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聯紅軍設政委一職嗎
前期設有政委,後期取消。
1917年,俄國臨時政府在軍隊中引進政委制度以確保政府對其的政治控制。
在十月革命後, 政委在蘇聯紅軍中一直保留到1942年。
在紅軍和蘇軍中, 政委僅在以下時期存在:1918-1924年、1937-1940年、以及1941-1942年。
在蘇聯軍隊不設政委的其它時段,蘇聯軍隊實行一長制,各級部隊設立政治工作副職。
政委與所在部隊的軍事主官擁有同樣的職務等級,共同指揮部隊,對部隊負全責,軍事指揮命令必須有政委的附簽。但是,政委往往是從地方黨政部門調入部隊應急配齊領導班子,且由於俄國軍隊長期傳統,政委的軍銜一般低於該職務等級的基礎軍銜。例如,蘇聯衛國戰爭初期,集團軍司令員的軍銜是上將、中將、少將,而集團軍政委的軍銜往往是「師級政委」、「旅級政委」、「團級政委」(1943年之前蘇聯軍隊的軍、政軍銜體系的名稱不同)。另外,在危急情況下,政委也可以命令並指揮所在軍隊。
B. 二戰時蘇聯的編制軍銜(政委是分等級的,都有那些級)
1935年至1940年蘇聯軍銜:
一、 最高軍銜:
蘇聯元帥(1);
二、 陸軍和空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
1、高級指揮員:
一級集團軍級(2)、二級集團軍級(3)、軍級(4)、師級(5)、旅級(6);
2、上級指揮員:
上校(7)、少校(9);
3、中級指揮員:
大尉(10)、上尉(11)、中尉(12);
4、初級指揮員:
大士(15)、副排級(16)、班級(17);
5、戰士:
紅軍戰士(19)
三、 海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
1、高級指揮員:
一級艦隊級(2)、二級艦隊級(3)、一級分艦隊級(4)、二級分艦隊級(5)、海軍上校(6);
2、上級指揮員:
海軍中校(7)、海軍少校(9);
3、中級指揮員:
海軍大尉(10)、海軍上尉(11)、海軍中尉(12);
4、初級指揮員:
海軍大士(15)、海軍班級(17);
5、戰士:
紅海軍戰士(19)
四、政工人員軍銜:
1、高級政工人員:
一級集團軍政委級(2)、二級集團軍政委級(3)、軍政委級(4)、師政委級(5)、旅政委級(6);
2、上級政工人員:
團政委級(7)、營政委級(9);
3、中級政工人員:
大尉政治指導員級(10)、上尉政治指導員級(11);
五、 陸軍和空軍技術人員軍銜:
1、高級技術主管:
集團軍級工程師(3)、軍級工程師(4)、師級工程師(5)、旅級工程師(6);
2、上級技術主管:
一級軍事工程師(7)、二級軍事工程師(9);
3、中級技術主管:
三級軍事工程師(10)、一級軍事技術員(11)、二級軍事技術員(12)
六、 海軍工程技術人員軍銜:
1、高級技術主管:
艦隊級工程師(3)、一級分艦隊級工程師(4)、二級分艦隊級工程師(5)、三級分艦隊級工程師(6);
2、上級技術主管:
一級軍事工程師(7)、二級軍事工程師(9);
3、中級技術主管:
三級軍事工程師(10)、一級軍事技術員(11)、二級軍事技術員(12)
七、 各軍兵種勤務部門軍銜:
1、高級軍需、行政主管:
集團軍級軍需(3)、軍級軍需(4)、師級軍需(5)、旅級軍需(6);
2、上級軍需、行政主管:
