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三行頭: 銀釘頭面、水紗網子、大頭片子、罪衣罪裙、腰巾彩鞋、白腰包、藍綢條、魚枷等。
《行頭》
從金、元時起對戲具的統稱。
《揚州畫舫錄》: 「戲具謂之行頭,行頭分為衣、盔、雜、把四箱」。
1,「大衣箱」包括各種長短袍服,如蟒袍、官衣、開氅、帔、褶(音學)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宮裝、旗袍、雲肩、飯單、袈裟等,還要兼管玉帶、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
2,「二衣箱」包括各種武裝人員的裝束,如箭衣、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鎧、猴衣以及扣帶、鸞帶、絲絛等。三衣箱即演員所穿內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雲履、福字履、彩褲、胖襖、僧鞋、薄底靴、大襪、青袍、龍套衣及塑形用品。
3,「盔頭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種。如帥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紗帽、氈帽、羅帽、風帽,鳳冠、如意冠、九龍冠,扎巾、軟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員外巾。此外還有演員頭上所戴的網子、水紗、雉尾翎、狐尾、甩發、髻發、耳毛、發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黲、白、紅、紫色的滿、三綹、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4,「雜箱」指彩匣子、水鍋和梳頭桌。彩匣子是為男角色面部化妝、抹彩、勾臉、卸妝、洗臉所用。梳頭桌是專為旦角梳理大頭、古裝頭、抹彩、貼片子、插戴銀泡子、翠泡子、鑽泡子和絹花等飾物所設。
5,「把箱」即旗把箱。從刀、槍、劍、戟等各種兵器到桌椅、板凳、帳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從文房四寶、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馬鞭、車、船、風、火旗到聖旨、香案、旗、鑼、傘、報和劇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銬、銅錘、棋盤、笛簫等都是絕對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頭,在演出時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規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須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紅、黃、綠、白、黑、藍、紫、粉、古銅、秋香十色的順序擺放;後場桌上的道具必須根據戲碼的變換而變換。以保證演員穿、扎、戴、掛、拿,有條不紊地進行。
⑵ 福字的簡單起源
春節貼"福"字,是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拜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
福字書法(2張)
⑶ 與福字諧音的字有哪些
拂、伏、服、夫、負、符、府、復、賦、扶、俯等,數不勝數
⑷ 為什麼福字要倒掛
由中國的語言.文化所致。
「福倒了」即是「福到了」(諧音)
一般地,福字都倒貼在家裡最裡面的物件上,意為福到了家的最裡面,整個屋子都會充滿福氣。
當然,貼福字還有其他的講究,並不是所有帶福字的年畫都能倒貼(其他人都已說了,參考一下),所以倒貼要慎重一點。
⑸ 福字的寓意
寓意:幸福;福氣(跟「禍」相對)。
讀音:fú
筆劃:
意思:
1、舊時婦女行「萬福」禮:~了一~。
2.(Fú)指福建:~橘。
3、姓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九百六十四位,望出百濟郡。
引用:先秦·佚名《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翻譯:南方地區有很多生長茂盛的樹木,這些樹木中有下垂的樹枝,葛藟爬上這根樹枝,並在這根樹枝上快樂的生長蔓延。一位快樂的君子,他能夠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撫人或使人安定。
組詞:托福、福利、福氣、幸福、口福、造福、祝福、福橘、福分、福祉、折福、鴻福、萬福、福地。
1、托福[tuō fú] 客套話,意思是依賴別人的福氣,使自己幸運(多用於回答別人的問候):托您的福,一切都很順利。
2、福利[fú lì] 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對職工生活(食、宿、醫療等)的照顧:~費。~事業。為人民謀~。
3、幸福[xìng fú] 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為人民謀~。今天的~是先烈們流血流汗得來的。
4、口福[kǒu fú] 能吃到好東西的福氣(含詼諧意):~不淺。很有~。
5、造福[zào fú] (為子孫或人民)創造幸福:~人民。
6、祝福[zhù fú] 原指祈求上帝賜福,後來指祝人平安和幸福:~你一路平安。請接受我誠懇的~。
⑹ 乾隆寫福字的說法。
乾隆寫福字沒有特別的說法,最著名的是乾隆的爺爺康熙寫的天下第一福。
據傳康熙十二年,正值盛世之際,撫養康熙多年的孝庄太後卻突然身染重病。當時太醫院的所有太醫都對此病束手無策。而眼看祖母的病勢愈發嚴重,素來仁孝的康熙皇帝也是憂心如焚。
百般無奈之時,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可以向天父為自己「請福續壽」,遂決定為祖母請福。
沐浴齋戒三日後,一氣呵成了這幅傾注了對祖母摯愛的「福」字,並加蓋了「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取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鎮天下所有妖邪」。
隨後又命工部巧匠,把此福字刻在一塊專門選定的大青石上。福字碑刻好之後,康熙皇帝跪在碑上祈求天父讓自己的祖母康復。也許是康熙的做法感動了天父,在他祈禱完之後祖母孝庄居然慢慢康復了。
康熙大為欣喜,此後他就命人將福字碑供奉於宮中佛閣當中,以繼續保佑祖母平安康泰。而孝庄太後,也在75歲高齡才因病去世。
