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樂羊子妻 翻譯
一、譯文:河南樂羊子的妻子,已經不知道原來是姓什麼的人家的女兒。
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出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後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無法成功(織出布匹),遲延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麼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並且七年沒有回來。
這期間,有一次鄰家所養的雞誤闖入樂羊子的園中,婆婆偷偷抓來殺了做菜吃。到吃飯時,樂羊子妻卻對著那盤雞流淚,不吃飯。婆婆感到奇怪,問她原因,樂羊子妻說:「我是難過家裡太窮,飯桌上吃的竟然是別人家的雞。」婆婆聽了(大感慚愧),就把雞丟棄不食。
後來有盜賊想侵犯樂羊子妻的,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親)。妻子聽到後,拿著刀跑出來,盜賊說:「你放下刀依從我,就保全你們的性命,如果不從我,我就殺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嘆息,舉起刀子就刎頸(割脖子)自殺了。盜賊也沒有殺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這件事後,抓捕那盜賊,就賜給樂羊妻子絲綢布帛,為她舉行喪禮,賜予「貞義」的稱號。
二、原文:出自 南朝 范曄 《後漢書·列女傳》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 盜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況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慚,乃捐金於野,而遠尋師學。
一年歸來,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
嘗有它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餐而泣。姑怪問其故。妻曰:「自傷居貧,使食有它肉。」姑竟棄之。
後盜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聞,操刀而出。盜人曰:「釋汝刀從我者可全,不從我者,則殺汝姑。」妻仰天而嘆,舉刀刎頸而死。盜亦不殺其姑。太守聞之,即捕殺賊盜,而賜妻縑帛,以禮葬之,號曰「貞義」。
(1)裙子酷樂羊純棉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
范曄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著寫《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曄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孔熙先、彭城王劉義康的政變陰謀,事敗被處斬,死時年48歲。
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二、賞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它通過兩個小故事,贊揚了羊子的妻的高潔品德和過人才識。樂羊子妻的兩段話,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並且對不同民族,不同政見,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人來說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她告誡人們:做人就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做事就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三、作品簡介
1、《列女傳》成書經過
據班固《漢書·劉向傳》載:向睹俗彌奢淫,而趙、衛之屬(師古曰:「趙皇後、昭儀、衛婕妤也。" )起微賤,逾禮制。向以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故採取詩書所載賢妃貞婦,興國顯家可法則,及孽嬖亂亡者(師古曰:「孽,庶也。嬖,愛也。」),序次為《列女傳》,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傳記行事,著《新序》、《說苑》凡五十篇奏之。數上疏言得失,陳法戒。書數十上,以助觀覽,補遺闕。上雖不能盡用,然內嘉其言,常嗟嘆之。
從所編一百餘個歷史故事來看,多數還是表彰美善,歌頌古代婦女高尚品德、聰明才智以及反抗精神的內容,而且有些情節生動感人,頗具女性文學的特徵。
二、《列女傳》內容簡介
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史。作者是西漢的儒家學者劉向,不過也有人認為該書不是劉向所做,因此,如今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處會標注佚名。也有人為認為,如今流傳的版本是後人在劉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來的。《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10名婦女的故事。
這七卷是:母儀傳、賢明傳、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西漢時期,外戚勢力強大,宮廷動盪多有外戚影子。劉向認為「王教由內及外,自近者始」,即王教應當從皇帝周邊的人開始教育,因此寫成此書,以勸諫皇帝、嬪妃及外戚。《列女傳》選取的故事體現了儒家對婦女的看法,其中有一些所贊揚的內容在如今的多數人看來是對婦女的不公平的待遇。
《列女傳》對後世影響很大。有一些故事流傳至今,如「孟母三遷」的故事即出自該書。後來,中國的史書多有專門的篇章記敘各朝婦女事跡,隨著婦女觀的變化,各朝側重記敘表彰的婦女德行也有所不同。
② 樂羊子妻的翻譯
是一個故事,樂羊子外出求學,因思念妻子回家探望。妻子怕他耽誤學業,剪斷正在織的一匹布,教育他不能半途而廢。
③ 樂羊子妻文言文翻譯
樂羊子妻文言文翻譯
原文今譯
河南樂羊子的妻子,已經不知道原來是誰家的女兒。曾經樂羊在路上行走時,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何況是撿拾別人丟的東西,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丟棄到野外,然後遠出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後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坐著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思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要放棄成功,遲延荒廢時光。你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你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麼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重新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學業,並且七年沒有回來。
這期間,有一次鄰家所養的雞誤闖入樂羊子的園中,婆婆偷偷抓來殺了做菜吃。到吃飯時,樂羊子妻卻對著那盤雞流淚,不吃飯。婆婆感到奇怪,問她原因,樂羊子妻說:「我是難過家裡太窮,飯桌上吃的竟然是別人家的雞。」婆婆聽了(大感慚愧),就把雞丟棄不食。
後來有盜賊想侵犯樂羊子的妻子,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親)。妻子聽到後,拿著刀跑出來,盜賊說:「你放下刀依從我,就保全你們的性命,如果不從我,我就殺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嘆息,舉起刀子就刎頸(割脖子)自殺了。盜賊也沒有殺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這件事後,抓捕那盜賊,就賜給樂羊妻子絲綢布帛,為她舉行喪禮,賜予「貞義」的稱號。
④ 樂羊子是什麼意思
古時候有個叫作樂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好妻子,她總是幫助和輔佐丈夫力求上進,做個有抱負的人。
