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汶萊有哪些風俗習慣或當地特色啊
1、參觀清真寺或到馬來人家作客時,進門前要脫鞋示尊重和清潔,不要從正在做禱告的教徒前走過,非穆斯林不能踩清真寺內做禱告用的地毯。
2、在指人或物時,不能用食指,而要把四指並攏輕握成拳,大拇指緊貼在食指上;在正式場合下,不要翹二郎腿或兩腳交叉。
3、汶萊禁止隨地亂吐痰、抽煙,違者罰款50至500文元。
4、贈送給馬來人的禮物和紀念品不應有人物或動物圖案。
5、在公共場合,邊走邊吃東西被認為是不禮貌的。齋月期間,穆斯林從日出後到日落前不吃食物,非穆斯林不宜在他們面前吃任何食物。
6、最有特色的景觀—水村
在汶萊河上,層層疊疊地矗立著一排排人字形屋頂的高腳小木屋,組成了汶萊最有特色的景觀—水村,在500多年前被義大利史學家安東尼譽為東方「威尼斯」。在水上人家居住都是汶萊當地人,而且都是比較富裕的人,通常是世代都在水上,在陸地另外有土地,但是他們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水上的生活不願下地。水上有學校,有醫院,也有清真寺,交通工具則是一艘艘小快艇。
7、皇宮博物館
這里展示的是汶萊的國王、王後及王妃的生活狀況,從這里足以瞥見汶萊的富有;蘇丹歐瑪爾·阿里·撒夫丁清真寺是城裡最亮麗的風景,大圓金頂直插雲霄;另一個典型例子是那裡的「水晶公園」,園中的標志型建築是一顆重達6.8噸的巨型水晶,是國王的弟弟在他48歲生日時專程從義大利買來送給他的生日禮物;除此之外,公園內的建築大多「披金戴銀」,無比奢華。
8、要進入水村,只能靠被稱為「水上的士」的一種小快艇。
步入居民屋內,現代化的陳設卻一應俱全,不亞於現代大都市中的居民住宅。由於生活習慣的改變,水村中的多數人雖然居住於此,但日常生活在城裡度過,他們每天早上乘「水上的士」過河,然後開著昨晚回來時就停在岸邊的汽車駛進城裡。
⑵ 汶萊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汶萊馬來族男子在正式交際場合, 一般著以蠟染的花布做成的長袖襯衣,平日馬來族男子通常上穿「巴汝」,下身則圍以「沙籠」。
馬來族的女子,則一般穿無領長袖的連衣長裙,圍以頭巾。在與外界交際的正式場合,則穿著西裝或套裙。
汶萊生活水平較高,由於傳統文化和宗教的影響。很多人仍保持著傳統生活方式,著民族傳統服裝。
(2)汶萊人的黑帽子擴展閱讀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汶萊人口為42.26萬。其中馬來人佔65.7%,華人佔10.3%,其他種族佔24%。汶萊華僑華人祖籍多為閩、粵兩省,其中閩省籍者約佔80%,主要為大、小金門人。
粵省籍人約佔18%,主要為客家人和潮州人。海南省籍人約佔2%。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還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語言
汶萊的國語是馬來語,屬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原用加威文(用阿拉伯文書寫的馬來文),現許多場合如個人簽名、公共建築物上等仍使用。
19世紀英國人進入之後,書寫採用拉丁字母,英語亦開始廣泛通用。汶萊華人除講本民族語言外,還講英文和馬來語。主要報紙用英文、馬來文和中文出版。
⑶ 馬來西亞政府官員,頭上戴的黑色帽子,是干什麼的為什麼要戴黑色的帽子
這種帽子的名稱叫「Songkok」馬來西亞華文報章一般把它譯為「宋谷」是東南亞馬來族群的男士禮帽,是馬來民族服裝特色之一,通常在正式的典禮或者是日常在外時穿戴的。不過因為絕大部分馬來西亞馬來人是穆斯林,而穆斯林在每個星期五在清真寺的禱告活動是他們心目中正式及庄嚴的儀式,所以不明就裡者就把它錯認為伊斯蘭教特色的服裝,這是需要辨別的。
因為「宋谷」也是許多馬來西亞政府組織的官方服飾的部分,而有一些非穆斯林又非馬來族如華族及印度族當官的也穿戴「宋谷」,所以這很清楚表明它的非宗教性。
⑷ 汶萊的人為什麼個個很有錢
