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87式大沿帽的一個特點,陸軍義務兵的帽牆是綠色、中間有一道紅杠,士官、學員、文職幹部、軍官的帽牆是全紅色。 「穿甲彈」一出場的時候就已經是二級士官了,所以他的帽牆一直是紅的;三獃子任代理班長的時候軍銜是上等兵(義務兵第二年),帽牆自然是綠底紅杠了。
另外87式大沿帽還有一個信息:將官和三級以下文職幹部帽子上的穗帶是金黃色, 將官以下軍官、三級以下文職幹部、學員、一到六級士官帽子的穗帶是銀灰色, 義務兵(2000年前從列兵到上士、00年開始從列兵到上等兵)帽子上的是黑色人造革皮帶。
⑵ 關於軍隊常服帽子怎麼戴的
地方生長學員帶軍官帽
⑶ 軍官跟士官的帽子是一樣的嗎
87軍服(包括局部改進的92、99、02、04軍服)士官的帽子和校尉軍官一致——軍種色(陸軍紅海軍黑空軍天藍)帽牆、軍服色帽瓦(陸軍綠海軍白空軍先綠後藍)、銀色帽帶
07軍服就不一樣了,校尉軍官有帽檐花,士官沒有帽檐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3號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役軍官法》(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2000年12月28日第二次修正)第二條的規定:軍官是指被授予排級以上職務或者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並被授予相應軍銜的現役軍人。軍官按照職務性質分為軍事軍官、政治軍官、後勤軍官、裝備軍官和專業技術軍官。 所以,軍隊中的文職幹部(比如許多軍事院校的教員、軍隊醫院中的醫師)都不屬於軍官,也不持軍官證。
⑷ 儀仗隊士兵為什麼帶軍官帽子啊
儀仗、禮賓、演出等性質,與袖口的黃色飾帶、胸前綬帶相匹配,
但穿著一般的軍官禮服時,不包括在這種性質范疇之內。
是這樣的,這種軍帽不能說是軍官軍帽,應該說是將官大檐帽才對。
畢竟一般的尉、校軍官的大檐帽不是黃色飾帶的。
這種軍帽除了將官可以佩帶之外,在現行的07式軍服中,還有三種情況可以佩帶:
1:穿著儀仗隊禮賓服時;
2:穿著軍樂團禮賓服時;
3:穿著文工團演出服時。
這是後兩種情況的圖:
⑸ 為什麼軍人要帶帽子
1,軍人戴帽子是為了實現著裝的統一,也是亮明軍人身份的一種提示。
2,軍人佩戴軍帽、裝束整齊劃一是紀律嚴明的象徵。
3,軍人戴帽子有一種威嚴和高大的感覺,尤其是大檐帽,可以增高人們視覺中的形象。
戴帽子的作用
1,禦寒。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占總熱量的60%。
2,防曬。在夏季,氣溫偏高,紫外線強烈,日曬容易導致頭皮發熱,加快出油出汗速度,極易引發細菌感染等問題。
3,防護。在霧霾天或者揚塵天里,帽子可以幫助我們抵禦空氣污染物和風沙的侵襲。
⑹ 軍人隊列訓練中「戴帽」的動作要領是什麼
動作要領:聽到「戴帽」的口令,雙手捏帽檐或帽前端兩側,將帽迅速戴正。
動作要求:戴帽時,要迅速、准確、熟練,節奏感強。做到:快、穩、准、正。
快:脫帽、戴帽動作要快。
穩:上體保持正直姿勢,動作節奏要明顯。
准:雙手捏帽檐的位置要准;左手托帽的動作要准。
正:將帽置於左小臂,帽徽向前的方向要在正;雙手將帽迅速戴正。
戴帽分解動作練習:
口令:分解動作,戴帽、2、3。
要領:聽到「戴帽」的口令,右手迅速捏帽檐或帽檐前端右側;聽到「2」的口令,將帽迅速戴正;聽到「3」的口令,將手放下。
動作要點:
1、掌握戴帽的方法。戴帽時,注意上體保持正直,雙手捏帽檐或帽前端兩側,將帽向上、前取下,不得歪頭、低頭。
