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太空漫遊主題童裝設計

太空漫遊主題童裝設計

發布時間:2021-08-02 16:42:06

Ⅰ 有一部美國電影和2001太空漫遊很類似,結局是黑石頭變成無數多,把星球吞噬了,最後星球爆炸,新的太陽誕生了.

《2010威震太陽神》,是《2001太空漫遊》的續集。

譯名2010:威震太陽神/二零一零
片名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
年代1984
國家美國
類別神秘/科幻/驚悚/冒險
語言英語
劇情簡介
公元1999年,美國人在月球上發現了一塊石板(被命名:太古石碑,石板向木星方向發出了一道不明訊息)並由佛羅伊德教授帶回地球後珍藏。 公元2001年,美國發現者號飛船指揮官鮑曼大衛帶隊考察木星(美國獨立考察隊),發現者號飛船的智能電腦哈爾9000不知什麼原因,殺死了除指揮官大衛鮑曼的所有乘員(大衛及時關閉了哈爾才得一倖免)。後來大衛在木衛一(歐羅巴)與木衛二(伊奧)間發現了一塊同月球上的石板比例一樣,但更巨大的石板,在其去查看時不知所蹤,唯一留言是「上帝啊,這里全是星星……」 現在,公元2010年,美國與蘇聯間冷戰不斷,不斷進行軍備競賽,兩國關系緊張。這時蘇聯的奧洛夫號飛船先於美國第二艘正在製造中的飛船完工,准備探索木星,為了避免美國前車之鑒,邀請佛羅伊德博士及哈爾9000的設計者等人作為觀察員參加這次探險(美國也是為了能搞清上次的事件並回收發現者號飛船)。 飛船准時出發並抵達木衛一歐羅巴,在對歐羅巴的無人探測時,發現上面存在有機物,當准備進一步探測時,探測器被一道閃光擊潰,飛船也被影響遠離了歐羅巴。由於兩國的政治關系,所有人都未進行更深入的探查…… 經歷了一場危險的「空氣剎車」後,蘇聯奧洛夫號飛船終於靠近了美國的發現者號飛船,佛羅伊德等人進行太空行走,登上了發現者號飛船,重啟了哈爾9000,恢復機能的發現者號飛船與蘇聯奧洛夫號飛船實現了對接。在檢查進程中,發現電腦哈爾9000被美國政府秘密植入的保密指令與哈爾9000的原設定發生了沖突,導致故障,哈爾9000殺死了發現者號飛船上的一批航天員。但是卻找不到關於指揮官大衛的信息,大衛出外探查時到底看到了什麼,回到飛船上沒有,一切謎都指向了木衛一與木衛二間的石板…… 下一步是對石板進行探測,石板的構造超出了人類的想像,調查無果,還失去了一名蘇聯隊員。此時,通過與地球通訊得知,蘇聯與美國徹底決裂,並要求雙方都回到自己飛船,並不能互相通信,否則視為通敵或叛國,無奈之下,佛羅伊德等美國乘員只能回到美國的發現者號飛船上。在設定好了的100天左右後啟程返回地球程序之際,佛羅伊德博士突然收到了原發現者號飛船指揮官大衛的信息,警告他們兩天內必須離開木星軌道返回地球,否則會有危險,並在佛羅伊德博士面前顯示了一些異化特徵!怎麼辦?如果要兩天內啟程返航,因為地球的運動軌道較遠,兩國飛船所剩燃料都將不能到達地球,如果不能在兩天內啟程離開木星軌道,又有生命危險?在此危難之際,蘇聯與美國的宇航員們再度合作,打算以美國發現者號飛船作為發射器,蘇聯奧洛夫號飛船作為返回器,聯合完成發射返回地球。 正當在緊張布置返航時,木星表面發生了異變,大量石板正逐漸吞噬木星,千鈞一發之際飛船順利發射,木星也發生了大爆發,變成了太陽!2010年在地球上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兩個太陽。 在發現有機體的歐羅巴衛星上,由於木星的照耀,上面呈現一片生機,而且還有一塊石板.....整個影片至此結束。帶給人們無限暇想......