汶萊人富裕是因為汶萊國家財政收入主要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主要出口原油、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進口機器和運輸設備、工業品、食物、葯品等。外匯儲備約300億美元,無外債。
汶萊已探明原油儲量為14億桶,天然氣儲量為3900億立方米。有11個森林保護區,面積為2277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9%,86%的森林保護區為原始森林。
汶萊國家森林公園佔地面積為48875公頃,位於淡布倫區巴都阿波附近的森林保護區內,整個森林保護區面積有500平方公里之大,公園只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
保護區內有菩提樹等世界名貴樹種,還有多種珍稀動物,總計有180多種樹木、36種蛙類、180多種蝴蝶、200多種鳥類及在一棵樹上同時棲息的400多種不同類型的甲蟲。
汶萊的民俗:
1、參觀清真寺或到馬來人家作客時,進門前要脫鞋示尊重和清潔,不要從正在做禱告的教徒前走過,非穆斯林不能踩清真寺內做禱告用的地毯。
2、在指人或物時,不能用食指,而要把四指並攏輕握成拳,大拇指緊貼在食指上;在正式場合下,不要蹺二郎腿或兩腳交叉。
3、汶萊禁止隨地亂吐痰、抽煙,違者罰款50至500文元。
4、贈送給馬來人的禮物和紀念品不應有人物或動物圖案。
5、在公共場合,邊走邊吃東西被認為是不禮貌的。齋月期間,穆斯林從日出後到日落前不吃食物,非穆斯林不宜在他們面前吃任何食物。
6、汶萊人不喝酒,整個汶萊沒有一間酒吧,也沒有賣酒的地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汶萊
⑸ 汶萊有哪些風俗禁忌
汶萊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穆斯林人相互間多為握手禮。他們對老年人很尊敬,晚輩見到長輩時,要恭恭敬敬地將雙手抱於胸前,低頭欠身。實際上,這是把合十禮與作揖禮融合在一起的一種禮儀形式。
當地馬來人與人握手時,通常會把手收回到胸前輕觸一下,以示真誠;從有身份的人或長輩面前經過時,要把手下垂並貼著身體,側身輕步走過等。
參觀清真寺或到馬來人家作客時,進門前要脫鞋示尊重和清潔,不要從正在做禱告的教徒前走過,非穆斯林不能踩清真寺內做禱告用的地毯。
在指人或物時,不能用食指,而要把四指並攏輕握成拳,大拇指緊貼在食指上;在正式場合下,不要翹二郎腿或兩腳交叉。
左手被認為是不潔的,在接送物品時要用右手,招呼人或計程車時也不能用食指,要揮動整個手掌。
不少馬來人不願與異性握手,所以,除非他(她)們先伸出手來,不要主動與他(她)們握手。不要用手去摸他人的頭部,此舉被認為將帶來災禍。
汶萊人心地善良,不論是什麼樣的人,只要對方有問候,必須給予恭敬的回答。不管多麼忙,只要有客人來訪,必須停下來,熱情迎接客人,還不能讓客人知道是忙些什麼。如果家裡來了客人,就把家裡好吃好喝的拿出來招待客人。
長輩如果要召見晚輩,晚輩必須儀容端莊、舉止謹慎地立刻應召,不能吸煙,如坐時要雙腿並攏,如坐席地,男子要盤腿,女子要跪坐。傳遞物品必須用雙手。
汶萊人對客人熱情,舉止溫柔,經常是面帶笑容,說話聲音不大,特別對說臟話的人很是反感。他們的家教意識比較強,傳統教規也很多,所以處處要注意教規教義,經常選擇吉祥之日辦事,特別是出海打魚時,一定要選好日子、好時辰。
汶萊人傳統服裝多以熱帶人經常喜歡穿的長寬大的上衣和沙籠為主。由於現在的年輕人比較喜歡出國、旅遊等接觸外界事物多,所以他們的服裝多以西裝為主,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女士多以裙裝為主,當然她們的褲子是很寬長的;男士多穿西服,與其他國家的西服沒有什麼區別。老年人,特別是不願出門的老年人還以傳統服裝為主。
⑹ 馬來西亞這個部長為什麼是代理的戴黑帽子是悼念的意思還是
因為一些政治因素所以是代理交通部長。交通部長這個職位原是要留給馬華公會的(馬來西亞華人公會,一個代表大馬華人的政黨),但由於馬華在去年5月5日大選時,不獲得華人的的支持(大多數華人投票給反對黨),而拒絕加入內閣,大馬首相(中國人說的總理)便讓另一人來暫時代理其職位,直到馬華重新加入內閣。
你指的黑帽子是這種嗎?
