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中的翎子,叫做:雉雞翎。不是鞭子。是用野雞的尾部最長的羽毛製成的,所以俗稱「野雞翎」或「雉毛翎」。它一般長度可達五六尺,顏色艷麗又光亮,插在頭上,確實顯得人物英俊瀟灑。尤其是武將插了翎子,更加突出其威武雄壯,如《鳳儀亭》里的呂布以及《連環套》里的竇爾墩等。
不過,在戲曲中插翎子是很講究的,並非所有人物都可隨便插。凡「正統」人物是不插翎子的,比如三國時劉備這方面的人物,一個也沒有插翎子,這就表明劉備代表「正統」。而曹操和孫權這兩方面的人物,有不少頭上插有翎子,如張郃、夏侯淵等。但在《四郎探母》之中的楊延輝,為什麼在其烏紗帽上要插上兩根翎子呢?這是因為他被俘,已屬番邦的人了。
⑵ 唱戲的人戴的帽子
在遠古的時候,人們打到了獵物,就把它的美麗羽毛裝飾在自己的頭頂.象徵一種榮耀.久而久之演變到現在,成為一種裝飾.有身份的裝飾.
⑶ 包青天電視劇王朝馬漢帽子兩邊是什麼字
王朝馬漢不是動物。是站在開封府包丞(包公)左右兩旁的護衛將士,一共有四名將士,分別是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兩人一邊,
⑷ 戲曲里的人戴的帽子
第一問:帽翅。
第二問:豎著插得是翎子,多用於小生,比如周瑜。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0%A1%C9%FA%F4%E1%D7%D3&in=6914&cl=2&cm=1&sc=0&lm=-1&pn=14&rn=1&di=16716057390&ln=722&fr=&ic=0&s=0&se=1
⑸ 唱京劇的演員 頭上戴的是什麼
京劇演員頭上戴的是盔頭(帽子),由於製作質料的不同,戴帽子人的身分、地位、行當、年齡不一樣,所以帽子的樣式與名稱也就不一樣了。
帽子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烏紗幅,簡稱為紗帽。紗帽是古代官員戴的一種帽子。這種紗帽的正式名稱叫襆頭(音伏頭),俗稱為紗帽。紗帽的帽身背後下端,左右對稱平插一對帽翅,像左右平伸的兩支腳,叫紗帽翅。紗帽翅的正式名稱叫作「展」,俗稱帽翅。
紗帽翅有好幾種,一種叫相紗。最典型的是包公(包拯)戴的帽子,一般是宰相戴的帽子,所以叫相紗。兩旁的翅子有一尺多長,一寸來寬,翅的尾巴略為向上翅起,實際就是兩根黑漆的平板。
(5)唱戲帽子倆旁那是什麼擴展閱讀
京劇是國粹之一,其服飾也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在眾多中華戲劇表演藝術中,京劇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也是在對外戲劇交流與介紹工作中最能表現中華傳統藝術精華的戲劇品種。京劇服飾分為大衣、二衣、三衣和雲肩四大類。
大衣是京劇服裝內部分工的行當之一,它的存在是為演員創造角色服務。從技術職能來 講是管、拌、扎、勒,所謂的服裝的管理保養,在演出中負責演員的服侍的裝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強技能操作以及服飾的名稱識別和塑造不同人物著裝類型。
⑹ 黃曉明版的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有時候帶的帽子旁邊還掛了一個小球 那叫什麼帽子,
那個帽子是武松發明的蓓蕾帽 不是屬於明朝特有的帽子 因為帶的方法不同 所以感覺應該在頭頂上的球球 垂在耳朵旁邊
⑺ 唱戲人頭頂帽子上的羽毛
戲曲中的翎子,是用野雞的尾部最長的羽毛製成的,所以俗稱「雉毛翎」也叫「野雞翎」
⑻ 帽子帽什麼偏旁
巾字旁,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