Ⅱ 太空漫遊》影評及解析 送給看得半懂不懂的同學

在圖書館早就看到了《太空漫遊四部曲》,分別是《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看著這些雷同的書名,一直以為是有人通過電影仿的偽書,沒什麼興趣。前兩天終於忍不住全給借出來了——看來我是這套書在本圖書館的第一個讀者——才發現差點就錯過經典了。

作者克拉克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被《洛杉磯時報》評價為「太空時代的桂冠詩人」,這四部曲分別出版於1968年,1982年,1987年,1997年。可能有人注意到了,《2001:太空漫遊》的出版時間與電影上映在同一年。正是這樣,《2001:太空漫遊》的故事情節是由克拉克和庫布里克共同構思創作的。從第一本可以看出來,或許作者並沒有打算寫後面三本。書上的情節和電影略有出入,但不影響大局,但《2010:太空漫遊》小說回顧2001的情節卻與《2001:太空漫遊》小說的情節略有出入,與電影內容相同。大概是因為電影太有名了,所以作者就順著電影續寫了,但只是部分細節,與故事大局無關。

現在解釋一下大家看完本片普遍的疑點:

1、黑石是什麼?

宇宙中一種遠早於人類的生命,科技、智慧發展到了極致,他們已經可以將自己的心智從身體中抽離出來,變成一種無形的能量體,這種能量體不斷吸收宇宙間的能量,從而達到了永生,並獲得主宰宇宙的能力。純意識形態的能量體可以迅速去任何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宇宙就是他們的莊稼地,他們可以隨意地耕作和收獲。宇宙更是他們的實驗場,他們不斷地到處做著生命與文明的實驗,而黑石就是用來實現他們目標他們的一種工具。300萬年前,他們路過地球時發現了地球上存在著生命,他們希望能夠開啟地球上的文明時代。於是他們使黑石落到了猿人的洞口,黑石向猿人展現了更高級的文明,啟發了猿人的心智,從此開啟了人類文明之光。而他們飄向了宇宙的深處繼續做下一個實驗,地球不過是他們撒下種子的一個地方而已,並沒有特別意義。留在月球上的黑石磁場指向木星,這才有了2001太空漫遊。

如此一說,黑石背後的主宰者就有些像上帝了,而很多人則會覺得這不再是一部科幻的小說或者電影,更像是神話。其實不然,我們現在的世界就已經有虛擬的組成的,否則你電腦硬碟中那幾百部電影從何而來?

2、哈爾為什麼發瘋?

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小說中解釋了這個原因,因為怕被泄密,發現號去木星的目的,飛船上只有三個人和哈爾知道,而這三個人是處在冬眠狀態。兩位日常駕駛飛船的艦長鮑曼和普爾反而不知道,哈爾已經被輸入命令,如果人員全部出現不測,它也要獨立完成這個使命。對哈爾來講,完成任務是大於一切的。而同時呢,根據原有設計,哈爾必須精準地、毫無隱瞞地處理一切信息。這樣呢,它既要對它這艘飛船上數月來唯一可以交流的兩位同事隱瞞一個天大的秘密,它的本性又是不能隱瞞任何事情的,於是,對於一個設定過程序難以應變的機器來說,哈爾精神分裂了。對哈爾來說,由於那項任務大於一切,所以它要脫離這種心理困境,就必須幹掉它的人類同事,從而獨自去完成任務。

3、電影前面的弗洛伊德博士,後面怎麼消失了?