後來此事傳到民間,百姓都認為康熙皇帝寫的此福字,可以祛病消災延壽添福氣,因此也將其稱為「長壽福」。康熙皇帝自己也這樣認為,但是他再次提筆書寫時,卻再也寫不出一模一樣的福字。
(6)褲子福字諧音順口溜擴展閱讀:
乾隆繼位後,將「天下第一福」賜給自己的寵臣和珅,和珅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在自己的府邸後花園砌成一條巨龍,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龍脈上,他將「天下第一福」藏在龍穴之中悉心供奉。
康熙御筆的這個「福」字,蘊含著無窮奧妙和無限祝福。其字形窄而狹長,民間稱之「長瘦(壽)福」。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成為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把福、壽寫在一起的福字,被民間稱為「福中有壽,福壽雙全」。
更讓人叫絕的是,此福與民間稱作「衣祿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間包括了多個漢字。右上角的筆畫像「多」,下邊為「田」,左半邊似「子」和「才」字,右半邊又像「壽」字,整個福字可分解為「多子、多才、多田、多壽、多福」,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的福字。
其中的「田」字尚未封口,因此是鴻福無邊、無邊之福。
⑺ 在過年的時候,福字要倒著貼嗎
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就要過年了,相信家家戶戶都已經准備了很多的年貨,等待著新年的來臨了。而在我們中國傳統的習俗中,過年最重要的就是貼對聯和貼福字,每到了除夕這天,大家就都忙碌起來了,到了晚上的時候就已經都收拾好了,開開心心的吃團圓飯等待著新年鍾聲的響起。那麼在貼對聯和福字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的講究的,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
在除夕這一天,家裡面很多的地方都要貼福字和春聯,而福字是需要倒著貼的,寓意就是福到了福到了。像家裡面屋子的牆壁上,馬桶上,廁所裡面,水缸上,衣櫃上等等地方都是可以貼的,寓意就是在新的一年裡面好的福氣要進來家裡面了。
什麼是福氣,每個人對於福的理解不一樣,有的人覺得家人健康快樂就是幸福,有的人覺得自己事業有成就是幸福。新年倒計時只有幾天的時間了,在這里也祝願大家都能夠福氣滿滿。
⑻ 福字的來歷
"福"解釋為"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在門前貼上福字.甚至到後來將"福"字倒過來貼,以求諧音"福倒了","福氣已到".
在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中:「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貼春牌」,就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由此可知,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歷史可謂悠久。
相傳武王伐紂勝利後姜太公封神時,把自己的妻子葉氏封為窮神,還告訴她說:「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從此,家家過年貼福字,就是告訴窮神,我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萬不能進來。福字,就是擺脫窮困、追求幸福的象徵。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傳說,但體現出百姓嚮往好運的心念.
福字為我國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甲骨文中就曾出現,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因為古人用酒象徵生活富裕。現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獵;一字,按《說文》解釋說:「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口字,《說文》說:「口,人所以言食也。」在這個福字上,寄託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的願望。
⑼ 福字倒著掛的習俗,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福字,福字的寓意非常好,貼上一個福字代表了新的一年能夠有福氣,人們在貼福字的時候都是倒著貼,這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表示福運到了。這種福字倒著掛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後來這件事就在民間流傳起來,說這戶人家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雖然把福字貼倒了卻沒有因此而丟了性命,說明非常有福氣。於是以後人們便開始把福字倒著貼在門上了,也想要讓福倒家。現代人對於福字的理解是“幸福”,而在過去就是指的“福氣”。過年的時候貼一個福字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依託了百姓們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和祝願。
⑽ 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
民間流傳到貼福字有兩個地方,就是水缸和垃圾桶,由於這兩個裡面的東西都從裡面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巧用倒字諧音,倒貼福字用福至來抵消福去,是表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大門上的福字是不能倒貼的,大門上的福字表示迎福和納福之意,所貼的福字必須鄭重,端正大方,故應正貼。如果大門上的福字倒貼則顯示不恭正,有失莊重,有悖中國門文化和年文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