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8歲的兒童上學天天不去廁所上大便,拉到褲子里怎麼辦。天天都有提醒他
你好,先讓孩子穿著尿布濕上學吧,另外的問題是,你有帶孩子去醫院做過檢查嗎?不排除腦部疾病...建議還是去醫院看看,如果沒有什麼事也比較的放心。
如果有什麼其他的疑問可以繼續追問,若是沒有了的話,請給個採納哈。謝謝啊
2. 孩子3歲了,怎麼也不去廁所大便,就是拉在褲子里。他大便也不說
說明他要當史蒂芬拉褲里,當然要教育好他告訴他廁所里便便
3. 不知是不是天熱的原因,三歲寶寶最近總是不去廁所,總是拉褲子,就算去廁所也拉不出來,一站起來就拉了
這個問題你不應該這么簡單的去看他的現象,你應該主動的帶著他去醫院的專科醫生去給你看一下,他究竟是不是在胃腸方面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其他身心健康上出現了問題,所以說你單純不能歸結於天熱了就出現這種狀態,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你一定要趕緊去醫院,不要耽誤孩子的成長,只有確診的病情你才能根治他這些毛病,要不然的話來家一拖再拖會耽誤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給你們父母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4. 造成幼兒園如廁困難的原因有哪些
01 你的孩子在幼兒園存在「如廁難」的問題嗎?
朋友兒子去年9月剛入學,比我兒子小一歲。前幾天聊天問我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上廁所的問題,「我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發現,每次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他的小馬桶上大便,有時候看他小內褲上還有大便的痕跡,估計是一直憋著呢。這都過了一學期了,還是這樣。問了下老師,說孩子這一學期壓根沒有在學校大便過,也沒跟他們說要大便。而且,還時不時尿褲子,估計也是有憋尿」,朋友這么一說,我才發現,我兒子從上幼兒園到現在中班,竟然沒有一次是在學校大便的,和身邊其他父母一聊,發現有這個問題的居然不在少數,有些孩子還經常在幼兒園尿褲子。家長對孩子「屎尿」的問題,真的是從小擔心到大。剛出生要擔心「屎」的顏色、形狀、氣味,每天尿濕了幾片尿布,畢竟這直接關繫到孩子的健康問題,本以為孩子大了就好了,誰想到,上了幼兒園,依然逃不出孩子「屎尿」這件事。
據全國幼兒成長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80%的孩子都不願意在幼兒園內大便,只有20%的孩子不受這方面影響。
可見這個問題的普遍性。事實上,當孩子上幼兒園時,這個 「拉」「撒」的問題本就是家長最擔心孩子不適應的一個方面,那對幼兒園來說,又何嘗不是呢,這個如廁問題,也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02 為什麼孩子會存在「如廁難」的問題?
孩子為什麼不願在幼兒園上廁所?原因當然是多個方面的,我們可以結合孩子的發展規律以及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來分析一下:
1、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來說:
1)自我意識發展
自我意識的發展體驗在兩方面,第一是孩子懂得隱私;第二是具有自尊心。
關於隱私
自我意識的發展讓孩子能意識到自己的身體、身體特徵和身體狀況,可以認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區別。三歲左右的兒童,開始出現羞恥感、佔有心,要求」我自己來「,其自我意識有了新發展。
我兒子現在中班,每次在家上廁所,一定要把廁所門關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懂得了什麼是隱私,對他們來說上廁所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被別人看到多不好意思啊!」,如果上廁所沒有關門,我兒子就會這樣說。他們已經知道做什麼事情是令人害羞的。
關於自尊心
在《淺談兒童自尊心的發展及其培養》一文指出。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識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伴是影響兒童自尊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同伴的評價對兒童來說很重要,從同伴那裡會形成對自我的評價。
很多孩子在幼兒園不敢上廁所,是因為害怕被別的孩子嘲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會很在乎自己夥伴對自己的評價,一旦被嘲笑一次,之後很可能就不敢在幼兒園上廁所。
2)秩序敏感期
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
結合孩子「拉大便」的過程來說,我兒子在家上廁所有他自己的一套「流程」,先必須大聲告訴家裡每個人「我要大便啦」,然後開始脫褲子,坐上馬桶,腳踩在小凳子上,然後一定要關門才開始「拉」,好了之後,叫人擦屁屁,然後自己穿褲子,然後沖水,洗手。這是孩子已經形成的「拉大便」時的一套流程,已經具有了「適應性」。到了幼兒園,順序都不對了,自然會引起孩子的焦慮。
3)自理能力差
還有些孩子不願在幼兒園上廁所,就是因為孩子本身自理能力不夠。
我兒子不敢在幼兒園上廁所的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會自己擦屁屁。還有,我一個同事跟我說,他們家孩子現在15個月,孩子每次「大便」,家裡就是」總動員「,每個人都有分工:奶奶抱孩子,爺爺拿小馬桶,媽媽擦屁股,爸爸洗。現在孩子還小,但如果在上幼兒園前還不會自己上廁所,上了幼兒園自然就會面臨如廁難問題。
2、從幼兒園實際情況及做法來看
1)廁所的設計不夠尊重孩子的隱私
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周念麗教授在《幼兒園是否應該來一場如廁革命》一文中指出在我們很多幼兒園不僅男女幼兒同一時間上同一間廁所,而且男女廁所位沒有任何間隔。周教授不由想到:每天這樣如廁,會給男女幼兒帶來怎樣的心理影響?