2、把握好動作的節奏。做戴帽動作時,要迅速、准確地將帽戴好,並且在戴的過程中,動作要快,到位要穩,使動作節奏分明。
⑺ 軍官帽上面為什麼有帽檐花啊
帽檐花不僅有裝飾作用,在一些國家也代表著軍銜的高低,不同級別的軍官的帽檐花不一樣。
⑻ 軍人坐下時帽子怎麼放
今年如果坐下的時候貌似應該放在椅子上
⑼ 軍人隊列訓練中「夾帽」的動作要領是什麼
《隊列條令》對夾帽是這樣明確的:
口令:夾帽
要領:需要夾帽時,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取捷徑將帽迅取下,左手握帽牆(女軍人戴卷檐帽時,將四指並攏,置於下方帽檐與帽牆之間),小臂夾帽自然伸直,帽頂向左,帽徽朝前。 動作標准與要求
上體正直,動作準確、迅速、節奏分明,做到「兩快、一穩、一正」即脫帽要快;上體要穩保持正直姿勢;脫帽、戴帽後帽的位置要正、脫、戴帽時取「捷徑」。
⑽ 軍帽手工折紙方法
歷史沿革
「文革」初期,春秋兩季,流行單軍帽,人人頭上戴著一頂軍帽。軍帽也有真假之分,真的軍帽為的確良面料,顏色碧綠,帽檐尖挺,裡面印有長方塊的章,標著姓名、年齡、血型等欄;假的無論顏色、面料、樣式都能讓孩子一眼望穿,不值錢,給人的感覺反倒有點土。戴軍帽同樣有講究,要把帽子上面的接縫處盡量撐起來,出門前得用手捏半天,不少孩子在帽子里邊墊一圈硬紙殼或報紙,不如此不足以稱「酷」。當然,想擺「酷」就得承擔相當的危險系數,戴軍帽很容易被「飛」,即走在大街上,帽子被騎車而過的胡同小痞子順勢從頭頂上摘走。流行戴軍帽,讓軍隊大院的孩子抖了幾把,隨之而來的是被「飛」的後顧之憂,防不勝防。
1965年6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軍銜制,隨即廢止55式軍銜服裝。全軍幹部、戰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帶紅五星帽徽。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軍帽既是代表革命的象徵,也是紅衛兵、造反派的重要標志之一。紅衛兵的服裝實際上就是軍裝,擁有一頂軍帽就是當時年青人追求的「時髦」「。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就是當時最流行的口頭禪。
軍帽樣式
大檐帽
(1)樣式:活帽套,立帽牆:帽前後增加了翹度。
(2)顏色:帽檐:軍官飾金黃色檐花,士官、士兵為黑色光麵塑料帽檐。
帽絲帶:將官為金黃色;校尉官和士官為銀灰色;士兵為黑色人造革帶。
帽牆絲帶:陸軍軍官、士官為正紅色,士兵為深草綠色;海軍官兵均為藏青色;空軍為蔚藍色。
帽牆、帽罩:陸軍為淺棕綠色;海軍帽牆為藏青色、帽罩為本白色;空軍為蔚藍色。
共8張
55式軍服大檐帽
貝雷帽
(1)樣式:國際通用貝雷帽帽形,帽左前方帽牆上綴有機銹軍種帽徽。
(2)用料:帽面為純羊仔澳毛起絨毛紗;帽里為黑色滌綿平布。
(3)顏色: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
頭盔
頭盔是軍人訓練、作戰時用於保護頭部的一種防護器具,通常呈半球形,主要由外殼襯里和懸掛裝置組成。其外殼用特種鋼、強化塑料、皮革等材料製成,能有效的抵禦彈頭、彈片及其他打擊對頭部的傷害。[1]
迷彩作訓帽
帽牆該為立帽牆、圓冒頂,大帽檐。
水兵帽
水兵帽是指海軍士兵的無檐帽,通常為白色或者藍色,帽檐為硬圈,前方一般標有文字,後方有兩條黑色緞帶,有的飄帶上標有文字,有的飄帶上印有勛章的綬帶標志。19世紀初,無檐水兵帽在各國海軍流傳開來。後來,由於飄帶具有側風向和裝飾作用,因此成為水兵帽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