一級軍需員(7)、二級軍需員(9);
3、中級軍需、行政主管:
三級軍需員(10)、一級軍需技術員(11)、二級軍需技術員(12)
八、各軍兵種勤務部門軍醫軍銜:
1、高級軍醫主管:
集團軍級軍醫(3)、軍級軍醫(4)、師級軍醫(5)、旅級軍醫(6);
2、上級軍醫主管:
一級軍醫(7)、二級軍醫(9);
3、中級軍醫主管:
三級軍醫(10)、主任助理軍醫(11)、助理軍醫(12)
九、各軍兵種勤務部門獸醫軍銜:
1、高級獸醫主管:
集團軍級獸醫(3)、軍級獸醫(4)、師級獸醫(5)、旅級獸醫(6);
2、上級獸醫主管:
一級獸醫(7)、二級獸醫(9);
3、中級獸醫主管:
三級獸醫(10)、主任助理獸醫(11)、助理獸醫(12)
十、 軍事司法人員:
1、高級軍事司法主管:
集團軍級軍法官(3)、軍級軍法官(4)、師級軍法官(5)、旅級軍法官(6);
2、上級軍事司法主管:
一級軍法官(7)、二級軍法官(9);
3、中級軍事司法主管:
三級軍法官(10)、軍法官(11)、初級軍法官(12)
與通用軍銜對照:
蘇聯元帥——元帥
一級集團軍級、一級艦隊級——大將
二級集團軍級、二級艦隊級——上將
軍級、一級分艦隊級——中將
師級、二級分艦隊級——少將
旅級、海軍上校——上校
上校、海軍中校——中校
少校、海軍少校——少校
大尉、海軍大尉——上尉
上尉、海軍上尉——中尉
中尉、海軍中尉——少尉
大士、海軍大士——上士
副排級——中士
班級、海軍班級——下士
紅軍戰士、紅海軍戰士——二等兵
1945年蘇聯軍銜:
一、最高統帥:蘇聯大元帥(1);
二、元帥:蘇聯元帥(2);
三、陸軍、空軍、防空部隊將官:
1、合成軍隊(步兵、摩托化步兵、機械化步兵)將官:
大將(4)、上將(5)、中將(6)、少將(7);
2、合成軍隊工程勤務將官:
上將工程師(5)、中將工程師(6)、少將工程師(7);
3、合成軍隊技術勤務將官:
技術勤務上將(5)、技術勤務中將(6)、技術勤務少將(7);
4、空軍(防空航空兵、遠程航空兵)將官:
空軍主帥(3)、空軍元帥(4)、空軍上將(5)、空軍中將(6)、空軍少將(7);
5、空軍工程勤務將官:
空軍上將工程師(5)、空軍中將工程師(6)、空軍少將工程師(7);
6、空軍技術勤務將官:
空軍技術勤務上將(5)、空軍技術勤務中將(6)、空軍技術勤務少將(7);
7、空降兵將官:
空降兵上將(5)、空降兵中將(6)、空降兵少將(7);
8、空降兵工程勤務將官:
空降兵中將工程師(6)、空降兵少將工程師(7);
9、空降兵技術勤務將官:
空降兵技術勤務中將(6)、空降兵技術勤務少將(7);
10、炮兵(高射炮兵)將官:
炮兵主帥(3)、炮兵元帥(4)、炮兵上將(5)、炮兵中將(6)、炮兵少將(7);
11、炮兵工程勤務將官:
炮兵上將工程師(5)、炮兵中將工程師(6)、炮兵少將工程師(7);
12、炮兵技術勤務將官:
炮兵技術勤務上將(5)、炮兵技術勤務中將(6)、炮兵技術勤務少將(7);
13、裝甲兵將官:
裝甲兵主帥(3)、裝甲兵元帥(4)、裝甲兵上將(5)、裝甲兵中將(6)、裝甲兵少將(7);
14、裝甲兵工程勤務將官:
裝甲兵上將工程師(5)、裝甲兵中將工程師(6)、裝甲兵少將工程師(7);
15、裝甲兵技術勤務將官:
裝甲兵技術勤務上將(5)、裝甲兵技術勤務中將(6)、裝甲兵技術勤務少將(7);
16、騎兵將官:
騎兵上將(5)、騎兵中將(6)、騎兵少將(7);