其實兩位艦長鮑曼和普爾就是弗洛伊德博士選上的飛行員,他們在飛行過程中一直聽命於弗洛伊德博士。自從博士發現月球上黑色石板的磁場指向木星後,這項探險計劃就開始了。弗洛伊德博士是《2010:太空漫遊》的主角。2061年他還漫遊了一次太空。

4、鮑曼給哈爾斷電後,飛船駛入一片光電中,他到了哪裡,為什麼還有一間地球上的屋子?最後為什麼有個孩子坐在宇宙中?

事實上鮑曼給哈爾斷電後,地球上指揮中心已經把這項任務的秘密向他公開,並希望他能獨自完成這項任務。鮑曼又孤身一人航行了數月。到了目的地時,他發現空中懸浮著一塊更大的黑石,長邊達到2公里。於是他把飛船駛上了軌道,然後他乘坐分離艙——就是普爾在外面修天線時駕駛的球形飛行器——試圖降落到黑石上面。當他抵達黑石上面時,卻發現有一股力量把他拉入黑石,黑石裡面是一個璀璨的宇宙,鮑曼大喊了一聲;「天哪,到處都是星星!」這是地球聽到他的最後一句話。鮑曼掉入了一個星際之門,很快他發現自己降落到了一個房間里,傢具電器一應具全,甚至還有華盛頓的電話簿,但大多數傢具都只是粗劣的仿製品,電話簿里一個字也沒有,只仿製了外形,這是主宰者為了向他表達善意,從地球上模仿而來。鮑曼在上床休息後,他的記憶和意識正在被主宰者慢慢剝離,等他完全脫離了肉體,黑石出現了,他永生了,他成為了主宰者的一個下屬,或者說一個工具。

變成能量體的鮑曼,他回到了地球上空,他還想看看生他養他的地方,他曾經愛過的人……這在《2010:太空漫遊》里有特別描述。

5、哈爾(HAL)是不是影射IBM?

幾乎所有的猜測都認為HAL影射了IBM,因為HAL這個單詞的每一個字母恰好是IBM每個字母的上一個字母。

但作者極力否認這個猜測,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遊》里借HAL的設計者錢德拉的口中否認這個說法。

「錢德拉博士,聽說你取HAL這個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領先一步,是嗎?」

「胡說八道!我們有一半是從IBM出來的,多年來我們都極力否認這項謠言。我想今天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H-A-L是從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學演算者)來的。」

======================================================

《生命的奧德》(節選)

Ⅲ 「太空漫遊」四部曲的介紹

科幻殿堂的永恆經典, 太空時代的不朽史詩全新修訂精裝典藏版阿瑟·克拉克,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幻大師和太空預言家「太空漫遊」系列,世界科幻文學巔峰之作,全球暢銷45年「太空漫遊」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四部作品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克拉克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第一部《2001:太空漫遊》被譽為世界科幻文學不可超越的巔峰之作,不但是全球科幻迷心中的聖經,更成為流行文化的經典。「太空漫遊」四部曲(典藏版),是國內首次以精裝套裝的形式出版阿瑟·克拉克的這個經典科幻系列,不僅裝幀設計精美,充分體現出這個系列的經典感,而且四本的內文全部重新校譯,修訂了許多之前2007年平裝版本中的謬誤。四部曲的第一部《2001》初版於1968年,第二部《2010》初版於1982年,第三部《2061》初版於1987年,最後一部《3001》則初版於1997年。雖然每一部的故事情節都與上一部有一定關聯,但實際上並不是之前的續篇,而是隨著時代發展,以最新的科學技術為基礎,生發出全新的預見,講述出更加復雜而新鮮的故事。克拉克本人對這四部曲的期望,是「讓每本書自成體系,並且根據目前的知識,做到盡可能的准確」。

Ⅳ 《2001:太空漫遊》這部科幻片有震撼道到你嗎

當一部超出當時絕大多數人認知和審美的電影作品出現時,勢必不會即刻引發多麼令人激動的轟動效應,《2001太空漫遊》如此,《銀翼殺手》如此,甚至幾十年後香港的《大話西遊》也是如此。

