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客場對AC米蘭和國際米蘭都上演過帽子戲法的是誰
阿根廷戰神巴蒂斯圖塔,足球史上唯一一位在聖西羅球場讓米蘭雙雄都品嘗過帽子戲法滋味的球員。
㈡ 巴蒂斯圖塔職業生涯一共上演過幾次帽子戲法
5次,我就知道這五次
巴蒂在94年和98年連續兩屆世界盃中完成帽子戲法
1998年9月27日,巴蒂斯圖塔上演帽子戲法,使佛羅倫薩隊客場3比1擊潰AC米蘭
對國米也上演過帽子戲法,成為世界上唯一一位在聖西羅球場對AC米蘭和國際米蘭都上演過帽子戲法的球員
99~00賽季意甲聯賽最後一輪,在代表佛羅倫薩的最後一場比賽中上演帽子戲法後倒在球網內深情地仰望佛羅倫薩的天空。
㈢ 在聖西羅球場對AC米蘭和國際米蘭均上演過帽子戲法的球員是誰
巴蒂,他不但上演了帽子戲法,同時還率領佛羅倫薩締造了AC米蘭和國際米蘭的主場最大比分輸球紀錄。
㈣ 誰在世界盃上連續兩屆都完成過帽子戲法
阿根廷的加布里埃爾·巴蒂斯圖塔, 在1994年美國世界盃小組賽對希臘隊和1998年法國世界盃小組賽對牙買加隊的兩場比賽中他都上演帽子戲法,他不僅是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連續在兩屆世界盃上都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
加布里埃爾·奧馬爾·巴蒂斯圖塔(英文名:Gabriel Omar Batistuta,1969年2月1日—),生於阿根廷聖菲省的雷孔基斯塔,阿根廷著名足球運動員,司職中鋒,已退役。綽號「阿根廷霹靂先鋒"、"戰神",球迷把他的進球稱為"巴蒂GOAL"。他曾效力於意甲的佛羅倫薩、羅馬、國際米蘭等知名俱樂部,以右腳射門勢大力沉聞名,是代表阿根廷國家足球隊進球數最多的球員,1994年—2002年連續3屆代表阿根廷參加世界盃,也是唯一一名同時在兩屆世界盃上演「帽子戲法」的球員。2001年6月17日用一個進球帶領羅馬奪得意甲冠軍。退役後的巴蒂斯圖塔移民澳洲,居住在柏斯享受悠閑生活,2010年12月曾協助卡達申辦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
㈤ 有哪位足球後衛上演過帽子戲法
後衛:米哈伊洛維奇,耶羅,孔特拉,博爾登,納爾多,布爾迪索
門將:奇拉維特
米哈伊洛維奇 在1998年12月13日拉奇奧曾在對桑普多利亞比賽中上演任意球帽子戲法,那是米哈伊洛維奇首次穿著拉齊奧球衣與效力多年的桑普多利亞對抗。那場比賽他總共主罰了4個任意球,結果演出了帽子戲法。拉齊奧最後以5比2取勝。當年桑普多利亞降級,多年之後才得以翻身。
皇家馬德里前隊長耶羅在1991/1992賽季與西班牙人隊的兩回合比賽中分別攻入3球和4球
2002年10月17日,歐錦賽外圍賽羅馬尼亞後衛孔特拉上演帽子戲法,羅馬尼亞最後7-0大勝盧森堡
2004年3月27日德甲斯圖加特4比4不萊梅的比賽中,斯圖加特的巴西後衛博爾登開場3分鍾一個頭槌,之後又打進兩個任意球。就在這個夏天,他以450萬的身價加盟了沙爾克04
2006/2007賽季德甲不萊梅對法蘭克福的比賽里 身高195的巴西後衛納爾多上演帽子戲法幫助球隊(不萊梅)6比2獲勝
2006年12月01日,義大利杯1/8決賽第二回合國際米蘭主場迎戰布雷西亞,布爾迪索分鍾在27,61,71分鍾上演頭槌帽子戲法
除了後衛,傳奇門將齊拉維特在1999年11月28日阿甲薩斯菲爾德6比1奧斯蒂 的比賽中上演點球帽子戲法
㈥ 世界上有誰在一場比賽中完成了雙帽子戲法
世界盃預選賽上的最懸殊比分澳大利亞31比0勝美屬薩莫阿(2002年世界盃預選賽)2001年4月11日,澳大利亞隊在兩天前剛剛在湯加隊身上狂戳了22個洞,創造了國際足球賽事比分最懸殊紀錄後,再度令世人震驚了一次。他們在與美屬薩摩亞隊的比賽中打進了31個進球,國際足聯在第二天確認了這項紀錄。美屬薩摩亞在國際足聯排名中列最後一位(第203位),該國95%的球員沒有美國護照,因而沒有參賽資格,國家隊平均年齡只有19歲,最小的僅15歲。上半時澳大利亞以16比0領先,下半時快結束時,記分牌操作員多算了一個球,比分為32比0,但國際足聯經審核後確認為31比0。澳大利亞隊的同時創造了國家隊單場進球紀錄,是役他攻入了13球。