17、騎兵技術勤務將官:
騎兵技術勤務中將(6)、騎兵技術勤務少將(7);
18、工程兵(駐壘地域)將官:
工程兵主帥(3)、工程兵元帥(4)、工程兵上將(5)、工程兵中將(6)、工程兵少將(7);
19、工程兵工程勤務將官:
工程兵上將工程師(5)、工程兵中將工程師(6)、工程兵少將工程師(7);
20、工程兵技術勤務將官:
工程兵技術勤務上將(5)、工程兵技術勤務中將(6)、工程兵技術勤務少將(7);
21、通信兵將官:
通信兵主帥(3)、通信兵元帥(4)、通信兵上將(5)、通信兵中將(6)、通信兵少將(7);
22、通信兵工程勤務將官:
通信兵上將工程師(5)、通信兵中將工程師(6)、通信兵少將工程師(7);
23、通信兵技術勤務將官:
通信兵技術勤務上將(5)、通信兵技術勤務中將(6)、通信兵技術勤務少將(7);
24、鐵道兵將官:
鐵道兵上將(5)、鐵道兵中將(6)、鐵道兵少將(7);
25、鐵道兵工程勤務將官:
鐵道兵上將工程師(5)、鐵道兵中將工程師(6)、鐵道兵少將工程師(7);
26、鐵道兵技術勤務將官:
鐵道兵技術勤務上將(5)、鐵道兵技術勤務中將(6)、鐵道兵技術勤務少將(7);
27、技術兵(汽車兵、化學兵、探照燈兵)將官:
技術兵上將(5)、技術兵中將(6)、技術兵少將(7);
28、技術兵工程勤務將官:
技術兵中將工程師(6)、技術兵少將工程師(7);
29、技術兵技術勤務將官:
技術兵技術勤務中將(6)、技術兵技術勤務少將(7);
30、軍需勤務將官:
軍需勤務上將(5)、軍需勤務中將(6)、軍需勤務少將(7);
31、軍需工程勤務將官:
軍需勤務中將工程師(6)、軍需勤務少將工程師(7);
32、軍需技術勤務將官:
軍需技術勤務中將(6)、軍需技術勤務少將(7);
33、軍醫勤務將官:
軍醫勤務上將(5)、軍醫勤務中將(6)、軍醫勤務少將(7);
34、軍醫工程勤務將官:
軍醫勤務中將工程師(6)、軍醫勤務少將工程師(7);
35、軍醫技術勤務將官:
軍醫技術勤務中將(6)、軍醫技術勤務少將(7);
36、軍事衛生勤務將官:
軍事衛生勤務少將(7);
37、獸醫勤務將官:
獸醫勤務上將(5)、獸醫勤務中將(6)、獸醫勤務少將(7);
38、獸醫工程勤務將官:
獸醫勤務中將工程師(6)、獸醫勤務少將工程師(7);
39、獸醫技術勤務將官:
獸醫技術勤務中將(6)、獸醫技術勤務少將(7);
40、軍法勤務將官:
軍法上將(5)、軍法中將(6)、軍法少將(7);
41、軍法技術勤務將官:
軍法技術勤務中將(6)、軍法技術勤務少將(7);
42、行政勤務將官:
行政勤務上將(5)、行政勤務中將(6)、行政勤務少將(7)。
四、陸軍、空軍、防空部隊校官:
1、各兵種校官:
上校(8)、中校(9)、少校(10);
2、各兵種工程勤務校官:
上校工程師(8)、中校工程師(9)、少校工程師(10);
3、各兵種技術勤務校官:
技術勤務上校(8)、技術勤務中校(9)、技術勤務少校(10);
4、軍需勤務校官:
軍需勤務上校(8)、軍需勤務中校(9)、軍需勤務少校(10);
5、軍需工程勤務校官:
軍需勤務上校工程師(8)、軍需勤務中校工程師(9)、軍需勤務少校工程師(10);
6、軍需技術勤務校官:
軍需技術勤務上校(8)、軍需技術勤務中校(9)、軍需技術勤務少校(10);
7、軍醫勤務校官:
軍醫勤務上校(8)、軍醫勤務中校(9)、軍醫勤務少校(10);
