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拜功的衣服有三件:長袍,下擺,頭巾。完美這三件衣服在教法看來是:木四太(哈兒)不(受喜悅的)。意思就是說:即使沒有戴頭巾(代斯大類)做禮拜同樣是許可的,並且絲毫不影響拜功的質量!同時,值得提及的是:廣大中國回回所謂的帽子:號帽(所謂號,即標志也,意思就是戴上帽子就知道此人是回族),可以說和聖人日常所用的頭巾(也做纏頭,波斯語名:代斯大類)有著天壤之別,所以要說戴號帽就是遵聖行,未免太過牽強!
中國人,一貫熱衷於咬文嚼字,糾纏於盤根錯節的細小問題,殊不知:本末倒置!類似帽子的事情還有:禮拜是否可以不穿襪子,殯禮拜是否可以不穿鞋,諸如此類。
《古蘭》早已教導我們:最好的衣服是敬畏!帽子戴的多麼端正,衣服穿的多麼華麗,動作多麼標准,這一切不過是外在的修為,於信仰而言,無實質幫助!
聖人*也說:安拉不看你們的外表和財富,安拉注重你們的內心和善行!
總而言之:關於禮拜能不能戴帽子這種類似的話題,只是觀念上存在問題,在教法里沒有分歧!務須將其列入教法問答的范疇!
——這樣的回答好!
中國大部分「伊瑪目」在領拜時、用白沙布或是頭巾纏繞在頭上,把這種做法稱為聖行(السنة )這是歷史上通訊落後、語言的障礙造成的。這是波斯人(伊朗人)的風俗習慣 。我們的貴聖(願主賜他福、安)頭上搭的頭巾是披在後背和兩肩上的,並沒有將頭巾纏繞在頭上。因此它不是聖行 。 證據後附 。 伊斯蘭教最早是由伊朗人傳入中國的。因此我們長用的一些宗教用語都是伊朗語。例如:乎達,阿訇,邦克,阿布代斯,乃瑪子,邦目達,撇什尼,迪格爾,薩目,胡夫坦等,都是伊朗話 。這些話大部分穆斯林懂 。可是要用阿拉伯語說出來、有些伊瑪目(領拜人)都聽不懂 。因此我們把伊朗的風俗、誤認成聖行並不奇怪 。 另我在阿拉伯五個國家學習,工作了十八年,沒見過一個阿拉伯人像伊朗人那樣把頭巾纏繞在頭上禮拜 。只見過阿富汗人、巴給斯坦人、印度的穆斯林、東南亞的穆斯林用頭巾把頭纏起來 。仿照伊朗、或是其它國家穆林的著裝、只要不違犯伊斯蘭教規、那也沒什麼過。但是你不能無根據、將它說成「 聖行 」 。 下面將各大聖訓集有關「貴聖」戴頭巾的原文抄錄給大家以便查證:六大聖訓合訂本:穆斯林聖訓集904頁【3312】艾卜達吾德聖訓集1520頁【4077】乃薩尼益聖訓集2429頁【5348】依卜努馬傑聖訓集2692頁【3587】塔吉聖訓集第一冊169頁第一行、哈來瓦尼益傳述:我聽門弟子、جعفر 的太爺說:我的確看到「安拉」的使者在講台上搭著黑頭巾,他將頭巾的兩端垂在自己的兩肩上。
數年前在西北的時候,我帶著一個親戚的小孩去一個禮拜寺做主麻,剛做完兩拜慶賀拜,身後有人一聲大喝:「小孩,怎麼不戴帽子?!」我回頭一看,是一位老人,一臉的詫異和驚奇。我溫和地說:「他才七歲,來學習做禮拜的。」我當然不便說戴帽子與否與禮拜成壞無關之類的話。那位老人雖然驚異未定,但也似乎若有所思,不再說什麼。我想,這不能怪那位老人,因為曾幾何時,在穆斯林的觀念中,禮拜中戴帽子(哪怕是小孩)成了頭等大事,而大批穆斯林子弟不來禮拜似乎不是什麼問題。西北的許多地方,即使不禮拜,也不允許脫帽;阿訇、曼拉(學生)和哈吉不戴帽子幾乎被認為是大逆不道。 但他們的人格怎樣,品位如何,很少有人關心。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些犯了重罪的人,赴刑場時「鄭重其事」地戴上一頂白帽,不知是顯示其「悲壯」呢,還是希望白帽在真主那裡替自己說情呢?
㈡ 伊斯蘭教的女帽子平常人能不能戴
伊斯蘭教中女性帶的是叫蓋頭,你要去清真寺里的話,就必須要帶蓋頭,如果你想在平常帶的話,你就得入伊斯蘭教,遵守古蘭經的教訓
㈢ 伊斯蘭戴的小帽在身份上有區別嗎
沒有任何等級象徵 我就是個回族人 我爸我爺爺都是阿訇 我的童年都是戴著白帽度過的 小時候窮 小孩帶著的白帽都是棉白布做的 只有父輩祖父輩的阿訇戴個很漂亮的白帽
不論是普通的還是漂亮的 回族白帽都是無沿 基色白色或是淺色 也有某些地方帶黑色的帽子 戴帽不能蓋過前額眉毛 禮拜跪拜時帽上沿和鼻尖能同時觸地
無論在世界什麼地方 白色禮拜帽都是一個標准穆斯林的名片 我爸爸收藏了很多 有很多很漂亮的 也有不少是淺色灰色的 黑色的很少
----------------------------------------------------------------
哈芝節是回教徒前往回教聖地朝聖後隔天所舉行的重要宗教儀式,又稱宰牲節, 古爾邦節
㈣ 為什麼伊斯蘭要帶白帽子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飾,包裹帽子。中國穆斯林習慣戴禮拜帽,是區別其他民族的標志之一。 伊斯蘭世界的穆斯林,區域不同,所披戴的也不同,有的禮拜帽,有的頭巾。 戴禮拜帽與否 不是禮拜成壞的條件,但衣冠整齊體現了虔誠和恭畏真主——安拉! 一孔之見! 安拉至知!