此為songkok(宋谷帽),宋谷帽是馬來人的一種傳統服飾。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汶萊、菲律賓南部和泰國南部都可以看到馬來人穿戴,特別是回教徒之中的男性。
⑺ 汶萊的人為什麼個個很有錢
汶萊人均GDP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達到2萬多美元,當時居世界第一位,也就是說汶萊曾經是世界上人均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汶萊的蘇丹曾經是世界首富,是當時世界上最有錢的人,1997年的時候,汶萊蘇丹以擁有將近400億美元的資產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世界首富。
⑻ 汶萊人平圴壽命
汶萊人口指標
出生率 :15.374/1000
死亡率 :3.675/1000
預期壽命(男女):77.49
男性平均壽命:75.9
女性平均壽命:79.19
生育率:1.848/1
出生性別比例:1.055男性/女性
嬰兒死亡率:5.56/1000
平均生育年齡:30.303歲
自然增長率:11.699
⑼ 汶萊人是什麼啊
是汶萊的人///
【簡介】
國名
汶萊達魯薩蘭國 Brunei Darussalam,代碼BN
獨立日
1984年1月1日
國慶日
1984年2月23日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由黃、白、黑、紅四色組成。黃色的旗地上橫斜著黑、白寬條,中央繪有紅色的國徽。1906年,當汶萊還是英國的保護國是,就製作了汶萊第一面國旗——呈長方形的黃色旗幟。旗幟上的黃色代表蘇丹至高無上。後來為了紀念兩位有功的親王,蘇丹決定在國旗上加了黑、白兩條斜條。1959年汶萊實現自治時制定了第一部憲法,憲法規定把汶萊的國徽圖案繪制在國旗中央。1984年1月1日,汶萊宣布完全獨立,國旗沿用至今。
國徽
呈紅色。一彎新月環抱著一根棕櫚樹干,其上為展開的雙翼,雙翼之上為一頂華蓋和一面旗幟,這象徵汶萊信奉伊斯蘭教和蘇丹至高無上。在新月中央用馬來文寫著「永遠在真主指導下,萬事如意。」中心圖案兩側有兩只手臂,表示人民向真主祈求,人民對蘇丹和政府的擁護。國徽底部的飾帶上寫著「和平之城——汶萊」。
國歌
汶萊達魯薩蘭國國歌
國家政要
蘇丹哈吉·哈桑納爾·博爾基亞 Haji Hassanal Bolkiah,1967年10月繼承王位。王儲穆赫塔迪·比拉 Al-Muhtadee Billah,1998年8月冊封為王儲。
自然地理
國土面積5765平方公里。汶萊達魯薩蘭國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北瀕南中國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1公里,沿海為平原,內地多山地,有33個島嶼。東部地勢較高,西部多沼澤地。屬熱帶雨林氣候,炎熱多雨。年均氣溫28℃ 。
人口
總人口約35萬(2004年),其中馬來人佔67%,華人佔15%,其他種族佔18%。汶萊的國語為馬來語,通用英語,國教是伊斯蘭教,其他還有佛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首都
斯里巴加灣市 Bandar Seri Begawan ,位於汶萊-穆阿拉區,面積16平方公里,人口約6萬。原稱汶萊市,從十七世紀起即成為汶萊首都,1970年10月4日改為現名。
時差
比格林尼治時間早8小時;與北京時間相同 。
國際電話碼
673
新聞出版
汶萊新聞社是文唯一官方新聞機構,創建於1959年。主要報紙:《婆羅洲公報》,日報(英、馬來文);《汶萊燈塔》,周報(馬來文)。汶萊廣播電視台創建於1957年5月,是汶萊唯一的廣播電視台。廣播電台擁有兩個廣播網,一個用馬來語和方言,一個用英語、華語和廓爾喀語廣播,現每天播音超過30小時。電視台從1975年起開設彩色電視頻道,播放馬來文和英文節目。
【簡史】
汶萊古稱渤泥。自古為酋長統治。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建立蘇丹國。16世紀中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相繼入侵這個國家。1888年,汶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41年,汶萊被日本佔領,1946年英國恢復對汶萊的控制。1959年,汶萊與英國簽訂協定,規定國防、治安和外交事務由英國管理,其他事務由汶萊蘇丹政府管理。1971年,汶萊與英國重新簽約,規定除外交事務和部分國防事務外,汶萊恢復行使其他所有內部自治權。1978年,汶萊蘇丹赴倫敦就主權獨立問題同英國政府談判,並締結了友好合作條約。根據條約,英國於1984年1月1日放棄了其掌握的汶萊外交和國防權力,汶萊宣布完全獨立。獨立以後,蘇丹政府大力推行「馬來化、伊斯蘭化和君主制」政策,鞏固王室統治,重點扶持馬來族等土著人的經濟,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嚴格維護伊斯蘭教義。
【政治】
汶萊是一個「主權、民主和獨立的馬來穆斯林君主國」。1956年9月29日頒布第一部憲法。獨立後它的基本條款繼續有效。1971年和1984年曾進行重要修改。憲法規定,蘇丹為國家元首,擁有全部最高行政權力和頒布法律的權力,同時也是宗教領袖。設宗教、樞密、內閣、立法和世襲等5個委員會(1984年獨立後,立法委員會停止運作,內閣委員會改為內閣政府),協助蘇丹理政。
【經濟】
汶萊是東南亞第三大產油國和世界第四大液化天然氣生產國。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是汶萊的經濟支柱,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36%和出口總收入的95%。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東南亞第二,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萬美元,是世界最富的國家之一。近年來,汶萊政府大力推行經濟多元化和私營化政策,力圖改變過分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單一經濟結構。
⑽ 汶萊人為什麼要戴帽子 我愛國人口面積多少
人口數量: 39萬國土面積: 5,765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