8、軍醫工程勤務校官:
軍醫勤務上校工程師(8)、軍醫勤務中校工程師(9)、軍醫勤務少校工程師(10);
9、軍醫技術勤務校官:
軍醫技術勤務上校(8)、軍醫技術勤務中校(9)、軍醫技術勤務少校(10);
10、獸醫勤務校官:
獸醫勤務上校(8)、獸醫勤務中校(9)、獸醫勤務少校(10);
11、獸醫工程勤務校官:
獸醫勤務上校工程師(8)、獸醫勤務中校工程師(9)、獸醫勤務少校工程師(10);
12、獸醫技術勤務校官:
獸醫技術勤務上校(8)、獸醫技術勤務中校(9)、獸醫技術勤務少校(10);
13、軍事衛生勤務校官:
軍事衛生勤務上校(8)、軍事衛生勤務中校(9)、軍事衛生勤務少校(10);
14、軍事衛生技術勤務校官:
軍事衛生技術勤務上校(8)、軍事衛生技術勤務中校(9)、軍事衛生技術勤務少校(10);
15、軍法勤務校官:
軍法上校(8)、軍法中校(9)、軍法少校(10);
16、軍法技術勤務校官:
軍法技術勤務上校(8)、軍法技術勤務中校(9)、軍法技術勤務少校(10);
17、行政勤務校官:
行政勤務上校(8)、行政勤務中校(9)、行政勤務少校(10);
18、行政技術勤務校官:
行政技術勤務上校(8)、行政技術勤務中校(9)、行政技術勤務少校(10)。
五、陸軍、空軍、防空部隊尉官:
1、各兵種尉官:
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2、各兵種工程勤務尉官:
大尉工程師(11)、上尉工程師(12)、中尉工程師(13);
3、各兵種技術勤務尉官:
技術勤務大尉(11)、技術勤務上尉(12)、技術勤務中尉(13)、技術勤務少尉(14);
4、軍需勤務尉官:
軍需勤務大尉(11)、軍需勤務上尉(12)、軍需勤務中尉(13)、軍需勤務少尉(14);
5、軍需工程勤務尉官:
軍需勤務大尉工程師(11)、軍需勤務上尉工程師(12)、軍需勤務中尉工程師(13);
6、軍需技術勤務尉官:
軍需技術勤務大尉(11)、軍需技術勤務上尉(12)、軍需技術勤務中尉(13)、軍需技術勤務少尉(14);
7、軍醫勤務尉官:
軍醫勤務大尉(11)、軍醫勤務上尉(12)、軍醫勤務中尉(13)、軍醫勤務少尉(14);
8、軍醫工程勤務尉官:
軍醫勤務大尉工程師(11)、軍醫勤務上尉工程師(12)、軍醫勤務中尉工程師(13);
9、軍醫技術勤務尉官:
軍醫技術勤務大尉(11)、軍醫技術勤務上尉(12)、軍醫技術勤務中尉(13)、軍醫技術勤務少尉(14);
10、獸醫勤務尉官:
獸醫勤務大尉(11)、獸醫勤務上尉(12)、獸醫勤務中尉(13)、獸醫勤務少尉(14);
11、獸醫工程勤務尉官:
獸醫勤務大尉工程師(11)、獸醫勤務上尉工程師(12)、獸醫勤務中尉工程師(13);
12、獸醫技術勤務尉官:
獸醫技術勤務大尉(11)、獸醫技術勤務上尉(12)、獸醫技術勤務中尉(13)、獸醫技術勤務少尉(14);
13、軍事衛生勤務尉官:
軍事衛生勤務大尉(11)、軍事衛生勤務上尉(12)、軍事衛生勤務中尉(13)、軍事衛生勤務少尉(14);
14、軍事衛生技術勤務尉官:
軍事衛生技術勤務大尉(11)、軍事衛生技術勤務上尉(12)、軍事衛生技術勤務中尉(13)、軍事衛生技術勤務少尉(14);
15、軍法勤務尉官:
軍法大尉(11)、軍法上尉(12)、軍法中尉(13)、軍法少尉(14);
16、軍法技術勤務尉官:
