是一種信息傳遞的安全感。首先你要做到能夠叫到車,其次你要讓用戶意識到你是可以將其安全送到目的地的。」
快的打車副總裁李敏和Uber上海區總經理王曉峰發表了類似的看法。快的打車旗下的「一號專車」不但為乘客購買了華夏、人壽最高30萬元的坐乘險和50萬元的交通意外險,還在接受了阿里巴巴投資後引入針對司機的「樂業寶」服務。而Uber方面,除了全球統一的保險計劃外,最直接的安全措施就是升級專車的車型。「打車軟體革了單田芳的命」
張磊最早感受到變化是在2013年,他在北京南站等活的時候,遇到滴滴打車的地推人員。「完全聽不懂他們說的,當時就覺得他們是騙子。」但地推送一部智能手機給他後,他最終勉強接受了使用這款軟體。
2013年是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成立後大舉擴張的一年。兩家公司的地推人員在各個計程車司機扎堆的客運站門口以贈送智能手機或說服安裝等方式讓計程車司機接受並使用打車軟體。
張磊漸漸感受到了打車軟體的好處,通過打車軟體,他的接單量增長了三分之一。加上每一單都有3到5元不等的補貼,他的收入明顯提升。所以,當遇到快的打車的地推人員後,這一次他選擇毫不猶豫地安裝。過去,他每天在計程車上聽得最多的是收音機里單田芳的評書,現在「打車軟體革了單田芳的命」。
2014年開始,打車領域成為互聯網公司紛紛創業的藍海,各類打車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除了滴滴、快的、易到等,AA租車、神州租車,甚至連打車軟體的鼻祖Uber也進入中國市場。
目前,打車軟體的功能基本被分為叫車和專車兩種模式。以打車軟體的鼻祖Uber的大陸版為例,打開其客戶端,可以選擇「人民優步」、「UberX」、「UberXL」、「UberBLACK」四種模式,其中「人民優步」是以私家車為主的拼車模式,其餘則皆是Uber旗下的專車。
在中國將Uber模式發揚光大的快的和滴滴也基本上將叫車與專車分開,快的更是專門為專車服務開發了一款獨立的APP——一號專車,以此區別。專車的車型以10萬元以上的中高檔車為主,其舒適程度遠超普通計程車。快的打車副總裁李敏對記者表示,專車的車輛全部由汽車租賃公司提供,司機則是勞務派遣公司派遣,是一個四方並行的協議。
楊超選擇使用的是「易到用車」,這款打車軟體里營運的主要是私家車。通過手機的GPS功能,能夠迅速找到附近空閑的「私家專車」,以供調遣。但他非常謹慎地使用打車軟體,「我可以有選擇地接單。」他喜歡機場、火車站這樣的大活,費用高且來回都不會空駛。平時,他還是喜歡駐扎在老地方。
2014年8月,Uber在北京推出了「人民優步」服務。10月,Uber宣布在深圳、上海、廣州、成都、杭州和武漢6個城市推出「人民優步」。李拓的拼車夢在Uber上得以延續。在與Uber簡單溝通後,李拓加入了「人民優步」。「Uber對入選車輛還是有一定的准入標準的。他們詢問並審核了我關於車型、牌照、保險、駕齡等問題。拼車的還是原來那幫人,但現在有個公司在後面掛靠了。」
話雖如此,但李拓依舊不清楚Uber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使他的拼車行為合法化。
2014年12月25日,12輛「滴滴專車」在上海被查扣。上海市交通委公開表示「滴滴專車屬於非法運營」,部分駕駛員被行政罰款各1萬元,還將對滴滴專車開出罰單。《每日經濟新聞》就此采訪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楊小溪時,楊表示,「滴滴專車是黑車,營運不合法。」
滴滴專車在上海被查扣後,李拓隨即退出了Uber的「人民優步」服務。「北京不知道怎麼樣,但還是再觀望一下吧。」他表示在政策明朗之前不會再選擇拼車服務。
滴滴創始人程維面對媒體時曾表示,「移動出行具有共享經濟特徵,其所呈現的社會價值,通過移動出行平台實現公用、個體的交通資源的復合性整合利用,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及地面交通資源,並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困境。」未來一定是屬於專車的嗎?
2015年春節前的北京,冬雪遲遲不來。有朋友在微信群里告訴楊超,最近幾天國貿附近的活多,車都往那跑。楊超聽信了朋友的話,這是他第一次違背江湖規則,駛去本不屬於他的區域。
當天下午,就在國貿,楊超結束服務與乘客通過手機進行結算時,被執法人員當場抓住。雖然是老江湖,但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是令楊超有些不知所措。他先是謊稱乘客是親戚,但卻叫不出其名字,最終還是將駕照和手機遞給了執法人員。
根據易到用車的「後台明細」,當天楊超接了三單生意,訂單總金額為351元,包括易到的補貼,實際收入為370元。當天一同被查扣的「專車」超過十幾輛,有的專車屬於汽車租賃公司,司機屬於勞務派遣,車本分離。而楊超這樣由「黑車」轉「專車」的司機則鐵定受罰。
楊超的遭遇令張磊更加堅定了牢握「公家飯碗」的信念。之前有朋友勸說他加入專車公司,雖然口頭上承諾比現在掙得多,「但還不是說抓就抓,說罰就罰。」張磊說,「我們小老百姓,能有什麼辦法?」
根據易觀智庫產業資料庫最新發布的《中國打車APP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4年第3季度》數據,截至2014年9月,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1.54億。其中,快的打車、滴滴打車分別以54.4%、44.9%的比例占據中國打車APP市場累計賬戶份額前兩位。快的打車覆蓋了358個城市,滴滴打車覆蓋了300個城市。此外,在高端專車市場,AA租車目前已經進入包括香港在內的16個城市,Uber則進入了9個一線城市,易到用車、神州租車等也是群雄逐鹿。
資本顯示利好,而更多的司機卻還在猶豫,「媒體不是一直在說,市場一定會開放,未來一定是屬於專車的嗎?」有司機反問記者。
然而大戲顯然才剛開始。2015年3月13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兩會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計程車不存在壟斷、份子錢不能降、私家車永不允許當專車。」引發一眾網友熱議:經永遠到底有多遠?(本文原載於《南方人物周刊》)
E. 有一天,風和太陽又遇上了,看到戴帽子的農夫,猜猜誰能讓農夫摘下帽孑為什麼
太陽
因為風再大,農夫也可以用手捂著帽子不讓帽子掉,更不會主動摘掉
太陽大了,熱的受不了,自然就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