是的。

這是一部充滿了哲思的影片,無論是那根被拋向半空的骨頭,還是遨遊在宇宙中的太空船,無論是曼妙的華爾茲配樂,還是接近人性的電腦哈爾唱起的「雛菊」小調,甚至影片最後的星門和星孩。大量的留白,無不給人以遐思和充分想像的空間。

這才是《2001太空漫遊》給我們留下的思索。

庫布里克通過這部電影告訴所有人:當人類學會思考,才是真正的人。宇宙無窮無盡,地球卻並非孤獨,而是在群星之中。

Ⅳ 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展現出來的高科技,目前人類能做到了嗎

有些已經做到,有些沒有做到。

《2001:太空漫遊》是1968年的電影作品。《2001:太空漫遊》一直在激勵著AI和太空科技的研究人員。早在人類登上月球的一年前,《2001:太空漫遊》已經上映。這部史詩級電影一上映就迅速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庫布里克和克拉克和精心設計下,《2001太空漫遊》以宇航員在月球發現類似外星的物品為開端。電影具有的不同於一般電影的哲學思想、製作、視覺效果以及其配樂,使《2001:太空漫遊》成為電影界具有開創性的作品。

在相關科學雜志發布的文章中,Robin Murphy稱,《2001太空漫遊》不僅預料到機器人的發展以及挑戰等問題,也影響大眾對AI的了解。電影中的創意想法以及創新,促進了相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2001太空漫遊》中,人類在未來實現了太空旅行、木星探索相關的任務。時至今日,人類科技水平也還沒有達到電影中的先進階段,但《2001太空漫遊》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科技方面的發展。

Ⅵ 未來三部曲的2001太空漫遊

【編碼】XVID
【時長】2:28:52 (149分鍾)
【屏幕】800×368 (2.35:1)
【幀率】23.98
【音頻】AC3(英語)
上帝死了!於是人類的腳步勇往直前。於是美妙的景象詩意般的呈現。而事實上,人類永遠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環。命運的方向,永遠不容改變…
影片根據阿瑟·克拉克的短篇小說《哨兵》改編,被稱為「神話記錄片」。與蘇聯偉大導演塔爾科夫斯基在同一時期拍攝的《飛向太空》合稱為科幻電影的「雙瑰」。這部史詩般的巨作耗資1050萬美金,用了整整三年半時間籌制,所有205場特效場景皆由庫布里克設計、監制完成。影片在音樂和動作上結合完美,場景充滿想像力及未來感,即使在電腦特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它的前瞻性、技術性和藝術性也令人嘆為觀止,許多鏡頭和情節一直被好萊塢導演們抄襲至今。庫布里克在片中並沒有拍攝外星人入侵地球等爛俗故事,而是時而回顧人類的過去,時而展望人類的未來,並且成功地表現了人類與機器之間永恆的依賴和爭斗。《2001太空漫遊》反映了庫布里克對科技文化危機的觸覺,並引發對「生命價值」這一永恆主題的深刻思考。
本片講述的是,為了解開神秘的石柱突然屹立於地面並攻擊人的秘密,原子動力太空船帝斯卡巴里號出發飛往距離八億公里遠的木星。此宇宙飛船的成員包括波曼船長、布魯飛行員及三個在圓筒內冬眠的隊員等五人。途中電腦HAL發生錯亂,破壞了冬眠裝置,布魯被誘出船外,於黑暗的太空中被殺,波曼船長則被困在母船中,與之展開生死格鬥,結果人類終於獲勝。不久宇宙飛船在進入木星的軌道後,因船長發現某地有與月球上的石柱一模一樣的東西,就駛向它,卻發生意外。當他醒來時,看見自已正和宇宙飛船在路易十六的寢室中。超越時間與空間,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消失於白光之中後,飄浮在太空上的綠色地球,由一胎兒看守著,此胎兒正是波曼轉世而成的,正繼續等待著自己出生的日子。這部內容以不遠的未來為背景,在廣闊的宇宙空間中,人類將面對不可思議之事。
本片曾獲得5項奧斯卡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導演提名。但導演斯坦利·庫伯力克的命運似乎總是如此,獲得無數提名但永遠也拿不到一個奧斯卡的大獎。該片在科幻片領域的重要性是其它任何一部影片都無法代替的,你看過該片後就明白為什麼後來的科幻片里的飛船會是那樣,為什麼外星的表面總是砂石遍地。
該片絕對不是一部純粹意義的科幻片,它帶給我們的是對整個人類文明的深層次思考,告訴我們的是人類永恆的絕望,正因為有這樣深邃的思想意義,也使得這部科幻片不像日後的《星球大戰》那樣廣受歡迎。但是,它絕對是一個里程碑。