湯普森13球
㈦ 哪些門將或後衛上演過帽子戲法
門將:奇拉維特
薩斯菲 爾德隊以6比1狂勝厄斯特隊,而薩斯菲爾德隊6個進球中的3個
是巴拉圭著名門將奇拉維特踢進的;不過,這三個球均為點球
聖保羅隊曾在1992和1993年贏得過南美解放者杯賽的冠軍。開場哨響,聖保羅隊就占據了場上的主動,第30分鍾,切尼主罰任意球,皮球帶著強烈的旋轉飛過人牆頭頂入網。第58分鍾,蒂格雷斯隊後衛達席爾瓦在大禁區前犯規被紅牌罰下,切尼再顯任意球絕活擴大了比分。第70分鍾,聖保羅隊獲得點球良機,巴西國門切尼主罰,可惜皮球飛出了橫梁,他因此也失去了成為完成帽子戲法的第二位門將的機會。在1999年的阿根廷聯賽中,當時效力於薩斯菲爾德隊的巴拉圭門將齊拉維特曾在比賽中上演過帽子戲法,但他打進卡里奧斯特隊的三個進球全部是點球。之後的比賽聖保羅又連進兩球,最終4∶0大勝對手。
後衛:04年
斯圖加特的巴西後衛納爾冬就在和不萊梅的比賽上演了帽子戲法。包括兩個任意球。
時隔三年後,納爾多為不萊梅上演了同樣的一幕
米哈伊洛維奇 在拉奇奧曾在對桑普多利亞比賽中上演任意球帽子戲法
那是1998年12月13日,米哈伊洛維奇首次穿著拉齊奧球衣與效力多年的桑普多利亞對抗.
皇家馬德里前隊長耶羅就上演過帽子戲法,在1991/1992賽季,耶羅在與西班牙人隊的兩回合比賽中分別攻入3球和4球
㈧ 誰在諾坎普球場上演過帽子戲法
1、安德烈·舍甫琴科,1997-98賽季,歐冠1/4決賽中,舍甫琴科上半場就在諾坎普上演帽子戲法,幫助基輔迪納摩客場4比0大勝西甲豪門巴塞羅那,這一戰令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為之側目。
2、迭戈·弗蘭,2004-05賽季,西甲第37輪,馬德里競技,客場3:3逼平巴薩。
安德烈·舍甫琴科(烏克蘭語:Андрeй Шевченко,英語:Andriy Shevchenko),1976年09月29日出生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烏克蘭籍足球運動員,場上司職前鋒,前烏克蘭國家隊隊長。先後效力過基輔迪納摩、AC米蘭和切爾西。
舍甫琴科職業生涯成名於基輔迪納摩,巔峰時期曾長期效力於義大利AC米蘭隊,贏得包括歐洲冠軍聯賽冠軍、意甲聯賽冠軍、義大利杯冠軍等榮譽,是AC米蘭隊歷史上進球排名第二的射手。因在AC米蘭的出色表現榮獲2004年歐洲足球先生(金球獎)和2005年金足獎。
舍甫琴科在烏克蘭國家隊的16年(1995年至2011年)里,先後代表烏克蘭隊參加2006年德國世界盃以及2012年歐洲杯,共代表烏克蘭國家隊出戰111次,攻入48粒進球 。2012年舍甫琴科在波蘭·烏克蘭歐洲杯後宣布掛靴退役。
迭戈·弗蘭,1979年5月19日生於蒙得維的亞,烏拉圭職業足球運動員。司職前鋒。現效力於佩納羅爾足球俱樂部。
迭戈·弗蘭職業生涯開始於阿根廷獨立足球俱樂部,於1998年加入。2002年1月,轉會至英超曼徹斯特聯足球俱樂部。同年進入烏拉圭國家足球隊。2004年,轉會至西甲比利亞雷亞爾足球俱樂部,並在2005年獲得西甲金靴獎、歐洲金靴獎等榮譽。2007年,加盟另一支西甲球隊馬德里競技足球俱樂部,並在2009年再次榮獲西甲金靴獎以及歐洲金靴獎。 2010年南非世界盃,帶領球隊獲得世界盃殿軍,個人榮獲世界盃金球獎。2011年幫助球隊獲得第43屆美洲杯冠軍。同年9月,加盟意甲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2012年7月,加盟巴甲巴西國際足球俱樂部。2014年1月,加盟J聯賽大阪櫻花足球俱樂部。2015年3月,宣布退出烏拉圭國家足球隊。同年6月,回國加盟烏拉甲佩納羅爾足球俱樂部。
㈨ 在2界世界盃中都有帽子戲法的球員是誰
1994年美國世界盃和1998年法國世界盃,在這2屆世界盃中都有帽子戲法的球員是加布里埃爾·巴蒂斯圖塔。
加布里埃爾·巴蒂斯圖塔(Gabriel Omar Batistuta,1969年2月1日-),原阿根廷國家男子足球隊前鋒。綽號"阿根廷霹靂先鋒""戰神",球迷把他的進球稱為"BATIGOL"。曾效力於意甲的佛羅倫薩、羅馬、國際米蘭等知名俱樂部。1994年-2002年連續3屆代表阿根廷參加世界盃。
