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汶萊的習俗和傳統
汶萊達魯薩蘭國(Negro Brunei Darussalam),簡稱汶萊。位於東南亞加里曼丹島北部,瀕臨南中國海。面積5765平方公里。人口近25萬。馬來語為國語。伊斯蘭教為國教。汶萊,意為「和平的土地」。首都斯里巴加灣市(汶萊城)。
1984年1月1日,汶萊結束了英國保護領地的地位,獲得獨立,並隨即加入了東南亞國家聯盟。
汶萊以出產石油、天然氣、椰子和橡膠為主。20年代汶萊發現了石油,目前已成為東南亞重要能源出口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 757萬美元,已躍居世界前列。1985年石油收入達25.9億汶萊元。石油貯量為14億桶,天然氣2000億立方米。出口為石油、天然氣。進口為大米、工業品、交通設備、機電產品。貨幣汶萊元Brunei Dollar。
汶萊是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化程度更高,尤其在社會生括方面,伊斯蘭數規幾乎成了生活的准則。比如,按照「古蘭教」的訓誡,馬來人禁酒,不吃豬肉、死物和血液,這在汶萊、在馬來西亞都一樣。對不要浪費、不要偷懶,要遵守社會公德等,汶萊的新聞媒介也多強調這是伊斯蘭教的要求,每天禮拜5次,每星期五必須到教堂參加聚禮和祈禱。開齋節是文茉馬來人最隆重的宗教節目。齋月期間,成年穆判,在齋月的最後一天到月亮升起時,家家戶戶連夜煎制糕點。翌日,他們互相拜賀,並向貧窮的穆斯林送禮,到麥加朝聖是每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的最大的心願,汶萊虔城的伊斯蘭教徒多,按信教人口比例,到麥加朝聖的人數,比東南亞其他國家都多。
汶萊不僅以盛產石油、天然氣聞名於世,而且有被稱為"東方威尼斯」的阿耶水鄉。它座落在汶萊河上,歷史悠久,在中國及阿拉伯一些古代名著中就有記載,水鄉現有人口近3萬。阿耶水鄉的房子最初漂浮在水面上,後來逐漸演變成固定在水中的高腳木屋。
汶萊的馬來人把辦喪事當作人人都要學會的一門學問,並要求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習俗來進行。
汶萊人家裡來了人,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對方向自己請安問好,就要給以接待,笑臉相迎。在他們看來,給對方以好臉色就是對客人的施捨,向對方問候就是個祈禱。如果自己的身份高於對方,他們很注意表現出謙遜的樣子。說話總是心平氣和,注意不說對方不愛聽的話。來了客人,盡量不讓對方看到自己正忙著,在他們看來,讓對方看到忙就是想趕對方走。客人來了,有吃的盡管拿出來就是,對方不吃則不勉強,吃了也不問好吃不好吃之類的話,這樣問人被視為不懂禮貌。客人告辭,要向客人表示感謝,並邀客人下放再來。
漢族的傳統帽子是做官的人戴。
在早期的中國,並沒有「帽」這種稱呼,《儀禮》中稱帽為「頭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東晉成帝時,皇帝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戴一種用黑紗製成的帽子,叫做「烏紗帽」。後來,南朝宋明帝時,建安王劉休仁創制了一種用黑紗抽邊的半透明帽子,也叫烏紗帽。當時,這種帽子很快就在民間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種便帽,而且無論官民貧富都可以戴,但這種帽子還未成為官職的象徵。