Ⅶ 2001太空漫遊 小說(電影)想說明什麼

給樓主參考下
在圖書館早就看到了《太空漫遊四部曲》,分別是《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看著這些雷同的書名,一直以為是有人通過電影仿的偽書,沒什麼興趣。前兩天終於忍不住全給借出來了——看來我是這套書在本圖書館的第一個讀者——才發現差點就錯過經典了。

作者克拉克是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被《洛杉磯時報》評價為「太空時代的桂冠詩人」,這四部曲分別出版於1968年,1982年,1987年,1997年。可能有人注意到了,《2001:太空漫遊》的出版時間與電影上映在同一年。正是這樣,《2001:太空漫遊》的故事情節是由克拉克和庫布里克共同構思創作的。從第一本可以看出來,或許作者並沒有打算寫後面三本。書上的情節和電影略有出入,但不影響大局,但《2010:太空漫遊》小說回顧2001的情節卻與《2001:太空漫遊》小說的情節略有出入,與電影內容相同。大概是因為電影太有名了,所以作者就順著電影續寫了,但只是部分細節,與故事大局無關。

現在解釋一下大家看完本片普遍的疑點:

1、黑石是什麼?

宇宙中一種遠早於人類的生命,科技、智慧發展到了極致,他們已經可以將自己的心智從身體中抽離出來,變成一種無形的能量體,這種能量體不斷吸收宇宙間的能量,從而達到了永生,並獲得主宰宇宙的能力。純意識形態的能量體可以迅速去任何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宇宙就是他們的莊稼地,他們可以隨意地耕作和收獲。宇宙更是他們的實驗場,他們不斷地到處做著生命與文明的實驗,而黑石就是用來實現他們目標他們的一種工具。300萬年前,他們路過地球時發現了地球上存在著生命,他們希望能夠開啟地球上的文明時代。於是他們使黑石落到了猿人的洞口,黑石向猿人展現了更高級的文明,啟發了猿人的心智,從此開啟了人類文明之光。而他們飄向了宇宙的深處繼續做下一個實驗,地球不過是他們撒下種子的一個地方而已,並沒有特別意義。留在月球上的黑石磁場指向木星,這才有了2001太空漫遊。

如此一說,黑石背後的主宰者就有些像上帝了,而很多人則會覺得這不再是一部科幻的小說或者電影,更像是神話。其實不然,我們現在的世界就已經有虛擬的組成的,否則你電腦硬碟中那幾百部電影從何而來?

2、哈爾為什麼發瘋?

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小說中解釋了這個原因,因為怕被泄密,發現號去木星的目的,飛船上只有三個人和哈爾知道,而這三個人是處在冬眠狀態。兩位日常駕駛飛船的艦長鮑曼和普爾反而不知道,哈爾已經被輸入命令,如果人員全部出現不測,它也要獨立完成這個使命。對哈爾來講,完成任務是大於一切的。而同時呢,根據原有設計,哈爾必須精準地、毫無隱瞞地處理一切信息。這樣呢,它既要對它這艘飛船上數月來唯一可以交流的兩位同事隱瞞一個天大的秘密,它的本性又是不能隱瞞任何事情的,於是,對於一個設定過程序難以應變的機器來說,哈爾精神分裂了。對哈爾來說,由於那項任務大於一切,所以它要脫離這種心理困境,就必須幹掉它的人類同事,從而獨自去完成任務。

3、電影前面的弗洛伊德博士,後面怎麼消失了?