妻子常常跟樂羊子說:「你是一個七尺男子漢,要多學些有用的知識,將來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裡或者只在鄉里四鄰轉悠一下,開闊不了眼界,長不了見識,不會有什麼出息的。不如帶些盤纏,到遠方去找名師學習本領來充實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長,樂羊子被說動了,就按照妻子的話收拾好行李出遠門去了。自從那天和樂羊子依依惜別後,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記掛他在異鄉求學的情況,但她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織布幹活來排遣這份心情,好讓樂羊子安心學習,不牽掛自己和家裡。
一天,妻子正織著布,忽然聽見有人敲門。她過去開了門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興極了,忙將丈夫迎進屋坐下。可是驚喜了沒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麼,疑惑地問:「才剛剛過了一年,你怎麼就回來了,是出了什麼事嗎?」樂羊子望著妻子笑答:「沒什麼事,只是離別的日子太久了,我對你朝思暮想,實在忍受不了,就回來了。」
妻子聽了這話,半晌無語,表情很是難過。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前「咔嚓咔嚓」地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干什麼?」妻子回答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呀織呀,它才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一分一毫地變長起來,終於織成了一整匹布。現在我把它剪斷了,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它也永遠不能恢復為整匹布了。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點點地積累知識才能成功。你現在半途而廢,不願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樂羊子聽了這話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錯了,不由得羞愧不已。他再次離開家去求學,整整過了7年才終於學成而返。
樂羊子妻以她的遠見和勇氣幫助丈夫堅定了求學的意志,而樂羊子也終於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學習。這一切都告訴我們學習需要持之以恆的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應該磨練自己的意志,不懈地努力。
⑤ 樂羊子性什麼
樂羊子應該是姓"樂″。「樂」在姓氏里應該讀"yue"。樂羊,生卒年不詳,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樂毅先祖,戰國時期魏國將領。樂羊初為魏相翟璜門客,後因大敗中山國而成名。樂羊死後,安葬在靈壽,樂羊的後代子孫就在靈壽安家落戶。
⑥ 樂羊的介紹
樂羊,生卒年不詳,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樂毅先祖,戰國時期魏國將領。樂羊初為魏相翟璜門客,後因大敗中山國而成名。
⑦ 樂羊之妻的譯文
[譯文]
河南郡樂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麼的人家的女兒。
樂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餅,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捨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後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一根絲一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麼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
⑧ 樂羊子妻翻譯
翻譯:
河南樂羊子的妻子,已經不知道原來是誰家的女兒。曾經樂羊在路上行走時,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
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嗟來之食』,何況是撿拾別人丟的東西,謀求私利來玷污自己的品德!」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丟棄到野外,然後遠出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後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坐著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思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
後來有盜賊想侵犯樂羊子的妻子,就先劫持其婆姑(婆婆,丈夫母親)。妻子聽到後,拿著刀跑出來,盜賊說:「你放下刀依從我,就保全你們的性命,如果不從我,我就殺了你婆婆。」妻子仰天嘆息,舉起刀子就刎頸(割脖子)自殺了。
盜賊也沒有殺她婆婆(就逃跑了)。太守知道了這件事後,抓捕那盜賊,就賜給樂羊妻子絲綢布帛,為她舉行喪禮,賜予「貞義」的稱號。
原文:
樂羊子嘗於行路拾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志士不飲盜泉,廉士不食嗟來,況拾遺金乎?」羊子大慚,即捐之野。
樂羊子游學,一年而歸。妻問故,羊子曰:「久客懷思耳。」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自一絲而累寸,寸而累丈,丈而累匹。今若斷斯機,則前功盡捐矣!學廢半途,何以異是?」羊子感其言,還卒業,七年不返。
樂羊子游學,其妻勤作以養姑。嘗有他舍雞謬入園,姑殺而烹之,妻對雞而泣,姑怪問故,對曰:「自傷居貧,不能備物,使食有他肉耳。」姑遂棄去不食。
(8)裙子酷樂羊純棉擴展閱讀:
樂羊子妻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順陽(今河南淅川東)人。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後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范曄是南朝劉宋時期的傑出史學家,史學名著《後漢書》的作者。)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因為「左遷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開始撰寫《後漢書》,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謀反罪被殺止,寫成了十紀,八十列傳。
原計劃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後漢書》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劉昭從司馬彪的《續漢書》中抽出來補進去的。
⑨ 樂羊子妻
樂羊子有次在路邊撿到一錠金子,回家後很高興的把這件事告訴妻子。妻子說:「有志節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節的人不吃乞討來的食物,更何況是撿來的金子呢?」樂羊子聽了大為慚愧,立即將金子放迴路邊。
樂羊子離家求學一年後突然返家,妻子問他為何提早回家。樂羊子說:「久居異鄉心中想家,所以就回來了。」妻子就拿著剪刀走到織布機旁,對樂羊子說:「這匹絹布是由一絲一線累成尺寸,再由尺寸累成丈,最後成匹,今天若是剪掉織布機只織到一半的布,那麼前些日子所織的布,全都成沒有用的廢物了。現在你求學半途而廢,和我將這半成品毀掉有何差別?」樂羊子被妻子這番話所感動,於是發憤繼續求學,七年間不曾返家。
樂羊子離家求學期間,妻子辛勤持家,照顧婆婆。有一次,鄰家所養的雞誤闖入樂羊子的園中,婆婆便抓來殺了做菜吃。到吃飯時,樂羊子妻知道雞的來歷,直對著那盤雞流淚,不吃飯。婆婆感到奇怪,問她原因,樂羊子妻說:「我是難過家裡太窮,不能有好菜吃,才讓您吃鄰人家的雞。」
婆婆聽了大感慚愧,就把雞丟棄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