的確,我們自己很清楚孩子所在的幼兒園是不是存在這個問題,那麼,對已經懂得隱私的孩子來說,這種環境能讓他們「順利」如廁嗎?
在此文中,周教授還提到她本一開始沒有意識到幼兒園廁所設計有不合理之處,直到周教授讀到了一份聯合國2006年公布的有關兒童遭遇暴力的調查報告。該調查報告顯示,每年全世界有5億女孩和7300萬男孩遭遇性暴力。這其中兒童性教育的缺失,尤其是有關性保護、性防範教育的缺先,是性暴力事件屢屢發生的重要原因之。
也就是說,幼兒園如廁隱私的不夠重視,反映出的是對兒童性教育意識的缺失。這就非常值得我們反思了。
2)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的差異讓孩子不習慣
簡而言之,就是孩子的生活環境變了。
環境因素是引起焦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劇烈變化或未知的充滿風險的新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此時個人的慣常行為方式無法適應這一特殊場景,易使人感到焦慮。
現在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或最多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自己家裡的寶貝,是家裡的中心。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的最大差異就是去中心化。也就是說,孩子不再是中心,不再是所有事情都繞著他轉。就像我兒子,他喊一句要」大便「,我就會沖過去把他常用的小凳子放在馬桶旁邊讓他踮腳用,就好像我拿慢了,孩子就不會大便似的。在幼兒園怎麼可能做到這樣呢?根據國家規定,現在幼兒園小班一般不超過25人,中班一般不超過30人,大班一般不超過35人,一個班一般配兩名老師加上一名保育阿姨,平均來看,也就是一個人至少要負責9個以上孩子。想想我們自己帶一個孩子就已經力竭,老師能做的就是盡力顧好每位孩子的需求,但顯然做不到讓孩子像在家這么「舒服」、「有求必應」,那自然也會引起孩子不適應環境,繼而影響一些生活習慣。
3)幼兒園集體化生活的影響
我們先一起來看看一般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安排。
從上面這張幼兒園一日生活表就可以看出,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都是集體化的,都是一起「吃」、「喝」、「拉」、「撒」。一般都是同一時間去上廁所,當過了上廁所時間,有些孩子礙於不好意思或擔心被老師責怪,就選擇憋著,時間久了,就養成了習慣。
03 解決孩子如廁難,父母可以怎麼做
1. 保持家校緊密溝通
在《家校溝通的有效性研究》一文中指出,家庭和學校是在孩子教育中作用最深刻的兩個機構,這兩個機構之間必須要進行溝通。
我自己在新加坡當幼兒教師時,遇到新入園的家長咨詢,一般都會問「孩子今天吃的怎麼樣?睡得怎麼樣?」,但很少會問「孩子今天上廁所怎麼樣?」。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這個如廁難的問題,一般都是因為孩子尿褲子或者因為總是「憋」,出現便秘問題時才引起重視。所以,我們家長除了關心孩子在園的「吃」、「睡」問題外,也要經常和老師溝通「孩子今天上廁所怎麼樣?」,當出現如廁難的問題時,應該及時和老師一起討論解決辦法,並保持溝通持續注意孩子情況,一起幫助孩子解決如廁難問題。
只有家校保持緊密溝通,家長才可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實際問題,也就可以更快介入,及時給到孩子支持和幫助;與此同時,老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在家的進展,一起幫助孩子更好地解決問題。
2. 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
據悉,在日本幼兒園有一項特別的「入園手續」:需要准備大大小小的許多背包。這些背包分別用來裝毛毯、裝餐具、裝衣服、裝鞋子......最關鍵的是,這些包要求都是孩子自己背。
這對中國家長來說還是比較難以想像的,在中國一般都是家長拎包,孩子空手。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我們中國家長往往不是那麼重視孩子的自理能力。之前我同事孩子「大便」全家總動員的例子,包括我兒子現在還不會自己擦屁屁,這些都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反思。