其實兩位艦長鮑曼和普爾就是弗洛伊德博士選上的飛行員,他們在飛行過程中一直聽命於弗洛伊德博士。自從博士發現月球上黑色石板的磁場指向木星後,這項探險計劃就開始了。弗洛伊德博士是《2010:太空漫遊》的主角。2061年他還漫遊了一次太空。

4、鮑曼給哈爾斷電後,飛船駛入一片光電中,他到了哪裡,為什麼還有一間地球上的屋子?最後為什麼有個孩子坐在宇宙中?

事實上鮑曼給哈爾斷電後,地球上指揮中心已經把這項任務的秘密向他公開,並希望他能獨自完成這項任務。鮑曼又孤身一人航行了數月。到了目的地時,他發現空中懸浮著一塊更大的黑石,長邊達到2公里。於是他把飛船駛上了軌道,然後他乘坐分離艙——就是普爾在外面修天線時駕駛的球形飛行器——試圖降落到黑石上面。當他抵達黑石上面時,卻發現有一股力量把他拉入黑石,黑石裡面是一個璀璨的宇宙,鮑曼大喊了一聲;「天哪,到處都是星星!」這是地球聽到他的最後一句話。鮑曼掉入了一個星際之門,很快他發現自己降落到了一個房間里,傢具電器一應具全,甚至還有華盛頓的電話簿,但大多數傢具都只是粗劣的仿製品,電話簿里一個字也沒有,只仿製了外形,這是主宰者為了向他表達善意,從地球上模仿而來。鮑曼在上床休息後,他的記憶和意識正在被主宰者慢慢剝離,等他完全脫離了肉體,黑石出現了,他永生了,他成為了主宰者的一個下屬,或者說一個工具。

變成能量體的鮑曼,他回到了地球上空,他還想看看生他養他的地方,他曾經愛過的人……這在《2010:太空漫遊》里有特別描述。

5、哈爾(HAL)是不是影射IBM?

幾乎所有的猜測都認為HAL影射了IBM,因為HAL這個單詞的每一個字母恰好是IBM每個字母的上一個字母。

但作者極力否認這個猜測,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遊》里借HAL的設計者錢德拉的口中否認這個說法。

「錢德拉博士,聽說你取HAL這個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領先一步,是嗎?」

「胡說八道!我們有一半是從IBM出來的,多年來我們都極力否認這項謠言。我想今天稍微有點知識的人都知道,H-A-L是從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學演算者)來的。」

補充:有朋友問後三本書講什麼內容,我這里簡要提一下:

1、《2010:太空漫遊》,本書是續寫《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反而跟第一部小說有出入。本書1984年拍成了電影《2010:飛向太空》,但作者似乎完全沒有領會小說意圖,拍得相當爛。

——本書講2010年,蘇聯建成太空船打算前往木星並試圖探訪遺失太空的發現號,但由於發現號為美國領土,而且蘇聯人無法獲得發現號上的數據,所以邀請弗洛伊德同往,於是弗諾伊德、哈爾設計者錢德拉以及發現號工程師三人一起搭蘇聯太空船前往木星。在接近木星時,中國飛船錢學森號突然搶先出現,並登陸木衛二汲取燃料(水),卻不幸被木衛二不明生物摧毀。蘇聯飛船探測器無意激活了已成能量體的鮑曼,他以光速回到地球上,探望了自己年輕時的戀人以及母親,並摧毀了地球衛星軌道上兩顆核彈。蘇聯飛船與發現號對接,錢德拉救活了哈爾,鮑曼在弗洛伊德面前「顯靈」,警告飛船必須在數日內離開。在最後一刻,弗洛伊德說服蘇聯人開動飛船,犧牲發現號作為動力,逃離木星軌道。無數黑石出現,圍住木星,使其坍縮並爆炸,成為太陽系第二顆太陽,地球從此沒有黑夜,黑石主人的主要目的是融化木衛二上的冰層,創造另一個生命世界。在爆炸前,鮑曼與哈爾合體成為哈曼,在木衛二上守護生命,並向人類發出警告:你們可以登陸任何星球,除了木衛二!