軍法技術勤務大尉(11)、軍法技術勤務上尉(12)、軍法技術勤務中尉(13)、軍法技術勤務少尉(14);
17、行政勤務尉官:
行政勤務大尉(11)、行政勤務上尉(12)、行政勤務中尉(13)、行政勤務少尉(14);
18、行政技術勤務尉官:
行政技術勤務大尉(11)、行政技術勤務上尉(12)、行政技術勤務中尉(13)、行政技術勤務少尉(14)。
六、陸軍、空軍、防空部隊士兵:
1、各兵種勤務軍士:
大士(15)、上士(16)、中士(17)、下士(18);
2、各兵種勤務兵:
上等兵(19)、列兵(20)。
七、海軍各兵種勤務將官:
1、海軍指揮、艦艇勤務將官:
海軍元帥(4)、海軍上將(5)、海軍中將(6)、海軍少將(7);
2、海軍艦艇工程勤務將官:
海軍工程上將(5)、海軍工程中將(6)、海軍工程少將(7);
3、海軍工程勤務將官:
海軍上將工程師(5)、海軍中將工程師(6)、海軍少將工程師(7);
4、海軍技術勤務將官:
海軍技術勤務上將(5)、海軍技術勤務中將(6)、海軍技術勤務少將(7);
5、海軍航空兵將官:
空軍元帥(4)、空軍上將(5)、空軍中將(6)、空軍少將(7);
6、海軍航空兵工程勤務將官:
空軍上將工程師(5)、空軍中將工程師(6)、空軍少將工程師(7);
7、海軍航空兵技術勤務將官:
空軍技術勤務上將(5)、空軍技術勤務中將(6)、空軍技術勤務少將(7);
8、海軍陸戰隊將官:
上將(5)、中將(6)、少將(7);
9、海軍陸戰隊工程勤務將官:
中將工程師(6)、少將工程師(7);
10、海軍陸戰隊技術勤務將官:
技術勤務中將(6)、技術勤務少將(7);
11、海軍海岸勤務將官:
海岸勤務上將(5)、海岸勤務中將(6)、海岸勤務少將(7);
12、海軍海岸工程勤務將官:
海岸勤務上將工程師(5)、海岸勤務中將工程師(6)、海岸勤務少將工程師(7);
13、海軍海岸技術勤務將官:
海岸技術勤務中將(6)、海岸技術勤務少將(7);
八、海軍各兵種勤務校官:
1、海軍指揮、艦艇勤務校官:
海軍上校(8)、海軍中校(9)、海軍少校(10);
2、海軍工程勤務校官:
海軍上校工程師(8)、海軍中校工程師(9)、海軍少校工程師(10);
3、海軍技術勤務校官:
海軍技術勤務上校(8)、海軍技術勤務中校(9)、海軍技術勤務少校(10);
4、海軍航空兵校官:
上校(8)、中校(9)、少校(10);
5、海軍航空兵工程勤務校官:
上校工程師(8)、中校工程師(9)、少校工程師(10);
6、海軍航空兵技術勤務校官:
技術勤務上校(8)、技術勤務中校(9)、技術勤務少校(10);
7、海軍步兵校官:
上校(8)、中校(9)、少校(10);
8、海軍陸戰隊工程勤務校官:
上校工程師(8)、中校工程師(9)、少校工程師(10);
9、海軍陸戰隊技術勤務校官:
技術勤務上校(8)、技術勤務中校(9)、技術勤務少校(10);
10、海軍海岸勤務校官:
上校(8)、中校(9)、少校(10);
11、海軍海岸工程勤務校官:
上校工程師(8)、中校工程師(9)、少校工程師(10);
12、海軍海岸技術勤務校官:
技術勤務上校(8)、技術勤務中校(9)、技術勤務少校(10);
九、海軍各兵種勤務尉官:
1、海軍指揮、艦艇勤務尉官:
海軍大尉(11)、海軍上尉(12)、海軍中尉(13)、海軍少尉(14);
2、海軍工程勤務尉官:
海軍大尉工程師(11)、海軍上尉工程師(12)、海軍中尉工程師(13);