在《通典·禮十二》上記載:「隋文帝(楊堅)開皇初,嘗著烏紗帽,自朝貴以下至於冗吏,通著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烏紗帽,並且成了官職高低的分別。根據文獻上的記載,隋朝文武官員的服飾有四種,而烏紗帽上的玉飾則顯示官職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級官員,玉飾有九塊,二品有八塊,三品有七塊,四品有六塊,五品有五塊,六品以下就不準佩帶玉飾了。
不過,到了宋朝時烏紗帽的形狀有了改變。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後,為防止大臣們在朝廷上交頭接耳,就下詔書修改烏紗帽的樣式,在烏紗帽的兩邊各加一個翅,有一尺多長,並在翅上裝飾不同的花紋用以區別官階高低。如此一來,朝臣們只要腦袋一動,軟翅便會隨之擺動,皇上居高臨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時烏紗帽則成為官員的象徵。在《明史·輿服志》上載:「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便正式成了當官的代稱。而自明世宗開始,烏紗帽的雙翅也做了一些變動,翅的長度縮短,其寬窄也改變了,官階越高,雙翅就越窄,官階越低,雙翅則越寬。
到了清初順治皇帝入關後,由於收留了眾多明朝的降臣,為籠絡人心,就允許不少地方官員仍穿著明朝朝服,並戴明朝烏紗帽。但等到清皇室統治權鞏固後,就下令將官員戴的烏紗帽全改為紅纓帽。可是,至今人們仍然習慣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標志。
⑶ 汶萊傳統舞蹈有哪些
節拍的舞步,這個舞蹈是汶萊的傳統舞蹈,舞者是由3對男女組成的,男舞者通常穿著紅色的絲質上衣和紅色寬松的褲子,額前至腦後系一根長繩,女舞者則通常穿天藍色服飾,上身是修身服裝,腰間系一個淺金色的腰帶,下身穿著類似於筒裙的直筒裙子,舞者一般是赤腳表演。這個舞蹈通常是在歡樂的節日里表演。汶萊人民喜歡熱鬧,經常在集會或者節日里跳起歡快的舞蹈,《節拍的舞步》便是他們在慶祝節日時所表演的。舞蹈動作特點主要是有一種隨意性和輕松感,動作並不復雜,也沒有太高的難度,這也體現了汶萊民間舞蹈易學的特點。男舞者表現得更瀟灑,女舞者則表現得柔美嫵媚。步伐主要有旁點步、進退步、曲抬步等,手隨步伐有一定的變化,如進退步時雙手隨步伐的進退不順邊地擺動,在抬步移動時拍手移動。在表演過程中有一組動作是男舞者與女舞者相對而舞,以進退步相配合,雙手保持左右開合,腳下保持著蹲顫的小幅度動律,隨後在四個八拍後,以這一姿態和步伐變換隊形,所有男子變換至女子身後,並且呈一個半圓形,圍於女子身後,向正前方做這一動作。整個舞蹈通過簡易的動作和手上的變化進行隊形的變換,有男女一列的隊形,也有男女一對的隊形,還有男女交叉的隊形。舞蹈音樂類似於印度歌曲般有婉轉的曲調和唱詞,音樂歡快,舞台上舞者激情飽滿,內心流露出自然的幸福感,在音樂的伴奏下,舞蹈給觀眾傳達了非常輕松、快樂的感覺。
⑷ 日本傳統服飾里這個帽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是有什麼儀式嗎
嘿~你可以看好了啊。
這個帽子是白色三角形狀的,這種形狀的帽子在日本是死人、幽靈戴的帽子啊,日語叫「天冠」或者「額烏帽子」,這頂帽子的意思是進入地府要路過一條名叫三途川的冥河,冥河上劃船的船夫會收取過河費,並且會把他認為衣冠不整的人踢到冥河裡喂魚,帶上這種帽子就是避免被船夫踢到冥河裡去。
⑸ 清朝的官服有兩種帽子.都是什麼時候佩帶
元寶狀為暖帽,草帽狀為涼帽。
夏常服冠:涼帽/___\ (斗笠形)