這是四部曲小說中最精彩的一部。同時,克拉克對人的感情描寫也相當現實。比如,鮑曼回到地球時,通過進入電視信號與他曾經的戀人貝蒂對話,貝蒂此時已為人婦,他臨走時問貝蒂,你的孩子是我的嗎?貝蒂回答,是的。鮑曼離去後,貝蒂的丈夫回家來,貝蒂對他說,你不敢相信,我剛對一個鬼魂撒了謊!

再比如弗諾伊德博士前妻去世,本集里與小自己20多歲的美貌學生結婚,在太空上,他不得不接受一個地球傳來的信息,難耐寂寞的妻子提出離婚並帶走了他最鍾愛的小兒子。

《2061:太空漫遊》,2061年,從木星回去後,失去了一切的弗諾伊德博士長期生活在地球軌道上,地球上已經沒有什麼可值得自己留戀的了,而他也已經不習慣地球的引力,太空的生活使他衰老延緩,此時他年已過百,卻如同六十歲老人。人類此時已經在木衛三上已建立了研究基地,但對木衛二上的一切仍然充滿了好奇。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一個由香港底層奮鬥上來的中國人,他幾乎控制了所有航天事業。弗諾伊德受邀乘飛船宇宙號前往哈雷彗星探測。探測尾聲,飛船接到公司指令,公司另一艘飛船銀河號被地球極端勢力劫持到木衛二並擱淺,宇宙號立即前往營救。

《3001:太空漫遊》,3001年,一艘運輸飛船在太陽系邊緣發現了一具漂流著的屍體,宇宙的低溫保留了他的生命特徵,當時的技術已經可以將他救活,他就是1000年前被哈爾謀殺的宇航員普爾。此時的地球,已經很少人生活在地表,大家都生活在地球衛星軌道的高塔里。普爾受邀造訪木衛三的城市,並獨自冒險駕駛飛船前往禁地木衛二。1000年來,其他試圖降落的飛行器都被推開,但普爾成功落地,並與哈曼交流。普爾得知,黑石是一種工具,沒有自我意識,是個被設定了程序的全能裝置。數十年後,哈曼再次聯系普爾,說黑石要匯報的上一個節點在500光年外,而20世紀,「人類最悲慘的世紀」恰好被當成成果向上匯報,如今1000年過去了,「造物主」的反饋已經發回,就是摧毀地球,因為這是一次長達500萬年而最終失敗的實驗。於是普爾與地球專家想出的最後方法是——參見《獨立日》。而他們的病毒載體是哈曼,功臣哈曼被病毒感染後喪失了自我意識,被深藏進月球山洞,等待有能力將他們恢復的那一天。

Ⅷ 《2001太空漫遊》《2010威震太陽神》還有沒有後續電影作品

截止到2020年9月,電影 《2001太空漫遊》、《2010威震太陽神》後沒有後續電影作品。

《2001太空漫遊》講述2000年,海伍德·弗洛伊德博士前往人類的月球基地,奉命調查月球上的不明物體。18個月後,「發現一號」太空船向木星進發,飛行途中,哈爾突然向鮑曼報告控制通訊裝置的某個零件將在72小時內發生故障的故事。

《2010威震太陽神》講述了前國家航天委員會主任弗洛伊德博士接受蘇美合作計劃,帶領發現號航天站設計者科腦博士和HAL9000電腦的創始人錢德拉博士登錄木星附近的蘇聯航空站,與蘇聯宇航員卡布珂等合作,調查九年前的事故原因的故事。