3、海軍技術勤務尉官:
海軍技術勤務大尉(11)、海軍技術勤務上尉(12)、海軍技術勤務中尉(13)、海軍技術勤務少尉(14);
4、海軍航空兵尉官:
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5、海軍航空兵工程勤務尉官:
大尉工程師(11)、上尉工程師(12)、中尉工程師(13);
6、海軍航空兵技術勤務尉官:
技術勤務大尉(11)、技術勤務上尉(12)、技術勤務中尉(13)、技術勤務少尉(14);
7、海軍陸戰隊尉官:
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8、海軍陸戰隊工程勤務尉官:
大尉工程師(11)、上尉工程師(12)、中尉工程師(13);
9、海軍陸戰隊技術勤務尉官:
技術勤務大尉(11)、技術勤務上尉(12)、技術勤務中尉(13)、技術勤務少尉(14);
10、海軍海岸勤務尉官:
大尉(11)、上尉(12)、中尉(13)、少尉(14);
11、海軍海岸工程勤務尉官:
大尉工程師(11)、上尉工程師(12)、中尉工程師(13);
12、海軍海岸技術勤務尉官:
技術勤務大尉(11)、技術勤務上尉(12)、技術勤務中尉(13)、技術勤務少尉(14);
十、海軍各兵種勤務士兵:
1、海軍(艦艇、基地、指揮後勤機關)軍士:
海軍准尉(15)、海軍上士(16)、海軍中士(17)、海軍下士(18);
2、海軍海軍(艦艇、基地、指揮後勤機關)水兵:
上等紅海軍戰士(19)、紅海軍戰士(20);
3、海軍航空兵、步兵、海岸勤務軍士:
大士(15)、上士(16)、中士(17)、下士(18);
4、海軍航空兵、步兵、海岸勤務兵:
上等兵(19)、列兵(20)。
1941年至1945年蘇聯軍銜與職務對照:
國防人民委員、副委員——蘇聯元帥;
總參謀長——大將;
軍區司令員、兵種司令員——大將、上將;
集團軍司令員——上將、中將;
軍長——中將、少將;
師長——少將、上校;
旅長——上校、中校;
團長——中校、少校;
營長——少校、大尉;
連長——大尉、上尉;
副連長——上尉、中尉;
排長——中尉、少尉;
司務長——大士、上士;
副排長——上士、中士;
班長——中士、下士;
副班長——下士、上等兵。
NKVD
內務人民委員會所屬部隊
NKVD的部隊主要是干爛事的二戰後參與對衛星國以及波海三國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的清剿行動,只是二戰前NKVD攤子大事也雜,邊防,內衛,交通,肅反都有,作戰應該主要就是綠帽子,和藍帽子,作戰意志有,但是缺乏作戰經驗,初期損失都不小,後來改編合並配合紅軍作戰,中期有些又直接改為紅軍,後期部分又逐漸干回原工作,內務部隊倒是有些精銳小分隊執行特殊作戰,例如高加索的山地部隊,敵後作戰等。
綠帽子和藍帽子部分資料