每歲農歷三月十五日改御夏朝服,夏式帽冠也稱為涼帽,夏帽冠檐並不上折而敞直,夏季官帽用的村料和尺吋多變, 績玉草或藤絲、竹絲為質,帽表裹以羅絹,帽體呈圓形,外罩白布, 帽身覆有織網,紅紗綢里,黑地織金包緣,緣上有黑帶圓邊, 上綴朱緯,朱緯以紅絲織成,以紅線縫在帽冠上,帽前緣飾有東珠一顆,
冬常服冠:暖帽\___/ (倒梯形)
每歲農歷九月十五日或二十五日改御冬朝服,冬式帽冠也稱為暖帽, 冠檐反折向上圍著帽頂, 以薰貂、青絨或黑貂皮毛製成(一說是海獺、海狸或黃鼠狼皮毛薰染而成) ,上綴朱緯,朱緯以紅絲織成,但較為短小,帽體呈圓形,粗厚紙圓邊為質,外罩黑布及圍上青絨在外,紅紗綢里,帽胎兩側縫上系帶。
這類帽式均為清朝高級官員日常戴用。
⑹ 各國的傳統服飾有哪些如日本——和服,愈多愈好
中國——旗袍
韓國——韓服
韓國——朝鮮服(韓服)
越南——奧黛
印度——紗麗
美國——西服
朝鮮——朝鮮服
菲律賓男子的國服叫「巴隆他加祿」 襯衣。
菲律賓女子的國服叫「特爾諾」。這是一種圓領短袖連衣裙。由於它兩袖挺直,兩邊高出肩稍許,宛如蝴蝶展翅,所以也叫「蝴蝶服」。
⑺ 汶萊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汶萊馬來族男子在正式交際場合, 一般著以蠟染的花布做成的長袖襯衣,平日馬來族男子通常上穿「巴汝」,下身則圍以「沙籠」。
馬來族的女子,則一般穿無領長袖的連衣長裙,圍以頭巾。在與外界交際的正式場合,則穿著西裝或套裙。
汶萊生活水平較高,由於傳統文化和宗教的影響。很多人仍保持著傳統生活方式,著民族傳統服裝。
(7)汶萊傳統服有幾種帽子擴展閱讀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汶萊人口為42.26萬。其中馬來人佔65.7%,華人佔10.3%,其他種族佔24%。汶萊華僑華人祖籍多為閩、粵兩省,其中閩省籍者約佔80%,主要為大、小金門人。
粵省籍人約佔18%,主要為客家人和潮州人。海南省籍人約佔2%。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還有佛教、基督教、道教等。
語言
汶萊的國語是馬來語,屬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原用加威文(用阿拉伯文書寫的馬來文),現許多場合如個人簽名、公共建築物上等仍使用。
19世紀英國人進入之後,書寫採用拉丁字母,英語亦開始廣泛通用。汶萊華人除講本民族語言外,還講英文和馬來語。主要報紙用英文、馬來文和中文出版。
⑻ 帽子有幾種分別叫什麼
帽子的種類帽子的品種繁多, 按用途分:有風雪帽、雨帽、太陽帽、安全帽、防塵帽、睡帽、工作帽、旅遊帽、禮帽等;接使用對象和式樣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幼兒帽、少數民族帽、情侶帽、牛仔帽、水手帽、軍帽、警帽、職業帽等;
按製作材料分,有皮帽、氈帽、毛呢帽、長毛紱帽、絨絨帽、草帽、竹斗笠等;按款式特點分,有貝雷帽、鴨舌帽、鍾型帽、三角尖帽、前進帽、青年帽、披巾帽、無邊女帽、龍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頭帽等等。
帽子的大小以「號」來表示。帽子的標號部位是帽下口內圈,用皮尺測量帽下口內圈周長,所得數據即為帽號。「號」是以頭圍尺寸為基礎制定的。
帽的取號方法是用皮尺圍量頭部(過前額和頭後部最突出部位)一周,皮尺稍能轉動,此時的頭部周長為頭圍尺寸。根據頭圍尺寸確定帽號。
(8)汶萊傳統服有幾種帽子擴展閱讀
帽子的由來:
原始人把獸皮、樹葉蓋在頭上以保護頭部,產生了帽子的雛形。《後漢書·輿服志》有「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的記載。中國古代的帽,主要有冠、冕、弁、巾幘、襆頭、盔等品種(見圖)。世界各國帽的歷史也很悠久。