(8)太空漫遊主題童裝設計擴展閱讀:

《2010威震太陽神》相關人物介紹:

1、Roy Scheider飾Heywood Floyd,前國家航天委員會主任博士,他接受蘇美合作計劃,帶領發現號航天站設計者登錄木星附近的蘇聯航空站。

2、John Lithgow飾Walter Curnow,科腦博士,和弗洛伊德博士登錄蘇聯航空站,調查九年前的事故原因。

3、Helen Mirren飾Tanya Kirbuk,蘇聯宇航員,探索木衛二的神秘黑石,並查明宇航員大衛·伯曼緣何神秘失蹤。

Ⅸ 2001太空漫遊講的是什麼,講詳細點

1、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科幻冒險題材的電影。影片講述人類進化演變以及未來發展的整個過程。

2、電影劇情:

一塊大黑石樹立在史前人類的面前,他們剛剛開始認識工具,進入到進化的里程碑。同樣的黑石還在宇宙多處出現,它們矗立在月球上,漂浮在太空中,帶著某種神秘的寓意。

現在的時間是2001年,為了尋找黑石的根源,人類開展一項木星登陸計劃。飛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員,大衛船長(凱爾·杜拉 Keir Dullea飾)、富蘭克飛行員(加里·洛克伍德 Gary Lockwood飾),還有一部叫「HAL9000」的高智能電腦。HAL在宇宙飛行過程中發生錯亂,令到富蘭克和三名冬眠人員相繼喪命,剩下波曼和這台電腦作戰。

從死亡線上回來的大衛一氣之下關掉主腦系統,HAL徹底失效。現在,茫茫宇宙中只剩大衛一人,向木星進發。穿越瑰異壯觀的星門,大衛彷彿去到一個奇特的時空,那裡有人類無盡的生死輪回和宇宙的終極知識…

(9)太空漫遊主題童裝設計擴展閱讀:

1、獲獎記錄:

影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

2、影片評價

1968年問世以來,《2001太空漫遊》從未丟失其「最佳科幻電影」的桂冠。這部漫長晦澀甚至有些枯燥,但同時又極其璀璨震撼的電影,其實已經脫離科幻電影的范疇,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看《2001太空漫遊》是需要耐心和寬容的。

冷寂的時候,全片對白少於40分鍾且大都無情感且缺乏敘事主旨,大量古典音樂作配樂,以冷酷的環境音樂填補聲音和情感上的空白;狂亂的時候,那段十來分鍾的墜入星際門之後的景象,瑰麗的光影劇烈交織,宇宙因異常的光線和詭異的色彩而變得扭曲和瘋狂。

與太空漫遊主題童裝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版襯衫如何搭配圖片 瀏覽:54
牛仔褲羊羔絨搭配圖片 瀏覽:141
白色羽絨衣搭配褲子 瀏覽:985
斐樂童裝分幾個系列 瀏覽:667
最貴的戶外男裝品牌 瀏覽:191
中國童裝市場介紹 瀏覽:548
直筒腰穿什麼樣的裙子 瀏覽:278
剛生產完的產婦穿褲子 瀏覽:573
連帽衛衣上的繩子怎麼一樣長 瀏覽:468
裙子如何改成褲子圖解 瀏覽:72
牛仔褲和什麼最百搭 瀏覽:684
男夏天戴的帽子圖片 瀏覽:396
街拍復古復古格子襯衫連衣裙 瀏覽:478
粉色運動鞋配什麼顏色的褲子好看 瀏覽:387
哪裡有生產帽子的廠家電話 瀏覽:295
西兒藏在帽子里 瀏覽:844
不穿校服班會 瀏覽:316
羽絨衣多少錢 瀏覽:684
潮貝貝童裝實體批發的微博 瀏覽:852
蜜感塑身衣品牌及商品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