對於那些還不會自己如廁的孩子來說,我們可以這樣做:在家時,當孩子上好廁所,我們應該鼓勵他們自己擦小屁屁,哪怕沒有擦乾凈也沒關系,但千萬不要說:「怎麼都沒擦乾凈」、「好臟」等一些負面評價,這會讓孩子不敢再嘗試自己去擦。
要鍛煉孩子自理能力,首先孩子要有機會鍛煉,也就是說家長要懂得「放手」,其次,要及時給到孩子正面反饋,鼓勵他們,給予他們更多自信,也相信他們可以克服困難。
3.給予耐心等待
在和其他朋友聊天的時候,有一個媽媽跟我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我孩子在家上廁所完全沒有問題,上了幼兒園後,第一個月確實問題不小,也出現了尿褲子,憋大便的情況,不過一個月之後,慢慢也就好了。」
孩子在適應一個新環境的時候,肯定會有不適應的情況出現,可能會出現行為方面的倒退,就比如一時出現尿褲子,甚至拉褲子的情況。這位媽媽在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她的做法是耐心等待,不給孩子施加壓力,並不會特別針對這件事進行評論。一個月後,孩子適應環境了,這種現象也就逐漸消失了。
所以,當孩子剛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要允許孩子犯錯,給他們時間適應調整。
4.玩角色扮演游戲
兒童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通過角色扮演游戲,他們有機會假裝成不同的角色(一般是成人角色),用游戲和安全的方式去學習模仿不同情境中的社會行為,理解社會規則。
3-6歲的孩子尤其喜歡角色扮演。在家裡,我們可以分角色玩游戲。比如,爸爸當小朋友,孩子當老師,爸爸說要上廁所,就勇敢舉手,然後去上廁所,如果是「大便」,就正確示範如何擦屁屁。然後,進行角色互換。
研究表明,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進行角色扮演,孩子們在遇到相同情境時,會有效應對和處理。
5. 進行親子共讀,消除如廁心理障礙
親子共讀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的良好契機。選擇合適的書開展親子共讀有兩個好處,一是告訴孩子如何正確如廁,二是給予孩子能量和勇氣。告訴孩子如何如廁的書很多
5. 幼兒在園如廁困難的原因有哪些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如廁是不得不重視的一個環節,它既能反應幼兒最近的身體狀況中的消化系統是否良好,又能體現幼兒的自理能力及衛生習慣;如廁是小班幼兒生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剛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在如廁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諸多問題我們採取了不同的措施,因題而解,因人而異。
一、幼兒小便遇到的問題及措施
(一)面對不會使用蹲便幼兒的幫助措施
幼兒入園前,尤其是女孩,小便或大便的時候都是採取坐便,還有一少部分的幼兒是由大人抱在懷里蹲著把便的,為此幼兒很少能接觸到蹲便。在幼兒園由於班級設施的特點,幼兒不得不開始適應蹲便這樣的如廁方式,初步接觸時就會遇到問題:
由於有的幼兒在家中長時間使用坐便,沒有蹲過小便,面對蹲式的小便器有恐懼心理,不敢自己踏上去,甚至老師幫助也拒絕使用,面對這樣堅決拒絕的幼兒,我們採取這樣的措施,首先,帶領幼兒一同參觀幼兒園的衛生間,觀察牆壁上的小動物開心如廁,溫馨、整潔的環境能夠舒緩幼兒如廁的緊張感。利用故事時間滲透如廁的好處及如廁技能,使在付諸實踐時做鋪墊。接著,當幼兒要如廁的時候,隨時有老師陪同幼兒去衛生間,在踏上廁所台階的時候牽著幼兒的小手,或幫助幼兒脫褲子、塞褲子,還有年齡更小或能力稍弱的幼兒可先像媽媽一樣把著幼兒小便。在老師的細心照料下,大部分的幼兒能夠適應這樣的如廁方式。但由於幼兒的個體差異可能還會有無法接受的幼兒,面對這樣的幼兒時,可以先使用「小尿盆」進行過渡,但由於女孩的生理結構比較特殊,所以,需在尿盆的清洗、消毒上多加註意。
(二)因人而異,幫助幼兒解決尿褲難題
由於近幾年班級內設施的優化,大部分男孩小便池都已改成感應式沖水裝置,幼兒在小便前、小便後,小便器都會自動沖一次水,有些膽小的小男孩就會害怕這種裝置,為此不敢去小便。
小玉就是一個這樣的小朋友,幼兒在幼兒園的飲水量較大,所以需要上廁所的次數就很多,但經常會尿濕褲子,有時明明已經進了衛生間,還是會把褲子尿濕,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觀察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經常尿褲子,