歐洲古代男子多戴兜帽和無邊帽,女子多戴面紗和頭巾。古代歐洲和小亞細亞農村,習慣戴家庭製作的草帽或其他植物纖維編的帽。雅典和羅馬的傳統手工藝者常戴橢圓形帽頂的氈帽。
在羅馬,這種帽子是庶民的一種標記。海狸皮帽14世紀在弗蘭德斯流行,以後流傳到法國和英國等地。英國的圓頂硬禮帽,創始於1850年。
19世紀後半葉美國流行軟氈帽。在拉丁美洲和美國西部流行闊邊帽,它是一種帽邊在邊緣處向上捲起的高頂氈帽或草帽。
地中海東南岸一帶流行土耳其帽,其形制是平頂,無帽檐,圓錐形。阿拉伯人傳統頭飾是色彩鮮艷的穆斯林頭巾。日本有傳統的絲質塗黑漆的坎墨雷帽。在熱帶地區,人們戴軟木盔以免日曬。
⑼ 帽子有幾種
帽子的種類:
1、按用途帽子有幾種分,有風雪帽、雨帽、太陽帽、安全帽、防塵帽、睡帽、工作帽、旅遊帽、禮帽等。
2、按使用對象和式樣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少數民族帽、情侶帽、牛仔帽、水手帽、軍帽、警帽、職業帽等
3、按製作材料分,有皮帽、氈帽、毛呢帽、長毛紱帽、絨絨帽、草帽、竹斗笠等。
4、按款式特點分,有貝雷帽、鴨舌帽、鍾型帽、三角尖帽、前進帽、青年帽、披巾帽、無邊女帽、龍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頭帽等。
1、棒球帽:主要是美國棒球隊的球員在比賽時多數都是要戴一個棒球帽的,所以很多fans也會戴自己喜歡的球隊的帽子。是市場普及率最高的一種款式的帽子;棒球帽的工藝;棒球帽對材質和LOGO工藝要求較小,製作簡單,拼接撞色還有輔料搭配靈活;顯著標志就是彎帽舌。
2、運動帽:主要是進行體育運動時佩戴的帽子,款式較多,一般是用比較輕薄的面料製作,拼接較多;對質量要求比較高;LOGO有綉花,印花,膠章!
⑽ MLB的帽子分為幾種啊什麼正式球員帽等,各什麼樣子啊
MLB的帽子主要分球員版和非球員版。
球員版就是球員使用的,適合比賽,訓練的正式運動型棒球帽,顏色規格嚴格遵守MLB(MajorLeagueBaseball)對於運動員著裝的要求,以及各球隊的裝束規范,如顏色,Logo的尺寸,花紋等等。這類棒球帽平均價格較非球員版的帽子高一些。
非球員版的帽子品種,樣式,材質各異,比如紐約楊基隊的球帽,球員版的基本都是標准海軍藍底色,白色凸綉NY標准印刷體Logo。但非球員版的,有各種顏色,如黑,白,灰,紅,淺藍等等,Logo也可能是各種顏色的,甚至是Yankees或者魔術師Logo的花體花紋等等……另外,非球員版的帽子,如果是棒球帽,我沒見過有彎帽沿的。
進一步細分,球員版的帽子主要分成:訓練用類,一般比賽用類,特殊比賽紀念類。
訓練用類的帽子,和比賽用類帽子最大的區別在於:帽沿是彎的。比賽用類的帽沿是平的,但不少球員都喜歡自己慢慢地把帽沿壓彎。另外,有些球隊的訓練用類帽,圖案款式和一般比賽用帽不易楊,有些球隊是一樣的。
特殊比賽紀念類,通常是因為球隊參加特殊比賽,當時使用了符合MLB規定的特殊圖案服飾所致。如,參與總冠軍賽,全明星賽的球員,棒球外衣的袖子和帽子側面會綉總冠軍賽,全明星賽的Logo;美國國慶節紀念比賽,球員戴的帽子Logo會有藍,紅,白三色條紋等。視具體情況而定。
供參考。
(10)汶萊傳統服有幾種帽子擴展閱讀
這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最著名的一隻棒球隊叫紐約洋基隊(Yankees)。雖然棒球在內地不流行,但是棒球衫和棒球帽還是非常受歡迎的。這頂帽子是NewEra製造商生產的。
真偽不好確定,洋基隊是1903年成立的,但是帽子上是1901年。所以有點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