「1940年2月25日,又設立了專門的西部邊防軍區和西北部邊防軍區(戰爭開始後,它們的主要任務是保衛作戰部隊的後方)。1941年6月22日,偉大衛國戰爭爆發,最先投入戰斗的就是邊防軍。戰爭爆發後不久,內務人民委員部就受命組建15個步兵師,分別編入第30、31和24軍。這些部隊參加了斯摩棱斯克戰役和莫斯科保衛戰。其後邊防軍還陸續組建了摩托化步兵第8師、第4克里米亞師、內務人民委員部第10師、奧爾忠尼奇則師和格羅茲內師以及近百個獨立部隊——步兵營、連和排。僅在1941-1942年,邊防軍就抽調了8萬2千多人組建紅軍的作戰部隊,而在整個戰爭期間,直接參戰的邊防軍人達113700人。邊防軍50%的軍官和72%的士兵都被編入了作戰部隊。列寧格勒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邊防軍和邊防軍水兵也參加了戰斗。1942年底,根據國防委員會的命令由沿海邊防軍區、哈巴羅夫斯克邊防軍區和內務人民委員部內務部隊的軍人組建了第70集團軍,該軍中從將軍到士兵共有28500名邊防軍人。其中遠東第102師、後貝加爾第106師和中亞西亞第162師完全由邊防軍組成,另外兩個師由內務部隊組成,該集團軍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一些滯留在敵後的邊防軍人則參加了游擊隊的敵後作戰。1944年10月,紅旗邊防第91團由於在解放貝爾格萊德戰役中表現特別出色,被授予「貝爾格萊德團」榮譽稱號。隨著戰線逐漸向邊境和東歐挺進,1944年4月,先後組建了摩爾達維亞、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邊防軍區。6月22日,成立了內務人民委員部海軍邊防學校,專門培訓邊防海軍軍官。遠東戰役時,邊防軍分隊在前線部隊先遣支隊編成內作戰,參加了解放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的戰斗。蘇維埃祖國高度評價了邊防軍在粉碎法西斯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方面所做的貢獻,在整個衛國戰爭中,約有1.7萬邊防軍戰士榮獲勛章和獎章,其中150人榮獲「蘇聯英雄」金星獎章。」
「
1941年底,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蘇聯政府傳統意義上所認為的國境線已不復存在,內務人民委員會的國境守衛部隊和內衛部隊的團,營一級建制開始合並為內衛人民委員會師級單位(步兵)。1942年~1943年初,大多數派駐在前線的內衛部隊開始按照正規部隊的編制整編,但這樣的工作只開展了一部分,並沒有涉及全部的內衛部隊(主要是指那些步槍師)
D. 現實中的蘇聯軍真的像兵臨城下那樣殘忍嗎
兵臨城下完全是黑過頭了的電影關於蘇軍人多槍少的問題,巴巴羅薩初期蘇聯人被打懵了確實有過類似武器庫被鎖沒槍的事情然而正常交戰蘇聯根本不缺槍,在斯大林格勒連工人糾察隊甚至都能有坦克,槍支是不會缺的,相比較更需要的其實是人因為大量人口眾多的地方都淪陷了。蘇聯的政委也不是當督戰隊的,蘇聯政委普遍帶頭沖鋒甚至因為傷亡過高後來被禁止政委帶頭沖鋒,德軍抓到政委也會直接槍斃。政委不是當督戰隊的,NKVD的藍帽子才有督戰的職能然而大部分逃兵基本都是遣返部隊,惡劣的送往懲戒營,特別惡劣的才會槍斃,實際上槍斃的逃兵並不多,任何國家對逃兵都差不多是這個態度,部隊後面架機槍這是腦殘才乾的事情,一戰法國確實這么干過,導演硬把這種事扣給了蘇聯。廣為流傳的227號命令也只是針對軍官而非士兵的,懲罰的是未經允許就撤退。
E. 二戰蘇聯軍官戴蘭色帽子穿陸軍裝是什麼兵種
藍色帽子穿綠色軍裝的有很多情況,絕大部分是內務部的人員。