有一次我看到小玉跟小朋友們一起進到了衛生間,開始在男孩小便池那裡排隊,可是輪到他的時候就開始往後面走,讓他後面的小朋友先去,往後推了幾個小朋友後,小玉憋不住了,尿了褲子,之後我在睡眠室給他換褲子的時候問他,為什麼排隊了但不去小便,小玉說:「因為我一過去那個燈就亮了,就會沖水,我怕水流到我的身上」。知道了原因之後問題就比較好解決了,首先,我帶小玉在別的小朋友上廁所時觀察沖水裝置的水流,是否能沖到身上,接著,我陪在他身邊去小便,有了一次、兩次的體驗後,他覺得這也沒什麼,就不再恐懼男孩的自動沖水小便池了,尿褲子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還有個小女孩,小朵總是把自己的左褲腿尿濕,因為性格較靦腆、敏感,有幾次早上入園的時候小朵都是哭著說不想來幼兒園,在跟家長交談後,了解到原來是因為小朵最近總是尿濕褲腿,經常換褲子,讓她感覺到非常自卑。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班級的三位老師進行了協商,再給小朵換褲子的時候去到沒有其他幼兒的睡眠室,尊重幼兒。接著我開始尋找小朵尿褲子的原因,在她去小便的時候我觀察到小朵蹲下、把褲子的姿勢十分標准,那為什麼還是會尿到褲腿上呢?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原來是小朵在冬天的時候還穿了小內褲、秋褲、三保暖、外褲,因為小內褲不好提上去,又卡在腿上,所以,小朵尿出來就比較歪,特別容易把褲腿尿濕。我把我獲取的信息告訴了小朵的媽媽,第二天小朵就不穿內褲了,這樣一試果然沒有再尿到褲子上,這樣的結果讓小朵很高興,讓小朵的媽媽也鬆了一口氣。所以,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就要不斷的觀察,問題總會解決。
二、針對幼兒大便遇到問題的教育措施
小班的幼兒,尤其是小班初期,較少的幼兒能夠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全班的幼兒也僅有幾個能夠每天早晨或晚上進行排便,所以,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當中,幼兒隨時都會有大便的可能性,相對於小便來說,大便不僅多了需要擦屁股這一環節,還出於男孩的生理特點,特別容易把褲子尿濕,甚至還有心理成熟較早的幼兒因為羞澀而不敢在幼兒園大便的一些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一一做出解決的辦法,首先,我們通過講故事,告知幼兒,大便是每個人都必須的做的事情,如果你在幼兒園有大便了就告訴老師,大便之後告知老師,老師會及時的幫助。同時我們班級里的老師也相互達成共識,隨喊隨到。對於男生生理原因,會尿濕褲子這樣的問題,老師會讓男孩在拉大便之前先去小便,這樣就大大的減少了男孩尿褲的幾率。
面對較羞澀不敢大便的幼兒,我們通過講故事、讓他無意中看別人在幼兒園大便,及通過家長跟他做工作,慢慢地,幼兒也接受了在幼兒園排便的習慣。
因為大便可以判斷幼兒最近的基本飲食、健康狀況,所以家長對幼兒是否排便也高度關注。我們在班級主題牆上設計了「我拉臭臭啦!」的小貓喂魚的記錄表,誰拉大便了就在自己的小貓筐里插一條小魚,小貓可愛的卡通形象特別受幼兒喜愛,所以,對幼兒在幼兒園大便有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晚上家長來接幼兒的時候還會用游戲的口吻詢問:「今天有沒有得到小魚呢?」
剛開始的時候每天有八九個幼兒在幼兒園大便,可是後來人數漸漸減少,一般為五個左右,而且出現了固定化的趨向,是哪名幼兒,在哪個時間排便,教師心裡就更有數了。
如廁對幼兒的智力、情感、獨立性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教師與家長都要重視。培養小班幼兒如廁習慣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但我願意做一名善於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的老師,在培養幼兒良好如廁習慣的同時,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
6. 寶寶上幼兒園不上廁所怎麼辦
子不願意在學校上廁所我們可以跟老師說
1、在廁所,貼上孩子喜歡的卡通畫,讓衛生間變得更加溫馨。
2、老師可以每隔兩個小時就提醒孩子一次上廁所,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一些比較膽小的內向的孩子以及自理能力較弱的孩子,多多的主動給予幫助。