「帽子戲法」最早出現在1858年。當年,板球手HH·斯蒂芬森連續3次擊中門柱得分而被獎勵一頂帽子,是第一個獲此獎勵的板球手。「帽子戲法」(英文為hat-trick)作為一個專用詞出現在印刷品中是在1878年。後來,「帽子戲法」被廣泛應用於體育比賽中。在足球比賽中,「帽子戲法」指在一場比賽中,一名隊員3次將球踢進對方球門,但不包括在決定比賽勝負的點球大戰中的進球。另外,「帽子戲法」的應用范圍不只限於體育領域,人們還用它形容連續3次的成功。
㈩ 為什麼叫帽子戲法 為什麼叫德比站
帽子戲法現引申為連續進球。
帽子戲法是英文Hat-trick的意譯,起源於板球比賽。隊員使用的球拍是一塊木板,打的是紅皮小球。自有板球以來,凡進板球場觀賽的球迷都嚴格遵守著一條規矩:一邁進球場大門便須脫帽,這意味著對球場上所有球員、裁判和觀眾的尊重。在這里,帽子就代表了尊重。 一般說來,板球投手能用連續3個球得分,是件相當牛的事。早在19世紀,板球俱樂部碰到這樣牛的事,便授予那個投手一頂帽子,作為一種至上的榮譽象徵,而且觀看比賽的觀眾也會脫下帽子向選手致意。這叫叫作」帽子戲法」,簡言之,帽子戲法的本意就是板球手連續用3個球得分而獲得一頂帽子鼓勵的游戲啦!
由板球比賽到橄欖球比賽,足球比賽,以及其它一些比較類似的球類比賽,帽子戲法就這樣用開啦!
現在,在體育競賽場合,如果有獨中三元的表現,就叫做「帽子戲法」。
尋找「德比戰」的來源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首先英文單詞De r b y 這個詞的意思從字面上來講,有兩個,一個是英格蘭中部的德比郡(相當於中國一個省),當然這里有一支英超球隊;另一個意思是大賽馬會,這是英國最著名的賽馬大會,創建於1780年,獎金最為豐厚,比賽地點在倫敦南部的賽馬場,它的名字叫做Der by是因為創辦者名叫德比伯爵。
從這兩層意思上不可能看出為什麼一個城市的兩支球隊舉行的比賽叫做德比之戰。這種說法盡管每天都出現在英國報紙上,但對於它的起源,大多數英國人也不知道,記者曾詢問過很多足球記者,都說不上來。最後英國資格最老的足球記者、《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布萊恩·格蘭威爾解開了這個典故。他說,德比大戰其實與德比郡有關系,19世紀初,足球盡管還沒有發展為有組織的比賽,但在英格蘭已是非常流行的體育運動,尤以德比郡為最(在足球發展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開了很多先河的諾丁漢森林俱樂部就在德比郡,包括護腿板以及球網等都是從這里開始第一次使用的),盡管規則並不完善,但德比郡中心城市德比市比賽已經很多,球迷數量也很大。1846年,德比市兩支球隊相約,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二,舉行一場比賽,這場比賽一開始只是地方性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在整個英格蘭傳播開來。德比大戰的叫法於是傳開了。而德比大戰,對於推動足球規則的統一和1863年英格蘭足總的成立,甚至1888年英格蘭足球聯盟和各級聯賽的創立,都有著直接或者是間接的影響。
「德比」(DERBY)一詞來源於英語,原指英國德比郡。德比是舉辦賽馬的地方,因為那裡盛產名馬,後來英國很多賽馬都是出自德比,因而在英國賽馬中往往是德比馬在對抗。德比後被引申到職業化的足球、橄欖球、籃球和冰球等俱樂部賽事中,演繹成「同城之戰」。德比雙方出於爭奪球迷、拉攏贊助商的需要往往對比賽傾盡全力,媒體也盡力渲染。
歷史上的德比大戰,經常伴隨著金戈鐵馬的火並,曾涌現出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悲喜劇」。久負盛名的「同城雙雄」包括義大利米蘭城的國際米蘭和AC米蘭以及羅馬城的羅馬隊和拉齊奧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