蘇聯紅軍中有一個特殊的分支,那就是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指揮的內務部隊,主要包括負責保衛邊境安全的邊防軍和警衛部隊。他們和其他部隊使用相同的武器,接受同樣的訓練,也穿著樣式相同的軍服,區別主要體現在軍帽上。邊防軍大檐帽帽瓦為代表其兵種的綠色,帽牆為藍色;警衛部隊帽瓦為淺藍色,帽牆為黑色或暗紅色。其軍銜標志則與步兵相同。邊防軍及其餘內務部隊在戰爭初期和普通部隊一樣投入了抵抗德軍的戰斗,後期主要從事鞏固新解放區、消滅殘余敵人和維護交通線等工作。
F. 為什麼蘇聯軍隊在很長時間里不設置政治委員呢
眾所周知,政治委員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性軍事制度。中國人民解放軍早在紅軍時期就建立了包括各級部隊的政委制,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權。政治委員也成為人民軍隊保家衛國的政治基礎之一。
由於沒有政委,蘇聯軍隊此後逐漸演變為游離於黨領導之外的既得利益集團,有些軍隊人員甚至不惜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削弱黨的領導與分裂國家,這也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之一。
G. 蘇聯政治委員制度是誰發明的
政治委員不是誰發明的,而是世界各國從古至今都有的中央派出的監督軍隊的官員(監軍制度)又一種形式。
而且蘇聯只是前期設有政治委員,後期取消。
1917年,俄國臨時政府在軍隊中引進政委制度以確保政府對其的政治控制。
在十月革命後, 政委在蘇聯紅軍中一直保留到1942年。
在紅軍和蘇軍中, 政委僅在以下時期存在:1918-1924年、1937-1940年、以及1941-1942年。
在蘇聯軍隊不設政委的其它時段,蘇聯軍隊實行一長制,各級部隊設立政治工作副職。
政委與所在部隊的軍事主官擁有同樣的職務等級,共同指揮部隊,對部隊負全責,軍事指揮命令必須有政委的附簽。但是,政委往往是從地方黨政部門調入部隊應急配齊領導班子,且由於俄國軍隊長期傳統,政委的軍銜一般低於該職務等級的基礎軍銜。例如,蘇聯衛國戰爭初期,集團軍司令員的軍銜是上將、中將、少將,而集團軍政委的軍銜往往是「師級政委」、「旅級政委」、「團級政委」(1943年之前蘇聯軍隊的軍、政軍銜體系的名稱不同)。
另外,在危急情況下,政委也可以命令並指揮所在軍隊。
H. 為什麼蘇聯軍官很多都是穿綠色上衣而穿藍色的褲子
你說的這種是是1943年換裝之前的蘇聯軍服
在十月革命後,蘇聯建立武裝力量時大量沿用了沙俄的傳統。服裝也被保留下來了(只是取消了肩章)
沙俄的軍服在很大程度上受法國軍服的影響(看看一戰時法國那條一脈相承的紅馬褲就知道了),服裝顏色和褲子顏色是有差別的
至於為什麼是藍色的褲子,說實話沒找到淵源,見諒
I. 為什麼很多二戰電影里的蘇軍政委都是猶太人
沒有那麼多,這只是德國的宣傳。德國把所有的敵人都說成是猶太人。比如美國的金融寡頭、蘇聯的政委等。
J. 二戰時期蘇聯的政委同志是一種什麼存在
我們可以從一些電影裡面知道蘇聯那時的有關情況,像《兵臨城下》那種小部隊里的政委,就是團以下的,就是來督戰的,而不是和營長一起指揮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