3、可以在廁所里播放孩子比較喜歡的音樂,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4、可以在蹲位的正面位置上安裝小把手,增加孩子在上廁所的時候的安全感,把手上需要纏繞一些柔軟而好看的棉布,讓孩子在如廁的時候感覺更加舒適。
5、可以在女廁蹲位合適的位置貼上好看的「小腳丫」,讓孩子上廁所的時候主動的調整位置;在男廁的便池裡貼上小花,這樣可以鼓勵孩子給花花澆水,避免弄濕褲子。
6、老師對於弄濕褲子的孩子,不要去過多的批評和埋怨,需要注意孩子的自尊性。
7、老師可以記錄好孩子一天的如廁情況,如果有異常,需及時反饋給保健醫生以及家長。
孩子上幼兒園不願意上廁所怎麼辦 讓孩子在幼兒園上廁所的方法是什麼
家長應該這樣給孩子說
1、情緒是具有傳染性的,所以在孩子有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不要表現出特別焦慮的情緒,經常自己問或者讓老師問孩子的如廁情況,這只會給孩子增加壓力。
2、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尿褲子的孩子,對於孩子尿褲子的行為應該採取接受的態度,告訴孩子這沒有什麼不對的,而不應該採取大打罵孩子或者威嚇孩子的方式去說這個問題,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做錯事,很無能。
3、讓孩子認識到大小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讓孩子學會及時的、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尿意和便意。
4、給孩子穿的褲子要方便穿脫,很多孩子都是憋得忍不住了,才去的廁所,然而褲子太難脫,就尿褲子了。
7. 寶貝在幼兒園總是不敢上廁所,總是大便拉在褲子里,怎麼辦
孩子3
歲半,已經懂事了。他在褲子上拉一點點大便時不叫大人,而在真正要大便時會叫大人,這說明孩子把褲子弄臟時不是故意不叫大人,而是不知不覺地把褲子弄臟了,這不能怪孩子,更不應該打孩子。這種現象很可能是肛瘺造成的。肛瘺是嬰幼兒的常...
8. 幼兒園寶寶拉褲子了怎麼解決
許多小孩子都很喜歡憋大便,因此老是拉屎在褲子里。出現這樣的情況以後,家長千萬不要責罵孩子,應當告訴孩子如果想大便應當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家長應當及時和老師溝通,在書包里給孩子多帶一條褲子,幫助孩子度過這個特殊的時期。
許多家長發現,即使寶寶已經學會脫褲子上廁所了,還會老把大便拉在褲子里。出現這樣的情況以後,家長就會感覺到特別尷尬。有的家長還會打罵孩子,其實這樣是不對的。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該怎麼辦。
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的原因
許多寶寶在學會脫褲子上廁所以後都會出現老是拉屎在褲子里的情況,這是很正常的。老師和家長也經常會看到有的寶寶神情特別緊張,臉發紅,腿夾緊,滿頭大汗,一動不動地呆著。老師和家長一問才知道寶寶原因是在憋大便。家長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以後發現寶寶的身體特別健康,沒有任何問題。於是感覺特別疑惑。小孩子憋大便其實是在反復體驗尿道括約肌的收縮過程,從而學會控制大便。這樣就很容易大便在褲子里。出現這種情況以後,家長千萬不要粗暴的打斷孩子,應當正確的進行引導。
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該怎麼辦
1、小孩拉屎在褲子里以後,家長應當平靜地幫寶寶把褲子換下來,並且平和地告訴寶寶這並不是什麼問題,然後給寶寶換上一條干凈的褲子。
2、小孩拉屎在褲子里以後,家長千萬不要嘲笑寶寶,也不要把這件事情作為一家人的談資,這樣會導致寶寶排便的時候出現緊張情緒。
3、如果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的話,家長應該積極和老師溝通,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多帶一條褲子。
如果小孩老是拉屎在褲子里的話,家長應當耐心的引導孩子,告訴寶寶不要憋大便。想大便應當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應當多給孩子帶一條褲子。孩子拉褲子以後,家長不要責罵和嘲笑孩子,否則可能導致寶寶排便障礙。
9. 我家小孩4歲大便能憋多久就憋多久憋不住就拉褲子里,死活不願意去上廁所怎麼
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可以的。這樣給別人的感覺是怎麼樣。對身體不好。其他小朋友不和自己玩之類的。他就可能不會拉褲子了。