㈤ 為什麼穆斯林要帶頭巾
一、信仰伊斯蘭﹐服從真主的命令。真主在《古蘭經》中啟示說﹕「先知啊!你應當對你的妻子﹑你的女兒和信士們的婦女說﹕她們應當用外衣蒙著自己的身體。這樣最容易使人認識她們﹐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5)伊斯蘭帽子如何戴擴展閱讀:
一、伊斯蘭與基督教、佛教被人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二、除此之外,世界上還有道教、猶太教、印度教等宗教。
三、打開一些歷史讀物,常常會寫到伊斯蘭誕生於公元七世紀,由一個名叫穆罕默德的阿拉伯人所創立,西方就曾經有人據此將伊斯蘭稱為「穆罕默德教」。
四、但這遭到了穆斯林強烈的反對,因為穆斯林們認為,他們信奉的宗教並不是穆罕默德創立的。
五、而是早在穆罕默德之前的千百萬年,早在人類誕生之初就已經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神論真理。
㈥ 伊斯蘭教為什麼戴頭巾
伊斯蘭教認為出行露出頭頂是不敬的,所以出門一定要戴帽子或頭巾。而在房間內,由於頭頂不會直接暴露在天空下,所以不一定戴帽子。而女子的頭巾主要是因為伊斯蘭教認為女人露出頸部是羞恥的(也有的地方遮蓋全臉,則當地認為露出臉是可恥的)。
信仰伊斯蘭,服從真主的命令。真主在《古蘭經》中啟示說:「先知啊!你應當對你的妻子,你的女兒和信士們的婦女說:她們應當用外衣蒙著自己的身體。這樣最容易使人認識她們,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伊斯蘭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個部分。理論部分包括信仰(伊瑪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後世、信前定。實踐部分包括伊斯蘭教徒必須遵行的善功和五項宗教功課。所謂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禮拜、齋戒、天課、朝覲,簡稱「念、禮、齋、課、朝」。
穆斯林是「伊斯蘭」一詞的派生名詞,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真主,實現和平,那麼信仰伊斯蘭宗教的人,就要成為「順從真主的人」、「實現和平的人」。
穆斯林信仰古蘭經中的真主(造物主),在穆斯林看來,眼睛看到的,儀器檢測到的,都在真主掌控的范圍內。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傳達經典《古蘭經》的聖人。
㈦ 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為什麼都帶個白帽子
寧夏被國外友人譽為中國的「穆斯林省」和「伊斯蘭教省」。在寧夏的總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回族同胞,因此,一進入寧夏,就會感受到濃烈的穆斯林風情,尤其在銀川市就能看到很多戴白布帽子的人,這是回族的標志之一。白色,被穆斯林視為最聖潔的顏色。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年來又有了改進,寧夏川區及其城鎮的回族婦女都以白色護土帽和彩色頭巾代替了過去的蓋頭,使回族聚居區色彩斑爛,美化了回族人民的生活。
清真寺不僅是穆斯林進行宗教的活動場所,實質上它 又是穆斯林經濟生活、政治和文化藝術的集中 表現地。
㈧ 伊斯蘭教徒帶一頂白色的帽子象徵什麼
們的帽子叫號帽,那個帽子並不代表什麼,就和戴紅領巾的是少先隊員一樣,之所以大多是白色黑色,那是因為穆斯林喜歡干凈的顏色,黑,白的純色最好。
男性回回帽: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禮拜帽」。
回族傳統男帽,一種無沿小圓帽。
回族在禮拜磕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戴無沿帽行動更為方便,遂發展成為一種服飾習俗。
㈨ 伊斯蘭之穿 伊斯蘭為什麼戴帽子禮拜
是穆斯林的一種標志性的服飾,稱為禮拜帽,尤其中國的穆斯林,喜歡帶禮拜帽禮拜,也是千百年來的傳統。
沒有特殊的意義,禮拜的時候不帶禮拜帽也可以。
就像阿拉伯人喜歡纏頭巾,其他各國的穆斯林服飾也不一樣。
如果軍人或者警察戴帽子是他們的標准,那伊斯蘭的穆斯林帶禮拜帽成為標志也不足為奇了
㈩ 回族人為什麼要戴帽子
這主要與伊斯蘭教有關。回民在禮拜叩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為了方便,他們就戴上了無檐小白帽。有個別回民戴遮陽帽後,遇到聚禮活動,把帽檐的一段挪到後面。可見戴無檐小白帽比戴遮陽帽方便得多。
由於宗教的原因,逐步養成了回民戴無檐小白帽的習慣。現在回族男子無論是百歲老人,還是四五歲的兒童,上寺禮拜和不上寺禮拜的都喜歡戴這種標志回回民族的「號帽」。
白色帽子一般用的確良、滌卡、棉布等料子製作,還有用白棉線鉤制的。黑色是用平絨、花達呢做的,也有用粗毛線鉤的。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灣省),當代回族通用漢語,不同地區持不同方言。關於回族分布總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
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歷計算。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
回族人民具有反壓迫斗爭的光榮傳統,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回民族在歷史上都涌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